学习笔记 | 修心八颂
一、为何宣讲
1、上师宣讲《修心八颂》的目的:
(1)八个颂词行持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劝勉大家将之融入相续,经常以此来对照自己。
(2)未得传承者得传承;已得传承者再次巩固自己的境界。
2、《修心八颂》的重要性:
(1)国外许多大德在弘扬大乘佛法时,主要宣讲《修心八颂》,以此规劝大家修持菩提心。国内自古以来也有无数大德宣讲这样的殊胜法门。
(2)《修心八颂》问世以来,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在藏地的寺院、学校,甚至普通人家里,随处可以看到这八个偈颂。表面上,这个似乎很简单,然而其中的甚深意义,我们可能终生都学不尽。(摘自上师“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3)上师如意宝以前经常强调这部论典的重要性,要求学院弟子必须背诵三部论,并且精通其中要义:第一部是《佛子行三十七颂》,第二部是宗喀巴大师造的《三主要道论》,第三部就是《修心八颂》。
3、专修《修心八颂》可获得即生成就:
公案:恰卡瓦格西在六年中依止夏日瓦上师,这期间上师唯一传授《修心八颂》,他也是一心专修,最后完全断除了珍爱自己的执著,获得了殊胜的成就。
虽然这个窍诀很短,但它的加持不可思议,若真能像恰卡瓦格西一样行持,一定会断掉自己的烦恼和我执,生起自他交换的菩提心。
若想即生成就的话,自己也应该像恰卡瓦格西那样修行六年。
(上师叮嘱:以后的生活需要调整,把学佛摆在重要的位置,才有解脱的希望。)
二、解释题目:修心八颂
以八个偈颂唯一修心的法门。
华智仁波切曾说:“修心修心修自心,以四厌世心修心,无有身语其功德,获得解脱无有余。”假如以四种厌世心——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一再地修持自心,即使身体和语言没有做其他善法,除了解脱也没有别的去处了。
三、解释作者:朗日塘巴尊者
朗日塘巴尊者是博朵瓦格西(阿底峡尊者的六大弟子之一)的大弟子,是驰名天下的大成就者,被公认为无量光佛的化身。
颂词解释
【第一颂】
愿我以胜如意宝,饶益他众之意乐,
时时刻刻倍珍爱,轮回一切诸有情。
(一)颂词释义:
愿我以超胜如意宝的饶益他众之意乐,时时刻刻倍加珍爱轮回中的一切众生。
(二)重难点分析:
1、大乘佛教的价值观
(1)从重要性方面:
世间人:轿车、别墅、金钱等等非常难得;
大乘佛教:
(正说)在这个世间上,财产、身体、生命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别人的菩提心。菩提心是任何金钱和财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反说)很多人非常愚笨,有菩提心不觉得很珍惜,而看见一些老板有几亿,或者自己找到金银财宝就认为很难得。
(2)从得到的角度:
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对待整个世界、对待所有的众生,比如意宝更加珍贵;遇到任何违缘也不能舍弃,这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
(3)从失去的角度:
学佛人若把最重要的东西舍弃了,虽然得到一些微利,也没有多大意义。若自己的菩提心遭到损害却无所谓,这是非常愚痴的。
(4)相关教证:
佛陀在《教王经》中说:“为了身体,可以舍弃财产;为了生命,可以舍弃财产和身体;为了佛法,可以舍弃财产、身体与生命。”
《入菩萨行论》中也说:宁可失去利养名闻,乃至资身养命之缘,亦可失坏其余善根,但是决不毁损自己的菩提心 。
2、为生起菩提心应如何改变?
(1)一步步生起利他心
学习佛法就像是上台阶,要一步一步上去,很多人先求人天福报,让自己赚钱发财、健康平安、家庭和睦、长得漂亮、生活顺利等等,但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讲,利他心才是非常非常珍贵的,有了利他心,即使你生活不顺、财产受损,也不值得特别伤心。
(2)大乘利他心所缘的对境
应是三界的所有众生,不仅仅是人类,因为他们都有苦乐的感受,故一定要帮助所有的众生。
(3)先从发愿开始
以前不管自己怎么做的,从现在开始,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这种愿哪怕只生起一刹那,功德也是相当大,这是佛陀亲口宣说的。
(4)时时刻刻观察自心
大家应该时时刻刻观察,首先看自己是不是佛教徒?如果是,那是大乘佛教徒,还是小乘佛教徒?
假如整天所做的全部是为了自己,就是小乘佛教徒;
倘若你不仅要自我解脱,还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一切众生,帮助的方法虽然多种,最好的就是依靠佛法,有了这一颗心,就是大乘佛教徒。
【第二颂】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
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一)颂词释义:
愿我无论在何时何地,接触什么样的人,都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人低贱,不能高高在上、存有傲慢之心。并且诚心诚意地,并不是假意的、假装的想帮助别人,尊重对方,将爱心奉献给整个世间。
(二)重难点分析:
1、发愿做众生的奴仆
我们平时会接触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傲慢心,自己再怎么了不起,也应当做众生的奴仆。
宗喀巴大师在《事师五十颂释》赞叹文殊菩萨的顶礼句中说:“虽恒住于无上果位,然做众生仆。”
在三界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第一,但是他还发愿当众生的奴仆。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讲过,真正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尽管境界超胜于所有的人,但显现上仍要随顺众生 。
2、关于傲慢相
(1)两种傲慢相:
世间方面:以拥有世间钱财、地位、才华而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
出世间方面:认为自己修行不错而趾高气扬,一开口就说大话,跟谁都不愿意接触。
(2)有傲慢相的过患
自利角度:有傲慢相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他利角度:有傲慢相怎么能真正利益众生呢?
3、修行好的表现
尊重别人:印度、藏地、汉地无数的高僧大德,修得越好,就越尊重别人;
默默发心:有些人发心多年,为了佛法还是非常辛苦,平时发资料、打电话,或组织放生、印经书,但从来没有自我宣扬过,只是一心一意、默默无闻地利益众生。
真诚利他:所谓的菩萨,不是表面上宣传得很成功,而是内心中非常愿意帮助别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切合人意。
不说他人过失:学了大乘佛法以后,自己的嘴巴会扣一把锁,有必要时打开一下,没有必要就把它锁着,不会乱说。
4、如何对待别人的指责
作为修行人,相续应该像棉花一样柔软,即使别人说自己的过失,自己也会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
公案:仲敦巴尊者曾问阿底峡尊者:“如果有人打我、骂我,我该怎么办?”尊者回答:“很好啊!这是偿还宿债的难得机会,理应借此精进修持安忍度。”
5、阿底峡尊者一生行持的三大殊胜窍决:
第一是时时刻刻观自心;
第二是用正知正念来对治烦恼;
第三是长期修持菩提心。
6、与现代人心态相违的谦卑所具有的意义
无论接触什么样的人,把自己当作是最卑下的。这样的理念,也许很多人认为与现在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心态有所相违。因为现在很多人认为,应该展示自我的强大、展示自我的勇敢、展示自我的成功,如果把自己当作很卑下、卑微或者很弱小,这样谦虚的话,也许无法展示自我的一个本质,尤其是跟西方文化的有些人的理念不符合。但实际上,真正自我的谦卑对自己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当中,往往很多错误都是以自我傲慢、骄慢自满,这样的心态导致的。(摘自慈悲点亮人生——《修心八颂》要义)
【第三颂】
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
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
(一)颂词释义:
愿我恒时观察自心,当烦恼和妄念刚生起时,就认识到这些非理作意会毁坏自他,立即强行断除它们。
(二)重难点分析:
1、恒常观自心
(1)何时观察
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恒常观察自心,无论是坐车、睡觉、吃饭;
(2)观察何者
省察自己有没有远离正念,而不是观察别人的过失。
一旦生起了贪心、嗔心、傲慢、嫉妒,就要及时觉察,意识到它们的危害性;
(3)如何对治
用无我空性等方法来加以断除
(4)观察与对治的案例
比如看到别人的行为不如法,很想发脾气,当下就要提醒自己:“我是大乘修行人,不能生嗔恨心,稍微缓一下,明天再说吧。”遇到引生贪心的对境时,立刻告诉自己:“我所贪的这些犹如夏天的彩虹,虽然显得特别美好,然而没有任何实义。”
2、如何断除烦恼
(1)认识到贪嗔等烦恼的过患
贪心和嗔心不但会害自己,而且会害整个社会。
如嗔心特别强的希特勒,发动“二战”而毁坏了整个世界;
贪心特别大的某些领导,因贪污国家的财产而给无数人带来痛苦。所以相续中最可怕的,就是贪心和嗔心,当这些烦恼刚萌生时,一定要想方设法立即断根。
(2)如何立即强行断除
按照无上大圆满的窍诀,则是认识烦恼的本性。如果生起了熊熊烈火般强烈的嗔心,那要观察嗔心从哪里来?现在住于什么地方?最后去往何处?是在身体里面,还是在外面?它的来源、颜色、形状,分别是什么……这样一观察,嗔心的的确确找不到。
(3)反复熟练
任何知识都有一个熟练的过程,学一段时间后,就会熟能生巧,对其全部了如指掌。
有了上师的教言后,刚开始只会说,不能真正行持,但久而久之就会熟练的。
(4)培养利他心
要摧毁烦恼,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利他心。如果我们经常想着别人的苦乐,经常关心别人,自相续中的烦恼很快会灭尽,当烦恼灭尽后,痛苦也就不复存在了。(摘自上师“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第四颂】
愿我目睹恶劣众,造罪遭受剧苦时,
犹如值遇珍宝藏,以难得心爱惜之。
(一)颂词释义:
当见到恶劣众生因造罪业而遭受剧苦时,愿我犹如遇到宝藏一样,以难得之心珍爱他们。
(二)重难点分析:
1、为何应爱惜恶劣众生
世间上众多野蛮的众生,恒时为猛烈的烦恼所逼,不断造作恶业损害他人,从而使自己遭受剧烈的痛苦。
以内心烦恼而痛苦:有些人生贪心、嗔心、嫉妒心时,没办法克制,极其痛苦;
以感受果报而痛苦:有些人前世以烦恼损害众生,即生感得多病、贫穷等果报,相当痛苦。
2、应如何对待
(1)对可怜众生应如遇到如意宝
应如同遇到如意宝那样,以难得之心珍惜眼前的机会,来帮助这些可怜众生。
大乘行者遇到发财的机会时,不会欣喜若狂,而看到饥饿者、残疾人、乞丐等可怜众生时,会觉得非常难得,会想方设法帮助这些众生。(摘自上师“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看见可怜众生时,你不但不帮助,也许会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活该受罪……”如果是这种心态,跟大乘的发心就相去甚远了。(摘自上师“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教证:寂天菩萨也讲过,假如没有敌人的存在,那么对谁修忍辱?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多,全部依靠众生而成就。
(2)对自己受到伤害应修安忍
公案一:部分发心人员对道友的忍耐力;(反)
公案二:青海老修行人在被批斗中修行;(正)
3、佛法需要真正去实践
大乘佛法并不是讲得非常漂亮,而是要真正去实践。
当然,要一下子转变串习已久的观念,达到大乘的思想境界,也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我希望,今后大家要往这方面努力,要尽量以善心对待一切人和事,不要总是抱着负面心态。如果你经常心怀嗔恨,经常面若冰霜,经常对他人发脾气,不要说来世的果报,即生中也不会收获幸福。(摘自上师“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在培养善心时,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去年,我在佛教徒中提倡“日行一善”。大家也不妨试着做一做,每天至少做一件有益于自他的善事:看见腿脚不方便的人,过去搀扶一下;别人骂自己时,尽量忍一忍;对别人产生烦恼时,马上调整自心……长此以往,自己的心一定会逐渐贤善起来。(摘自上师“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有了利他的菩提心,即便遇到品行恶劣的众生,极其粗暴地害你、恶口骂你,也是修安忍的好机会。
公案:阿底峡尊者出门时,经常带一个脾气最坏的弟子,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依靠他可以修安忍。”
【第五颂】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一)颂词释义:
对于以嫉妒心非理诽谤自己的人,愿我心甘情愿地取受亏损和失败,将利益和胜利奉献给他。
(二)重难点分析:
1、如何对待他人因嫉妒而生的无理的诽谤?
世间人:难以忍受,非要讨回公道不可。
发了菩提心的修行人:应将一切吃亏、失败由自身取受,所有的胜利、利益奉献给他人。
殊胜的窍诀:“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2、为何要如此对待?
(1)菩提心的功德
自利方面:如果我们能无私地奉献,那遇到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特别计较了。
他利方面: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有了这样的菩提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无比的安乐。
教证:《六祖坛经》中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
(2)心胸狭窄的过患
对自他都不利:心胸太狭窄,心量连芝麻许都没有,遇到一点点小事就痛苦得不得了,到处造谣毁谤别人。
来世的果报非常可怕:业力的显现不可思议,来世的果报会非常可怕。佛经中说,恶口诽谤的人死后直堕地狱,因为业力现前,舌头变成广阔无垠的田地,许多农夫在其上驱牛耕犁,他们脚在踏下去再抬起来的每一步中,都有一种兵器会翻出来,把舌头割成一块块的碎肉……
3、佛教徒应如何做?
(1)对外观清净心
无论遇到什么事、什么人,我们最好是观清净心,不要随便毁谤;
应像噶当派格西所说的那样,对佛教、对众生有意义的话,或者跟生活有关不得不说的话,那可以说;但无关紧要的无稽之谈,尤其是伤害众生的语言,一律不要说。
(2)对内改变自己的心
如果别人非理诽谤你,你应该把他观为自己的父母。
博朵瓦格西曾说:“别人诽谤你,是对你最大的恩惠。”
4、大乘佛教精神与世间普通行善有何不同?
世间普通行善:当一个善良的人,不害别人就可以了。遇到争执时,双方也互不相让,非要对方低头认错。
世间有这样的观念:“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作为世间人,持这些理念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站在大乘的角度,就不能有这种心态了,对于非理损害自己的人,我们更应该以慈悲忍辱心去对待。(摘自上师“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大乘佛教精神: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亏损和失败应该由自己取受。碰到任何争执时,都要想“算了,今天算我败了,他快乐就可以。”
大乘佛法处处强调吃亏、忍辱。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拾得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摘自上师“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5、这么难,如何可以做到?
有些人可能想:“如果干什么都是‘亏损失败自取受’,那还怎么活下去啊?”这种顾虑是多余的。修行是讲次第的,对凡夫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来行持,暂时并不需要所有的事情都吃亏。(摘自上师“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尽管这样做很难,可是发了菩提心的人,必须要这样做。当串习久了以后,心的力量就会逐渐扩大、成熟,这对以后的修行也非常有帮助。
【第六颂】
愿我于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
彼纵非理而陷害,亦视其为善知识。
(一)颂词释义:
往昔我曾经利益某人并对其寄以厚望,纵然此人以非理手段陷害自己,愿我也将其视为善知识。
(二)重、难点分析:
大乘修行人如何对待忘恩负义者?
(1)修持安忍
放弃以牙还牙,不管别人怎么害我、我还是要安忍。
在佛教的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以实际行动,完美地展现了这种境界。印光大师无论遇到任何逆缘,都以一个“忍”字来应对。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即便遇到再恶劣的众生,也不会怨恨对方。(摘自上师“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上海交通大学演讲”)
(2)不舍弃帮助别人
作为大乘修行人,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呢?就是要帮助别人,这一点永远都不能忘,生生世世也不能舍弃,这就是佛法的精华!
【第七颂】
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
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一)颂词释义:
愿我无论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将自己的名声、财富、恭敬、快乐等一切利乐,奉献给一切老母有情,自己默默代受他们的苦难。(这一颂讲了大乘佛法最殊胜的精要。)
(二)重、难点分析:
1、如何看待无条件的帮助众生
世间人是有条件的帮助众生:别人对我好,我就帮助他、支持他;别人对我不好,我绝对不会那样做。
大乘佛法是无条件的帮助众生
原因:
(1)在漫长的轮回生涯中,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的母亲,只是我们没有天眼,看不到而已。若能通达佛法,知道整个轮回的流转状况,就会知道佛陀所说的都是真实语。在藏传佛教中,修行人通过辩论、教证、理证等,花时间专门学习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并对这个道理深信不疑。
(2)既然众生都当过父母,当父母时对我们极为慈爱,我们决不能忘恩负义,应将所有的众生,包括蚂蚁、蟑螂,都当作真正的母亲来对待。
(3)如果自己是孝顺的孩子,父母在遭受痛苦、危险时,不会置之不顾,肯定想全力以赴去救他们。
(4)有些大德的菩提心修得那么好,就是因为他们把众生都看作父母,而不是口头上的。如果见到素昧平生的众生时,真正发自内心地帮助他,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
2、以直接、间接两种方式利益众生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若有能力直接利益众生,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如果实在没有能力,自己发愿生生世世中直接或间接帮助众生,也是非常有必要。”
(1)直接利益众生的方法
修行好的高僧大德:有力量将自己的快乐、境界全部赐给别人;
普通修行人:虽没有这种力量,但放生也是直接利益众生的一个手段。因为这些众生也有生命,也有苦乐感受,假如将其从死神手里抢过来,它们必定感恩不尽。
(2)间接利益众生的方法
发愿:每个人应该在上师三宝面前经常发利益众生的愿,发了愿以后,这种愿力不可思议,即便自己死了,来世也有帮助众生的机会。
随喜放生,或吃素不吃肉等等。
教证:寂天菩萨讲过:“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
【第八颂】
愿我所行此一切,不为八法念垢染,
了知诸法皆如幻,解脱贪执之束缚。
(一)颂词释义:
愿我的一切所行不被世间八法的分别念所染污,了知万法在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世俗中如梦幻泡影,从而无有任何执著,远离一切束缚,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二)重、难点分析:
1、什么是世间八法?
四种愿意得到的:恭敬、利养、财产、赞叹;
四种不愿意得到的:得不到恭敬、得不到利养、得不到财产、得不到赞叹;
或者:
愿意得到的:利、誉、称、乐;
不愿意得到的:衰、毁、讥、苦。
2、为何应不为世间八法所垢染?
(1)所追求的名声、财产、地位等,根本没有实在的意义,而人生短短几十年,就这样无意义地虚度了,非常可惜。
(2)人生中最主要的就是行持佛法,不造恶业。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住的再好、吃的再好,死时也什么都带不走,唯有生前所造的业紧紧相随。因此,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来世考虑、为生生世世考虑,这是终身大事。
(3)同时,还要了知一切诸法虚幻不实,如幻、如梦、如阳焰、如乾达婆城……
我们应该解脱束缚之网,不要太执著了,对家庭感情、儿女工作再执著也没有意义,应该随缘而转。
在人生的道路上,肯定有平原、有高山,也有弯弯曲曲的小路,遇到什么都不要太执著,何时何地也不失去菩提心,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佛陀在《趋入无分别总持经》中说:“入定时,应于虚空般的境界中安住;出定时,在幻化般的境界中行持。”这个教言非常殊胜。
3、上师的嘱咐
希望大家学了《修心八颂》后,自己应该精进地修学。
佛陀讲过:“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
发心:定解C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