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愿海精髓》
本课重点
了知《愿海精髓》标题含义。
了知释迦牟尼佛身语意功德并时刻以信心祈祷。
随学佛陀发起无上菩提心。
时刻祈祷文殊和普贤菩萨。
发愿承侍未来诸佛。
为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而发愿。
为兴盛佛法、众生安乐而发愿。
普愿世界吉祥圆满。
本课难点
同时具足如文殊菩萨一样不厌倦生死轮回大苦和普贤菩萨的伟大行愿。
做一个真正的佛子。
本课脉络
愿文的作者、传承及标题。
颂词分析。
跋文。
脉络展开
一.愿文的作者、传承及标题。
1.《愿海精髓》由法王如意宝造。
2.传承清净:上师是第一批在法王面前得此传承者。
3.殊胜性。
①因其发愿最终落在往生极乐世界,也称为“小极乐愿文”。
②印藏、中外及各教派的高僧大德、四众弟子都在念诵。
③学院传统:每次传法后念诵《普贤行愿品》和《愿海精髓》回向,时间来不及也可只念诵此愿文。
4.标题释义。
①正标题“愿海精髓”,此愿文是《普贤行愿品》的精髓。
②副标题“普贤刹之杲日”有两方面含义。
A.普贤刹是指集一切(普)极为贤妙(贤)的刹土(刹),即西方极乐世界,此愿文能照亮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路(杲日)。
B.如同黑暗中需要阳光一样(杲日),我们也需要依靠普贤菩萨(普贤)的无量大愿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刹)。
二.颂词分析。
1.颂词一:
赞叹本师释迦牟尼佛并祈祷佛陀垂念。
无边二资功德所成身,
具足六十支分梵音语,
十力功德周遍圆满意,
天中胜天仁王祈垂念。
①.释义。
佛陀具有无边福慧资粮所成之身、六十种梵音语及十力功德周边圆满的意;在具足无上功德的天中胜天能仁王释迦佛面前,法王祈祷一切人天中身语意最为殊胜、微妙的佛陀垂念我们。
②.重难点分析。
A.赞颂。
a.总述:了知佛陀的殊胜功德生起深解信,佛陀如牛王般引导无量众生抵达解脱地,要明白皈依世间人和非人都不可靠,唯一的皈依处就是佛陀。
【教证】《福盖正行所集经》:“解脱一切缚,成就一切智,牟尼大牛王,世间无与等。”
b.分说:
•身功德:佛陀之身具有无量功德,通过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无边福慧二资粮,最后通过无缘智慧资粮形成法身,有缘福慧资粮形成了色身。
•语功德:具足六十种梵音,任何众生都不会对其生起厌恶心。
【教证】《法华经》:“梵音深妙,令人乐闻。”
•意功德:
i.智慧无以伦比、周遍圆满。
ii.具有完全了知是处、非处的智力,即具有明了因果是非的能力。
B.时刻以信心祈祷佛陀。
a.依靠佛陀必定获得解脱。
•【教证】《华严经》:“唯除等正觉,最胜尊导师,一切天人中,无可归依者。”
•【教证】《圣大解脱经》:“愍念一切故,灭除老病死,令到安稳处,以是故名佛。”
b.祈祷的重要性。
•没有祈祷,佛陀也不可能无缘无故赐予我们悉地。
•以信心祈祷佛陀,就会获得佛陀的加持,一切功德和悉地会自然现前。
•祈祷窍诀:您的智悲力在世间无人能比,凡是祈祷、供养您,对您产生信心,都能趋入。
2.颂词二:
佛陀往昔如何发心之理。
佛以广大慈悲近摄受,
极剧三苦摧残之众生,
为欲二利所愿如意成,
而发无上殊胜菩提心。
①释义。
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以广大的慈悲心摄受了被极为剧烈痛苦所摧残的浊世众生,为令自他二利如意成办而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②重难点分析。
A.唯有依靠菩提心才能让众生得到究竟的安乐。
a.【教证】《入行论》:“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b.【教证】《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菩提心功德,是胜妙良药,一切病能治,施有情安乐。”
B.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就后特别舒服,而是为了利益众生,让天下无边的众生获得解脱。
3.颂词三:
要跟随佛陀而发心。
我亦乃至等空众生尽,
不贪自利寂乐之享受,
依于利他如饰胜意行,
从而趣入三有之大城。
①释义。
乃至等同虚空的众生度尽之前,绝不贪执声闻自我寂灭的安乐,而要依于如饰品般的利他意乐和行为,从现在开始披上精进无畏的铠甲,趋入生死轮回的三有城市度化众生。
②重难点分析。
A.应对《愿海精髓》生起定解。
a.虽然只有八个偈颂,但大乘八万四千法门的所有精华都在里面。
b.加持很大,缘起不共。
B.发起自度度他的菩提心大愿
a.【教证】《金色童子因缘经》:“佛于生死大海中,自度度他皆出离,我当亦度诸众生,出离同归无上道。”
b.相续中有利益众生的心,自己的许多事情都会很容易。
•很多痛苦、烦恼、不平、焦虑都来自于自私心。
•少想自己、多想众生,遇到再大的问题也会显得很渺小。
c.【教证】《华严经》:“先发诸大愿,除灭众生苦,究竟菩萨行,成就无上道。”
d.【教证】《二规教言论》:“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此后逐渐至高位,犹如苍龙腾空中”。
C.无所畏惧地趣入三有的城市利益众生。
a.时刻忍耐各种痛苦,披上利他的铠甲。
b.时刻有利益众生的意乐和行为。
利他有行为和意乐两种:为众生做一点一滴的事情也是行为上利他,产生一瞬间的利他心也是意乐上利他。
应取:不论有空或不空、心情好或不好、身体好或不好、遭遇违缘与否都要发菩提心和利益众生。
4.颂词四:
以文殊和普贤菩萨的行愿而发愿。
所有生世慧藏唯一父,
文殊勇士欢喜而摄受,
由从普贤行愿品所说,
如海菩萨行愿皆圆满。
①释义。
从现在乃至未来的生生世世,愿一切诸佛菩萨的智慧宝藏、劝请一切诸佛最初发菩提心的文殊勇士欢喜摄受我。愿《普贤行愿品》中的如海大愿,自己悉皆圆满实现。
②重难点分析。
A.大乘菩萨的所有修行都包括在文殊智和普贤行中。
a.【教证】《普贤行愿品》:“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b.【教证】《文殊师利发愿经》:“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B.时刻祈祷文殊和普贤菩萨。
a.修行永远不会被违缘所毁坏。
【教证】《华严经》:“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具足普贤行,一切莫能坏。”
b.同时要具足如文殊菩萨一样不厌倦生死轮回大苦和普贤菩萨的伟大行愿。
c.随学文殊和普贤菩萨发利益众生的大愿。
C.感恩诸传承上师,发殊胜大愿。
③修行窍诀:念诵时一边忆念愿文的意义一边随文发愿。
5.颂词五:
发愿承侍未来诸佛。
未来导师九百九十六,
于此刹中示现成佛时,
恒时随行愿成胜弟子,
愿获广弘事业威猛力。
①释义。
贤劫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在印度金刚座示现成佛并转法轮时,愿我像阿难、舍利子和目犍连随行释迦牟尼佛一样随行这些佛陀,成为他们的首批眷属和殊胜弟子。祈愿自己获得利益众生、广弘深广法门的威猛力量。
②重难点分析。
•我们和贤劫未来诸佛有甚深因缘,要发愿:恒时依止他们(承侍佛陀、听受妙法等),得到弘法利生的威力,最终度化无量的众生。
•【教证】《大悲经》:“我灭度后,此贤劫中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兴于世。拘留孙如来为首,我为第四,次后弥勒当补我处,乃至最后卢遮如来(胜解佛)。如是次第汝应当知。阿难,于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门污沙门行,自称沙门形似沙门,当有被着袈裟衣者,于此贤劫弥勒为首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彼诸沙门如是佛所于无余涅槃界次第当得入般涅槃,无有遗余。”
6.颂词六:
为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而发愿。
一切贤劣业系众有情,
此生命终往生极乐刹,
获得无量光佛语授记,
智悲力之威势愿圆满。
①释义。
愿凡是以善恶业与我(法王如意宝)结上善缘和恶缘的有情,此生命终后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获得无量光佛的授记,并且圆满智慧、慈悲以及度化众生的能力。
②重难点分析。
A.随学法王发愿,往生后得佛授记。
【教证】《文殊师利发愿经》:“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B.做一个真正的佛子。
a.往生后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和授记,之后具足智悲力的功德。
智:照见万法实相和差别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悲:对以前众生都具足犹如慈母对独子般的大悲心。
力:度化无边众生的能力。
b.通过长期学习佛法,提升智慧、悲心和能力,也能饶益众生。
c.依靠法王如意宝等传承上师的加持。
通过长期学习懂得佛教真理。
内心有所转变,对大乘菩提心有所体会,尽力对与自己结上善、恶缘的众生都能产生悲心,具有度化他们能力。
有利益众生的机会。
d.利益众生的过程中不能退失信心,也不能生起怯懦心和畏缩心,哪怕让众生生起贤妙的心而勤奋努力。
e.要使人生具有意义:用各种方法让众生学佛、发菩提心、往生净土,令自他得到真实利益。
【教言】《萨伽格言》:“平日不为利他想,此人行为如出生,唯寻自己之吃喝,岂非出生亦能行?”
7.颂词七:
为兴盛佛法、众生安乐而发愿。
无垢圣教兴盛常住世,
无偏众生享受胜利乐,
意中所愿恒时唯有此,
祈赐谛语加持成办之。
①释义。
无垢圣教兴盛并长久住世,无偏的众生(亲怨)都能享受殊胜的利益和快乐,我(法王如意宝)心中恒时所愿只有这两件事,祈愿诸佛菩萨以谛实语加持令其成办。
②重难点分析。
A.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是《普贤行愿品》两大核心。
B.佛法兴盛则众生自会得到安乐。
a.【教证】《地藏十轮经》:“如如意宝珠,随所愿皆满,如是三乘法,能满众生愿。”
b.佛法是众生安乐的源泉与根本。
C.法布施是对众生的最大饶益。
a.【教证】《佛所行赞》:“佛说一切施,法施为最胜,人斯行财施,行法施者难。”
b.祈祷诸佛菩萨加持:愿一切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广转法轮,利益无边众生。
8.颂词八:
普愿世界吉祥圆满。
祈愿一切众生生存因,
圆满四德宝藏皆成就,
遍寻不得违逆与衰败,
善妙光照三地增吉祥。
①释义。
祈愿一切众生生存之因——四德宝藏悉皆圆满成就。整个世间周遍寻找不到违缘和衰败,善妙的光芒普照三界,增上吉祥圆满,一切人天获得快乐。
②四德宝藏。
即世间安乐的因(财富)与果(妙欲)与出世间安乐的因(胜法)与果(解脱)。
三.跋文。
如是于中土金刚座,菩提树庄严之世尊法座前,阿旺洛珠宗美所言,愿诸佛菩萨加持如是成就。弟子索达吉由录音整理成文,并亦如是发愿。善矣。铁马年九月十日。1990年11月29日。
1. 释义:
1990年法王如意宝南亚弘法在到达印度金刚座后,开了普贤云供法会,有一天法王即兴唱了此愿文并说:“我这次发的愿很殊胜,可以记录下来”。由堪布索达吉根据录音整理成文,所以传承很清净。
2.经常念诵《愿海精髓》。
①加持力极大。
A.《普贤行愿品》全部的意义都含摄在里面。
B.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的精髓也在里面。
②应经常用此愿文回向,对于修行有很好的缘起。
编辑:定解D11
审核:定解D17
定解E07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