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丨《愿海精髓》

1.法王以什么比喻利他的殊胜意乐和行为?(单选题)

A.精髓。

B.铠甲。

C.奴仆。

D.饰品。

E.宝藏。


2.《愿海精髓》的副标题普贤刹之杲日的含义是?(多选题)

A.此愿文是《普贤行愿品》的精髓。

B.普贤刹专指普贤菩萨的刹土。

C.是指集一切刹土之贤妙的西方极乐世界。

D.此愿文能照亮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路。


3.佛陀的身、语、意的功德分别是什么?(多选题)

A.佛陀具有无边福慧资粮所成之身。

B.六十种梵音语。

C.十力功德周遍圆满的意。

D.成就佛果唯一依靠佛陀。

E.智慧资粮形成色身,福德资粮形成法身。


4.成办自他二利需要什么?(多选题)

A.唯有依靠菩提心才能让众生得到究竟的安乐。

B.修行的目的是为成就后舒服自在。

C.像佛陀一样发心为了利益众生而修行。

D.世间的善法可以帮助众生解脱。


5.应如何发愿承侍未来诸佛?(多选题)

A.愿我像阿难、舍利子和目犍连随行佛陀一样随行这些佛陀,成为他们的首批眷属和殊胜弟子。

B.祈愿自己获得利益众生、广弘深广法门的威猛力量。

C.恒时依止贤劫出世诸佛。

D.发愿获得世间财富并祈祷菩萨加持我获得一切妙欲。


6.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应具备哪些能力?(多选题)

A.对善恶缘的众生都能具足悲心和智慧。

B.度化无边众生的能力。

C.遇到困难不气馁、不生怯懦心和畏缩心。

D.具足不退心、不生后悔心。

E.让人发菩提心、念佛求生净土。


7.《普贤行愿品》中所有大愿归纳为:(多选题)

A.弘扬佛法。

B.利益众生。

C.顺利往生极乐。

D.让众生丰衣足食。


8.关于“以文殊和普贤菩萨的行愿而发愿”理解正确的是?(多选题)

A.大乘菩萨的所有修行都包括在文殊智和普贤行中。

B.时刻祈祷文殊和普贤菩萨,修行永远不会被违缘所毁坏。

C.同时要具足如文殊菩萨一样不厌倦生死轮回大苦和普贤菩萨的伟大行愿。

D.随学文殊和普贤菩萨发利益众生的大愿。

E.祈祷文殊和普贤菩萨先加持自己成就再利益众生。


9.哪些是众生生存之因?(多选题)

A.财富。

B.妙欲。

C.信心。

D.胜法。

E.解脱。

F.功德。

G.发心。

1

法王以什么比喻利他的殊胜意乐和行为?(单选题)

【答案】D饰品。

【解析】法本P346。

法王教言的每个字都有甚深的含义,拿“依 于利他如饰胜意行”来说,利他的殊胜意乐和行为就像饰品一样,人们随时都佩戴着饰品,同样,菩萨也应时刻有利益众生的意乐和行为, 不能有空才发菩提心,不空时就不发菩提心。

2

《愿海精髓》的副标题普贤刹之杲日的含义是?(多选题)

【答案】

C.是指集一切刹土之贤妙的西方极乐世界。

D.此愿文能照亮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路。

【解析】法本P339-340。

《愿海精髓》由法王如意宝造,因其发愿最终落在往生极乐世界上,也称为“小极乐愿文”。

正标题“愿海精髓”是《普贤行愿品》的精髓;

副标题“普贤刹之杲日”可从两方面进行解释:①普贤刹并非专指普贤菩萨的刹土,而是指集一切(普)极为贤妙(贤)的刹土(刹),即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此愿文能照亮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路(杲日),也就是说能让我看到往生极乐世界的光明。②普贤菩萨(普贤)有无量的大愿,依靠这些大愿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刹),就如同黑暗中需要阳光一样(杲日)。

3

佛陀的身、语、意的功德分别是什么?(多选题)

【答案】

A.佛陀具有无边福慧资粮所成之身。

B.六十种梵音语。

C.十力功德周遍圆满的意。

D.成就佛果唯一依靠佛陀。

【解析】法本P340-341。

佛陀的身体具足无量的功德:佛陀最初发了无上的菩提心,中间积累了无边的福德和智慧资粮,最后通过无缘智慧资粮形成了法身,通过有缘福德资粮形成了色身。

佛陀的语言具足六十种梵音。《法华经》云:“梵音深妙,令人乐闻。”佛陀的声音不像世间人天的声音,任何众生都不会对其生起厌恶心。

佛陀的智慧无与伦比,具有处非处智力、如是了知业报智力等十种力,其智慧是周遍圆满的。

佛陀的身语意跟众生的身语意完全不同,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在一切人天中最为微妙、殊胜,是无与伦比的。

《福盖正行所集经》云:“解脱一切缚,成就一切智,牟尼大牛王,世间无与等。”佛陀解脱了一切束缚,成就了一切智慧,就像牛王能引导群牛抵达安乐之地一样,佛陀也能引导无量众生抵达解脱的胜地,在世间没有能与佛陀相等者。

4

成办自他二利需要什么?(多选题)

【答案】

A.唯有依靠菩提心才能让众生得到究竟的安乐。

C.像佛陀一样发心为了利益众生而修行。

【解析】法本P342-344。

唯有依靠菩提心才能利益众生……在座各位都是学大乘佛法的,除了极个别小乘种姓者以外,修行的目标都是利益众生,所以也要想佛陀那样发心。

究竟利益众生就是以菩提心的妙药断除众生的生死大病。《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云:“菩提心功德,是胜妙良药,一切病能治,施有情安乐。”

《金色童子因缘经》云:“佛于生死大海中,自度度他皆出离,我当亦度诸众生,出离同归无上道。”意思是说,佛陀在生死轮回中发起了自度度他的菩提心,最终圆满成办了自他二利,我们应当像佛那样发愿,这样自他众生都会获得解脱。

5

应如何发愿承侍未来诸佛?(多选题)

【答案】

A.愿我像阿难、舍利子和目犍连随行佛陀一样随行这些佛陀,成为他们的首批眷属和殊胜弟子。

B.祈愿自己获得利益众生、广弘深广法门的威猛力量。

C.恒时依止贤劫出世诸佛。

【解析】法本P348-349。

贤劫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在印度金刚座实现成佛并转法轮时,愿我像阿难、舍利子和目犍连随行佛陀一样随行这些佛陀,成为他们的首批眷属和殊胜弟子;祈愿自己获得利益众生、广弘深广法门的威猛力量。

我们和贤劫未来诸佛有甚深因缘,因此大家要发愿:当贤劫其他如来出世时,自己要恒时依止他们,得到弘法利生的威力,最终度化无量的众生。

6

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应具备哪些能力?(多选题)

【答案】

A.对善恶缘的众生都能具足悲心和智慧。

B.度化无边众生的能力。

C.遇到困难不气馁、不生怯懦心和畏缩心。

D.具足不退心、不生后悔心。

E.让人发菩提心、念佛求生净土。

【解析】法本P349-351。

法王一辈子就是这样发愿的,我们也应如是发愿:愿凡是与我结缘的众生,不管是结善缘还是恶缘,此生命终后都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后阿弥陀佛以妙手摩顶加持,以金刚语赞叹授记……

往生净土后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和摄受,之后具足悲心、智慧和能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依靠法王等传承上师的加持,现在许多人懂得了佛教的真理,对大乘的菩提心有所体会,也能尽心尽力饶益不懂佛理、充满邪知邪见的众生所以上师的加持确实很重要,通过上师的加持,很多人对佛法有所认识,对大乘的菩提心也有所感悟,这样内心有所转变,行为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大家千万不能退失信心,也不能生起怯弱心和畏缩心,哪怕能让 一个众生生起善妙的心,我们也要勤奋努力。即使遇到失败,也不应该气馁。如果是为了自己而奋斗,不成功可能心里不是滋味,但为了利益众生,即使不成功也没什么后悔的。

大乘佛法对整个世间有无比的利益,如果我们能 用各种方法让人发菩提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7

《普贤行愿品》中所有大愿归纳为:(多选题)

【答案】

A.弘扬佛法。

B.利益众生。

【解析】法本P351-352。

《普贤行愿品》中所有大愿归纳起来,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这两愿是有联系的,佛法兴盛众生自认会得到安乐。《地藏十轮经》中说:“如如意宝珠,随所愿皆满,如是三乘法,能满众生愿。”

如果没有佛法,人们的经济再怎么发达、知识再怎么提高,也不会有真实的快乐。所以佛法是众生安乐的源泉与根本。

一定要大力弘扬佛法,这就是对众生的最大布施。《佛所行赞》云:“佛说一切施,法施为最胜,人斯行财施,行法施者难。

既然法布施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应该祈祷诸佛菩萨加持:愿一切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广转法轮,使无边的众生得到利益。

8

关于“以文殊和普贤菩萨的行愿而发愿”理解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A.大乘菩萨的所有修行都包括在文殊智和普贤行中。

B.时刻祈祷文殊和普贤菩萨,修行永远不会被违缘所毁坏。

C.同时要具足如文殊菩萨一样不厌倦生死轮回大苦和普贤菩萨的伟大行愿。

D.随学文殊和普贤菩萨发利益众生的大愿。

【解析】法本P347。

大乘菩萨的所有修行都包括在文殊智和普贤行中。

《华严经》云:“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具足普贤行,一切莫能坏。”意思是,如果有菩萨像文殊菩萨那样不厌倦生死轮回的大苦,具足普贤菩萨的伟大行愿,这样的修行者永远不会被违缘所毁坏。在座各位都是发了菩提心的人,要时时刻刻祈祷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要随学他们而发大愿。他们的发愿就是利益众生,根本没有为自己的利益而发愿。

9

哪些是众生生存之因?(多选题)

【答案】

A.财富。

B.妙欲。

D.胜法。

E.解脱。

【解析】法本P352。

“祈愿一切众生生存因,圆满四德宝藏皆成就, 遍寻不得违逆与衰败,善妙光照三地增吉祥。” 祈愿一切众生生存之因——四德宝藏悉皆圆满成就,在整个世间周遍寻找也找不到违缘和衰败,善妙的光芒普照三界,增上吉祥圆满,一切人天获得快乐。

四德宝藏:即财富、妙欲(色声香味触法)、胜法、解脱,前二者是世间安乐的因与果,后二者为出世间安乐的因与果。

编辑:定解D11

审核:定解D17

定解E07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