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引导
1、《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所讲之法中“共同外前行”中“因果不虚”之“所断之不善业”。
2、前面在分别阐述了所断之十不善业之后,宣讲了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四种果报,详细阐述了异熟果、同行等流果、以及每种不善业的感受等流果。
3、本课继续宣讲增上果、士用果的果报,以及应行持的善业。
课前开示
一、圆满听受《大圆满前行》,为终生修行创造好的缘起(1)
二、如理如法听闻(2-4)
1、以专注心、欢喜心、恭敬心听法
2、如果没有这种心态,行为上也要如理如法,否则听再多也没有用
1)闻法时除了喝点水,放下一切世间行为
2)避免虚有其表、不重视因果,间断闻法的行为
3、了解闻法的基本威仪,改变闻法过程中的问题
1)不了解闻法规律
2)忘记闻法规律
3)闻法中间产生烦恼
本课脉络
己三:增上果(5-35)
1、定义:造业后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5-8)
(1)并不是成熟在地水火风上,而是业力对外境所产生的作用
(2)器世界是以众生共业形成的,内心和外境相互作用
第一次法师辅导
增上果的范围非常大,除了其他三种果(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都可以包括在增上果中。为了突出众生所造业力和外界的关系,主要从这个角度讲解增上果的果报。
有些人会遇到无情法和自己作对(如走路时遇到桌椅等),是因为十不善业的增上果导致的。
生西法师辅导
这里为什么说增上果会成熟在外境呢?因为转生在这个业所感召的外境中去承受,仍然是五蕴去感受喜悦或者不喜悦。所以虽然外境成熟增上果,但还是和自己的五蕴息息相关。它的侧重点主要是,我们会转生到十不善业感召的外境中去成熟痛苦。
有些果报对我们而言已经成熟了,已经成熟的我们也需要忏悔,有可能这个过程中等流果、增上果会有改变,忏悔后可能就会从这个环境中换到另外一个好的环境,这个情况也是有的。
2、分说十不善业的增上果(9-27)
(1)杀生:转生于环境不优美,或威胁生命的地方(10)
(2)不与取:转生于庄稼常遭霜冻冰雹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的地方(11-12)
(3)邪淫:居于污秽恶心的地方(13-14)
生西法师辅导
有的人住在脏乱差的地方,一方面这么穷的地方可能和偷盗的业有关,另一方面这么臭的地方也和邪淫的业有关。虽然这么差但是他就是不想搬走,觉得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家。这个就是业,没办法。
(4)妄语:转生于财富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心里经常慌张,总是遇到违缘(15)
(5)离间语:转生于悬崖陡壁、深渊峡谷等难以行走的地方(16-17)
(6)恶语:转生于乱石堆积、荆棘丛生等令人心神不宁的地方(18-19)
第一次法师辅导
遇到增上果的外器世界而不悦意时,也一定不要怨天尤人,打骂这些无情物,如踢石头摔碗等,否则依靠这个嗔恨心,我们会失去行善法的所有功德。要懂得其中的业因果,缘感受这些苦果的众生而产生悲心。由彼推己,会谨慎选择因果,在即生中遇到这些事会通过修安忍等把违缘转为道用。
生西法师辅导
环境对我们心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上师讲过,有时甚至初地菩萨都有可能被环境影响,所以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比较圆满的环境?要看你自己的业。造的恶业不单单只有一个果而已,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化学反应,这是很恐怖的。不断想这些,我们的心就会转变,从以前很耽著的轮回慢慢就没有兴趣了。
(7)绮语:转生于劳动很辛苦但收获极少且动荡的地方(20-23)
(8)贪心:转生于庄家荒芜、地时恶劣等贫苦的地方(24)
第一次法师辅导
如果自身处于这个环境,要多祈请三宝,可以转化这种状况,因为共业之中也有别业。
贪心比较重的话,可以把左手的东西交给右手,不断训练自己要布施。首先布施给自己,再逐渐由己推人,把自己的贪心减弱,最后达到无贪的境地。
(9)害心:转生于多灾多难的地方(25)
(10)邪见:特别严重的人,转生于物资鲜少、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地方(26-27)
生西法师辅导
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既然大家都喜欢上网,看到这些的时候就和自己学习过的教言对照一下,不要把它当成和自己无关的事情。若我们感觉这些和自己无关,其实这是魔王给我们的麻醉药。我们处在麻醉的状态中,就没有想去对治,不想忏悔,也没想去制止烦恼,但是自己死了之后就转生到那去了。
佛说灌顶经中说:不要说来生,在今生一个地方杀业重的时候,有些动物特别聪明,被杀以后会散播一些瘟疫来惩罚人类。
有了清净的见解,不管是忏罪、对治恶业还是引导善法都能达到最好的标准。如果没有很深的见解去修,善法就夹杂很多杂质,增长起来也不强劲,很疲软,忏罪也不干净,忏起来也非常麻烦。见解越清净,那么果报成熟的时候也是纯粹的快乐,不会夹杂不舒服、不悦意的地方。忏罪也是这样,如果有了很高的见解,忏悔就会很彻底、干净,甚至它的种子都可以去掉。
3、十不善业的其他果报(28-35)
(1)听法时对法义没兴趣,行持时心的力量极其薄弱
(2)内心痛苦,即便身处天堂,也觉得外境很丑陋
(3)天灾人祸频频不断(32-35)
A. 全世界的人行持善法,灾难才可被避免、被挽救
B. 开展十善教育,制止十不善业,否则不算真正善良的人
第一次法师辅导
因缘没到的时候,希求获得安乐,但所想所行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毁灭快乐如毁灭怨敌般造十不善业。行持十善可以涵摄一切大小乘的精要,当前展开十善教育、制止十不善业非常重要。
己四 士用果(36-37)
1、《小乘阿毗达磨》和《大乘阿毗达磨》定义:士夫使用工具造作的各类事情。
第一次法师辅导
士用果和增上果的差别:以食物为例,如农夫耕耘获得庄稼,庄稼对能做者(即农夫)可以是士用果,也可以是增上果;如果对享用者(如食用庄稼的人),庄稼对享用者是增上果。以财物为例,如果我们是经商之人,财物有的是士用果,有的是增上果,如果我们不参与赚取财产,只是享用,财产就是增上果。
2、《大圆满前行》:还强调不论善业、恶业,如果没有中断,增长率会非常高。
生西法师辅导
士用是能力很大的意思。如一个有强壮身体和力量的人起的功用叫士用。士用果主要是说恶业会强劲,会与日俱增的意思。
这种士用果没有遇到其它因素干扰之前,会一直这样延续下去。我们想要对治它的忏悔心、菩提心、空性,这些善业的因素都可以干扰它。所以不要让我们的恶业太纯了,一定要干扰它。怎么干扰呢?就是加进去很多物质:忏悔的四对治力、菩提心、空性等等。
对治十不善业(38)
1、首先要懂得道理
2、对照自己进行观察
3、与十不善业划清界限
生西法师辅导
讲业因果的时候再再提到,不管你怎么样去改善,最好的改善就是出离,不要在轮回待了。否则虽然阶段性改变了,又会转回来、从零开始,这就没有必要。
道友们经常提的问题是,业果不虚和忏悔清净是不是矛盾的?这是不矛盾的。如果忏悔了,因果就虚耗了吗?这也是因果不虚,因为忏悔的力量加进去之后,相当于把另外一种因加进以前的业中,这种加进去的力量让恶业的力量越来越弱,这也是因果不虚的一种体现。如果给了因缘还不转变,它就是自性常有了,这不符合业的本性。
有些人认为,念了这么多心咒,为什么罪业还没有消尽呢?我们的力量太弱了,而且在平时没有注意守护身语意,一边在忏一边在做。想很快地达到佛菩萨传记中所写的效果,时间还要等的再长一点,所以我们要在忏罪的同时,尽量地不要再造新的罪业,第二要有强劲的力量。
心就是这样,你给什么因它就朝什么样地方改变。关键是不要吝啬给好因缘,如果有十分的力量只给两三分,把其它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修行善法又舍不得花时间,这不行。所以关键自主权还是在我们这儿。心是有为法,一定可以变的,关键要给强劲、持续性、正确的因缘,才会慢慢地转变。要有耐心,果越大,酝酿的时间肯定相应会越长。从整体来讲要放松,不要太急躁,但是每天应该做什么仍然认认真真地去做,这种心态比较合理。很多麻烦主要来自于急躁,太急了就会打乱部署。有些地方太急躁就是问题,不急躁的话,每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时间长了,它的效果慢慢就会出来。
忏悔最好以更深的见解——更长远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引发的见解去忏悔。如果用等净无二的见解修金刚萨埵,把罪业清净的同时也可以显露本性、把种子彻底摧毁。如果以菩提心忏悔,不单单是自己的罪业,而且一切众生成为成佛的因了。见解在平时闻思得越扎实,这个时候收获就越大,优势就会显发出来。
丁二、应行之善业
1、总说十善戒(39-56)
(1)受持原因:了知十不善业的过患,立下誓愿,受持十善戒
(2)受持方法:(40-43)
1)一般来说,不需要在上师或亲教师面前,只要自己立誓发愿便可以(以杀生为例)(40)
A. 从今以后用永不再杀
B. 如果没有长期守持的能力,可以发愿部分受持
a)发誓某时某地不杀生
b)发誓对某些众生不杀
生西法师辅导
承诺和不承诺、发誓和不发誓完全不一样。慈诚罗珠堪布在讲《中论》的时候提到,一定要发愿摄持,如果没有发誓愿,没有杀生不会成为善业,只能说没有造这个恶业,就不会受这个果报,它本身不会成为善法。
只要内心当中很坚定地承诺十善当中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等,就得到了十善戒,有十善戒就有了升天、转善趣的基础。十善戒中任何一戒都可以这样——邪淫也是这样,发誓不和天女邪淫。所以不一定只有佛弟子才可以升天,只要发了不杀生的誓愿或者发誓不偷盗,就属于十善戒当中的一个,外道、世间人只要发了誓(十善戒的誓愿)之后就可以。所以不学习佛法的这些外道(比如基督教也好,其他教也好),只要有誓愿就有了升天的基础,只要符合这个标准就可以。
2)在殊胜对境前发愿,效果、功德更显著(41-44)
A. 原因:
a)这是对上师的恭敬心和法供养
b)通过上师的加持,发愿的力量不可思议
B.应取之行为:(44)
a)平平淡淡不行,必须立下坚定誓愿
b)上师具足,在上师面前发愿
c)上师不具足,在佛像、佛经前,或到寺院时默默发愿
d)在殊胜对境前,要念咒、发做善事的誓愿
2、行持方法(45-56)
1)出家人:已经断除十不善业,不必重新发愿
2)在家人:
A. 即使不能全部避免,杜绝其中一两个也有很大功德
B. 若不能永断恶业,短期或殊胜日断恶行善,也有极大利益。
a)善星比丘因出家的善根,虽然堕入恶趣,将来也必定获得佛果。
b)天子因晚上守持清净戒律,白天在孤独地狱受苦,晚上却身居天宫享乐。
C. 自己修行的同时,将因果道理传给有缘众生
生西法师辅导
虽然可能根本看不到,也没有能力杀,但是这样发誓也是可以的,主要是心上面的一种誓愿力。只要心上发了这个誓愿力,就会持续不断地产生功德。
十善戒和五戒要分开。十善戒也可以受一辈子,但是它和五戒还是有差别,因为不需要在上师面前受,而五戒一定要在上师面前受,自己是不能受的。作为佛弟子,如果守持五戒很圆满,功德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完全没有条件的人,也可以让他发一个愿,做一个承诺,这对很多人来讲比较容易。尤其是有些时候家人可能比较听自己的话,你让他发这个愿,他觉得没什么影响,对他现在的生活也没什么改变,当然他也就愿意。你也帮助了他,他也得到利益,他的承诺对他现在放不下的生活方式也不会有任何影响,所以这个方面是可以考虑。
2、分说十善业(57-70)
(1)定义:实际行动中断除十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2)分类:
1)三种身善业(59-62)
A.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生西法师辅导
一般的十善不杀生就可以了,特殊的十善是在断除杀生基础上去放生。一方面要断除杀生,一方面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多放生,这也是清净以前杀生的罪业,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殊胜的善业。
B. 不偷盗:断除不与取,慷慨布施不炫耀
C. 不邪淫:断除邪淫,身心清净
2)语善业(63-69)
A.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B.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节不和
C.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柔和、调顺语
第一次法师辅导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哪些人是菩萨,佛经中说若诽谤菩萨的罪过,超过杀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会退失菩提心。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如果不是处于特定必要而管理他人,不要轻易衡量评价他人,要观清净心。
D. 不绮语:
a. 多背诵论典,没有说绮语的时间
b. 背诵时会思维法义,一生受益
3)意恶业(70-73)
A.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生西法师辅导
有些大德在论典、窍诀当中也讲到:当我们看到令自己有贪心的人的时候,马上就想“不能有贪心,把他供养给莲花生大士”,供养之后就放下了,把贪心转为道用,这也是一种修行方式。
B. 无害心:断除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C. 无邪见:舍弃邪见,依止正见
3、十善业的果报(74-82)
(1)异熟果:转生三善趣(75)
生西法师辅导
引业和满业都可以感召相应的感受,转生到善趣中不是什么都有,而是相应于你自己善根的多少,也会获得多少的安乐。
(2)等流果:(76-77)
1)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善举增上
生西法师辅导
如果不解脱或者不努力的话,想要行善的心有时也会受到其它环境的影响。比如我是很想行善,很想去做,但是不敢做(现在我们中国就是这种情况),扶老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感受等流果:
A. 不杀生:长寿少病
B. 不偷盗:受用具足无有盗敌
C. 不邪淫:夫妻美满少怨敌
D. 不妄语:众人称赞爱戴
E. 不两舌:受眷属仆人恭敬
F. 不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
G. 不绮语:语言有威力
生西法师辅导
有的上师怎么讲,弟子好像也不听;大恩上师随便讲一下,大家都呼应、依教奉行。的确,一方面,圣者在显现上的功德不可思议;另一方面,从世间的业果来讲,断除绮语后,语言就有这个威力。
H. 无贪心:如愿以偿
I. 无害心:远离烦恼
J. 无邪见:相续生起善妙见
(3)增上果(78-80):外境具足圆满功德
1)其他宗教也承认行善会带来一切吉祥,造恶业会带来不吉祥
2)每个人因缘不同,恶人行善难,善人作恶难
生西法师辅导
从很多佛弟子的福报来讲,完全有条件投生到世界上最优美、最好的环境中去。但是他发愿“得暇满人身”。他的发愿引导他这样来的时候,天人的福报没有成熟,修行的福报先成熟了。因为修行优先的缘故,所以外部环境不一定好,但是修行的机缘——所有修持出离心、菩提心、空性、大圆满的条件在佛法兴盛的地方都具足,这就是首选,他就会投生到那个地方去。
(4)士用果(81-82):善业突飞猛进,福德不断涌现
生西法师辅导
虽然士用果本身的确可以突飞猛进,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解脱,以前残存的烦恼、我执、无明等会牵制它,而修习善法的习气太弱,所以没办法从这方面突飞猛进。
修善法要抓住哪些善法力量大,力量大的一定要首选。进到佛法的宝库中,通过一般的兴趣做放生、闻思,这样也好。但是有智慧的人就会想:同样做这些事情,我用菩提心摄持,力量就很大。同样的时间、善法、机会,有菩提心摄持的就是窍诀。如果没有以菩提心摄持的话,就显得笨拙了,就浪费了。
在初级阶段,刻意地提醒很重要。不管造作也好、麻木也好,每次在上课、修法前,就要刻意提醒自己发菩提心。这样刻意引发,后面就习惯了,习惯后就不用刻意了,从现在乃至成佛之间,菩提心一直要贯穿始终。在相续中越早使用菩提心越好,几年之后使用和现在使用完全不一样,几年之间没有使用菩提心,很多可以得到更大利益的机会就已经错失了。所以用得越多、越早、越深入越好,同样的时间可以做不同的功德,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态度和认知。
重视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83)
1、因果正见稳固,做什么都很容易
2、因果见解动摇不定,再高的法也不一定有长期利益
1、缘起
(1)谓众缘和合而生起,也就是由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意思,一切有为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
(2)一件事情的起因、缘由。
——《丁保福佛学大词典》
2、供养
又作供、供施、供给、打供。意指施予佛法僧三宝、师长、父母、亡者的食物、衣服等。法供养指善于听闻大乘正法,或广或略。
——《佛学大辞典》
3、共业
二业之一。各人共同之善恶之业,随而各人感共同之苦乐果者。山河等之依报是也。
——《佛学大辞典》
编写师兄:定解X04 X08 X13 X14 X16 X17
审核师兄:定解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