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引导
1、《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所讲之法中“共同外前行”中“因果不虚”之“一切为业之自性”。
2、上节课宣讲了“一切业的自性”中菩萨和阿罗汉感受果报,分别通过三个公案对这一道理进行了阐述,同时阐释了微小的恶业也会带来极大的苦报。
3、本课继续宣讲“一切业的自性”,介绍了微不足道的善业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果报,同时让我们了知善恶业的差别关键在于起心动念,要时刻观察自心善恶。打好前行基础,树立因果正见才能成为好修行人。
本课脉络
总结前文(1)
1、不应轻视微小的恶业
2、应以智慧观察自己,摄持自己
生西法师辅导
在世间中随时随地都要非常地小心谨慎,因为我们的心非常地粗大,而业果很微细。我们很容易以粗大的心去面对业因果。如果这样,很有可能在取舍因果时,不注意断恶修善。实际业果是很微细的,它不受粗大的心的控制。从这个侧面来讲,必须要知道业因果的微细之处。
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果报,不应不屑一顾(2-18)
1、对微小善业重视的原因(2-3)
1)善业和恶业成熟率都相当高,谁也无法抹杀、推翻
2)了解因果规律,对自己的今生来世有极大利益
第一次法师辅导
如果学习之后有了这个见解,遇到事情的时候,上师告诉我应该这样去应对,学到的东西自然就可以用得上,用多了就习惯了,熟能生巧。刚开始时我们会很刻意、很勤作地去做,有时感觉很假,但时间长了就习惯成自然了,只要遇到这个事情,自然而然就用佛法的思想去引领。
2、以公案详说因果规律无法被抹杀,应重视微小的善业(4-6)
1)我乳轮王的公案:我乳轮王往昔是一个穷人,以信心向德护如来抛撒豌豆,因此获得了转生南瞻部洲转轮王、统治四大部洲八万年、成为四大天王主尊八万年、在三十三天与帝释天平起平坐的果报。
2)婆罗门儿子的公案:《贤愚经》中婆罗门的儿子生起欢喜心向弗沙如来抛撒豌豆,因此获得了统治四大部洲国王、于四天王和三十三天中享受快乐的果报。
3)商主儿子的公案:《顶生王因缘经》中商主的儿子向毗婆尸佛抛撒豌豆,并生了极大的欢喜心,因此获得了转生四大部洲转轮王、转生三十三天的果报。
生西法师辅导
通过一朵花抛撒供养的善果即便是获得帝释天、转轮王的果报也是难以到达它的边际。为什么?因为佛陀是福藏根本,是一种福德的宝藏。如果我们对这种福德的自性做供养,就可以得到福德。如果我们对吉祥的对境做供养,就可以得到吉祥。这就是如是因如是果的问题。我们要坚信这种因果的自性。
3、如理对待微小的善根(7-9)
1)依殊胜对境发愿
2)把握殊胜的因缘,没有吝啬,以欢喜心、恭敬心进行供养,公案:仆女转生公主
3)对他人微小的善根,不要轻视,应由衷随喜
4、对善恶因果观产生定解,不轻小善(10-17)
1)原因:(10-11)
A. 无论何人,一旦有所违越,势必逃不出因果之网
B. 倘若对佛陀有欢喜心,抛洒一朵鲜花的善果也无法衡量
2)修行方法:(12-17)
A. 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心都可以转向善法
a. 日常生活中不轻小善
b. 对佛像等殊胜对境以信心进行供养很重要
c. 行持善法要随时随地,不一定非要专门的时间
B. 行持善法从点滴开始,不能违约轨道,久而久之必见成效
第一次法师辅导
在家居士的生活环境常常处于愦闹中,修行佛法不是找一个专门的时间去修,而是在平时生活中能够随时随地用得上法义,掌控自己的心念,行住坐卧让自己的心念处于善的状态中,看到好看的东西、鲜花、大厦等景物时想到做意幻供养,看到痛苦的人想到自他想换,平时经常有缘法的作意,莫轻小善,常常串习,就是修行。因为死期不定,死缘不定,死的方法和时间都不定,只有让自己的心安住于善所缘中,临命终时得到人天善趣或往生清静刹土的机会才能大大增多。
善恶果报增长程度无法形容,甚至只是违犯细微学处,也应有一种恐惧感,否则会导致无穷后患(18-34)
1、 如理思维(18-19)
1)应取:若有惭愧心、后悔心,果报不会很严重
2)应断:若以无所谓的轻毁心,果报相当可怕
2、 如理行持(20-21)
1) 应取:对造恶业应深恶痛绝、退避三舍
2) 应断:愚痴地对藏传佛教的珍贵经论避之不及
A. 藏传佛教没有一部违背汉传佛教的经论
B.《前行》的公案在《大藏经》中都有出处,只是很多人并不了知
3、 具足因果正见,随时随地约束自己不造恶业,公案:比丘无视学处砍树,转生翳罗叶龙王(22-34)
1)原因(31-33)
A. 违背了佛陀的教言或学处,都要承受难忍的果报
B. 一般人都希求快乐,喜欢痛苦的一个也没有
2)方法:重视修共同加行,经常思维善恶因果之理(34)
生西法师辅导
细微的学处本身过患大,再加上以轻毁的心来犯,罪业就会加倍。这里的核心问题:第一个是业果本身的增长;第二个是有没有惭愧心。如果有惭愧心,即便是比较重的业,马上也会减弱减轻;如果没有惭愧心,而以轻毁心,即便违反比较小的戒律,也会导致无穷无尽的后患。
一切善恶业,取决于人的起心动念(35-58)
1、原因,举例:树根、树干和树叶的关系(35-39)
1) 心是恶的,行为再善也是恶业
2) 心是善的,行为再恶也是善法
2、修行方法:做事之前,观察自己有没有贪嗔痴烦恼(40)
1)若在烦恼驱使下行持,果报肯定不好
2)若以清净心、欢喜心、利他心摄持,表面上不太如法,实际上功德无量
3、对内心清净的菩萨而言,身语七种不善业有直接开许的时候(41-58)
1) 开许“降伏”的公案:大悲商主杀死短矛黑人(42-49)
A. 果报:非但没有堕入地狱,反而圆满了七万劫资粮
B. 原因:
a)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
b)从眼前看,保护了五百商人性命;从长远看,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痛苦中拯救出来
C.开许 “降伏”的条件:
a)降伏者处于在智悲双运的境界中
b)对境为恶业深重、恶趣为主的众生
第一次法师辅导
大乘菩萨通过念咒、明咒能将所服之毒转化为药,如同孔雀服毒,能令自己羽毛更加美丽,菩萨能令自己的功德增上。若自相续没有将毒转药的能力,就只能守持别解脱戒。
2)开许“不净行”公案:星宿婆罗门对婆罗门女行不净行(50-58)
A. 果报:不但没有构成罪业,反而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
B. 原因:宁肯自己受苦,也不让众生受苦
C. 开许“双运”的条件:强烈大悲心,以大乘方便利益众生
3)开许“贪心”的公案:菩萨以大乘方便利众,表面是罪业,实为善法(53-56)
A. 妙德女贪爱威德主太子,而生大功德
B. 除盖障菩萨求得六字大明咒传承的法师有妻有子,袈裟被不净粪所染
C. 法涌菩萨常与六万八千侍女共相娱乐
4、在贪嗔痴驱使下行持恶业,何时何地对何人也不会开许(57-58)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三戒要论》中行持密宗降伏事业讲到十大应诛,有能力的瑜伽士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可以行持降伏事业。前提条件是:第一、没有丝毫自私自利之心,在纯净的大悲心摄持下;第二、能够将被诛杀的有情超度到清净刹土,令造恶业的有情断除恶行,饶益众生。降伏事业对于初学者是绝对不能行持的。降伏事业的原则是遮需皆圆,在密宗有开遮,显宗中也有开许。
生西法师辅导
身三、语四、意三,有十种不善。三种意业的不善没开许,因为起心动念直接就是恶的,但是身三、语四: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七种不善有开许的时候,即做了之后也不会成为罪业。
打好《前行》的基础,谨慎取舍因果(59-60)
1、 打好基础,学习佛法才会稳固不退转,不容易生邪见
2、 没有基础,遇到违缘,马上便会毁坏无余
1、学处:意谓所学之处。一般指戒律。
——《佛学大辞典》
2、方便:指巧妙地接近、施设、安排等。又作善权、变谋,十波罗蜜之一。
——《佛光山大词典》
3、降伏:译曰降伏。以威力降伏他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X02 X07 X09 X10 X11
审核师兄:定解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