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顶上的莲师化为光,向下降临到心间八瓣莲花的中央,在与不坏明点一味平等大乐的智慧中入定。
不坏明点
众生轮回六道,此死彼生,则以此不坏明点负荷业力去投生转世,业力净后,以之成佛,亦是此明点,它永不坏灭,故名不坏明点。
——《藏传佛教觉囊派》刘立千著
原文
这五种加持方法,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若能依此按照其中所说实地修持,必将自在圆满共同悉地与殊胜悉地。
共同悉地
依托药物、咒力之功,内外道皆能证得的成就。
——《佛学词典》
殊胜悉地
至高无上的成就,即佛位或佛果。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
为什么上师瑜伽如此重要呢?因为上师可带来增上生、决定胜的一切功德,尤其是深道的证悟,完全依赖于上师的加持。
增上生
现高、胜生,即人天善趣的圆满福报。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决定胜
定胜、永久安乐。指解脱位和一切种智位。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菩萨之异名。
——《佛学词典》
深道
即甚深妙道,指密法中生圆二次第如《集集的密五次第》、《时轮的六支行》等。
—— 《藏传佛教噶举派》刘立千著
原文
非由他说乃俱生,于一切处皆不得,当知依师说时法,以及自己之福德。
俱生
与生俱来的,即先天性的。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
笔记整理:定解B15
笔记审核:定解B09
档案编号B07153-定解B15-004
课前、课后教诫的重难点
(一)引生对莲师信心的两种途径
1、学习和莲师有关的内容
祈祷的核心是信心,通过学习莲师的生平事迹、了解他的功德和加持可以增上对祈祷对境和祈祷文本身的信心。
2、整体性的信心
闻思修习大经大论,不管是小乘还是大乘显宗的经论,都可以增长智慧。智慧增长了,自然而然对任何需要生信心的对境都可以引发信心,而且通过闻思经论引生的信心是具有质量、高层次、稳固、不断增上的信心,正因这个原因,大恩上师也经常让我们系统地闻思修行。
(1)听闻正法会生起智慧,智慧可以遣除相续中的怀疑、邪见、增益、损减,而这些都是祈祷、修行的障碍。
(2)思所生慧是遣除增益损减而引生决定性的一条途径,也是凡夫人可以操作的一种方式。
(二)得受莲师加持的因、助缘、障碍等
1、主因
我们的佛性——和莲花生大士一模一样的功德法,在每一个众生相续中本自具足。
2、助缘
所有助缘中最殊胜就是莲花生大士。
3、佛性不能现前的因(让主因现前的障碍)
(1)本具功德的显露有很多障碍。这些障垢从我们迷惑的那一天就已经有了,再通过在轮回中熏习的五花八门的种子和习气而成为现前本具智慧的障碍。
(2)佛法的修行是遣除这些违缘障碍而显露本具佛性。
4、为了现前本具佛性,根据众生根基不同而有差别
(1)上根利智者(密乘的行者等)
对这些人就直接说他有佛性,现在只需要清净客尘,他完全可以接受,并能够把自己的修法调整到和这个理念完全一样的高度、安住在这个境界去修行,所有的行住坐卧也是和这个见解相应的。
(2)中根者
接受不了 “我本来就是佛,只需要去掉客尘就够了”的见解,但是能接受“现在这个心如果修行,以后可以成佛”的见解,这类众生的修行也是基于这个见解展开的,即通过精进地修行将现在这颗庸俗的凡夫分别心变成佛智。
(3)下根者(声闻乘的行者)
可能都不说他可以成佛,就只是告诉他解脱轮回的方法,然后他就此为核心展开所有的修行。
5、不同宗派之间不矛盾
(1)实相只有一个
A.“已经接受了本来是佛的见解,现在正在为此努力”,“暂时没有接受本来是佛的正见,但是为了自己能够以后成佛而奋斗”以及“暂时为解脱轮回”,看起来是三个道,实际上只有一个道,(因为)一切万法的实相就只有一个。
B.对于究竟的法界实相,显宗和密宗完全没有差别。只不过在了义的基础上,密宗讲了以更直接、更广大的方式来抉择如何现前佛性,也就是说密宗比显宗要殊胜的原因在于现证的方法,密宗现证实相要快。
(2)所有的不了义教法最终都要趋入了义
A.教法有了义、不了义的区别
究竟的实相只有一个,只不过有些是直接讲,即了义的讲法;有些是通过比较迂回的方式讲,即不了义之说。
B.最终所有教法都要趋入了义
a.说众生本具佛性、本来是佛是最了义之说,(佛性)是这样的,最后修行现前也就是这样,没什么差别。
b.“我现在不是佛,但是我可以成佛。”当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本来是佛,就会调整到和究竟实相完全一致的状态。
c.小乘没有成佛的概念也不要紧,先让小乘信任入灭后得阿罗汉果位,若干时间之后,佛陀通过方便让他起定,重新发菩提心进入大乘,还是走到究竟一乘上。
(三)一定要生起了义的见解
1、要稳固“我本来是佛”的见解
(1)如果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本来是佛的见解,那就需要加固。
(2)现在很多汉地佛弟子对于本具佛性的见解不抵触,但都是泛泛地相信,没有生起定解。
2、相信了义的见解不等于是上等修行人
(1)要辨别自己的信是哪一种信心
如果这个理念我已经接受了,那我是不是就是一个上等修行者呢?不确定的。因为虽然相信我本来是佛,但这个相信是类似于迷信的信,还是非常确定的、完全没有任何疑惑的确信?这也是要分辨的。
(2)真正的见解建立在闻思的基础上
通过学习中观、如来藏,或密乘等净无二见等,如果完全已经确定、没有丝毫怀疑,无论从哪个方面观察都确定的确现在就是佛,慢慢所有的修行就会朝这个见解靠拢。
(3)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A.有了义的见解,知道我本来是佛,以正见引导所有的行为。也就是说上座修行的时候,可以通过正见来摄受、接引,作为一个前方便引导。
B.现在做该做的事。也就是说平时在做取舍时还是要相应于现在的身份。比如现在就是一个凡夫,执著还很重,这个情况下行为该守的戒律一定要守,该做的取舍一定要做取舍。
(四)要珍惜现有的因缘
1、现在所有闻思修的因缘都是齐全的
(1)没有生在暗劫中
(2)佛陀已出世
(3)佛法还住世
佛法了义的经典、论典、二转法轮、三转法轮等内容还有上师不断地讲。
(4)还有一些大德住世
(5)我们的善根在成熟
(6)闻法的方便也有
(7)清净法脉的传承
我们有非常纯正的传统,是法王如意宝传下来的法脉。
2、停止幻想
(1)别幻想以后还有机会
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想,反正佛陀一直在,什么时候求法修法都可以。突然佛陀就示现入灭了,这些人就开始着急了。我们也是一样,有机缘时,不要想以后再学,以后不一定有。
(2)也别幻想轻松
有道友学着学着就想退,或者想能轻松一点。但是本来的烦恼不会因为轻松就自动减退或者消失。
缺少对治后、没有了智慧,邪知邪见和怀疑只会增多,不可能自动减少。因为我们还在源源不断地接收邪见,相续中制造邪见的机器还在运转,现在还没有到放松的时候,所以还要不断地闻思来对治相续中的邪见。
(3)也别幻想着依靠自力通达经教
A.自己就可以正确解读经典?
a.如果想学但没人讲,觉得自己直接看经典就可以了,认为上师们讲的好像缺乏参照,这就是太相信自己的分别念了。
b.有种说法是要看原经典,认为中间没有任何加工。我们去看的时候,分别念难道不加工吗?加工得更厉害!大德们要不都是通过几十年的闻思之后才讲的,要不就是像龙树菩萨这种证悟了实相后讲的。他们讲的都信不过,还相信用自己的分别念去对经书解读更正确,这更加说不过去。
B.要好好利用大德们给我们提供的顺缘
很多大德现在正在讲注释,大恩上师也在不断地讲大乘了义的经典、论典,他们是在给我们提供顺缘。对他们来说,他们已经通达了,不需要再通过这个方式来加固。但因为我们需要,他们就不断地讲,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我们学习。
(一)《上师猛修法历史》宣说祈祷莲师之自利利他的功德
1、祈祷莲师可以获得自利
(1)原文
“尤其欲求速成就,谁修行供莲花我,犹如摩尼宝珠前,祈祷自生诸所需。”
(2)释义
A.“摩尼宝珠”:就是如意宝。现在人间没有如意宝,在天境、龙宫等地方还是有的。
B. “祈祷自生诸所需” :如意宝的自性就是谁只要精进地通过合理方式祈祷它,都会如愿。同样地,自己相续中要遣除某个违缘或具足某个顺缘、想要修行生起觉受或进步、证悟心性,都可以通过非常精进、真诚地祈祷莲花生大士帮助自己实现。
(3)莲师就像是如意宝
A.祈祷如意宝成办所需有一些要求
按照有些公案所讲,祈祷如意宝也有流程,例如斋戒,要把如意宝供养到很高的地方,需要表达恭敬等,这也是一种缘起力。
B.莲师就是如意宝的自性
莲花生大士就像如意宝一样,如果想要迅速成就,可以向莲花生大士祈祷,因为他就是如意宝的自性。
C.祈祷莲师也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a.戒律清净:自己该守的戒律要守护,无论居士戒还是菩萨戒,或是密乘的誓言都要守护,以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相续清净。
b.信心:对莲花生大士也应该有恭敬心、信心,一心祈祷他。
D.因缘齐全就会成办所愿
“觉悟心性”是所有事情中最不容易的,从迷惑的状态中觉悟心性、从一个凡夫到圣者的果位是所有的祈祷发愿中最难实现的,所以觉悟心性也要具有更多因缘。祈祷时要有更清净的心,如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等因缘越多,越容易具足觉悟心性的因缘。
2、祈祷莲师可以获得事业的任运成就
(1)原文
“佛海加持护如子,空行悉地降如雨,现有鬼神行嘱事,事业任运救有情。彼等依我而出生,除疑精进而实修,若欺我劣诸君臣!”
(2)释义
A.“佛海加持护如子,空行悉地降如雨“
a.“佛海加持”:佛海就像大海一样,无量无边的佛陀就会降下殊胜的加持。
看上去好像只祈祷了莲花生大士,但他其实是一切诸佛的总集,祈祷他赐予加持就相当于一切诸佛菩萨同时赐予加持,这是一种缘起力。
b.“护如子”:莲花生大士就像母亲保护自己的爱子一样,保护祈祷者或修行者。
B.“现有鬼神行嘱事”
a.“现有”:“现”是指涅槃显现,“有”是指三有。
b.“现有鬼神”:世间和出世间的鬼神和护法。
C.“事业任运救有情”:各种息、增、怀、诛的事业都会任运成办,而且可以救助很多的众生。
D.“彼等依我而出生”
a.“彼等”:就是“佛海加持护如子,空行悉地降如雨,现有鬼神行嘱事,事业任运救有情”等这些事业、所有的功德。
b.“依我而出生”:都是莲师我赐予的加持,是依靠信心祈祷我而出生的。
E.“除疑精进而实修”
“精进而实修”:没有怀疑的情况下精进地念诵莲师的各种祈祷文。尤其是金刚七句,它是所有莲师祈祷文之王,所以要精进地多念诵金刚七句。
F.“若欺我劣诸君臣”
a.“若欺我劣”:如果欺骗你们,莲师我就是很恶劣的人。
b.“诸君臣”:最后给诸君臣说,你们一定要记住以上我的承诺,我绝对不会欺惑你们。你们如果认真地遣除怀疑、精进地实修,一定会逐渐得到无上的功德,这是肯定的。
(3)分析
A.“现有鬼神“都有哪些鬼神
a.出世间鬼神:看起来好像是世间鬼神的样子,或属于罗刹、夜叉或药叉,但实际是佛菩萨悲心的示现,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行持、护持佛法和修行者的事业而已。
b.世间鬼神:就是以前莲花生大士及很多高僧大德曾经调伏过的鬼神,还没有证悟实相,但已经被莲花生大士等大德调伏过。所以他们也会“行嘱事”,就是行持祈祷者嘱咐的事情。
B.祈祷莲师就祈祷了一切三根本
a.护法神们会“行嘱事”
如果想祈祷护法或菩萨们加持某件事情顺利,或有事情要成办,就可以一边祈祷护法一边忆念,他们也会行持被嘱托的事情。
b.莲师加持后,会得到一切三根本的加持。
莲师是最主要的主尊,一旦得到莲师加持后,空行会马上降下悉地,鬼神和护法也会帮助成办很多事业。
C.“敬信”也是我们本具的功德
a.佛性中本具信心
(a)我们要一心一意地皈依莲花生大士,这种信心要通过训练让它生起来。
(b)殊胜信心的本体也是佛性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在佛性、佛功德中,清净信心的本体也是本来具足。
b.本具的信心需要通过方便才能显发出来
如果经常训练,佛性中本来有的清净的信心,就会慢慢显发出来。我们为了生起信心做努力,其实也是为了让内心的佛性中的信心显现出一分或者多分,从模糊到清晰,然后逐渐稳固。
c.祈祷和敬信之间的关系
(a)祈祷是训练敬信的一种方式。
(b)有信心之后,就会恒时通过信心去做祈祷。这就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有了信心去祈祷得到加持,得到加持之后进一步开发信心,然后以更高的信心再去祈祷,又得到更深的加持,这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D.关于“以迫切的心情唯一受持此祈祷之王的七句祈祷文”
a.为什么要以“迫切的心情”来祈祷
(a)究竟来说还是为了利益众生:看到众生那么可怜,很迫切地想要利益所有的众生,所以直接想得到利益众生的功德也变得很迫切。
(b)暂时来说是希望自己早点证悟:从自己的角度来讲,要早一点证悟,这样就可以带着证悟的智慧去帮助更多的众生。
b.什么是“唯一受持此祈祷之王的七句祈祷文”
(a)有些修行者的本尊是莲花生大士,自己也唯一修持莲师心咒。
(b)有些修行者可能是阶段性地修持莲师,就是三个月、六个月或者一年闭关唯一修莲花生大士的金刚七句。
E.莲师加持的感应
a.比较明显地帮助验相
遇到事了,一念诵就帮你解决了。
b.很多违缘障碍消散,根本不显现
平时念诵金刚七句,在我们毫无察觉的过程中,莲师已经帮助我们遣除了太多的违缘。以至于我们根本碰不到,我们只是默默的受惠者。
(二)《上师集密意身续·水晶山》教诫莲师修法
1、座上
(1)明观皈依境
A.原文
如《上师集密意身续·水晶山》中云:“无垢海岛绽开花蕊上,未以胎染莲花班则力,赐安乐味明妃曼达绕,方便智慧空乐大自在,摄集一切如来意精髓,彼之妙力显现多幻变。”
B.释义
a.“无垢海岛绽开花蕊上”
(a)“无垢海岛":在很多莲师的图片里面都会显示一个海岛。因为唐卡有限,不可能把这个海画太大,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小水坑或者水洼,但这里所要表示的就是大海。
(b)“绽开花蕊上”:在莲花生大士的图像里都可以看到海岛上面有一朵绽开的莲花。
b.“未以胎染莲花班则匝”
“未以胎染”:莲花生大士不是胎生的,所以他没有被胎障所染。
c.“赐安乐味明妃曼达绕”:和佛母双运的形象安住的。
“赐安乐味”:因为空行母也都是持明者,她代表空性,具有完全觉悟的自性。可以赐予殊胜证悟者安乐的明妃“曼达绕”,即曼达拉瓦空行母。
d.“方便智慧空乐大自在”:莲师和佛母双运表示既有方便又具有智慧的无二无别的空乐自性。
(a)“空”:是空行母的自性。
(b)“乐”:是属于方便的莲花生大士的显现,表示为空乐无二。
(c)“方便智慧空乐”:方便智慧空乐无二是我们的本性,法界实相也是我们本性。所以莲花生大士的空行母本来就是殊胜的究竟觉悟者,如果这样观想、祈祷、忆念,她本身就可以帮助提供证悟、不间断地增上福德、遣除很多障垢,这也是证悟的因。
e.“摄集一切如来意精髓”:莲花生大士的本体摄集一切佛陀的密意精髓和智慧的精华。“彼之妙力显现多幻变”:莲花生大士的妙力显现出各式各样的幻变来对治我们的分别念,遣除我们的违缘,帮助我们证悟。
(2)座上修法
A.原文
“一心一意明观、祈祷劝请莲花生大师及其眷属勇士空行,不舍弃屡屡接受灌顶、加持的希求心,在入座正行尽可能护持,”
B.释义及分析
a.“不舍弃屡屡接受灌顶、加持的希求心”
(a)“希求心”:莲花生大士是一个如意宝,如果你的希求心断了,他的悉地就断了,如果你的希求心不断,他的加持力是不断的,所以希求莲花生大士灌顶和加持的心不能厌倦、不能间断。
(b)“灌顶”:此处指道灌顶。主要指道灌顶,因为我们真实见到莲花生大士,在他老人家面前接受基灌顶的机会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的,但是道灌顶可以。
Ⓐ道灌顶的观想:
莲花生大士的眉间、喉间、心间,放出白色、红色、蓝色的光明,进入到自己的头顶、喉间和心间。
按照其他法本的总规则,这时观想莲花生大士和根本上师无二无别。
Ⓑ次数没有局限:道灌顶是没有局限的,你每天想要修一千次,或者从早到晚一直修都可以。
莲花生大士是加持的无尽宝藏,不会在绵绵不断地索取之后就枯竭了。他已经完全证悟了大无为法的自性,不会像有为法的本体,加持力是不会枯竭的。
Ⓒ道灌顶的功德:很快地清净障碍,直接和实相相应等。
b.“在入座正行尽可能护持”:得到加持之后安住在莲花生大士的加持力中,在莲花生大士和自己无二无别的状态中,护持这种觉性。
2、座间修法
(1)原文
所有座间阶段,将一切显现观为上师的游舞,修炼清净观、慈悲心、菩提心妙力。
(2)释义及分析
A.真正的修行从下座开始
a.座上是演习
与座下相比,在座上的时候相对清净,因为没有对境。上座是演习,下座就是实战,要体现你演习的成果了。所以真正的修行在下座开始,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所有修行都在座上,下座之后就是纯粹的世间法。
b.上座是为了下座
(a)按敦珠仁波切的观点,真正的修行是从下座开始的——从座位上站起来的时候修行就开始了。
(b)上座是为了在下座面对任何人或事的时候,能够护持住自己的修行。在座下接触到某个人的时候,要修炼慈悲;在下座之后遇到某件事情的时候,要去体现智慧、出离心以及调伏烦恼的能力。
c.建立整体正确的修行观
(a)如果认为只是在座上、在共修的时候,或者在佛学院求法的时候是修行,这不是正确的修行观。
(b)正确的修行是在座上、座下全部都应该用得上修行的方式,尤其是在真正面对人或事的时候,才是真正修行的时候。
d.有了正确的修行观会善用座上、座下一切机会
(a)座上、座下如果能够连成一片,修行观养成了之后,修行就不会脱节了。因为整个下座都是修行时间。
(b)如果有了这种修行观,修行将和以前不一样。你会刻意把座下的事情,非常认真地通过正知、正见、菩提心、空性去对待。为了在下座之后更好地对待这些人和事,也会督促自己在座上的时候更认真,在听法、思惟、观修的时候更认真。想要在座下更好地用上这些法并起作用,这样的念头会促使你更加认真地对待打坐修行,不会随随便便观一下。
B.下座如何修
a.“在座间的时候,将一切显现观为上师的游舞”:上座的时候一心一意观想莲花生大士,下座之后把所有显现都观想为上师莲花生大士的游舞化现,这是在修炼清净观。
b.还要修行慈悲心,因为莲花生大士本身是慈悲的自性。所以对一切众生,在内心中源源不断地引发慈悲心,不断去修行菩提心的妙力。
3、平时如何修持净观
(1)原文
接着上面的教证:“修行慈悲菩提心,加持自之心相续,住所观为邬金处,加持一切诸方位,房舍观想无量殿,加持所居之卧室,会众视为本尊相,加持成为智慧尊,饮食观想为甘露,加持成为供养品,如是五种加持中,放射不可思议支。”
(2)释义及分析
A.五种净观
a.第一种加持:“修行慈悲菩提心,加持自之心相续”
(a)何为“修行慈悲菩提心,加持自之心相续”
就是通过修持慈悲心和菩提心来加持我们的心相续,让它变得更加慈悲,让慈悲心和菩提心一定在相续中如实地生起来。
(b)心若变成菩提心,则会任运生起菩提心
现在的心还没有变成菩提心、空性之前,第一个念头可能是相应于庸俗的心,第二个念头会追悔:哦,应该生起慈悲心,这应该是空性的!这样就会有一个前后的间隔。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变成了菩提心,就没有间隔,只要一生起就是菩提心、就是空性的心,也不需要额外去对治什么了,因为它已经纯熟了。
b.第四种加持:“会众视为本尊相,加持成为智慧尊”
(a)“会众”:有时在法会中的众人叫会众。
(b)“视为本尊相”,都观为清净的本尊,与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或者在自己家里,把亲人──父母、丈夫、妻子、儿女都观成本尊相,与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
(c)“加持成为智慧尊”: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莲花生大士的本性。
c.第五种加持:“饮食观想为甘露,加持成为供养品”
(a)“饮食观想为甘露”:把所喝的饮料、所吃的食物、饭粒等等都“观想为甘露”,因为饮食的本性是安住在甘露自性的。
(b)“加持成为供养品”:后得的时候,把这一切加持成为供养品。
有时候会专门念一些加持咒或荟供用的荟供偈,把食物加持成为供养品,有时不用专门念,只要安住在净观中,观想它的本性就是荟供品或甘露的自性,这些食物自然而然通过你的净观成为供养品。
B.如何能生起净观
a.有等净无二见容易生起净观
如果有了等净无二见,观想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就不需要硬生生地去观,真正是从正见上接受了一切是清净的,自己就是佛陀。带着这种见解去看所有的人,就会发现众生都是清净的佛菩萨自性。
b.中观有助于生起等净无二见
通达空性之后,在这个基础上的正见就能够有效地连接各种法要,对二转法轮、三转法轮,包括密宗见解之间的连接,都很有帮助。
(三)汇集实修道次第
1、略说座上修
(1)原文
首先以上师瑜伽的方式进行祈祷,作为显现甚深本智之缘,随后依止具有法相的具德上师而体悟总的方便道、解脱道以及捷径究竟大圆满的道要,勤勉精进,结果获得依讲解决定的窍诀之密意的定解以后追随持明宗派。
(2)释义及分析
A.祈祷
“首先以上师瑜伽的方式进行祈祷,作为显现甚深本智之缘”
a.“首先以上师瑜伽的方式进行祈祷”:就是念“喇嘛钦”,或者念诵上师的祈祷文。
b.“甚深本智”:自己本具的,是主因。
c.“缘”:指上师的加持。
B.依止何道
“随后依止具有法相的具德上师而体悟总的方便道、解脱道以及捷径究竟大圆满的道要”
C.得何种果
“勤勉精进,结果获得依讲解决定的窍诀之密意的定解以后追随持明宗派。”
通过上师所讲的窍诀可以获得证悟,进入持明上师的行列。
2、详说座上修
(1)原文
也就是说,以坚信不移的诚挚信将皈依处总集的莲花生大师观修在头顶上,以金刚七句猛厉祈祷,观想上师的身体降下甘露,结果自己三门的一切病魔罪障痛苦,以肮脏的脓血、含生、烟汁等形象排出。最终自身也如同盐融入水一般净化的汁液都进入地下死主为首的冤魔债主的口里,使他们得以满足,还清宿债,消除一切损害,进而消失于空性中。
再将自己的身体观成自己有信心之本尊光明身的形象,顶上的上师向下降临到心间八瓣莲花的中央,在与不坏明点一味平等大乐的智慧中入定。
(2)释义及分析
A.明观皈依境
"以坚信不移的诚挚信将皈依处总集的莲花生大师观修在头顶上"
B.以七句祈祷文祈祷
"以金刚七句猛厉祈祷"
C.清净三门
"观想上师的身体降下甘露,结果自己三门的一切病魔罪障痛苦,以肮脏的脓血、含生、烟汁等形象排出。"
“观想上师的身体降下甘露”:一般来讲,观想甘露是白色的。
D.布施身体
a.“如盐融入水一般净化的汁液”:观想身体就像盐融入水一样,慢慢消失了,变成了净化的水。
b.“进入到地底下死主为首的冤魔债主的口里,还清宿债,消除一切损害,”:首先是净化我们身体里面所有的病魔罪障,这些通过含生等方式进入地底下死主为首的怨魔、债主的口里,观想他们吃了这些东西就得到了满足。清净之后,身体也不要保留了,也化为汁液进入怨魔、债主口中,通过这种就还完了我们欠他们的东西。
c.“进而消失于空性中”:这时自己的身体就消失了,观想住在空性的状态中。
E.观为本尊身
“再将自己的身体观成自己有信心之本尊光明身的形象”:通过前面的观想,不清净的身体已经完全没有了,以前庸俗身体里面所有的障碍、习气,包括心识全都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清净的状态。在这个状态当中,把自己的身体观成有信心的本尊光明身,平时修的本尊如果是莲花生大士,这时就观成莲花生大士。如果修的是观世音菩萨,就把自己观想成四臂观音的形象;如果修的是金刚萨埵,就观想成金刚萨埵。总之是观想成光明身的形象。
a.因为庸俗的身体已经消失了,在这个状态观出来的东西和以前没关系了。如果没有消失,要把血肉之躯观成一个清净的身体,还是很麻烦,分别念转变还是有点难。
b.前面的步骤主要就是让我们把庸俗的身体消除干净,然后在空性中显现一个清净的本尊身。
F.入定安住
“顶上的上师向下降临到心间八瓣莲花的中央,在与不坏明点一味平等大乐的智慧中入定。”:本尊身头顶上的莲花生大士化成光明,从头顶上融入、下降到心间,心间有个八瓣莲花,就安住在它的中央。观想自己本来的佛性,也就是不坏明点(有些地方不坏明点叫做自然本智,有的叫做如来藏等等,就是我们本来的智慧)进入到自己的智慧中,完全成为无二无别。
G.简述观想步骤
首先观想莲花生大士在头顶上,念金刚七句祈祷,莲花生大士再降下甘露,清净自己所有的业障,得到加持,自己的身体消失后再观成光明的本尊身像,莲花生大士再从头顶发光,进入到心间的八瓣莲花,和自己的本来智慧无二无别。
3、后得修法
(1)白天
A.原文
后得时,进餐、行住、供养、转绕等都道用为所依、能依的本尊明相。
B.释义及分析
a.后得如何观想
下座之后,在吃饭时也观想供养本尊,行住时也观想不离本尊身像,供养时也观想供养无二无别的本尊,还有转绕等等,都是转为道用。总之不离开正见,在平时的一切威仪中都这样做。安住在这种净观当中是难以生起烦恼的。即便生起了烦恼,马上忆念烦恼的本性就是智慧,因为整体观想已经安住在清净状态的缘故。
b. “道用为所依、能依”:所依就是清净刹土,能依就是本尊的清净像。
(2)晚间
A.原文
临睡时,将上师观在心间。诸如此类,一切威仪中,无有座间而如河流般精进于善行。
B.如何观想
临睡的时候,就把上师观想在心间——或者观想明点,或者观想上师的形象在自己的心间而入睡。
4、简修法
(1)原文
(或者,将上师)观想在前方虚空中,进行供养、赞叹、祈祷,祈愿赐予身语意的加持等。
(2)如何修
把上师莲花生大士观想在前方的虚空中进行供养、恭敬,赞叹、祈祷,一边念一边想“请莲花生大士给我身语意的加持,转变我的身语意”,或者“我的身语意和您变得无二无别”,通过这样的方式修金刚七句也是非常好的。
5、如实修持莲师之原因
(1)原文
这一点相当重要。原因是,一般而言,依靠上师能产生增上生、决定胜的一切功德,尤其是深道的证悟完全依赖上师的加持入于自相续。如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罪果,具足证悟师加持,寻觅他法诚愚痴。” 又如:“非由他说乃俱生,于一切处皆不得,当知依师说时法,以及自己之福德……”
(2)释义及分析
A."非由他说乃俱生":俱生的智慧是本具的,并不是通过其他人介绍才有,或者通过其他因缘而获得的。
B.“于一切处皆不得”:想要寻找其他方便来现前智慧是不行的。
C.“当知依师说时法,以及自己之福德……”:通过上师宣讲直指心性的教言、窍诀,以及积资净障的福德,这样就可以证悟俱生智。
6、长期当如何修行才能得果
(1)原文
其后,为了现前义智慧,不断串习总的经续及注疏的教义,尤其是直传直指双运义智慧的窍诀,对所修之义无有怀疑之后,依靠方便道、解脱道适宜的一种,结合自己的觉受、证悟时间,如理精勤,必将成就暂时、究竟之果。
(2)释义及分析
A.“义智慧”:真实的智慧叫义智慧。喻智慧就是总相智,义智慧就是真实的证悟。
B.“总的经续”:显宗和密宗的经典续部,还有各式各样著书的教义、论典。中观等论典都是讲和实相有关的法。串习越多,就会越接近中观道、越接近实相。
C.“尤其是直传直指双运义智慧的窍诀”:
a.这里尤其指大圆满正行的窍诀,在大圆满的正行当中会有“直指”。
b.直指也需要一定的基础,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直指对我们来讲就是非常有用的。如果没有准备好,直指可能就是种下一个善因。
D.“对所修之义无有怀疑之后,依靠方便道、解脱道适宜的一种,”:因为根基不同,有些人依靠方便道而解脱,有些人依靠解脱道而解脱。
(四)与麦彭仁波切结缘种下生生世世善根
1、原文
“愿与我此结缘者,世世莲师予摄持,闻思修行无障碍,任运成就自他利。”
2、分析
(1)“世世莲师予摄持"
麦彭仁波切是金刚持果位,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现,证悟已经圆满了,他的金刚语帮我们发愿,我们也结了缘,结缘后我们可以通过麦彭仁波切的善愿力的加持,生生世世得到莲花生大士的摄受,这个特别重要。
(2)“闻思修行无障碍”:
A.有些道友闻思修没有障碍,不论是听闻、思维或修行,都可以非常顺利地趋入,这也是以前种下了殊胜的因缘。
B.有些人闻思修有障碍,比如有时候听闻时障碍大、打瞌睡;有时候思维有障碍,思维不下去;修行的时候也坐不住,扭来扭去。这一次通过与麦彭仁波切著的《白莲花》结缘,我们也种下了未来闻思修没有障碍的殊胜因缘。
幕布链接:
https://mubu.com/doc/2gyDbZxgk0
使用说明:
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莲师七句》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写师兄:定解B04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53-定解B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