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中观宝鬘论广释》第11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本节课内容属于“宣说决定胜因果”科判中“经说之理”部分。

经说之理分三:一、略示佛说之法;二、广说彼义;三、广说决定胜之摄义。

本节课将完成“广说彼义”,并开始学习“广说决定胜之摄义”。(详见科判坐标)


A、以离一多因破有实法自性成立

1、色法非自性成立,色法实空也非自性成立。(详见颂词1)

2、以理宣说获得涅槃不是通过灭尽轮回的方式来实现。(详见颂词2)

B、宣说佛陀不回答十四无记法的原因。(详见颂词3)

至此宣说完毕万法无自性的道理,接着广说决定胜之摄义。

C、决定胜法由圆满正等觉佛陀所宣讲。(详见颂词4)

D、宣说畏惧决定胜法的过患。(详见颂词5)

E、龙树菩萨教诫乐行国王应通达决定胜法

1、若证深义则无损恼;(详见颂词6)

2、将为国王讲解深义法。(详见颂词7)

本论下面将详细讲解人法二无我深义法。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异方故非一,无方丝毫无,

一无多亦无,有无无亦无。

1-1消文释义

诸如瓶子之类的色法具有不同的方位、瓶口、颜色等许多部分,因而一体并不真实,此理由是成立的,因为不可分割为不同方向的色法丝毫也不存在。

因为能组成多体的“实一”不存在之故,一不存在,也就无有多;反之亦然。

色法自性不存在,色法无自性实空也就无有成实性可言,因为这两者是观待而安立的缘故。(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1-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离一多因是中观宗共同五大因之一,主要是观察有实法本体是否是一体或者多体的法,从本体上破有实法自性不成立。《中观庄严论》中以离一多因详细宣说了万法无自性的道理,大家可以参阅。

1)“异方故非一,无方丝毫无”,破除“实有的一”不存在。

“异方”指具有多种方向或方位,或者很多本体和支分,如瓶子有瓶口、瓶底、瓶腹或者内侧、外侧等很多方分。“故非一”,指因为有很多方分,就不是一。“无方丝毫无”指不可能再分的法丝毫也没有,因此一切万法不是“实有的一”。

2)“一无多亦无”破“实有的多”不存在。

实有的一不存在,因此实有的多也不可能存在。如有很多人,但仔细观察,除了一个一个的人之外,哪里有一个实有的多?

难点:“有无无亦无”破“空性实有”,“有”不存在,“无”也就不存在。

认为有一个实有的空存在也是不合理的,比如,上课时教室里有很多人,下课人走后,教室里就没有人了,“无”是观待“有”安立的。同样,显现和空性也是观待而言的。

1-3相关教证

《三摩地王经》云:“无边一切皆非生,当知有实与无实,一切凡愚随心转,百俱胝世受痛苦。”

1-4延伸讨论

色法无自性,为什么色法的实空也不存在?

提示:二者是观待而安立的。


颂词2

若坏或对治,有亦可变无,

有者非有故,坏治何改变?

是故依涅槃,不成灭世间。

2-1消文释义

如果问,由于一切法自性超离有无二者的体性,一切有实法是自然灭亡,还是像瓶子以锤而摧毁等一样是以对治而使自性存在变成不存在的?

所谓“有实法自性存在”在名言中也是不可能的,又怎么会自然坏灭或以对治摧毁而变成不存在呢?绝不会变成。同样,依靠获得涅槃不会使原本自性存在的世间轮回重新灭尽,因为本来自性就不曾存在。(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治”,指认为瓶子等法在没有遇到毁坏的缘时自然安住,遇到了如锤之后,会被摧毁。“坏”,指自然坏灭。

2-2本颂重点

重点:此颂在说轮回与涅槃是无增无减的法性。

无增,指涅槃没有什么可增加的,并不是说以前没有,现在出现了。无减,指轮回并不是以前有,现在减弱了。实际上,轮回和涅槃二者是无增无减的平等性。

难点:依《中论》“若法实有性,后则不应无,性若有异相,是事终不然。”

进一步分析:

如果万法真正具有自性,那就永远不可能改变,如果能舍弃原来的本体而变成另外一个本体就不合理。人们经常讲,瓶子被石头摧毁以后就没有了。这种变化在名言中是合理的,但如果真的认为自性的瓶子在变化则不合理,因为既然是自性就不会变,就像地水火风等法始终不会失去各自的特性一样。(源自上师《中论释》讲解)

2-3延伸思维

如果一切有实法都是刹那生灭的,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

根据无观待因的推理方式:存在的任何有实法决定不观待其他灭因而自然刹那毁灭,如闪电与火焰等,声也是存在的有实法之故。

但对众生来讲,虽然瓶子一刹那也不会停留,是刹那刹那生灭的,但这种刹那以肉眼根本见不到的缘故,依靠相续中相同的迷乱因导致,见瓶子相续相同这一点也是完全存在的。

尽管是刹那生灭之法,但众生以同类相续连续不断而生作为迷乱因,将它执著为一体。比如我们心中会将去年、今年、明年的那条河执著为常有。这是非常愚痴的一种想法,实际对其详加观察就会发现:不要说去年与明年,甚至今天早晨流过的河水在现在也是一点一滴都没有,所出现的完全是崭新的河流。这一点,只要把一片树叶放在河里,可以见到它马上会被冲走,依此清晰展示了河水不断流动的特性,因此只要稍微推理就可以明白。

同理,柱子、瓶子或者人的面孔,通过眼睛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无常性,为什么呢?因为眼识不能成为量,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说眼耳鼻舌身五根不是量的原因就是如此。(源自上师《中观庄严论释》解说)

2-4讨论

结合颂词1和颂词2分析涅槃和轮回的关系。

提示:颂词1以离一多因破除有实法的自性成立,接着通过“有无无亦无”破除实空的自性存在,说明一切法的自性超离有无二者,是无增无减的法性。


颂词3

世间有边耶?问时佛默然,

如是诸深法,非器前不说,

故诸智者晓,佛陀为遍知。

3-1消文释义

他宗向佛陀提出“我与世界有边吗?”等问题时,佛陀默默不语而住。正由于此极其深奥之法暂时在非法器众生前没有宣说,诸位聪明的智者就能知晓由于现量照见所有应说与不应说的缘故,大能仁佛陀为遍知。(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3-2本颂重点

重点:佛陀并不是不了知,因为佛陀已为他众详细宣说了万法的真如。如颂云:“诸法恒常体性空,所有佛子灭实法,一切世间皆空性,单空外道所假立……”只是因为照见了提问者不能堪为宣说无我等法门的法器,于是才没有授记。

难点:外道向佛提出的我与世间是常与无常等十四种问题,通常称为十四无记法,即世界有边耶、无边耶、亦有边亦无边耶、非有边非无边耶?世界常耶、无常耶、亦常亦无常耶、非常非无常耶?佛灭度后有耶、无耶、亦有亦无耶、非有非无耶?我与身一耶、我与身异耶?对这些问题,佛没有以语言回答,但由此并不能成立佛非遍智,而且相反,以此完全可成立佛是遍智。

因为佛陀能以无碍智慧现见一切,于一切时处了知应做与不应做、应说不应说的界线。比如说适时有益众生的事应做,非时无益之事不应做;而且佛陀现量了知每一个众生的根基意乐,在不同众生前,何者应说何者不应说。

外道提出的十四个问题,是依于补特迦罗我与法我而问,如果以无我理回答,外道是非法器,不但起不到作用,他们反而会诽谤深法或生断见;如果回答有世俗谛之显现,他们便会执成实常有神我存在。佛陀正是现见了其中一切因果,见其问不应理,针对其根器亦不应答,故而不答,令他们自知谬执而醒悟。(源自上师《中观四百论广释》)

3-3思维讨论


上师开示

大恩上师在念《中观宝鬘论》传承时,念完“世间有边耶?问时佛默然,如是诸深法,非器前不说,故诸智者晓,佛陀为遍知”这句颂词后开示:

《中观四百论》云:“佛知作不作,应说不应说,以是何因说,遍智非遍智。”佛陀对于“世界有没有边”等十四种无记法,置而不答。

有时候,选择沉默,也是一种智慧的回答。正是因为佛陀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对于“微尘是否存在”、“世界是否存在”等问题,他不会正面答复“有”或“没有”,而是会以巧妙的方式反问:“你是从什么层面和角度来讲的?”因为持邪见的人对任何回答都不会满意。

在世间当中也是这样,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有些却没有必要回应。比如,一个对专业科技知识一窍不通的普通人,就深奥的内容向科学家提出一些类似于十四无记法一般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科学家明知如何回答他都无法明白,那科学家也可以选择不回答。

很多时候,世间学者在面对一些提问时,也不会给出断然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因为这个世界的真相,并不是简单的“有”或“没有”能够概括的。如果说有,胜义中哪里会有?如果说没有,世俗中如梦如幻的现象又分明存在。



颂词4

如是定胜法,深无执无住,

此乃见一切,圆满佛所说。

4-1消文释义

这样难以通达、深不可测、对任何边全然无有执著,无有自性成立之安住或所依的决定胜法,是照见一切的圆满正等觉佛陀在《三摩地王经》等大乘经典中宣说的。(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4-2本颂重点

重点:从本颂开始广说决定胜法,“深无执无住”是决定胜法与其他所有宗派不同的殊胜之处。

4-3相关教证

《三摩地王经》中云:“若知无边一切法,彼等人众恒安乐,于法非法无分别,一切以心戏论分……”

4-4思维讨论

如何能证明佛陀是遍知一切的呢?

提示:《释量论》中法称论师对此做了回答,可以去阅读。


颂词5

惧此无住法,众生欣乐住,

未越有与无,凡愚徒遭损。

怖畏非畏处,自损亦殃他。

5-1消文释义

对于以相执如何耽著也无住之此法心怀畏惧的众生,由于无始以来耽著我的力量所致,欣乐贪执无而现为有的自性成立之安住,执着本来实有以及前有后无,以至于未能越过常断之见,沉湎其中,对缘起离边之义全然不知的愚者们必将以颠倒执著而遭受祸殃。再者,惧怕本不该惧怕之处甚深义的这些愚夫,如果阐明是自性空性实相之义,则认为是遮破现相的断见而妄加诽谤,倘若开示万法的本性中不成立善恶,结果有些人就认为只要修行真如就可以,而弃业果于不顾。并且,对他众也如是宣扬,而将所有愚昧之辈领入邪道,结果不能获得任何善趣与解脱,因此,既是自我损毁也殃及他人。(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5-2本颂重点

重点:容易陷入的两种歧途:1)如果阐明是自性空性实相之义,则认为是遮破现相的断见而妄加诽谤;2)倘若开示万法的本性中不成立善恶,结果有些人就认为只要修行真如就可以,而弃业果于不顾。

如同抓住黑蛇的身体中央,它一定会立刻转过头来咬我们一口,令我们中毒身亡一样,对缘起性空、远离任何有无之边的深义完全不了知的愚昧之人一定会被自己的执著所伤害。

5-3相关教证

静命论师的《中观庄严论自释》中说:“捕杀鸟类等,只是杀害了对自他利益微不足道的有限生命,而舍弃空性,则已经损害了遣除一切众生无明黑暗之灯的法身因,因此,诸智者对此当小心谨慎。”十善业道中,杀生与邪见最为严重,但杀生只是断除众生这一世的命根,舍弃空性,妄加诽谤则意味着断除自他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令自他永堕愚痴黑暗,不得解脱,因此实在没有比这个“自损亦殃他”更为可怕的事情了。

5-4思维讨论

反观自相续中是否也存在常断见?

提示:执着本来实有为常见,前有后无为断见。


颂词6

国王尽己能,避殃如此行。

为王汝不恼,如实依教说,

出世间法理,不依二真性。

6-1消文释义

作者教诫道:“国王啊,尽己所能避免颠倒受持空性的这些祸殃之因殃及自他的方便应当如此而行。为了国王你不遭祸殃,而今依照如实的理证和可信的教证为你宣说出世间的甚深法理,即是了义经中所说的不依于二边的空性。”(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如此行”,即了达了空性缘起之义,就会明白现空无违。如果不了达,现空之间就成了相互排斥。若是缘起,则务必要承认自身成立为空性。

6-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如实依教说”,“如实”指理证,“依教”指教证,也是告知国王本论所宣说的“出世间法理”有可靠的理证和可信的教证。

难点:对于缘起空性不能认为:柱子没有的地方是空性的,柱子存在的地方是显现的,显现和空性就像黑色和白色绳子搓在一起一样。应该明白:万事万物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显现,但是它的本体无法成立;正由于诸法远离一体与多体,在胜义中无有自性的缘故,才有各种各样的显现。由此可见,显现和空性是交相辉映的关系,彼此间根本不存在任何妨害。

因此,胜义中对于一切万法的观察与遮破,全部都可以成为通达世俗显现法的方便;而世俗中形形色色的一切显现,也成了证悟胜义的方便,对二者不必一取一舍。(源自《中观庄严论释》解说)

6-3相关教证

《慧海请问经》中云:“智者通达缘起法,于诸边见皆不依,了知具因有缘法,无因无缘法非有。”

6-4思维讨论

为什么说“如若是缘起,则务必要承认自身成立为空性”?

提示:自性成立和缘起相违。


颂词7

超越罪与福,具有深解义,

怖畏无住处,自他未品味。

7-1消文释义

成为轮回之因的罪恶与福德法实际不成立,因而超越了罪与福、甚深经典中全面解释阐明的大义,外道他宗与自宗内道的声闻决定钝根种姓、畏惧不该怖畏之处的学人们不能如理了知、未能品味到的深义,应当为你讲解。(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7-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自”指内道中一部分学者,“他”指他宗外道。

7-3思维讨论

有人说:“佛陀出世的时候说诸法空性,诸法空性就是存在的;诸佛没有出世的时候,诸法空性就是不存在的。”这种观点正确吗?

提示:佛经中说:佛陀出世也好未出世也好,一切诸法的法性本来如是安住。

任何一个有实法的法性并不会因为他人的承许而有丝毫改变。一切万法的本体,在胜义中,暂时来讲是远离实有的空性,究竟远离一切戏论;世俗当中,一切法都有它的自相。无论人们在心上如何承许,比如诸法空性,虽然很多宗派不承认,但也不会改变万法空性的实相;而名言中前世后世存在、业因果不虚,任何人以自己的分别念和遍计心也无法改变。自古以来,世间上出现过很多不同的思想学说,但真正宣说了万法真相的,唯一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思想。(源自上师《中观庄严论释》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