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中观宝鬘论广释》第17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本节课将学习完“轮番说增上生与决定胜之因果”中之“决定胜之因果”,下节课开始“宣说决定胜因果”,后面还会“复说决定胜因果”。

决定胜之因果分二:己一、破边执见;己二、甚深难证之理。

前面已经学习完“破边执见”,通过比喻、教理等遮破了有、无、二俱、非俱四边。本节课将解说远离一切戏边的微妙法难以了解通达的原因以及误解深法的过患,鼓励我们要“策励知真义”。


本节课学习“甚深难证之理”科判,分为三个方面:(详见上面科判坐标)

A、凡夫对于不净身体上现量可见的的粗法尚且不能理解,何况理解非现量可见的实相细微的无我呢?故无我法门难以通达证悟;(详见颂词1)

B、由于了知平凡众生难以通达远离一切戏边的微妙法,故在成道之后,佛陀在四十九日内示现默然不说法;(详见颂词2)

C、进一步深入解说佛陀在成道之后没有马上说甚深法的原因:

1、如果给非法器宣说深法,对方会因此产生邪见而堕入恶趣当中;(详见颂词3)

2、以食用食物的比喻说明正误持受空性法导致的利弊;(详见颂词4)

3、由于空性法威力巨大,故要以最大的精进无误了知离边之实相真义。(详见颂词5)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此身不净性,粗及现量境,

恒常显现时,心中尚不住,

无住微妙法,极细非现量,

由是甚深故,心中何易悟?

1-1消文释义

假设有人问:诸法如果是无我,那就说明这是此世间的自性,为何众人不能通达此理?

驳: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的身体本体是由不净物所充满,并不断流出肮脏物的色法,是粗大之法,是现量的行境,本来是容易理解的,但在明明恒常显现为不净的当时,人们心中尚且不存留“不净”的想法,更何况非法器钝根者难以证悟、无有相执所缘之处决定胜的微妙法了?此法极其微妙,是利根圣者的行境,不是现量,异生需要依靠因来了达。由于甚深的缘故,愚者的心里如何能容易理解,轻而易举悟入呢?(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1-2本颂难点、难点

重点:本颂说明凡夫的所见所闻非正量,故不能通达非现量可见、极其微妙的无我法门。

难点1:了达空性,需要具有利根、大德的教言以及积累无边资粮。《般若摄颂》中云:“乃至善根未圆满,彼士不能证空性。”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说,现空双运等甚深术语,纵然一百年中精进思维,若没有宿世修行的成熟因缘,即使你的智慧再超群、修行再精进,也难以通达其中的意义 。

难点2:既然空性如此难以证悟,那作为凡夫,应该如何修行空性法门?

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说:“归纳而言,要明确了解修行三世诸佛菩萨之来源的智慧波罗蜜多的方法,即在薄地凡夫时先以闻思断除增益,再唯一平等安住于正理引发的殊胜定解中。”

真正的佛教徒,首先需要通过有序的闻思,断除自相续中各种各样的怀疑、增益、邪见分别念。作为连一般的佛教基本知识都不懂的普通凡夫人,一开始就“如如不动地安住”,将一切世俗的积累资粮、修行善法全部都断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作为凡夫人,最初一定要通过闻思断除增益,中间在以闻思引发的定解当中自然安住,比如通过闻思完全了知“轮回痛苦”“寿命无常”等道理,以后就应该反反复复地观修轮回痛苦、寿命无常。观空性也是如此,首先依靠《中论》等论典中所讲的各种方法,将一切万法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然后就应该如理如实地再再观修。最初要如理如法地观察,中间观察和安住轮番而修持,最后安住于自己所得到的智慧当中。这是非常殊胜的一个窍诀。(源自上师《中观庄严论释》讲解)

1-3思维讨论

进一步分析凡夫的所见所闻非正量。

提示:《入菩萨行论》对此问题进行了细致讲解,见下。

《入菩萨行论》中说:“世人见实法,分别为真实,而非如幻化。”平凡世间者被无明烦恼所障,见到柱子、瓶子等法就执为实有存在,并没有认识到它现而无自性,如幻、如梦、如阳焰的本质。而瑜伽士却知道一切法虽然显现,却犹如水泡般不实,不会对此产生执著。

《三摩地王经》云:“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为量,圣道复益谁?”月称论师也说:“若许世间是正量,世见真实圣何为?所修圣道复何用?愚人为量亦非理。”如果说凡夫人的所见所闻是正量,那世间的见解就成真实了,龙猛菩萨、文殊菩萨等圣者宣说圣道有什么用呢?所以,被无明烦恼所障的凡夫愚者的量,千万不能当作正量。就像月称论师在《四百论讲义》中所说,整个世界是一个疯狂的世界、迷乱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谁的语言和所见所闻可靠呢?

世间上成千上万的众生,被无明的美酒陶醉了,颠倒发疯得特别可怕,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他们把不净的垢秽当作清净,认为具32种不净物的身体特别好看,一天到晚装饰打扮,希望自己长得漂亮;万法本来是刹那无常的,他们却认为昨天的河流就是今天的河流,昨天的瓶子就是今天的瓶子,一切法是常有的;“我”本来是不存在的,他们反而认为“我”永恒不变;诸法本来是空性的,他们却认为是实有的。这四种颠倒障碍世人看不到真实,故而不能以他们的见闻作为衡量标准。(源自上师《入行论广释》)


颂词2

此法甚深故,知众难领悟,

故佛成道已,默然不说法。

2-1消文释义

由于远离一切戏边的此法高深莫测的缘故,平凡众生难得轻易了解通达,正是因为了知、照见了这一点,佛陀在成道以后于有些所化众生面前,七七四十九日示现默然不说法。(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2-2本颂重点

重点:

很多历史书和中观论典中说:佛陀当时不传法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由于这个法特别深奥,很难找到真正的所化根基,因此,不能随随便便给别人传讲。还有一个原因是,佛陀证悟这种境界以后,如果随随便便给别人传,很难显示出佛法的真正价值,因此也没有传法。(源自上师《中观庄严论释》讲解)

2-3相关教证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之法我已得,纵为谁说亦不能通达,是故默然安住于林间。”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远离一切相状,叫做深;远离一切分别念,叫做寂;远离一切有无是非的边,叫做离戏;如来藏自性光明,一切功德全部圆满,即是光明;是远离一切因缘所作的大空性,所以是无为法。佛陀在金刚座现前成佛时,获得具有这五种特性的大光明境界,他所觉悟的是凡夫分别念根本无法想象的一种境界。

2-4思维讨论

如何才能摄受教化世人通达空性呢?

要教化世间人,使他们都趋入般若空性之道,必须通达从世俗谛到胜义空性的种种方便法门。这就像对那些“蔑栗车”即边地人,如果不懂他们的方言,用其他的语言,无法摄受教化,甚至最基本的交流也无法做到。诸人可以现见对汉地的学佛者,需要以汉语传授佛法,对美国人需要以英文讲授佛法,如果不懂本地的语言,很难得到摄受教化的效果。同样,菩萨在摄受教化世人时,也须先通达世间,随顺众生的根器利乐,渐渐以世俗谛教导众人,然后再进入胜义谛法门。《入中论》里说:“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此中所说也显示了菩萨说法的次第。作为修学大乘法门者,必须广学博闻从世间到出世间的所有知识,否则,很难广泛利益有情,弥勒菩萨说过:“菩萨行,须向五明中求。”菩萨不需学,毕竟皆无有,因此诸欲以妙法利益有情者,首先需要通达世俗法,了知诸层次的妙法后,才能真正做到广利众生。

譬如说,对小孩子说话教育时,必须随顺他的知识与智力层次而循循善诱,才能使他领会;同样,对世间众生,也应随其根器意乐,由世俗谛的妙法循序渐进,如是方可使彼等根器渐渐成熟,顺利趋入胜义空性正道,获得究竟解脱。(源自上师《四百论广释》)


颂词3

若误解此法,毁坏诸愚者,

如是无见者,沉落不净中,

另外邪执此,愚起智者慢,

性情极粗鲁,倒堕无间狱。

3-1消文释义

如果有人说:倘若一切法的法性容易通达,那么也就无需宣说,正因为难以通达,才应当再三明示。

驳:但这并不是指要为不具有理解空性之种姓的众生宣说,因为有令愚者及自诩为智者的人毁坏的过患。

愚者受害之理:他们认定所谓的空性在名言中也一所无有,如无业果,显现中也不存在。颠倒错误地理解甚深法性二谛无之义,将显现和空性分开,认为空性是除了此显现的有实法以外一无所有的单空,或者自前显现的事物唯独是空性,而未能通达远离戏论无二无别的现空缘起。结果,对要义一窍不通的愚者们彻底失去了善趣与菩提解脱的机会,不仅无有益处,反而失毁自相续。由视如是业果等不存在的断见所感,将沉溺、堕落在不净的恶趣中。

自诩为智者受害之理:此外,如果受持空性为一无所有的断见或者颠倒执著具有心肯定的所缘、二谛互为分开等,认为因果了义,将了义转为不了义,始终不放愚蠢的做法,稍稍听闻就装成道貌岸然的智者,而居于智者地位趾高气扬,傲气十足。由于这能导致彻底舍弃空性,因而心不调顺,不具备自利利他的能力,如同死尸一般,断绝善根而趋向恶趣,尽管威仪如何清净,但死后立即会倒头坠入无间地狱。(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3-2本颂重点

重点:本颂是在解说为什么佛陀在成道后示现默然不说法的原因。

此处非法器指愚者和自诩为智者的人。

3-3相关教证

《指鬘经》中说:“呜呼,世间中毁灭妙法之人有二,其一,绝对视空性,其二,世间中称为我见者,即是毁坏妙法、损害妙法者。”

《宝积经》中云:“法界一切相,无变智者证,愚者迷惑彼,修心得真悟。”

《梵施王请问经》中云:“诸如来教以彼垢,如外道宗存怀疑,彼者损害违正法,无信亦舍诸佛法。”又云:“彼于此教不坚信,仅著法衣称比丘,犹如林间诶那札[ 诶那札:是一种似树非树的木本植物。],彼非在家非比丘……”

《宝箧经》中也宣说了“未来僧人舍弃深法而投生无间”等的许多道理。

3-4思维讨论

如果对空性法暂时无法生起信心,应该持何种态度?

提示:虽然对奥义没有胜解心,但万万也不可妄加诽谤而应保持中立的态度。经中说:“于说甚深之妙法,纵然不起胜解信,切切不可妄诽谤,当念法性不可思。”


颂词4

犹如误用食,招致诸祸害,

善用得长寿,无病力壮乐。

如是颠倒持,导致灾殃至,

善知获安乐,及无上菩提。

4-1消文释义

犹如进食无有节制,或者误用不良食品而发病,结果会招致面临死亡的祸害。而正确享用优质的食品,有益身体的食物会延年益寿,不会有中毒等疾患发生,身强力壮,身心安乐,不会无精打采。

同样,颠倒执受空性的补特伽罗会导致永久性的灾难临头,如同前面的比喻一样;如果通达空性缘起显现的含义,正确理解见行或二谛无别的意义,结果将如药食的功效一般获得增上生的安乐与究竟无上菩提。(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4-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本颂词用误用或善用食品的相应果报,来比喻正确或错误理解空性将导致的不同结果。

难点:如何在修行中做到见解与行为、世俗谛与胜义谛无二无别?

4-3思维讨论

若空性法门能断一切痛苦轮回,那为什么不随时宣说呢?

答:如《中观四百论》中云:“求福者随时,非皆说空性,良药不对症,岂非反成毒。”

般若空性虽然是能彻断轮回痛苦的妙法,但是也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根器,才可传授修习。

在追求福德安乐者之中,有不同根器的行人,对他们不可以随随便便传授空性法门,因为他们中大部分人要成为法器,尚需一定锻炼,必须积累一定的福德智慧才可以。若不观察其根器,随时宣说空性法,有些根器未熟者在听闻后,不但无法接受,反而会生起诽谤,或认为一切法完全断灭,由是而不承认因果、轮回等等,导致相续受到损害,甚而堕入恶趣。因此,大慈大悲的佛陀与历代高僧大德们反复强调过:在传授佛法时,不能不观察弟子根器就随便传授,对追求人天安乐福报的下根众生,若宣说空性大法,他们的根器会如同陶器无法承受猛火一样毁坏。马鸣大士说过:“如无垢衣涂妙色,最初应当说惠施,令彼善心已调柔,之后开示空性理。”

若不注意先以方便法门调柔所化者的相续,不适时地授予空性法,虽然空性法门是殊胜的甘露妙药,然而不适机的弟子,其相续也会因此而受损。(源自上师《四百论广释》)



颂词5

是故当断除,舍此及无见,

为成一切事,策励知真义。


5-1消文释义

如果颠倒执著空性,则过患严重,倘若正确受持,则功德巨大,因而,断除法界空性绝对存在、绝对不存在的恶见,为了成办正士最有必要的世间利益以及成就出世间的一切正法,要以最大的精进励力无误了知离边实相真义。(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5-2本颂重点

重点:“一切事”指成办正士最有必要的世间利益以及成就出世间的一切正法。为了成办这一切事业,必须励力了知空性真义。

从本科判“甚深难证之理”可知,证悟空性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因此为了避免对空性产生邪见,导致堕入恶趣而失去修持空性法的机会,需要奉行增上生之法,所以下一个科判接着“宣说增上生之因果”。

5-3思维讨论

如何才能证悟空性?

提示:《月灯三昧经》云:“为求菩提修胜因,积集福德及智慧。”想求菩提的话,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不能缺少。

证悟也要靠因缘,如经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乃与具证师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想通达胜义空性的俱生智慧,一定要依靠两种因缘:第一,积累资粮和净除罪障。供修曼茶罗,是积累资粮;修金刚萨埵,是净除罪障。第二,具证悟上师之加持。

这是最殊胜的两种方法。舍弃它们而寻找其他途径,实在是愚痴。(源自上师《前行广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