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中观宝鬘论广释》第33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本节课学习第三品“积菩提资”的最后一个科判“积累二资生功德之理”。

第三品共有六个科判:(一)成为资粮之理;(二)是何果之资粮;(三)教诫积累二资不懈怠;(四)二资之本体;(五)二资之分支;(六)积累二资生功德之理。


在前面科判中,龙树菩萨广泛宣说了积累福德和智慧二资粮的方法,本科判主要宣说二资所产生的五种共同功德和二十五种特殊功德。(详见科判坐标)

A、五种共同功德

1、奉行正法对国政无害,可以使王位安定兴盛;(详见颂词1)

2、美名遍布诸方;(详见颂词2)

3、受到眷属敬重;(详见颂词3)

4、白天安乐,晚上睡眠安稳;(详见颂词4)

5、内心无有贪瞋,梦中也能见到吉兆。(详见颂词5)


B、二十五种特殊功德中,本节课宣说前两种

1、奉行八种正法,可以感得成为天王的果报,并且尔后屡屡成为天王;(详见颂词6)

2、修慈心可以感得慈心之法八种功德。(详见颂词7)

了知了积累二资粮的各种功德之后,我们应该以欢喜之心精勤地恒时积累二种资粮。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由法王位安。

1-1消文释义

一、由于奉行正法所生的这些功德,对国政无害,因而可以使王位安定兴盛。(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1-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从颂词1到颂词5,龙树菩萨宣说了由积累福慧二资粮而感生的五种共同功德,包括地位的圆满、名声的广大、眷属的敬重、心的安宁和快乐、睡眠的安稳等等,这些都是世人孜孜以求的功德,我们通过积累二种资粮就能获得。

通过了解这些功德,我们一方面要依此对积累二资生起欢喜和希求之心,一方面要时刻牢记自己为希求解脱者,不要被名闻利养所束缚。

1-3思维讨论

当今社会恶人很多,行持正法常会遭到他人的嘲讽和反对,作为学习佛法的人应该怎么办?

提示: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说:“虽此大地满恶人,然自当持高尚行,如是行持则自己,自然功德圆满成。”现今此大地上可谓恶人遍布,处处尽是蛮横恶劣之人,但我们也要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自己秉持佛法和世法的高尚行为。若能如是,所做的一切会越来越完美,所希求的功德也会越来越圆满。

我们学习佛法的人,常会遭到他人的嘲讽和反对,甚至还有人觉得你精神有问题。尽管环境非常恶劣,但也要尽量护持正见,以大悲菩提心、缘起空性见来对待一切,千万不要被邪见染污了自己的相续。

总之,大家不管到哪里去,总会遇到很多不知因果、不信前后世的恶人。自己一方面要对他们生起悲心,另一方面不要被恶人所左右,当守持最高尚、最稳重的行为来利益众生。(源自上师《二规教言论》讲记)


颂词2

名声之华盖,广大遍诸方。

2-1消文释义

二、人们传扬“某某人对弘法利生做了如何如何的事”而使美名的胜幢、华盖广大遍布诸方。(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2-2思维讨论

修行人应该如何看待美名、地位等功德?

提示:世人日日夜夜追求名声,实际上名声并没有什么意义,假如对众生或来世的解脱有利,那有一点名声也可以,就像有些高僧大德依靠名声召集许多眷属,通过佛法来调化他们。而世间人所希求的那些赞誉以及财产恭敬、名闻利养,在一个修行者看来,无疑是系缚自己于轮回中的枷锁。

弘一大师有句话说得好:“饮食如幻,爱心永存。”饮食、地位、名声如幻如梦,根本没有实在的意义,最有意义的就是用爱心来对待一切众生,这种功德是永远存在的。《开启修心门扉》中也说:仲敦巴尊者圆寂之际,平息了一切世间八法的念头,时常喃喃自语:“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每天都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我们自认为是大乘修行人,但每天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被名闻利养束缚着?大家应该观察一下。(源自上师《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解)



颂词3

群臣尽敬重,死缘何其多,

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

是故恒修法。如此常修法,

自与诸世间,悉皆心悦意,

以此为最佳。

3-1消文释义

三、奉行正法能摄受眷属,这是一种规律,由此不仅堪为诸方的皈依处,而且也会赢得自他诸位属臣的恭敬爱戴。

死缘极其众多,尽管存活的因缘也有微乎其微的部分,但也面临着挚友所欺、房屋倒塌、食不消化等的威胁;虽然自以为积累财产是生存之缘,但诸如为了积财而丧命,实际上这些也没有不成为死缘的。所以,与为了生存而积累财产相比,更应当恒常迅速修行正法。

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恒常修法,那么一切世间与自己,自他二者都会以行法而舒心悦意或者心满意足。这种快乐是最好不过的。(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3-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1:要多多观修死亡无常,每个人要经常思维自己还能活多久,若能如此,就不会特别贪著今生的名声、财富、感情,甚至为此宁愿舍弃生命。

如果无常修得好,一方面自己遭受疾病、痛苦时,有勇敢面对的能力,另一方面,身边的亲友发生意外时,也不会怨天尤人、寻死觅活。

重点2:圣者七财:凡夫人对有漏的财富非常重视,成天惦记着自己的吃穿、钱财、房子、轿车,甚至为了积累财产而丧命。而圣者最关心的是生生世世能带来快乐的财富,这就是圣者七财:1、信心财:对上师、三宝、因果、四谛等有坚定不移的信任感。2、持戒财:持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3、多闻财:多闻的不是世间各种杂论,而是对与解脱有关的四谛等广闻博学。4、布施财:指发放自己的身体、财物。5、观待自己无垢的知惭财。6、观待他人的有愧财。7、智慧财。

这七种法,唯有圣者才真正拥有,凡夫人只能相似具足。我们作为希求解脱者,应当尽量具足圣者七财,如此菩提善根才能得以成熟。

如今人人都想发财,结果发的只是有漏的世间财,这样的财富越多越不满足,最后自己非常痛苦。出世间的圣者七财,让我们不仅仅是一世,乃至生生世世都非常快乐。(源自上师《亲友书》讲解)


3-3相关教证

经中云:“若以自然美名德,具悦众生之威力,获得伪德恭敬者,燃起难忍嫉妒火。”

《解忧书》中云:“如是诸众生,悉皆面临死。”

《教王经》中云:“生老病死如磨纹,死主恶魔如信使,死缘思维不可及,无不成为死缘事,此身食养终归亡。”

3-4思维讨论

也许有人会想:如果恒常唯一修行正法,那么就不需要成办世间的受用了吗?

提示:世间的受用顺便可得,因而无需刻意去成办。《妙臂经》中云:“譬如有士为果故,生长稻谷非为秸,得稻谷后无励力,禾秸之堆顺便生。如是有者欲菩提,造福虽非为受用,然而犹如禾秸堆,未成之中成受用。”


上师开示

在念完“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是故恒修法”之后,上师开示道:

《前行》中曾引用过“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是故恒修法。”

人生当中,死亡的因缘多如牛毛,车祸、疾病等各种各样的灾难,随时在觊觎着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虽然很多医生和专家说,现在的人会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健康、越来越长寿,但我不太相信。

死因比比皆是,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哪怕今天早上还没有死,明天的前路又如何?黄泉路上无老少,无论是谁,都不能对死神免疫。甚至我们为了健康而奋斗的努力,结果也变成死缘。最近我的一个小小的寺院中,比较熟悉的好几位堪布的父母都已经离开人世。

万法无常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不要认为自己会永恒不变。看到很多人无常修得不好,我有一种遗憾的感觉。



颂词4

由法眠安稳,安乐而觉醒。

4-1消文释义

四、如果加害对方,结果就会整天顾虑重重,心里怀着“他曾经害过我”的憎恨而彻夜难眠,醒觉时也是心神不安,菩萨的殊胜法就是不加害对方,这样一来也就无有怨敌的畏惧,也不会因耿耿于怀而心烦意乱,依靠正法可心安理得地入眠,并且在安乐的状态中醒来,因而要努力修法。(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4-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前面颂词主要宣说了通过积累二资粮获得地位、名声、财产等功德,本颂重点强调“不加害对方”带来的功德。

4-3思维讨论

有些人说:“因为我是在家人,要养家糊口没办法不害众生。”这种想法对吗?

提示:其实,即使是在家人,生活如理如法,不加害众生也不困难。

伤害众生的下场是什么呢?就是自食恶果,今生来世感受无边痛苦。仅仅就今生而言,自己也得不到丝毫利益。毕竟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算你通过杀生等手段,暂时拥有一点点财富,但未来的苦果也足以抵消这一切。到头来,除了白白浪费自己的财产受用,根本没有谁依靠害众生而获得财富的。

即使周围有非常复杂、野蛮的众生,也应该尽心尽力地维护他们,用佛法逐渐开导他们,直至他们相续成熟才放手,在此之前,不能舍弃任何一个众生。我们身体做的,应当是为了众生的事情;口中说的,尽量不伤害众生,而且要对他们有意义;心里想的,虽然很难全是无贪、无嗔、无痴的善念,但生起烦恼要尽快忏悔,想尽一切办法对众生产生慈爱心。(源自上师《大圆满前行引导》讲解)


颂词5

由内无过咎,梦中亦见乐。

5-1消文释义

五、意乐清净的内心无有贪嗔等过患,因而验相表现在甚至梦中也见到欢喜快乐的瑞兆。(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5-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本颂主要宣说“无有贪瞋等过患”带来的功德,我们要对修行无有贪瞋之法生起欢喜之心。

难点:对我们一般的修行人而言,有时也可以通过梦来观察自己的修行。

这个道理,《大乘四法经》里介绍了很多。比如,当你出现烦恼障时,有四种梦:梦到毒蛇扰乱;梦到群兽发恶声;梦到落入盗贼的险难中;梦到自己的身上被尘垢所蒙。当你陷在业障中时,有四种梦:梦到自己堕入大险地;梦到高低不平之路;梦到弯曲回旋之道;梦到迷失方向并出现惊恐怖畏。如果你当见如来,也有四种梦:梦到月亮出现;梦到太阳出现;梦到莲花开放;梦到大梵天王威仪闲寂……

《大藏经》里对于梦的解释,有些确实有它所表示的意义,但有些也不过是类似白天的习气而已,不过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好的、坏的层出不穷,说出来也没什么意义。因此,修行人不应特别耽著这些。不过,从修行的角度,对好梦、恶梦的象征意义作些了解,也是有必要的。(源自上师《大圆满前行引导》讲解)

(颂词5-3)教证:《毗奈耶经》中云:“造福今喜后世乐,二者欢喜极欢喜,诸业成熟见极喜,去处善妙后世喜。”


颂词6

竭力孝父母,承侍种姓主,

善用忍行施,柔语无离间,

实语始终行,获得天王已,

依旧成天王,故当依此法。

6-1消文释义

一、主要以大悲为前行而用衣食等孝养父母双亲,自性种族恭敬的诸位主尊也要承侍,善加享用无罪的衣食等自己的受用,修行安忍、发放布施,语言无有粗暴温文尔雅,无有挑拨离间之语,唯一说真实语。只是在这一生期间奉行此八法,以此可感得天王的果报,尔后仍旧屡屡成为天王。因此,要依止连续获得如是增上生人天安乐的正法。据说作百次供施便可感天王果报。(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6-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1:从本颂开始宣说由二资粮而获得的二十五种特殊功德,此处宣说第一种。

重点2:可感得天王果报的八种法:

(一)“竭力孝父母”,用衣食等孝养父母双亲;(二)“承侍种姓主”,承侍自性种族的诸位主尊;(三)“善用”,善加享用自己的受用;(四)“忍”,修行安忍;(五)“行施”,发放布施;(六)“柔语”,语言温文尔雅;(七)“无离间”,无有挑拨离间之语;(八)“实语始终行”,唯一说真实语。

在行持这些善法时,应以大悲心摄持,如果以贪欲摄持,则果会不清净。



颂词7

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

不及须臾间,修慈一分福。

人天等慈爱,彼等亦守护,

意喜身乐多,无有毒刃害,

无勤事得成,感生梵天界,

纵然未解脱,亦得慈八德。

7-1消文释义

倘若有人心想:如果无有所布施的财物,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积累资粮了吗?

一、下面以比喻来说明还有更为殊胜的资粮:

每日三时中认真布施三百罐饮食,也比不上在一须臾间修愿众生得乐之慈心的广大福德少许的部分。

修慈心的功德在现世中也成为人天之主尊而受到一切众生慈爱,那些非天也以仁慈护佑。无有嗔恨而常常心旷神怡,身体安乐。无有毒物、人非人之兵刃的危害。无勤当中万事遂意,如愿以偿。后世将转生到梵天世界。(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7-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1:“三百罐饮食”,是依《鸡豆医疗术》中所说,即能煮十斗粥的陶瓷罐煮三百罐,具有六种味道,舌的境、根、识三者接触即感到舒适的佐料品种,或者具有六十种蔬菜这般丰盛的饮食。此处用“三百罐饮食”来形容布施品的珍贵、难得,从而更加体现出修愿众生得乐之慈心的福德广大。

重点2:修慈心主要从发心上修持,所以如果自己没有多余的财富,通过修慈心可以积累广大的福德。

重点3:修慈心之法八种功德:(一)“人天等慈爱”,成为人天之主尊而受到一切众生慈爱;(二)“彼等亦守护”,也得到非天等仁慈护佑;(三)“意喜”,心旷神怡;(四)“身乐多”,身体安乐;(五)“无有毒害”,无有毒物的危害;(六)“无有刃害”,无有人非人之兵刃的危害;(七)“无勤事得成”,无勤当中万事遂意,如愿以偿;(八)“感生梵天界”,后世将转生到梵天世界。

如果修慈心,即便暂时没有能从三有中解脱,但眼前也能获得修慈心之法八种功德。

7-3相关教证

《因缘品》中云:“每月千供施,如是行百年,不及慈众生,十六分之一。”

经中云:“谁知他烦乱,彼前自寂静,彼行自与他,二者之利益。”

7-4思维讨论

既然慈心的福德如此广大,具体怎么样观修呢?

提示:可参阅《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关于慈无量心的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