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中观宝鬘论广释》第37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本课继续学习第四品——国王行为,教诫修学国王无过之行为。

具体所学内容为国王之规则,分为五个部分宣讲:己一、广兴布施;己二、护持道场;己三、保护先有之财物;己四、摄受不希求者;己五、任命官员。


我们已经学习完前两个科判中的内容,本节课将学习完余下的三个科判,具体内容如下:(详见科判坐标)

A、保护并管理好先有财物等。

1、对先王们及其他人所兴建的一切,依照先前传统加以保护和维护。(详见颂词1)

2、委任具八种功德的人管理寺院等处。(详见颂词2)

3、残疾人、贫困可怜的人等寻求衣食时,让他们一律平等获得。(详见颂词3)

B、对不希求国王财物者,也要尽可能地提供帮助,给予不同程度的施舍。(详见颂词4)

C、挑选并任命具有功德之人担任国家的重要职务,帮助管理国家。

1、教诫担任寺院等道场和法事主管者应具备的功德。(详见颂词5)

2、应当任命具有了知世间道德规范和法规等九种功德的人担任主谏大臣。(详见颂词6)

3、应当任命具有慷慨大度等功德的勇士作为军队将领。(详见颂词7)

4、应当任命具备大公无私等功德的长者作为管理财物等的首领(详见颂词8),同时每月要听取收支情况并提出管理要求(详见颂词9)。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先王所兴建,寺院等道场,

他造彼一切,依照前轨护。

1-1消文释义

对于先王们所兴建的寺院、经堂等道场,以及其他人所建造的一切,供养等所有事宜应当不折不扣地依照先前的传统,为了不损坏要加以保护。(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1-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历代明君所制定的王法,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假若更改已经决定的王法,则所制定的法规就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

《君规教言论》中云:“历代明君之王法,不能随意更改之,倘若更改已定法,则法不会受重视。”代代相承的法则若是经常改变,谁也不会去重视执行。因为当人们认真执行时,不知哪一天又要更改,根本无可适从。像古老文明国家的国君,都是循规蹈矩,谨承先贤之王法。

住持一个道场也是如此,延续佛陀与历代祖师的清规戒律,才能使道风纯正,经久不衰。现在汉地比较如法的寺院,大都是承依古代的“百丈清规”,其寺院的僧人依此如法行持,因而佛教界及社会各界人士都会另眼垂青,不敢轻视。但有些寺院刚出家的人便自命不凡,以自己的小聪明妄改古寺清规,结果非但没有改进僧人的素质,反而闹出很多笑话。

大德们都注重谨遵古训住持道场。我们也应该效仿古德先贤,将圣贤所制之法规承接下来,再传下去,才能真实地住持道场培养僧人。(源自上师《君规教言论释》)


颂词2

令不害行善,守戒慈新来,

实语忍无诤,恒精进者行。

2-1消文释义

委任具备以下八法的人管理寺院等处:对安住寺院的有情与物品不损害,奉行福善之事,守持一分以上的戒律,仁慈善待常住与新来的人士,说真实语,具有忍耐性,无有争论事端的恶习,恒常谨慎精进行善。(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2-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寺院等处的管理人要具备八种功德:1)“不害”,不损害有情和物品;2)“行善”,奉行福善之事;3)“守戒”,守持一分以上的戒律;4)“慈新来”,仁慈善待常住与新来的人士;5)“实语”,说真实语;6)“忍”,具有忍耐性;7)“无诤”,无有争论事端的恶习;8)“恒精进”,恒常谨慎精进行善。

如果不能全部具足,也要尽量挑选具足部分功德之人。

2-3延伸学习

在委任管理者时,不能随随便便地任命,应该犹如从石中挑选金子一样,应当重用具有功德的人。

如《君规教言论》中云:“为君主做事者,不可草率而任命,如从石中挑选金,具有功德当重用。”

众人之上的君主,总领一国,肯定会有许多要事需人承办,故对承事之人就不能不作详察。即便是安排扫地种花之人也不能随便,否则他悄悄了知后,可能败坏大事。

用人不能随意,选人要慎始虑终,仔仔细细地观察,犹如沙中淘金,就是先挑选测知含金的石子,再取出为自己所用的金子,把沙子石头堆在一边;精选君主身边的办事人也是同样,先选出所有德才兼备的人,再从中挑出优中之优的佼佼者,为自己承事,这就不至于有很多隐患。因为他们人品道德才干样样出众,为君主办事顺利圆满,臣民生活怡然安宁。

同样,寺院住持在任命未来的法师等人时,一定要从人格、发心、福德、智慧等多方面精选,不能随便任命,否则会给住持和僧众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源自上师《君规教言论释》)


颂词3

盲人病弱者,孤苦贫残疾,

不遮彼等众,平等获衣食。

3-1消文释义

作为菩萨悲悯对境——双目失明的盲人、弱小无力的人们、身无分文的乞丐、无依无靠走投无路或者被敌所毁等痛苦不堪贫困可怜的穷人、缺肢少腿的残疾等寻求衣食时,不经别人劝勉,而不加遮止让他们一律平等获得衣食等。(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3-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除了先王留下的财物外,还要对国民,特别是孤苦贫残等弱者,施予平等保护。

3-3相关教证

《经庄严论》中云:“依大慈师我,他苦令痛心,安住他之事,轻他极惭愧。”

3-4思维讨论

为什么关爱十分可怜的众生,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为殊胜?

提示:现在不管是汉地、藏地,很多人对高僧大德的供养特别多,对一些弃儿、病人、孤寡老人,却不一定愿意花钱去帮助。当然,假如你供养的对境,是真正有菩提心、离贪欲的大德,肯定有很大功德。但一般而言,这些大德也不一定很缺钱,锦上添花不太有必要,倒不如以悲心、慈心布施给可怜众生,这个功德应该远远超过前者。

对那些可怜众生来讲,如今投生为这样,受到众人欺凌嫌弃,也是往昔身为有权有势的人时欺辱、藐视他人的报应。(现在有些一国之君或有财有势的人,看起来福报很大,但他们前世有可能是仆人;今生的仆人,前世可能是高官,这就是轮回的本性。若能看清这一点,就会明白轮回极其恐怖。但没有宿命通的人,却一直在盲目追求,盲目做很多事情。)如果我们现在也仗势欺人,后世同样会变成奴仆来偿还宿债。

所以,对那些身居自己之下的众生,我们更应多一分仁慈、多一分爱心。现在很多人对高高在上的人,比较恭敬尊重,忠心耿耿。而对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众生,哪怕是一丝微笑、一句安慰、一点钱财,也吝于施舍。作为大乘佛教徒,不少人口口声声说是佛陀的追随者,但看看佛陀因地时对众生的行为,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特别是对父母双亲、久病患者等,一定要关心、照顾他们,三门尽力做利益事,如此功德不可思议。诚如阿底峡尊者所说:“对远方的客人、久病的患者、年迈的父母等慈爱行事,与实修空性大悲藏者相同。”

比如,有人从远方来到藏地,没有熟悉的人,高山反应很严重,气候也不适应,在此无助之际,你给他一瓶温水、一点食物,他可能会终生难忘;还有些久病不愈的患者,不仅仅是我们,连佛陀也会照顾他,这在很多公案中都讲过;尤其是父母,对儿女仁至义尽、恩重如山,如果在他年事已高、老朽不堪时,刺伤他的感情,实在是大逆不道,罪过特别严重。(源自上师《大圆满前行》讲解)



颂词4

具法前无求,居于他国境,

亦当予摄受,如应尽力为。

4-1消文释义

对于在奉行正法的国王你面前,不是像前面那样希求财物等之人,以及居住在其他国王境内的难民,也要尽己所能加以摄受,送到其他地方等,尽可能给予不同程度的施舍。(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颂词5

一切法事主,应委精进人,

聪明不浪费,如法皆不损。

5-1消文释义

应当委派精力集中、精进不怠、不浪费财物、不损伤眷属等,做事精明、如理如法、反应灵敏、无有是非、安住道场者都不加害的人,作为寺院等一切道场的住持、转法轮的主管者。(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5-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1:颂词5到颂词9都是教诫国王如何来挑选、任命重要官员,我们在有机会挑选相应岗位的负责人如财物主管等时,可以依教奉行。

重点2:本颂所属科判为“任命法官”,此处“法官”不是指审理案件的法官,而是指寺院等一切道场的住持、转法轮的主管者。

5-3延伸思维

为什么龙树菩萨专门教诫国王要慎重挑选、任命重要官员?

提示:如《君规教言论》中云:“是故君主选大臣,应看此人适合否,全面观察再抉择,草率任用损国政。”

所以,君主在选任大臣时,应先看这个人是否适合做大臣,通过全面观察后再抉择,若是草率任用一个人,则必将有损于国政。

古人说:“君主随大臣转,丈夫随妻子转。”因为对君主来说,大臣是他事业的助弼,处理主要的事情还是依靠他。因此君主在选大臣时应观察他的法相,具不具备担任大臣的条件,是否适合做大臣,全面观察后再决定,千万不能不加细致观察随便重用一个人,不然必定有损于国政。

同样,对弘法道场中主要负责的上师来说也一定要全面观察。若不认真挑选,顺手指使一个人承担重任,自己以后会后悔的。若仔细观察之后再任命,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一旦有某些不足之处,自己也不后悔,毕竟自己尽心尽力了。若因智慧有限,业力现前,也无愧于三宝和僧众,这一点至关重要。(源自上师《君规教言论释》)



颂词6

明规具法亲,贴心净不嗔,

族贵秉性贤,感恩任大臣。

6-1消文释义

了知世间的道德规范或君主法规,并且精通与其他国王和平共处、发放布施、决断国政、调解争端诸如此类的事;不行非法,具足正法;内心调柔,语言温和;对国王有敬畏心和忠心;无有自私自利的垢染,相续纯净;与眷属百姓贴心,胸襟宽广;种姓高贵;秉性贤善;爱憎分明而感恩图报。具有以上九种功德的人,应当任命为主谏大臣。(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上师开示

在念完颂词“一切法事主,应委精进人,聪明不浪费,如法皆不损。明规具法亲,贴心净不嗔,族贵秉性贤,感恩任大臣”之后,上师开示道:

国王在选拔寺院住持等法主,或是任命企业主管的时候,对于人选有什么条件呢?第一是精进,就是非常努力,不能特别懒惰。第二是聪明,就是有智慧。第三是不浪费,不贪污财物,对财物有因果正见。第四是如理如法,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如理如法。第五是不损,如理如法,不损害别人,这种人当官以后,不会故意害人。这五个条件很重要。

今天听课的有些人,还是很有威望,很需要培养选拔人才。但我们选人时候,往往会选错。如果选错了人,本来自己很成功,却请不适当的人来出谋划策,最终事业也会江河日下。《君规教言论》中也讲:如果一个没有智慧、没有能力,甚至经常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在国王身边,即使国王很了不起,身边的这些人也会把你弄垮,非常危险!

巴菲特曾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真诚,机敏,能干。如果不具备前两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选人也是一种智慧,龙猛菩萨选人,就具足了远见卓识。有些人身边的亲信,包括有些上师身边的人品行恶劣、心如蛇蝎,整日故意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害了很多人。如果上师身边的人都要害人,那其他的弟子就更不用说了!有些领导身边也有很多坏人,这样对领导非常不利。

所以,一定要有爱心、如法、不贪财、精进、有智慧这五种条件。现在很多人在选人用人方面取舍不当,大到国家,小到企业,甚至身边的一些小小团队,包括学会当中的负责人,一旦选错,马上让他下台也很困难。一个好的领导上台以后,大家永远都不愿意换、舍不得换;相反,一个坏的领导上来了以后,大家就一直巴望着他什么时候可以下台。现在的美国人有些很开心,有些不开心,我们在这里说应该没事……(上师笑)

所以,《中观宝鬘论》里讲了很多与世间工作、生活、家庭有关的问题,对吧!


颂词7

慷慨无贪勇,柔和适度行,

坚恒不放逸,具法委将军。

7-1消文释义

慷慨大度,不贪受用,气魄英勇,性情柔和,对国王忠心耿耿,珍惜国王的财产而运用适度,有坚定不移的稳重,由于不饮酒而恒常小心行事,无缘无故不害他众而具足正法,应当任命这样的勇士作为四大军队的将领。(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7-2延伸学习

《君规教言论》中也有关于适任军队首领的教言,可以对照二者进行思维。

《君规教言论》中云:“意志坚强具魄力,了知伏敌之技巧,心情稳固无变化,适任军队之首领。”为人意志坚强,具有魄力,了知摧伏敌人的技巧,心性稳固,不会轻易变化,这样的人适合充任军队的首领。

一个国家必须有保卫国家的军队,以便抵抗外来的侵略,保护国内臣民的安全,那么这个军队的首领必须意志坚强,英勇果断。若是非常脆弱,遇到紧急军情,优柔寡断,会延误军中要事,与国家存亡息息相关。同时首领要有魄力,能威慑全军上下,军令一出如山倒之势威不可挡。并善于指挥调兵,能做到军家所提倡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敌方了然于心,以我之长攻其之短,若是胸无成竹,冒然碰运气,那是很难取胜的。同时,首领要心情稳固,不能对国不忠,叛变敌方。具足这些条件者可以胜任首领之职。

同样,寺院的门卫,保卫僧团三宝财产的首领,对付那些居心不良的强盗,不能看到对方拿刀子就吓倒了,也不能强拼死斗,要善巧收拾他们。同时,不能因贪财而转为与他们同流合污,这是不行的。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军队的首领要具足以上的法相,类似门卫、保卫寺院财产者也应如是。(源自上师《君规教言论释》)


颂词8

法轨清净为,识事通君规,

如法平等柔,任命耆宿首。

8-1消文释义

作为财物监督管理人员,虽然是在家人,但如果法融入心,性情调柔,大公无私,合乎正法,相续清净,对所做之事有耐心,并且“识事”也就是审时度势(即了知应时之事),精通君规,对做事的顺序也无所不知、如理如法、内心平等,对国王忠心,秉性温和,这样的长者任命为一切长老之首,作为管理财物、负责分发收集僧财的首领。(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8-2延伸学习

《君规教言论》中也有关于适任掌管财物者的教言,可以对照二者进行思维。

《君规教言论》中云:“如理布施不吝啬,不令财物空损耗,审时度势具智慧,应作掌管财物者。”若人能如理布施,无有吝啬心,也从不令财物白白损耗浪费,具有智慧,能审时度势,理应掌管财物。

在如理如法供养布施时,不能夹杂着吝啬的心念,这样容易毁坏自己供施的善根。平时,对上师三宝的财物犹如护眼一样,经常清点物品,不致于物品过期故旧、腐烂不能用而浪费;也不能随随便便互用、挪用、借用。应观察时机,估量形势,不能太死板,只在规定的几天内供施,在遇到殊胜的供养对境,或是非常喜悦的大法会等,也应酌情安排,这要具足一定的智慧。

无有取舍,任意浪费,会有很大过失的,如《二规教言论》中云:“虽无舍财布施心,不擅掌管自财食,非空似空禁行者,此乃放逸之过失。”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对财食无所谓不在乎,一点也不珍惜别人的劳动力,这是没有慈悲心的体现。因此对个人和三宝的财物,账目清楚,实物对账,不能糊里糊涂,必须具有智慧。同样,财政部部长们对整个国家的财物,合理分配,切实应需,不能让民众饿肚皮却去兴建五星级的宾馆或歌舞厅,而空耗民脂民膏,要有善良的心和一定智慧,才能充任财物管理长官。(源自上师《君规教言论释》)


颂词9

每月于彼等,亲自听收支,

听已当吩咐,法等一切事。

汝政为正法,非为名欲妙,

彼极具胜果,反之无实义。

9-1消文释义

仅仅是任命完毕就听之任之还不行,国王每月要亲自详细听取他们有关一切财物的收支情况,听完执行情况后要纵观法事等一切事情,如果开支过大,那么就要稍加削减。假设收入过紧,则仍旧需要补充。国王要亲自吩咐“供养某处”等事宜。其原因是:身为国王的你所拥有的国政如果是为了正法而不是贪执现世的名声荣誉以及妙欲的话,才证明国政的确具有意义。如果目的是为了名声等,那么无有实义,只会导致恶趣的后果。(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9-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在任命官员后,国王要定期过问重要的管理事宜,确保让国政具有意义。


9-3思维讨论

为什么安排官员时,要相应其特长?

提示:如《君规教言论》中云:“犹如对症而下药,若具各自之特长,则可成办所欲事,成诸事者实罕见。”正像对症下药一样,如果依据各自的特长去做相应的事情,就能成办所希望的事,能同时成办许多事情的人确实是极为罕见的。

君主册封官位,如同医生摸脉,了知病症而后对症下药,患者病情不一,施药就不同。君主明察百官中各自的特长不同,此人能成办此事,彼人能成办彼事,这样如数家宝,成竹在胸,再赐予不同的权位,任其发挥特长,展现才能,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事,都会圆满成办。如大臣、法官、国师、门卫等等,各以其能,专人专职,则国王能顺利成办一切所愿。否则,随便让一个人做很多事,肯定是不可能的。就像有些法师,讲经说法能得心应手,而请他修收音机就不一定会,若不依其专长,将其置于冷门之位,他也无法施展自己的特长,无有用武之地。

萨迦班智达说过:“眼识无论多明亮,只能见到诸色法,如是余法不能缘。”因此,安排官员时,相应其特长是相当重要的。(源自上师《君规教言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