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中观宝鬘论广释》第54课

二、内容归摄(总义):

本节课继续学习第五品——僧俗学处之应取“究竟之功德”。

佛陀究竟的功德无量无边,为了帮助我们对佛陀的无量功德生起诚信,龙树菩萨教诫我们要在殊胜对境前恒时持诵包括七支供和发愿的二十个偈颂,因为这样持诵的福德无量。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前三个颂词,包括七支供中的前六支(顶礼、供养、忏悔、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本节课所学颂词属于“为利无量所缘境而回向一切善根并发各种愿”科判,该科判包括十七个颂词,我们首先学习前十颂,具体内容如下:(详见科判坐标))

(一)将自己往昔已做、现在尚未做将要做、未来一切劫中做的点滴福德普皆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皆具菩提心。(详见颂词1)

(二)但愿一切有情都圆满获得信心等纯洁无垢的无漏根,由此所感,超脱恶趣等八无暇处及其因,行为不随烦恼等所转,奉行六度万行,以正当的维生途径无勤之中坐享其成。(详见颂词2)

(三)但愿有情不费吹灰之力垂手而得能消除贫困的如意宝,一切所需资具源源不断出现,乃至流转轮回期间用之不竭,并供养如来佛子。(详见颂词3)

(四)但愿女众都转成威力强大、智慧高超等十全十美的大丈夫身份。但愿一切有情均具备证悟无我的殊胜慧学的明目、殊胜定学及戒学的双足。(详见颂词4)

(五)但愿有情都具备令人见而生喜的美妙色泽,让人一见便感到舒心悦意,身体无有四大不调的病患,力大无穷,长命百岁等。(详见颂词5)

(六)但愿一切有情悉皆具备通晓息灭轮回与恶趣之苦的方便,摆脱三恶趣等一切苦果,恒常念念不忘三宝,借助三宝的威德力最终具足佛陀之法财等一切功德。(详见颂词6)

(七)但愿像我一样的所有众生内心都怀有希望逢遇安乐的悦意慈、希望远离苦及苦因的悲心、希望永不离开所拥有的快乐的喜心以及无有以贪嗔偏袒亲近远离有情之烦恼的舍心。但愿能用圆满菩提之因——菩萨道中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宝珠饰品来庄严自己。(详见颂词7)

(八)但愿快速圆满一切福慧资粮。在行道的过程中,获得福德异熟果的极其鲜明相好作严饰,远离声闻等无法想象的菩萨十地的所有违品而不断迅速经行。(详见颂词8)

(九)但愿我具足前述的这些功德以及在此尚未提到而在经中明确宣说的力等浩如烟海的所有其余功德庄严,完全解脱轮回的过患及因果,把仁爱芸芸众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详见颂词9)

(十)但愿一切有情心中所求的二种资粮普皆圆满。但愿时时刻刻精进努力解除一切有情轮回与恶趣的所有苦难。(详见颂词10)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愿以我作福,已作及未作,

有情悉皆具,无上菩提心。

1-1消文释义

上述的顶礼等我所做的这些福德及往昔无始以来我三门所行的十善、现在尚未做将要做、未来一切劫中做的点滴福德,普皆回向。(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1-2名词解释

1、如果有人想:未来的事还不存在,怎么能回向呢?

以善巧方便而观想未来的总相,现在就布施,以消除在那时对清净意乐增上及善根的耽著,就像说“我如果拥有丰富财物,愿与你分享”而令他人欢喜一样。那么,为什么而回向什么呢?以三世的这些福德,具足缘遍布虚空的一切有情获得无上菩提果位的殊胜心态。

2、为了得果与为了成就因而回向意义相同,对于让其他人发心、信解大乘而发心作随喜的无量功德,在此也同样得到。

3、具足缘起法相的所有善资,以殊胜清净意乐普皆回向于究竟所得及发愿的任何事与智慧、法界融合在一起,从而在此期间无有穷尽。《妙臂续》中云:“譬如百川入大海,皆成咸盐之一味,如是为菩提回向,福德成为佛一味。”

4、由于所饶益的对境有情无有限量,因此缘他们的福德也无有限量,由此理所应当对佛陀的功德无量这一点坚信不移,因为这些愿是以悲心缘有情,绝对是成办暂时究竟所有利乐的愿力。

以上内容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5、汉传佛教的有些论典中,“回”和“向”是分开的,如隋朝慧远大师在《大乘义章》中说:“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宋朝法护翻译的《般若经》中,回向又叫舍向,藏文中的回向,也有舍施、施给之意。概言之,法王如意宝讲过,回向就是把自己的善根送给众生。

6、有关窍诀书里说了,回向一定要具足四个条件:1)对境:是一切众生;2)意乐:一定要遣除他们的痛苦;3)誓愿:他们的痛苦要由我来遣除;4)祈祷:由我来遣除的话,必须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具有这四种条件来作回向,这个功德非常大。

以上内容源自上师《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解。

1-3相关教证

《华严经·金刚幢品》中说:“以清净意乐普皆回向并非仅依词句,以喜心普皆回向。如是以欢乐心及净信心、极喜心、柔和心、仁慈心、亲切心、饶益心普皆回向……”彼经又云:“利心如是安乐心,悲悯心及仁慈心,护心如是平等心,上师心及导师心,爱心如是饶益心……”

1-4思维讨论

如果没有回向,积累的善根会被哪些因摧毁?

提示:积累的善根若没有回向,通过四种因可以摧毁:

1、颠倒回向:自己闻思、布施等善根,回向让某某众生生病、某某众生痛苦、摧毁某某怨敌……这样的发心叫颠倒回向。

2、不回向:假如行持善法而没有回向,善根很容易耗尽。当你生嗔恨心或者做一些不如法行为,原来的善根就会毁坏。

3、宣扬:到处说自己做了什么功德、积累了什么善根,这样炫耀功德,也容易毁坏善根。

4、生后悔心:你以前行持过一些善法,但因恶友、恶劣环境的影响,事后产生一种悔心,这也会毁灭善根。(源自上师《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解)



颂词2

愿众皆无垢,根圆离无暇,

行为有自在,正命悉具足。

2-1消文释义

此外,但愿一切有情都发菩提心并进一步修习,从而圆满获得信心等纯洁无垢的无漏根,由此所感,超脱恶趣等八无暇处及其因,如同诸佛及声闻一切漏尽的行为不随烦恼等所转一样,不被烦恼等左右而自由自在、清清净净奉行六度万行,具备修法的顺缘,断除邪命养活,以正当的维生途径无勤之中坐享其成。(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2-2本颂重点、难点

1、修持佛法必须远离八无暇,《般若八千颂广释》云:“地狱饿鬼与旁生,边鄙蛮人长寿天,邪见不逢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这八处没有空闲修持正法,故叫做八无暇。

具体而言,地狱有寒热之苦,饿鬼有饥渴之苦,旁生有被人役使之苦,三恶趣众生日日夜夜感受剧苦,没有修法的机会;佛法不兴盛的边鄙地方,那里无有佛法,因而也不会有修法的机会;若转生到长寿天,一直处于无想状态中虚度光阴,也同样不具备修法的时机;如果投生为邪见者,心不堪能而没有修法的良机;假如佛不出世,就遇不到佛法,也没办法修行;投生为喑哑的愚痴之人,自心无法调柔,这种愚痴人无有机会行持佛法。远离了这八种无暇,就称为具足闲暇,我们应该发愿具足。

2、仅仅远离八无暇还不够,信心、智慧、慈悲这三者也缺一不可。如果没有信心而具足邪知邪见,对因果、三宝、四谛不相信,即使遇到佛法也没有用。现在很多持邪见者,怎么给他讲有前世后世、因果不虚,他也不信。因此,首先有信心很重要,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根本,信心是一切功德之母,没有信心的话,根本不会趋入佛教。

如果只有信心而没有智慧,不要说出世间的甚深佛理,连世间的基本问题也无法解决,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都搞不成。当然,这种智慧应该是正智,现在有些人通过电脑偷盗、杀生,这些智慧叫做邪慧。

光有信心、有智慧,但没有悲心也不行。大乘佛教的根本就是慈悲心,智慧一定要用来利益众生。假如你看到可怜众生,一点感觉也没有,那绝不是大乘法器。因此,务必要发愿利益一切众生,看见可怜众生时,心里有一种刺痛感,这才算是大乘佛教徒。

以上内容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解。



颂词3

愿诸有情众,手中具财宝,

资具皆无量,无尽至生死。

3-1消文释义

但愿所有财力衰败的有情不费吹灰之力垂手而得能消除贫困的如意宝,一切所需资具源源不断出现,乃至流转轮回期间,自己用之不竭,并供养如来佛子。(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3-2思维讨论

本科判名为“为利无量所缘境而回向一切善根并发各种愿”,那么,发愿与回向有什么差别呢?

提示:以前有大德解释说,所谓发愿,是对未来善根的成熟规定一种目标。比如,我发愿将来成为什么什么,然后就跟随这一目标修善积福;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然后就念《普贤行愿品》,或者念佛诵咒等等。总之,发愿在前,善根在当时或者未来。而所谓回向,是将已经完成的善根功德,赐予一切众生,或者转入你所欲求的目标。(源自上师《大圆满前行》讲解)



颂词4

愿凡诸女人,恒成大丈夫,

诸有情慧目,戒足悉具足。

4-1消文释义

但愿身份低下的女众在异生位时,都转成威力强大、智慧高超等十全十美的大丈夫身份。但愿一切有情均具备证悟无我的殊胜慧学的明目、殊胜定学及戒学的双足。(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4-2本颂重点、难点

为什么愿女人都变成男人呢?这方面的教言以前也讲过,佛教的思想并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因为佛陀以智慧照见,女众业障深重,与男众比起来,许多地方自叹不如。因此,《宝积经》、《金光明经》、《白莲花经》等大乘经典中,宣说了女人不得转轮王位等五种过失,以及女人的不共烦恼与痛苦。

这些过失,其实我们也看得出来。与男众相比,有些女众虽然很聪明,也很能干,但大多数人的心眼很小,嫉妒心强,是非也比较多。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多年来给这么多四众弟子传授佛法,经常发现男众对很多事情看得比较淡,而女众,尤其是世间上的有些女人,各种执著非常强烈,对财物和人的感受也很敏感。因此,佛陀经常宣说女人的过失,在《药师如来本愿经》等很多经典中,诸佛菩萨发愿时也都愿生生世世转为男身。

作为一个女修行人,对佛陀应该具有信心,尽量发愿下一辈子不再转女身,并愿所有的女人都变为男子汉。《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中记载,有个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者甚多,便问佛陀是什么缘故。佛陀告诉他:“有四个原因。一、女人对珍宝等财物很贪执;二、女人的嫉妒心比较强;三、喜欢说是非,口业比较重;第四、搔首弄姿,姿态不如法(佛陀曾讲过女人的八十四态)。”女人不但多堕地狱,也多堕于饿鬼中。《正法念处经》云:“女人多生饿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丈夫未随,便起妒意,以是因缘,女人多生饿鬼道中。”

当然,在究竟实相上,是不分男女相的。《转女身经》云:“诸法悉如幻,但从分别生,于第一义中,无有男女相。”从胜义角度而言,众生皆如幻,无有男女之别,但从世俗角度来讲,女身确实有很多过患。

不过,境界较高的女成就者或者心地善良的女修行人,也远远超过很多男众。在《极乐愿文大疏》中,拉喇曲智仁波切说:“虽然以罪恶感召而投为女身,可有些信心十足、知惭有愧、明晓善恶的女人,正所谓的‘身体低劣境界高’,一百个坏男人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嘿嘿,很高兴!女众在我们这边占大多数,也要讲一点安慰的语言。)确实也看得出来,有些修行人虽然是男身,但贪嗔烦恼极为强烈,不如一些清净的女人。历史上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有很了不起的女修行者,尤其在密宗当中,依靠密法的不共修行,女身成就的现象相当多。因此,显宗经典中对女众的特别呵斥,也是具有密意的。我们在发愿的时候,低劣的女身,生生世世都要舍弃,愿获得具有善心、种族高贵的男身。(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解)



颂词5

愿有情具色,形妙大威光,

见喜无病疫,长寿具大力。

5-1消文释义

但愿其余有情无有令人嫌弃藐视等的苦恼之因而都具备如赡部纯金般令人见而生喜的美妙色泽,形态端正、相貌庄严、神采奕奕、威风凛凛,让人一见便感到舒心悦意,身体无有四大不调的病患,具有无爱子般的力量或者力大无穷,长命百岁等,总之但愿拥有善趣七德。(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5-2本颂重难点

1、一般来讲,地位显赫、长相好看的人,在世间会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地位卑劣、相貌丑陋、极其贫穷者,世人经常蔑视他们,另眼相待。他们自己也非常自卑,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生怕别人嘲笑自己。对于这样的可怜人,但愿他们相貌端严、容光焕发。

2、善趣七德:

第一,种姓高贵。如果种姓不高贵,经常会受到歧视。在世间,若转生国王、大臣、婆罗门等高贵种姓,或有钱、有势的家族当中,别人就不容易歧视,自己也非常开心、快乐。

第二,相貌端严。如果在生生世世中,自己的相貌极其丑陋,那谁都不会欢喜。就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中所讲的具有十二种丑相的婆罗门一样,连自己的妻子都不喜欢。修行人不说长得漂亮,至少也要过得去,所以要发愿相貌端严。

第三,长寿。在生生世世中,要长命百岁,不要来到世间不久就夭折了。我觉得过了70岁就算长寿,如果能活80岁、90岁、100岁,那更好不过。100岁以上,不知生活能否自理,否则也很痛苦。

第四,无病。活在世间不要有各种疾病,如果经常病魔缠身,今天胃不行、明天肝不行、后天心脏不行,或一会头痛、一会牙痛,每天都辗转反侧、叫苦连天,那就非常痛苦。所以要发愿无病。

第五,缘分优异。在生生世世中,都要具足权力、势力、能力、福报,且人格、性格、个性非常好。

第六,财富具足。在生生世世中,自己的钱财、福德等都很圆满。有些人很想发心做一些事情,但钱财始终得不到,即使得到,也像饿鬼得到食物一样,马上化为乌有,非常伤心,所以要发愿有财富。

第七,具有智慧。不管是世间的智慧,还是出世间的智慧,都要具足。(源自上师开示《梦中佛事》)

5-3延伸学习

佛陀的身之力有多少?什么叫做无爱子之力?无爱子之力到底有多大呢?

佛身之力有两种说法:(1)佛身具无爱子之力;(2)佛身的三百六十二骨节,每一骨节均具无爱子之力。

无爱子之力:相当于凡象之力的七个十倍。即凡象、香象、大露力者神力、胜伏神力、妙支神力、妙力神力、无爱子之力,此七种力逐步向上成十倍递增。(源自《俱舍论讲记)



颂词6

愿皆通方便,脱离诸苦痛,

勤向三宝尊,富有佛法财。

6-1消文释义

但愿一切有情悉皆具备通晓息灭轮回与恶趣之苦的方便——弃恶从善取舍的智慧,轻而易举摆脱三恶趣等一切苦果,恒常一心专注、念念不忘作为因皈依及果皈依处的三宝,借助三宝的威德力最终具足佛陀之法财——十力等一切功德。(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颂词7

愿修慈悲喜,弃惑平等住,

施戒忍精进,定慧作严饰。

7-1消文释义

但愿像我一样的所有众生内心都怀有希望他们逢遇安乐的悦意慈、希望他们远离苦及苦因的悲心、希望他们永不离开所拥有的快乐的喜心以及无有以贪嗔偏袒亲近远离有情之烦恼的舍心。但愿能用圆满菩提之因——菩萨道中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宝珠饰品来庄严自己。(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7-2本颂重点、难点

本颂是发愿愿众生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圆满六度。

7-3思维讨论

大乘菩萨的四种根本因是什么?

提示:用比喻和对比的方式加以宣说:

犹如转轮王子的产生及生长需要父亲的种子、产生他的母亲、胎藏、养育他的乳母,同理,大乘佛子的产生及生长也需要四种因:一是对大乘佛法的信心,这相当于种子,如果对大乘佛法一点信心也没有,就好比种子已经被烧毁了,不可能产生任何功德的苗芽;二是产生佛陀和佛法的母亲——证悟般若空性,就像转轮王子依靠母亲而产生一样,菩萨也必须依靠证悟空性而产生;三是禅乐,即在等持中安住心不散乱的大乐,这相当于产生转轮王子的胎处;四是对众生的大悲心,即获得了菩萨的果位以后,仍要不间断地利益众生,如同转轮王子虽已降生,仍需要乳母喂养一样。

有了这四种因,才可以产生大乘佛子。(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讲解)



颂词8

愿圆诸资粮,相好极鲜明,

不可思十地,不断而经行。

8-1消文释义

但愿快速圆满一切福慧资粮。在行道的过程中,也像至尊文殊菩萨一样,获得福德异熟果的极其鲜明相好作严饰,远离声闻等无法想象的菩萨十地的所有违品而不断迅速经行。(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颂词9

愿我亦具足,彼德余诸饰,

解脱一切过,倍悯诸有情。

9-1消文释义

但愿我所造的善法为利他而回向后,希望自己也以一切功德庄严来利济有情,也具足前述的这些功德以及在此尚未提到而在经中明确宣说的力等浩如烟海的所有其余功德庄严,完全解脱轮回的过患及因果,本着慈悲为怀,把以善巧方便仁爱芸芸众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9-2相关教证

《经庄严论》中云:“如鸽于自子,普覆生极爱,如是有悲人,于生爱亦尔。”



颂词10

愿诸有情心,意愿皆满足,

恒常而遣除,一切众生苦。

10-1消文释义

但愿一切有情心中所求的最殊胜财富二种资粮普皆圆满。但愿刹那也不懈怠、时时刻刻精进努力解除一切有情轮回与恶趣的所有苦难。(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10-2相关教证

《般若摄颂》中云:“放下自乐无求心,不分昼夜勤利生,犹如慈母待独子,诚心诚意无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