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中观宝鬘论广释》第8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A、继续宣说“解脱之自性”科判的后两部分内容。

B、宣说“诸法远离常断之边”科判。


A、继续宣说“解脱之自性”科判的后两部分内容

前一颂“尽实无实执,当知真涅槃”意为:执着有实、无实自性成立的一切戏论如薪尽之火一般灭尽于法界中,才是真正的涅槃。对此,有人可能会有疑虑:倘若涅槃也无有自性,难道不成了断见吗?

本论就此进行分析:

1、通过宣说无见(名言中诽谤因果)和有见(名言中诚信因果)的差别,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断见。(详见颂词1)

2、以无我智慧熄灭有见和无见,超越善趣和恶趣,才是解脱。(详见颂词2)

B、宣说“诸法远离常断之边”科判

1、宣说对方从因果角度安立离有无边的观点。(详见颂词3)

2、用中观理破因果的自性成立。(详见颂词4)

3、针对有人认为“如果否定了因果自性成立,同时也就推翻了缘起性,因此与世间共称相违”的观点,颂词5和颂词6予以断除。(详见颂词5和颂词6)

4、宣说证悟无二之义而解脱。(颂词7)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简言无见者,谓无业之果,

非福恶趣因,称之为邪见。

略摄有见者,说有业之果,

福德善趣因,称之为正见。

1-1消文释义

简而言之,无见(断见)即是认为三宝、四谛、业果在名言中也不存在,在因位上是非福德业,在果位能令投生恶趣,所以说是恶趣因,称之为邪见。

略而言之,有见即是说对于仅在名言中业果等存在的见解诚信不疑,在因位上是福德业,在果位能令投生善趣,也称之为正见。(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1-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1:此处“有见”即世间正见,世间正见的功德很大,如龙树菩萨云:“世间大正见,谁者已拥有,彼于千劫中,亦不往恶趣。”《亲友书》中也说:“若求善趣与解脱,理当修习世正见,若持邪见纵行善,亦具难忍之苦果。”

重点2:在具有实执的基础上,抹杀所有的因果、前世后世等正理,才是人们公认的断见派。

难点:“有见”此处指世间正见,在有的地方,“有见”指执有边的见,与此处不同,要注意区分。

1-3相关教证

龙树菩萨云:“世间大正见,谁者已拥有,彼于千劫中,亦不往恶趣。”此教证说明世间正见的功德。

1-4延伸讨论

思维“断见”与涅槃无有自性之间的差别。

提示:结合本颂和上节课内容思维。


颂词2

以智息有无,故越罪与福,

彼离善恶趣,佛说即解脱。

2-1消文释义

不单单是无余涅槃,即便是有余涅槃者,也通过了达不缘我与无我戏论的实相而息灭一切无见与有见,因而超越不善恶业与福德善业等,这样的补特伽罗依之而摆脱所有恶趣与善趣,圣者如来说这就是解脱。(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此处“智”指无我智慧,“有无”指前一颂中说的有见和无见。

2-2本颂重点

重点1:前面已经宣说无余涅槃灭尽戏论,本颂词是宣说有余涅槃亦尽戏论。

有余涅槃指色蕴还未灭尽;无余涅槃已经灭尽色蕴,但其他四蕴仍未灭尽,由于蕴还存在,所以并不是最究竟的无余涅槃,但烦恼已经全部烧尽了。“无余无习气,清净如虚空,菩提即如是,诸佛方便说。”真正的无余涅槃,也即佛陀,所有习气已经消除,清净如虚空。(源自《中观庄严论释》讲解)

重点2:解脱的关键是空性智慧,息灭因果有无的见解、中断流转善恶之行,安住于涅槃中。声缘阿罗汉不结生三有也是由于灭尽了我执所生的轮回因果的缘故。

《入菩萨行论》中说:“般若经中说:无慧无菩提。”颂词中的“慧”,指空性智慧,“菩提”,从广义上讲,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佛。因此,没有般若空慧,就不能证得三乘菩提。

在大乘《般若经》中都说明了,凡是获得圣者果位者,必须要证悟空性;除了空性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断烦恼、证菩提的方法。《般若摄颂》云:“谁求声闻独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必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不管你是求声闻果、缘觉果,还是法王如来的果位,都必须依靠般若空性,断除对相状的执著。佛经云:“凡执实有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也说:“具为声缘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声闻、缘觉、菩萨、佛陀四圣的真正来源,就是般若佛母,因此弥勒菩萨在造论之前,恭恭敬敬地顶礼空性智慧。(源自《入行论广释》)

2-3相关教证

《四百论》中说:执我不解脱,执无离善趣。

2-4延伸讨论

1、既然善业本身不能使我们获得解脱,那么应该如何取舍?

提示:1)虽然有漏善法暂时无法使我们解脱,但善业能为我们带来快乐,也能助道,恶业给我们带来痛苦并且障道,所以应该竭尽所能断恶行善,为成办解脱创造良好条件。(可以参考本论前面所说“增上生之因果”部分)

2)任何善法都应当以三殊胜摄持。

2、实执是修行中最大的障碍。

《般若经》云:“从眼根乃至一切智智之间的万法,如梦如幻。甚至胜过涅槃的法(这是一个假设句。胜过涅槃的法本来不存在,这样说只是为了强调名言中万法皆如梦如幻,没有一个例外。),亦如梦如幻。”实执是修行中最大的障碍,帝洛巴尊者曾说过:“显现未缚贪执缚,断除贪著那洛巴。”对我们的见闻觉知,没有去执著的话,不会把我们束缚在轮回中,但如果去贪执,觉得眼睛看到的色法特别好看,很喜欢它,就会把你紧紧束缚。无垢光尊者也说:“不破山之显现,而破山之执著。”如山般的显现是正常的,修密法时也有明点、佛像、金刚链的甚深显现,这些我们并没有破。要破的是什么呢?就是对这些显现的执著。不管是对本尊的执著,还是对众生的执著,都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这些一定要破除。(源自《入行论广释》)


颂词3

由见具因生,是故超离无,

由见具因灭,故亦不许有。

3-1消文释义

对方说:以量可见产生痛苦具有我执之因(因)。超离了你们中观宗声称的“轮回因果在名言中也无”之见,因此不存在断边(立宗)。以量可见灭尽苦及苦因具有道谛之因(因),也不承认永恒存在,因此无有常边(立宗)。(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3-2本颂重点、难点

重点:中观宗并没有“轮回因果在名言中也无”之见。

难点:中观宗是如何断除常断见的。

《中观四百论》中云:“以法从缘生,故体而无断;以法从缘灭,故体亦非常。”因为诸法皆从因缘生起,所以本体无有断灭;因为诸法皆从因缘灭坏,所以本体亦非常恒。

世间一切法皆从其特定因缘生起,以此缘起性,诸法的本体非为断灭。断边的法,任何因缘也不可能使之生起,只会如同虚空一般万古死寂,永无动摇,而诸法可依因缘生起,依此明显证明了诸法本体非断灭性。

诸法的变灭也是依循因缘而行,若灭失因缘具足,该法即销迹无余,以此依缘灭失性,可证明诸法本体非常性,因常有自性之法,不观待任何他法,恒时无有变动灭坏。

《中论》云:“若法众缘生,即是寂灭性。”“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诸法若不空,有成实体性或说有自性,即意味着彼等不依它缘,常恒自在成立,也不会为任何因缘所变动,以此即非因缘所能使之生灭,而堕落在恒时有的常边或恒时无有的断边。正是因诸法皆依因缘生灭,所以彼等本体能远离断常二边的过失。

于内道中,了知诸法因缘生的道理,如同金刚雷电,能摧毁外道的一切常断边见,宗喀巴大师云:“了知以现中除有边,以空遣除无有边,缘起性空显现理,不为边执见所夺。”如是了知缘起性空正理者,定能远离边执,直趋无生之境。(源自《四百论讲记》)


颂词4

前生及俱生,非因实无因,

假立与真实,生皆不许故。

4-1消文释义

无论因在果之前已经产生或者与果同时产生,还是在果之后产生,于胜义中都不是因,由于成了果无因及因无果的缘故,实际上因自性根本不成立。而且,由于因果体性不成立,因而站在以胜义量观察的角度及真实以名言智慧观察,自性成立的生都全然不成,了不可得,因而无所承认。(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4-2本颂重点

重点:本颂词是破因果的自性成立,在破掉生的自性成立后,自然就没有住,也就没有灭了,可以消除对有为法(生、住、灭为有为法的法相)的执着。

难点:解释“前生及俱生非因”

“非因”指在胜义中不是因,所以此处是用胜义理来进行观察。

“前生”指因在果之前已经产生,未经观察时,世间人一般会如此认为;比如,认为种子是苗芽的因,先有种子,后有苗芽。但通过观察会发现,如果因在果之前已经产生,如因在第一刹那产生,果在第二刹那产生,二者之间没有接触,果产生时因已经灭尽,所以果乃无因而生。“俱生”指因果同时产生,此时即使在名言中也是无观待,因并没有发挥作用,果法无因。(有兴趣者可以参阅《根本慧论·观因果品》)

4-3相关教证

《圣宝源经》中云:诸法空性无觉知,如同空中之鸟迹,一切体性毫非有,彼永不成他之因……

4-4延伸讨论

1、为何要破除因的自性成立?

提示:众生流转轮回是因为对有为法执着太强,所以要破有为法的生、住、灭。

2、如果否定因果自性成立,是否推翻了缘起性,与世间共称相违?

提示:见后两颂内容,自己可以提前思维如何回答。


颂词5

有此故有彼,如有长有短,

此生故彼生,如由灯有光。

5-1消文释义

世间中共称的比喻是这样的,由于无明之因存在,依其缘使此行得以产生,比如,如果观待处——“长”存在,观待它的“短”就有立足之地。由于此无明生起,结果就产生了此行,就像点燃油灯而放光一样。(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5-2本颂重点

重点1:本颂说明世间共称的因果关系,即“有此故有彼”,进而“此生故彼生”,分别用“长、短”和“灯、光”的比喻来说明。说明二者依缘起而假立、相依而产生,本体并不成立。如果自体成立,那么观待就不应理了。

重点2:解释《四百论》颂词:“宁在世间求,非求于胜义,以世间少有,于胜义都无。”

宁可在世间追求解脱,而非于胜义中希求,因为在世间尚有少许假名,于胜义中一切都无有。涅槃解脱果唯有假名而无实质,这并非说世人不要追求解脱果位。涅槃解脱果,是观待沉溺于轮回迷乱痛苦中的众生安立的名言,其本体唯是远离迷乱实执之境,是大无为的胜义境界,非言语分别心所能测度,如《入菩萨行》中所言:“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

求涅槃解脱,是世俗名言中针对有痴心的有情而许,因他们有痛苦执著,故解脱安乐也相应存在。在胜义中,无法求得任何可缘执的涅槃解脱果位,因胜义实相中,不存在任何轮回涅槃等戏论分别法,龙树菩萨说过:“无弃亦无得,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寂灭一切戏论缘执的解脱境中,实无任何可希求之法,自心尚有希惧分别的有情,若要有所缘执希求,只有在世俗名言中才有可求之安乐果法等。俄巴活佛云:于世俗名言中,涅槃解脱是容易理解的法,而于胜义中,涅槃是凡夫无法了悟之境。本师释迦佛于金刚座证悟后曾说过:“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胜义涅槃是一般众生难以信受之法,以世俗名言假名安立后,众生才可相似地了知。胜义远离了一切名称戏论,世俗中尚有种种假名,如军队、花鬘、解脱等,由此等假名,凡夫修行人可以有所缘执,使自己渐渐趋入菩提道。(源自《四百论讲记》)


5-3延伸思维

观察身边的法,思维其是否为相互观待、是否有自性?


颂词6

有长故有短,非从自体有,

如无灯现故,光亦不显现。

6-1消文释义

再进一步广说以上的喻义:如果观待事“长”不存在,那么观待法“短”就无有依靠,自己的本体并不成立。同样,因果相互依存而假立也是如此。再如,油灯没有燃起或者不存在,那么它的光也就不会出现。同样,因果也不成立常有。(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6-2本颂重点

相互观待的事物有什么本性?

重点:相互观待的事物其本体不成立,因果相互依存而假立为因果,本体并不成立。生也是一样,绝不是不依赖因而以自体存在,因为自性成立的生不存在之故。同样,因果也不成立常有,因为所有的因就是为了生果,果一旦产生,因即灭亡。通过破万法的生,抉择万法缘起生,抉择大空性。

难点:正确认识中观宗的观点。

否定眼前共同显现之此法的中观派何处也无有,承认自性成实法的中观也同样不存在。这两句话非常关键。

对于眼前各种各样的显现——瓶子、柱子、鲜花、佛像等,一概否认或者遮破的中观派,何处也无有。世俗中,所有的见闻觉知、前世今生等可以承认,即使中观派也不会遮破这些显现。

现在个别人特别担心:如果一切都空的话,是不是连世俗法也空了?既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万法皆空”,那因果是不是也空了?前世后世是不是也空了?现在的见闻觉知是不是已经全盘否定了?这样的话,整个世界不是已经毁灭了吗?作为佛教徒不是也很难解释清楚吗?在这方面特别特别担心。

事实上,根本不用担心。无论是中观自续派还是中观应成派,否认见闻觉知等一切显现的中观派何处也无有。当然,中观应成派在圣者入根本慧定抉择中观见解时,任何法都不可能存在;但在后得位时,就像《定解宝灯论》所说的那样,因果等世俗法都可以成立。《入中论》云:“如说瓶等真实无,世间共许亦容有,应一切法皆如是,故不同于石女儿。”对此也未作遮破 。中观自续派更不用说,对于显现是根本不破的。(源自(《中观庄严论释》讲解)



颂词7

由见因生果,依于此世间,

许由戏论生,不许成无者。

灭非戏论生,即成真如性,

不成有许故,离二而解脱,

7-1消文释义

以名言之识现见由因生果,如同种子生芽一般。按照此世间的观点而承认因果是由分别念的戏论所生,因为并不否定在妄念戏论的驱使下显现,以及依靠名言之识所认定而有果这一点。

不承许有,也不会变成以自性成立方式存在的有见,因为在胜义中否定因果并不是分别念戏论所生。如果承认在自体真实成立的真如性中自主存在,为什么不成为有见者呢?即便作为有见者,也不承认这样的道理。以此理由,通达不依于二边离边之真如的人将解脱一切束缚。(源自《中观宝鬘论广释》)

7-2本颂重点

重点1:中观宗的观点,绝不承许因果不存在,也就不是无之见解,因为《方广庄严经》中云:“若有种芽生,芽非种子性,亦非非他故,非常断法性。”

重点2:“名言不承许,我等不可说”说明我们也不承许绝对不存在。

重点3:《梵天请问经》中云:“知法自性已,亦不坏世间,诸蕴无自性,此即世法性。”因果轮回的一切法皆由分别念所生,经中说:“有情世界器世界,种种心性所散射,众生无余由业生,除心之外业非有。”《中论》云:“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入空戏论灭。”

7-3延伸讨论

在教导有情出离轮回时,如何是正确的引导次第呢?

如《中观四百论》中云:“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修习解脱道时,先应遮遣非福德善行的恶业,中间应遣除人我实执,其后应遮除一切我见,了知此次第者即为智者。

在引导有情修习正法出离轮回时,世尊设有极为巧妙的菩提道次第法门:

初入佛门的下根众生,首先应断粗大烦恼恶习,以了知因果正见行持五戒十善,遮遣自己的非福恶业。对这些不堪接受空性法门的根器前,若说空性实相,则容易导致他们堕入断见,诽谤一切善恶因果业报,由此堕入恶趣无法出离,因而应善说作恶堕恶趣、修善生人天的因果法门,使他们生起因果正见,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是断十不善业等恶业相续,修习善业成就人天善趣的道器。

如是成就小士道器后,中间便可宣说人无我,以抉择五蕴非我等法门,遮遣二十种萨迦耶见的实执境,断人我实执,成就中士道器。

在此基础成就后,便应遮除一切法我执著,断除一切有无边见戏论,以此即可证得最上成就。

对如上三次第法门,谁人能了知分明,能如次第为他人解说引导,如次第修持,他即是内道中的大智者,通达三士道的大修行人。(源自《中观四百论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