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 |《中观宝鬘论》04

说明:以下法师辅导笔录,为道友个人行为。如有错漏之处,向上师三宝忏悔,请道友们批评指正。

《中观宝鬘论广释》第4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菩提心。

发菩提心之后,现在继续宣讲《中观宝鬘论广释》。宝鬘论主要是宣讲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因和果。我们要获得殊胜的善趣,要获得殊胜的解脱,无因无缘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在本论宣讲的佛法当中,通过既深且广的殊胜道理、殊胜的法理,让我们认知、学习和修行。

现在正在讲第一品别说因果。这一部分主要讲增上生的十六法,前面已经做了宣讲,今天讲第二个科判:

壬二(宣说他宗无有彼等正法)分三:一、步入歧途而害自他;二、入歧途之补特伽罗;三、明示入歧途之过。

癸一、步入歧途而害自他:

宣说他宗(就是内道之外的这些外道)没有殊胜正法的缘故害自又害他。如果只是自己修行,自己没办法从轮回或者恶趣当中获得解脱;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去引导别人,也会将别人引导到歧途当中。从这个方面观察,只有佛法才是自利利他的殊胜教法,他宗根本没有这种殊胜正法。

唯一折磨身,如是无正法,

未断损恼他,利他绝非有。

在这个颂词当中,宣讲到外道修行的这些修法是“唯一折磨身”。当然唯一折磨身只是外道当中的一类,或者从整个外道的修法看来,除了唯一折磨自己的身体之外,有没有使自己的心获得解脱道,或将别人引导到解脱道当中的殊胜正法呢?是根本没有的。所以“唯一折磨身”这一句,既可以指某一类外道通过苦行方式来求道的这种情况,也可以指整个外道内心当中虽然想获得解脱,但除了折磨自己的身体之外,除在了轮回当中进进出出,根本没有所谓殊胜的解脱,唯一折磨身不是正法。通过折磨自己的身体、消亡自己身体的方式根本没办法体现出正法,或者说根本没有获得解脱的正法,不但没办法获得解脱,而且连增上生的这种殊胜的因也是根本没有修持的。

“未断损恼他,利他绝非有。”“未断损恼他”,这种折磨身体的法没有断除损恼他人,也没有真正对他人有直接或间接做利益,所以“利他绝非有”,没办法自利,也没办法利他。因为在他们教法当中没有真正宣讲要断除损恼他人的这种殊胜的修法。从这些方面理解。

当然有些外道也修持五戒、修持十善,从这个角度说某些方面或者浅层次的角度,可以断除损恼他人,但是从整个三界、断除三界轮回当中的痛苦,或者从实际意义上,这些趋入外道的修法还是将众生放置在轮回当中流转,从这个角度来讲,仍然没有断除损恼他人。从广义的侧面来讲,显现上这些有善法的外道还是没有直接、间接的利他。从狭义和广义方方面面分析可以下个决定,确确实实外道的修法是步入歧途而害自他的。

如果有人问:难道你们不承认依赖苦行等也是道吗?

依赖苦行是不是道?佛法修行承不承认依赖苦行是道?提这个问题,一方面因为有些外道(除佛法之外的外道)唯一依靠身体的苦行,以此来求道,以此想要获得解脱。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佛教当中承许舒适,不承许苦行是道,那么释迦牟尼佛难道不是依靠苦行成道的?或者佛法当中还有很多依靠苦行成道的,这又如何解释?实际上我们说依靠苦行与否,或者是不是主要依靠苦行成道,要看内心当中是不是具备正见。比如在因明当中或者其他地方,就是看你苦行是不是在对治这种萨迦耶见,是不是在对治我执,如果根本没有认识到我执是流转的根本,在此之外去修持苦行,实际上对解脱轮回是没有丝毫意义的;如果认识到我执是流转的根本,为了修证空性意义而修持苦行,确实是认识到了解脱道,通过这样的修法是可以获得解脱的。是不是单纯依靠苦行?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回答,前面已经做了观察,此处所做的回答主要就是说外道单纯依靠苦行是根本没有解脱道的。

依靠绝食、五火等折磨身体的所有道只是令身体徒生痛苦而已,

因为一些外道认为通过绝食就可以消尽业障获得解脱,通过五火焚身折磨身体可以获得解脱。但是,此处讲如果单单依靠苦行折磨身体的所有道,除了使自己的身体徒生痛苦之外,根本没有真正所谓的解脱道。

暂且不说解脱之因,甚至连增上生之因的正法也不会到手,

解脱之因,通过五火焚身、绝食等就不用说了,绝对不可能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甚至于这些修法连增上生之因,也不可能说是真正已经修持了。增上生之因前面讲过,必须要修持十善法,断除损害他人等等一系列的修法,才可以真正安立为增上生。但是单纯依靠绝食等外道的说法,连增上生之因也不可能真实认知和修持的。

因为依靠这样的道,丝毫也没有制止、断除损害其他众生之事,而且也绝对不可能直接间接饶益他众,因为这只是令自己走向恶趣的因,而不具备利益他众的能力。

为什么说连增上生的因的正法也不会到手呢?因为依靠绝食或者五火焚身,或其他通过杀生来祭祀他们所谓的梵天或者大自在天等等,这一系列的修法实际上是根本没有制止、没有断除损害其他众生的事业,没有真正断除损害他众的事,所以这根本不是正道。

如果真正要获得正道,通过杀害一个众生取悦一个天尊,然后通过天尊的欢喜,使自己获得天道或者获得解脱,获得增上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从因果规律观察的时候,根本不符合。从方方面面观察的时候,如果没有制止断除损害他这种事业,是不可能真正安立成增上生的因,而且绝对不可能直接或者间接的饶益众生。当然在他们自己的教法当中,认为这就是在利益众生,甚至说佛陀也是他们的本尊所化现的化身之一。但是实际上从教义,从种种的行为来看,对于众生没有直接利益,间接也是根本没办法产生利益的。因为这只是令自己走向恶趣,从自己一个人修的时候,这样一系列修法只能导致自己趋向恶趣,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引导别人,让别人也按着自己这样修法的道路去走,实际上是将其他众生也引导向恶趣的因。从这个方面讲,根本不可能是自利利他的修法,也根本不具备利益他众的能力,这方面分析了如果步入歧途是会害自他的。

下面讲第二个科判:

癸二、入歧途之补特伽罗:

布施戒安忍,正法之大道,

不敬逼恼身,如牛奔歧途。

“布施戒安忍,正法之大道”,将前面增上生的十六种正因或者十六种法归摄为三种修法。这三种修法的第一大类是布施类,第二大类是持戒类,第三大类是安忍类。这三种修法是正法之大道。正法之大道,一方面可以说,这是释迦佛或者是佛法当中引导众生趋向于增上生的殊胜修法,好像我们要奔向目的地的平坦大道一样,依靠这种大道的行持肯定会到达目的地。所以我们如果真正要获得增上生,就要修持布施、要修持持戒、要修持安忍。

“不敬逼恼身,如牛奔歧途。”讲到了入歧途的补特伽罗,“不敬”对于这种正道(大道)不恭敬,单单通过其它歪门邪道或者通过逼恼自己的身体的方式去修持,就犹如牛奔向歧途一样(牛进入歧途实际上是没办法获得安乐的)。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比如领头的牛如果进入歧途,后面跟着它行走的其他群牛也会跟着它奔向歧途的。此处讲到了入歧途的补特伽罗们是怎么样不恭敬正道、逼恼身心,犹如牛奔向歧途的意义。

上述的这十六种法可以归属在三法之中,是哪三法呢?贪图受用将导致生不起菩提心、失毁戒律的后果。

前面十六种正因可以归属在三种修法当中,第一类讲到了布施。

首先讲如果不布施或者贪图受用,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布施是相续当中或者内心当中,对于财物实际上是一种不执著的状态,或将这种财物布施给别人,当然这种布施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内心,内心有一种放舍的状态、放舍的心,从这个方面就可以安立为布施。如果要布施必须要对财物有一种放舍,一种正确的认识之后的放舍;如果不布施,是一种悭吝,悭吝的因是什么?就是贪图受用。所以贪图受用将导致生不起菩提心,失坏戒律的后果。

不布施是因为贪图受用,如果我们贪图受用会直接导致什么样的一种结果?

第一,如果我们贪图房屋或者其它财产的受用,就会导致我们生不起菩提心。为什么生不起菩提心?因为此处的引导一方面是共同的增上生的修法,但是实际意义上它的所化还是大乘的行人,对于大乘的行者如果贪图受用,你的菩提心是不可能升起来的。为什么贪图受用生不起菩提心?因为贪图受用是一种贪的状态,是一种烦恼,而菩提心是一种利他的清净的心,一种伟大的心,根本不贪图受用。如果我们贪图受用,我们会为了获得受用,在帮助众生之后就会想:这个众生会感谢我,这个众生以后会报答我,或者以后我通过这种布施,自己在后世当中会转生到人天之处,会享受到极其丰厚的快乐等等。这种心和菩提心完全是矛盾的。所以如果我们相续当中,一旦有了贪图受用这种心,就没办法生起菩提心。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贪图受用它是轮回的心所摄,菩提心是超出轮回心的,菩提心必定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生起,如果我们贪图受用,甚至于连出离心的本体都无法安住,何况说在出离心的基础上这种更加强烈的菩提心呢。从这个方面说,我们如果贪图受用,菩提心是根本生不起来的。

从另外一方面说“我们在修菩提心,我已经有了菩提心。”但是“你有没有菩提心”,一个观察的方式就看你对受用还是否有贪著?对于名声、对于名闻利养是不是贪著?如果对这样的受用有贪著,可以肯定——你相续当中根本没有清净的菩提心,绝对没有的。只能说有的时候,对于菩提心有一种欢喜或者有菩提心的这种加行,或是有一点点菩提心的意味在里面。实际真正观察的时候,在这种不清净的杂染相续当中,是不会有清净的菩提心的。所以,如果我们贪图受用就会导致生不起菩提心。

生不起菩提心又会导致什么恶果?生不起菩提心就根本不是菩萨,没有菩提心的菩萨是根本没有的。如果没有菩提心不是菩萨,就不可能将我们自己安住在大乘的行列当中;如果我们现在的修法不是大乘,就没有办法通过一系列的心态(身心的这种状态)修大乘的二资粮,“通过这种修法在多长时间之后我将成佛”就成了一派空想。从这一方面观察,如果贪图受用就生不起菩提心,它的过失对于大乘的修行是最大的。

第二,会导致失毁戒律。失毁戒律为什么和贪图受用二者有瓜葛?怎么可能挂上钩呢?实际上,我们从这些根本戒律观察时,确实失坏戒律都是从贪图受用而引发的。比如杀生,有一部分的杀生主要是贪图动物的皮毛等等,或者有时将别人杀死谋财害命。当我们把别人杀死时,主要是贪图受用而把别人杀死。或者是杀死动物,从十不善业道来说,也是因为贪图受用而引发的。当然在讲戒律时,很多时候杀生、杀人这一条戒主要是和嗔恨心、内心当中嗔恨的烦恼结合起来讲的。

第二个偷盗就直接可以和贪图受用挂钩了,我们自己对于财物有贪图受用的心,有贪图财物的心,我们就不择手段去偷或者抢,或通过其他的手段欺骗得来。这方面是因为对财物的执著很大,所以才会失坏戒律。

淫欲或者不净行,实际也是贪图受用,贪图对女色、对异性的受用导致自己犯戒。

还有妄语,说大妄语,只是为了骗取钱财、骗取名声而已。

从这些根本戒律观察的时候,都是贪图受用。当然再分下去还有饮酒、其它的戒律都是因为财物,如果对财物不贪执,我们的戒律自然就会清净。如果我们对财物贪执,相续当中的戒律始终无法清净的,只不过有时在一年、两年或者十年当中,自己相续当中贪心很大而又没有犯戒,只能说在这段时间当中犯戒的因缘还不具备,什么时候这种因缘具备之后,很容易失坏戒律。因为自己内心当中的这种对治非常弱,只要这种因缘一出现就很容易失坏戒律了,非常容易失坏戒律。比如,有时贪图小便宜,本来坐车应该买票,应该花钱,自己认为:我可以混票,可以混过去,或者通过什么其他的手段少给钱,最后因为贪图这几块钱、几十块钱,一下子就犯了自己的根本戒律,这是一个例子。还有其他的都可以这样去观察。

我们自己的戒律要清净,就必须彻底打破对于受用的贪图。如果对这种受用、这样一种执著打破之后,相续当中的戒律确实会自然而然清净。因为很多犯戒的因缘都是来自于对财物的执著,如果对财物不会有执著或者对其他的有情没有执著,这时就不会导致犯戒的因缘。所以,贪图受用会导致生不起菩提心,导致失毁戒律。

因此,以清净的意乐、加行而施舍所拥有的财物;

讲到过患之后,就教导我们要做布施,通过清净的意乐和清净的加行施舍所拥有的财物。我们现在拥有财物是因为以前曾经造过福德善根,如果我们现在拥有财物的时候不布施,通过悭吝的心保存或者自己享受,一方面悭吝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烦恼,这样的烦恼会导致自己的福报尽快消损,尽快磨损。另一方面,这种悭吝的心态如果习以为常、一再坚固,我们现在的身份虽是人的身份,相续当中早就变成饿鬼。饿鬼就是恒常处在悭吝的状态当中。从这方面讲,今生当中很有可能就变成现实的饿鬼,死了之后直接堕到连自己的身体变成饿鬼的地步,导致受用极其贫乏。

在佛经论典当中,一再教诫修行者必须要有施舍的心,必须要放弃悭吝,尽量做上供下施。一般人的想法和修行人的想法应该是不同的,一般人想法是——如果把这些钱财,把这些东西布施了,我又怎么用呢?我又怎么去享受呢?他就觉得自己要享受的缘故,不能布施。智者的想法是另外一回事,他会这样想——如果我把这些财物享受了,用什么东西去布施呢?所以一般人和学佛的人或修行人的想法完全不同。平时我们的想法就要想:如果我把这个东西受用了,用什么东西布施。比如我有十块钱自己一个人用,还有什么东西做布施呢?就是从这方面想。如果换一个角度,有些人就会想:如果我布施了,我就没有用的了,这十块钱我自己要用,如果我布施完之后,我就没有受用的了。这两种想法会导致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按照因果规律,如果自己有钱有财富的时候尽量地放舍、尽量布施,会导致这种财富越来越增上,最后自己受用无穷;如果相续当中经常悭吝,有一块钱用一块钱,有十块钱用十块钱,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用,乃至于很多东西放在家里都烂掉了,没办法吃、没办法穿,最后浪费掉了,还是不愿意布施,这种心态导致了后世堕饿鬼,堕饿鬼的时候根本连一点受用都没有的。所以我们自己要抛弃凡愚的作意,要依止菩萨的作意,只有通过这种作意,才可能真正生生世世拥有财富。

生生世世拥有财富,一方面是修道的顺缘;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凡夫人拥有财物过多,会导致产生道障。如果我们在生生世世修道的时候,连一点财物都没有,在求法的时候、在修法时就会出现某种障碍,所以我们做布施时最好用出离心摄受,通过善心、空性摄受之后做布施、作回向,这样功德就会显现在出世间法方面,显现在自己修道时种种顺缘具备。如果自己单纯地把一切功德回向于后世极其富裕,那么后面自己再转身大富翁的时候,就生不起修法的意乐了。

此处是十六种因当中归纳成第一类叫修清净布施。此处也教导了要有清净的意乐和清净的加行。清净的意乐和加行前面讲过了,意乐是:最好不要求别人的报答,也不要求后世的异熟,布施的功德应该成熟在修道方面,应该在自己出世间方面成熟,应该在弘扬佛法或者发菩提心、大乘的角度成熟。通过意乐清静之后加行就清净了。

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断除恶行七所断的戒律;

第二类就是要具备戒律。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在很多律藏佛经当中都说——戒律犹如大地、犹如树根等等,讲了很多戒律的功德,所以戒律就是一切功德的根本。

戒律是什么样的本体?它的本体就是断除恶行七所断。断除恶行七所断,主要就是断除七种所断,这七种所断属于恶行。

七所断是什么?就是身三语四。身体方面的三种恶业,语言方面的四种恶业,加起来是七种恶业,这七种恶业在戒律当中称之为恶行七所断。

为什么不讲意三业?因为在别解脱当中或在小乘共称的戒律当中,所断几乎都侧重于身、语方面,大乘菩萨戒、密乘戒等主要侧重是意业方面。如果从一切戒律共同的方面观察时,戒律的本体就是断除恶行七所断,我们要断除这些身体的恶业和语言的恶业。

下面第三类:

嗔恨摧毁善根,与有情发生抵触。

这方面教导我们要修安忍,在教导我们修安忍之前,也教导我们首先要认知嗔恨心的过失。

嗔恨可以摧毁善根,在《入菩萨行》当中讲到一念嗔恨心生起来的时候,能摧毁百劫善根,就是指供施善知识等这些资粮,还有一些经论说摧毁千劫的善根,反正就是很猛烈的一念嗔心生起来时,自己在一千劫或者一百劫当中所得善根就会被摧毁掉。当然此处的嗔恨心是极其猛烈的、非常猛烈的,而不是说:今天我对某个道友有点不高兴了,糟了,一百个劫的善根没有啦,并不是这样的。这个地方的善根,是非常猛烈、极其猛烈的上品的嗔心,这种上品的嗔心升起来时就会摧毁善根。

我们这时也不要存一种侥幸的心理,那么猛烈的嗔恨心在我的相续当中是不会升起来的,所以对这样的修法、对嗔恨心的过患,不值得我去重视。但是我们要知道,有时我们的嗔心很难以控制,非常猛烈的生起,平时如果对于这种罪业没有真正提防,没有在小小的嗔恨心、不高兴的心态生起来时有一种戒备,总有一天要出事的,总有一天遇到一个很严厉的对境时,我们就会非常难以忍受,嗔恨心就会生起来。这种非常猛烈的嗔恨心生起来之后,绝对会摧毁百劫或者千劫的善根,这个就是佛陀的智慧观察的,是金刚语,绝对不可能有丝毫错误的。

想想看,我们在一天当中或者在一生当中,要修持一个清净的善根,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很短的时间当中,通过一念猛烈的嗔心就摧毁掉了,而且摧毁的不但是今生一生的,而是一百劫或一千劫的善根彻底摧毁无余,从这个方面想,过失是非常大的。

如果我们相续当中的善根不存在了,恶业存在,后世当中绝对要堕恶趣,没办法从恶趣当中获得解脱。

第二个过失是与有情发生抵触。有嗔恨心就会和有情发生抵触,这是从哪个方面突出它严重的过患呢?实际上,作为大乘的行者来讲,和有情发生抵触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大的过患。因为要度化众生,你必须要对一切众生做救度,必须要对一切有情生起悦意慈心,生起悦意慈心才愿意去救度他。如果我们没有生起悦意慈心,我们是不愿意救度他的,比如对于自己的母亲有悦意慈心,那么当母亲生病的时候,我们就愿她好,愿她消除疾病;如果我们相续当中对于怨敌没有悦意慈心,我们对怨敌就愿他倒霉或者让他堕落等等,这方面的恶心就会生起来。如果我们相续当中生起这种偏颇心,慈心悲心一系列的修法、一系列大悲菩提心全部成了影像,没办法生起清净的功德。

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过失是什么?如果真正的对有情发生抵触,自己发愿说:不管怎么样,以后我再不度化这个众生了。如果发起这样一念的恶心,你的愿菩提心彻底失毁了。愿菩提心彻底失毁之后,这是在大乘当中最严重的一个根本堕罪。这种根本堕罪生起后,自己的菩萨戒体、其它的大乘功德彻底失毁。所以和有情发生抵触,安立在一种严重过患当中的原因也就是这样的。

经中说:断除嗔恚,成为不退转者。

佛经当中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彻底断除嗔恨心,断除嗔恚,就会逐渐变成不退转的菩萨。如果相续当中有嗔心,永远没办法变成菩萨,而且相续当中嗔心没有断除,老是会反复,有时对有情生起慈悲心,好像功德会增上;有时对有情生起嗔恨心,自己又退转到凡夫;又重新发心,发心一段时间过后,又开始升起恶心,又退转,又重新发心,所以永远没办法成为不退转者。如果相续当中断除嗔心,嗔心的种子现行或者习气断掉之后,相续当中大悲菩提心就会在没有违缘的情况下迅猛增长,它的势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相续当中菩提心的功德就会逐渐不退转了。

这里讲断除嗔恨心,有最大的功德。

下面讲安忍:

这里的安忍就是人们众所周知的三种安忍。

此处讲到的安忍是众所周知的三种安忍,就是佛经当中讲到的:

第一类安忍是怨敌害忍,当怨敌在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发脾气,不能够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别人辱骂自己、打自己的时候,必须要通过正理摄受来忍耐,必须要忍耐,这是第一种安忍;

第二种安忍就是忍耐苦行的安忍,主要是在修学佛法方面必须经历的一些苦行。一想起苦行的时候,也许我们脑海当中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米拉日巴尊者。当然米拉日巴尊者是苦行的典范,确确实实他是苦行的典范。我们看到很多传记之后,一修安忍就必须要向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就是在山上只吃荨麻,或者必须要几年就把衣服穿烂,这个方面才是一种安忍。

实际上这是一种,但对于正法的苦行安忍有很多。比如每天要听法,一天、两天也许还有兴趣,还有新鲜感,很容易、很喜欢去听,但是如果几个月或者几年,几十年都要让我们这样去听的话,也许就是有点不耐烦了,这就是一种不安忍的状态。还有背诵也是这样的,背来背去不想背了,内心当中产生厌烦。我们要背下去,它就是一种苦行,要忍耐这种苦行就是一种安忍。还有我们修法打坐的时候,坐不下去,实际上都是一种苦行,各种意义上的苦行。总之,苦行是我们在修行佛法时,必须要忍耐在闻思修过程中种种的不耐烦、种种不堪忍,这些不耐烦、不堪忍都抛弃,然后通过正理说服自己,安住在安忍状态当中,这就是在修苦行,修正法的时候耐苦行忍。

第三种安忍就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对于无生法的一种安忍。无生法是什么?就是讲空性意义,空性就是一种无生法。现在我们认为这些法都是有生的、有灭的,但是佛经当中说一切万法都是无生的。如果我们在听到佛经当中说一切法无生时,我们忍耐不住,认为这是不对的或这个不是佛说的,这就不是无生法忍了。当我们听到无生法的时候,内心当中是有欢喜、内心当中能接受,这叫做无生法忍。

以上安忍就是众所周知的三种安忍。

以此三种为主的所修正法是一切佛陀的通衢大道,毫无错谬。

这三种为主,不是讲前面的三种安忍为主,这三种是讲布施、持戒和安忍,这三类法为主所修的正法就是一切佛陀通衢大道,毫不错谬。一切佛陀的通衢大道就是佛陀以前的,这些佛陀或者菩萨在因地的时候,都是通过这三种法进入增上生。这三种法能代表一切法吗?我们说这三种法不能代表一切法。既然这三种法法不能代表一切法,为什么又说这三种法是一切佛通衢大道呢?我们看科判,这个地方大科判中讲十六种法的归摄,十六种法是讲增上生的修法,这三种法实际上所归纳的是增上生的三种因,而没有说决定胜也是通过这三种因可以成立。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把前面的意义进一步分析的时候,比如三种忍当中无生法忍当然可以归在空性的教义当中,还有其他的布施、持戒,从究竟意义上的持戒来说,当然是很究竟,都可以解释的。但此处主要是讲十六种法,十六种法解释增上生的。解释增上生主要还是一种福德资粮,还是一种怎么获得善趣人天安乐的殊胜修法。可以说主要的方面是从这个角度安立的。

愚痴无知外道徒等不敬、舍弃此道而逼迫身体,就像由经险地等而行的牲畜后面其它旁生也随之而行步入歧途一样,如同经行歧途之牛般的这些愚者也只是自欺欺人,不仅葬送自己而且也牵连盲目跟从他的人们。

下面讲这些步入歧途的补特伽罗,主要是指愚痴的无知外道徒,这个“等”字可以包括一般的平凡世间者。是不是只有外道才可以步入歧途?我们根本没学宗教,根本不信宗教,一般的人是不是就没有步入歧途的可能性?绝对不是的。这里比较明显指的一个就是外道,然后外道之外的不信宗教的一般平凡世间者,也绝对会步入歧途的。所以此处说“愚痴无知外道徒等”,他们不敬此道、舍弃此道。“此道”就是讲前面的增上生的正道,通过逼迫身体的方式或者放任自流的方式,开始追求他们所谓的道,或他们自己所谓的生活,就像由经险地等而行的后面其它旁生也随之而行。比如一头牛或者一个旁生领路,它进入歧途,其它旁生跟着它走,它们也会全部步入歧途,所以一个外道的导师出事,他会引导很多其他的愚痴修行者也全部步入到歧途当中。犹如经行歧途之牛般的这些愚者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不仅葬送了自己,而且也牵连了盲目跟随他的人们。

在其他的经典当中也是教诫修行者,必须自己的知见要正,自己的修法要正,否则就会引导其他的众生全部进入恶趣。有一句话也是这样讲:“一盲引众盲,相牵入恶趣”,也是这样的:一个盲人牵引其他众多的盲人,最后一个牵一个全部会入到恶趣当中去。从这个方面讲,也是对佛教徒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自己的观点要正确,必须要花很长时间来闻思经教,对于佛教当中的经典怎么讲,论典怎么讲,长时间听,有长时间的决定,决定之后自己就能够保持不入歧途了。如果自己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对别人引导,也能够将他们从歧途当中挽救回来,也不会将他们葬送到恶趣当中去。这不单单是对自己负责,对佛法负责,对其他人负责,反正都要好好地对佛陀所讲的教法认真对待,千万不要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根性,我也许不需要修法,不需要闻思,我就可以完全可以通达。实际上,我们如果有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都要把佛经和论典的意义好好去学习和通达。如果对佛法负责,更加需要好好去学习佛法,掌握佛法的经意。

这一方面讲到入歧途的补特伽罗是非常可怜的。

癸三、明示入歧途之过:

难忍轮回旷,剧苦众生树,

惑毒蛇缠身,长久而流转。

进入了歧途之后的过患是什么?总的来讲,进入了歧途之后相续当中充满烦恼,因为烦恼而造极多的业,最后导致长久流转轮回无法解脱。

“难忍轮回旷,剧苦众生树”,通过喻意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宣讲的。这种众生因为不知道无我或不知道这种殊胜修法的缘故而误入歧途,会在难忍轮回的旷野当中不断漂流。在这样的旷野中行走是非常痛苦的一种经历,不管大沙漠、大戈壁滩,还是大草原,这种旷野非常大,在里面没有人、没有水草、也没有食物,在旷野当中行走非常痛苦。整个轮回也是相同的,如果自己没有殊胜的修法,也会在难忍轮回当中受巨苦。

“剧苦众生树”——在轮回的旷野中感受极大的痛苦。“众生树”,众生迷失在各种各样的大森林、杂草莽林当中,会感受非常多的恐怖或者毒蛇缠身的痛苦。此处讲众生树或毒蛇缠身,在有些大师的讲义当中【38:11】,他就把“众生树”和“惑毒缠身”放在一起,把众生比喻成一棵树,这棵树被毒蛇缠住,就是这样说的。此处这个注释当中,众生在轮回当中流转时,就好像进入到了密密麻麻的大森林当中一样,森林中有很多恐怖的景象,尤其是有猛兽、毒蛇缠到自己身上伤害自己,从这方面来比喻、解释的。

“长久而流转”:在轮回当中不知不觉流转很长时间,原因就是前面所讲的误入歧途或者对于正道没有看清楚流转到现在。现在我们遇到正法的时候,小看正法或者不修学正法、和正法的意义擦肩而过,后面我们还会又入歧途,又会在轮回当中流转,根本没有办法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现在既然已经遇到殊胜的教典,必须要好好的抉择,要信受奉行。

背离正法、误入歧途的外道徒等众生就像牲畜迷入丛林茂密、难以通行的荒郊之中一般,堕于遍满无边难忍三恶趣苦的三有轮回旷野之中,

这些外道徒或一般的众生已经背弃了正法,因为如果没有皈依佛法、没有修行佛法实际就是对佛法的一种背弃,误入歧途的众生就好像牲畜迷路进入荒野之中一样,如果迷了路,进入荒野当中,就会堕于遍满无边难忍三恶趣痛苦的荒野当中。三恶趣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如果我们迷路入了歧途,入了邪法,最后堕入三恶趣仍然会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被视蕴为我的坏聚见等恶见稠林所笼罩而无有现见解脱道的机会,

如果我们落到旷野当中,四周都是稠林,在稠林当中迷路之后是找不到路的。尤其是在大森林当中迷路、在山中迷路,内心当中非常恐怖,而且看不到道到底在哪里,然后乱冲乱撞,在这里面会感受很强烈的痛苦。以前我对迷路是没有体验的,有一次去神山朝山时,就迷路了。走错路后,很多荆棘,到处都是这些树倒在地上,没有路可言,这个时候内心当中还是有点慌的,虽然人很多,但是还是有点紧张,万一走不出去怎么办?是非常紧张的。这还不是大迷路,只是一个小迷路,如果真正在大森林当中迷路,恐惧心是非常难以忍受的,有可能会在森林当中死去。迷路的时候死去,很多时候是来自于自己的紧张,越来越紧张的时候,就越找不到路;自己越紧张的时候,自己的生命要素就会迅速流失枯竭,最后就这样死掉了。有时是自己把自己吓死的,或是在紧张当中死去的。如果我们在轮回当中到处都是恶见稠林,根本看不到解脱道,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后就只有堕落恶趣,没办法趋入解脱道。

这里的“恶见稠林”是一种比喻,意义是什么呢?“视蕴为我的坏聚见”,被这个视蕴为我的坏聚见所笼罩。

什么叫“视蕴为我的坏聚见”?坏聚见就叫萨迦耶见,就是我执见,认为有我。“视蕴为我”是什么意思?是将“蕴”看作为我,将五蕴的整体认为是我,这叫做视蕴为我的坏聚见。

我们现在被视蕴为我的坏聚见等这些恶见稠林所笼罩。如果相续当中坏聚见非常浓厚时,我们根本见不到解脱道;我们要见到解脱道,必须要打破这种坏聚见,必须要认为无我,才有解脱的机会。如果我们一方面不放弃这种坏聚见——认为有我,另一方面要寻找一个解脱道,最后绝对跟外道一模一样了。外道认为有我的同时,要找一条解脱道,但是实际上要找解脱道,必须要打破我执。外道的修法中是没有的,佛法当中才说:你如果要解脱、要见到解脱道,你必须要抉择人无我,必须要打破坏聚见。现在如果没有人指点,我们要修道,或我们要自创一派,如果内心当中的我执没有打破,最后还是没办法进入解脱道的。只有皈依佛法、修学佛法之后,才了知轮回的因就是我执,要解脱必须要打破我执,当我们认为我不存在的时候,就已经见到了道了。当然你走还是不走,要看你自己。我们看到道路时,如果你走下去就可以获得解脱;你不走,还是原地踏步的。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理论抉择人无我,抉择人无我之后,你是修还是不修?还要看我们自己。所以抉择完无我之后去修持,实际就是已经踏上了解脱道,再这样不断地修持,意味着我们在解脱道上不断地行走,这样锲而不舍地修持,最终绝对会到达解脱的大城,会到达解脱的目的地。执蕴为我的坏聚见恶见稠林笼罩,没有办法现见解脱道。

流浪在充满各种各样颠倒过失密密麻麻的杂草莽林中,被贪欲等所有烦恼毒蛇紧紧缠缚、啖食,这一痛苦身体要在极其漫长久远的岁月中流转、停留于此轮回之处。

我们没有见到解脱道,就必须还要流浪,在充满各种各样颠倒过失的密密麻麻的杂草莽林中一直流转走不出去,见不到大道。因为在稠林当中有很多伤害自己的机会,比如稠林当中有猛兽毒蛇等伤害我们,在轮回当中有很多恶趣的痛苦伤害我们,要一直这样流转。流转到什么时间为止?这一痛苦的身体要在极其漫长久远的岁月中流转,一直在停留在轮回当中。轮回不可能自动停止转动的,我们也不可能说运气很好一下子找到一个空洞钻出去了,钻出去之后回头一看已经出离轮回了——没有这样的好事。实际上如果我们不修持解脱轮回的正因,还要一直流转下去,轮回是不可能自动停止的,我们也不可能通过运气好的方式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所以如果不修持这样的修法,我们抱着侥幸的心理,还要导致在轮回当中不断流转,很长时间当中没办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一旦在轮回当中,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因此,凡是想自己日趋完善的有情就应该依止殊胜的怙主而弃离形象之道,踏上正道。

如果自己想要日趋完善从增上生道路达到决定胜的道路,这叫日趋完善。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日趋完善,必须要舍弃这种形象之道,踏上正道。对于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正道者来讲,必须要抛弃内心当中的这些非常严重的习气,这种习气导致我们虽然没有再进入邪道,没有去皈依其他的外道,我们已经进入正道了,但是这种习气可以让我们在修正道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转,或者根本没办法在道上上进。因为我们修道实际上就是和自己的习气做殊死搏斗的过程,如果不下最大功夫去抛弃自己这些贪心的习气、嗔心的习气、各种各样的习气,是没办法和道相应的。

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当然圣者除外,可能有示现的圣者),如果和我一样都是凡夫人,每一个人的习气都不相同的。有些时候我们会羡慕道友:这个道友很清净,这个道友烦恼很微薄,但是对于他来说,他也会羡慕别人,因为每个人内心当中都有一种不共的习气,不共的烦恼,这种烦恼会在修道的时候出现道障。所以每一个人我们不要观察别人,每个人要观察自己,我们现在对修道最难断除的是什么?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必须要好好思考,思考之后要认定,认定之后必须下功夫去对治,如果我们不对治或者放任自流,认为以后再来修吧,这种惰性就会让我们无法解脱,没办法修到一种主因。

我们通过学习正法之后,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相续当中的道障,认识之后应该通过很多教言、诸佛菩萨的开示,下决心努力去对治这样的习气,否则还是没办法抛弃形象之道,没办法真正踏上正道。形象之道在这个颂词当中,主要是外道修法的形象之道。当然如果对照我们现在的这种相续,什么是形象之道?我们是形象的居士、形象的出家人,我们好像在修正法,别人看我们在修法,实际上对我们自己观察的时候,我们在修形象的正法,我们不是在修真正的正法,导致我们处于形象之道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我们没办法真正割舍相续当中各式各样的烦恼习气,如果能够把这些烦恼习气一一断掉,就可以真正地抛弃形象之道,真正踏上正道了。

下面讲第三个科判,

壬三(倒行彼等之果)分三:一、不善业之等流果;二、异熟果;三、善业之果与其相反。

癸一、不善业之等流果:

杀生感寿短,损害多灾难,

偷盗乏受用,邪淫敌共享。

这些不善业有四种等流果。等流果下面还要讲,我们先直接解释这个颂词。

“杀生感寿短”,如果我们杀生,不管是通过贪心、嗔心、还是愚痴心杀生,就会感受短寿的果报。

“损害多灾难”,如果我们通过这些棍棒等伤害众生,那么我们以后就会多灾多难,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灾难。我们看其它世间的书、杂志或者报刊、电视节目,这里报道的一个节目你就会看很多的灾难,一个灾难完了之后,一个灾难又来了,很多灾难堆在一起,有时看了我们自己是很心酸的,但是一反观,确实对业果不虚又升起一种惧怕。为什么这家人会有这样的灾难?如果你没有造过这个因,也不可能遭受这个果。如果你现在不思考业因果,去损害别人,在后世当中就会堕落回来。

“偷盗乏受用”,偷盗的等流果是乏受用,缺少受用,导致自己非常贫穷。在中国有很多贫穷的人,尤其像非洲国家是非常贫穷。为什么会这么缺乏受用?它的土质很贫瘠,水源很缺少,而且粮食等等非常少,什么原因?如果按照佛经的解释:如果前世偷盗,就会受用贫乏;如果集体偷盗,业集体成熟就会在整个国家都变成非常贫瘠的。如果是一个人偷盗的业,转世在很富裕的国家当中,转成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反正不管是恶业还是不共业,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偷盗绝对是乏受用的。

“邪淫敌共享”:邪淫会导致与敌人共享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妻子,敌人来共享。

那么,不善业的果报到底是怎样的呢?因为杀生而在他世中将要感受的等流果即是短命等;

通过杀生在他世当中要感受的等流果是短命多病。多病就是生下来有很多病,有些人很短命或者刚生下来几天就死掉了,这实际上就是杀生的等流果。

用利刃伤害他众所要感受的报应就是后世的身体灾难重重;

用利刃伤害他人,或者棍棒击打他人,用拳头击打别人,像这样感受的报应,就在后世当中自己的身体是灾难重重的。

偷盗的果报就是在生生世世中受用贫乏、不稳固并且与他众共同享用等;

偷盗的果报是在生生世世当中自己的受用非常贫乏,生生世世转为贫穷之身,而且财富不稳固。财富不稳固是什么意思?比如自己刚刚找了一份好的工作,好像是得到很多受用,马上一个因缘,自己又把这个工作丢掉了,之后没办法享受这份钱财,从这个角度可以称之为财富不稳固;或者自己的财富老是没办法自主,像这样也叫不稳固。而且与他众共同享用,可以理解为:比如自己的钱财被别人偷走了,或者被人诈骗走了,这叫做与大众共同享用。

由邪淫所感,妻子恶劣,或者自己没有自主权而与怨敌共用。

通过邪淫的果报自己娶的妻子非常恶劣,或者虽然娶了妻子,但是自己并没有自主权,必须要与怨敌共用。这在现实生活当中是非常多的。现在情妇、情夫之类的实际上是和怨敌共用。当然很明显的怨敌也不一定是明显的怨敌,但是自己一旦知道妻子有外遇的时候,对于这种妻子的情夫来说,是不是自己的怨敌?那当然就是一种怨敌了。以前并没有什么杀父或者杀母的这种仇恨而变成怨敌,但是一旦发现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就是怨敌了。所以由邪淫所感,就会有这种不好的果报。

妄说遭诽谤,两舌亲叛离,

粗语闻恶声,绮语言无力。

这里讲到业和果。业和果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主要依靠佛经的金刚句。因为业果的关系非常细微,我们通过推理、通过我们的分别念去思考要得到一个答案,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只有依靠佛陀的金刚句,因为佛陀是遍智,已经见到了业和果的关系。这样知道后,我们才可以去信受。在很多地方讲,像空性这类的教法,我们可以完全可以通过推理生起定解的。对业果方面只有通过教证、通过佛陀金刚句才可以真正生起定解。

此处讲“妄说遭诽谤”,如果自己经常说妄语,就会在后世当中经常无因无缘遭到别人诽谤,这就是妄说的果报。

“两舌亲叛离”,如果自己经常挑拨离间、说两舌语,众亲叛敌,自己的很多亲友会逐渐离开自己。

“粗语闻恶声”,如果今世当中自己经常说粗恶语,在后世当中会听到别人的很多恶声咒骂,或者很多其他不悦意的语言。

“绮语言无力”,如果经常说绮语,在后世当中自己的语言是没有威力的。

由妄说感得自己常常无辜蒙受不白之冤;

以前因为妄说的缘故,自己经常受到不白之冤。在道友当中或者人群当中观察时,确实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有些人是不会遭到不白之冤的,有些人就经常遭到不白之冤,我没有做这个事情,为什么别人就要这样诽谤我?说我做这个事情。实际上从业果的关系讲,因为以前说妄语的缘故,今生当中自己会感受不白之冤。

所以智悲光尊者的教言讲——如果我们遭到别人无因无缘的诽谤时,应该了知他在帮自己消业,他在帮自己消除以前妄语的业。从这个角度应该感谢他,不要对无因无缘诽谤自己的人去打击,或者再造重新一轮流转的业,这是没有必要的。本身自己以前造的业自己要感受,现在自己遭到别人诽谤的时候,又去诽谤他,又去打骂他,从这个角度讲,一轮新的业又开始造了;然后别人不服又开始骂你,这时一轮业就这样流转下来,还不如自己主动撤出这个轮回的链,主动从因果链中撤出来后,自己就已经解开了这一轮的因果链。这是非常关键的。

由离间语所感自己的亲友被自己或者被他人所挑拨分离;

因为离间语所感的果报,自己的亲友因为自己的关系分离了,无因无缘,好像自己做一个错事,或者是做一个对不起亲友的事情,然后亲友和自己分开。实际这就是以前离间语的业。或者被别人挑拨离间,别人在你和亲友之间说两舌、挑拨离间让你和你的亲友分开。这是两种情况。

粗语所感,唯独听到恶音;

因为以前说粗语的缘故,今生当中自己唯独听到不好的语言,使自己非常难受。因为给别人说恶语时,自己是体会不到的,自己觉得很舒服,把别人痛骂了一顿,或者把别人好好地挖苦一顿;我们在痛骂别人时,挖苦别人时,他内心当中是非常难受的,极其难受。所以这种果报返回来时我们听到恶言恶语,我们内心当中经常处在非常难受的状态当中。

信口开河说前后毫不相干的绮语感得自己的言词毫无威力、不被视为正量、成为不定的信口雌黄者。

如果经常说绮语、信口开河说一些毫不相干的绮语,以后的等流果就是自己的言辞没有威力。虽然自己说的是正确的语言,但是你的语言没有号召力,你说很多很多,但是别人根本不听你的,这叫做语言没有威力。有些人说一句话马上很多人就开始响应,马上事情就成办了,这叫语言有威力。如果我们要想自己的语言有威力,还是少说绮语、断掉绮语,必须要忏悔以前说的绮语,这样在后世当中的语言就会很有威力了。

“不被视为正量”,如果说绮语,那么你自己所说的话别人不把你的语言当正面,别人认为你的语言不可靠。“成为不定的信口雌黄者”:自己就成为说是不定的信口雌黄,别人说他是个信口雌黄的人,他的语言是不决定的——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就成为不定的信口雌黄者。

贪心失所望,嗔心招怖畏,

邪见生恶执,饮酒心迷乱。

如果自己内心当中经常生起贪心,一而再、再而三生起贪心,这个时候会“失所望”。“失所望”就是自己在后世当中,自己的所愿、自己的所欲没办法成办,自己很想得到一个好东西,或者很想得到钱财,但是自己拼命追求之后最后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这就是自己的前世贪心太多、贪心太强了,感受在自己以后对于朝思暮想的种种的财物、地位等等根本没办法如愿获得,这就是贪心。

从意业侧面讲,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当然从有些角度看,我们身业与意业比较起来,意业更容易现行,意业更容易在内心当中一而再、再而三的违犯。贪心不需要身体和语言的帮助,我们内心当中对一个东西产生一念的贪欲心,它的业道就已经圆满了;生起第二念贪心又圆满一次;第三次又圆满一次。虽然这样的意业是很细微的,意业有时不被有些修行人所重视,但是从因果律来说,不管怎么样,生起一念贪心,它是一种圆满的业道,圆满的业道就会有一种圆满的果。如果一生当中或一天当中贪心充满、嗔心嫉妒心充满了,这方面恶心充满,自己的后世就很难升到善趣当中去。

所以应该从其它教言思考,尽量地熄灭贪心,否则我们只是说:“贪心不好,我看到好东西我不能贪,不能贪”,你内心当中这样想是没有用的。为什么?因为没有理由,没有说服你不贪的理由。所以,让我们不贪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想贪这个东西有什么过患,贪这个东西对我修解脱道有什么样的障碍;不贪有什么功德,不贪有什么样的增上缘。从这方面通过很多的教理把自己说服之后,自己内心当中就很愿意向不贪的方面去发展,愿意向斩断贪心方面去发展。所以我们要从教理方面多思考,生起定解之后相续当中的烦恼就能够被压制了。

“嗔心招怖畏”的意思就是我们嗔心强烈的时候,经常会遭到很多怖畏的因缘。

“邪见生恶执”,相续当中有不信因果的邪见等等恶见时,在后世当中我们也很容易生起这种恶分别。

“饮酒心迷乱”,如果经常饮酒、不断酒,会在后世等流果当中感受自己的心识迷乱不正常。

由贪心而感,得不到朝思暮想的财物而大失所望;

自己对一个东西经常想要得到,但是事情发展的结果往往是自己失望的。这个我们不需要等后世来观察了,就从现在我们来观察:现在我们对于很多东西是有希望的,比如看到一个很好的房子,或者一个很好的财物,或看到别人家里有很多东西想要,但是我用很多方法就是得不到,这方面自己总是失望,感受这个失望的痛苦。实际上现在这种失望的痛苦,就是因为以前贪心太重,现在、今世当中我在发展这种贪心,在后世还要轮回,还要进一步来感受这种大失所望的痛苦。这就是从现在的果推知前世的因,从今世的因推出后世果的这种原则。

嗔心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的怖畏。

嗔恨心给自己带来很多的怖畏,有时自己一个人在房子当中,莫名其妙就开始毛骨悚然,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并没有谁在外面大声大叫的,没有很明显的声音,但是自己如果内心当中经常生害心,就会感受这种怖畏。有些胆子很小的人,风吹草动一下子就非常怖畏,实际在别的胆大的人看来,风吹草动有什么生怖畏的因缘呢,根本不算是一个怖畏,但是在自己来看的时候,一个风吹草动就能够使自己生起很大的怖畏心:有时一个急切的敲门声,这就很怖畏;打一个惊雷就很怖畏。反正害心重的人,总是会遇到很多怖畏的因缘,这是嗔心给自己带来的这种后果。如果现在自己还保持这种状态,后面还要感受各种怖畏。

这以上是经中所说的。邪见使得后世中执受断见、四种颠倒见等恶见及多种谄诳等。

邪见使得后世当中执受断见,在后世当中我们执受没有因果、没有轮回的断灭见,还会生起四颠倒见。四种颠倒见就是常乐我净。常乐我净的四颠倒——无常的东西执为恒常,不快乐执为快乐等等,常乐我净四颠倒见。

还有很多恶见、很多谄诳。谄诳意思就是自己的内心当中不正直,有很多歪歪曲曲的,总是想害别人,或总是想怎样去伤害别人,这个谄诳就是一个不正直的状态。这主要是前世邪见过重。有时我们在学佛法时还会不自愿的吧,不自愿地从内心当中冒出很多的这样一种谄诳,或者冒出很多的断见;有时一修法就会突然产生一个念头,这个因果到底有没有,或者佛到底是不是全知,或者上师是不是真正的佛陀,有很多邪见、很多的恶见在自己没发现、不注意时,从内心上蹦出来,之后自己就很沮丧:作为一个佛教徒还要产生这样的恶见,当然是不好的。这样的因是什么?不可能是无因无缘的,就是以前我们再再串习的邪见,现在虽然已经入了佛门,但是这种邪见还会时不时地蹦出来伤害自己。

现在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就尽量通过学习正确的因果见,通过学习佛法使邪见不生起。今生当中再再串习正见,再再修行正见,这样后世自己生起邪见的因素就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在生起恶见的时候,就要知道:这肯定是以前的业;还有生起恶见的时候,就必须要认识到:这样的恶见绝对是不对的,它不符合于佛经论典当中所讲的正见标准,不符合法相,所以这种见解是非常不对,然后开始猛烈地呵责自己,努力使自己知道这是不对的。如果自己有这种极其强烈的对治心,自己生恶见的机会仍然可以越来越少的。意思就是从我自己的这种感觉,自己在学佛法过程当中虽然学佛很长时间,但是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恶见,还有各种邪见,从我自己的这种想法,我推知是不是大家也有,有些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共同之处,如果有这样的共同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太沮丧了也不对,你觉得我完了,彻底完了,我一点没办法修法,这也是不对的。我们如果放在这个心态当中也没办法对治,没办法重新树立一种正见,我们要认识它不对的同时,想方设法去折服它,努力深入教海、正见之海,创造以后少生邪见的因缘,积极努力去创造好因缘,这才是一个学佛法者正确的心态。

放逸无度而饮酒感得心思迷乱,心识不能正常安住,就像疯子一样。

如果放逸无度地饮酒,非常喜欢饮酒,在后世会感受到心思迷乱,自己的心识不能安住。比如现在的精神不正常者就是心思不能正常安住的人,就像疯子一样。所以必须要知道饮酒的过患而积极断酒。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