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 |《中观宝鬘论》27

说明:以下法师辅导笔录,为道友个人行为。如有错漏之处,向上师三宝忏悔,请道友们批评指正。

《中观宝鬘论》第二十七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菩提心之后,现在继续宣讲《中观宝鬘论广释》。今天开始宣讲第三品积菩提资。

在第三品当中主要宣讲如何了知二资粮、如何积累二资粮的道理。

第二个科判是教诫修学无上菩提之因——二资粮。二资粮指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按照有些翻译的方式把资粮翻译成聚,积聚的聚,以前我们学习《大乘经庄严论》时,翻译为福德聚和智慧聚。如果从聚来观察,就是数数的累积的意思,数数的积累叫做资粮。有些地方翻译成资粮,这个资粮如何理解呢?资是资助的意思,粮就是粮食。安立资粮这个名词并这样翻译,是比喻和意义结合起来的一种安立。比如一个人走很远的路,他必须要通过粮食来资助自身。如果没有粮食资助自身就很难到达目的地,这叫资和粮。通过意义来观察,如果我们想要获得三乘的道果,必须要通过种种善法的粮食资助自身。如果没有用种种善法的粮食来作为资助,我们很难获得真正三乘道果。这个方面就叫做资粮。

要获得大乘的道果,必须要圆满累积福德和智慧这两种善法的粮食。有了这两种善法粮食,我们在三个无数劫的久远路途当中,才可以顺利渡过很多难关,才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地,这是资粮的意义,为什么要积累资粮的必要性。这个问题共分六个方面。

丙二(教诫修学无上菩提之因——二资粮分六):一、成为资粮之理,二、是何果之资粮;三、教诫积累二资不懈怠;四、二资之本体;五、二资之分支;六、积累二资生功德之理。

丁一(成为资粮之理)分四:一、劝勉国王听闻;二、福资无边之理;三、智资无边之理;四、彼二之果无边。

通过这四个问题就可以知道能够安立成资粮的道理。

戊一、劝勉国王听闻:

这是承接第二品当中三十二妙相八十随行好的因果,然后承前启后,进一步进行宣讲。

不可思福中,出生佛妙相,

大乘圣教说,大王如实听。

前面已经讲过三十二相的因和果,也对随好的共因和它的果,以及它的名称作了观察。相好需要什么样的福德才可以生起来?是做一次善法即可还是需要再再积累?是可思议还是不可思议?在这里讲的就是不可思议的福德当中能出生佛陀的妙相。这些积累无边资粮数目的道理是大乘圣教当中宣讲的,大王应该如实谛听。龙树菩萨在此处按照大乘圣教宣讲的时候,教诫说乐行贤王必须要如理如实地谛听。

从大菩提之主因的角度而言,上文中已宣说了三种,

大菩提就是无上佛果,它的主因在前面第二品当中宣讲了三种:菩提心、大悲心、无二慧。

所有无边资粮可归集在二资中,因而在此讲解。

在实际操作行持的时候,一切无量无边的资粮或者说无量无边的福德智慧聚,可以包括归纳在二资当中,即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大乘的所有修行,就是为了获得佛果,不可以超出福德和智慧两种。福德资粮是产生佛陀色身的因,智慧资粮是产生佛陀法身的因,真正的佛果除了色身和法身之外,没有第三种。所以说它的因、所积累的资粮也绝对可以归摄在福德和智慧两种修法当中。

对我们来讲需要如理了知二资和二果的问题,然后是如何修持,也就是通过怎样一种心态来修持。首先我们必须要了知,了知之后必须要通过所了知的方式进行实地行持,宣讲这样的二资粮必须要好好谛听。

虽然已经宣说了“如若具足如是身语业而获得佛果后成为具如是妙相者”,

前面已经宣讲,如果具备这样一种身语业,就可以获得如是的妙相。前面已经讲过了因和果。

但却没有解释以何等福德才能成就这些,

所谓的“何等福德”就是它的量。对如是的因产生如是的果,前面已经讲了,但是要达到什么样量的时候才能够生起,要具备何等的福德才能够成就这些,在上文当中没有解释。

所以接下来该加以宣讲:由不可思议的福德资粮中出生佛陀的一切妙相的道理前文中并没有作阐述,为此作者以劝勉的口吻称呼道:大王,要再度谛听。

此处要宣讲,通过不可思议的福德资粮——也即这个量是不可思议——必须要通过不可思议这么多的福德才可以出生佛陀的妙相,我们就知道真正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不可以单独安立。但是就主因而言,佛陀的妙相、色身的功德肯定是缘福德资粮产生的,佛陀证悟空性的法身绝对是缘智慧资粮作主因而产生的,在作主因的时候其余资粮作为助缘。比如说福德资粮,在积累福德资粮的时候,必须要有空性智慧资粮作为助缘,在修智慧资粮的时候,必须要以福德资粮作为助缘。所以两种资粮互不脱离、互相资助而修持才可以在同一时间成就两种殊胜的果、两种殊胜的身体。这种妙相的道理前面没有宣讲,所以龙树菩萨通过劝勉的口吻让国王再度谛听关于数量的问题。

应当依照大乘的所有圣教中如何宣说,而如是宣讲。

龙树菩萨的依据主要是大乘圣教。大乘圣教中对于积累不可思议的福德资粮的道理作了广说,所以龙树菩萨也教诫国王应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谛听。也就是说,龙树菩萨按照圣教宣讲,国王应该遣除疑惑如理如实地谛听。

戊二(福资无边之理)分二:一、真实宣说;二、虽无量但于所化前说为有量。

己一(真实宣说)分六:一、独觉等十倍福德资粮能成就佛陀一毛孔;二、成就所有毛孔之百倍福德成就一随好;三、形成所有随好之百倍福德成就一妙相;四、形成所有妙相之千倍福德成就白毫相;五、形成白毫相之十万倍福德成就无见顶相;六、形成无见顶相之千万倍福德成就六十梵音相。

这里通过递进和对比的方式宣讲,让我们了解成就佛陀的相好功德应该具备怎样的量。具体的量很难进行宣讲,所以这里通过对比的方法,比如世间的所有福德能成就什么,所有毛孔多少倍的功德能成就什么,由此也可看出所需积累的资粮绝对无量无边。

庚一、独觉等十倍福德资粮能成就佛陀一毛孔:

要成就独觉果位需要具备的善根,“等”字包括声闻有学、声闻无学、还有一切能够感生世间善趣的福德,这些福报的累积再乘以十倍,能够成就佛陀的一个毛孔。一个毛孔需要这么多福德,佛陀身上有多少毛孔?类推下来,说明真正成就佛的妙身需要的善根福德是不可思议的。

能生诸缘觉,有学及无学,

无余世间福,如世无有量。

以此十倍福,成就一毛孔,

佛陀诸毛孔,皆与彼同成。

成熟缘觉的善根,圆满它所需资粮要多长时间呢?按照共同说法,百劫当中积累福德,百劫当中积累资粮,才可以成就缘觉果位。也就是说,一个缘觉需要圆满一百劫的资粮。能生诸缘觉,成熟一切世间中安住的缘觉的福德需要很大。多大呢?这就很难思考了。有学及无学,是指声闻乘。第一句指缘觉乘,要真正获得缘觉乘的罗汉果,需要什么样的资粮。声闻乘的果分有学果和无学果。有学果是前七种果位,从预流向开始,之后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来向、不来果,然后阿罗汉向,这是七种有学。要获得七种有学果需要的资粮很多,再加上第八无学果,——阿罗汉果。要获得阿罗汉果也需要很长时间,或者说需要很多资粮。利根者三生就可以了,如果是钝根,七生乃至于更多生都必须再再积累资粮。

除了这些圣者的资粮之外,下面讲无余世间福,所有世间不剩下的能够感召善趣的福德,比如修持十善五戒之类善根可以获得善趣,所有世间能感生善趣的福德一个都不剩下,全部汇集。如世无有量,就如前面所讲的,世间当中安住的缘觉、有学无学或世间当中善趣的这些善根,如同世界无量一样,这些善根也是无量的,这个就是总集。以此十倍福,以这样的总集再乘以十,成就一毛孔,十倍的福德能够成就佛陀一毛孔的功德。佛陀诸毛孔,皆与彼同成。和这个毛孔一样,所有毛孔的福德都必须要这么多善根累积才能够成就一一的毛孔福德。

能产生一切世间中安住的所有缘觉、小乘的一切有学圣者及无学阿罗汉的福德

缘觉也算小乘,但有时区别二乘进行观察,称为缘觉乘和小乘,或叫缘觉乘和声闻乘。此处的小乘指声闻乘。声闻乘一切有学圣者的福德和无学阿罗汉的福德,

以及能产生所有世界无一剩余之善趣的一切福德,

无余世间福,能够产生一切世界没有一个剩下的所有善趣的一切功德和福德。

如同世间界无量一样,也不可估量,

尤如整个世间无量一样,这个福德也不可估量。从缘觉的福德乃至于生善趣的福德全都不可估量。

以此等福德的十倍数,能成就佛陀的一毛孔,佛陀的所有毛孔均是与之相同福德而形成的。

一个毛孔再类推,所有的毛孔都必须要这么多的福德,就知道要成就佛陀毛孔的功德,需要不可思议的福德才可以真正形成。

下面开示通过毛孔来成就随好。

庚二、成就所有毛孔之百倍福德成就一随好:

能生诸毛孔,所有之福德,

以彼之百倍,许成一随好。

尽彼福德数,感得一随好,

究竟即如是,直至八十间。

佛陀的随好有八十种,要成就一个随好需要多少福德?以前面能够产生毛孔的福德为基进行宣讲,能够产生一切毛孔的所有福德再乘一百,以彼之百倍,许成一随好,就可以成就一个随好。佛陀身上有多少毛孔,需要多少功德,以此类推,所有毛孔的福德累积再乘以一百,就是成就佛陀一个随好的功德。尽彼福德数,感得一随好,究竟即如是,直至八十间。前面那么多的福德能感得佛陀的一个随好,照此类推,可以了知一直到八十个随好所需的福德。

能生成所有毛孔的百倍福德承许为成就一随好,尽其福德所有数量,才能形成一随好,

能够生成所有毛孔的一百倍福德承许一个随好相。尽其福德所有数量,才能形成随好,这是解释第五、六句“尽彼福德数,感得一随好”的意义。

直至最终,都是如此类推,乃至究竟形成八十随好之间。

八十个随好全部都是通过这样类推,形成随好的功德就是这样。

下面讲通过随好的功能,再类推获得佛陀妙相的功德。

庚三、形成所有随好之百倍福德成就一妙相:

成就八十好,所有福资粮,

以此百倍成,大士一妙相。

能够成就八十种随形好的所有福德资粮,再乘以一百,感得一个妙相,也就是三十二妙相其中一种。实际上是通过所有八十随形好的福德,再乘一百之后可以得到三十二妙相之一。

成就八十随好的所有福德资粮,再换算成百倍,以此成就大士的一妙相。

如前所讲,成就八十种随形好的所有福德资粮,再乘以一百倍,通过这么多的福德成就大士的一个妙相。由此类推下来,我们知道真正要成佛、获得佛的妙相,需要很多资粮。缺乏这些资粮,佛陀十全十美的身相很难获得。

这里主要讲成就妙相的功德。

庚四形成所有妙相之千倍福德成就白毫相:

成卅二相因,乃是大福德,

此等千倍成,满月白毫相。

这里所有妙相的意思是讲三十二妙相当中的前二十九相。为什么这样讲?因为白毫相是三十二相之一,无见顶相是三十二相之一,后面的六十梵音相是三十二相之一。所以,所有妙相是不包括这三相的其余二十九相。所有妙相的千倍,或按第三个科判所说“以此百倍成,大士一妙相”,前二十九相每一相的福德是八十随形好的一百倍,成就所有二十九种妙相的福德的一千倍,可以成就一个白毫相。在全知麦彭仁波切为《随念三宝经》所做注释《无尽吉祥妙音》中对于三十二相的福德就是这样解释的。否则,不这样解释,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矛盾,白毫相和肉髻相等全都在三十二相当中,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妙相?没有了。所以,获得前二十九相所需福德,是第三个科判所讲“以此百倍成,大士一妙相”。后面三相很特殊,它的福德要在妙相的基础上继续精进才能获得。

这个科判也是这个意思,成卅二相因是总说,要成就三十二相因都是大福德。前二十九相全部福德的千倍能够成就满月白毫相。满月白毫相,就是佛陀的白毫颜色犹如满月一样,此处佛陀殊胜的功德是从光芒之类的形色方面去观察。

成就三十二相的因是广大的福德,将这些福德再换算成千倍,以此能成就大士额头眉宇间舒展量达一肘、如海螺般右旋、色如满月的一白毫相。

前面讲成就三十二相的因乃是广大的福德。将这些福德再乘以千倍,如前所述“此等千倍成,满月白毫相”,以此就能够成就大士“额头眉宇之间舒展量达一肘”的白毫相。这个白毫舒展出来有一肘长,放开缩回去时在眉间右旋而住,犹如海螺一样的右旋,颜色尤如满月一样。有些教典当中讲到佛陀的白毫相,在佛陀刚刚出生的时候,长达五尺,比一肘要长。佛陀成道的时候,这个白毫长到一丈五尺。佛陀的白毫放出来的时候有光明,缩回去时没有光明,但是在眉宇之间像海螺一样右旋而住。

这就是佛陀白毫相的功德,比前面二十九相的福德还要超胜一千倍,才能成就满月白毫相。

庚五、形成白毫相之十万倍福德成就无见顶相:

以前面白毫相为基,再乘以十万倍的福德才能成就佛陀的无见顶相。

白毫相之福,十万合为一,

能生无见顶,怙主之肉髻,

感得白毫相的福德再乘以十万倍,就是说十万倍的福德合而为一,能够产生无见顶相,即怙主佛陀的肉髻相。

能形成白毫相的这些福德换算成十万倍,合而为一,能生如何观看也不现、如何衡量也不能尽、怙主佛陀的无见顶相。

佛陀的无见顶相是如何观看也不显现,如何衡量也不能够穷尽的。这就是怙主佛陀的无见顶相。

关于无见顶相有这样的历史,从前有一名叫持力的圣者其神变于上方无量世间界已到尽头,但仍不见能仁的顶髻之巅。

一般凡夫认为佛陀是丈六金身,总是有高度,我们站得比佛还高一点,就能看到佛顶,这只是我们的想法。佛陀的顶相,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没办法看到他的顶端。此处以历史事实做说明。以前有个圣者叫持力,他想观看佛陀的顶髻到底有多高,到底有没有尽头。他乘坐神通往上飞行,最后到达上方无量世间界的时候,他自己已到尽头,神变已用完,还是没有见到佛陀的顶髻之相。这就是怙主的肉髻为什么叫无见顶相的原因。

庚六、形成无见顶相之千万倍福德成就六十梵音相:

以无见顶相为基,再乘以千万倍的福德,才可以成就佛陀的六十梵音相。

成顶髻相福,广大千万倍,

当知能生一,十力者法螺。

成就顶髻相的福德再广大千万倍之后,才能产生一个十力者法螺。按照注释中的意思,十力者就是佛陀,佛陀具备十力。法螺是讲佛陀的六十梵音相,或者叫法螺相。法螺相有六十种支分,顶髻相福德的千万倍能够成就六十梵音中的一支,注释是如此解释的。

佛陀的六十梵音相非常圆满殊胜。

十力者法螺,法螺表佛法,螺、海螺、法螺等都是表佛法。有些教典当中讲法螺具备很多殊胜的特点,比如法螺的声音能够远闻,很远处都能够听到海螺的声音,这是代表什么呢?代表佛法广被人天的含义,佛法的法音能够广被人天大众,一切人天大众都能够被法音所覆盖,是一种表法的含义。

法螺还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就是海螺的声音非常勇猛,代表大法的意义也非常威猛。

第三种,法螺的声音是用来号令三军的。在印度吹海螺、吹法螺,以前在中国也有吹海螺吹法螺的习惯,法螺是号令三军的一种标志,它代表的意义是佛法能够降伏一切魔军。

以法螺代表佛法,有这三大特点所表达的三层含义。

另外,法螺的声音能够令诸天欢喜。善法的天人听到了法螺声音之后极其欢喜,他的注意力也专注听闻。

如果能够听到法螺的声音,当下就种下解脱善根。不管旁生也好,其他不信佛教的人也好,只要能够听到传法之前所吹海螺的声音,当下能够种下解脱的善根。也就是说具备决定解脱无余的功德。

此处,听到法螺的声音能够消除重罪。密宗续部《不空罥索续》(汉地译为《不空罥索经》)中讲,如果将法螺做加持之后,在比较高的地方大声吹,海螺的声音能够消四生重罪。四生就是胎卵湿化四生。四生重罪在听到海螺声音当下就可以消除,有这么大的功德和利益。

我们认为吹法螺就好像以前农民上班敲钟,或是上课之前按铃一样,是一种信号。虽然也是一种信号,实际上它有表法的巨大含义。如果自己在道场中能够大吹法螺,也是佛法兴盛的缘起和标志。

所以,在每次上课之前都要吹海螺的原因也是这样。吹海螺时发愿,愿整个佛法弘遍三界,或者让听闻海螺声音的众生能够趋入解脱道,让清净的佛法弘扬,如果在吹的时候生起这样的愿望,福德功德不可思议,功德非常大。

以法螺代表大法,代表佛法,显教当中也有这种传统,密教当中也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海螺也是佛的标志,不空罥索观音拿的一种标志也是法螺,很多经续论典当中有记载。此处主要是代表佛陀的教法。

以成就无见顶相的福德广大千万倍可以成就十力者佛语深密具六十分支的梵音声中的一支。

以前面的无见顶相为基作观察,无见顶相的福德广大千万倍,可以成就十力者佛陀的深密语言具有六十分支梵音声其中的一支,能够成就这样一种功德,其余五十九种都可以此类推,其福德都需要这么多。

大目犍连去往西方无数世界也听得到佛陀的语声。由此也可了知这种功德。

目犍连尊者曾经想要探测佛陀的语轮——佛陀的声音轮到底能传多远,曾经做过一次测试。此公案在经典中记载得比较详细的是《语密经》。

大概过程是这样的。有次目犍连尊者入定,从定中出来之后,思维一个问题:佛陀在讲法之前都要放射出无量光芒,光芒不可得边际。佛陀的语轮——佛陀的声音之轮,也是不可得边际的。但是很多佛弟子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好像忽略了,没有探讨过。尊者发愿做一个测验,以这样一种测验就知道佛陀的语轮到底有多广。

他发愿之后,使用神通刹那之间到达三十三天须弥山山顶,听的时候佛陀传法的声音还在耳边,没有消失。他又使用神通朝西方飞行。大家都知道目犍连尊者在僧众当中神通第一,他用自己本具的神通往西方飞行,飞过西方无数世界,经典中讲是九十九恒河沙刹土,九十九个恒河沙的佛刹。经过这么多世界之后再一听,佛陀的声音还在耳边。

这时他观察自己到达了一个叫光明幢的刹土。光明幢刹土当时有佛陀正在住世,很多菩萨眷属围绕说法。佛陀的名字叫光明王如来,身相非常高,坐在莲花座上面是一百由旬,站立的相是五百由旬这么高。

目犍连尊者看到一个圆形的山,他用自己的神通在山上飞行,或者说很快地奔跑。这些菩萨看到这个情况说:很奇怪,有一个小虫子,示现比丘相在佛陀的钵盂上面(圆形山其实是佛陀的钵盂)跑这么快,什么原因?佛陀就说,不要小看他,他是东方释迦佛教下神通第一的大声闻。

佛陀用神通语言给目犍连尊者说,现在此地的菩萨对你生起了轻慢,请你示现神变,打消他们的傲慢心。

目犍连尊者示现大神变,他的身体高达几千万丈,这么高的身体显现出来,示现很多神变,放出很多光明,每一个光明的顶端有个莲花座,每一个莲花座上面有释迦佛示现说法。

其余的菩萨就有疑问说“这么大神通的声闻大僧人为什么到咱们这来?”

佛陀说,他是为了探测本师释迦佛如来的语轮,他的声音到底能传多远,所以到了这里。

到这时,目犍连尊者还是没有观察到佛陀语言的尽头,他听的时候语言的声音还在耳边。他就给佛陀讲,这么远的地方我自己没法回去,请您指点一下我应该怎样回去。

佛陀说,按照你的神通一个劫都飞不回去。为什么?因为他发愿探测佛陀声轮的时候佛陀早就知道,他能够飞这么远,是佛陀暗中相助,帮助他飞这么远。按照他自己的神通根本飞不了这么远,他是通过佛的神通来的,没有佛陀的神通,飞一个大劫都飞不回去。但是有一个方便方法,你朝东方,向你本师恭恭敬敬地顶礼、祈祷,就能回去。

目犍连尊者向着东方释迦牟尼佛住世讲法的地方恭敬顶礼而祈祷、呼唤本师名号,一刹那之间就回到了佛陀讲法的地方。所以说在学法的时候,还是要忆念本师,忆念自己恩德深重的本师、上师等等,这是很多功德的来源。

这就是《语密经》当中记载的公案。目犍连尊者想探听佛陀的语轮声音到底怎么样,结果还是不得边际,没办法到达边际,以此也可了知这种功德,也就是六十梵音或者说十力法螺相的功德。

己二、虽无量但于所化前说为有量:

此福虽无量,然如说十方,

世界皆十倍,略言具限量。

此福虽无量,能够成就佛陀妙相的功德虽然无量无边。无量不能安立成无量当中的有量。无量有两种:无量的无量,无量的有量。有时我们觉得无量,但其实是有一个数字,这是通过我们的分别心安立无量的有量,是通过分别安立的。而佛陀的福德是无量的无量,没办法宣讲。

此福虽无量然如说十方,世界皆十倍,能够成就佛陀妙相的这些功德,虽然说是无量的,但是就像前面所说,要成就佛陀一个毛孔相,需要将十方世界乘以十。十方世界是无量的,没有办法衡量,但是,此处似乎有量,就是把十方界固定之后,说十方界的十倍福德得到佛毛孔之相,就好像把无量说成有量一样。

略言具限量,同样的道理,佛陀的福德无量,略言说具有限量。什么限量呢?十方世界所有声闻缘觉凡夫生善趣福德的十倍得佛一毛孔相,所有毛孔相的多少倍得到随好相,然后辗转得到妙相,再辗转得到白毫相、无间顶相,再得到法螺相。从这方面讲,似乎都是有一个量,多少多少倍得到某一个相,似乎是具限量的,但实际上是把无量说成有量而已。由此可知,佛陀成就佛陀的福德或者功德的因绝对无量无边。

如是成就佛陀功德的福德虽然无有限量,但正如上述的世间福德十方无边无余周遍说成是它们的十倍一样,

成就佛陀功德的福德非常多,一是让我们知道佛陀广大福德的因;二是打消我们认为积了一定的福德就足够这种轻视的想法。要知道真正成佛,必须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只要没得到这样的功德之前,必须发大心,必须长时间累积福德,这里就是指出这样一种目的。

具体是什么样的目的?如果想成佛,心量要非常广大。我们的心很狭隘,如果按照现在狭隘的心态修持,进展非常缓慢。当我们知道成佛需要这么无边的福德之后,心胸就会打开,为了成就佛果,心胸要扩大到无量,通过无量的心胸修积福德,成就的速度或者说圆满资粮的速度就会缩短。

所以,前面是用打比喻的方法,把无边无垠的周遍说成是他们的十倍。

佛陀的功德尽管不能定量一概说成“仅此而已”,然而相应所化众生的意乐,只是为了令他们生起信心、趋入解脱道,而大略说具有限量罢了。

佛陀的功德是不能定量说“仅此而已”的,例如“是世间的十倍千倍,仅此而已。”不能这样一概讲,因为它是无量的。无量,就是没法通过我们有量的分别心去立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此处有个目的:相应所化众生的意乐。所化众生就是凡夫众生或者初入道的菩萨。为了相应刚入道菩萨的意乐和心量,为了让众生生起信心趋入解脱道,才大概宣讲前面所谓的数量,把无量说为有限量,否则真正按照实义根本没办法宣讲,也没法相应众生的分别心,不相应的话,众生就发不起这种心。

此处对照众生分别心能够接受的标准,大概如此如此的福德成就之后,就可以修持,可以成就,从这个方面进行宣讲。

戊三、智资无边之理:

佛陀色身因,亦如世无量,

尔时法身因,如何有所量?

获得佛陀色身的因,亦如世无量,也是根本无量的。既然福德资粮无量,尔时法身的因,也即智慧资粮如何有所量?又怎么安立所量?没法安立所量。所以法身因主要讲智慧资粮,就是空性慧。真正要什么样的量才能达到福德法身?也必须具备无量无边的资粮,只有无量无边资粮才可以成就。这里通过福德资粮类推智慧资粮也是无边的。

何时佛陀的色身之因也如世间无边无际一样,不可衡量,尔时,具二清净的法身因——智慧资粮又如何能有所衡量的呢?因为无边之故。

什么时候佛陀的色身之因像世间无边无际一样不可衡量,佛陀的福德资粮也不可衡量。尔时,具二清净的法身因,具二清净主要是讲法身,这里断句应断在具二清净的法身,糨的因是后面提到的智慧资粮,不能理解为智慧资粮是具二清净的。佛陀的法身具有两种清净,第一种是本体清净,也叫自性清净;第二种是离垢清净。佛陀具有二清净的法身。每个众生都具备自性清净的法身,但是,离垢清净的法身唯佛才具,只有佛陀才具备,佛陀才可以称为具有二清净的法身。一般的众生只具备自性清净,而离垢清净没有获得。离垢清净必须要趋入五道十地,通过五道十地的修持逐渐逐渐清净垢障,离垢清净的法身才会现前。

具二清净的主要是法身,它的因就是智慧资粮。智慧资粮又怎么可以衡量呢?根本没法衡量。按《庄严经论》或其他了义经典的说法,智慧资粮是能净因,能够消净烦恼障所知障,消净颠倒执着。这些障垢全都通过能净的智慧资粮进行清净,这样的智慧资粮怎么可能衡量?绝对不可能,因为无量无边的缘故。

戊四、彼二之果无边:

彼二之果,即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它的果无边。

一切因微小,尚生广大果,

佛因无有量,难思果有量。

一切因微小,在世间当中,一个很小的因,尚且能产生广大的果。佛陀的因无有量极其广大,它所产生的果怎么可能有限量,不可能有限量。通过无量的因所产生的无量佛果,它的果极其广大,根本没有办法揣测。

譬如,无忧树或尼枸卢树的种子如芥子般微小,但从中能生出枝繁叶茂、树荫可容纳国王及四大军队乘凉其下的大树,

无忧树也叫做尼枸卢树,它的种子如芥子一样大,或者说比芥子还要小,从这样很小很小的芥子中能够产生枝繁叶茂、树荫能够达到可以容纳国王和他的四大军队全部乘凉其下的效果,就知道它的因微小而果广大。

同样,一切果的因尽管微乎其微,但尚能生出广大之果,

同样,一切果的因虽然非常非常小,但是通过很小的因能够生出广大的果。这是从世间当中很小很小的一个恶业能够产生很广大的果,很小的一念善心的善业也能够产生很广大的果,就像世间善法一个微小的因可以产生广大果一样。

那么成佛之因不可估量,实在难以想象果有限量,因为以思维无法估量“至此为止”。

那么成佛的因无量无边,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这个成佛的因不可衡量。既然它的因不可衡量,那么它的果绝对无有限量、不可衡量,因为以思维无法估量“至此为止”。通过这样的因达到这样的果,“至此为止”这样的想法,唯一只能相应我们的分别心。我们自己的分别心总是想要得到一个边际,总是想要得到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为止,但我们有限的分别心怎么可以去通达、去缘取无边际的无量的本体呢?所以说这很难做到。既然这样,我们就知道佛陀的功德事业寿命到底有多长,这是不可思议的。众生界到底有什么样的量,或者说众生到底有多少?这也超过了我们的分别心。我们的分别心有限量,所缘对境无限量,通过有限量的分别去衡量无限量的果,绝对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如果佛陀为了让我们入道大概宣讲一个数字的话,这另当别论。而通过我们的分别心去衡量不可思议无有限量的法,注定没法得到真实的让我们信服的答案。所以很多事情想不通,主要是我们分别心太有限,所缘太广大。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肯定没办法想通任何问题。

比如,依止殊胜对境的善法无论如何微小,但能出生无穷无尽的果报,统治四大洲的我乳国王曾在三十五代与天王帝释分享天界的荣华富贵,据说也是供养七颗豌豆的果报。

这部分宣说依止殊胜的对境。殊胜的对境很多,像佛陀、正法、僧众、父母等等,就叫做殊胜的对境。如果我们能够依靠殊胜对境,即便所做的善法有限、很微小,依靠殊胜对境的能力功用的缘故,也能够产生无穷无尽的果报。

此处,以我乳转轮王为例,他首先统治四大部洲,后来在三十三天和三十五代帝释分享天界的荣华富贵,他是通过供养德护如来七个豌豆的果报,成就了这么广大的福德。

《贤愚经》中也有很多以微小的善根成就极其广大福德的故事,有些贫穷的人通过几块好看的石头供养,有些通过几朵鲜花供养,有些通过一两杯清净的水供养,导致九十一个大劫在天上人间享受快乐,福报消尽之后,到人间值遇佛陀听闻善法迅速证果。

所以,如果殊胜的对境现前,我们能够跟他结缘,不管能力再小,果报也难以估量。我们在佛陀佛像面前也好,在正法法宝面前也好,缘十方僧众或缘现前僧众也好,如果能以微小的资具或者微小的力量,通过正确作意的摄受来供养,福报绝对难以衡量。自己在有环境、有能力的时候,尽量思考因果的问题,尽量做对自己今生来世有大意义的福报或功德的事情,非常非常有意义。

成佛的因是菩萨与菩提心,菩萨以善巧方便使一切事无不成为资粮,

成佛的因是菩萨或是菩提心,通过这两种可以成就。菩萨通过善巧方便使一切事无不成为资粮,自己六根所缘的所有事物都能够变成积累资粮的因,具体表现可参照《华严经·净行品》。《华严经·净行品》讲见闻忆触,或者说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意根所缘的所有境都可转为道用,都可成为积累资粮的方式,主要看内心的状态。

内心安住在利益众生的意乐中,安住在菩提心中,见到的任何东西都能够积累资粮。这就是掌握了善巧方便的菩萨,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圆满资粮的原因。他懂得佛法,懂得如理作意的方式,而且熟练地使用,令他所见到的所有事情,无论白天也好,睡觉时也好,临睡时也好,起床时也好,走路、大小便时也好,全部都能够积累资粮,全部都会成为积累资粮的因,这就是菩萨的善巧方便。

如《经庄严论》中云:“具诸大方便,惑成菩提支……”

因为菩萨具有大方便的缘故,即便是显现的烦恼、疑惑也能够变成菩提支分,能够转为道用。生起烦恼的时候,菩萨会作意愿众生不要生烦恼,或愿众生能够消除烦恼。如果能够把产生烦恼的现象变成菩提支分,其余的一切善心也好,无记也好,全都能变成菩提的分支。所以三个无数劫的资粮能够迅速圆满。

总而言之,堪为菩萨方便与智慧之本体的二资粮不是由方便、智慧单方面所成就的,

能够堪为菩萨或佛陀果位的方便智慧本体的二资粮,绝对不是由方便和智慧单方面成就,就是说绝对没有单单修持一个而最后成就的道理。

智慧以外的布施他众等五种及四摄等方便的一切资粮称为能摄集修行刹土、成熟众生、眷属受用广大、神通、幻化等一切增上生法的善根,

六度当中第六度是智慧度,布施他众等五种就是智慧度以外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其余五度,还有四摄法等方便资粮,称为能摄集修行刹土、成熟众生、眷属受用广大、神通、幻化等一切增上生法的善根。六度四摄虽然不可分割,但是有侧重,比如前五度和四摄,能够成为成就刹土、成熟众生的功德,以及眷属广大、受用广大、成办神通、幻化等所有增上生法的善根。

智慧是能肯定、清净此等方便无倒自性的因。

第六度智慧度这个智慧资粮,它能够肯定、能够清净此等方便。此等方便就是前面所讲的布施等资粮。能肯定,就是能够将它肯定在出世间道上,肯定在成佛的道上,这些方便只有在智慧度摄受之后,才能成为成佛之因。这个道理在《般若十万颂》当中有宣说,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开头也有引用。其余五度通过智慧度摄受之后乃能成为成佛的因。所以,这些方便资粮是否能够肯定成熟在成佛方面,要看是否真正具备智慧资粮,这叫能够肯定。

能够清净是讲能够将善根清净。如果没有智慧度,没有离二边的智慧,这样的善根不清净,前面讲过这是杂毒的善根,因为有实执的缘故。也就是说,必须在离二边的智慧摄受之后,资粮才能清净。

所以,智慧是能够肯定清净此等方便无倒自性的因。

尤其关于以菩提心普皆回向的善根增长力,《宝箧经》中说:“文殊,种种妙药以四大摄持而得增长。

尤其是通过菩提心摄受之后,普皆回向的善根增长力就像经典当中讲的一样,文殊种种妙药,通过四大摄持而得以增长。妙药本体是四大,通过四大摄受之后,妙药才才可以增长。

文殊,如是善根若皆以菩提心摄持而回向遍知佛果,则得以增上。”

同样道理,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根如果都能够通过菩提心摄受,然后把这一切善根全部回向遍知佛果,善根就得以增长,而且增长的方式和增长的量无有穷尽。这是因为,第一,所回向的缘无量无边。我们回向的时候由菩提心摄受,愿所有众生如何如何,因所缘的众生无量无边,故他的所缘无量。其次,所回向的果无量。回向佛果,佛果无量。由于众生和佛果皆是无量的缘故,自己微小的善根如能以菩提心摄持,通过这样方式回向之后,善根就变得无穷无尽,没办法真正揣测到底有多么广大。

我们修善法的时候三殊胜非常重要。第一,发心殊胜,在听法或做任何善法之前都能够想到为利益众生而愿成佛,通过菩提心摄受进入善法,叫做发心殊胜;第二,正行无缘殊胜,在修法或造善法的时候,上等者安住在无所缘的空性状态当中。如果没办法这样作意,在做善法的时候一心专注,这叫无缘;第三,回向殊胜,善根圆满之后通过菩提心摄受,把善根回向无量无边的佛果;以上三者就叫三殊胜。如果能够以三殊胜摄受,善根是极其清净的,质量非常高。如果没有三殊胜摄受,虽然我们做很多努力,花费很多时间,得到的善果非常微小。如果能够以三殊胜摄受,就算是一点点的善根,得到的果无比广大,就有这样大的差别。所以,平时养成三殊胜的习惯对我们修法来讲非常重要。

以这种方式在无数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谁衡量也无法测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摄受,在无数劫当中所积累的资粮果报,谁能够揣度呢?谁都没办法揣度。佛陀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无数劫当中积累善根,所以,他的果报没有人能够揣度,就是从这个方面做观察。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