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大乘宝性论04

第4课

觉囊全知朵洛瓦 造论

仁波切 译讲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上师开示】

(上师念传承)

下面我们讲《宝性论》。

《宝性论》《宝性论》《宝性论》《宝性论》……呵呵对吧?啊……《宝性论》对吧?

《宝性论》,对,下面我们讲《宝性论》的时候,前面讲到佛宝。今天讲第二个问题。

真实宣说,要懂得前面的意义。

前面讲真实宣说法宝的话,是以真实义来赞叹法宝。有的人不知道真实宣说是什么。

实际上从前面分下来的,第一是真实宣说,第二是归摄为二谛。下面进行对应,或者比喻和意义、能说和所说进行对比结合。

这样的话,首先我们讲以赞叹的方式来讲法宝。

前面也讲过,此处的三宝,与我们平时认为的色身的佛相,教法和证法叫法宝。僧团叫僧众。平时这样认为。但有些大德会讲到,平时所说,虽然是三宝,但是相似的三宝。真正的三宝是这里所讲的,佛宝是具有二利的六种实体功德的。

法宝是灭谛和道谛所摄的六种或八种,僧宝是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所摄,是究竟的皈依处。虽然最究竟的皈依处是佛宝。

有很多人皈依很多年,可能真正的没有皈依,对这八种功德可能不清楚。所以对佛教徒而言很重要。一是说了最了义的如来藏的本体,而且其教义最接近密宗的道理,光明的部分讲得比较清楚。

所以一般藏传佛教,不管哪个教派,大德都是赞叹弘扬。

不管是宁玛格鲁萨迦觉囊噶举,以五种教派或者八宗教派,都在弘扬,而且今天以外语讲述,参考的书不是特别多的。

以前有一个甲操杰的大疏,汉文的,分析得比较广和细;有谈锡永,也是梵文和藏文对比,也有汉文的,也黄保身,他(你的声音吗?你在路上戴个耳机在听什么呀?)对比梵文的,益西堪布也有翻译的注释,也有讲解。还有智诚堪布也有讲解,比较多吧,好象有四本书。汉文上参考的书不是特别多,象藏传佛教一样。

英文最早是创古仁波切,在西方不同地方讲过。一般到了那边之后,很多人关于《宝性论》和如来藏思想,虽然传讲的范围不广,毕竟西方人比较少,但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讲记。

前几年,宗萨仁波切也有英文方面的讲记,但不是逐字逐句的,比如讲一个佛宝时,重点问题提出来广讲。

还有台湾,宗萨仁波切也讲过。

还有一个竹庆仁波切不是特别广。

日文有翻译,还有西方不同文献中,有翻译了无著菩萨的注释,有些把直接的,象麦彭仁波切的,在其上讲的。以前法王如意宝也是传过。不一定是亲自造的,但也算是麦彭仁波切的观点吧。

所以参考的有限,不象藏传佛教的参考特别多,有些大德的传讲方式也不同,比如自空派和他空派稍有不同,但大同小异,基本意趣没有什么差别。

我希望大家在学习时,多参考,多思维,我们的复习和预习可能不够。讲考班还是可以的,抽到他的话……全世界的理念都是这样,依靠考试强迫在自相续中产生智慧。因为我们具有如来藏,所以有开发的机会。不管什么人,因为有如来藏,所以可以挖出很多智慧和悲心。否则 如同铁中没有金子,如何锤炼也没有用。

我想我们,道友们,虽然你们有些没有参加考试,有点可惜。课程的原因,各个班没办法讲。

虽然听一节课,我昨天说,我也花大量的时间,为这个课程,不管前面也好,后面也好,下午讲两堂也是很累的,但分组讲考我也在认真地听。

如果学习不下功夫,非常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智慧涌现,除非了不起的大德阿罗汉也好,有不忘陀罗尼,上辈子记住的很快涌现出来,可以显现。但一般人依靠苦修和勤学来增加智慧,这是大多数人的规律吧。

希望大家还是应该学习,不管哪个论典,应该要很好的学习的态度很重要。大多数人比较重视,但本论是佛教专业性比较强,听众可能中间会减少一部分人。

我知道现在的所化众生,密法好一点,因为人们认为功德很大,不修也会成佛。而《宝性论》与之不同,所以我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在想,讲的话,大多数的听众,佛学专业的爱好者不是特别多。后来想,功德这么大,哪怕中间听一点,前面……也是功德很大的。

闻法的功德是很大的,就象《十住经 》:若人闻法宝,则为诸佛护,渐次具诸地,得以成佛道。

所以我们闻法不管是有多少人,我们要坚持 。我跟这些外语翻译的人也好,平时喇荣讲经说法的人也好,人不多不要紧,精神 很重要的。

我看到讲考的道友,我还是很开心的。多数 是年轻人,智慧是正在开发的时候,在讨论的过程中,还是有辩论的精彩。他们对法义发出笑声来,有些人发不出笑声来,再一定要一些年这些回忆是很美好的。

我以前在辩论在草地上,回忆起来,脸庞浮现在脑海中,回到多年前,哦,也是无常的。

下图为本论部分科判。

戊二(彼之圣教法宝本体)分四:一、以赞叹真实宣说;二、分析彼义而宣说;三、彼等归摄为二谛;四、彼等对应而广说。

己一、以赞叹真实宣说:

非无有二俱,非俱无可择,

远离诸释词,各别自证寂。

无垢具智光,于诸所缘境,

摧破贪嗔痴,正法日前礼。

宣说法宝的话,这里是:非无有二俱,非俱无可择,远离诸释词,各别自证寂。

这里的法宝实际上是讲,所谓的正法是什么?是法界真如,依靠各别自证面前显现,是存在的。并不是象石女的儿子,龟毛兔角一样,有一个证悟的东西。这里是不堕无的断边,不是没有,是有的。

你看佛菩萨证悟的时候是有的,不是什么都没有。

因为从世俗的客法而言,不是堕有的常边;或者你证悟的真如,没有一个实有的,微法许的法也不存在,所以不会堕有的边。

如果这两者都没有的话,就不成立有无二俱。因为不成立有无二俱,所以远离非二俱。

为此,解脱四边戏论。

1、远离一切的颜色 ,就是说所谓的真如,正法的本体,以表示、语言等都无法言说,正法具有无生无二无边,有这三个特点。

1、无思的话,远离四边八戏。

2、远离一切言语,这是名词,都没有。

3、不是依靠推理来表明的,不是依靠他证——眼耳鼻舌身五根识而证悟,而是依圣者的各别自证面前,不依他缘而证悟。

这三者结合起来,叫不可思量,不可思维。

《华严经》中说,佛法微妙难思量,一切言语不能及。

《入楞伽经 》:非有亦非无,亦复非有无,如是观世间,心转证无我。

颂词中说各别自证,非无有二俱,非俱无可择,远离诸释词,各别自证寂。

第一是无二,第二是无别。寂灭轮回的根本——业与烦恼,因此无二。

第三个,寂灭了它们的因——非理分别念,因此是无分别。

所以刚才说的,不可思量、无二和无分别 ,这三种是灭谛所摄。

即灭谛是没有什么思维的,语言,分别 念,凡夫都是无可思维的。

(刚才说的不是为了作讲记,你们做讲记的可以整理一下。)

所有的障碍已经灭了,现前了智慧的本体,叫作灭谛。

正法具有三个特点,从灭谛层面讲这三个特点。

道谛所摄的三个特点是:无垢具智光,于诸所缘境,摧破贪嗔痴,正法日前礼。

1、无垢:无有烦恼随烦恼、习气之垢,因此是清净无垢。

2、具智光:远离所有的所知障,现量了知其光芒,因此是光明。

3、前面是从有境来讲,从对境来讲,一般可爱的对境生欢喜 和贪心,对不可爱的圣境是生嗔恨心,中等的对境生愚痴。于一切所缘对境,摧破三者,因此成对治,

所以一是摧毁烦恼,一是摧毁所知障,一是摧毁贪嗔痴三者,当然细微部分叫所知障,粗大部分叫烦恼障。但这里是叫作道谛所摄,而道谛如日轮一样,所以以如日轮般于正法前,以净信顶礼。

其实灭谛也如日轮,但没有这样讲,这里正法日——正法比喻成日轮,而正法包括两种:道谛所摄的正法和灭谛所摄 的正法,所以虽然是对道谛顶礼,我想也是对灭谛顶礼。其所摄 的三个也是一样的,不可能偏心。但也可能弥勒菩萨说,道谛是有变化 的,灭谛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不用顶礼,也许是这样的,你们慢慢分析啊!

己二、分析彼义而宣说:

无思二分别,净明对治品,

所能离贪者,具二谛相法。

下面分析其意义,也算是总结 ,正法的法相,如前面所讲,有六个实体,八种反体。为什么叫反体?分是可以分,但真正的实体可以包括在这六个当中,我们说本体是一样的,反体是不同的。

如柱子是无常、有为法、刹那变化 ,有不同的反体,但实体是一样的。

如果明白,理解起来也是可以的。所以这个偈颂要背诵哦。

昨天有的道友背诵之后很有成就感,走在路上说要不要背诵?不要太激动……一个偈颂还是很容易的,以前的大德是多少多少偈颂。法王的传记中有长长的十五篇偈颂……

无思无二无分别——灭谛所摄的功德,净和明、对治——道谛所摄的功德,因为灭谛是远离所贪的,因为已经灭完了。能离的贪欲是道谛所摄 。这样分,是具有二谛的法——道谛和灭谛。如果没有分开算的话,无思无二无分别 ,加上后面的一共六种功德。

分析一下,其实与前面是一样的。

1、以名言无可表达、以思维无法表达,所以是无可思维的功德。

2、无有业与烦恼,因为在灭谛中不可能有业和烦恼,圣者的灭尽定,没有这二者的功德。

3、无有彼等之因——非理作意的功德。我们有常乐我净的非理作意。

4、远离烦恼障的清净功德。

5、远离所知障的智慧功德。

6、摧破三毒烦恼的对治功德。

这是实体的六种分类。

以反体来分加起来是八种功德:

7、前三种是果——所离贪的灭谛。

8、后三种是因——能离贪的道谛。

这样具足这八种功德的法,就称为正法。

包括唐译者引用了一个教证,《不增不减经》中讲,如来的法身清凉,不依二法故,不依分别故。

正法是教法和证法,这是公认的。但此处是灭谛和道谛所摄 的具有六种或八种功德的法。这样顶礼才如理如法,才是最究竟最了义的法。

所以这个教证一定要记下来,交白卷是不行的。以前上小学时,有一个张铁生交白卷的说法,每天学的时候,至少如萨迦班智达所说,蜜蜂与蚁,每天记住偈子的话,不久的将来,就会……

己三、彼等归摄为二谛:

远离贪欲者,灭谛道谛摄,

彼等依次第,三三功德知。

其实法宝是离贪者。我们说: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佛是最殊胜的,法能让我们远离欲望,一切烦恼就是欲望,所以离贪欲者,就是灭谛和道谛所摄。灭谛所摄有三种,道谛有三种,要记住。

按次第有三个功德,三个功德完全能了知,很重要。

因为正法确实能灭除我们相续中的痛苦和欲望,这就是正法的力量。

人们不管是有钱也好没钱也好,有权力也好没权也好,无聊的原因就是没有认识正法,如果认识的话,很多痛苦都会灭的。

真正懂得了道谛和灭谛所摄的法的话,如同《大宝积经 》:若知寂灭甘露者,能尽一切诸有相,是为真实如来子,寂灭能除世间畏。

修行人烦恼和痛苦有没有呢?肯定有的,但象藏地的吹风一样,力量是薄弱 的。我们暂时不提获得如来正等觉这么高,暂时说生活中的作用——开心。如果懂得佛教,人生中无论经历了什么,对你一定是有帮助的。

有些不学佛不修行的人,后来通过佛法来面对时,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有的人来感谢我,说以前痛苦,现在不痛苦了。我相信,不是我厉害,但我所学的佛法和依止的上师是很殊胜的,我只是传递而已,应该对人是有利的。佛法确实对大家非常有用的。

己四、彼等对应解说理由:

非择非诠故,圣知故无思,

寂无二分别,净等三如日。

下面对应,与前面的所讲基本相同。这里讲得清楚。

因为非择非诠故,圣知故无思。

无可思量有三个特点,一是非择:1、不是有、无、有无二俱、非俱——四边执著的分别寻思所抉择之对境,

2、不是语言、比喻、推理……各别自证怎么推理呢?没有办法的。

无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灭虚空体,各别自证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礼。

3、是圣者的各别自证行境。这就是无思。

这是灭谛所摄的三种功德。

下面,净等三如日轮一样。

1、远离烦恼的无二性,2、远离所知障的;3、光明。这三种是如同日轮一般。

为什么如同日轮呢?

原因:

1、与日轮清净相同,道谛也是远离一切障垢。烦恼之垢;2、日轮能照亮一切色,道谛法能照亮一切实相。3、日轮能遣除黑暗,道谛也能遣除黑暗。

所以一共具有六种法,如此应该进行顶礼。

法宝讲完了,下面讲一下僧宝。

戊三(受持佛法者僧宝本体)分三:一、以赞叹真实宣说;二、证成彼等摄为二功德;三、彼等对应而广说。

己一、以赞叹真实宣说:

心性即光明,见惑无本性,

真证诸众生,无我寂灭边。

具见佛随行,一切无障慧,

具见无量众,有境智前礼。

今天可能讲前面两个科判吧。

首先,赞叹僧宝。不是僧众,而是佛菩萨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我们以前听到,以为是化身佛的如尽所有智。通达 万法的空性,是如所有智,精通世俗法的现象,包括业因果轮回三宝等,叫尽所有智。

这是我们平时的观念 。

但此处有点不同。

怎么不同呢?

心性即光明,见惑无本性,真证诸众生,无我寂灭边。首先讲到如所有智。一般来讲,僧众是一地菩萨以上,到十地菩萨之间,不退转的菩萨。

包括入行论中,菩萨有加行道到资粮道,也讲。但这里是一地以上的。

这菩萨的心现前了光明。

众生具备 光明,但我们没有现前。这是一个特点。

能照见烦恼疑惑,无有本性。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证悟了一切众生在名言中有我执和法执,但全部寂灭,远离一切边。这样的智慧,就叫如所有智。

所以《宝性论》与中观的如所有智有差别,此是靠近密宗的一些称呼。

如《俱舍论》和中观,和大圆满中的觉性本智,词句一样,意义不同。

所以这里一地菩萨把心完全认识了,烦恼本体没有了,显现空性,众生都是无我的,这样的智慧叫如所有智。

下面的具见佛随行,叫尽所有智。照见所有的众生皆具如来藏,遍于所有的众生,蚂蚁也好,上至梵天帝释,都具如来德性。这种照见的智慧,叫尽所有智。

具有见佛性随于一切,这种见叫尽所有智。

无有障碍的智慧,所有的无边的众生,一是光明智慧与空性无二,一是光明遍于所有的众生,这就是僧伽。

象文殊菩萨,既见到了自性的光明和众生的自相续,见到了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的,这种智慧,无我也好,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顶礼的话,就是向僧众顶礼。

法王讲过,如所有智是其他所有智慧所围绕。好象中间有一个智慧,其他的智慧围绕。

这不是出家的僧众,是应供的对境。《华严经》:菩萨摩诃萨,常乐寂静法,深入真实地,究竟住法界。

菩萨摩诃萨经常处于常乐无我的,我们经常不快乐,无常,不寂静的世俗中,凡夫的心无常特别特别快,变化……现在人的心眼越来越小,小小的事情 变来变去,烦恼一会……一会儿觉得自己获得阿罗汉果,你打我骂我没有问题。但可能一会儿有人打骂,360天反应不过来。但菩萨是稳重的慈悲智慧的,凡夫不同,经常不乐、不寂静 、不深入真谛,经常处于一种虚假的虚伪的世界中,甚至自己把自己变得特别复杂 。

有的人看虚假的连续片电视 电影,本来是在轮回中迷惑得特别可怜了,在此基础上继续迷惑。看有的众生生长在这个时代是很可怜的。虽然拥有现代,但内心痛苦。

下面的偈颂也要背诵。

什么是僧宝呢?要记住。

己二、证成彼等摄为二功德:

如所尽所有,内智见清净,

具慧不退僧,具无上功德。

什么是僧宝呢?

如所尽所有,内智见清净,具有智慧不退转的僧,他具有超越声闻缘觉的无上功德。

僧宝具备两种功德。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依靠各别自证,真如或者自相续中的光明,遣除清净——有两种障碍。

依靠如所有智断除烦恼障,得以清净。内智见清净。见到万法的实相,如所有智。万法法界方面。

世俗法方面: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这种各别自证的智慧能遣除什么呢?可以遣除所知障,断除它,照见众生具如来藏。这就是尽所有智。

从智慧层面是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从断除障碍方面,是贪执障碍和 质碍障碍,还有低劣障碍——发声闻缘觉的低劣的心。

从智慧方面有三个功德,是如所有、尽所有和各别自证。

从断除障碍方面,也有三种,贪著的、质碍的低劣的障碍。

具足两种智慧叫智慧,断除叫解脱 。所以反体有八个功德,实体有六个功德。虽然看上去只有两个功德。

有点偏心,以后可能后面还会讲。不急吧。

下一堂的《宝性论》可能七月底,一周前通知。大家关注,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继续听下去,不是求你们听。虽然有的人有感应,有的人没有感应。

不管怎么样,身体工作没有什么的话,龙猛菩萨有句话是什么呢?智者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如同石头上刻文字一样,不会违背自己的承诺。

你已经听了三四堂课了,如果是智者是不容易 变的。你刚开始一两课可以来试探 ,考察期,试用期,之后,把这本书要学完,这样才对的。

龙猛菩萨说过死也不退转,在座的不会死了吧?如果下次看不到,是不是要作超度的准备?

法王说过,听一个大乘佛法是不容易的,不要带来不好的缘起。不管是人多人少,对我而言,我看不到,即使看到也是一个数字 而已,反正只要有五个十个人,没有其他外缘的话,我是会讲完的。

但对你们来说,最好善始善终。

我还要稍微提一下,我们现在学习《宝性论》一方面很好,其他学习也不要间断 。尤其我这些日子没有课,中间如果你们要出去,也可以,但对后面的听法一定要重视。

还有,最近没怎么提,大乘佛教徒不仅是自己的学习,应该做的还是要做。

第一,是要自己好好闻思修行,弘扬佛法,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除了闻思外,没有其他需要重视的。

第二,我们以前也是,比较合理的科学的如法地救护众生的生命,多做无畏布施。

因为有时候,可能因为地方的情况不同,有时不方便,但因为这个原因,不能放弃,还是要在不同程度地,在三十年中一直没有间断 。要以小心的方式,规模小的,不管是夏天冬天,很重要。包括我的僧人,我经常劝他们哪怕放一只鸟一条鱼,对我也是很大的报恩 。我来到这个世界,能救护一些众生,离开人间的话,如果身体能留的话,如果能放生,能让人们放生也是很好的。

第三,要经常做一些助学,做一些慈善。不一定特别多,一定要有这颗心。日行一善也好,对贫穷的学生,孤寡老人也好,哪怕是一点微笑,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要求大家一定要跟社会相应的,比如开一些读书会。佛教徒非佛教徒都可以,知识是非常珍贵的。有的国家特别热爱书。我们应该举办,比较轻松的,象沙龙一样,喝咖啡茶饮料,看佛教的书,非佛教的书,提升智慧。有条件可以建一些图书馆。智慧可以不断延续下去。

服务社会的理念,要学一学。有些出国的,有些国内的,先进的好的方法要学习,帮助社会,这也是佛陀千百万辈中思考的问题,有各种方式。

第五,我们对往生者的一些助念,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有些国家已经把佛法变成了死亡的佛法,这不是很好的。但一旦人离开人间,都是需要助念的。

有些地方刚开始特别积极,日日夜夜去超度,后来累了……做什么事情 要有长期心。闻思修行也是一样,一开始特别热情,过一段时间没有了。助念也是这样的,以前我看特别好,后来无影无踪了,有的人死了找助念找不到。

这是很有功德的,我们编过助念的仪轨。有的居士自己特别懒惰,什么事情都不行。有的领导特别懒惰,好多事情 耽误了。

需要助念要做,做无畏布施也好,闻思修行也好,头不能太懒惰,不然尾巴再动也没有用的。领导者很重要,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如果领导特别有智慧,勤奋……如果吃饭时特别热情,做事时特别懒惰,那么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希望自己有责任, 要运用自己的责任,不要太懒惰了。

我知道有些地方一开始挺好的,后来不行了。有些地方一开始不行,但有些发心人的原因,后来还是可以的。

第六,要学习国学教育。小孩子从小要有道德方面的教育,不然是很可怜的。

诸如此类的,包括世间中,包括慈善、生活佛教……很多这方面的,希望发心人员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吧。

今天补充这些,可能有必要,今天就讲这么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