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大乘宝性论09

第9课

觉囊全知朵洛瓦 造论

仁波切 译讲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上师开示】

好,昨天的传承和今天的传承都一起念一下哈~

【上师念传承】

今天我们继续讲这个《宝性论》,然后明天就讲《论语》,《论语》不知道好不好讲,也许讲得不好,凡夫人,我对于儒家文化懂一些,也不是不懂,也不是讲不好,因为讲经说法三十多年,还是有框架的,讲的人不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这些傲慢的语言吧,大概有三百多种注释,而且在全世界的国家的语言文字比较多,是比较有意义的论典,有兴趣的话,可以共同学习。

造论和讲说不同,如果讲说中有一些不合理,在下次讲更好一点,如果合理,也可以共同学习。就像前面讲的《弟子规》和《孝经》,结合佛教,也许有一些值得接受的道理。如果听的话,我希望最好善始善终,有的人不管听什么法,一开始以好奇心来听一课,最后就不听了。其实开始也没有什么好听的,最后也没有什么不好听的。

学习是枯燥的事,但要有求知不倦的精神 ,在世间法的学习中,也许对出世间的道理很明白。

这是明天的课。

今天在这里讲一下明天的《论语》,再过一段时间的《椤严经》,很多事情有没有违缘也难说。

我在想《论语》能圆满讲完,其他法比较长,你们能不能圆满很难说,我也很难说。看新闻 ,各人国家比较乱,人心也是比较烦恼,有各种各样的心态。从整个世界看,不算特别和平。

在这样的环境,我们的心保持清净也很难说,给外在的环境带来和平很难说。一方面我们要善善始善终,一方面让外在的平息,祈祷莲师的功德不可思议。最近在翻译一些法王的教言,里面专门有念莲师心咒的功德,如果在山上悬崖等其他地方,如果以悦耳的声音唱诵,所有听到的众生都能暂时摆脱违缘,究竟获是清净刹土的果位。他的上师罗美罗珠他们在听课,讲经说法时,提前有海螺声,这时所有听课的人从家里出发,一边走路念咒一边到经堂,结束时,也是念着莲师心咒到家里。

以前法王也讲,我们课前也放莲师心咒。我看基本没有人念。以前说过,最好从家里来时,如果大声念不好意思 ,可以默默念。

看到有的人正知正念比较差,有的在玩手机,经堂是比较寂静的地方,说过很多次,尤其女众这边,男众这边也许自己的相同的耳根听不到,女众这边不同的耳根听得更加敏感一点。

该念的咒不念,该学的法不学。我看到有的人被手机发疯了一样。虽然不是接上一丝不挂地奔跑,但是被杂乱的信息奔跑。还有一些该念的咒语不念。

平时也要求,下课到家里一直念莲师心咒。我们念了三遍,完全止语了。有的人特别吝啬,只念三遍就不念了。

不止这个经堂,你们坐车也好,乘火车也好,路上要念莲师心咒这样非常好的。

今天要求,一方面对世界的各种暴乱, 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依靠莲师的加持得以平息,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修行得以圆满。

今天一起念,以后也要求,至少在这一段时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建议念大概一万遍的莲师心咒,为了遣除自他的违缘障碍,普获祈祷文也至少一两百遍以上。这样的话,大家共同祈祷的加持如火焰一样,对整个世界的不平安,不和平,暴躁的心态和障碍,消于法界中。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一心祈祷邬金莲花生大士。他说过:如果经常祈祷我,就会去往那里,每一个人面前都会有一尊莲师进行加持。

【一起念莲师心咒“嗡阿吽班匝格热巴玛色德吽”……】

好,接下来我们讲大乘《宝性论》法,大乘《宝性论》大家应该值得重视。

我是这样想的,你们很多人来讲,即生当中有这个听闻《宝性论》的机会,应该值得欢喜 。

为什么呢?

我们这里许多人,因为可能你的环境,你的教育,你的各方面的因缘,别说我们的如来藏的本来面目。甚至很多人来到这个世界,不知道有前生后世的道理。这是值得思考 的。

如果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没有听过大乘论典,不知不觉来到这个世界,不知不觉离开,我觉得特别可惜。

大家要懂得,每一个众生具有如来藏,如果这么重要的事情 不懂,太可惜了。有的人皈依很多年,可能他的见解还没有建立 佛教的基本观念 。这样是的确很可惜的。

我看到道友在不同场合辅导学习的时候,心里有说不清的一种滋味,感到很欣慰。

为什么呢?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生长,真正认识生命的真相的话,也许是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获得。

包括学术界,通过治学的方式进行研究,但是研究确实是会望尘莫及,可能趋入不同的道,也可能他的弟子,学着学着,有反如来藏思想。其实这种思想经不起任何推敲,但因为没有信仰,没有深入的原因, 闻思也进行不下去,对如来藏的道理不是很明白的,这种情况很多。

尤其有的佛教徒,只做人天乘的积累福报。有的人念经,只求自私自利,有的转绕等等……真正的有慈悲心,静下心来学习如来藏的法门,非常罕见,可以说是凤毛鳞角。

你们不要学习没有学习,心没有专注,对大乘佛法没有追求 的心,只是表面过一个过场仪式而已, 这样没有意义。

要深入研讨,去思考 ,这样的话,以后我们肯定有人有机会,我看到有的人讲得还是不错的。每天讲完比较累, 但是很感兴趣,我看到你们辅导,那次《维摩诘经》我说,马上讲完了,没有轮到的人马上要转法轮,举手可以,我想对每个人来讲,是很好的一种锻炼。

将来,需要到一些黑暗 的地方,偏僻的地方,帮助别人。有的人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有的人需要精神 上的帮助。你有了不要自私自利,要有分享的心态。未来,我们清楚,要交给现在的年轻人,是有必要的。

所以如来藏法门在学的时候,我以前得法时,现在总结 时,不管哪个上师那里得哪个法,我都是非常认真地听闻,记录,根本不会断传承。所以凡是得过的法我都是有印象的。关键的地方上师是怎么讲的……我家里有堆了不同的笔记,比我还高。所以不同的论典记过,将来能不能用得上不好说,但毕竟是一笔财富。

不管是什么法,只要听,不要对法师吹毛求疵,有的人今天去这个班里,明天去那个班里,不是求法的心态,只是找毛病的心态,对所有的法师都是质疑,这样的话,自相续中肯定不会有任何功德。这种态度,肯定得不到什么。

所以听法时要珍惜。一旦以后这种闻法的机会,共同闻思修行的因缘没有的话,没有伤心,是自然规律。

我们要想,有因缘时好好听,没有在因缘时,也没有什么。要有坚定的非常能接受的心态非常重要。

前面分析了,应该是第三个前面的本体和意义,果和作用讲完了。昨天第三个讲到具有的功德。

本来讲如来藏总共有十法,归纳 有八种法,前面讲完了三种法。

如来藏现在很多人口头会说,到底如来藏是怎么样的,确实没有什么感觉。

其实我们只要好好学习这部《宝性论》,大概的教义都会明白的。

下面是第四个。

庚四(以行人分类趋入之义)分二:

一、以三所依趋入宣说之理;

二、彼等亦次第清净之理。

辛一、以三所依趋入宣说之理:

分别入凡圣,圆佛之真如,

见真于众生,说此如来藏。

首先第一,以所依趋入。

因为如来藏有不同的真如,本体是一个真如,但是依靠能依所依的不同,可能说以所以趋入的道理,有趋入之理。怎么样呢?

分别入凡圣,圆佛之真如, 见真于众生,说此如来藏。

如来藏的话,实际 是以不同的分别,趋入异生凡夫人的真如。

在座的很多人显现是凡夫,有些显现是烦恼重的,但也可能是圣者,但圣者要有圣者的相,但有时装得比较像,遇到事情 有一些变化 ,有没有不清楚。

总之凡夫的真如,还有圣得菩萨的真如,圆满佛陀的真如,这三个真如,实际是见一切万法的如来,已经非常明确宣说了如来的自性法性。。

见证者佛陀,在所化众生前已经宣说了凡夫的有垢的如来藏,菩萨的半垢半不垢的如来藏,佛陀是无垢的如来藏。

当然对于无缘的外道声闻等,对他们讲不是很明白的。对有缘的众生前,已经讲了如来藏的实相。

实际上,从我们的补特伽罗的角度可以分,从本体上没有什么可以分的。

有一部经典,《广普经》中讲:法性如大海,不记有是非,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

像无记法,没有什么是非。凡夫也好,菩萨也好,佛陀也好,本体上没有高下,什么方面有高下呢?唯一的时,心的垢染灭没有灭。通过这个层面可以趋入证悟,易如反掌。心灭和不灭,可以知道是凡夫异生还是圣者还是佛陀。

所以如来藏从趋入方面,凡夫人的真如,菩萨的真如,佛的真如,所以慈悲的佛陀对众生讲了如来藏的不同状况。

如来藏还是很广大的。我们一般几句话很难概括。

有去一些学校,有的人要求讲如来藏,包括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有的教授研究了很长时间,研究得挺好的,但是因为对五部大论没有的原因,所以显宗密宗一转三转的教义没有搞清楚,所以有点不明不白,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可能要重新分析。

以分别趋入异生之真如、圣者之真如、圆满佛 陀之真如入手现量照见真如,而对成为遍知所化的有缘众生极其明了宣说此如来藏法界自性清净。

辛二、彼等亦次第清净之理:

异生乃颠倒,见真谛者反,

如来则如实,无倒无戏论。

这里还是有三种。

异生乃颠倒,见真谛者反, 如来则如实,无倒无戏论。

一是异生凡夫,并不是依靠幻化,他的想、心、见都是颠倒的,经常有常乐我净的想颠倒,他的心也是颠倒的,贪心嗔心嫉妒傲慢心,见的颠倒,有常见我见和六十种恶见。凡夫人因为想见心的颠倒,所以如来藏所见不是很正确的 。

圣者因为现量见到四谛 法性真如的圣者则与他们相反,想、心、见无有颠倒,作为菩萨。

作为如来,如来如实照见一切法摧毁颠倒及烦恼障和所知障连同习气,是无有戏论。

所以分为三种行人。如来藏从所依层面来分,可以有这样的几种,当然从本体讲没有什么分的,如来藏的补特伽罗角度可以分的。

作为凡夫人很难通达 如来藏的真相。前些日子讲过,麦彭仁波切经常引用《大般涅槃经》:一切众生虽不能见,十住菩萨见少分故,如来全见。所以我们现在对如来藏的本体不是特别清楚情有可原,但对大致的道理是可以明白的,以下有九种意义九种比喻,包括对如来藏的法和如来藏经和注释,不管什么文字,都要作参考。

每天学习的内容,如果有不同的其他大德的经论有参考的话,一起学习,到最后有全面的认知。不管学习什么法,这是不可缺少的行为。

前辈大德在学习时,会找很多相关的参考书,不像有的道友只有一本书,看也不愿意看,听课时,有时书也忘了,回来把书放在一百公尺以外的地方,下一堂课不知道讲到哪里了,这是大成就者的行为,我们也非常赞叹,因为在这个世间中大成就者是比较罕见的,一般不看书,即使看也是不细致的,那样也是比较好的,也许没有大成就者,这个末法时代,大家都是初学者,或者普通的行者来学习,可能最好最保险。

这是趋入的意义,下面有四种法以另外的方式来表达。

庚五(分位唯名之义)分二:

一、三分位立三名称之理;

二、以三名摄六义之理。

辛一、三分位立三名称之理:

不净不净净,极净依次第,

是名为众生,菩萨与如来。

一、以三分位立三名称,意思是以三阶段来安立三个名称。

不净不净净,极净依次第, 是名为众生,菩萨与如来。

就是说,如来藏有三个阶段,不清净,非常不清净,凡夫的各种客尘所染污的,非常不清净的阶段。

还有一个既不清净又清净,就像修道 的菩萨,比如见道的菩萨没有得到修道和佛地的境界,修道虽然获得了一些,但佛道的清净没有得到,所以他半清净半不清净。

还有一个,非常清净的,这么一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 取不同的名称。

最不清净的阶段叫众生,半清净半不清净的阶段叫菩萨,完全清净的阶段叫如来。

这个教证还是比较出名的,全部背不下来,这个还是要背的。这是我85年背的。

有时一看,哇这个好殊胜,马上想要背。

三个阶段有三个不同的名称。这是分开讲的,我看到安慧论师或者见义论师,有一卷,《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不净众生界,染中净菩萨,最极清净者,是说为如来。

我们就是不清净的阶段,叫众生,到了半清净半不清净是菩萨,到了佛位叫清净。

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也就是说,众生的话,具有各种烦恼,菩萨从这样的烦恼中已经正在出来,最后,成佛时,完全从烦恼的缠缚中出来。从这个方面,从烦恼的垢染中出来,也可以讲的。

我们自己可以看,自己是不是众生,还是菩萨,还是佛。从自己的烦恼能看出来吧。

如果我是大德,相续中的烦恼有没有?如果比一般众生的烦恼还重的话,把耗牛取名为大象而已。如果清净了,可能是菩萨。

不用问,我前面是什么转世,我是不是活佛,不用到处去打卦,去找算命先生。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如来藏有三种阶段,有不同的名称。

有的道友第一次听到,哇这样啊,原来我叫众生,我不叫菩萨。

有的人叫你是老菩萨,以为是真的老菩萨,随时随地发脾气,其实有人叫你老菩萨,应该有其他的密意。

辛二、以三名摄六义之理:

本性等之义,此六摄界性,

于诸三分位,是以三名说。

二、

本性等之义,此六摄界性, 于诸三分位,是以三名说。

前面讲了1、本性义,2、“等字”包括因之义、果之义、作用之义一起讲的,前面讲的具足之义、今天讲的趋入之义,这六个义,说明如来藏的界性,通过前面的六个方面,已经摄受,或者全面说明了如来藏的清净的道理。

如何讲的呢?如前所说,不清净的阶段, 半清净的阶段,非常清净的阶段,这三个分位三个阶段,分别 叫众生、菩萨和最后的如来,。

这样来安立的。

所以说,虽然从如来藏的本体和真如的本体来讲是无增无减没有差别的,但是依靠所依的层面,还是有分别的。

法界无差别 种性不应异

由能依法异 故说彼差别

——《现观庄严论》

法性无差别,所以种性不应该有他体的。但是由于所依的法的不同,众生的不同,菩萨的不同,如来的不同,故说彼差别。所以还是有差别的。

《现观庄严论》中前面讲种性时,法性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依靠这种补特伽罗来是有差别的。

所以如来藏的本体没有差别,但从前面的六个意义分析,它的清净不清净有三个阶段,就可以命名为不同的名称。

就像水,先变成一块冰,从冰箱里拿来,然后去烧开,最后烧烧烧,烧成了蒸汽。

虽然是一个水的自性,但有不同的阶段。所以众生的阶段,菩萨的阶段和佛陀的阶段是非常合理的。

庚六(如虚空般普行之义)分二:

一、以无分别周遍之理;二、总相无可分之理。

辛一、以无分别周遍之理:

如无分别性,虚空普随行,

心性无垢界,如是普行性。

如无分别性,虚空普随行, 心性无垢界,如是普行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

虚空是没有任何分别 念,而且它没有阻碍,不仅没有阻碍,而且可以产生功用。因为虚空是五大中没有质碍的,既然没有分别 念和阻碍,但会跟随一切色法,瓶子里外都是虚空,身体里面和外面也有虚空。吃得不好时,哇,里面胀一点气,还有外面没有空的话,没办法运动。

不管你去非洲也好东南亚也好,虚空没有质碍,没有给我们造成障碍。所以周遍于所有的色法。

同样的,我们的心性光明是没有垢染的,能周遍于所有的众生。

我们所有的人类,可以遍于所有的人类。所有的动物,包括蚂蚁蚯蚓麻雀,看着是愚笨的众生,但是遍及所有的,如来藏遍所有的众生。

经常有一些仪轨中说,如来藏遍于一切众生。就像去年学的《大乘经庄严论》:虚空恒遍行,许佛亦如是,虚空遍行色,佛遍行众生。

就是说,虚空遍于所有的法,其实我们的佛性也是一样的。虚空遍于所有的色法一样,佛性遍于所有的众生。

我们怎么讲呢?实际 上,它能遍于所有的法,但是我们刚开始对于如来藏并不是很了解,正因为此,不是很明白。所以佛在经中有时会讲一切法是空性的,有时一切法是不空的,众生具有佛性。

在《涅槃经》中,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去尼罗河边,佛陀说要沐浴,让阿难回去拿衣服,因为佛陀的威力,飞禽都围绕着。有五百婆罗门来了,见了非常欢喜 。他们说,如果你不是断见派,我们会依止你。你长得这么好看。

佛陀说,我怎么是断见派呢?

他们说你不是说一切是空,如果我都没有,怎么解脱,我们不敢依止你。

佛陀说,我说过无我,但也可以说有我,如来藏是有的,所以我的见解是有我。

他们一看原来有我,于是依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旁边的也有得果的。

佛陀说,我是为了引导 众生而讲的,所以说一切无我是不了义的。

《入楞伽经》:无垢如来藏,远离边无边,本识在蕴中,如金银在矿。

无垢的如来藏,变不变已远离,隐藏在蕴中,就像金银在矿中,最后能现前。所以修行以后,会现前如来藏的本来面目。龙猛菩萨说过,如果没有佛性,不能成就,就像铁中没有金子,但是矿中,可能提炼金子。

所以佛性很重要,要好好思考一下,其中有很深的意义。

辛二、总相无可分之理:

彼总法相遍,过功及究竟,

犹如虚空遍,下中上色相。

彼总法相遍,过功及究竟, 犹如虚空遍,下中上色相。

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来藏的法性其实是遍于一切法。这里的总法不是因明中的总相法。

意思 是,如来藏在一切众生界都存在, 遍于功过和究竟。周遍于什么呢?周遍于1、有过失的异生 2、具功德的菩萨及3、功德究竟的如来一切阶段。

这三个阶段,遍于,有时叫法性有时叫法界有时叫如来藏。

虚空能遍于1、下等的土器 2、中等的铜器 3、上等金器,虚空没有不遍及的。

所以说,其实看起来,每一个人可能都不同,在世间有福报 的,有智慧的,有能力的上等者。没有能力的福报的中等人,非常低贱的。

现在看起来是这些,但是如来藏是有的,蚂蚁也是有的。

现在刹地利种性、婆罗门的种性和贱种等,也是有的。

前段时间美国一个著名的人,他说过,他在一生中做各种各样的道德,有一些可能各方面不太如法的犯罪现象,他好像66岁死了,全世界对他的说法有不同。有的人觉得他没有底限的,有没有如来藏呢?还是有的。

如来藏在不同的容器的变化时,还是有不同的变化。如来藏是有的,但不知道什么因缘……

我看到一个有很注意谨慎,说话做事特别注意,旁边有人时,我想这样活着很累呀。

以前放耗牛时,有獐子等吃东西特别注意。他说话也好一看就是在恐惧中。

我又见到一个人,非常老实,反正没有什么感觉。来了什么人也不看,我就想到了以前放牛时,有些耗牛用石头打一下,其他什么感觉也不没有。在路上,要按喇叭才摇一下尾巴。

有些人特别不敏感,不说了。

确实每个人的心态不同,但都是有如来藏的。

有的人这个事情 烦恼,那个事情 烦恼。大多数都是想别人的过失。有的人很舒服,遇到什么事,处于很平静的状态中。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前世的业力,众生确实有差别。有的心态没有安全感,有的特别快乐,天大的事情 也是可以处理的。

不同的器,虚空一直跟随 ,人也是一样,上等中等, 不同的身份,如来藏应该是有的。

为什么常不净菩萨认为对谁都不能轻视呢?因为人人是未来佛。我们不同,各方面有能力有实力,对他的看法说法都不同。有的人不需要求他,都不放在眼里,也有这种情况

这是总相的分类。

庚七(恒时无变之义)分二:

一、宣说无变之分位;二、广说彼理。

辛一、宣说无变之分位:

过失客尘性,功德性具故,

如前后亦然,无变之法性。

这是第七个。

第一个是过失客尘性,功德是具故, 如前后亦然,无变之法性。

这里讲,有些人认为是,如来藏前面是有过失的,通过修行获得菩萨的果位和佛的果位,是不是有变化的?

虽然有两个阶段,如同虚空被云遮住和未遮。其实就是客尘性,客人暂时安住,虽然本体是有的,但是与佛性相比,可以离开,因为它是客尘。主人和客人相比,它是可以离开的。

以前的骄陈如让他观客尘的本性,就证悟了,是五比丘中的一个。

如来藏的本性是什么?功德性具有。十力四无畏,所有的功德,众生在因地时就具有。

就像灰尘不是金子的本性,如来藏以前是怎么样,后来怎么样,是不会变的。

《入楞伽经》:如衣得离垢,亦如金出矿,衣金俱不坏,心离过亦然。

衣服可以离开垢染的,金子可以出于矿,垢染是可以洗掉,衣服还是原来的衣服。如来藏是本体性的,是本来具有的,不会毁坏的。

赞法界颂》:如是光明心,为贪等垢染,智火烧其垢,非彼光明性。

其实我们的光明的,前面也有火的焚烧的比喻,意思 是说,我们的光明的性,其实是贪心嗔心痴 心暂时被烦恼遮障,但通过修炼不断提升,是可以烧掉垢染。垢染不是本性是客尘性, 没有真实的性。

如来藏真正的本体是没有变化的。

以前是怎么样,以后是怎么样。

认识本来面目就是如此。真正认识时,不是突然出来一个。不是你以前不认识心的本性,通过上师的窍记认识了。就像太子以前流浪与上王位是没有差别的,只不过看着有差别。

表面看依靠外缘好象是无常的,但本体不是这样的。通过修行,也会对心的本体有所了悟。

它是无边的法性,很多大德在论典中注释中引用。以前年轻时,在辩论的场所中,不象现在的辩论,以前的辩论的人很少,现在好几百个人。我都不敢进去,害怕他们找麻烦,不敢进入辩论场,一个个很有智慧,哇,冲过来了。

以前怎么样,以后怎么样,这个道理要明白。如来藏的道理就是这样的,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