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大乘宝性论10

第10课

觉囊全知朵洛瓦 造论

仁波切 译讲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上师开示】

(传来上师打呵欠的声音~听得出上师非常累。)

还没有讲《宝性论》之前,前面说一点废话。

一、我们不管是哪个部门,哪个发心人员,希望大家一方面跟周围的道友要好好地和睦相处,要不是口头上,而是实际行动中,不要挑拨离间,不止居士,还有出家人。尤其金刚道友,与世间一般的不相同,乃至菩提之间不会分离。在发心工作中,不管是观点也好,与出版社也好,观点思维不同,不沟通,损失比较大。

尤其女众金刚道友,金刚誓言是怎么样,要不清楚。很多人是聪明人,应该看出来,哪个人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我们自己不知道,别人是知道的。

二、发心人要和睦相处,发心要尽心尽力,最好有进步不要退步。做任何事,不要一直在一种状态中,甚至越来越后退,不管是技术上,还是闻思上,要自己衡量是否有进度。包括做饭,有的人特别挑剔,有些并不是主观上的,客观上也存在一些应付,这样也不是太好的。

以前我说过,各部门的发心人员,一方面,可能我们一些大众的食物,应该适合当地的一些口味,这个可以学习,并不是比《宝性论》《光明藏论》那么深奥,我最近也学一些传统的藏族的蘑菇汤,昨天我做了很好喝,今天早上做的不好喝,我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不管是怎么样,还是在学。不能不进步,应该学一学。

三、平时的威仪,住在哪里,应该观察 当地的规则 传统,包括习惯,应该随顺。不能住一段时间,和谁都不相合,这是作为人,自己不评价,别人会评价,对自己的生存和弘法利生会带来障碍的。

四、我们平时在闻思,尤其现在的学习中,最好的时刻,这个时刻,尽量大家不要散乱。自己对自己最好有一些要求,不管是平时的作息,或者上课,包括我们有一些,不是常住的暂住的,暂时住一段时间,建议依靠旁听的方式,如果当地有一些学习,去听一下,这样很有意义。自己对自己,通过其他方式,比如住一两个月,相信法师会同意的,呆在一个地方,整天吃喝玩乐之外 什么压力也没有,不是很好的。

哪怕听一两堂课,或者在学习道场呆一个月,哪怕听十堂课五堂课,我是会尽量争取的。法师对这样的旁听者予以允许,应该是可以的。

五、学院有一个老一点的堪布,早期的管理的堪布,一些老的学员,法王在世时,一直接近二十年当学院的老管家,是一位了不起的修行者,我那天与一个老堪布交谈时,老一辈的堪布只有他一个了,现在他也圆寂了。无常真的就像屠宰场一样的,现在学院第二代、三代、四代,像排除一样,无常的大军什么时候突然降临,也很难说。

以前我在很多方面参与过,一方面自己也有无常的感觉。通过这件事,有的人以为自己还能住世很长时间,实际很难说。现在癌症一查出来已经是晚期了,很容易的‘现在的交通工具也是一样,可能一分钟,也许闭着眼睛,也许在睡觉中永远睡了也不好说,内缘外缘还是很可怕的。

其他的人在课堂是念经有困难,但是老堪布对学院早期贡献非常大,法王圆寂之后没有,可能接近二十年吧,大家一起念一下观音心咒。

【 上师念传承】

接下来讲《宝性论》,现在第一品中讲如来藏品。前面已经讲了,总共有十个法来讲如来藏,科判上六个法已经讲完了,意义上,也是本体和因果作用一起讲的,这样的话,今天开始讲第七个,恒时不变。讲其分位与广说。

庚七(恒时无变之义)分二:

一、宣说无变之 分位;二、广说彼理。

辛一、宣说无变之分位:

过失客尘性,功德性具故,

如前后亦然,无变之法性。

本颂上节课已经学习过。

辛二(广说彼理)分三:一、因障碍不清净分 位亦无变之理;二、不清净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三、 极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

壬一(因障碍不清净分位亦无变之理)分二:一、 如虚空无变之理;二、解说彼等差别。

癸一(如虚空无变之理)分三:

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子一、略说:

如虚空普行,细微故无染,

如是于众生,安住此无染。

进行广说的话,前面的三种分位:凡夫、菩萨和佛。凡夫位时如来藏是不变的,菩萨位也是不变的,最后极为清净位也是不变之道理。下面广讲这三个方面的道理。

在凡夫位,如来藏是从来没有变化过的。

分两个方面。一如虚空,一解说差别。

一、用虚空来比喻,如来藏是不会变的。

今天说略说和广说,明天讲摄义。

略说,科判最好要好好分析,如果这样分析,相信这次学习《宝性论》,很多人可能和以前,对自己的佛性的存在产生质疑,甚至根本不承认,从来没有详细观察 过,诸如此类的,通过这次闻思之后,一并消除疑惑和邪见。

所以学习《宝性论》非常有必要。

尤其大家生长在唯物论的家庭,有神论的家庭,无神论的家庭,甚至没有任何信仰的家庭,人生观非常简单,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析和对比时,也许很多人重新树立自己的正见。

这次学习《宝性论》对每一个人应该有不同的收获吧,根据个人的信心缘分和智慧都有关系。有的人对大乘佛法有信心和殊胜的因缘,加上智慧甚深,所以会轻而易举地通达 ,有的人因缘不具,不那么容易 ,但通过这个大乘法门,在相续中种下非常坚固的种子,乃至菩提果之间,永不败坏,在所有的获得中,最殊胜,最无上,最胜妙的获得吧。

如虚空普行,细微故无染, 如是于众生,安住此无染。

这里用虚空的比喻来说如来藏在凡夫阶段从来没有任何染污过,表面看有业和烦恼,但没有染上过。为什么?因为虚空是无造作的无为法,而且非常细微无有阻碍。一般的色法,对五根和意识前,可以现前,粗大的都可以,但虚空可以说细微,也可以说广大,也可以说无碍。所以它可以遍于所有的法。

细微,是一种特殊的特点,遍于所有的色法,但所有的色法,会有变化,但从来没有染污过。色法是会毁坏的,比如碗会坏,花会谢,茶会凉,有无常的变化,但对虚空从来没有染上过。

同样,众生都具有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它周遍于每一个众生,众生相续中的烦恼和过患 ,从来没有染污过自己的如来藏。

《宝性论》中很多用虚空来比喻,用外面的世界来比喻。外面是地水火风空的世界,同样,身体和意识也是一个世界,如时轮金刚所说,它与外在也有自己的规律,不同的时,虚空可遍于所有的地水火风的世界,如来藏遍于众生各自的世界,但此时,如来藏没有被污染过。

这个道理,经常在一些大乘的经典中说,是无染和清净。

《大宝积经》中说,文殊菩萨讲清净无染的法门,当时有……本来《八大菩萨传》去年校对时本来说对唯萨空行母的传记看一下,可以看一下。

有两百比丘没有办法接受,他们就觉得一切都是清净无我的,那么我们出家有什么用呢?他们觉得文殊菩萨讲得不好,要离开。所以有的法师有些大弟子离开,不要难过。

文殊菩萨看到之后,自己也幻成另外一个比丘,与他们一起去,问你们为什么要离开?他们说听了文殊菩萨讲得不好听,所以离开。他说我也有同感,我也一起。

那天听说网上一个人想自杀,一个人发现了,他想救他。让我给他出个主意。你给他发个信息,说你也想自杀,慢慢就能救过来……他不特别敢说,后来通过这种方式,救了那个人。

幻化的比丘也说有共同的感觉,一起离开时,他在路上问,是不是你们不太想听他的课,还是用恶语诽谤。他们说只是不想听而想离开而已。他说对的,恶语诽谤不是沙门的作法,这样离开是对的。

后来他说,其实我们自己的心,应该自己观察 ,有没有颜色 ,有没有真实的本体,有没有里外常与无常,他们说,我们的心都没有。

那么有没有一个真实的圆成实的法,他们说没有。幻化比丘说,对呀,可能文殊菩萨说的会不是就是这样,是清净无染的?这时一些比丘依一些因缘,而开悟了。

他们比较开心,最后文殊菩萨讲的是对的,那我们还是回去吧。回来之后,比丘们上衣脱下来供养文殊菩萨。

现在的人用哈达献。比丘们把上衣供养给文殊菩萨。须菩提问,你们是不是因为获得了证悟?他们说,我们没有什么获得,当时我们出去时想要一个获得,如果获得了就不会回来了。

从这句话听出来,须菩提知道他们证悟了。

须菩提问谁给你们讲调心的方法。他们说,你们问文殊菩萨吧,他应该知道。文殊菩萨说,胜义中有调心的,世俗中没有。

所以从众生层面,如来藏层面,用虚空比喻比较好。因为胜义中不生不来,在清净的量中,还是有清净和不清净的差别。

法护翻译的《法身赞》:法界亦不生,亦不曾坏灭,一切时不染,初中常无垢。

如来藏在一切时候没有被染污过,众生时,还是佛陀时,没有被世间的法所染污,所以我们通过虚空来比喻,众生具有如来藏的道理非常有必要。真正通过其意义。

下面广说。略说是以虚空来比喻。这个《宝性论》是很好的,如果品尝到,是会上瘾的,不然会打呵欠和累。

子二(广说)分五:一、有法现生灭之理;二、 法界无灭之理;三、宣说彼等之实相;四、骤然成轮 回之理;五、自性无变之理。

丑一、有法现生灭之理:

世间诸一切,空中生与灭,

如是无为界,根等生与灭。

下面分五个方面,

从有法上,虽然如来藏每一个从生具足,恒常不灭如虚空。但从有法上讲,还是有生灭的。

世间诸一切,空中生与灭, 如是无为界,根等生与灭。

首先从器世界开始说,世间中所有的一切,动物植物,所有的一切的山河大地,一切的一切,实际 上就是无为的虚空当中,刚开始产生,然后中间会显现上存在一段时间,安住一段时间,最后都会毁灭。

虽然生生灭灭,但虚空自己有没有生灭呢?没有。同样的道理,像虚空一般的无为的,没有任何造作的如来藏,根界蕴,一切的一切,刚开始会有产生,不管是动物也好,人类也好,湿生胎生等,中间还是住一段时间,最后毁灭。

但虽然众生生生灭灭,但所依的如来藏,如虚空一样,没有生,没有灭。

这个道理还是很有意思的吧。

以前只要是佛教徒都听过,众生皆具如来藏。但是什么道理?居住在身体里还是外?是以什么方式具足?用比喻说一下。你可以用虚空来表示 。

再问,它是常有还是无常?这里分析得很好。有时一开始看好懂,再分析不是很好懂,再分析可能更难懂。

佛经的金刚语,与世间的分别念的语言的确是有差别。世间的古文和诗学,一开始可能难懂,懂了之后就没有什么再看的。

经论就不同,听了几遍还是想学还想听,就是因为有不同的味道。

世间的道理,我也不想讲。入行论和前行,我可讲了很多遍。每次讲的时候我都非常欢喜 ,因为每一次其中都有很多道理不懂。

这里,世间的一切,空中生灭,虚空没有生灭。一切众生,在如来藏中生灭,但自己没有生灭。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如一切世间,依虚空起尽,诸根亦如是,依无为生灭。找到一些相同的,。世间依虚空起现,诸根也是一样的,依靠无为——如来藏,可以生灭,这样的话,实际 上,无为如来藏的生灭,确实也是有这样的意义。

当然这样的道理,确实比较深奥,尤其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在如来藏的本体中,如虚空一样无生无灭,这是比较难懂的。

一次文殊菩萨与一个天人研讨,一些无生无灭的法,当时有五百比丘听到甚深的空性,如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对这个无生无灭的法实在不能接受,就诽谤和舍法,堕入地狱。舍利子怪文殊菩萨,你不应该传这样的法,他们都堕落了。

文殊菩萨说,真正的实相中,本来没有堕落,另一方面,现在讲无生无灭的法,虽然个别比丘堕落了,但我讲供养等其他的法,积累资粮,结果是,堕落的比丘虽然堕落,中间有解脱,另外的人,虽然没有堕落,在轮回中的时间可能更长。

所以有的密法,虽然有人不能接受,讲中观也是一样,但实际上,按照文殊菩萨所讲,堕落也快,不像慢性病死也死不了,在轮回中解脱 也解脱 不了,堕落也堕落不了。这个比喻不一定适合。说到这里,佛陀对文殊菩萨进行赞叹,确实应该传甚深的法。

所以这样的如来藏法,甚深的空性法,表面看非常深奥,有的人接受不了。讲一些人天法,大家开心,积累福德,这样生生世世会变成有财富的人,钱用不完,会应有尽有。就开心。这样修行会长得漂亮 ,就开心。

说一切法是空性是清净,就接受不了。其实稍有智慧的人,确实找不到实相的法。名言中虽然存在,但也是如梦如幻如阳焰,没有自性,仅此而忆。有感悟的人会明白。

丑二、法界无灭之理:

虚空未曾为,诸火所焚毁,

如是此不为,死病老火焚。

法界中无灭的道理是这样讲的:

虚空未曾为,诸火所焚毁, 如是此不为,死病老火焚。

世间中的有为法,会有各种火焚烧,但是虚空何是也不会焚烧。世间中有三种火——末劫火,地狱火,自性火,会焚烧事物。可是虚空没有被火烧。我们会说房子衣服被火烧了,不会说虚空被火烧了,我们进不去了。没有这种说法。家里生的火再猛,虚空也不会被火烧。

同样的道理,众生老死都是会被火烧。死的火如同末劫火,病的火如同地狱火一样……无为法的虚空何时也从来没有被三火焚毁。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有生老死病,但如来藏没有说老了,白发苍苍。

众生有生死病,佛性没有。

这些比喻一定要知道。知道之后,利益是很大的。

《出曜经》:虽复寿百岁,不知生灭事,不如一日中,晓了生灭事。

如果一个人活了一百岁,但不懂生灭的道理,不如活一天,懂得其中的道理,所以还是很重要的。

《论语》中说:朝闻道, 夕死可矣。 世间也有这样的说法。

虚空不会被火烧,有为法会被烧。如来藏不会被火烧,旃檀火,末劫火……

亚马逊森林,有人称之为地球之肺,但因为国内的冲突,对君主有抗议,比较可怕 ,但无法与末劫火和地狱火相比。

【放新闻《拯救人类的地球之肺》】

呼吁拯救人类的地球之肺。包括大家今天念普贤行愿品时,要很好地祈祷,祈福。以前美国是想要保护世界,但以自己为中心,则自私自利的心就比较可怕,包括欧洲、亚洲,很多国家,器世界和有情世界还是与以往不同。按佛教说法,与众生的福报欲望共业有关,但不管怎么说,大家共同祈祷,以善心,发自内心地祈祷众生平息内心烦恼的暴动,熄灭欲望之火。内在的嗔恨的火使外在的森林都烧坏了。以祈祷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丑三(宣说彼等之实相)分三:

一、比喻;二、 意义;三、彼等对应。

寅一、比喻:

地依水依风,风住于虚空,

虚空则非住,风水与地界。

首先讲虚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与四大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地依水依风,风住于虚空, 虚空则非住,风水与地界。

这也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教证。

就是说,我们四大中的地界,是依靠水大。水大依靠风大。风住在虚空中。虚空不住于风水地……这里没有火。这是什么样呢?

按《俱舍论》,地实际是依靠水,因为水是金刚大地刚开始形成时,虚空中降下雨水,由于风的搅动,形成大海,大海中形成大地。

地水火风的世界依靠虚空,但虚空不依靠任何法。这相当于我们宇宙的说法比较相同。

现在也是认为,地球在空中, 但它由地大和风大组成,这就是地球依靠虚空,但虚空不依靠地球。

现在天文学讲得比较清楚。以前比利时说宇宙大爆炸、哈弗定律,也是没有的。后来美 国的一些科学家,依此推测,一百八十多亿年,这样推,这并不是象考古一样,依靠仪器推断世界的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包括其他宗教的有些说法,对整个世界的形成,他们的神,怎么创造世界,也跟宇宙大爆炸结合起来,但这样说,也许并不一定合理。

宇宙观上,佛教的说法是合理的。

到今天,我们的宇宙观,依靠这句话也是可以的。

其实这句话也是有很多佛经中有同样的说明。

喻如大地依水界住 大水依风界住

大风依虚空住 虚空无所依住

如是大地无所依住 而假有依住之名

——《大方等大集经》

虚空无有所住。弥勒菩萨有这种说法,虚空菩萨经中,说明如来藏以虚空来比喻的道理比较细致。所以有必要在《大集经》中陀罗尼自在王这第一品中说明,重要的是在虚空藏品中,有单一有合一,有时间要看一看,虚空和内心的关系怎么样。

在其他的论典中有引用,重要的道理应该提出来,不然不会明白。不管是背诵,在辅导理解时,每一部论典中非常重要的,实用性的教证,大家要背。

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

平时的教证是很重要的,大家要好好打上记号。

这里是比喻。

寅二、意义:

如是蕴界根,依于业烦恼,

业惑恒常依,非理之作意。

非理作意者,依存清净心,

心之自性法,不住于一切。

意义上是:

如是蕴界根,依于业烦恼, 业惑恒常依,非理之作意。非理作意者,依存清净心, 心之自性法,不住于一切。

从意义上讲,同样的道理,我们讲的五蕴,十八界,颂词中说是根,实际是六根六境,是十二处。这是染污法,与前面讲的地依于水一样,这些蕴界处全部依于业和烦恼而产生的。

我们众生的蕴界处来源于业——善不善业和无记业,还有烦恼。这二者恒常依靠非理作意。

就像前面水依于风,风依于虚空一样。业和烦恼依靠非理作意。

非理作意是什么?是没有认识真相的颠倒法,本来是清净的,我认为是不清净的。本来是不清净的,我认为是清净的,本来是无常的,我认为是常有的,这些错觉,都是非理作意。

这些非理作意依于什么?依于我们清净的心。

凡夫有非理作意,诸佛菩萨没有非理作意。凡夫虽然是清净的心,但本身没有产生,但依靠没有认识而产生。虚空自己是个无为法,产生风的因缘,在虚空的本体上找不到。

如来藏的本体是光明清净无边的,有没有非理作意的因呢?没有,但依靠这样的因缘,是会产生的。

所以光明的心,清净的心,不住于任何业、烦恼、蕴界处。

就像虚空不会住于地水风一样,光明的心不是依靠蘊界处而产生。

很多人不知道心与如来藏的关系,如来藏到底是什么?一会儿说是常有,一会儿说无常,没有学过因明的人,云里雾里,一会儿说空性,一会儿说佛性,到底怎么样,难以明确。

当自己稍有一些修证,对这些法有一些闻思就知道,心的本体是光明无为法,显现是这样的,与清净不清净的法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以虚空来比喻就是明白。

这种规律,二十一世纪 的今天,宇宙学说完全可以这样解释,我们的内在世界进行阐述时,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但些处的因缘,并不是平常所说的因缘。其实梦中没有这些法,所以同样,这些法也是假立的,也是如梦如幻来安立,以一种实相来安立是不合理的。

这个法,因为我的时间有限,我讲的话就讲这么多,但利根者基本知道弥勒菩萨的密意就是这样,内在的世界,外在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二千五百年前,打开了眼界,原来是通过能依所依的器世界,也通达了内在的世界。

寅三、彼等对应:

当知犹如地,一切蕴处界,

当知如水界,有情业烦恼。

非理作意者,观如风之界,

自性如虚空,不依亦不住。

对应比较简单。

当知犹如地,一切蕴处界, 当知如水界,有情业烦恼。非理作意者,观如风之界,自性如虚空,不依亦不住。

这里我们现在应该知道,前面不是说地轮,地轮实际依靠水轮而形成的。同样的道理,五 蕴、十二处、十八界依于业与烦恼。

水轮依靠风轮而起,同样的道理,有情的业和烦恼是依靠非理作意而起现的。风轮依靠虚空起现的,非理作意依靠虚空。虚空也不依靠任何法,不住于任何法。清净的光明的自性如来藏,也是不依靠任何法,也不住于任何法。

如来藏依于什么法?没有,会不会掉下去?不会的,它有自己的本体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担心如来藏的孤独,不用担心,它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用担心,应该担心自己不懂。

讲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