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大乘宝性论12

第12课

觉囊全知朵洛瓦 造论

仁波切 译讲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上师开示】

下面讲《宝性论》,现在讲如来藏品。如来藏品中讲到十种意义,其中现在正在讲真实无边,如来藏没有变化。

这个分三个层次。

一是不清净地的,二是清净不清净的,三是极为清净的佛位的。三个阶段。

正在讲菩萨阶段的如来藏。

这个如来藏,可能每个人都具足,可能有的人没有懂,很可惜。

我们通过学习《宝性论》,许多人应该是生起理性的定解,有的人随法行的信心生起来了,这点很重要的。

我也觉得这次讲《宝性论》,对你们很多人是有利的。

因为很多人确实从理论上,不太明白怎么具足如来藏,这个道理有些人可能觉得只是佛教的说法而已不是以正理成立的。

这次学习,许多学习水平比较高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人,觉得特别深奥。最后用自己的智慧不一定跟得上,这种学习方式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是一切获得中最重要的获得。

如果没有经过理性的学习,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因缘变化,如果有了理性的学习,就不会随因缘而转,有稳固的定解。

所以在求法中,要不惜一切地求。

最近在看高僧大德的传记,古代的大德,求学的过程中是比较艰难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比较而言,在座的得法太容易 了,所以不珍惜。不像前辈大德对法的苦行,二三十年前,在喇荣求学,吃的住的非常简单,很多人可能会受不了。但因为贫穷的原因,得的法更觉珍贵。

有的人特别容易得到不愿意珍惜,如果经过一番苦行,得到时可能更加珍惜。

所以我觉得在座的各位,得法不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

今天讲如来藏的道理。

癸二(认清十地佛子功德)分五:

一、发心功德;二、入胜行功德;三、得不退转功德;四、最后有功德;五、宣说成办二利之差别。

子一、发心功德:

佛子证悟此,无变法性已,

见无明蔽众,生等诚稀有。

菩萨虽然超越了生死轮回,但在本体上是没有痛苦和烦恼。

今天开始讲认清十地菩萨的功德。

因为从一地到十地,菩萨有哪些功德,讲这些。

分五个方面。

这里甲操杰没有说功德,比如一地,二地为入圣行的菩萨,都讲菩萨,没有讲功德,其实就是讲功德。

十地菩萨,首先讲一地菩萨的发心功德,再讲二地到七地的入胜行的功德。

这样理解。

一、一地菩萨的功德:

一地发起了胜义菩提心的功德,他的特点是什么,下面会讲。

佛子证悟此,无变法性已, 无明蔽众见,生等诚稀有。

这些众生能见到生等状况,及等包括的死和病,讲义中要稍微改几个字。

一地菩萨的发心功德:完全见到了凡夫位没有见到的重新,意思是现量新的见到,应该是证悟,不是重新吧。现量证悟,反正第一次现量证悟无有任何生老死病、无为法、清净的、本体是空性的如来藏。

凡夫地、资粮道加行道虽然见到,但不是现量,是以总相的方式见到,一地时完全见到如来藏的本性,这时已经解脱 了生老死病的痛苦。

菩萨自己因为见到了法性,没有生老等痛苦,但因为被无明蒙蔽慧眼的,他们看到菩萨等还是有生,等包括的老病死等情形,菩萨没有生老病死,但凡夫见到菩萨有生老死病,这实际上是,菩萨度化众生、成熟 众生的方便方法,

这是非常稀有的,因为他们没有生老死病,但众生能看到。本来没有,怎么看到呢?稀有。

因为菩萨已经远离了生老死病,但证悟空性的原因,可以在轮回中住,不然不合群。

有的领导去乡下,去一般的众生那里,要和他们合群,不然就会变得不伦不类的,世间也是这样的。

为了度化众生,会示现各种形象。

《入行论》:为度愚苦众,菩萨离贪惧,悲智住轮回,此即悟空果。

凡夫人做不到,菩萨做得到。为什么?因为证悟空性的结果 。

不要说住于轮回,去非洲去两年可能都困难。

如果稍微证悟空性,或者有利他悲心,在怎么恶劣的环境中住,都不会有困难的。

所以我们应该对菩萨的行为感到,不同的境界吧。

以前上师如意宝说过,我原来认为托嘎上师应该是二地菩萨,因为他的清净戒律,眷属清净很多方面。后来上师示现圆寂时,才知道对上师的错觉,因为是圆满正等觉。

所以说我们可能有信心的弟子而言,对自己的传承上师当作佛,视师如佛,有的人视师如阿罗汉,有的人视师如菩萨,有的人视师如坏蛋。把上师看成什么样,就得到怎么样的悉地吧。

有的人觉得把上师看成什么,自己也不一定得利。还有另一种意义,如果自己的信心足,也许不具足那么多的功德,比如狗牙上具足功德有一定的困难,但前行中说,老妇女的信心加上佛陀的加持,依靠缘起力,让她获得了加持。

所以要以智慧辨别,不能一概而论,否则没有灵活性和解释的余地。

其实这也不稀有,这是正常的。菩萨具足那么多的功德,在众生面前显现这样,是合理的。

获得圣行境,示于凡行境,

故成众生亲,方便大悲尊。

获得圣行境,示于凡行境, 故成众生亲,方便大悲尊。

我们所谓的圣者,有时候会讲超凡入圣,离开了凡夫得到圣者。有的时候离开了凡夫愚昧获得声闻缘觉也叫圣者,离开了二乘到达菩萨也是。

这是见到了一切万法的法性, 同时也从轮回的生老死病中获得解脱。这就是所谓的菩萨。

刚才讲一地菩萨,现量见到了法性。他已经获得了解脱 ,但他在没有获得解脱的凡夫群体中,会示现生老死病烦恼痛苦,以这种方式来度化众生。与众生完全合在一起,可以说同流合污吧,这个词有点……显现上是同流合污吧。

对吧?

我看到听课的人没有咳嗽,昨天有法师在交流,有的女众在睡觉,他说你们怎么在睡觉,也许不习惯,我没看到,也许睡觉的在后面。

以前我上课时,有时睡觉,现在等会下课还要考试,哪有睡觉呢?等会有人要上来讲,哪有睡得着啊?睡不着是吧?睡不着。

成熟 众生,菩萨自己已经获得了,但在众生面前还是示现生老等,最后和众生打成一片,变成至亲。

比如世间有猎人也好,妓女也好,任何众生,菩萨的化现,完全与他们一起,关系非常亲密,变成特别殊胜的密友。

菩萨以各种方式,四摄……依靠方便方法摄受。为什么方便方法?因为菩萨具有殊胜的大悲心,不然不会与业力深重的凡夫人变成亲友和交往,绝对 不会的。因为他具有特别强大的悲心,他以智慧观察时,唯一的方法是,与众 生在一起才有办法。

所以佛经中,菩萨在人类中以人类的形象度众生,在地狱中以地狱众生度众生。

因为菩萨是很快乐的,不象凡夫有自相的烦恼,要爆炸了,自己不行,看不惯别人。菩萨虽然显现有痛苦,但实际上没有,而且他的悲心远远超过痛苦,这样就可以利益众生。

《大宝积经》中佛陀对目犍连说,我可以为众生除粪便、,割草、除土等低下的行为,自己没有好和坏,没有分别。

做菩萨可能装聋作哑,愚笨一点可能更好,对别人的评价不太在意,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方法。

现在提倡个人主义,太在意自己,很多烦恼就集在自己的心和身上, 没办法转为道用。因为苦不堪言,所以没办法生活下去,最后绝望,不理想的事情 会发生。

菩萨在《大宝积经》中说,不会所谓的好,或者去做,不好去不随行,没有这样,只要对众生有利,好和坏都会去做, 没有不究竟的,也没有善不终,这些做善事,没有善始善终的,没有不究竟的。

《大宝积经》:我不忆尔时所好作务随去。不好作务而不随去……无有为事而不究竟。无有作善而善不终讫。

我们可能发心,遇到各种情况,就发心不究竟,遇到各种事情 。菩萨第一选择利益众生,到后面没有把这个不完成的,不究竟的,这种情况是没有的。

这个教证前面,菩萨在因地,不在乎对个人的侵毁和评价,好和坏都不管,重要的是能不能利益众生。

如果能利益众生,就没有其他的想法。

有时候我们凡夫人太敏感了,太在乎自己,所以在生活中各种烦恼痛苦纷至沓来。

要看看,菩萨在凡夫界中与凡夫一模一样可以行持,不一定看得出来哪些是菩萨,因为菩萨装得特别像。

坏人不一定看得出来,好人也不一定看得出来。也许以后去清净刹土,原来他是大菩萨。原来他在人间装得可怜兮兮,原来是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师派来的,早知道对他好一点。

我们对领导等特别恭敬,对他的所作所为特别……一般人好像不是人一样对待。这是很不好的。

如果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我看到有些服务人员有明显 差别。看到上属下属不一样的态度。一看到领导,啊,你来了……

真的,我们很多人世间的对上者和对下者,其实菩萨的眼里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转轮王还是乞丐,都是一种脸色对待。

我打电话时,一开始不知道,后来知道是领导时,想转一下语气,不好意思 马上转。因为本来稀有的话,尤其对于有求的领导,自然语气会变,但不好意思 马上变,装着有点累,慢慢转。

有人的转得太明显 了,我和道友打电话,他语气很不好的,后来说,啊,原来你是上师啊……这样是很不好的。

当然这是很难做的,我自己也是犯这个错误,但到底谁是菩萨,也许你的领导不需要你的恭敬,有可能其他人值得恭敬

寂天菩萨说,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

子二、入胜行功德:

彼离诸世间,世间中不动,

利世于世间,不染世垢行。

如莲生水中,不为水所染,

此虽生世间,不染世间法。

二、二地至七地菩萨的功德:

彼离诸世间,世间中不动, 利世于世间,不染世垢行。如莲生水中,不为水所染, 此虽生世间,不染世间法。

二地到七地证悟了无我的智慧,但是菩萨在世间中还是不动摇。因为悲心强烈,。前面是智不住三有,后面是悲不住涅槃。目的是利益世间可怜的众生,他可能以生老死病各种形象来度化众生。但在这其中,也不会被世间染污。

有的人在学校发心十多年,光是给贫困学生讲课,发心,作为一个大人,不理他,不需要从他们身上学什么,但觉得这些孩子很可怜的。菩萨也是一样的,对世间没有什么可羡慕 的。了如指掌。但看到世间人需要,所以不离世间。

有的老师本来想离开,看到学生舍不得离开,这也是菩萨的行为。虽然我们做的没有大菩萨那么伟大,但我们的行为。

因为智慧和悲心没有超离世间。

即使住在世间,一起混,一起同流合污,表面看是这样的,但没有被世间八法、烦恼痛苦等,受到任何染污。

凡夫人可能在世间中过几天就不行了,与原来的……有些刚刚出家的人刚发大心的人,发愿要去非洲,比如昨天剃度,哦我现在去非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们不放心。

发心精神 是很好的,但从世间的规则 来看,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炼,不然初心易变。所以需要世间的一些经历。可能有些困难。

但常住世间的菩萨不会被染污。

比喻是水生,水里产生的莲花。如果是其他的事物,比如木头等,放在水中一段时间,水垢会染上,或者淋湿之后慢慢会变色变质。

莲花的特点是什么呢?按其寿命一直呆着,不会被水各种垢染染上,而且更加鲜艳。

菩萨在轮回中,世间中,最有染污性的世间,看起来是在水中,但实际 本质有所不同,不被世间八法烦恼染污。

所以菩萨虽然在世间不会被染上。

《华严经》中有很多比喻。

《华严经》:菩萨种种方便门,随顺世法度众生,譬如莲华不着水,如是在世令深信。

看着是一样的,但有共同不共同,虽然和世间人一样做着事情 ,但利他纯洁智慧与世间人不同。有时弘法的团队,到世间中,有明显的辨别。有境界低一点的菩萨,马上被世间染上,无力自拔。但有一部分,自己的发心坚固,越呆发心越强烈。度化众生的能力越来越不共。

所以说,当然这是二地到七地之间,我们与他们相比较,也不能比。

那天《维摩诘经》中说,菩萨虽然在不清净的地方,但不会有烦恼。

不像我们众生,有可能遇到外面的违缘痛苦不会马上倒下来。

法王如意宝有一个在当时国外的演讲。

那里提到了,当时莲花生大士的心子降魔金刚,因为发愿力强大,所以后来的转世,应该是弘法利生的愿力更加强大和不共的特点。

有的发心人员与自己的愿力有一定关系。有的人想做弘法利生的事,但一直无缘。有时身体不好,有时心情不好,开展得不好。

有的人发愿的原因吧,短短的时间非常出色。所以要做未来的菩萨,发愿是很重要的。

子三、不退转功德:

成办所为事,心恒如火燃,

恒常入定寂,静虑等至中。

三、八地菩萨的功德:

成办所为事,心恒如火燃, 恒常入定寂,静虑等至中。

八地是不动地,他利益众生的心,恒常无有勤作变化,他利益众生的心相当于火燃,干的木柴,放在大火堆上,自然而然就燃起来了,不需要勤作。

有时出去耍,木柴是湿的,怎么吹也是会熄,生火时不能动来动去,一动就熄 了,自然放着,就慢慢燃了。

到了八地菩萨,利益众生不象我们,一会儿打电话,我们很辛苦的,要开会,建团队,培养法师,这里计划,那里安排,未来的弘法的愿景,目标,方式方法,这就是我们凡夫的人操作。

八地菩萨就一直这样呆着,自然而然。

法王如意宝一方面到处去很辛苦,另一方面自然就成的,不像到处找弟子。灌顶时四方的人都来了,人气特别旺。

很多事业,八地菩萨真的这样的,弘法利生的事业不是特别勤作辛苦的。

以前去台湾香港,一个考察组,学院安排的,不得不去,没有演讲,我很放松。

那里有些人非常辛苦,一会儿打个电话,一会儿……我在想,这样勤作还是很累的。我当时基本上关机,他们要求也是不能找弟子,不能见弟子,就一起参观。

然后我也没有什么弟子,就跟着他们,排队排在最后,吃得也很好。六七天除了念个功课外,跟着走,是很放松的。

平时要演讲,还是有压力。当时看到他们,弘法利生的心比较切。没有到八地菩萨,还是要联络等有勤的,八地菩萨无勤,淡定。

而且在利益众生时,如如不动,自然而然成办众生的事情 ,同时可以入定。

八地菩萨的不可思议的显现,又要远离一切戏论中安住,同时要无勤利益无边的众生。

八地菩萨利益众生的心恒时稳固。我们羡慕 ,但离我们比较远。我们要保持自己的心,善心稳定就可以了,负面的不要经常发。

这是很重要的。

不知道有的人是不是业力的显现,不知道什么原因,心无缘无故,比较浮躁痛苦。也许是时代病。

我们自己可能在医院中没有诊断,现在有公开的新华网的数据,有一千多万的自闭症,会突然无缘无故痛苦、绝望。医学上对来源很难清楚。

还有一种情绪特别浮躁,突然性,不能控制 ,医学说是与甲状腺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不是生理上,是心理造成的。有的是业力造成的。

今天早上吃早饭,来了一个喇嘛 ,在聊到家乡的时候,他们家有一个儿子,突然开始失控。一旦他发作,不管是母亲还是……平时对喇嘛 很恭敬,但发作时对喇嘛 打。问活佛能不能念经,活佛开玩笑说他是历鬼的化身吧。

历鬼就是会突然痛苦,世界变了,这种疯狂。今天早上问现在情况怎么样,他说情况好一点,但一辈子折磨他的家人,但也没办法。

可能是个例吧,有的人在世间,不是说八地菩萨平衡如火燃利众,负面的情绪还是非常多的。

可能业力显现,祈祷也没有办法的。

心力在医学上,说是某个细胞或者荷尔蒙来分析,佛教以业力习气或者鬼神非人的作弄,可以这样理解。

作为修行人,最好,如果能如八地菩萨无勤利益众生最好,但至少不给大家带来痛苦,这是每个修行人值得重视的一件事情 。

子四、最后有功德:

先前引业感,离诸分别故,

彼为成熟众,非为勤作行。

四、十地经上菩萨的功德:

先前引业感,离诸分别故, 彼为成熟众,非为勤作行。

十地菩萨因为前面一到九地的发愿力,前世的发 愿力,其实他能感召无勤利益众生。

这样的话,第十地的最后有者,如义成王子一样,马上要得佛果了。

他一是前世的发愿力,任运自成利益众生的行为。一方面所知障断完了,远离分别的功德。因这个原因,自然利益无边的众生。

而且更不用勤作了。

我们还是很羡慕的。我们凡夫人如挖金一样努力 ,如果没有人挖是不会出来的,同样的,没有勤奋 是不行的。有的年轻人说奋斗是成功之母,但菩萨不用奋斗,多生累劫已经奋斗了,到了十地自然而然成。

反正十地菩萨的特点就是这样的。

或说或色身,或行或威仪,

应机予调化,彼知如是性。

恒常任运成,普天之众生,

无碍具慧彼,真行众生利。

十地菩萨还有什么特点为呢?

或说或色身,或行或威仪, 应机予调化,彼知如是性。恒常任运成,普天之众生, 无碍具慧彼,真行众生利。

身语意很多方面可以利益众生。

一是语言。看众生有没有利益,有利益的话,可以广法、深法等来宣说,不利益的话不说。

二是显现的身相,在婆罗门前婆罗门,国王面前国王,乞丐面前乞丐。

三行为,显宗的密宗的行为,各种各样。

其实菩萨的行住坐卧都是利益众生的。

法王如意宝有时一个开玩笑,思维之后会发现,其实有甚深的意义。

有信心的弟子来讲,连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度化众生的行为。这样的话,根据众生的性格 、意乐、根基不同,有种种化现和行为。知道以这种方式来度。

以前文殊菩萨的传记中说,有一次佛授记一天子,大地震动,魔宫震动,魔王不高兴,来到人间。说,如果声闻缘觉变成阿罗汉,也没有什么,我会随喜。但有一个菩萨,我会不高兴。

天子不高兴,说文殊菩萨,你把他们吞了。

文殊菩萨说,这不是我的行为。但我有办法让他们变成佛。加持之后,魔王马上变成狮子座。当时魔王听说要变成佛就怕了,想跑跑不动,最后变成法座,自己变成了与佛陀一样的,不得不说法,有五百众生获得了无生法忍。

当时舍利子吓坏了,怎么魔王说法都会得解脱 。文殊菩萨说,凭我的智慧,无情物我都可以让它说法,你舍利子也可以。

舍利子想跑,有的发心人员说,不是我……舍利子也不让他跑,也变成了一个狮子座,舍利子也变成一个佛陀,你们俩对话吧!

魔王和舍利子变成两个佛陀,关于空性等进行对话,他们对话非常成功。旁边 的吃瓜群众马上听到对话,有八百人得到成就。

所以当时文殊菩萨一加持,魔王也度了很多众生,舍利子一个阿罗汉,也一样。度了一千三百个。

所以有时,这个世界确实说不清楚,我们不能轻易地,平时看不起的,特别坏的人,很恶劣的人,也许是世间很伟大的菩萨的化现,所以观清净心是很好的。

十地菩萨恒常对普天下的众生,令他们无碍地获得智慧,具有意义的菩萨的行为,通过这种形式,真实地利益众生。

我们有时是相似的利益众生,但是利益还是损害也不好说。有的人讲讲讲,有的人似懂非懂的,但菩萨是真实利益那么多的众生。

这就是菩萨利益众生的方法吧。

子五、宣说成办二利之差别:

菩萨之此理,后得于世间,

真实度众生,与如来等性。

五、十地菩萨与如来成办二利的差别:

1、十地菩萨与如来相同之处:

菩萨之此理,后得于世间, 真实度众生,与如来等性。

十地菩萨的事业方式有两个方面。

一是后得,出定之后的情况, 一般是利益众生的,是恒常的,不断地,普遍地利益。从这个层面讲,断证圆满的如来的利众是完全平等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得到六通和十自在,这段颂词之外无著菩萨没有讲义,但讲了一个佛经的比喻。

比如一人经过千辛万苦到达一个城市,那里应有尽有。到了城门时,一步跨到里面,一步还没有进来。这时考虑到,唯一的儿子在外面,如果进去,无法利益独子。想到这里,就回来了。

十地菩萨暂时不愿意接受如来的果位,想到众生如独子般在轮回中流转,不忍心,得到如来虽然能利益众生。但菩萨利益的还有很多众生,所以暂时不进去,暂时在世间以菩萨的身份住世。

所以八地、十地菩萨度化众生的事业上,与如来相同 。自利方面如来更圆满,但菩萨自利不圆满的话,更愿意在世间利益众生。

因为十力具足,所以度化什么都方便。

然如地与尘,海与蹄迹水,

佛陀与菩萨,差别亦如此。

2、十地菩萨与如来不同之处:

然如地与尘,海与蹄迹水, 佛陀与菩萨,差别亦如此。

菩萨与如来在观待自利方面,断证功德还是有天壤之别。

以比喻来说,如同大地一粒微尘相比的差别。或者大海水与一个牛蹄迹的水的差别。

以前有这种比喻。

所以圆满佛陀与十地菩萨,十地如此,一到九地更不用说了。差别如此,但菩萨没有选择成佛的也有,但有的最细微的障碍没有断除,无我没有证悟,也有住于轮回中,但到达佛陀时,所有的功德圆满。有非常大的差别。

这以上讲了清净位的道理。下面是广说,清净与不清净的,再下面,可能明天的课中会讲到。明天我们的课,原来法王如意宝的圆寂的地方,可能明天结束的时候,记得是明天的课,不知道有什么因缘和缘起,到时候关注一下。

明天讲完之后,法王后面的课再没有讲。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