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大乘宝性论29

第29课

觉囊全知朵洛瓦 造论

仁波切 译讲

下面我们开始讲《宝性论》。

现在正在讲第三品——功德品,主要讲佛陀的功德。自利胜义法身离系果的功德有三十二种,他利世俗色身异熟果的功德也有三十二种。我们首先讲

今天想详细地跟大家讲一下,因为好多人也听过佛的这些功德——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如同口头禅一样,讲到佛的功德的时候都会说,实际上可能只是理论上知道,文字上可以说得清楚,但内心当中知道佛的智慧、对佛产生信心、对佛产生一种不共认知的人并不是很多。

学会深入浅出地为世人解释佛法

佛教的每一个道理都有理论的说法,还有实际的修行,或者有一些浅显易懂的方法。其实方法很重要,如果把理论讲得更高、更深、更多也可以,通过备课或者找很多资料应该问题不是很大,但是最需要的是将佛教最甚深的意义,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世人容易明白,这样,世人才知道佛陀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佛陀真正的智慧要产生定解或者信心,这特别重要。

我们在闻思和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要想到,理论是理论的说法。比如《俱舍论》当中关于六种根本烦恼的说法是什么样的,《大乘阿毗达磨》当中的说法是什么样的,这是佛教的专用名词和说法;如果用世间的语言来讲,或者用现代世俗的概念来解释的时候,这些到底指的是什么,这也很重要,这叫做“生活佛教”或者“人间佛教”。所谓的“人间佛教”,是指将佛教甚深的密意和意趣以非常直白的语言来告诉世人。

后来弘扬人间佛教的大师们,有些非常成功,确实自己有些认知和修行,会用比较浅显的语言告诉别人;但如果自己没有特别高的一些境界,自己也学得一知半解,那可能只能用世间的语言来说一部分佛法的内容,且说得不一定很究竟和彻底。

所以,我们要讲的时候,不管中观、因明或者密法,任何一部大经大论的内容,我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理解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完全变成世俗化;如果完全世俗化,也许失去了佛教本来的本质、颜色和味道,完全变质了,这样脱离本质也是不合理的。只要是不脱离本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非常适合现代人的语言来做包装,然后分享给有缘的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以后弘扬佛法的时候,也值得思考。

曾经我们也有过一些不同的辩论:佛教在世人面前怎么样展现、怎么样弘扬——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古大德的说法,那可能所化众生只能是极少数具有专业信心和信解的人;但佛教的所化众生应该是有信心的人、有因缘的人、有意乐的人多多益善,那弘扬者也要学会当代人的思维观念,以比较接地气的、跟他们相应的语言、词句和内容来表达,这样佛法才会弘扬得更加成功,这很重要。

今天我们讲佛陀的十力,分两个方面:

庚二(广说各自安立)分二:一、广说自利胜义法身具有之离系果功德;二、广说他利世俗色身具有之异熟果功德。

辛一(广说自利胜义法身具有之离系果功德)分三:一、解说佛陀之十力;二、解说四无畏;三、解说十八不共法。

壬一(解说佛陀之十力)分二:一、认清所表义本体;二、以能表比喻决定。

癸一、认清所表义本体:

知处非处业,异熟与根性,

界性及信解,趣行静虑等,

染污无有垢,随念诸宿世,

天眼与寂灭,智力有十种。

什么是佛陀的“力”?

这里总共有十种智力。前面也讲了,佛陀的“力”主要是一种智慧的力量,而不是身体的力量,也不是其它的势力,主要是智慧的力量。这样的智力本来非常多,佛陀的智力千千万万、无边无数,特别多,但在这里因为所化众生的必要,归纳为十种重要的智力。

“力”实际上是对善法的一种善抉择,《入中论》中也讲过:“经说善抉择,是十力法相。”佛经中说过,十力的法相是“善抉择”,佛陀说能善抉择的智慧就是十力的法相。不管是任何一个法,以善妙的、彻底的、非常细微的方式来抉择、确定,这样的智慧可以叫做智力的法相。

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崇尚智慧,智慧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在这些智慧当中,有些当时认为这是一种智慧,但到后来的时候没有人相信、没有人接受,随着时间的变化,历史的演变,最后在不同的时代当中慢慢被淘汰,变得落后,没有人接受,但是佛陀的智力确实不同。

下面讲一下,佛陀的智力总共有十种。在《入中论》当中每一个力用一个偈颂来进行解说,今天不用《入中论》的解释方法,实际上差别也不是很大。

佛陀完全有辨别合理、不合理的智慧,原因是……

1、佛陀由先前在学道位立誓坚固行持大乘法感得最终于法身中成佛时无碍现量通晓“依靠两种自生及转轮王的男人所依成佛是处、依靠女人的所依成佛是非处”之类一切因果可能不可能之理,即是知处非处智力。

知处非处智力:佛陀有了知处和非处的智慧力量,这是怎么来的呢?佛陀曾经在因地的时候、在曾经道位的时候,立下非常坚定的誓言,行持大乘的法门,因为这个原因,佛陀成佛之后以无有任何阻碍的方式现量见到,见到什么呢?就像独觉,我们经常说独觉是自生果,因为最后他的智慧自然产生。独觉有两种,一是众行独觉,还有麟角喻独觉。这两种独觉的果位,还有转轮王的果位,以及成佛的果位,佛陀说是以男人的身份得到,以女性的身份不能得这几个果位,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智力不自在。所以一般来讲,不管是独觉、转轮王,还是佛果,都要以男性的身份获得,这是“处”;如果以女性的身份来获得转轮王的果位或者佛果,这是“非处”。

诸如此类的所有因和果之间的关系,有些能,有些不能,唯一只有佛陀才能知道。意思就是说,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处和非处是合理和不合理的意思。凡是世间当中,因和果之间的关系、本体上的关系,合理或是不合理的道理,唯一佛陀才能明白,其他的声闻缘觉、世间上的大智者、大仙人、大天人,只能知道部分而不能知道全部。我们经常说“这是合理的,这是不合理的”,为什么这样呢?这个原因唯有佛陀知道。

比如:布施能获得财富,这是合理的,这是“处”;布施最后得到的果是贫穷,这是非处,是不合理的,无有是处,在这个世间当中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这叫“非处”。或者说,持戒得到的果报是转生到善趣,这是“处”;如果持戒堕入三恶道,这是“非处”,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有的这些因缘果报,因当中有什么样果的力量,果依靠什么样的因而产生,有一个合理和不合理的规则,我们叫因果规律。这样的因果规律,佛陀完全明白,比如,我们造恶得到苦,这是合理的,这是“处”;造恶得到快乐,这是“非处”,不合理的、不可能的事情。青稞当中产生青稞的果是合理的,是“处”;而青稞当中产生稻或者麦子则是“非处”,不可能的。很多现象,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唯一佛陀的智慧能清楚。这是从因果方面讲的。

如果从本性方面讲:水的本体是热性的,火的本体是冷的,地的本体是湿性的,风的本体是不动摇性的,这是“非处”,不可能的;地的本体是坚固的,火的本体是热性的,水的本体是湿性的,风的本体是动摇的,这是“处”,是合理的。

这个道理用现在的语言来讲,世间当中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有些通过化学试验而得成,有些是通过物理学进行观察而得成,这叫做物理学家得出来的结论或者公式,或者化学学者带来的科学的成果。佛在有关的经典当中,合理的这些是“处”,不合理的地方是“非处”,这是不合理的、不可能的现象。还有在整个世间万物当中眼睛看不到的、耳朵听不到的、接触不到的各种各样因和果之间的关系,或者本体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道理,佛陀以处和非处的智慧来了知。

刚才讲的相关内容,在《大智度论》中有详细宣说,《瑜伽师地论》当中也有部分。现在看这些资料应该很方便,如果大家有机会,应该认真看看。

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是佛陀有知处和非处的智慧,用现在的语言来讲,整个万物当中合理、不合理的道理,诸如此类的许许多多的意义,佛陀全部知道。

今天的“十力”在《大智度论》里面讲得比较广,本来想翻译成藏文,但是因为内容太多了,不敢碰。有时候翻开看一看又放着,又想翻译又拿来看一看、又不敢开始,因为一开始可能要很多年,现在天天忙来忙去,也没有时间。但里面确实有很多特别好的内容,在其他的有些经典和论典当中不是特别常见的道理,《大智度论》里解释得特别好。

这是第一个,大家应该要知道佛有知处非处的智慧。这个很重要。我们内心当中应该想:佛陀真的很了不起,他对整个处、非处都知道,不管因果关系、本体、作用,这些都非常清楚,这是第一个。

2、由先前也坚信业因果法感得无碍现量通晓“不善业生不欲异熟果报、善业产生所欲异熟果报”之类各自决定的因果,即是知业异熟智力。

知业异熟智力:业异熟——业因果的成熟,主要讲众生相续当中的业力。佛陀在因地的时候坚信因果,因为这个原因,无碍地洞达:如果造不善业,得到的果肯定是痛苦的、不悦意的;如果造善业,得到的异熟果一定是快乐的。诸如此类因和果方面的关系,只有佛陀知道,其他人确实很难以知道。因为佛陀前世坚信因果,即生当中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及众生相续当中所有的这些,都非常清楚。

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对一般人来讲, 很难知道人的前世是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比如有些人造的恶业,但整个处境、生活都过得很快乐;有些人行持的善业,但是往往在他的身上出现很多不快乐的事情。这在《大智度论》里是怎么讲的呢?前世造恶的人出现快乐,是因为所造的恶还没有成熟,现在正在感受的快乐是以前造的善业的果报现在成熟了;有些行持善法的人特别痛苦,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时行持善法的异熟果还没有成熟,不可能马上造、马上成熟;造了善以后为什么感受痛苦?其实是因为以前造的恶现在成熟了。

一定要明白因果之间的关系,不然会有疑惑:为什么自己心很善良、造善业却感受恶果?那天有一个居士,他女儿小的时候来过这边,现在十几岁。有一次到寺院里去的时候,看见一只猫困在树上,小女孩准备去救它,母亲也同意了。爬到树上,小女孩用一只手去拿小猫,小猫正在挣扎的时候,双手一接,从树上掉下来了。猫已经得救了,但自己处于昏迷状态当中,不知道最近怎么样。听说是这样的。刚开始他有点不解,为什么他从小吃素,为了救众生,反而遇到这样的事情?但实际上自己从树上掉下来肯定是以前有另外一个因缘,以前是不是把众生推向深渊,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因缘,肯定会有的;今天行持善法,今生吃素,这些功德今生没有成熟,这个关系一定要明白。异熟业、异熟果的关系很复杂,一定要明白这样的道理。

我们以后自己也许会这样的:我一辈子出家,但最后死得很惨,最后病得很可怜,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因果不虚不对?我个人对业因果越来越深信,比如我今天想要成办一件事情,会念护法,如果这件事情办成了,我觉得护法神很有力量;办不成的话,我想肯定是前世造的业,这件事情护法神也没办法。这也许跟我的信心有关系。

我们自己对因果道理不明白的话,我担心有些人在临死的时候对因果没有深信,还是很可怕的。现在很多人如果病死在医院,你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最后用电击抢救,这个时候,也许有些人容易产生嗔恨心。以前有一个国王,本来一辈子行善,然后他在临死的时候,他的侍者用扇子为他扇风乘凉,不小心扇子掉在脸上,因为临死的时候,整个四大分解,心情不是很稳定,国王在那个时候产生嗔恨心,堕落了。所以,临死时的念头很重要。

以前有一个屠夫一辈子杀牦牛,最后临死的时候,一个出家人刚好到那里,出家人跟他说《观经》里面讲到念十声佛号不会堕落恶道,而且往生极乐世界。结果,这个屠夫念了不到十声佛号就离开世间,最后往生极乐世界了。

因果是不虚的,但是因果当中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会发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的话,可能会对自己的修道有障碍。但佛陀对业因果的关系全部非常清楚地知道,其他世间的仙人、外道只知道中间的部分,比如,我相续当中有多少劫、多少世间的因,除了佛陀以外都不知道。正因为这样,外道里面有些持牛戒,有些持狗戒……外道有一些神通,用神通来观察时,发现这个众生的前世是牦牛,牦牛是干什么的呢?牦牛吃草,所以他要求所有学这个宗派的人都吃草。因为他确实有一点神通,他知道前世,但是他不知道当牦牛之前,所以他专门建立一个牛派,专门让他们吃草,做牦牛的行为,这是一派。还有吃屎的狗戒,他发现有众生转生到天界去之前,其前世是当狗,狗做什么呢?狗吃屎,所以要求他的弟子学这样的行为。

他们有一些世间的神通,但是只知道中间的部分,不知道众生无始以来不断地转生,尤其是我们对因果道理不是特别明白的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容易产生邪见。我比较担心,很多人临终的时候会不会被电击,开始在胸口按压,医生们高声地喊……不建议佛教徒让他们抢救,因为医院里面有制度,如果不这样做不行。我们每个人应该要注意,觉得有点不行时,就提前出院,彻底“出院”。

这是知异熟果的智力,佛陀知道众生的异熟果,这个真的很重要。

3、由先前也是观察所化根性应机说法感得无碍现量通晓“众生信心等利根中根钝根的一切类别,即是知根胜劣智力。

知根胜劣智力:根性。佛陀以前观察众生的根基,用非常尖锐的智慧来看到众生的根器,哪些是利根,哪些是中根,哪些是钝根。根,大家都知道,有信心的根、精进的根、智慧的根、禅定的根、正念的根,即经常讲的“五根”、“五力”。有些众生非常利根,有些是钝根,比如从信心方面,有些是信心的利根者,有些是信心的钝根者,有些是智慧的利根者。我们现在认为的“根基”,学得好一点、记性好一点,是智慧根基,认为他的根基很好。其实佛陀讲的根基很好,是五根很好。有些信心很好,但是智力不行;有些智力还可以,禅定不行;有些禅定还可以,精进不行;有些可能五根都还不错,精进根不错,智慧根也不错,信心根也不错,可能会有这样的。

众生的根基,有不同类别。比如以前非常利根,但是有一些障碍的,像指鬘王一样;非常利根,没有障碍的,像舍利子和目犍连一样;非常钝根,没有障碍的,像周利磐陀一样,故而根有所不同。这些在《大智度论》当中都有提及,根是有所不同的。

佛陀知道利根者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给他讲法,钝根者给他讲什么样的法,钝根者有些用粗语来讲,有些用软语来讲,佛陀完全知道各种不同的方法,这个智力叫做“知根力”,知道根的神力。

我们现在不知道,声闻缘觉也不知道,声闻缘觉只知道一部分。我们知道这个是利根、这个是钝根,但有时候确实不好说,我们只知道他的智慧是利根的,但也许他的信心是钝根,也许精进是钝根。其实根的分析很有必要。你们写论文的时候,人当中,大概很笼统地看时,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我们大多数重视的是信心的根和智慧的根,对禅定的根、正念的根、精进的根没有分析,如果去分析,全部具足的不一定很多,智慧、精进、信心全部具足的非常少。

这是第三个。

4、由先前也是随顺所化界安住感得无碍现量通晓“众生暂时安住于三乘不同种姓”之类的种姓或界性差别,即是知种种界性智力。

知种种界性智力:佛陀以前因为随顺众生,经常了知众生、随顺众生的界性,因为这样的原因,暂时将众生安住在不同的三种根基、三种种姓当中,他完全知道。刚才是根,这里是种姓,因为众生的种类不同。刚才根也有这样的意思,但按照《俱舍论》的说法,种类与根还是有一点差别,大家应该知道。

这里的界性是什么意思呢?

有些是声闻种姓,有些是缘觉种姓,有些是菩萨种姓;有些是世间当中的欲界种姓,有些是色界种姓,有些是无色界种姓,欲界当中也是各种不同种姓;包括人类当中,东方的种姓和西方种姓的人也不同——应该知道众生的根基确实不同,界性不同。也就是说,有些众生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当中得到度化,有些众生可能以后可以度化,有些众生依靠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度化等等。每个众生,有些以赞叹的语言来度化,有些众生以呵斥的语言来度化,有各种不同的界性。这个叫做“知道种种界性不同的智慧”。

佛陀有这样的智力,其他人包括比较著名的老师,也不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根基,他只不过知道学生的智力怎么样、他的道德行为怎么样,除此之外不一定知道。包括有些法师,自己装着知道,还有一些说前世后世,那这样的话,我们专门考一考。我听说有一些说神通的,如果有的话,是声闻的神通?还是阿罗汉的神通?还是佛的神通?这个也要去观察。“你前世是做什么王子的,那个时候我是什么,你是什么什么”,学院当中应该不会有,如果有的话,大家确实要注意,不然的话,你说大妄语,出家人的基本身份都没有了,更何况说其他的。真正了知众生的界性很难,法师们应该如理如法地讲经说法,不要自己神神叨叨的,到时候大家不一定认为你很了不起。如果你真正有这样的特异功能,有神通,有佛陀十力的智慧,或者跟十力比较相同的,那可以说:你是声闻根基或者阿罗汉根基,但这确实很难。

我有时候看这个人的行为,觉得会不会听个密法可能好一点?给每个人单独讲一个窍诀,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也不需要这样的能力。佛陀转法LUN的时候,并没有单独为每个人讲法;以前上师如意宝说法的时候讲适合大家的法,讲的过程当中,有些对这一段特别有信心,那这一段对他有利;有些是那一段内容对他有利。就像今天讲的十种智力,有些是第一智力对他非常有利,有些是第二智力对他非常有利,不一定要在每个人耳边给他讲个窍诀。有些人经常说“你可不可以单独给我讲个窍诀?”其实我觉得单独讲和在公众当中讲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信心的人,哪怕单独、悄悄地跟你说,也不一定听得清楚,你再怎么样单独也不一定;如果有信心,在大众当中,你看佛陀以前说法的时候都是在大众当中,多少个眷属、几千几万个人当中宣讲。所以,我们明白佛教的道理很重要。

这是第四个,佛陀因为知道众生的根基,知道什么时候给他讲可以马上得果,得一来果、得不来果。

5、由先前也是随顺所化信解说法感得无碍现量通晓“这些众生信解三乘中此乘”之类不同信解意乐的一切差别,即是知种种信解智力。

知种种信解智力:佛陀以前随顺众生的意乐、信解而说法,佛陀知道众生的信解——三乘的信心,有些对大乘有信心,有些对小乘有信心,有些是对其他乘有信心,有这方面的意乐。这主要是从意乐方面讲的,从发心方面讲的,自己的爱好。

比如提婆达多,他特别喜欢名声;像孙陀罗难陀,他对五欲妙乐特别感兴趣;阿难对广闻博学很感兴趣;罗睺罗对密行感兴趣。每个人,有些对禅定很感兴趣,有些对智慧很感兴趣,有些对辩论很感兴趣。包括我们吃的,有些喜欢吃辣的,有些喜欢吃酸的,有些喜欢辣的、甜的、咸的全部合在一起,有各种各样的。这也是一种界性,一种意乐,如果你不对应、不相应,得不到。以前舍利子教弟子禅修,修不净观和呼吸观教错了,弟子修了很长时间没有效果。后来佛陀一看,稍微调换一下,弟子这样修的时候,马上成就了。

我有时候跟法师也说,不要让所有的人天天禅修,有些不爱禅修的人无始以来从来不禅修,对他来讲特别苦恼。法师自己爱禅坐,两三个小时都没问题,一直在禅的境界当中睡着了,但是其他人不一定都是这样的。讲法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你要知道并不是群体当中的所有人都爱这个,包括我们讲大圆满,有些人确实不喜欢,首先要给他个空间,不听也可以的。佛陀有这样的智慧,他观察弟子的时候不像我们一样,马上知道哪些对他有利,哪些对他没有利,对三种种姓,对意乐方面观察得特别细致。这是第五种智力。

6、由先前也是修习一切乘感得无碍现量通晓行于三界与三菩提等一切轮涅之道的类别,即是知趣行智力。

知趣行智力:佛陀以前对一切人天乘、大小乘,全部都学过,因为这个原因,他通晓三界和三菩提的道。意思就是说,因为佛陀有智慧,佛陀完全知道三界轮回每一个众生的道:人道是什么样的,鬼道是什么样的,地狱道是什么样的,旁生道是什么样的,天道是什么样的,对每一个道他也清楚;对菩提道、声闻道和缘觉道等清净的道也清楚,但我们很难知道我们以后的道。所以,佛陀完全知道每一个众生所趣向的道,这叫做“知趣行智力”。

7、由先前也是策励修行无量等持感得无碍现量通晓其余补特伽罗相续生起的静虑、无色定、解脱、等持、有漏染定、无漏清净定的一切等持差别,即是知染污无垢智力。

知染污无垢智力:意思就是说,因为佛陀以前修过很多等持,各种各样的等持、禅定都修过,因为这个原因,他知道补特伽罗的根基不同,有些是住世间的静虑,比如色界、无色界的禅定等等,还有出世间的无漏的禅定等等。所以,佛陀完全知道,有染污的禅定和没有染污的禅定。

《大智度论》当中也是这样讲的,佛陀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禅定,什么时候可以出定,什么时候可以入定等等,全部都清楚。而我们凡夫人和声闻缘觉,虽然有入定和禅定,但这种禅定并不是很究竟的,这里佛知道清净的禅定和不清净禅定,不清净的染污的禅定就是四禅、四无色、八解脱当中世间相同的禅定境界。

现在很多人,包括去一些西方国家,他们特别喜欢禅定,什么都不用给他教,让他好好禅定。其实给他们教禅定是很容易的,不用教什么知识,你让他这样坐下,眼睛闭着,或者不要闭着,什么都不想,他们很喜欢。你什么都不想,是不是有一种光明的、清净的、空性的道理?嗯嗯……然后你在这个境界当中不要动摇,就安住。

很多人可能因为压力太大了,有时候心情也特别不好、心散乱,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样一坐下来,虽然不是什么境界,但大家很喜欢。其实这样的禅定能够缓解压力,平时工作当中还是很重要的。包括有些道友有一些压力,心情不好的时候经常习惯性地早上起来坐禅,晚上睡觉之前坐坐禅,对整个身体的调理、对情绪的调理有非常大的帮助。虽然是世间禅,但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除了世间禅以外真正懂得了无漏的禅定,如同有关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里讲的一样,所有的分别风融入中脉,最后在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中安住,这当然非常好。所以,佛陀在很多包括《楞严经》、《首楞严经》、《妙法莲花经》里面讲了不同的禅定的法门。因为佛陀因地时入定,成佛时也给我们众生分享这些境界。原因是这样的。

图片

8、由先前也是不唐捐善根、不放逸感得无碍现量通晓自他前世一切行为及原因,即是随念宿世智力。

随念宿世智力:知道前世,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前因地的时候任何善根不失坏,而且以正知正念、不放逸的方式来护持自己和他人的善根,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成佛的时候,自己和他人所有一切的前世的包括当时的地方、当时的类别、当时的相貌、当时的住处、当时所有的生活习惯,全部一一了知,即所谓的“宿命通”。

声闻缘觉也知道一部分,但是他们知道的不全,就像以前讲华杰老人出家的时候,所有的声闻缘觉都看了,发现他很长时间中没有一个善根。后来,佛陀给他剃度出家,得阿罗汉果位的时候,好多阿罗汉不相信,“为什么我们在八万劫当中都看不到他的善根?”而佛陀知道,他在八万劫以前有“一称南无佛”的善根。佛陀对所有之前宿世的善根、当时做什么事情全部都清楚,这叫做“随念宿世智力”。

白玉派的不变金刚——门吉多杰,他了知前世二百世,我前几年翻译了一部分,但后来藏文也丢了,汉文也没有了。他回忆自己的二百世,他和乔美仁波切两个经常一起变成什么什么。我当时觉得很好,后来翻译到了中间的时候,藏文也找不到,汉文也找不到。当时我觉得很有意思,结果中间不知道什么事情就中断了。前一段时间我到处翻,找不到了,以后如果找到的话再看看。确实有些高僧大德,可能不一定像佛一样能回忆多少无量劫,但有些高僧大德真正能记住好多生世,这个也是有,包括法王如意宝的传记当中好多处都是这样的。

9、由先前也是不令其他众生恐惧而作为他们的引导者如实说法感得无碍现量通晓一切众生由何处死迁、转生何处一切贤劣差别,即是天眼通智力。

天眼通智力:因为以前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不让众生产生恐怖的心,一直保护他们的原因,今生当中完全通达众生的死处和生处,有些经里面叫“生死智力”。也就是说众生从哪个地方死后转生到这里;或者这里怎么死,最后转生到哪一个地方,这些全部清清楚楚。梵天、帝释天只能知道天界以下范围的众生,声闻对一个小千世界的范围当中的众生的生死比较清楚,但佛陀对整个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的生处和死处全部看得清清楚楚。

有些经典里面讲,比如说我们坐船的时候,看到清净的水里面的鱼和石头,就像这样,佛看到每一个众生未来的转世生死的情况,就像看清净水里的石头和鱼一样完全清清楚楚,这个叫“天眼通智力”或者“生死通智力”。这是佛陀的第九种智力。

10、由先前也是为灭尽有漏而说法感得无碍现量通晓寂灭自他烦恼、漏尽的一切相,即是知寂灭智力。如是随顺众生各自相续克胜所断之十种智力现前,摧毁自他违品四魔。

知寂灭智力:也可以叫“漏尽智力”。佛陀主要是没有烦恼,灭尽一切有漏的法,为众生说法。因为这个原因,他能息灭众生自他相续当中的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所有的障碍都没有,那智慧必定会现前。所以,佛陀具有这样的智力。

总而言之,以上所说的这些,从自身角度来讲,克胜自相续的烦恼;从自他两方面来讲,摧毁一切死魔等违品。“力”应该这样来理解。

癸二、以能表比喻决定:

处非处异熟,种种界趣行,

信解染净根,随念诸宿世。

天眼漏尽理,穿毁断无知,

盔甲坚墙林,故力如金刚。

知因果处非处智力、知业异熟自所造智力、知所化界不同种种界性智力、知种种不同趣行智力、知众生种种信解或意乐智力、知所化信等根胜劣智力、知静虑等至等有染、清净差别智力、随念宿世通智力、以天眼知死迁与投生之力、知自他漏尽理智力,次第能穿破、能摧毁、能斩断各自违品如硬盔般、如坚墙般、如稠林般的无明等障,为此如来的十力犹如金刚实物,也就是依照将要讲的知处非处等前六力能穿破如硬盔般的所知障的缘故如同金刚,以知静虑等力、随念宿世通智力、天眼通智力三种能摧毁如坚墙般的等持障的缘故如同金刚,以知漏尽智力一种能斩断如稠林般的烦恼障的缘故如同金刚。

1、处非处,知道因果的处和非处,这是第一种智力;2、异熟,知道业异熟,自他所造的都具足;3、种种界,了知所化众生的各种不同的界性的智力;4、趣行,了知众生种种不同所去的道;5、信解,了知众生各种各样的爱好和意乐和信解的智力;6、染净,了知所化众生有不同的等持,清净的、不清净的各种等持;7、根,根基不同,利根、钝根的不同;8、随念诸宿世,知道众生的前后世;9、天眼,众生的死亡和投生的地方;10、漏尽,知道众生漏尽的智力。

以上讲了十种力——佛的十种智慧力。那么,佛的十种智慧力起什么作用呢?

穿毁断无知,盔甲坚墙林,故力如金刚:斩断、摧毁,或者穿破无明的作用——穿、毁、断无知。无知,大家都知道,现在所有的众生,明明是合理的,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全部的来源是无明,无明的对治法是智慧,佛陀有这个智慧而我们众生没有,佛法就是智慧和无明之间的一种抉择,依靠智慧来摧毁无明、穿破无明、或者斩断无明的方法。

穿、摧毁、断无明,有三种比喻:一是铠甲,一是坚墙,还有一个是稠林,这些十力的违品用智慧力来摧毁,力的比喻就像金刚一样。

前面的六种智力能摧毁从“处、非处”一直到“根”之间六种智力的违品,这六种违品就像铠甲一般,如果我们穿上铠甲,其它任何东西没办法穿破,只有金刚可以摧毁或者穿破。所以,能摧毁像铠甲一般的所知障。穿上铠甲以后,一般的箭和矛不可能穿破,但是有了金刚就没什么问题了。这是前六个。

中间的三种——禅定智力、宿命通的智力、天眼的智力,能摧毁如坚墙一般的等持障或禅定障,前面说的是等持障。这三种智慧力相当于是金刚一样,如果有了一个很大的墙壁隔住,其它没办法穿破,但是有了金刚,你就可以摧毁,这三种力相当于是金刚的比喻。

最后一个漏尽智力。像稠林一般的烦恼障不容易斩断,但是如果有金刚刀,就可以斩断整个森林,所以是烦恼障的比喻,用佛陀的智慧来断除烦恼障的密林。

意思就是说,佛陀的十种智慧分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归根结底用金刚来比喻,所摧毁、所穿破、所砍断的对境就是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或者等持障,这三种障碍分别像铠甲、像坚墙、像稠林一样。

大家稍微思考一下应该明白。今天的课可能稍微有点枯燥,但是也没办法,《宝性论》要讲的话,只有这样来讲,除此之外我也没办法。弥勒菩萨是这样讲的,我们还算是给大家讲得比较浅显易懂,如果这样你还不懂,那你要告弥勒菩萨,我也没办法,我还是尽最大的努力来给大家讲的。

珍惜当下

今天主要讲的十力。学完今天这堂课大家应该要知道,到底十力是什么?下来以后自己好好思考,以后可以专门就佛的十力方面写文章、搞研究,给别人做讲座。如果有些大学请你,你说“我今天给大家讲十种力量”,我觉得也很有必要。

我们如果对佛陀的任何一个智慧有深入的了解,有值得思考的、值得探索的、值得研究的;如果你自己没有深入进去,那这些都是文字上的戏论,对他人也没有什么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利益。最关键是看我们修得怎么样,看你的“界性”怎么样,如果你这方面很感兴趣,也许你学得很好、讲得也很好,对自己也很有利;如果你没什么兴趣,甚至听课的时候“什么时候讲完?还没讲完啊,怎么这样呢?”一直痛苦,那也只是在耳边种下一个善根习气,除此之外不一定有利。

不管怎么样,我们学习了佛陀最了义的、决定说的、如来藏的法门,也就是佛陀的功德,确实大家还是很幸运的,我们获得人身应该是有意义的。我个人真的这样想,哪怕讲一堂课,一天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跟这么多僧众做一个回向,这是特别不容易的。如果以后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回忆美好的前世,或者自己前段的经历,那你就回忆现在的这种场面,或者对大乘佛法的享受。一旦没有这样的机会的时候,你去自己思考回味,这个时候可能是很有意思的。

珍惜当下还是很重要的,很多人都不会了知当下的幸福。我们现在最有意义的,就是学习像《宝性论》那样的大乘了义的如来藏的法门,哪怕听一节课也摧毁轮回的根,非常有功德和加持,还有我们这么多的僧人、圣者们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大家也以这种心态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