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大乘宝性论37

第37课

觉囊全知朵洛瓦 造论

仁波切 译讲

我们先讲《宝性论》。现在正在讲第四品——事业品,主要讲佛陀的事业任运、不间断,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有九种比喻,前面天王的比喻我们已经讲完了,中间昨天还讲了天鼓的比喻,今天讲第三个比喻,用天上的云比喻佛陀的大智慧和大悲心,这两个对应跟大家讲。

前面讲了两个增长庄稼的同法,今天讲第二个问题——对应器成之同法,意思是,天上的云比较相同,从云当中降下雨,因为地上的人的情况不同,故而有利有害。佛陀的法云当中降下法雨也是一样的,但因为有不同的法器,主要说明这样的道理。下面从比喻和意义两个方面讲,首先是比喻:

壬二(对应器成之同法)分二:一、比喻;二、意义。

癸一、比喻:

犹如凉香柔,轻水云中出,

与地盐等系,成极多种味。

犹如降雨,具有所触清凉、味道香甜、不伤身而柔和、轻爽、洁净、无臭、多饮也不伤腹、不伤喉——八支的一味水是由云聚中次第出现降下,因与下面大地有盐无盐等处不同相关而形成苦、甜等极多味道与不同功效。

天上的云是最干净的、最清凉的,如果它没有被环境、空气、各种微尘所染污,实际上天上降下来的雨水是最干净的,而且具有八种功德。一般天界的水也具有八种功德,人间的话,天上降下的水其实也具有八种功德:第一个,所触非常清凉,水不是特别酷热、干燥,不是这样的;第二个,味道特别香甜甘美,因为水质的不同,水的味道还是差别的;第三个,不伤身体,对身体、皮肤没有任何损害,特别柔和;第四个,轻爽,雨水不是很重、很硬的,特别轻爽;第五个,洁净,特别干净;第六个是无臭,没有臭味;第七个不会伤腹,不会拉肚子,不会对身体有害,如果水质不好,经常不消化,拉肚子,没有这样的;第八个,不伤害喉咙,如果水质不好,可能伤害自己的喉咙,有时候很la、水质很差,喉咙特别不舒服等等。

这些具有八种功德的水,其实天上的云中可以逐渐降下来。天雨本身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所以一般山上的修行人经常把雨水作为自己饮用的水,在屋顶下放一些桶,或者下雨的时候在外面放着桶,雨水对身体非常好,没有任何危害。尤其是在高原地方,冬天的雪也是很好的,雪水如果被阳光晒得比较长,对身体不一定很好,但是早上还没有照射之前的雪融化以后作茶也可以,听说有些地方雨水泡茶比较好,尤其是像降雨比较少的地方,雨水泡茶用,也很重视。

本来天上降下来的雨水应该各方面都非常甘甜清美、特别好的,但是因为各个地方的地理性质不同,有些地方有一些盐地,因为这样的原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水味。尤其是现在大城市里面工业的排放,空气中的化学物比较严重,这样的话,天上降下来的雨水跟化学物混合在一起,喝了以后对身体不太好。好多现在得癌症的原因是水染污比较严重,因为空气当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化学物,通过雨水降到水里面以后,水没有净化,直接入于我们的身体,慢慢变成致癌物,比较可怕。所以现在很多人也是做各种净化水的仪器,这些也有必要。现在有些人只喝矿泉水,但矿泉水好还是不好也不好说,一味地依止一个的话,里面加什么东西也不好说。矿泉水也有过期的吧……不能这么说,不然卖矿泉水的又恨我,明天都不去买矿泉水,都跑到龙泉水去了,那就矿泉水的老板明天在路上等我。不好说。

其实矿泉水也好,甘泉也好,有时候人们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得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也有这种情况。其实在藏地,甘泉里面的泉水应该是很好的,但有些地方通过测试以后水质并不是特别好,也有这种情况。像喇荣这边,通过这几年大家努力,饮用水基本上达标,但并不是最好的水。在这里比喻,因为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最后天上降下来的甘美的雨水,到了人间,有些雨水比较苦,有些是涩的,有些味道比较酸,有些是甜的,有些是一般的,各种各样的情况会出现,它的功效不同。同样是天上降下来的雨水,本来具有八功德,可是在人世间享用的时候,水都不同。我们在非洲的时候很想下个雨,但是基本上没有,天空当中弥漫一些干燥的空气,特别想:如果降下一个倾盆大雨多好!有时候连雨水都很难看得到。

这是从比喻上讲的,天上来的时候没有什么差别,但到了下面有所不同。下面讲意义。

癸二、意义:

八圣支甘霖,广悲云藏出,

众相续处别,成具多种味。

同样,佛陀说法也具足妙法八圣道分支于真如中一味的甘霖由极其广大的大悲心云藏中逐渐出现降下,由所化众生相续的界性、根基等不同处的差别而形成具有三乘等多种味道。

同样的道理,佛陀所宣说的法门当中,最主要是以八圣道为主的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等等,八正道也可以说。八圣道实际上都是跟解脱有关系的,在真如的一味一体当中都没有什么差别。就像八功德水一模一样,它出自于天上的云,佛陀八圣道的教言出自于广大无边的佛陀大慈大悲的云藏当中,凡是具有八圣道的佛法来源都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因为所化众生的相续不同、根基不同、界性不同、意乐不同,到了众生面前的时候,法又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在有些声闻种姓的人面前变成了声闻乘人无我的法,在缘觉种姓的众生面前变成了十二缘起的法,在菩萨种姓面前是断除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法门等等,在众生面前三乘都有所不同,比如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每一个乘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众生的根基不同,每一类众生对治的烦恼也是不同的。

就像《华严经》当中讲:如来雨正法,大悲一味水,随应受化故,种种差别说。如来的正法雨实际上都是出自于佛的大慈大悲的云当中,在水的方面一味一体没有差别,但是因为所化众生的根基意乐不同,法也显现各种不同的差别。就像前面讲的一样,天上降下的雨水本来是八功德水,但是到了人间,有些地方变成甜的,有些变成苦的。佛陀的法,有些人认为是解脱的甘露妙法,多么好啊;有些不一定这样接受;有些甚至特别排斥。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刚才讲由于法器不同,佛法也显现为有所不同,这个道理很重要。其实我们也能亲身体会到,不管是如来所宣说的法,追随如来的善知识们宣说的法,对有些众生来讲有利,有些众生来讲无利。以前月称论师和旃扎古昧辩论很长时间,当时印度有些放牧的人唱起歌来,说月称论师的法对有些有利,对有些有害。为什么说月称的法有害呢?其实并不是法有害,因为众生根基不同,月称论师说空性法门有些人把它看成实有,最后毁坏了他们的相续,这个还是有差别的。

下面讲对应无观待之同法,云和佛法之间有什么样共同的法呢?不观待方面比较相同。刚才是法器方面也有差别,无观待方面也有相同的点,雨也不用观待,佛法也不用观待,有三个比喻,分三个方面。其中第一个,以三喻略说:

壬三(对应无观待之同法)分三:一、以三喻略说;二、广说其义;三、无观待趋入之理。

癸一、以三喻略说:

于胜乘净信,中等与嗔群,

三种如众人,孔雀与饿鬼。

对于佛陀的一切法于真如中一味之理胜乘法雨降下,极其清净信心决定信解的众生群体,安住信不信中等的不定众生群体及嗔恨不信解决定颠倒的众生群体三种依次,信解者如降雨时人们欢喜,住中等者如同孔雀,嗔恨不信解者如同饿鬼。

刚才讲到不观待,佛法是没有观待的,但是下面的所化众生不同,首先用比喻来讲,对于佛陀在真如当中一味一体的,解脱没有任何欺惑的殊胜乘大乘法,相当于降下的雨一样,受众有三种情况。有一种对大乘法门,对殊胜的佛乘的法门有特别清净的信心,决定能接受的,完全能接受的这么一个群体,这是第一种群体;第二种群体,一种中等的群体,对它信仰也可以,不信仰也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也可以;对胜乘不破不立,怎么样都可以,反正不太关心,自己的吃喝玩乐方面比较关心,佛法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样的一个群体;第三种,嗔恨不信。完全生嗔恨心,不但不信还要嗔恨、诽谤,一直排斥的这么一个群体。这三种法相当于按照次第来,降下雨的时候有一部分特别有信心的、欢喜的,像人群一样的,这么一个群体;还有中等的,就像孔雀一样,下面广说时会一一解释;不信仰,甚至嗔恨的,就像饿鬼一样。

前面略说的时候,对大乘法门、对胜乘法门特别欢喜的有一部分,中等的不喜不嗔的有一部分,有一部分特别生嗔恨的。第一个比喻人类,第二个是孔雀,第三个是饿鬼众生。下面一一广说。

癸二、广说其义:

春末无云人,不行空中鸟,

夏季雨降地,饿鬼则痛苦。

大悲云聚中,法雨现不现,

欲法嗔法者,世间彼比喻。

春末季节无云时,人们痛苦不喜,下雨时会欢喜,不行于天空中的孔雀永远不依赖水,所以对雨水处于既不欢喜也不痛苦的中等状态,夏季降雨时大雨降到地上,显现热沙雨的饿鬼处于极其痛苦不欢喜的状态中。同样,对于佛陀的大悲云聚,甚深广大妙法雨有没有出现在世间,也是依次,决定欲求正法的群生出现法雨则欢喜,没有出现则不欢喜;不定的群生对正法处于既不欢喜也不痛苦的中等状态;嗔恨正法决定颠倒的众生群体,如果没有出现法雨则处于欢喜中。能表示这三种意义,世间中对应那三种比喻。

这里将前面的比喻广说。

《梦尘回忆录》,有些人比较困的话让他们从梦中醒过来。我希望你们也应该记一下人生当中主要的回忆录,每个人应该有点点滴滴的事情,每个人求法、修行,也是梦里面的一个善事。

下面讲广说其中的意义。

春末,一般来讲春天三个月、夏天三个月、秋天三个月、冬天三个月。还有一种算法,春天和夏天四个月作为一个季节;还有一种两个月两个月,不同季度的算法。这里说,春末季节时,如果天空当中没有云,万里无云,那个时候人们特别痛苦、不欢喜,降下雨的时候他们都很欢喜。像印度以前都是以农业为主,再加上印度比较干旱。像非洲每天不下雨,大家都特别等待,一旦有下雨的迹象大家都特别高兴。确实在那里很多庄稼也需要雨水,农民看天吃饭。春雨贵如油,春天的雨特别珍贵,比油还贵,农民一直特别等待。如果春末没有雨,人很痛苦;如果有了雨,人们都特别欢喜,这是第一个比喻。

第二个比喻,不行空中鸟,意思就是说,不用飞在空中的鸟,这里指的是孔雀。大家都知道,孔雀并不是像秃鹫、老鹰一样经常空中飞来飞去,如果空中飞来飞去的话,降下雨有些痛苦;但是一般在陆地上、不用飞很远的孔雀,降下雨也可以,不降雨也没有什么,比较随意。我院子里很多小麻雀,我特意观察了,小麻雀也差别的。有些下雨的时候一直藏着不出来,在屋檐下一直等着,雨停了以后、太阳出来的时候再出来;有些没有下大雨还是比较喜欢的。对孔雀来说,下雨不下雨都可以吧。但一般来讲,孔雀它有一个特点,如果打春雷它是非常欢喜的,有些藏文知识当中这样说,所以孔雀也叫“云生”。因为云里面打雷的话它很欢喜,但它可能喜欢打雷,下不下雨无所谓。

其实人不一定都是喜欢下雨的,像我们这些地方的话,有时候不下雨好一点,太干了的时候觉得下雨好一点。但如果是春天,有些庄稼确实不下雨大家都特别担心,观待而言吧。这里的比喻根据当时的有些特殊的情况而言的。所有的人是不是都喜欢下雨,不一定的。前一段时间,河南下暴雨死了那么多人,不一定人类全部都喜欢下雨;但大多数依靠庄稼而生活的人喜欢下雨;像牧民如果春天没有下雨,夏天的草长得不好,那牛就没什么吃的了,牛奶也不可能生产。

所以,大多数人来讲对雨水比较喜欢,有时候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一下雨的时候特别舒服。我上去下去一般不打伞,可以自然沐浴,也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像藏地沐浴不方便的地方,以前放牛的时候这是最好的一种方法。大多数的人来讲比较喜欢下雨;大多数的鸟类,包括孔雀之类的,对雨水比较中等的看法;对饿鬼来讲,夏季降起大雨的时候,因为业力现前降下燃烧的沙暴、热沙雨,特别不喜欢、特别痛苦。这是世间的三种比喻。

同样,大悲云聚中,佛陀大慈大悲的云当中降下佛法的甘霖妙雨。这个时候,法雨现不现,不管佛法降下出现在世间,或者没有出现在世间,实际上所化众生也有跟前面一样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欲法:喜欢求正法的群体来讲,佛陀降下法雨的时候特别欢喜。在凡夫位的时候听到空性,内在数数生起欢喜心、流眼泪、汗毛竖立,就像《入中论》里面讲的一样,凡夫位听到空性的法门,听到大悲心的法门,听到佛陀的名号,或者见到寺院的佛像,哪怕看到一本很简单的经书,内心的欢喜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有一部分人听法特别珍惜,听一节课觉得是多生累劫当中难逢难得,这是一部分人。

第二种,中等的人,这叫做不定种姓。这样的人,别人传法的时候,佛陀降下法雨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欢喜心,也没有什么嗔恨心,就是都可以。有些道友也这样的,有课时“那我去听吧”,今天没有课,“没有课是吧”,他的心态比较简单,有的话还是去听吧,收获不大但还是听;没有也可以,没有多休息一下还是挺好的。有些道友真的是这样的,有时候从侧面慢慢观察发心人员。那天我在外面遇到一个发心人员,被我派到别的地方去发心,觉得有点愧疚感,《入大乘论》的课他没有听成。结果跟他聊的时候,“堪布,你现在讲什么课?”我说《入大乘论》。“哦,是什么东西,以前讲过没有?”我说以前没讲过。“哦,那还可以,最近身体怎么样?”他好像无所谓吧。我心里想,他好像不重视,还可以。因为他如果觉得好可惜,“我听不到怎么办呐”,这样我也有点……但是他好像很接受,“没事,我种的菜很好吃。”有些也不是不开心,也不是开心,反正对法是中等的态度。这是第二种。

第三种,嗔法者,在别人降下法雨的时候心里数数不欢喜,生起极大的嗔恨心、嫉妒心,想尽一切办法诽谤、诋毁,各种各样的。原来我们讲《法华经》的时候大家也是感受比较强,有一部分人在那个时候像热血沸腾的青年一样,那个时候什么都要……一定要把你撤出。包括每次传法的时候有一部分特别特别欢喜、支持,上上下下很多事情要做;有一部分无利无害;有一部分言行举止很多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诽谤、诋毁,制造各种各样的因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人世间当中确实也有这种情况,以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成佛,在鹿野苑和灵鹫山开始转falun,当时有一部分所化众生非常欢喜,尤其是以前有一些善根、善缘的人很欢喜;但是也有一些人,包括有一些牧民特别不满,不满的原因也不好说。

各位道友现在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一定这种感受很强,但是你以后弘法的过程当中,你所化的人当中有各式各样的,有一部分人对你的整个发愿始终全力支持;有一部分刚开始很好,中间以各种因缘马上反目成仇;有一部分对你利益也做不到,危害也不做。包括各个法师、堪布、堪姆的手下,你同样地给大家传授佛法,但是有一部分人,你对他们的恩德也很大,他们对你也有恩德,各方面带来利益;有一部分在任何时候,包括现在有些年末分班级的时候,有些人不管是在哪一个班当中都不太愿意接受,因为很麻烦,带来各种各样的不方便,最后到年底的时候这个班也不要,那个班也不要,因为有些人的口碑不太好,这样的话哪里都找不到“工作”;有些人信心、智慧各方面都比较不错,都有欢喜心,都不愿意放,“这个是我的人,不能不能,这个是不行的,我们的学习委员呐。如果他走了以后我都完蛋了,不行不行,这个我一定要保护,永远要保护”……还是有差别的。

法是传的同样的法,下面每个人的因缘、每个人的烦恼、每个人的信心,各自的因缘还是很复杂的。众生的业网比现在互联网还要复杂,还要广大。这里也是讲得很清楚,我们在佛法当中有一部分特别喜爱,有一部分中等,有一部分特别不喜欢。但不管怎么样,即使我们面前显得特别不喜欢的、生嗔恨心的、日夜诽谤的话,我们不应该以嗔恨心来对待。

《佛说华手经》当中也说过,这种人——诽谤佛法的人,我们最好不要对他们生嗔恨心,如果生嗔恨心,不是真正的沙门,也不是沙门法。《大涅槃经》中也说,于余焦木莫生恶心,若生恶心,堕入恶道。意思就是说,即使对焦木——烧坏了的木头,莫要生恶心,也不要对它生嗔恨心、恶心,如果你生恶心,也会堕落的。所以当有些人诽谤其他的上师、诽谤三宝、诽谤自己的上师时,当然我们心里确实不好受;尤其是对自己的法脉、对自己的三宝,如果别人加以诽谤、破坏,我们很多人都可能不好受;但是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应该对他置之不理。当然有能力的话,制止也好一点,如果没有制止,我们越来越忍让的时候,有些恶人越来越猖狂。所以加以制止在佛教当中是允许的,但是自相续当中尽量不产生恶心和嗔恨心,这就是我们真正佛教徒的做法。人世间什么样的人都有,将来确实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发生,这个时候,自己修自己很重要。

这是刚才讲到的广说和略说,也就是对应无观待之同法。下面是无观待趋入之理,怎么样接受无观待的道理呢?

癸三、无观待趋入之理:

大滴雨降下,热沙金刚火,

细微至山者,云聚不观待。

细广以种姓,智悲之密云,

诸时无观待,惑净我见眠。

比如,大滴的雨、大粒的冰雹降下,有些众生以业力所感降下热沙雨,降下金刚火与霹雳,对住于大地的有些细微含生造成损害,而对于已到深山的有些含生无有损害,但云聚并不观待此等而趋入,佛陀的细微甚深广大法雨,以了知种姓及善巧方便的方式从智悲云中出现,也是对于烦恼即将清净的有些有缘者有广大利益,对于有坚固我见随眠的有些无缘者暂时不显现,但智慧之云随时随地并不观待他们的利害而趋入。

先讲一个比喻,比如世间当中降下倾盆大雨或者大冰雹时,有些众生因为业力现前,感受到热沙的雨,也感受到金刚火与霹雳。像地狱众生感受用金刚火燃烧的、像冰雹一样的雨,像饿鬼感受热沙雨,众生感受不同,尤其地狱火焰更加燃烧,身体全部都被火炭焚烧无余。还有细微至山者,细微者,像山里面的一些小虫、小蜜蜂等,下大冰雹的时候,所有的这些小含生全部被摧毁。

前一段时间下大雨,我们学院也是下大冰雹,我看我院子里面所有的花也没有了,树叶也全部都烂了。一段时间当中,蜜蜂、蝴蝶、小虫,像《莲苑歌舞》里讲的一样,全部死在了一场雨里。再过一段时间,业力现前吧,慢慢看到它们又出来了。所以有些小含生下大雨的时候全部都没有了。

还有一些到深山里面的,包括旱獭,有些在洞里面,有些在山间、树里面,对这些众生没有什么损害,下大雨对他们没有什么大损害。但实际上,云聚没有什么观待,对它们没有什么真正的分别念。不管是地狱众生、还是饿鬼众生、人世间中,冰雹有时候有害、有时候无害。但对于整个云聚,没有“我一定要害地狱众生、害饿鬼众生,或者害山间的这些人”的想法,这些都没有。

所以下大雨、下大雪的时候,也要想到:人世间当中,对我们人来讲,可能雨特别大的话,是有害的;一般的细雨没有什么损害。但是我们世间当中的很多众生确实也是不同,下一个大冰雹,也许很多饿鬼都特别痛苦,地狱众生也是很痛苦,山上很多小的众生也因此而丧命;像我们人类,经常躲在屋子里;包括牛、羊,一般的冰雹对它们来讲没什么大的损害。但是云聚也没有观待,没有“害谁、利益谁”这样的想法。这是一个比喻。

所以弥勒菩萨很厉害的,通过每一个比喻,我们都可以进入真正的现场。有时候用雨来比喻,有时候用帝释天来比喻,这样的话,我们随时可以切换,进入他的状态当中,这就是造论者的特点。这是从比喻上讲。

从意义上讲,同样的道理,依靠佛陀的善巧方便,还有细微、广大的智慧和悲心的云聚当中,随时降下法雨,虽然在任何时候没有观待世间,不会想“哪些得到利益,我现在讲法”。比如佛讲《般若经》的时候、讲《法华经》的时候,“我要帮助哪些人,不帮助哪些人”,没有这样的分别念,对世间、对众生没有观待,但是下面的众生不同,有一部分惑净,烦恼渐渐没有了,有些跟佛法特别有缘,对于这些众生来讲,佛陀这样的深广法雨降下来的时候,这些人确实得到无穷的利益;但是有一部分我见眠,对一些众生来讲,尤其是我见比较重的、随眠烦恼比较强的、坚固的,对这些众生来讲,不现利益,不会对他有什么真正的利益。

看起来,佛陀同转一个法LUN,但有些众生得利、有些众生不得利。像《大智度论》中说,佛陀初转法LUN时,当时第一次转法LUN,声闻乘里面有一个人得解脱,八万人当中有一个真正获得解脱;其他的,像大乘看来,有无数无量的人获得菩萨果位、获得解脱。所以可能观待的方式不同。像这里面有比喻,譬如下大雨,大树则受大益,小树受到小的利益。意思就是说,比如下一个大雨,大的树木,像松树、柏树,可能吸收雨水能力比较强,得到真正的利益;而小树、小草,有些可能得到利益,但是得到的利益只有它的境界,比如一个小苗芽,雨水再大,它叶子上只能吸收一点点,整个范围很小。好比佛陀讲了八万四千法门,他只能吸收一块,除此之外对他来讲没办法。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包括有些善知识,真的这样,我都经常想,法王如意宝当时应该住世72年,法王从十几岁开始,在整个色达、在别的地方,包括以前特别困难的时候,在深山老林当中不断地传法,但是真正在法王座下受利的人也就是当时的一部分人,其他人也没有得到,甚至有些人不一定恭敬地拜见,甚至当时有个别人故意破坏上师开伏藏的缘起。像他老人家那样公认的、真正非常了不起的、具有大智慧和大悲的高僧大德在世的时候,也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有人在他面前得到了一点点法的利益,有些确实得到广大的利益。

所以任何一个善知识出现在世间时,从善知识的角度来讲,可能没有分别,“我一定要把相续当中所有的意趣传给某个人”,只要有缘,对谁都很好。我们有些弟子可能想“上师对我如何如何好”,其实上师不会有这样的。有些自己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人,经常说“啊,上师对我特别特别好,我在路上遇到的时候,上师就敲我一下,给我特别不共的缘起……”。其实一方面,这是上师自己度化众生的一种善巧方便法,也许可能有的;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对所有的众生都有平等心,赐予的最珍贵的法也是平等的。但是有些依靠这样平等的法得到真正的利益;有些得不到利益,甚至看不惯,“一样都是弟子,你为什么对别人是这样的,对我不是这样的”,然后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诽谤、造谣——自古以来,这种情况非常多。我看到前辈高僧大德们的传记和历史,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他们当时的整个场景,有时候也映入眼前。

不管任何时候,真正大慈大悲的善知识,都平等地维护所有的众生;但是下面的弟子,有些依靠善知识确实得到上师相续当中所有的悉地和功德,有些不但得不到,反而……包括无垢光尊者的传记中也特别明显——我以前翻译过,大家应该看得到。所以佛陀、善知识没有偏袒,但是下面的众生因为各自的业力、福报不同,可能接受的情况都不同。

有一部经典叫《如来兴显经》,说:譬如雨一味,而悉遍蒙润,如来亦如是,行等无偏邪。比如说,前面讲到云里面降下来的雨水,其实在水的本体上一味一体,可以滋润所有的万物,雨水没有偏袒,“今天滋润东方的叶子、不滋润西方的叶子”,没有这样的。同样的,如来的法雨也是这样,平等、没有偏堕地利益众生,可是下面得到的的确也是不同。

我这两天一直讲到,其实法是没有主人的,谁精进、谁有信心,则都能得到。佛和上师们也没有主人,谁有信心,都可以是他的上师;如果没有信心,不一定是他的上师。所以说,每个人依止上师的情况都不同,有些人有机会经常亲近上师、经常在上师座下听法,有些人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如果有信心,再怎么在空间上远离上师,实际上也能得到上师的加持。佛陀也是这样的,在《释尊仪轨》后面的小文字当中,麦彭仁波切也讲了:诸佛的慈悲没有远近,谁祈祷都可以得到加持和悉地。我们不用想:现在释迦牟尼佛可能不在吧?现在半夜三更,他是不是睡了?我祈祷的话,会不会打扰他?——不用这么想,随时祈祷都没有问题,都应该好好祈祷。

壬四(对应灭火之同法)分三:一、能灭痛苦烈火之理;二、次第生起能灭——智慧之理;三、依了知而修行之理。

癸一、能灭痛苦烈火之理:

生死无初始,行彼道有五,

不净无妙香,五趣无安乐。

彼苦恒如火,刃盐等触生,

悲云降妙法,大雨能灭彼。

三种染污所摄的缘起二十支周而复始流转生死等痛苦也无有仅此初始产生的决定性,不修解脱道者也无有从此边际灭尽的决定性。行于彼处的众生经行的道有五种,地狱、饿鬼、旁生为三恶趣,人、天为二善趣。就像不净物中永远无有妙香一样,五趣轮回也丝毫无有安乐的机会,因为处于三苦及八苦等极其痛苦中的缘故。轮回的痛苦差别也是恒不间断如同被大火焚烧、被利刃砍割、在新伤口上加盐等接触所生的苦受一样极其难忍,佛陀以欲求救度他们离苦的大悲云中随各自缘分不间断降下深广妙法大雨,实修其义则能灭尽痛苦的烈火。

现在一直用云来比喻,云里面降下的水可以熄灭火;像现在的森林大火,天上一降下雨的时候,就把火都灭了。同样的道理,佛法也是像云一样能灭我们的痛苦,有这方面的同法。生死轮回当中的这些众生,他的痛苦无初无始,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如果修道获得解脱才有终结。总的来讲,轮回是无始无终的,这样无始无终的轮回当中,行轮回道的众生其实有五种。地狱、饿鬼、旁生叫三恶趣;三善趣中人和天,阿修罗归属于天当中,人天二趣,这样的话,总共有五道。五道沉溺在轮回当中,不会有任何快乐,就像不净坑里面,六道轮回中永远不会有快乐。有些人觉得轮回很快乐,“我现在有吃的、有穿的、有宝宝、有家庭,我怎么不快乐呢?所有的快乐都已经具足”。但不一定,今天你觉得快乐,但不离开行苦、不离开变苦,所以不会有快乐,就像是不净粪当中没有妙香一样。

为什么这样呢?彼苦恒如火,轮回中的这些苦,不管三苦、八苦,我们这些痛苦实际上相当于火一样,不间断焚烧一切;也像刀刃一样;也像往伤口上洒盐一样特别痛。这个时候,佛法相当于大悲的云当中降下甘露妙药一样,如果真正能修习,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全部灭尽。

所以朵洛瓦的讲义当中讲了,实修其义则能灭尽痛苦的烈火。这个很重要,如果不修,光理论上知道还是不行的;如果修持,痛苦依靠佛法应该可以灭尽。众生很痛苦,以前没有钱时,觉得有钱什么都好办,结果有了钱以后更痛苦。其实人的精神如果没有依靠处,确实痛苦很难熄灭;如果依靠佛法的智慧,应该逐渐能熄灭世间的很多痛苦。

癸二、次第生起能灭——智慧之理:

了悟天死堕,人有求苦故,

具慧亦不求,天王人君尊。

随从于智慧,虔信于佛经,

此苦此是因,此灭智见故。

由于了悟到“天人也有死堕之苦,人也有无而寻求、有而守护、饥渴疲惫等苦”的缘故,具有了知轮涅实相智慧的智者们,对于天王帝释,人君转轮王等殊胜果位也不欲求,因为随着前世获得的智慧,今生也是对如来无垢经典极其虔信,如理进行闻思,证悟“有漏果的这一切是痛苦,业惑这一切是它的因集谛,轮回因果无余灭尽这叫灭谛涅槃”,依靠道无我的清净智慧真实现见。

我们懂得了天人世界最后有死堕的痛苦,通达了人间有求不得、不欲临、爱别离的痛苦,还有生老死病的痛苦。所以对具有智慧的人来讲,不会希求天界的帝释天、梵天、自在天等,人间的转轮王、国家ZHUXI、总统、国王、ZONGLI、首相等等,这些实际上也像水泡一样,也不会去希求。《佛所行赞》中说:生死五道轮,犹众星旋转,诸天亦迁变,人中岂得常?诸天中也会有变化,那人当中怎么会有恒常不变的呢?所以我们没什么可希求的。这一点,出家人应该还可以吧,大家也没什么希求,不会说“我要当个国王、当个局长、ZHUXI……”。但是可能也有一些想当个法师啊、当个堪布、堪姆啊,“哎哟,怎么办啊?应该要拿一个证书,这样的话,以后弘法利生也比较方便,别人也说我是大法师……这次怎么得不到呢?气死我了!我都差点得到法师证了,但好像说是分数不够,是不是有人嫉妒我、在中间搞破坏?我现在不想活了。”(众笑)所以天界的天王和人间的人王都没有什么希求的话,作为一个看破世间的出家人,对这些法师的地位,根本不会在乎的,我是有信心的。

那是什么样呢?要随着自己前世俱生的智慧,还有即生当中通过后天闻思修行勤奋的智慧和信心,对佛经和佛典应该要有深入的了解,精进闻思修行。这样以后,此苦此是因,此灭智见故。通过对佛法细致的了解以后,知道有漏的果全部是苦,知道苦谛到底是什么样;知道苦谛的来源是集谛,就是业和烦恼;业和烦恼,通过修道可以灭除;灭除以后,现前最究竟的寂灭涅槃的智慧,依靠道谛现前灭谛。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懂得这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还是要希求大慈大悲的佛陀真正的究竟之道。智慧很重要,如果没有智慧,确实很难在轮回当中获得解脱。

《涅槃经》云:众生无明暗中行,具受无边百种苦,世尊能令远离之,是故世称为大悲。众生在无明黑暗当中行持,感受百般痛苦,大慈大悲的佛陀依靠智慧照见我们的生死轮回,给我们开示了真正的解脱道。佛教当中,我们确实有灭苦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苦集灭道,也就是四谛法门。依靠这样的四谛法门,我们可以在轮回中获得解脱。正因为这样,世间称佛陀为大悲尊者。

那四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癸三、依了知而修行之理:

当知疾病当断因,当得乐住当依药,

苦因灭彼如是道,当知当断当证依。

比如,想离开疾病痛苦而获得无病快乐的智者应当了知疾病的本体是什么,应当断除不消化的食物等产生疾病的因,应当获得住于无病的安乐,应当依止它的方便妙药。同样,想离开轮回痛苦获得涅槃安乐的具慧者也应当了知有漏果所摄的一切轮回是痛苦,应当断除它的因业与烦恼所摄的所有集谛,应当现量证得、获得远离那些垢染的灭谛涅槃安乐。如是相续次第应当依止它的方便无漏五道。

以前也用过这个教证,这是很重要的。首先,如果有一个病人,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知道这个病到底是什么病;要知道这个病,病因很重要,病的来源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寒气带来的还是以其他因缘带来的;知道病因以后,要断除病因,应该知道治疗的方法,让他得到快乐,这个方法很重要;知道方法以后,不服药不行,应依止药。作为一个特别成功的医生来讲,确实需要这么一个过程。中医、西医、藏医都相同吧,来了一个病人,先看看到底是什么病,知道病因是什么,怎么样治疗,确定治疗方法后,让他进行治疗。比喻的意思是这样。

那意义也是一样的,轮回当中的众生,应该要知道他的痛苦是什么样的;知道痛苦后,要知道痛苦的因是什么样,是业和烦恼,要断除它、灭掉它;那断除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依靠道谛,五道十地的修道;最后得到什么呢?得到真正的灭谛无漏的功德。所以先知道苦,后知道苦因,再灭掉它,灭它的方法是道谛,最后现前灭谛。所以“当知苦谛,当断集谛,当证灭谛,当依道谛。”一般来讲,“知断证依”,这四个字跟四谛相结合。

汉地有一部《佛说医喻经》,前面讲到一个病人的四种情况,他的病、他的病因、他的治疗方法,最后永远不会得病;后面讲到佛陀所说的四谛也是一样。你们有机会的话,最近也看一下,只有一点点,我都想把它翻成藏语,好像藏文当中没有发现有这么一部叫《佛说医喻经》,里面把《宝性论》中的这四谛讲得比较清楚。

还有比较简单的,真谛翻译的一部论中说:苦如病,集如病因,灭如无病,道如病的治疗。意思就是苦集灭道以病的情况来比喻。但不管怎么样,佛陀讲到的最究竟的真谛,就像《教诫经》中所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月亮可以有变成热的情况,太阳可以变成有冷的情况,但佛说的真谛不会有其他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后面也会说:苦谛真正是苦的,谁也改变不了;苦的因一定是集谛,这个也改变不了;如果要治它,依靠道谛一定能治,谁也改变不了;最后现前灭谛,具有证悟者确实能领受得到。所以这是真理、客观规律。大家也应该以四谛作为自己很重要的法来理解。理解的方式,就像《宝性论》中讲的那样,也是很好的。

我想《宝性论》,还有其他的这些经论当中,真的是每次都有一些很好的教言,很多人每天都得到新的东西,世间知识中根本找不到的真理。所以,闻思很有意义。

前段时间,我们把《圣大解脱经》非常圆满地解说了。后来缘起比较好,可能以后,不仅是我们这里,全世界弘扬的因缘都比较特殊,最后《圣大解脱经》的弘扬应该一代一代地会好起来。虽然现在整个气候、各方面可能不一定特别理想,但是总的来讲,这种因缘不可阻挡。

对于《宝性论》,大家学习的态度、意乐、信心,这方面我是很满意的,可能将来弘扬得很好。希望在座的各位很认真地学习,学习以后,应该是可以的。我有时候想:我也很辛苦,备课、讲课;好多法师和其他人可以轮流,我就没办FALUN流,每天都要看着。但我想,哪怕有一点点对佛法起到作用,也是很好的,比如一个偈颂,如果很完整地跟别人解说,就是转法LUN。

在这里的时候,个别人不是什么法师,也不是堪布、堪姆,但是将来出去以后,可能比有证书的人还要厉害。因为他已经学过这个道理,学过以后,以悲心来传授,不是依赖什么证书。很多人真的有智慧,有这种智慧的话,将来佛法垂危时,可能有雪中送炭的机缘。

所以大家学的时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旦成名天下知”,那个时候,各方面的因缘都应该不可收拾。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