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大乘宝性论41

第41课

觉囊全知朵洛瓦 造论

仁波切 译讲

下面我们继续讲《宝性论》。《宝性论》今天讲第五品,也就是最后一品。前面已经讲过四个金刚处,那么四个金刚处的功德、利益到底是什么样呢?

第五 利益品

现在解说尤为信解所说四处获得大利益之理:

丁三(彼等功德)分二:一、以赞殊胜方式略说;二、以其他差别解说彼。

戊一(以赞叹殊胜方式略说)分二:一、四处难证之理;二、证彼得大利益之理。

己一、四处难证之理:

佛性佛菩提,佛法佛事业,

净众尚不思,此是佛行境。

佛性自性清净有客尘位的如来藏、客尘也极清净位得佛大菩提、大菩提无别具足的佛法——力等殊胜功德、获得功德的威力任运自成不间断成办佛事业的事业,随同成就三宝的四金刚处真实性而大部分客尘清净的有情——大菩萨尚且不可思议,异生凡夫及声闻缘觉更不必说,因为如前所述不可思议的缘故。

前面第一品讲到了如来藏、佛性,自性清净和客尘清净的如来藏,这叫做佛性;第二品当中讲到佛菩提,也就是说客尘完全得以清净的话可以得到菩提的果,这是第二品;第三品——功德品当中讲佛法,也就是讲到了离系果和异熟果、十力等无量的殊胜功德,这叫做佛法;第四品当中讲佛的事业,以九种意义和九种比喻宣说佛的任运自成的、不间断的事业。

前面刚开始讲到七金刚处,这四个金刚处加上佛法僧三宝;但是这里没有单独讲七个金刚处,因为第一品当中佛法僧都已经讲了,这样的话不用单独安立,在佛菩提当中已经具足了这个功德。

这样的四个金刚处,净众尚不思,相续当中的罪业已经逐渐清净了的、从一地到十地之间的菩萨,上面所讲到的四个金刚处还不能完全理解,对他们来讲还是不可思议的。如果这样的话,凡夫人和声闻、缘觉就更不用说了,菩萨都是对四个金刚处都是模模糊糊,不是特别清楚的话,那其他人更没办法说了。

若想:那么那些是谁的行境呢?刚刚所说的这四金刚处的真实性唯一是一切众生的导师圆满佛陀的智慧行境。但是,对如来信仰者依靠信解作意的方式也可以证悟,这一点已解说完毕。

那么这四个金刚处是谁的行境呢?此是佛行境。也就是说,上面所讲到的如来藏、菩提、佛的功德和事业这四个金刚处唯一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等诸佛陀的行境,其他没办法。是不是除了佛以外谁都没办法接触呢?也并不是,大乘行者依靠信仰、信心来理解也能证得。

前面也讲过,胜义谛是依靠信心而证悟的。虽然特别难懂,《大般涅槃经》中亦云:佛性甚深甚深,难见难入。声闻缘觉所不能服。意思就是说,这样的佛性、佛菩提、佛事业和佛功德特别特别深奥,一般来讲声闻、缘觉都不能知道,乃至十地之间的菩萨也不能完全照见,那谁能真正了知呢?其实是佛的行境。那是不是除了佛以外都不能了知?也并不是,在因地的时候大概都是依靠一种信解的方式来了解,也并不是没有,还是有的。

这是刚开始讲“难证”,也就是说从第一品到第四品的内容不是那么简单,但是作为佛的后学者也应该认真去学。

第二个,金刚处的利益从两个方面来说:

己二(证彼得大利益之理)分二:一、超胜其他方便善法之理;二、以获得殊胜智慧之方式解说理由。

庚一(超胜其他方便善法之理)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如果我们听闻上面这四个金刚处的教言,功德非常超胜,远远超胜三福德事——布施、持戒和修行,怎么超胜呢?先用一个偈颂略说:

具慧信佛境,佛众功德器,

喜无思功德,胜众生福德。

具慧菩萨尤其信解唯一胜者圆满佛陀智慧行境的这四处之义,他们堪为(十)力等佛陀无量众功德之法器,因为苏醒大乘种姓,会速得究竟果的缘故,如是真实欢喜并尤为信解具足普通人不可思维的众功德的这四处,有极多功德,胜伏与之结缘的一切众生的布施所生等所有福德资粮。

这里说,具有智慧的菩萨,如果对佛的境界有信心、有胜解信,他完全相信、喜欢,对这四个金刚处有信心、有信解,实际上他们可以成为大乘佛法的如海功德的法器。如果我们对《宝性论》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第四品所讲到的内容完全有信心,没有怀疑、没有邪见,那这是大乘佛法的功德器,也就是说他是法器,先能接受这些法,然后逐渐成熟种姓,很快的时间当中能获得成就。

喜无思功德,这些大乘行人,喜欢或者说相信不可思议的功德,前面讲的佛的相好庄严或者事业,认为这些是真实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这样,那他的福德事实际上超胜了一般众生的福德。讲义当中,这个地方稍微改一下,意思是,因此要胜过没有与他结缘的,胜过上面所讲到的没有与金刚四处结缘的众生所做的布施、持戒、修行这些功德。前面跟四金刚处有关系;跟四金刚处没有关系的,有些是持戒的、有些布施的、有些修行的,这些带来的无量福德没办法与它相提并论,远远超过他。

略说当中说得很清楚,凡是对佛不可思议的行境——四金刚处,如果听到或者思维,或者去了解,那功德非常大。怎么功德大呢?下面用三个科判来讲的:

首先是“超胜布施之理”,我刚开始讲《宝性论》的时候引用过这三个偈颂,我们光是听《宝性论》都会得到特别特别大的功德,什么样的功德呢?

辛二(广说)分三:一、超胜布施之理;二、超胜持戒之理;三、超胜修行之理。

壬一、超胜布施之理:

希求菩提者,金刹严宝珠,

等同刹尘数,每日恒供佛。

他闻此一句,闻已复信解,

此得施生善,更多之福德。

任何善男子善女人,以希求无上大菩提的意乐,以广大无量宝珠严饰充满纯金物所成的刹土,量等同无量佛土极微尘数,每天不间断恒常供养殊胜对境法王佛陀出有坏,福德会增长甚多。但与之相比,具慧的其他有些人,由甚深义的这四处入手,不必说通达意义,甚至听闻一句,闻后再以不颠倒受持真实诚信的方式尤为信解,这将获得与刚刚所说布施所生广大善根更多增长的福德。

意思就是说,如果任何一个善男子、善女子,他的意乐是希求菩提果,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他的供养物,供养的是什么呢?无数的金子组成的刹土,遍满各种各样的宝珠,这是供养物;供养的数量等同刹尘数,也就是说,等同无量世界的微尘数,这是佛的数量,或者说是供品的数量,不是很明显,都可以吧;时间上,每一天当中不间断,多少年当中一直不间断。大家都知道,如果这样供养,在无量刹土当中有无数供品,以发大乘菩提心来供养佛,功德非常大。

《不退转falun经》中云:于亿福田中。佛福田最胜。一亿的福田当中,佛的福田是最殊胜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在初八,供佛一天觉得功德很大;那这么无量的刹土,以这么殊胜的心供养功德非常大。但这个功德,跟听闻上面所讲到的《宝性论》或者与《宝性论》相同的《如来藏经》的四个金刚处,哪怕不要说通达意义,仅仅是听到一个偈颂,或者一句话,自己没有以颠倒的邪见,怀疑来受持,而是以信心受持,那他得到的善根、功德是什么样呢?远远超过刚才在多生累劫当中、无数刹土当中供养佛陀的功德大。

我们做布施、做供养,多少多少都得不到那么多的功德。那听一个偈颂不是那么困难,包括下完课的时候大家互相研讨、互相辅导,在这个过程当中听也好、念也好,这个功德非常大。这也是佛的无欺的金刚语,不是我们世间人说的,这是弥勒菩萨的金刚语,你如果不相信佛陀就另当别论,可能我们在这里待着也没啥意思了;如果你有信仰,确实在这里讲的很清楚。

因此听闻这样的课,我觉得跟闻解脱没有什么差别。《央掘魔罗经》当中说过,一般听闻如来藏的法,是由于曾经供养诸佛如来,令佛欢喜带来的结果;不然无缘无故听不到如来藏的法,大家应该非常有福报。

壬二、超胜持戒之理:

具慧求无上,菩提多劫中,

身语无勤作,守护无垢戒。

他闻此一句,闻已复信解,

此得戒生善,更多之福德。

任何具慧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欲求获得无上真实圆满大菩提的意乐长久时间许多阿僧祇劫中依靠以身语意极力修习,之后能无有勤作自然守护断除所有罪行无堕垢的戒律,由此福德会增长甚多。但与之相比,另有具慧之士,由甚深义的这四处入手,不必说通达意义,甚至听闻一句,闻后再以不颠倒受持真实诚信作意的方式尤为信解,这位具信解者将获得比刚刚所说持戒所生广大善更多增长的福德。

具有智慧的菩萨,他希求无上菩提,他的意乐是什么呢?不管是善男善女,他还是希求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不是求阿罗汉的果位,也不是求声闻的果位、世间人天的果位,不是这样的。以这样的心态在多生累劫当中用身体和语言,讲义当中是“意”,身语意先勤作地受持戒律;过了很长时间,身语意不用勤作,无勤守护无垢的戒律,那功德非常大。不要说多生累劫,在一生当中如果守持清净戒律,这个功德也是非常大的。

《中观四百论》中云:具戒久存活,能得大福德。具有戒律的人稍微活得时间长一点,也是有非常大的功德和意义。那多劫当中,这么多劫当中如果身语意非常清净,连一个恶作也不染污,受持非常清净的戒律,功德真的不可思议。不说多劫,几世当中受清净戒律的人也是很了不起的,或者一世当中直到晚年完全受持清净的出家戒律也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是这样,那其他人听闻了甚深的四金刚处的道理,不说通达意义,仅仅听到其中的一句或者一个偈颂,听到以后不但不生邪见、怀疑颠倒的心;而是以真诚的信心接受,得到的功德远远超过前面多生累劫当中受持身语意清净戒律的无量无边的福德。

受持清净戒律非常重要,但是听到《宝性论》比多少年持戒的功德也大。这也是大家应该值得欢喜的,因为佛的无欺的金刚语不会欺惑我们的,一定会得到这样的功德。

我刚开始很想,因为2019年的时候,大概五六月份《宝性论》开讲,当时很想很多人得到这个功德。第一节课听的时候六万多人,后来剩下来的人也不多。不过后来好多人通过不同的平台来听受、看书、做笔记 ,这也很好,也不是特别失败,应该是到后面很多人一直在坚持当中。虽然现在没有像前面一样特别方便,但大家还是一直在努力当中。

我当时想:如果听到《宝性论》第一节课的人全部听完多好,能在他们的相续当中种下一个很好的善根。在末法浊世听闻佛法那么难,尤其是像《如来藏经》《宝性论》,即使没有听懂意思,只要听到四个金刚处有关的金刚语也很有意义。当时我很有信心,但这两年当中讲的课不多,不到五十课,四十几节课;但是中间也是风风雨雨,已经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法这么深肯定违缘比较重。有一部分人一直坚持到今天,我也觉得非常好;我也坚持到今天,明天应该不会死吧。没有死的话明天全部讲完,不然下个礼拜不知道怎么样,应该可以吧,没什么问题,《宝性论》讲完也是挺好的。这是第二个功德。

壬三、超胜修行之理:

谁此除三有,惑火修禅天,

梵住至究竟,无变菩提法。

他闻此一句,闻已复信解,

此得禅生善,更多之福德。

任何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世间为了去除摧毁所断欲界、色界、无色界三有如烈火般的烦恼,修行禅定的自本体圆满超胜的四禅四梵住——四无量这些究竟获得圆满大菩提无迁变果位的方便,由此福德会增长甚多。但与之相比,任何其他具慧之士,由甚深义的这四处入手,不必说通达意义,甚至只是听闻一句,闻后再以不颠倒受持真实诚信的方式尤为信解,那么这位具信解者将获得比刚刚所说修禅所生广大善根更多增长的福德。

不管善男子善女人,任何一个人,如果在世间修行,他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欲界的烦恼、色界的烦恼、无色界的烦恼。为了断除这些像熊熊烈火一样的烦恼,他开始修禅定为主的修行,比如四禅定、四梵住——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不断地修行,乃至无有迁变的菩提果之间一直修行。这样的修行最后到达究竟的时候,因为他没有依靠上面的四金刚处,就像《俱舍论》中所讲的一样,从断除烦恼开始修行,这个功德大不大呢?肯定很大。为了断除三有轮回,让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菩提果位而修行,功德肯定不可思议,哪怕短短一刹那修行功德也不可思议。但是跟听闻《宝性论》的金刚处的功德相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什么差距呢?

其他人如果听了四金刚处当中的一个偈颂或者一句,听完以后断除了颠倒的邪见、怀疑,以真诚的信心接受,真正对它生起信心而接受。信解的意思就是断除了邪见——肯定不会有如来藏,肯定不会有菩提,肯定不会有佛的功德,九种比喻所表示的佛的事业,这不可能有的……这样你肯定有怀疑、有邪见。如果没有这样,“哇,讲得确实很殊胜,肯定是每个众生都有如来藏;而且这个如来藏将来清净的话得菩提,得菩提以后功德非常大”,这个功德不是为自己快乐,而是利益众生,而且是任运自成地利益众生。不像我们现在相似地利益众生时,一会开心一会不开心,尤其是有些懒惰的、小聪明的,中间这样那样,第一次可以原谅,第二次、第三次就受不了了。但是佛陀不会这样,任运地、一直笑咪咪地待着,所有的事业自然而然成办,也不用去批评,也不用发脾气,很顺利、很快乐。有信心而听闻的功德,远远超过修禅定所带来的善根和福德。

前面这三个颂词刚开始引用过,当时我自己翻译的时候也感觉很好。以前大概在1985年刚开始听的时候,感觉《宝性论》的功德很大,个别颂词永远能记住,大多数内容也记不住。学的时候觉得很殊胜,但是学完了也忘完了。总的来讲,这次有一部分人从开始到现在中间没有断传承、善始善终,这非常有必要。如果中间断了传承,不管汉语上、藏语上,在有传承的人面前再补一遍,颂词念一遍也不是特别难。

庚二、以获得殊胜智慧之方式解说理由:

因施成受用,戒善修断惑,

慧断诸二障,此胜因闻此。

若想:与布施所生、持戒所生、修行所生的那些广大福德相比,听闻这些处所生的智慧更为殊胜的理由是什么呢?

因为,如此发放广大财施仅能成办异熟果圆满受用,以持戒也仅能成办暂时善趣的圆满身体,修禅也仅能断除三界的烦恼,界性清净远离客尘中获得菩提功德及事业。依靠这样的证悟智慧能无余断除烦恼障所知障及习气,为此善加理解实相义的此智慧超胜布施等福德资粮,殊胜智慧的因也是无颠倒听闻这四处的意义。

为什么听闻有那么大的功德?讲一下理由。前面讲布施所生的功德、持戒所生的功德、还有修行所生的功德本来那么大;但是光是听一个偈颂、听一句话的功德为什么远远超过他们呢?持戒那么困难,布施那么困难,修行那么困难,这些应该功德很大;光听一听,并没有说必须要通达或者证悟,没有这么说,光是偈颂听到,听完以后产生信心,要求很简单,为什么这样?持戒那么难,布施那么难,修行那么难,这些多生累劫当中做的不如听一个偈颂,那这样的话太简单了!以后不修行,每天听一遍《宝性论》的一个偈颂就睡懒觉。(众笑)

持戒、布施,有时候没布施的东西也很痛苦,有布施的话布施也不那么简单。现在我们有时候发个学费也是很难很难,不做也不行,做的话各种各样的事情;供佛、供养也是一样,很辛苦。那为什么听闻的功德那么大?

因为“布施成受用”,《俱舍论》当中讲,为了获得善趣主要是持戒,为了获得解脱主要是修行。布施的异熟果是将来变成一个受用圆满的人,现在越做布施的人将来福报非常大,不管哪方面。有些人因为以前没有布施,今生当中很紧张,天天都紧张;读书的时候也很紧张,现在人都老了,牙齿都没了还紧张。有些有福报的人从小什么都不愁,不管衣食也好、工作也好,都有福报,一直到死之前他的相续福报一直不离开,这是布施的原因,布施能得到受用。持戒成就人天的人身,得人身、得天界善趣的身体。修行能断除三界的烦恼,有这些果。

但是依靠上面所讲到的对四金刚处先听闻,听闻以后产生信心,这种智慧完全能断除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还有习气障,所以“此胜”。听闻这个法非常殊胜,这样断除的因是什么呢?就是要听大乘法,尤其是四金刚处相关的法,有了它,能断除这些障碍。

《宝积经》中云:得闻智慧断诸结。得到听闻的智慧断所有的烦恼。《宗镜录》当中讲到,众生相续当中有阿赖耶,如果听闻十恶,熏习诸恶业的果报;如果听闻六波罗蜜多,熏习菩提的种子;如果听闻到究竟一乘,熏习佛的种子。

所以,听闻确实很重要。为什么藏传佛教一直说闻思修行?如果没有闻不可能知道《宝性论》,就像看小说一样。从来没有听过《宝性论》的人,除了极个别根基,自学成材很难很难;如果有法师讲完以后会明白,自己基本上会明白。所以先从善知识那里听闻,听闻以后对大的框架已经掌握了。

确实《宝性论》很重要,那天我为什么说以后应该推到佛学院的课程当中,因为我们先要知道:众生具有如来藏;如来藏的客尘清净以后得菩提;菩提具足什么功德?这些功德跟现在众生的如来藏以无离无合的方式存在,真正现前菩提和佛的功德的时候,利益众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这么重大的事情如果没有听闻,谁能知道?即便是已经读完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博士学位,如果你没有听闻《宝性论》,这辈子不可能懂得这么重要的道理。所以如果你没有听到,光是持戒、布施、禅修,《释量论》当中讲,慈悲等对愚痴不直接相违,所以不能断除烦恼的种子。你布施很好,但是没有智慧布施也不能断轮回;你持戒很好,但是持戒也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禅修也是一样。唯有智慧才能断轮回的根本。所以,我们通过闻思修行来增上智慧非常重要。这是为什么要听闻的理由。

戊二(以其他差别解说彼)分二:一、获得究竟之利益;二、入道之利益。

己一、获得究竟之利益:

安住彼转依,功德成办利,

是佛智慧境,所说此四处。

具慧信解有,能力具功德,

具有速获得,佛果之缘分。

如来藏原本周遍一切安住的佛性清净、法界真如远离客尘无余转依的大菩提、菩提无别具足的力等功德、依靠那些功德成办他利的事业,是佛陀遍知的智慧行境,对于前面所说甚深义的这四处,具慧菩萨对一切众生普遍具有佛性有真实诚挚信,对由离垢能获得菩提有欲求信,对获得菩提具有究竟二利的功德有清净信,以具有这三种信而尤为信解,极其精进行持清净菩提行的缘故,具有迅速获得究竟如来无上果位的缘分。

首先获得究竟之利益。学了《宝性论》以后会得到究竟的利益,有希望很快的时间当中与佛结上缘。那是什么样呢?

安住彼转依,功德成办利,是佛智慧境,所说此四处。大家都知道,安住彼,第一品当中讲到,每个众生以周遍的方式具足如来藏的清净法;转依,第二品讲到,具足这样的如来藏,客尘慢慢离开以后,现在的心识完全转成大菩提、大智慧;功德,第三品讲到,每个众生心相续具足无二无别的十力等功德,已经具足离系的功德、异熟的功德;成办利,第四品讲到,依靠这些功德,自然而然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这四金刚处,实际上是佛陀的智慧行境。

前面也讲了,十地菩萨对此也不是了知得很清楚,所以我们一般用直接的现量很难了知。那四品当中所讲到的四个金刚处,是不是没办法得到呢?不是,依靠三种信心可以得到。怎么得到呢?

首先第一个,众生具有如来藏的道理,只要有真诚的诚挚信都可以了知。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的确知道众生相续当中有如来藏;对这种道理,依靠甚深的不退转信心可以了解——有时候叫诚挚信,有时候叫不退转信。众生具有如来藏,肯定要有智慧才能发现,不然没办法。这是以第一个信心来得到。

第二个,刚才讲离开了垢染以后,获得菩提果,这是以欲求心得到。“我将来要得到菩提果位,菩提很好,我也想要得果”,所以要有欲求信。

第三个,得到菩提以后,有这些功德——前面讲到的如来的功德。有了第四品里面讲到的如来的功德,事业自然而然任运自成,这两个道理由清净信得到。

如果有刚才所讲到的三种信心,这个具慧的菩萨具有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如来果位的非常殊胜的因缘。

所以信心确实很重要。只要有信心,对上面所讲到的这些道理确实容易得到,如果没有信心就没办法。

信心真的很重要,佛教里所讲到的很多道理,只要有信心,就能接受;如果没有信心,即使是非常合理、正确的道理,因为可能已被邪见束缚,没办法接受。正因为这样,《华严经》云:信为功德不坏种,信能生长菩提树,信能增益最胜智,信能示现一切佛。前后讲了很多信心的功德。确实是这样的,有了信心以后,功德的种子不会毁坏;有了信心以后,菩提树会开花结果;有了信心以后,能增长最殊胜的智慧;有了信心以后,示现一切佛的身语意的功德都不在话下,很容易得到。

我想我们在求学的过程当中,有时候智慧很重要,有时候信心很重要,有时候大悲心很重要。前辈的大德们也说:佛法当中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就是信心、悲心和智慧。这也是很重要,如果没有信心,首先不会趋入大乘佛法,中间不会精进——因为没有信心,中间不会维持这种状态,最后不会不退转,所以信心确实很重要。

我们有些道友很有智慧,但是因为信心不足,自己的修行没办法坚持下去。包括学《宝性论》,很多人自始至终很有信心,这确实很重要。对如来藏的诚挚信也有,希求菩提的欲乐信也有,对功德和事业的清净信心也有,有了这三种信心,那自己的修行也会不断增上。

这是第一个究竟之利益。第二个入道之利益,从意乐和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宣说。

己二(入道之利益)分二:一、意乐发殊胜菩提心之利益;二、加行行六度之利益。

庚一、意乐发殊胜菩提心之利益:

不可思议境,有我能得果,

得具此功德,由信胜解故。

成欲勤念定,慧等功德器,

彼等菩萨尊,恒常近安住。

从普通众生不可思议的境界甚深义四处入手,佛性清净周遍一切众生存在,由遣除它的客尘无余转依的大菩提像我一样的人也能获得,获得果具有力等究竟自他利的这种圆满功德。由具有三种信心而更加生起殊胜信解的缘故。堪为追求妙法的欲乐、真实欢喜善品的精进、不忘教言所缘的正念、一心专注所抉择所缘的禅定、辨别所知法的智慧等不可思议功德的法器,为利他而相应求圆满菩提的发心是证悟四处的那些菩萨恒常安住的。

不可思议境,意思就是说,一般来讲,前面提到的四金刚处是不可思议的。从这个地方开始,首先这四个不可思议,具足如来藏是一个方面,有,存在的意思。

我能得果,这是第二个。如第二品所讲,“我有如来藏,这是我的一个资源。”如果没有如来藏,则无法得菩提。包括现在,如果没有如来藏,连学外语都没办法。比如我是藏族人,那学其他民族的语言都没办法,因为我固定是一个藏族人;但是我有如来藏,如来藏中什么东西都有,学语言、学技术、学任何知识都没问题,只不过遍知的智慧不明显,以种子的方式存在。如果没有以种子的方式存在,那可能没办法。所以有时候我们不用其他推理,不管遇到什么、学什么,都会懂一些,慢慢有这个功能,这是因为存在如来藏。如果每一个人去修,可以得到第二品中讲到的菩提。

得具此功德,由信胜解故。成欲勤念定,慧等功德器,第三个,具足这样的功德;第四个,有了功德以后,事业会圆满。

也就是说,这四个依靠信心而得到,也能成就对法的希求心的欲乐、对善法不间断的精进、不忘失教言的正念、不被散乱所扰的禅定、能辨别是非取舍的智慧等等这些功德,都可以成为法器。意思就是说,对四个金刚处有一定的信心、有一定的理解、不会产生邪见的人,具足佛教里面所讲到的五根、五力。具足这样的不可思议的功德的法器没有什么问题,彼等菩提心,恒常近安住。这些菩萨相续当中恒常具足菩提心没有任何问题。

这些菩萨能具足菩提心,因为如来藏、《宝性论》学得很好,发菩提心很容易;如果没有菩提心,对上面的四金刚处有非常透彻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归根结底,对四金刚处有信心还是很重要。

《华严经》云:深信于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及信无上大菩提,菩萨以是初发心。意思是说,对佛、对法、对佛子,也就是对僧众有信心,同时对无上菩提有信心,那这是真正的初发心的菩萨。初发心的菩萨对佛法僧三宝为主的所有无上菩提的法都有信心。

自己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快乐的时候信心满满;但痛苦的时候,或者遇到一些恶缘、逆缘的时候,好像信心慢慢荡然无存,这说明信心不稳固。增加信心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听闻、祈祷,还有平时要观清净心,这些都可以增上信心。

庚二(加行行六度之利益)分四:一、圆满清净之理;二、摄为福德三事之理;三、认清违品二障;四、以对治得殊胜智慧之理。

辛一、圆满清净之理:

恒常近住彼,佛子不退转,

福德波罗蜜,圆满普清净。

福德之五度,三轮无分别,

圆满普清净,断彼违品故。

由于恒常安住于前面所说的菩提心,佛子于无上菩提中不复退转,以那种殊胜意乐引发加行福德资粮所摄的前五度均圆满清净。也就是说,能利益众生的方便布施等福德资粮前五度,以无有作者、作业、所作三轮分别而使那些波罗蜜多圆满、清净,因为断除了布施等的违品悭吝等障碍的缘故。

刚才讲到菩萨具有菩提心,恒常近住彼;作为菩萨有菩提心,那这样的佛子在无上菩提当中不退转,佛子不退转;这样不退转的佛子,实际上他的福德波罗蜜,圆满普清净。前五度主要是福德资粮所摄,圆满得以清净。圆满——三门清净的意思;清净——断除一切违品,这样才得以清净。

前面相当于是略说,后面进一步广说。《宝性论》中经常是这样,科判与科判之间,或者偈颂与偈颂之间有一种递进的关系。很多内容,前前是略说,后后是较广的解说。

福德之五度,三轮无分别,圆满普清净,断彼违品故。意思就是说,我们经常利益众生的方便,像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这五度中的每一度,如果对作者、所作的事和所作的对境——对三轮分别不执著、三轮体空;那这样的话,诸波罗蜜多得以圆满,断除了相应的违品之故,有些里面是这样解释的。当然朵洛瓦的注释中,并没有把清净、圆满分开解释。个别的有些注释中,圆满是三轮体空,清净是断除违品,这样解释好懂一点。

一般来讲,圆满布施三轮体空,如《大宝积经》中说:能于所施物,施者及受人,等无分别心,是则施圆满。这里圆满布施,一个是布施物,一个是布施者,以及受布施的对境,像乞丐、穷人,如果没有分别心来摄持,完全显而无自性、如梦如幻,以智慧摄持,那个时候你的布施圆满。就像《入中论》当中所讲的一样,每一个波罗蜜多依靠这三法清净,这个度就圆满了,不管布施还是持戒,都得以圆满。

辛二、摄为福德三事之理:

施生福是施,戒生是持戒,

安忍禅定二,修生勤遍行。

六度也摄于福德三事中,布施所生的福德事是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所生的福德事也是持戒波罗蜜多,安忍及禅定这两种波罗蜜多是修行所生的福德事,欢喜那些的精进也遍行于福德三事,因此一切略摄,就是随应说三种福德事。

前面的五波罗蜜多可以摄在三事当中。这里藏文当中说是“六度”,注释里面也是“六度”;从颂词来看,五度摄在三福德事中。其实五度也好、六度也好,都可以摄在福德三事当中。在净土经,还有汉传佛教的很多经当中,布施、持戒、修行叫福德三事。

怎么包括呢?六度当中的布施所摄的福德,可以说布施波罗蜜多——从三福德的角度,可以说是布施所摄的福德,在六波罗蜜多当中,是布施波罗蜜多;持戒,三福德中,叫持戒所生的福德事,那六度当中,这个叫持戒波罗蜜多;同样的,安忍和禅定这两个,实际上是修行所生的福德;精进波罗蜜多,不管是布施、持戒,还有禅定、安忍,都不能离开。不精进的人,连听一个传承都觉得特别累、很伤心,其实听几个小时的传承不算什么的;如果一直看连续片,他可能三四天都一点不觉得累,不吃不喝也可以,不睡觉也可以,但行持善法,有些没有精进的人——两个人同样是听闻传承,一个人会觉得特别痛苦,早上起不来。

这里没有讲智慧,所以,福德三事可以包括前五度。

辛三、认清违品二障:

分别三轮者,彼许所知障,

分别悭吝等,彼许烦恼障。

分别布施者、所布施的对境、布施等三轮是五度圆满之障,承许是所知障,分别悭吝及贪嗔懈怠散乱等行相——(五度)清净之障,承许是烦恼障,因此它们是所断。

这个颂词,以前在其他地方经常用。要认识什么是烦恼障、什么是所知障,前辈大德都会用弥勒菩萨的这句话。

什么是所知障?对佛果成障碍的、这些细微的遮障都可以叫所知障。比如布施,这是布施者、这是布施的对境——乞丐、这是布施物等等,有这样的三轮分别,是圆满五度的障碍。

从布施到精进之间的五度都有一个障碍。如果“我是布施者,他是乞丐,我今天布施了五块钱、十块钱”,这也是一种执著;“我是持戒者,我相续中持的是菩萨戒、比丘戒,持戒的对境是远离红尘”,这也是一种三轮执著……这些三轮执著都是一种障碍。不管哪一个度,如果有三轮执著,那这个度不能清净,这个叫所知障,所知障是很细微的。

有些大德说,对解脱起障碍的是烦恼障,对遍知起障碍的叫所知障;还有些把粗大的障碍叫烦恼障,把细微的习气叫所知障,也有这样的说法。但不管怎么样,弥勒菩萨这里把对三轮执著的细微障碍叫所知障。

烦恼障,指布施的违品是吝啬,持戒的违品是破戒(好像它没有以一个心所单独讲),安忍的违品是嗔恨心,禅定的违品是散乱,精进的违品是懒惰,智慧的违品是邪慧,或者说分别念。这样每一个波罗蜜多有比较粗大的贪心、嗔心,还有刚才讲的吝啬、懈怠、散乱……持戒的违品有没有一个专用词?如果光说破戒,那布施的违品就是不布施。为什么持戒没有一个比较好用的词?

辛四、以对治得殊胜智慧之理:

慧外无有断,彼等余因故,

慧胜其基闻,是故闻殊胜。

由于善加证悟金刚处意义的缘故除智慧外无有其余能根除这二障的因,远离智慧的布施等只能压伏现行的障碍但不能根除种子,智慧究竟能根除二障及习气的种子,为此,智慧资粮所摄的智慧超胜福德资粮所摄的五度。这种智慧增长的基础是如理听闻宣说这四处的经典及注疏。因此,与布施、持戒、修行所生的极多福德相比,听闻这样的甚深法更为殊胜。

为什么那么重视智慧呢?

前面也说,听闻很重要,因为不管是布施也好、持戒也好、禅定也好、精进也好、安忍也好,这六波罗蜜多,除了智慧以外,没有办法断除上面所讲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光布施不能断除,光持戒也不能断除。五度如果没有以智慧所摄,就像盲人一样没办法,就和《般若摄颂》中所讲的一样,千万个盲人如果没有带路者,则没办法到达目的地;同样,没有智慧,就不能断除相续当中的所谓的执著。《中观四百论》中也说: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不害、持戒能转生善趣,但是真正证悟空性,才能得到真正的涅槃。

所以,智慧很殊胜。而这个智慧并不是无缘无故而产生,应该有来源。它的来源和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听闻四金刚处相关的经典、论典、注释,这些很重要。还有断除障碍的根本也是智慧,刚才讲了,如果没有听闻,确实很难得到。

多闻增智,自利利他

我想我们今天在座的很多人,如果没有听闻佛法,依靠自觉成佛非常罕见。自古以来,没有依止善知识,自己成为天才是很难的,尤其是在佛法的道理当中,依靠自然成佛的很少。所以,应该知道来源是听闻。

在这里说,闻法比什么都重要,包括前面讲了,光听闻一个《宝性论》超越了布施、持戒、修行,所以听闻确实很重要。《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佛经当中讲了很多多闻的功德,依靠多闻,可以了解佛法的真相、不会造恶业、舍弃无义之事,最终获得涅槃。

以前没有听法的时候,我们造过多少业啊?光是吃饭就造了很多恶业,而听闻以后,身语意非常如法。我们平时聊天的时候也会说,“今天来了一个喇嘛,看他的言行举止,就知道他肯定没有听闻过佛法”,“今天看到一个居士,他肯定没有闻思,因为他所作所为都很迷信”,从表面上也经常看得出来。

当然,修行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多闻,只要有佛法的听闻,哪些需要取、哪些需要舍,哪些是要断的、哪些是要做的,这些道理都比较明白。

希望大家有机会要尽量听闻正法,自己尽量记下来,时时对应自己的相续观察。这样以后,不久的将来,就像前辈大德一样,他们刚开始时显现上也是凡夫人,造过恶业,相续也是刚强难化,野蛮难调伏,有众多情况;后来依靠佛法的甘露妙药,自相续逐渐调伏,最后不仅自利获得成就——后面还会讲自利和利他,自利已经解决了的话,利他自然而然会出现的,最后自利利他。

这里很多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依止善知识,可能现在造的业特别可怕。但因为善知识的摄受,在大乘佛法的“大锅”里面一直不断熏陶,现在已经在大乘佛法这个“大染缸”里面染的颜色也变了、质量也变了,以后不管到哪里去,周围所接触的地方都变成红色,这样应该很有希望。

每个人得到佛法确实也是很难得的。身边有那么多众生都在不断造业,造业方面特别擅长,行持善法不是很理想,我们得了佛法以后,将来在弘法利生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家应该先听闻正法,有了智慧以后,慢慢可以无私地利益众生。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