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就懂的《宝性论》03

乙二(广说分支)分二:

一、广说所得三宝之分支;二、广说得法四处之分支。

丙一(广说所得三宝之分支)分三:一、三宝各自本体;二、安立三皈处之理;三、以释词解说。

丁一(三宝各自本体)分三:一、究竟皈处佛宝本体;二、佛之圣教法宝本体;三、受持佛法者僧宝本体。

广说三宝所得分支分两个部分,首先要先认识三宝各自的本体,然后再了知怎样安立三皈依。

明白了三皈依之理,才能依赖三宝修持正法,展现自相续如来藏觉醒的过程。

最后次第宣说得法的四金刚处——第一如来藏品、第二菩提品、第三功德品、第四事业品及第五利益品的内容。

佛宝本体的八功德

戊一(究竟皈处佛宝本体)分三:一、以赞叹而真实宣说 ;二 、分析彼义而宣说 ;三 、以对应而广说。

此处讲述了佛宝本体的八种功德,即本体六种功德及两种反体的差别基。

其中,本体的六种功德又分自利圆满的三种功德(大无为法、任运自成、不依他缘而证知)和他利圆满的三种功德(智慧圆满、大悲圆满、佛宝究竟度化众生的威力)。

如何宣讲的呢?

己一、以赞叹真实宣说:

无初中末寂,佛自觉觉已, 为未觉觉说,无畏恒常道,

持胜智悲剑,金刚斩苦苗, 见林绕疑墙,尽摧佛前礼。

第一种功德:“无初中末”,说明佛宝是究竟的大无为法。它不同于有为法的成住坏空、造作、因缘迁流的世俗法。由此可知,此处的“佛”指法身佛。

对于七金刚处,有些高僧大德以二谛的角度来分析,认为佛宝的胜义谛是法身,世俗谛是色身(报化二身)。但究竟而言,讲的就是法身佛。因唯有法身佛是无初中末寂、大无为法的本性,是现前佛宝的智慧功德。

第二种功德:“寂”,由寂灭可证成佛宝任运自成的功德,说明佛宝寂灭了戏论分别,无有勤作,非后来改造而成,唯是寂灭的本性。

第三种功德:“佛自觉”,指佛宝的智慧不依他缘而证知。不是依靠别人的解说教授而通达,是佛陀各别自证智、不可言思的境界。

【总结】

通过以上三点,说明佛宝具大无为法、究竟寂灭、不依他缘而证知的功德特点,并自利已达究竟。朵洛瓦大师的注释中说,这三点属智慧功德的支分。

第四种功德:“觉已”,是智慧功德的圆满相,指自利的成就,代表智慧已达极致。

第五种功德:觉已之后就是“为未觉觉说”,即佛陀以悲心为众生说法。

说什么法呢?就是“无畏恒常道”,宣说不畏惧轮回,不退转、恒常现前法身之道。此即大悲圆满。

第六种功德:“持胜智悲剑,金刚斩苦苗,见林绕疑墙,尽摧”,指力圆满。

有的注释里说是“力”是指智悲力的总和。的确,要有度化众生的力,就要有智慧和悲心。

“持胜智悲剑,金刚斩苦苗”,佛陀能执持智悲炼造而成、斩断众生近取因、近取果、痛苦五蕴苗芽的金刚宝剑。

苦苗芽的因是“见林绕疑墙”。指产生近取五蕴苦果的前提要有非理作意我和我所执的近取因。如同密林围绕的坚固围墙般,颠倒恶见数量极多、层层围绕。

“绕疑墙”指疑虑的牢墙,如不信因果、蔑视四谛法、刚强固执等邪见如牢固的墙一般。所以只有断除这些邪见疑虑,才能获得解脱,而唯有佛陀具备这种威力。

在“尽摧”一切苦因苦果、具大威力的佛宝前,三门恭敬进行顶礼。


进一步广说佛宝

己二、分析彼义宣说:

无为任运成,非依他缘证,具足智悲力,具二利佛陀。

下面为介绍佛宝而进一步广说。

为何要层层开演?

听完第一个颂词,利根者会马上明白,但初学者还是不懂,所以要次第开示。

“无为”,《度一切诸佛智慧智严经》云:“如来无上王,无生亦无灭,为诸众生故,示现于生灭。”此为证成佛陀第一个功德——大无为法(但佛陀为利益众生会示现生灭)。

“任运成”,无勤任运自成是佛宝的第二个功德,它不同造作、虚假、变异、观待的有为法。

“非依他缘证”,如同《涅槃经》里“盲人摸象”的比喻一样,因每个盲人摸到大象不同的位置,所以有的说大象像扇子,有的说像绳子等等,但这些都不是真的大象。想真正知道大象的样子就必须睁开眼睛看。同理,如来藏必须通过自己证悟了知,佛陀即是如此。此为佛宝的第三个功德。

如前面讲的“所得三宝”就是我们所要获证得境界。所以,听完法一定要自己思维和实修,否则无法成就。

“具足智悲力”,自利的功德圆满后,还具备智慧、利益众生的悲心及能遣除苦因苦果的威力而成为他利功德圆满。此为佛宝的第四、第五、第六个功德。

具二利佛陀”,如自己的手可作为基法承托,然后在手上放了几东西成为差别法,这是以他体的方式成立差别基和差别法,或像小鸟依赖于树而安住一样。但此处自利圆满与他利圆满并非他体。

比如,差别基是我的手,差别法就是我的手掌、手指……大无为法、任运自成、非依他缘而证知是自利方面,智悲力是他利方面。它们本来是无别一体的,而在分别分析时,可分出六个实体和两个差别基的功德。

此为佛宝的第七、第八个功德(自他二利圆满)。

因此,对佛宝以八种功德——本体六种功德、自利圆满与他利圆满的两种差别基来顶礼。

进一步描述八功德

己三、彼等对应广说:

是无初中末,自性故无为, 寂灭法身故,名谓任运成。

宣说了佛宝的八种功德后,再进一步对每个功德进行描述。如同先对一个事物分析其意义特点,再为每个特点取上名称。接下来,要将此二者进行对应,以便更加清晰地了知此事物。

“是无初中末,自性故无为”,没有初中末是无为法的特性。此为第一个功德——无为体。

“寂灭法身故,名谓任运成”,寂灭了身语的戏论、分别心的造作,而成为法身的本体。此为第二个功德——任运自成。

“各别自证故,非依他缘证”,不能听别人说,这都是片面不真实的,要想获得真实境界必须要通过各别自证智。此为第三个功德——非依他缘而证知。

“证此三故智,说道故为悲”,具足以上三个功德,则称为智慧圆满。这就是表达解释,如我有手指,就可用手指拿笔来表示手指的功能性一样。

这三个功德表示智慧圆满。此为第四个功德——智慧圆满。

说道故为悲”,指佛宝悲心圆满,为众生解说如何修行菩提道,开示出世间的修道方式。此为第五个功德——悲心圆满。

“威力以智悲,断除苦惑故”,即第六个功德——具足事业的极大威力。此威力由智悲而来。就像你有三个手指只能执笔写字,但有了一双手就可方便地用电脑打字。同理,有了智慧和悲心,就有了度化众生的力量,可遣除众生的苦因和苦果。

苦因就是集谛,指业和烦恼,如“见林”和“疑墙”;苦果是现前的异熟果、近取五蕴、流转投生之相。断除苦集二谛则现前灭谛,以悲心宣讲的法为道谛。因此,灭谛就是大智慧,具备无为法、任运自成、不依他缘而证知。

由此看出,此八法不是别别他体,是无二无别的法——就是佛宝。

佛宝依自利而成熟他利,即依前三个功德成熟智慧——显现自利,依智悲力成熟他利。这一切因果均说明基果无别之理,这就是密宗的推理。

【以教证总结】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慧智严经》中有很丰富的阐释如来藏的内容,经云:“如来常住,不生不灭,非心非色,非有非无,如琉璃地, 见宫殿影,此影非有,亦复非无。众生心净,见如来身,非有非无,亦复如是。”

此经在2017年还出现了乾隆皇帝的手抄本,虽真伪不得而知,但说明那个时代的人很重视如来藏的认知和弘扬,大家可自行参阅。此经中讲了菩提、智觉是什么,还有如来藏性是如何开演的,广泛地宣讲了佛宝的究竟体相和不可思议的功德境界。

《入中论》云:“如是佛住法性身,现前虽然无功用,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佛陀成就无为任运自成的功德后,利益众生的事业无有穷尽。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如来藏性。

龙猛菩萨说:“铁里面没有金子,再怎么锤炼也没有用。”没有如来藏就不可能成就如来的功德。当真正成就佛宝的功德境界时,以法身观佛,名真见如来。《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大乘造像功德经》中有一个公案:佛陀去天界应供,即将返回人间时,莲花色比丘尼想第一个见到佛陀,但依制戒,比丘尼要排在比丘后面,但她因获得圣果而拥有神通,于是化现成一个大国王站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她见到佛陀后,佛陀告诉她:你不是第一个见到我的,第一个见到我的是须菩提。

当时须菩提并没有出来迎接佛陀,而是在山洞中禅定,他在禅观中直接见到了佛的法身,所以他是第一个见到佛陀的;而见外相仅是到了佛陀的色身罢了。

我们要想见到佛陀,就要安住于法性中。

思维这八法就是安住于法性,就是见到了佛陀。

因为此八种功德就是法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