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就懂的《宝性论》04

《楞严经》中云: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我们可把此偈颂作为学习《宝性论》的顶礼句。

《宝性论》是从显宗到密宗的一个阶梯。如果按照果法的角度来宣说实相,就是密宗的内容,因此,这样殊胜的典籍,应尽量祈祷法身如来及弥勒菩萨,让我们能“一听就懂”并生起欢喜和定解。

总说品中广说法宝的本体

法宝的功德同样有八种,也是六个实体加两个反体。

学习颂词要以乌龟爬行的方式去依文解义,并消化每一句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有总体的概括和了解。通过对照表格,看懂记住后,再回到颂词上就能明白其理。

法宝即佛陀所说的圣教法,分教法和证法。

教法有契经论典、三藏十二部,属能诠的文句——世俗法宝;证法是在修行人的相续中所现前的成就境界,包括世俗谛的境界(出离心、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谛的境界(胜义菩提心、空性慧、等净见及证悟法性)。

此处要顶礼的是什么法宝呢?最究竟的法宝是什么呢?

此处顶礼的是了义佛性,即胜义法宝。胜义法宝分暂时修行的道和最终证悟的境界;最究竟的法宝就是我们最终要证得的实相境界。

因此,法宝可分为道谛和灭谛。灭谛是要现证的涅槃境界,道谛是为了获得灭谛需要经行、所依止的法。只有通过道谛成就功德,才能现证灭谛。

灭谛有三种功德:不可思议、无二、无分别

1、不可思议:

在大小乘阿毗达摩中讲,灭谛有两种法性:抉择灭和非抉择灭。非抉择灭不具因缘,所以决定为灭法。比如雪山不具生出苗芽的因缘,所以雪山上没有苗芽。

此处的不可思议是从非抉择灭的角度宣讲:真正的灭谛是不可思量,远离有边、无边、二俱和二非,是各别自证智的境界。它并非断无——远离了无边;因本具功德,不是堪忍的自性——远离了有边;因有和无相互矛盾,如黑白无法并存一样——不是有、不是无,也不是二俱;既然没有二俱,就没有与之对立的二非,因此是不可思议的本体。

总结】此不可思议性由三点证成:

一、不可思量。

二、离言语,灭谛的法性不能用有为法来抉择,是大无为法的境界,所以超越语言戏论。

三、是各别自证智的境界。

这就是非抉择灭的不可思议,即本来就是寂静涅槃的本性、不用抉择。

2、无二:

指抉择灭。通过修道的过程,最终现前抉择的灭谛境界。即通过抉择,断除障碍的烦恼流,如建立水坝就能挡住洪水,建立起围墙就能遏制火势蔓延一样。

一方面建立维护墙,一方面能救护,这就是抉择灭的功用。所以,依靠抉择的方式可抉择出无二法。抉择灭就是离垢清净,非抉择灭就是自性清净。

离垢清净为不二不分别 ,远离两种杂染——烦恼杂染和业杂染。以这样的因(集谛),就没有苗芽(苦谛)产生。所以在修道中,依正法能遣除烦恼,以及由烦恼引发的业。

3、无分别 :

在灭谛的涅槃境界中,无有一切痛苦、障碍、执著相,由此说明它是非抉择灭——本来如是。应如何获得这个境界?无有业才无有果。没有业的前提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前提是没有非理作意。因此,断除非理作意就不生烦恼、不生业,烦恼与业无二。达到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的实相,就是不可思议。

灭谛本就不存在非理作意,就是无分别。

道谛有三种功德:清净、显现、对治

道谛就是修道现前的真谛智慧。

1、清净:指无垢之意。

道谛本体中没有根本烦恼和随眠烦恼的垢染,它可断除一切垢染,没有染污的相、体和性。道谛本自清净、纯净无恼,依靠这条纯净之道可获纯净果。如是因,如是果。就像种下西瓜的籽不可能得到东瓜一样。这是从世俗或凡夫位上讲的。

2、显现:指光明之意。

如何安立道谛的光明呢?以智慧遣除一切智智的障碍。即首先道谛的本体是清净的,无烦恼障;显现指智慧的光明可显示万法的实相,从而断除一切障碍——所知障。

3、对治:指道谛还可断除一切由贪嗔痴的攀缘而产生的执著相。

即对喜爱的对境会攀缘而生起贪心,对不喜爱的对境会舍弃而生起嗔恨心,以及中庸状态的愚痴心。这些都可通过道谛对治,遣除其黑暗相。

清净的功德可遣除烦恼障,显现的功德可显示万法实相、遣除所知障,对治的功德可遣除三毒等一切攀缘的黑暗障(或执著障)。这三种功德最终能现前灭谛。

【总结】以上就是佛陀圣教法宝的六种实体功德。再加上两个反体——灭谛和道谛。灭谛又叫解脱,道谛又叫智慧。因为清净、显现、对治,属智慧的特点,不可思议、无二、无分别属解脱的特点。

所以大德们一般会说,法宝共有八种功德(六种实体功德,加上智慧和解脱)。

看科判学颂词

戊二(彼之圣教法宝本体)分四:一、以赞叹真实宣说;二、分析彼义而宣说;三、彼等归摄为二谛;四、彼等对应而广说。

一、以赞叹真实宣说:

以赞叹的方式宣说法宝的六种实体功德。

二、分析彼义而宣说:

进一步解释六种功德,告诉我们法宝真正的含义是无离欲染心和贪心。法的根本就是离欲,包括能离和所离。

三、彼等归摄为二谛:

如何把三三功德分为灭谛和道谛。

四、彼等对应而广说:

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总结八种功德。

己一、以赞叹真实宣说:

非无有二俱,非俱无可择,

远离诸释词,各别自证寂。

无垢具智光,于诸所缘境,

摧破贪嗔痴,正法日前礼。

这些内容与密宗开显如来藏之理非常相近,所以今年教务倡议大家背诵《宝性论》。

上等根基者应全部背诵,中等者要背缘起品和如来藏品,下等者最少要背缘起品。这样多多串习,可在相续中产生极坚固的定解。

灭谛所摄的三种功德

一、第一种功德:无可择(通过远离四边而证成)

1、非无(不住无边):

灭谛本具的功德不住无边,如十部了义经的《胜鬘经》云:“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如来法身并非脱离一切万法,更不是单空——住于无边,是具备恒河沙数的功德。

2、非有(不住有变):

《楞伽经》云:“如来应正等觉,是于空性、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句义说名如来藏。”不住于有边是说法宝不是堪忍的实体、不可坏的自性。所以法宝是大空性的本体——不生不相不愿,即三解脱门。

3、非二俱(不住于别别他体的有和无搓在一起的二俱边):

如佛经云:“第一义谛者,所谓心缘尚不能知,何况名字章句?”法宝本体是明空双运、超离分别戏论的。

4、非俱无(不住二非边):

二俱既然不存在,与之对应的二非也不可能存在。就像光明和黑暗不可能俱存,与之观待的非光明和黑暗二者俱存体也不可能存在。

通过以上远离四边说明,灭谛涅槃是不可思量的特点。“不可得思量,非闻慧境界。”为何《宝性论》深奥难懂呢?因为它所宣讲的是不可言说的境界。为什么不可言说还一定要说呢?这就是诸佛菩萨大悲心和大智慧的方便。

后面我们会学到四种相违,看起来相违,实际并不相违。即便不可言说,也要以相似的不可思量、断除一切戏论的方式来演说。不是此不是彼,不是彼不是此,就是以这种方式让我们趋入实相。

究竟法性无法直接说明,只能以遣余的方式来表达。这就是表法的智慧,通过遣除其它非性之法,获得觉受,断除妄想执著、非理作意,最后以禅定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所以要想学好《宝性论》,不仅要听,还要去修去觉受。

就像上师问:你们有感觉了吧?就是在问我们有没有修。如果没有修,可能听完还是满脑浆糊。好像大概明白了内容,但还是觉得说来说去都是不可说,自己仍旧云里雾里。就像有人一直领着我们走迷宫,走完之后告诉我们没有迷宫。自己肯定会想:那领着我走那么久干嘛?是因为自己增上妄念、作茧自缚。

以上讲了第一个功德不可思议。也就是颂词中,依靠“非无有二俱,非俱”讲到了无可择的特点。如《金刚经》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种功德:远离诸释词

第二个功德就是远离诸释词。没有办法以释词表达宣说。

第三种功德:各别自证智

灭谛无法以比量来衡量,它超越分别心,只有通过各别自证智才能证得。

《罗睺罗赞般若母》云:“无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灭虚空体,各别自证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礼。”

《华严经》云:“佛法微妙难思量,一切言说莫能及,非是和合非不合,体性寂灭无诸相。”

南泉禅师也说:“如来道场所得法者。是法非法。亦非非法。我于此法。智不能行。目不能见,无有行处。”这都表明了灭谛的不可思议性——无可择、远离诸释词、各别自证。

此灭谛的三个功德特点在颂词中只有以一个字——“寂”来表达,就是寂灭了业和烦恼(成为无二),寂灭了非理作意(成为无分别),非理作意也叫颠倒分别。

《不增不减经》云:“舍利弗。如来法身清凉。以不二法故。以无分别法故。”

这就是如来法身的本体。

道谛所摄的三种功德

第一种功德:无垢

即道谛的本体清净之意,因为真实道没有烦恼以及烦恼所衍生的习气,不会产生烦恼障。凡夫因三轮的执著而产生贪嗔痴等妄想,由此缘六度修行不会获得清净相,会产生烦恼障。要获得清净的道位,就要修行六度、遣除六度的违品、遣除道位的烦恼障。

第二种功德:具智光

能了知一切相智的光明,并遣除所知障。

障碍六度的圆满分是烦恼障,障碍六度的清净分是所知障。所知障就是三轮执著。比如修布施,虽然我已断除了烦恼障的吝啬,但在布施时执著能施所施和施的事物。道位修行就要遣除所知障。

第三种功德:于诸所缘境,摧破贪嗔痴

指最终断除对所缘对境的追求、排斥以及痴暗,此为对治的力量。即对治一切攀缘境、烦恼相及三毒。

以上是道位的三种功德相。

正法日前礼:

上师说大多数注释中,将此句日轮的比喻可对应道谛的三种功德来解释。因为道谛的第一个功德清净无垢:就像日轮远离了一切遮蔽,比喻道谛远离了烦恼障的遮障;第二个功德显现:就像日轮的光明照耀大地后可显现一切色法,比喻道谛能断除一切所知障,现见一切所知;第三个功德对治:就像日轮升起时能遗除黑暗,比喻道谛现前时可遣除对治一切执障。

其实灭谛也可同样运用此比喻。究竟而言,道谛是正法,灭谛是证法。依靠正确的法获得证悟的境界,二者在实相上不可分开。所以,日轮也可比喻为灭谛,遣除一切障垢,不可思议,远离执障分别相。

直接义上,日轮比喻为道谛比较清楚,但也可引申出灭谛的含义。灭谛是我们能现前自性清净的如来藏的大日轮,而道谛是现前的过程。

【灭谛的功德】

己二、分析彼义而宣说:

无思二分别,净明对治品,所能离贪者,具二谛相法。

无思、无二、无分别——灭谛的三种功德。

清净、光明、对治——道谛的三种功德。

所能离贪者,具二谛相法——如此一来,法宝的本体是远离了能所离贪的。真正的圣教法远离贪欲的自性,离贪欲的果是灭谛,能离贪欲的因是道谛。

所离贪的特点代表灭谛,能离贪的特点代表道谛,分别是果和因。由因果而摄的方式来分析法宝的特点。

此处以分析彼义来对应其离欲性。如佛是调御师,他所说的法是调御正法,可调众生相续中的欲染和烦恼。总之,离欲就是法的自性。

归摄为二谛

己三、彼等归摄为二谛:

远离贪欲者,灭谛道谛摄,

彼等依次第,三三功德知。

远离贪欲就是灭谛道谛所摄的自性:能离是道谛,所离是灭谛。

灭谛的三种功德——无思、无二、无分别。

道谛的三功德——无垢、光明、对治。

如何对应

己四、彼等对应解说理由:

非择非诠故,圣知故无思,

寂无二分别,净等三如日。

非择,究竟的法宝不是以有无、是非而抉择,

非诠,也不是语言能诠表的,是圣者各别自证智的境界。

这里“圣知故无思”讲其第一个功德“不可思议”。

“非择”对应“无可择”;

“非诠”对应“远离诸释词”;

“圣知”对应“各别自证”。

“寂”对应“无二”和“无分别”的内容。

“净等”对应“清净,光明和对治”。

”如日“这是道谛的功德,如日轮的比喻。

如此在离欲的法宝前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