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就懂的《宝性论》08

辛二(解说各自本体)分二:一、所净本体之义;二、能净因之义。

壬一、所净本体之义:

威力不变异,润体自性故,

与珠宝虚空,水功德同法。

还是对上面的内容进一步解释。

此处以喻义结合分析时,有共相和自相两方面的解释。

什么叫自相和共相呢?

以三个比喻证明本体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自性清净,来证明法性,此即共相;因为三个比喻各有特色不同,都能表示法界特征相,即各自自相的差别(别相)。

如三个道友有共同特点——人,如果再加上定义——女人,然后可再加上修行人、出家人等很多相同的定义,这就是他们的共同之相(共相)。虽然有这么多共相,但有不同的差别,如年龄不同、是否戴眼镜等,这是别相。

此三比喻的共相和自相:

共相:自性清净。宝珠、虚空和水,受了染污只是暂时的客尘,本性都是原本清净的,不会被染污和改变的,只是暂时包裹未被认知而已。

别相威力不变异,润体自性故。

1、威力

宝珠有个不共的特点——具威力。能让乞求者求一得一,求十得十,求富饶得富饶,有满愿的能力,即威力相,比喻如来藏具有自在力。通过祈祷皈依如来藏,可获得无量能力。为什么心可转变一切,因为如来藏有这种功能。

比如正常情况下,自己一天能走一公里的路,如果有了一个集体共同的目标和愿力,为了做慈善捐步,那一天能走十几公里,甚至能创马拉松记录,这就是有情的潜能。如来藏可赐予我们暂时和究竟的无量功德,因具力故。

2、不变异

指无有变异,如虚空般。虚空在一切分位中没有变异,即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黑人上方的虚空还是白人上方的虚空,或有没有鸟,建没建高楼,乃至器世界的成住坏空,虚空都没有变异。同理,佛性虽然在众生位菩萨位的显现不一样,但本性是恒常不变的。

3、润体:

指水能利万物而不争。其自知性可滋润一切万物,使万物得以生长发育,具有成就的功德。同理,我们的法界佛性、如来藏具有慈悲的功德性,能周遍众生,令有情获得其加持、滋润而成熟一切功德。

此即由三个不同特点来表明各自的自相性。

同法:说明有共同性——自性清净。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云:“譬如劫尽火,不能烧虚空,如是老病死,不能烧法界。”这讲到法界的不变性和不共性。真正说明其共同性时,所有的有情最终都要显露自性清净的如来藏。

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说:“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又云:“无价珠,用不尽,利物应机终不吝”。就像无价珠即便最开始人们不认识,但却有自性清净的特点。

能净因——所净的本体需净除的障碍

所净的本体已明白了,下面看一下所净的本体有哪些障碍要净除。

壬二(能净因之义)分二:一、断除所断四障 之理;二、以对治成佛子之理。

我们没有现证佛性时,它的障碍是什么呢?

癸一、断除所断四障之理:

嗔法及我见,畏惧轮回苦,

无视众生利,大欲者外道,

声缘之四障,净因胜解等,

法即有四种。

此处讲四种人具有四种障碍,是不能解脱的原因。要想获得自性清净、成就功德,就要通过四种能净因遣除障碍。

四种障碍是:嗔恨心、执著心、怖畏心和自私心。

在修行中如果出现这四种状态,就是道法中最大的障碍。嗔恨能焚烧功德,执著心会让自己止步不前,怖畏心能退失正道,自私心则无法成就功德。

对应四类有情,也是四种心的代表。

嗔法及我见,畏惧轮回苦,无视众生利:指四种障碍——1、嗔法,2、我见、3、畏惧轮回苦,4、无视众生利。

大欲者外道,声缘之四障:对应四种有情——大欲者对应嗔法,外道对应我见,声闻对应畏惧轮回苦,缘觉对应无视众生利。

净因胜解等:指能净因的方法,等字指——智慧、三摩地和大悲心。

看表格具体解释四种障碍:

1、嗔心:如果对大乘法有嗔恨心,则唯一寻求三有安乐,不发心修学大乘。其代言人是大欲有情。此类人不但对佛法没有兴趣、信心,反而生起嗔恨,由此在轮回中长期堕落流转。“欲”是指轮回欲界有情及执著。执著各种欲染,如色声香味触 、财色名食睡,此为大欲有情的特点。如果要想对治对于法的嗔恨心,引导他们要先以欲勾牵,渐引至佛地。先让他们对大乘法生起信解心和兴趣,觉得大乘法很殊胜,就会把原来的怀疑、反感、邪见、不接受等统统净除,生起希求解脱道的功德。

2、执著我见:这类人以外道为代表,外道有坚固的人我执和法我执,尤其在俱生我执的基础上,又五花八门地生出很多遍计我执——神、主、杀生祭祀等。他们还有俱生我执,把五蕴执著为我。这样的外道会衍生各种缘我想得到而引生贪心,不想得到而生起嗔心,从而产生贪嗔痴。如果要对治他们的我执我见,应依靠无我的智慧。

“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只有修行无我才能对治我执,此即第二个能净因。

3、畏惧轮回苦:趋入内道修行有的两种歧途。

畏惧轮回,指有迫切的希求解脱之心,但这种心是小乘声闻的执著和障碍,由此不能趋入轮涅平等的大乘境界。他们总有一个要取的涅槃和一个要舍的轮回,有取舍的分别心。为此我们以三摩地帮助其成就。因为三摩地的大安乐,已超越了轮回的轻安相,在摄持三摩地中也能如菩萨入轮回的喜乐园一般。

所以,有了痛苦就来修禅定;如果内心有解不开的结,不管是自闭症还是抑郁症,就要修习禅定,禅定可以对治怖畏和痛苦。心不坚定时,都可通过禅定增上心力和境界。

4、无视利众生:指缘觉依缘起法自觉自悟的这类有情,特别希求解脱时,不想利益成就众生。因此要以大悲心来帮助他们。以大悲心可观照众生都是自己无始以来的父母,通过知母、念恩、报恩的胜解信,而引发他们救度众生的大悲菩提心。

【总结

以四种能净因,帮助四种有情,遣除四种障碍。这四类有情很具特征性,其他众生只要没有现前如来藏本性,也都有如是执著,会陷于四种执著中,有可能具部分或全部。我们首先要对大乘法生起信解,然后观修无我,再安住禅定,引发大悲(这可以是同时的),而成熟自己的种性功德。

《大智度论》云:“若信诸法空,是则顺于理,若不信法空,一切皆违失。”当信奉空性,生起诚信,最终就可渐次成熟相续,获得解脱。

之前讲到阐提——断种性者。其实还有一种阐提,叫大悲阐提,即当生起大悲心时,则“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阐提就是“不得涅槃”的意思。如地藏王菩萨和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但发愿一定要以菩萨的形象来利益有情,这就是大悲阐提的不可思议。

如何成为佛子?

癸二、以对治成佛子之理:

以对治法而成熟佛子。以上讲到四种对治——信解、智慧、禅定和大悲。

如何成为佛子呢?下面讲共通相,如果谁能具备此四种能净因,则会成为佛子。

没有成佛是因为有一至四种障碍。反之,如果具备四种能净因、遣除四种障碍,就会具有最大力度而成佛。

信解胜乘种,慧生佛法母,

禅乐胎处悲,乳母佛生子。

此处以比喻说明。如果要成熟为转轮王,首先要有种子——生他的母亲,由母亲孕育十月而出生,后由细心的乳母养育。这就是以四种因缘来成熟。

同理,要成为如来子、佛子,也要具备四种条件:

1、信解胜乘作为种子

种子是根本,无种子不能开花结果,不论积聚多少因缘都无用。我们信解大乘就是成就功德的根本。此为源源不断成就大乘的基法。要想在菩提道上不退失,就要不断生起信解心。如最开始只是清净信,修道后就会变成胜解信,而成为不退转菩萨。

《宗镜录》云:“唯信能入,信则道源功德母,一切善法由之生。”

2、证悟无我的智慧作为生母:

生母指般若智慧,她能出生如来。为什么把经书供在佛像之上呢?因为正法可引导我们修行,最终成就佛果。法是生母,证悟无我的智慧就可成佛。

《入大乘论》:“所作重恶业,能深自悔责,敬信大乘法,拔除诸罪根。”要想成佛就要通过无我的智慧。

3、将等持禅乐作为胎处:

如在等持三摩地中可远离轮回的恐怖、远离希求自我快乐的心态。整个世间毁灭时,唯四禅天不会毁灭,因其禅定已经超越了下下地的寻伺喜乐相。比如我们看到狗特别害怕时要装作没看到;看到熊,就装死。禅定功夫也是如此,遇到恐怖和畏惧时,如如不动就好了。

修大圆满也是这样,不管分别念多么恶劣凶猛,只要看着它心不动,它还能起作用吗?不会的。这就是产生无上安乐胎藏的妙法,不会有恐惧心。

4、大悲心作为能哺育的乳母

以大悲乳母的悉心照料,就可让修行人通过大悲心的滋润,发起利益众生的勇猛心,不堕入小乘寂灭的涅槃。有了大悲心的监护和养育会断除自私自利。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云:“信为其种子,般若为其母,三昧为胎藏,大悲乳养人。”

为什么《宝性论》难?

因为所宣讲的内容非常甚深,它把显密的修法都融入其中了。如果能对每个内容细心专注地思维并修行,就会记忆深刻。

自己在平时也要尽量抽出时间去背诵,对法生起极大的定解。

回顾总结

1、本体的比喻有三,分共同和不共的特点。

共同是——清净;不共是——(摩尼宝的特点)威力,(虚空的特点)不变,(水的特点)滋润。此为所净的本体。

2、能净因有四种:因为有四种强烈的烦恼:(1)嗔恨大乘、(2)执著我见、(3)畏惧轮回、(4)无视众生利。

3、分别对应四种行人(四种代言人)

(1)大欲有情,即一阐提众生及执著欲望特别强烈的普通人、(2)外道、(3)声闻、(4)缘觉。

4、能净因:

(1)要想断除对大乘法的贪欲,要信解大乘法;

(2)断除执著我见,需要无我的智慧;

(3)断除轮回的怖畏,需要禅定;

(4)断除自私自利之心,需要大悲心。

这样本体和因的内容就消化了。

业成就:一个是果,一个是能成就果的业。

庚二(果及业成就之义)分二:

一、共同宣说所得能得;二、解说各自本体差别。

辛一、共同宣说所得能得:

所得为果,能得为业。

净我乐常德,波罗蜜多果,

厌苦欲得寂,发愿之业者。

前两句宣说果:具有净、我、乐、常的功德,此为波罗蜜多的果,这个波罗蜜,不是泰国盛产的一种水果菠罗蜜。波罗蜜是梵语,“到彼岸“的意思,指通过修行,最终能到达彼岸的果。此果美妙、安逸、甜蜜,具有的特点就是净、我、乐、常——即常波罗蜜、净波罗蜜、我波罗蜜、乐波罗蜜。

能够现前此果的作业、能得是什么?

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就是后两句:厌苦欲得寂,发愿之业者。通过厌离轮回的痛苦,欲得涅槃的寂灭,以及发愿的作用力,此三个内容而成为能得,就可现前所得的四项功德。

这四种果就是针对前面四种(大欲有情、外道、声闻和缘觉)有情而安立的。

1、对大欲有情:为他宣讲大乘佛法,令生清净心,断除不清净相,最后获得清净相,即净波罗蜜多。

2、对外道宣说无我,而证得我波罗蜜。

3、对声闻,他们害怕解脱二无我的道理、畏惧轮回苦。通过禅定让他们获得乐波罗蜜。

4、对缘觉,可宣讲大悲法门,让他们安住于常波罗蜜,不会安住小乘寂灭一边、不究竟的境界,最后要回小向大。

总之,四种波罗蜜可以针对四类有情,修行四种能净因,获得四种果法的对应。

下面看具体的内容。

辛二(解说各自本体差别)分二:

一、所得果 之义;二、能得业之义。

壬一(所得果之义)分三:

一、断除所断颠倒 之理;二、以断而得四果之理;三、以得而解脱二边之理。

癸一、断除所断颠倒之理:

略摄此等果,是以于法身,

遣除四颠倒,对治而安立。

断除四颠倒

通过断除四种颠倒而安立了四种法身功德境界。

颠倒分粗颠倒和细颠倒。

粗颠倒:指凡夫对世俗法的颠倒(常乐我净)。把不净的身体执著为干净,把本来变化无常的法执著为常有,把无我执著为有我,把痛苦执著为快乐,并不断在轮回中求取。

细颠倒:声闻缘觉可以通过无常、无我、苦、空、不净,即四法印、四念处的内容,由此断除凡夫的常乐我净,留有细微的四种颠倒执著(相对圣者菩萨有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的颠倒执著)。

相对法身的四种颠倒是细颠倒,相对细颠倒的四种颠倒是粗颠倒。现见法身的四个因,就是通过信解、智慧、禅定和大悲心,而遣除不净、无我、苦、无常四种颠倒,最终现前法身的常乐我净。

常、乐、我、净到底是什么?

此处,很多人难以理解,以为这四种常、乐、我、净是凡夫的执著。

我们通过分析,可了知它的不可思议性。

由此得四果

癸二、以此而得四果之理:

彼性清净故,断习气故净,

灭我无我戏,是故为胜我。

除意自性蕴,彼因故为乐,

证悟轮与涅,等性故为常。

《胜鬘经》云:“或有众生信佛语故,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非颠倒见,是名正见。”凡夫人不是将常乐我净叫作颠倒见吗?为什么究竟成佛也叫常乐我净,不叫其他的词让人更容易明白呢?

真正的常、乐、我、净要具备两个特点。如前面讲的四金刚处,看似相违实际不违,是不可思议的道理。

下面八句,每两句描述一个波罗蜜的道理。

彼性清净故,断习气故净:描述净波罗蜜多。

彼性清净:指如来藏自性清净。本来如是,不是将不净当作净,它不是凡夫的颠倒,也不是修不净观时见到白骨的假相。

断习气故净:众生不了解法性是因为有习气,最终可通过修道断除习气,清净客尘,为离垢清净。

具备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两个特点,就是大净波罗蜜多。为了区分与凡夫的常乐我净的区别,而说大我、大乐、大常、大净。

灭我无我戏,是故为胜我:灭我,指的是灭除了外道所执著的有我的戏论,即灭除外道边;无我戏指灭除了声闻缘觉执著的单空无我的边。

灭除了外道的常我边和声闻缘觉的单空无我边,就是胜我大我波罗蜜多,它远离了两个我的执著。

除意自性蕴,彼因故为乐:大乐是远离了苦和苦因,彻底灭尽痛苦、舍离意生身,彻底灭尽了业惑集谛而舍离了意生身的因——无漏业和无明习气地,连细微的苦因苦果也远离。

意生身是什么?

意生身:声闻缘觉及大乘菩萨,都有意生身。讲到四种波罗蜜多时,是远离了凡夫的四种粗的执著及声闻缘觉的四种细的执著。

声闻缘觉的细执著会显露有无明习气地、无漏业、意生身和不可思议的变异死。他们只断除了烦恼障,还留有所知障。其所知障就成为无明习气地,障碍证悟殊胜如来藏的无明。(看下表)

无明是证悟如来藏的障碍,习气是烦恼细微的习气,是能作障碍的所依,如大地。即依靠无明习气地就可产生无漏业。

无明习气地就是所知障,所知障为因就可产生业。由无明习气地为因,无漏业为缘,就形成了果——意生身,像意识一样的身体,就是“意自性蕴”。

要遣除意和自性蕴。

总之,就是无明习气地产生的无漏业而创造的意生身。意生身非常自在,如意识一样,可以一会儿想天安门,一会儿想白宫。意生身可以想在中国就转生为中国人,如果觉得在中国因缘穷尽,就可转生到美国……如意识一样随意变化,生死自在,不像凡夫受分段生死的烦恼控制,没有自在,并且转生六道任何一处都是分段的。而作为阿罗汉及菩萨,都是具有不可思议的变异死。这就是他们的方便。

除意自性蕴,彼因故为乐:要遣除意生身,还要遣除蕴——就是不可思议变异生死。

彼因故为乐:要想遗除意生身和无明习气地及无漏业,就是苦果——就是意生身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变异生死,它的因就是无漏业和无明习气地。所以要想遣除这些,就要现前乐波罗蜜多,就遣除了苦和苦因之相。

证悟轮与涅,等性故为常:此为常波罗蜜多,不堕断边及常边。指不堕于轮回常有一边与涅槃的寂灭一边,真正了知轮涅无有差别,轮回之际即是涅槃际。

小乘认为灰身灭智是涅槃;大乘是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安住娑婆时就是涅槃,不用前往他方现证涅槃。当下修得成就是现证涅槃的本性。

《智者入门论》中也有详细的教证来解释每种波罗蜜多来遣除两种障垢的含义。

从颂词可以明白:

净波罗密多具有两种清净;胜我波罗蜜多灭除了两种我;由无余灭尽痛苦而断除意自性的蕴和集谛,而消除了无明习气地和无漏业,获得大乐波罗蜜多;常波罗蜜多是证悟了轮涅等性。

真正的常乐我净

癸三、以得而解脱二边之理:

即四种常、乐、我、净波罗蜜多综合在一起而远离了常断二边之理。四果为一个含义。

以慧无余断爱我,爱众悲尊非得寂,

此依智悲觉方便,圣者不住轮涅边。

第一句【不堕有边】:以证悟无我的智慧,斩断蘊与贪爱为我的执著,由此就不像大欲有情一样堕于有边。

第二句【不堕断边】:以大悲慈爱一切众生,成为众生的依怙和利益,因此不会像声闻缘觉一样堕于寂灭一边。

这样,依此智悲和觉悟的方便,就能完全不住轮涅边,即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是真正的常、乐、我、净波罗蜜多的成熟功德义。

课后思考题

1、 如来藏的本体清净的三种比喻有什么样自相和共相的差别?

2、 本体清净的如来藏以怎样的因缘来显露?

3、 能净的四种因是什么?四种因分别以怎样的比喻来解释成为佛子的助缘关系?

4、 众生不能见到如来藏的主要四种障碍是什么?

5、 四种障碍的代表人物是什么?

6、 如来藏果法具有哪些功德特点?这样的功德特点,分别可以遣除四类有情的四类执著?

7、 所断的颠倒有粗和细两种,分别是什么?

8、 罗汉的无明习气地、无漏业、意生身和不可思议的死如何理解?

9、 常乐我净的四波罗蜜多分别以哪二相来比较?

10、 四种果以远离常断二边来归摄,如何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