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课
《宝性论》有七个金刚处,前面讲了佛法僧三宝做为所得,现在宣讲的是能得的因缘。能得的因缘也有能得的近取因如来藏和能得的俱有缘,即现似他相续所摄的菩提、功德和事业。
当如来藏的自性全分现前时,也是菩提、功德和事业所摄的。对于没有现前殊胜佛果的众生而言,只能说他相续当中具足如来藏,真正觉悟的功德和令他觉悟的事业,在一般平凡众生相续当中还没办法说是完全具有了。但是当他的如来藏已完全现前,也就是成佛之后,这个有情相续当中也是具有菩提、功德和事业。也就是说如来藏全分现前时,其名称也可以叫做菩提、功德和事业。
究竟而言,菩提、功德和事业,以及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叫做所得。只不过法宝和僧宝的究竟是佛宝,前面在讲缘起品时,对于佛法僧三宝究竟归一为佛陀这个角度来安立时,也可以如是了知。因此佛法僧三宝和菩提、功德事业这三种殊胜的功德自性,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
现在宣讲的是在现似他相续所摄的《事业品》决定令他觉悟。怎么样令他觉悟?前面讲到了通过无分别和无间断的事业来令有情觉悟。只要是具足如来藏的众生,佛陀都会发心让众生逐渐觉悟。已经发了菩提心,苏醒了种性的众生,虽然在修道的过程当中,可能也有磕磕绊绊,进进退退的情况出现,但是只要是真正的皈依了佛陀三宝,真正发了菩提心,这个有情很快能够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
这就是救度有情的种种事业。现在通过九种比喻来让学习者了知佛陀的不可思议的无勤作,任运自成度化众生的殊胜方便。
现在讲的是九个比喻当中的第二个比喻,天界法鼓的比喻。通过天人的福报,在三十三天自然显现了一面非常殊胜的巨鼓。妙鼓在适时的时候就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在畏惧的时候发音安慰天人,在放逸的时候发音提醒天人,安住在正法当中,通过福报如是的显现了自性。
佛显现在世间当中救度众生和这样的法鼓一样。佛以前的愿力和一切众生的善业力和合之后,在人间显现佛宣讲种种教诫,有情听到了教诫之后获得了增上生和决定胜的殊胜利益。
二者从无有勤作的角度,和能够成就寂灭的殊胜功德的角度来讲,都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我们要了知,妙鼓毕竟属于天人的福报所显现的有为自性的物品,而佛是圆满断证功德的,二者之间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壬二、亦超此等诸喻 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虽然二者有些地方可以说是相似的,但是从深广方面来比较,佛陀的教诫完全超胜天界的法鼓。此等比喻除了指妙鼓,还有天人用来娱乐的铙钹等种种的乐器。
天人的这些福报仍然没办法和佛陀的殊胜证悟的功德相比拟的。
癸一、略说
由于能遍众生界,具有利乐三神变,
是故如来妙语声,超胜天界铙钹等。
这里讲到了四个特点,完全超胜了天界的铙钹、妙鼓等乐器。首先讲到了能遍,通过能遍的功德超胜了天界的妙鼓等。然后是具有利、乐、三神变,总共加起来有四种特点。具有这四种特点的缘故,所以如来所发的妙语教诫,完全超胜了天界铙钹等等乐器。
下面分析第一个“能遍众生界”。一般的众生对于有法只了知少分,对于法性也只有通过总相的方式大概的了知。而佛陀已经完全证悟了有法和法性的自性,从有法的显现,有法的法性,从时间空间等一切,已经完全周遍了知了。
了知了一切殊胜法性之后,佛陀的法身是周遍一切的,所以佛陀从他自己能力的角度来讲,具足能够发音周遍一切众生界的能力,因此超过了天界的乐器。天界的乐器虽然也是很超胜的,但是它没办法和佛陀的殊胜妙语功德相比拟。
“能遍众生界”不单单是天界的众生能够听闻,人界等所有众生,佛陀都有能力让他们听得到殊胜的教诫。以上是佛陀能遍的功德。
第二、具有利的功德。即佛陀的殊胜妙语让众生听闻之后就能够获得最为殊胜的利益。这种利益实际上就是决定胜的利益,也就是讲一切众生能够从三界轮回当中获得殊胜的圣果。
决定获得解脱,决定胜伏烦恼,决定胜伏三界等都可以叫决定胜,它是拣别于增上生的。当然恶趣既不是决定胜也不是增上生的。决定胜是一定要获得殊胜的涅槃,或者和涅槃之道相应相随顺的殊胜功德。
让众生获得决定胜,主要是从果的角度来讲,有小乘的圣果,还有大乘的圣果。佛陀宣讲出离心,一切人无我空性等,让声闻乘的行者听闻佛的教诫,修持佛的教诫后,获得小乘的利益;大乘的菩萨通过听闻菩提心,二无我空性的智慧,如来藏的殊胜修法,可以获得大乘初地的菩萨,乃至于十地或者成佛的果位。所以这一切决定胜的利益都来自于佛陀传讲殊胜的语的教诫的缘故才获得的。以上讲了具有利的殊胜的功德。
第三具有乐。乐指种种的快乐,直接指增上生。从现在开始,他的安乐绝对是逐渐增上而生。比如现在是生在一般的家庭当中,下世生在富裕的家庭当中,高贵的家庭当中,生到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等等如是增上而生。他自己的身体方面的安乐、心方面的安乐,身体方面的受用、心方面的受用,都是增长的。但是,他就是不能够直接地获得解脱果,可以在人天当中享受种种的快乐。这就叫做增上生。
有一类众生的种性已经苏醒了,这类众生堪能修持决定胜,他在修持出世间道的决定胜的过程当中,种种人天安乐的增上生的功德是顺便获得的。
还有一类众生的相续当中显现上还没有真正地苏醒修道的种性、习气,所以佛陀只给他们宣讲了如何获得人天安乐的方法。他通过修持这样的法之后,只能获得增上生,而没有办法附带获得决定胜。
修持决定胜可以附带获得增上生,但是修持增上生的人没办法附带获得决定胜。这个是因为有情的根基意乐不相同的缘故,出现了利和乐的不同差异。
当然,他既然能够在佛面前皈依,得到殊胜佛法的教诫,究竟来讲他还是会获得决定胜,但是只不过在一段时间或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中,他没办法发起修道的意乐。这个方面是有差别的。
佛陀的语的教诫也能够让这些众生弃恶从善,修持四禅八定等,让众生获得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安乐。
以上讲的是获得增上生的功德。
第四是具足三神变,即身的神变、意的神变和语的神变。
首先讲身的神变,佛陀在讲解正法之前,首先显现很多的神通,比如身体某个部位发光,或者整个身体发光,或者显现广长舌相,或者显现大地震动之相,或者显现其他刹土之相等各种各样的神变。
佛陀在讲法之前显现这样的神变,主要是让与会的这些众生、弟子们产生信心。因为众生在没有获得见道之前,相续当中还存在怀疑,只不过有些的怀疑很深,有些的怀疑程度不是很深,但怀疑的种子还具足。所以只要是凡夫人,相续当中的怀疑心或多或少都还是具足的,或者现行或者隐蔽。所以,为了让这些人在法会当中得到最大的利益,佛陀显现神通神变来打消他们不必要的怀疑,安住在清净的信心和意乐当中,从而成就殊胜的法器。
成就殊胜的法器虽然需要很多功德,但是信心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佛陀通过显示种种神变,就能够让与会的众生产生信心。后学者在看经典的时候,看到佛陀在讲经之前显现了很多神变,也会跟着产生信心,觉得佛陀的确是断证圆满的殊胜的佛法的传讲者。因此显示了身的神变。
第二讲意神变。主要是佛陀通过智慧、神通来了知听法者是怎样的根基,怎样的相续。
当然,从相合于我们自己的分别念的角度来讲,我们觉得佛陀通过神通来观察有情的相续是怎么样的。但是,从此处本品当中所安立的佛陀种种无勤作、任运的角度来讲,他并没有像我们的分别一样,对与会的众生挨个观察:“这个人是什么种性、那个人是什么根基……”这样一种勤作是没有的。在一刹那当中,在无勤作当中,佛陀绝对能够了知与会的众生们的根性。佛陀是以意神变来了知听闻者的根基,能够接受怎样的法得以救度。
第三讲语神变,即通过语的神变来宣讲教诫,也就是正式传法。前面显神通让有情生起了信心,然后了知有情的根性,第三步是以殊胜梵音的语言来宣讲种种解脱之道。
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佛陀以一个音声来宣讲正法,与会者都觉得在给自己讲,这就是讲佛陀所具足的不可思议的无勤作的功德。佛陀并不需要让众生排着队一个一个地说:“你的根基是这样的,你应该修持这样的法……”,如此让与会者都听到相合他自己的教诫。
佛陀在法座上面只是以一个声音讲法,但是与会的众生觉得是给自己讲的。
小乘者觉得,佛陀今天讲了人无我空性的修法,讲到了如何获得涅槃的修法,佛陀赞叹了涅槃的寂静。天界的众生觉得,佛陀以天语给我们宣讲了怎么样获得快乐的方式,怎么样获得解脱的方法。大乘者听到佛陀以相合于自己的方式来赞叹大乘,宣讲六度,圆满空性,授记很多人成佛。
佛陀在法座上面只是以一个音声讲法,但是与会的众生跟随自己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种性、不同的意乐、不同的语言,都听到了相合于自己的教法。
为什么叫做语神变呢?和一般人讲法的方式不相同。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难以思议的,的确超越了一般的凡夫人。一般的凡夫人的心局限在非常狭隘的根、作意和思维方式当中。超越凡夫人的境界一般人也很难接触到,“怎么可能佛陀只讲一个法,众生听完之后,产生不同的觉受、不同的意乐呢?”
实际上从世间一般的情况来讲,众生的根基、意乐都不相同,接触到的情况也不一样。例如看一部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这个情节好看,有些人说那个情节好看,有些人觉得这个电影拍得很好,有些人觉得拍得一般,有些人觉得拍得很烂。同样,一道菜有些人觉得很好吃,有些人觉得不好吃。
但是这是一般情况。在一般的众生面前,一个声音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声音,绝对不能够转变的。而佛陀不是一般众生,佛陀具足证悟一切有法和法性的殊胜功德。在佛陀的智慧当中,一个声音并不是一个声音,一个声音的自性是不存在的,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一个声音当中可以显现很多,可以在一个声音当中显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这方面在我们学习过的中观的教义当中都有所体现的。所以我们不能完全地把这个认定成一个完全不能变。所谓的一是假立的,众生执著的时候,这叫一。实际上即便一根柱子,还有很多不同的侧面。
佛陀已经完全证悟了一多的等性,在所谓的一个声音面前,他会显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形。
一方面众生的根基很多种,一方面佛陀证悟的智慧已经达到了圆满的程度,所以“以一声音宣讲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神变就会出现。
佛陀具足以上三神变。而天鼓,天界的铙钹等乐器并不能够让众生真正获得利乐。天鼓铙钹本身是没办法显示三神变。所以下了结论:“是故如来妙语声,超胜天界铙钹等”,所以佛陀所发出来的妙语的声音,教诫的声音已经完全超胜了妙鼓,和天界的种种乐器。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对佛陀的教诫也能产生信心。
癸二、广说
前面的略说是四个方面,广说也基本上是从四个方面来比较的。首先讲佛陀的妙音超胜,第二是能够获得利,第三是乐,第四是通过三神变能够出离。
天界妙鼓发巨响,地居众生耳不闻,
佛鼓妙音能遍行,轮回下界诸世间;
天界乐器百千万,为增欲火而演奏,
大悲诸佛仅一音,亦令息灭痛苦火;
天界美妙铙钹声,唯增心之掉举因,
大悲自性如来音,能令心入三摩地。
总之宣说尽世间,天及地住安乐因,
此等无余皆依靠,普世遍现佛圆音。
这四个颂词每个颂词讲到了一个不共的特点。
首先讲佛陀的法音能够周遍一切,而天界妙鼓没办法周遍。“天界妙鼓发巨响”,天界妙鼓可以发出很大的巨响,周遍整个天界。虽然能够周遍整个天界,但是它的声音没办法传到地下,“地居众生耳不闻”,居住在地下的众生的耳根是没办法听闻到这种妙音的。
“佛鼓妙音能遍行”,佛陀的佛鼓妙音能遍行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法界当中。“轮回下界诸世间”,一方面佛的声音在净土当中能够周遍,一方面在轮回的下界,一切的世界当中也能够完全周遍。
天界的妙鼓发的巨响,声音非常大,能够超胜一切声音。尤其是在和阿修罗激战的时候,能够让阿修罗心惊胆战,让天人奋发鼓舞,消除怖畏。当天人在放逸的时候,它发的巨响也能够完全周遍整个天界。天界的范围是很大的,妙鼓发出来的巨响,整个天界都能够听到。但是这种巨响的声音再大也不能传到南赡部洲等地下。
地下的众生是没办法听闻的。而佛的声音不局限在当时传法的环境当中,佛的妙音能够周遍一切世间。
有的时候,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作为人道众生,天界法鼓妙音基本上没有听闻过。同样,佛的声音是不是也有不周遍的地方呢?因为当时佛陀在印度讲法的时候,法音也只是在法会当中。比如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讲法的时候,只与会的众生听到了法音,而其他的很多众生没有听到。没有周遍印度,没有周遍整个世间。当时佛陀在传法的时候,中国的众生并没有听到。
如此是不是和天界的妙鼓一样,佛陀发出来的声音没办法周遍一切呢?这个不相同的。天鼓的妙音通过天人有限的善根,只能够发出有限的声音,其他众生不能够听闻。从因的角度来讲,天人善根的因是有限的,所显示出来的果也是有限的。而佛陀的功德是周遍圆满的,所以显现出来的果也是周遍圆满的。这方面二者是不相同的。
至于超越了范围都没办法听闻的现象,又如何解释呢?天界的妙鼓所发出来的声音,从它自身的角度有局限,所以它发出来的声音只能够传到一定的距离就没办法传了。而佛的声音能够周遍一切,为什么其他众生没办法听闻呢?是从有情自己的善根因缘不具足的角度讲的。这二者之间是有差别的。
我们也会想,天界的妙鼓是不是也是因为地居的众生福报不够听不到呢?不一样,天界的妙鼓自己并没有能够周遍一切的能力,而佛陀有这个能力,只不过是众生的因缘不具足,二者之间不具可比性的。
如果说是因为地居众生的福报不够听不到妙音的话,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即天界的妙鼓自己所发出的声音必须要周遍在南赡部洲等地域当中,至于你听得到听不到看你自己的福报善根。但不是这样的,天界的妙鼓发的声音只能够周遍在天界,不能周遍在南赡部洲。所以一方面是因为地上的众生善根不具足,一方面也是因为它自己本身的能力有限,没办法传到很远。
而佛陀的妙音完全不一样,从其自己的能力来讲,也能够周遍一切世间当中。目犍连尊者寻找佛陀音轮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得很清楚。当时佛陀在法会当中讲法是坐在一个地方,阿罗汉目犍连可能得到了佛的加持,他就想观察一下佛的音轮到底有多远,然后用自己的神通就开始去寻找,越过很多世界之后停下来一听,佛陀的声音还在身边,又开始通过他的神通飞。佛陀知道他的想法,也用神通加持他,让他飞到很远很远的世界。到了一个地方一停下来之后,佛陀声音还在耳边。最后他自己的神通用尽了,他还是能听到佛陀的妙音,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佛陀的妙音本身是周遍一切的。
为什么法会以外其他地方的众生听不到呢?为什么中国的众生听不到呢?为什么其他的世界听不到呢?这是因为有情他自己的善根因缘不具足的缘故,而不是佛陀没有能力发出让众生听闻的声音。
通过这样的比较之后,我们就知道佛陀的妙音的的确确是从全方位超胜天界的妙鼓的,因为佛陀的妙音的确能够周遍一切的世界。
如果现在我们修持佛法得到一个清净的耳根的话,我们现在就能够听到从不同世界传来的佛陀讲法的声音。佛陀的妙音周遍一切,也周遍现在我们的南赡部洲。
但现在我们自己的耳根的能力太弱了,没办法听到佛陀所传出来的妙音。所以如果我们通过修持种种的佛法,修持种种的善根,也能够到佛面前或者就在这个地方听闻佛陀的殊胜妙音。
就像世间当中的收音机的电波,它是周遍在一切世间当中的,但是如果你不打开收音机,不对准频率,也没办法收听到。同样,佛陀的妙音周遍一切,但是如果众生不具足殊胜的善根也没办法听闻到佛陀所宣讲的妙音。但是我们听不到并不能说佛陀的妙音没有能力周遍,佛陀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讲他的能力已经周遍了,听闻不到是因为众生自己的善根不具足导致的。以上我们知道了佛陀的妙音能够超越天界妙鼓。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佛陀的妙音超胜了天界的乐器。“天界乐器百千万,为增欲火而演奏”,除了天界有妙鼓之外,还有让天人舒心悦意的种种乐器。这些乐器有的时候单个演奏,有的时候同时演奏,发出来的妙音让天人听了非常舒服。
人间的众生有的时候听到音乐之后也会觉得振奋,舒畅等等。所以一般的众生除了耽著色法之外,声音也是非常耽著的。总是喜欢听这些妙音,喜欢听好的声音,对于其他的声音就觉得有种厌烦等等,所以众生在声音方面也是有很多的取舍。
天界的乐器因为是天界众生的福报所显现的,所以质量很好,发出的妙音也是非常超胜的。天界乐器百千万一起在演奏的时候,天人觉得非常的善妙,但是同时无法避免的,天人相续当中的贪欲的火随着乐器的演奏也被引起来了,所以这些乐器是为了增加天人的欲火而演奏的。从这个方面讲,乐器没办法平息痛苦,反而是增长以后痛苦的因。因为总的来讲,贪欲是五毒之一,所以只要相续当中生起了贪欲心,它就是以后引发痛苦的来源。
所以天人虽然造业不像人间这么多,但是他也会造业的,有的时候打仗的时候造业,有的时候看不起其他的天子而造业。
天界也有贫富差距,只是我们看不到。就像以前七八十年代中国很迷信美国,觉得整个美国黄金为地,属于天人生活的等级,但是你到了美国之后,你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时,就会发现他们也有很多贫富差距,很多歧视。
同样,我们在人间仰观天界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当然从总的角度来讲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在天界内部,也有很多歧视和差距。福报小的天人也有抬不起头的感觉。福报大的天人也看不起这些福报稍微小的天人,有的时候就抢他的天女,有的时候抢他的宫殿。像这些在人间才出现的比较肮脏的事情在天界也有,只不过有些地方没有描绘而已。《广论》等地方描绘天界的这些情况的时候,也有很多在人间当中出现的事情。所以天界也有很多烦恼,也不是方方面面如意的,所以他死了之后还是会随自己的业而转。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人间造业,天界当中没有造业,天界的善业用尽之后是因为以前的业而下堕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天界也造很多业,他在和阿修罗打仗的时候也有嗔恨心。嗔恨心不管是谁相续当中具足,都是一种自性的恶。贪欲心,贪天女也好,贪乐器也好,也是一种贪欲,也会引发不悦意的结果。所以天界的很多乐器同时演奏的时候听起来非常舒服,但是他们处在这种环境当中,内心的贪欲是一直在增长的。
同样,世间当中也有很多所谓的比较好的乐器,有的时候说这个音乐的曲风比较清新的,或者比较高尚的。但是当众生沉溺在这种曲子中时,念念增长贪欲心。
不管是民乐还是轻音乐,比重金属乐、摇滚的音乐要高尚得多,实际上当你沉浸在所谓的优美的旋律当中的时候,是念念增长贪欲心的。
贪欲心本身是自性的罪业,所以念念增长贪欲心是一样的。只不过显现上大家觉得重音乐吵得不得了,怎么会有人喜欢听这些东西?每个人的想法意乐不一样的。但不管怎样,从增长贪欲的角度来讲,它们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天人的乐器也是为了增长欲火而演奏,它没办法息灭欲火的痛苦,没办法平息痛苦的因。
而大悲诸佛的声音不一样,“大悲诸佛仅一音,亦令息灭痛苦火”。具足无量大悲的诸佛,单单通过宣讲一个声音的妙法,就能够息灭有情的痛苦之火。
因为佛陀发音的来源安住于空性的大悲,以此为因,而且所发出的声音本身也是没有带丝毫的烦恼习气。所发出的教诫本身也能够让众生接触并修持之后,获得内心的安乐,息灭痛苦火。
痛苦火是指整个三界的痛苦火,因为对照的是前面具有利的功德。利指决定胜,所以佛陀的妙音能够让众生获得决定胜的殊胜安乐。佛陀的声音能够息灭痛苦火。
天界的乐器有百千万,都是增长欲火的,是天人获得痛苦的来源。与其相对比,佛陀只是一个声音,但是息灭痛苦火的来源。
从这个角度来讲,也给修行者很多的启示。一方面我们在这个地方赞叹天界、天界的妙鼓,以及天界很多的欲妙享受。但是我们如果不了知不清楚的话,容易发起下次我要转到天界中过好日子的想法。但是通过比较之后,天界虽然有妙鼓,但是只能在天界周遍,不是周遍一切;天界虽然有乐器,但是这种乐器是增长众生痛苦的因,而没办法平息痛苦。尤其是转生到天界之后,你没有修持获得圆满解脱因的缘故,当你的业穷尽之后,仍然还要漂流轮回,感觉很多痛苦。所以从总的来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天界的乐器是会增长欲火演奏的,佛的声音是为息灭痛苦的,二者之间完全不相同的。
第二个比喻主要是讲妙鼓,为什么把天界的铙钹等乐器扯进来了呢?妙鼓本身发出的声音并不能增长贪欲,因为它发出来的是四法印的声音。但是它的声音有限,而且这种声音也不像佛一样具足种种殊胜的证悟的功德。佛相续的证悟的功德能够潜移默化地转变众生相续中的种种想法的,而妙鼓没有,它只是发出声音而已。如果你善根深厚就可以得利益,如果你善根不够深厚,听完之后有时就不想听了。但是佛陀的妙音能够直接打动众生的心,让众生获得解脱。
所以,天界当中虽然也有妙鼓和很多的乐器,但是比较之后,我们还是应该对于佛陀的教诫,对佛陀的妙音产生兴趣,而不是说对天界当中的种种有漏有为的的功德产生兴趣。
天界当中的乐器我们不应该执著,同样,人间当中的种种乐器,所谓的种种好的音乐,也是为了增长欲火而演奏的,也不应该执着。真正能平息内心当中烦恼的音乐,几乎是没有的。我们如果要对声音耽著的话,应该执着佛的妙音。
当然佛的妙音我们想听也听不到,但是对宣讲佛法的声音也应当有所追求,因为讲了很多能息灭我们痛苦的方法的缘故。
下面讲第三个,“天界美妙铙钹声,唯增心之掉举因”,天界美妙的铙钹声是让心产生掉举的因。
前面是增长贪欲,现在是增长掉举。掉举和昏沉一样同时成为禅定的障碍。什么是掉举呢?比如一个人坐在这里胡思乱想,这就称为掉举,他的心是一种外散的状态。
昏沉是一种内收,比如打坐的时候一会想睡觉了,本来上座的时候所缘境是很明显的,但是一会一会眼睛开始发热了,所缘境就开始模糊了,最后是昏沉下来,这个方面的昏沉是内收的一种,所缘境不明显。
掉举是外散的,坐在这个地方缘一个所缘境,然后缘这个所缘境开始发展,逐渐发展到全世界。掉举的心是外散的,掉来掉去,就像我们拿一个东西从这个地方放到另外一个地方。举是高举,掉是掉来掉去的意思,和昏沉内收是相对的。
众生的心是随着音乐的变化也有变化,比如我们听一个音乐的时候,有的时候是比较低沉的,有的时候是比较高潮的,有的时候是比较激昂的,因为我们的心随着音乐变化,我们的心也在变化,这个就叫做掉举。
天界的铙钹的声虽然很好,但是增长心的掉举因。掉举是散乱的一种状态,没办法制心一处,所以如果处于掉举的状态,没办法一心入定,也就没办法发现真正有为法的本质是什么,一切万法的实相本质是什么,很难安住在一切万法的本性当中。所以天人有这些铙钹,从一个角度来讲,是让他没办法一心一意修持佛法的原因。
前面讲过,如果一个人生活非常好的话,基本上让他分心的事情非常多,没有办法让他把心放在佛法当中。比如一个人有十件事情,那么佛法在其中可能只占十分之一,有九个事情让他分心,最后这十分之一的力量肯定十分弱。他虽然内心当中还有佛法的影子,还想是不是修点佛法,但是让他分心的事情太多的缘故,所以基本上他很难把心收回来放在佛法上边。
所以在我们达到不被外境所转的境界之前,还是尽量简单一点好。这就是以前大德开出的殊妙妙方。如果我们的心能够不被外境所转动,佛法的修行,佛法的证悟在内心当中已经牢牢占据了主要位置,那么其他的东西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你显现上有很多财富不一定会成为障碍。但是我们的心还被外境所转的时候,外在的东西太多,产生掉举散乱的因就会很多,如此就没办法真正地安住佛法,最多做一些佛法的影像,没办法真正深入修持佛法。
比较富裕的人喜欢捐钱,盖个庙或印点书,就觉得自己还是在修持佛法,“你看我做了很大的功德”。至于深入心性的修法,比如让他坐下来静坐一两个小时观无常,观修空性,他是做不到,因为他的心太乱了,靠近心性的事情是做不到的。让他做一些散乱的事情可以,比如捐点钱放生、修庙。他认为自己是佛教徒,认为自己在修行佛法,但实际上真正离心性的修持还远得很。
天界的人也一样,也许做一点善根,但是散乱的因太多的缘故,没办法一心一意地修持。作为修行者来讲,这个方面也要考虑。如果自己有能力驾驭这些法,那无所谓;如果没有驾驭能力,尽量在最初的时候还是应该稍微离远一点比较好。以上就讲到了天界的因缘。 “大悲自性如来音,能令心入三摩地”,佛陀自性的如来声音,能够让众生听闻之后,自然而然地趋入到三摩地当中。前面的掉举是三摩地的违品,现在的佛陀的大悲妙音是能够让众生的心自然安静,趋入到三摩地当中,是让众生获得增上生的一种殊胜方便。前面是利,现在是乐,让众生获得乐的殊胜方便,也是非常超胜。
“总之宣说尽世间,天及地住安乐因”,宣讲尽世间,天和地住安乐的因。“此等无余皆依靠”,这些天人的安乐的因和地上的人安乐的因,这些无余都依靠“普世变现佛圆音”,在世间当中普遍示现的佛陀的周遍圆音。
这些都是依靠佛的圆音而成办的。前面讲佛陀具有三神变的缘故,能够让众生生起信心,了知众生的意乐,跟随众生的意乐而传法。天人和人间的众生听闻到佛的讲法之后,修持十善法等殊胜的佛法。修持善妙的因、安乐的因之后,他们就可以获得殊胜的安乐,从痛苦轮回当中脱离。
为什么说这一切天人和地住的安乐因都来自于佛陀呢?因为他们直接或者间接听闻了佛陀的教诫之后修持了善法,得到了天人的安乐或者人间的安乐。他们自己并没有真正出离的能力,只有佛陀的圆音能够让他们出离。所以天人的妙音也好、铙钹也好,是没办法让众生获得真正安乐的,能够让众生获得真正安乐的只有佛陀的殊胜的妙法。
以上讲了全方位超胜天人乐器的情况。
壬三、彼等由缘而入
犹如远离耳根等,不能听闻细音声,
亦如具有天耳者,亦非遍闻一切声。
如是微妙胜法音,微细智慧之境界,
若心无有烦恼垢,彼人耳中方闻受。
首先“犹如远离耳根故,不能听闻细音声”,耳根和声音是相对比的。如果声音离耳根很近,耳根就能够听到它的声音;如果声音离耳根比较远,就没有办法听闻。尤其是细微的声音离耳根比较远的缘故,没有办法听闻到细微的声音。
“亦如具有天耳者”,具有天耳的人,他的耳根是比较超胜的,他能够听闻到比较细微的声音。一般的耳根能力不够,不能听闻到细微的声音,但是天耳的能力比较超胜,他就能够听到比较细微的声音。
如果是通过修禅定而得来的,它就叫做天眼或者天耳。前面我们提到过,一般欲界中的相续是没有禅定的,没有禅定的缘故,他的能力就没办法通过禅定来引发。如果能够修持殊胜的禅定,比如修一禅、二禅、三禅、四禅,他自己的心安住在禅定当中,这个时候他的根就相应于他的禅定,转变成色界的根。色界的根很清净、很微妙的缘故,所以就能够引发种种的耳通、眼通。
所以天耳已经转变过了,可以听闻到很多细微的声音,但是即便是这样一种天耳“亦非遍闻一切声”。天耳的能力仍然有局限性,虽然能够超胜一般的肉耳,但是也没办法周遍地听闻一切世界的所有声音。
“如是微妙胜法音,微细智慧之境界,若心无有烦恼垢,彼人耳中方闻受”,前面是通过耳根的差别来讲能不能听闻声音,同样的道理,佛陀所宣讲的微妙善法的声音,一种非常微细智慧的境界。心里没有烦恼垢染的人,耳中才能够听闻。
即便你是一个天人,有天耳,但是如果你的心有烦恼垢染的话,也是没办法听闻到佛陀所宣讲到的微妙法音的。
从一个大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个人有因缘、有善根能够听闻。从细微的角度来讲的话,你必须也要有一种接收得到佛陀微妙法音的因缘。比如你有很大的善根,可以转到佛的跟前,这个时候也叫做“无有烦恼垢”,这个人耳中也能够听闻到微妙法音的,他是具足智慧的。
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这个问题,实际上佛陀的声音周遍一切,那么你能不能够听闻在法界当中纵横交错的很多佛陀的讲法声音呢?就要看你自己有没有烦恼的垢染。如果你通过修持,清净了烦恼垢染,你就可以听闻到;你没有清净烦恼垢染,虽然你具有天耳,也没有办法听闻到法界当中周遍的佛陀圆音。
所以如果有殊胜的因缘,能够值遇佛陀,听闻到佛陀的教义,或者你心中没有很粗大的烦恼垢染,也能够听闻到佛的声音,或者在后世佛入灭之后,也具足某种功德能够听闻到宣讲佛法的声音。如果没有这些因缘,也没办法听到佛的声音。
总而言之,必须要经常发愿,在听闻佛法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地听闻佛法,然后尽量通过殊胜的意乐来听闻佛法,这样种下以后能够接受佛法、听闻佛法的因缘。如果经常给别人听法制造违缘,或者自己随随便便中断听闻佛法,这些都将成为以后接受佛法的障碍,这些在其他的很多经论当中讲到过。所以如果以前有这样不如法的行为,应该忏悔,然后发愿以后能够很早地接触听闻到佛法。因为真正能够让众生得到利益的只有佛法而已,除此之外,其他的任何一个声音都没办法和宣讲佛法的声音相比拟。
以上讲了天鼓喻和佛妙音之间的差别。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