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课
今天继续宣讲弥勒菩萨所造的《究竟一乘宝性论》。前面通过七个金刚处,抉择了佛法僧三宝所得的自性,也宣讲了能得的因缘。所得的自性,是指一切有情相续中本具的如来藏;显示自他相续的助缘,就是菩提、功德和事业。
了知七金刚处有很大的功德利益,最究竟是能够帮助众生获得最圆满的果位,暂时的利益是对于众生产生出离心、菩提心等也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再进一步讲校量功德,其中宣讲的内容是要“断除损害正法之理”。首先讲到了断除自己的臆造,然后断除偏袒执著,认定毁坏之因而教诫断除。今天讲第三个问题。
戊三、断甚深法失坏之果分二:一、断恶趣之理;二、断轮回之理。
这个科判讲到,如果谤法会堕落恶趣,第二个方面是没办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反方面讲,如果不谤法,就不会堕到恶趣中,也不会在轮回中无法解脱,所以我们要断除对甚深法失坏或诽谤的过患。
已一、断恶趣之理
如畏诽谤甚深法,如是智者于猛火,
毒蛇仇怨及霹雳,不应极生畏惧心,
火蛇怨敌金刚火,彼等仅能断命根,
不能令入深陷堕,极为可怖阿鼻狱。
这里主要是通过世间比较公认的可怖的对境,来阐释对这些法不应该生起很大的畏惧心,应该对诽谤正法产生极其强大的畏惧心。有智慧的人经过观察之后,会对于诽谤甚深法生畏怖,对于猛火、毒蛇、仇怨和霹雳,不应该产生畏惧心。
但是一般的众生恰恰相反,对于猛火、毒蛇、仇怨和霹雳非常畏怖,但是对于诽谤甚深法,却不是特别畏惧,随随便便就可以诽谤,随随便便就开始诋毁。教诫我们应该断除这种颠倒。在颂词中提到的四种严厉的对境,的确可以让众生产生畏怖心。
第一个是猛火,当猛烈的大火烧起来时,众生看到就产生很大的畏惧心。如果在猛火燃烧起来后,自己恰恰在房子里面,或是处在很危险的状态中,畏惧就更加增胜。因为觉得猛火可能会伤及到自己的性命,就想方设法要从猛火的恐怖中脱离出来。当我们看到困在猛火中的人的情况,或者我们自己遇到这些猛火,内心都是非常焦虑恐怖。因此猛火是世间中能够让人产生畏惧的地方。
第二个方面就是讲毒蛇。除了极个别的人对毒蛇没有什么畏惧,很多人对毒蛇都有倶生的恐怖。这也是来自于毒蛇本身的嗔恨心,就像嗔恨心重的人,人们看到他之后,都会觉得面目可憎,或者觉得很难以接近,有一种畏惧感。
毒蛇是通过强烈的嗔恨心成熟果报之后,在三恶趣中感召到了外形的可怖的果报。很多人看到毒蛇之后都觉得非常可怕。毒蛇也是趴在地上悄悄地前进,目标也不大,很多人非常害怕蛇会顺着哪个缝隙爬到自己的房子里面来,或者在走路的时候踩到它,都会有一种很强的恐怖。尤其是被毒蛇缠住,或被毒蛇噬咬的时候,因为毒蛇有很强烈的嗔心,有很强烈的毒性的毒液,很多人都对毒蛇非常恐怖。因为毒蛇产生伤害后,也会让人失去性命,所以人们对毒蛇害怕、恐惧心,世间当中也是非常多的。
第三个产生畏惧之处,就是仇怨。在世间中如果有一个不共戴天的仇敌,时时刻刻想要杀死自己,那么自己对待仇怨的态度,当然就是很畏惧。即便是世间当中所谓的胆子很大的人,对仇敌也是时时刻刻防范的。因为只要和一个人结下了很强的怨,知道对方要报复自己,自己处在明处,他处在暗处,这样就非常恐怖,时时刻刻都要担心:哪个地方突然出现,或者对方使用一种伎俩,悄悄地下手……
一旦有了这种非常厉害的仇怨之后,自己白天晚上都不会非常安心的。尤其是仇敌遇到之后,或者被他抓住之后,自己更加产生这种畏惧之心。一般人对待仇怨也是有这种极其强烈的畏惧心的。
第四个就是霹雳。当夏天的时候下大雨、打霹雳的时候,恐怖心也非常厉害。因为霹雳如果击到自己身上,就会把自己身体击伤或者把自己的身体击穿而死亡。霹雳的雷声再加上闪电配合起来,很多众生看到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畏惧心,害怕霹雳击中到自己的身上。如果是不小心被霹雳击中之后,自己是极其畏怖的。
如上就讲到了四种非常让人生起畏惧之处。但是,了知了四种让我们产生畏惧之处的情形之后,再反过来看诽谤甚深正法,应该更了知了它的过患。按理说,应该对于诽谤正法的畏惧心远远超胜于猛火等等的畏惧心。
为什么是这样?下面讲它的根据——“火蛇怨敌金刚火,彼等仅能断命根,不能令人深陷堕,极为可怖阿鼻狱。”就是说猛火、毒蛇、怨敌和金刚火[1],它们接触到自己身体的时候,有的时候让自己受伤,有的时候是让自己断命根。最严厉的就是让自己断命根。单从断命根的这个角度来讲,还不能够让自己深陷堕到极为可怖的阿鼻地狱中。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自己受到怨敌伤害的时候,生起很大的嗔心,发下了恶愿,通过这样的嗔恨的力量,倒有可能让自己堕到地狱中。或者在被火焚身、被毒蛇噬咬、被金刚火击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如果产生了恶心,通过这些附带的条件,有可能让自己堕地狱。
单单是被烈火焚烧、被金刚火击中等,是不能够让自己堕到地狱中去的,它没有这个力量让自己堕地狱。因为堕地狱需要猛烈的罪业,所以,单单被它们伤害致死是不能够让自己堕地狱的,尤其是不能让自己堕到极为可怖的阿鼻地狱。
再看诽谤正法,没有智慧的人就觉得诽谤正法没有什么了不起,对空性法门、对如来藏法门随随便便说几句,或者是通过调侃的语气说几句,好像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所以在诽谤正法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很大的畏怖心,也没有感觉到很大的伤害性,他就觉得只不过是随随便便嘴巴动了几下,说了几句话而已,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大的过患吧。
但是,恰恰相反,被毒蛇、烈火焚烧断命根的过患,远远不如通过嘴来诽谤正法的过患。如果不了知殊胜正法的甚深意趣,对于空性的教义、对于如来藏的教义说了很多诋毁的话,通过这样的罪业,会让自己堕到地狱中,而且是堕到最为恐怖的阿鼻地狱即无间地狱中去。
表面上看,单单谤法不一定马上让你断命根,这个方面众生没有什么恐怖。因为众生的智慧很短浅,只有当危险出现在眼前,或者说马上损害到粗大的身体的时候,他才会觉得这个是非常恐怖的,这个是非常应该注意的。
比如说,我们看到了烈火焚烧房子之后,回到自己家里面的时候,就一再地提醒自己,用火一定要注意,电器用火也好,还是用钢炉生火也好,再再提醒自己要注意,出门之前也是反复检查有没有留下隐患,这个方面很注意的。到了一个毒蛇比较多的地方,他也会注意在身上涂一些毒蛇害怕的药,或者住在比较安全的地方,他都会非常注意。
对待怨敌的态度和对金刚火的态度都是这样的。只要想到什么方法能够避免怨敌找到自己,有什么方法能够避免霹雳击中自己,他都会去注意。比如说,想到可以让自己在夏天的时候不被雷击中,哪个地方讲解能够让自己远离霹雳的讲座,自己马上就听一下;什么方法可以远离毒蛇的损害,做什么方便可以远离仇怨的损害等等,自己都非常注意,想方设法地去掌握远离这些恐怖的技能和善巧方便。如果对于诽谤正法的重视心、重视的程度不够,就会随随便便诽谤正法。世间上的人不知道佛法的甚深,只是看到表象上面的东西,觉得自己比这些修行者要优越,然后就开始随随便便地开口诽谤佛法、诽谤僧人、诽谤经典论典等等。这个方面也是存在的。
还有一些外道,为了避免自己的名闻利养失去的缘故,也是拼命地诋毁佛教、诋毁佛教的一些论典。
还有一些比较可怕的就是在修行人中,学教法学了一部分,但是没有完全精通,不知道法和法之间是完全圆融无碍的道理,就拿自己了知的东西去诽谤自己不了知的那一部分,平时说话的时候非常不注意,像这样,很容易随随便便地在说话当中造下很严重的诽谤正法的恶业。
如果我们对待诽谤正法的态度能够像防范被毒蛇噬咬、乃至被霹雳击中的防范心,绝对不可能造下诽谤正法的罪业。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没有真正去了知,所以自己可能没有特别注意,自己身边的人也没有让他们注意谤法的问题,导致自己有可能也沾染上了一些谤法的罪业,然后其他的人也跟随自己沾染一些谤法的罪业。这方面的恐怖不是随随便便的,此处讲世间中最严厉的生恐怖之处,都比不上对于诽谤正法的罪业严重。所以我们应该极度地防范自己,不要诽谤正法,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地说话。
如果我们对于正法不是特别通达,不作评价比较好。不作评价,佛陀没有说这个是诽谤正法。如果通过其他的烦恼心、愚痴心去诽谤正法,说:“这个教派的法不合理,那个教派的法修行没办法成就。”这样都有可能会造下谤法的罪业,会堕入地狱中难以解脱。
第二个是断轮回之理。如果诽谤正法,一方面是堕恶趣;一方面是在轮回中无法获得解脱。制止诽谤正法,一方面不堕恶趣;一方面可以获得殊胜的佛果。
己二、断轮回之理
若由数近恶人故,具有恶心出佛血,
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最胜和合僧,
若能思维修法性,此人速疾从此脱,
若人恶心谤圣法,此人焉能有解脱。
这个问题主要是造五无间罪后,如果通过思维正法,思维法性,有解脱之处;但是如果造了谤法的罪业,就无法获得解脱。
首先讲造五无间罪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因为数数地接近了恶人,相续中烦恼充满。所以具有恶心,从而造下了很大的罪业。
第一个是出佛血,通过恶心想要杀佛。佛陀出现在世间中,不可能被外缘而杀死。但是有人通过恶心,通过其他的方便,在很小的几率中有可能伤害到佛的身体而出佛身血。比如在释迦佛的教下的提婆达多。
提婆达多想要代替佛陀成为僧团的领袖,他想要成为一个新佛。所以他想方设法地想伤害佛陀。有一次他躲在山上面,准备了一块很大的石头,等佛经过的时候,把石头从山上推下去把佛压死。有些传记中讲,当他把石头推下去的时候,金刚力士、密集金刚,用金刚杵把石头打碎了,有些碎片溅到了佛的脚指头上面,然后流了很多血。提婆达多用恶心想要害佛,最后导致了出佛身血的罪过。
这样的情况很难出现。一方面必须要佛在世,才能有恶心出佛血的罪过。如果佛涅槃后,这个罪过没办法造。还有想要伤害佛的恶心,一般人也很难生起来。因为很多人看到佛的相好,看到佛的威德,立即就被调伏。
除了恶心非常严重,显现上像提婆达多这种情况,才有可能造下这样的罪业。
杀父、杀母是指自己的亲生父母,像杀死养父、养母、干爹或者干妈,有杀人的罪过,但是没有五无间罪。无间罪一定是把亲生的父母杀死,因为自己的身体来自于父母。所以通过强烈的恶心,把自己的父母杀死,这个罪过也非常严重,死了之后不经中阴,一定会堕入无间地狱中,感受很强的痛苦。
历史上有很多杀父、杀母的人,因为恶心遍满,不知道羞愧,不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于父母。尤其是自己能够得到身体,得到很多的受用,自己能够在世间中做很多的事情,都是父母的恩德。父母有把自己带到世间的恩德,有养育自己的恩德,还有教导自己知识的恩德等等。自己没有成年之前,都是依靠父母的辛勤劳作而得以生活,所以说父母的对境要远远超胜其他的。如果以恶心将父母杀死,罪业非常严重。
现在也有很多丧心病狂的人将父母杀死的情况。前几年,有一个人把家里所有的人——父母、妻子、儿子、妹妹都杀死了,最后被判了死刑。这样的情况也有,是通过恶心来杀死父母。
还有一种情况,当父母病得很严重的时候,自己觉得再这样下去,花费很多的金钱、精力,如果通过安乐死的方式让父母断气,这也非常危险,很有可能会造五无间罪。因为自己有杀的心,有让父母断绝命根的心,再加上有这样的加行,最后自己的父母的确去世了,这样很危险,会造下五无间罪。
一般的人觉得这是为父母好,或者觉得这样下去负担太重了,承受不了了,想要通过一种方式来结束这种情况。所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让父母去世,这个也很有可能是杀父杀母的罪过。
五无间罪中杀父杀母是比较容易犯的,当然如果说父母已经去世,这样的话也不会犯。但是如果说父母还在世的这些人不注意的时候,如果恶心非常强烈,这个还是有可能犯的。犯了这个罪业之后,一般来讲,不经中阴身肯定会堕入无间地狱。
第四个是杀阿罗汉。阿罗汉是断尽三界烦恼的殊胜福田、殊胜的尊者,阿罗汉他自己没有丝毫的烦恼,然后住在世间当中也能够利益很多有情。如果通过烦恼心杀死阿罗汉,也是造下了很严重的罪业。因为有些阿罗汉是在今生当中获得了阿罗汉果,但是当他自己要超越轮回之前,以前的宿债必须要偿还,因此也有被其他人杀死的情况。
佛陀的无学果和阿罗汉的无学果不一样。佛陀的无学果绝对不会被杀死,阿罗汉的无学果是有可能被杀死的。杀阿罗汉也是一个很大的五无间罪。但是这个杀阿罗汉目前为止不是特别的容易,因为阿罗汉在世间中不是很多的,不容易碰到。即便碰到之后自己也不太容易产生恶心,但不是不可能。在上座部、声闻乘的这些国家,据说还是有阿罗汉的,杀阿罗汉的机会、几率还是有的。但是这个几率很低,一般来讲不容易碰到,碰到之后不容易产生恶心,产生恶心之后不一定能够杀死。但是和出佛身血比较起来,还是有一点点几率。所以这个方面也需要注意。
实际上,避免产生这种罪过最好就是不要产生杀心,调伏自己的嗔恨、调伏自己的烦恼。自相续一旦被正法调伏,乃至于一只虫子都不会杀死,何况说杀死一些严厉的对境?如果把自己的心调得很好,是不容易犯这个罪过的。
但是,平时也许自己把自己的心调得比较好,当这些特殊的情形出现的时候,自己也许控制不了,而造下罪业的也有。所以只有了知这样罪过,平时多去串习,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控制住自己,这样可以避免这种罪业。千万不要在人生短短几十年中去造下非常严重的罪业。
最后一个是破坏最胜和合僧。破和合僧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破法轮僧,一种是破羯磨僧。破法轮僧就是此处所讲到的五无间罪中的罪过,单单是破羯磨僧还不算是五无间罪中的破和合僧。
破羯磨僧就是通过僧众做羯磨法的方式,自然和合的僧团,如果你去挑拨离间,让本来和合的僧团分裂,这就叫做破僧。这不是五无间罪的这种破僧,这个叫破羯磨僧。
破法轮僧的条件只是佛在世的时候才能犯,佛涅槃之后这个罪业所有人都造不了。因为破法轮僧有好几个条件:第一是佛在世的时候,第二是要有像提婆达多那样的显现上能够和佛竞争的人。因为显现上提婆达多也是长相很庄严,也很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有些时候我们看到在书上面或者卡通片上面把提婆达多画得非常阴险,实际上按照有些地方讲,他并不是这样的,他是具有相好的。
如果真的很阴险,去搞这些运动的时候,别人就不愿意去信任他,一看就是个恶人,谁还去跟着他?所以说他显现上面是具足相好的人,他又有能力,相貌又庄严,而且很高大,通过他自己的能力就分裂僧团。
所以必须要有像提婆达多这样的人,然后还必须要有像目建连和舍利弗这种神通第一和智慧第一的弟子,这些条件必须要具足。因为有佛这样的人,才会有提婆达多这样的人想要代替佛陀。当他破僧成功之后,神通第一和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和目建连尊者会去和合僧众。
破僧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天,只要破了僧之后马上在一天中就会重新和合。首先是神通第一的尊者在被分开的僧团中去示现神变,让他们产生信心,然后智慧第一的尊者讲解正法,一天中马上就把这些人带回,使僧团重新和合。所以说具足这些条件才能叫做破和合僧。
如果说佛涅槃了,就不会出现破僧的情况。最初的时候也不会出现破僧的情况,然后二大圣,就是两大弟子还没有皈依、还没有真正在佛的教下得到阿罗汉果之前也不会有破僧的情况,所以这些条件都必须要和合之后才会有破僧。现在这一条基本是犯不了的,还有出佛身血,这两条是犯不了的。杀父杀母有些人还有犯的可能性;杀阿罗汉的几率很低,但是有可能犯。
显现上面提婆达多犯了三个五无间罪:一个是出佛身血;然后是杀阿罗汉,把青莲花比丘尼打死了,这是造了第二个五无间罪;还有一个是破法轮僧。当他在破法轮僧成功之后,当时就显现整个世间上的人都生不起善心,修道的人生不起断证功德,出现了很多恶兆。
后面通过两大尊者去调化之后,僧团重新和合,才开始在这些人相续中产生善心之后得果。这是一个特殊的情况,一般来讲不会出现。
当然,前面讲过的破羯磨僧的情况,并不是说没有过失,这个过失也相当大。因为住持佛法的根本就来自于僧团,如果说僧团之间搞分裂,僧团之间有很多问题,佛法没办法兴盛。双方内心也没办法产生善心,其他的信众看到之后也会退失信心,这方面过失很大。但是像提婆达多破僧的情况是远远不能相比,所以把破法轮僧作为五无间罪破僧的标准。
“若能思维修法性,此人速疾从此脱。” 如果这个人造下了五无间罪中任何一条,如果能够思维修持法性,比如观想一切万法的空性,或者修持如来藏光明的法,这个人“速疾从此脱”,很快从五无间罪解脱出来。不单单是解脱五无间罪,而且进一步修持,很有可能获得殊胜的解脱果。犯了这样的罪以后,他是因为亲近了恶人,生起了恶心犯下的罪。如果能够思维法性,他很快能清净罪业,而且还有可能获得殊胜的解脱果。
“若人恶心谤圣法,此人焉能有解脱。”如果一个人通过恶心诽谤正法,这个人怎么可能解脱?第一个前面讲到如果是造了五无间罪,他是通过什么样方式解脱的?造五无间罪的人是通过思维法性而解脱。这个法性是圣法,比如空性、如来藏等。
如果你以恶心谤正法,那么你通过什么方式解脱罪障?造五无间罪的人通过思维正法解脱。而你现在把正法都抛弃了,所以你怎样才能从五无间罪解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诽谤正法,抛弃了正法,是没有对治之道的。因为对治之道恰恰是正法,你抛弃之后就没有其他的办法清净罪障。所以造下诽谤正法的罪过是很难清净,但是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清净。如果你生起了很强的后悔心,重新对正法产生了信心,这个时候再经过进一步的修法,还有可能获得清净的机会。
所以前提是抛弃诽谤正法的心,能重新对正法产生信心,对正法还有皈依心,这个时候还有解脱的希望。
但是诽谤正法的罪过非常严重,所以造了这个罪过之后必须忏悔,这个时候可以消尽诽谤正法的罪过。
诽谤正法会造成很多障碍,因为诽谤正法罪,没有办法获得解脱正果。阿弥陀佛在发愿的时候也讲,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能往生。虽然想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亲近佛陀等,但是一方面诽谤正法,一方面想要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十分矛盾的事情。
如果不清净罪业,很难往生。所以“此人焉能有解脱”,弥勒菩萨讲得很清楚,这个人怎么可能解脱?他是不可能有解脱的。这方面也说明了谤法的罪过非常严重,提示后学的弟子们对这个问题必须非常慎重。丁三、回向造论善根
三宝以及净种性,无垢菩提功德业,
此七义处如理说,由此我获诸善根,
以此普愿诸有情,面见无量光寿佛,
见已生起净法眼,得证殊胜菩提果。
回向善根的时候,又把前面的七个金刚处重新再提一次:佛法僧三宝,净种性就是如来藏;无垢菩提是菩提品中十个意义所凸显的菩提;功德讲到功德品中离戏果和异熟果的功德;业就是事业,如何通过殊胜的事业调化众生。
“七义处如理说”,就是对七个金刚处如理宣说的缘故。“由此我获得诸善根”这个“我”是指弥勒菩萨,我如理解释七个金刚处所获得的善根,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暂时或者究竟的解脱。
“以此普愿诸有情,面见无量光寿佛,见已生起净法眼。”这方面讲到了以此善根愿众生获得暂时的利益。
这个暂时的利益就是普愿一切诸有情面见无量光寿佛。
无量光寿佛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无量光明和具有无量寿命的阿弥陀佛,直接解释成阿弥陀佛的情况也有。多罗瓦尊者在解释的时候,无量光佛没有解释成阿弥陀佛,就是说能够面见具有无量光明、无量寿命的佛陀。当然,阿弥陀佛也算是其中之一。
按上师注释中就直接解释成阿弥陀佛。根霍仁波切在注释中就是讲佛,然后多罗瓦尊者注释中就讲到了无量光和无量寿命的佛陀,像这样能够面见这样的佛陀听闻正法。
“见已生起净法眼”,不管是现见阿弥陀佛也好,现见其他的佛也好,普愿这些众生见到了佛之后能生起清净法眼。当他获得见道果位的时候,就获得清净法眼的功德。了达一切万法的真相,这也是暂时的利益。究竟的利益是“得证殊胜菩提果”,一切众生通过这个善根最终都能够证得殊胜的菩提果位。弥勒菩萨如此做了回向,回向造论的善根。
以前学习《辨法法性论》,全知麦彭仁波切就讲到有些论师的观点就说弥勒五论是一个大论。为什么弥勒五论是一个大论?因为在第一个论《现观庄严论》中有顶礼句,然后在最后一个论即《宝性论》中有回向句,其他的三个论典《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大乘经庄严论》中既没有顶礼句,也没有回向句。所以就把《现观庄严论》和《宝性论》的特点联合起来之后,就说五部大论就是一个大论。
我们看的时候也的确是这样。当然,这个说法是一些论师的说法,那到底是怎样?对还是不对?麦彭仁波切没有发表观点,只是说有些论师是这样认为的,然后麦彭仁波切就讲他自己的观点是怎么样。
从这个方面看的时候,《宝性论》的确有一个回向善根,将此善根能够愿众生获得暂时和究竟的殊胜的功德利益。
丙二、由讲解之方式摄义而宣说
通过讲解的方式摄义,怎么样讲解、摄义?就是对于“依于何因”宣讲,从什么因来造论开始,把上述的内容再作归摄。
依于何因何必要,如何宣说何者义,
于彼等流何者说,以四偈颂已显示,
四偈自净之方便,二偈损坏圣法因,
其次依于四偈颂,即为显示诸果报,
由说入佛眷属中,获得法忍菩提法,
总之二种果法依,末后二偈作显示。
“依于何因”宣讲,“何必要”宣讲,“如何宣说何者义,于彼等流”,是什么样的等流?通过四个偈颂来显示,前面内容中讲到了“依何而说”就是“依于何因而宣说”,它通过一句话来讲的——“如是依于圣教理”,这就是讲到了“依于何因而说”。
“何必要”,有什么必要宣讲?“为令自心纯一净,具信善圆之智者,亦为摄彼宣说此”为了自他二利宣讲了《宝性论》,就是“何必要”的意思。
“如何宣说何者意”,依靠什么样的道理宣讲?就是依靠外在的佛的四无碍解和内在的智慧和合起来宣讲、造了《宝性论》。“何者意”,所宣讲的是什么意思?也就说是“何者具义相应法”,就是所讲经典的体相,这个科判中这个颂词就讲到了何者意。宣讲的是什么意义?宣讲的是经典中的意义。
“于彼等流何者说”,就是什么是它的等流的意思,何者就是讲什么是这个经典的等流,如何来表示它的等流,怎么样宣讲的。这就讲到了“何者唯依佛教法,无散乱心而宣说”这个颂词,这个颂词就是对于它的等流论典的体相、或者应该教诫恭敬的方面作了宣讲,有四个偈颂来显示以上的内容。
“四偈自净之方便”,“何故较佛善巧者,于此世间亦一无”到“垢腻染色非如是”之间有四个颂词,是讲自净的方便,避免自己造下谤法的罪业。
“二偈损坏圣法因”,再往下两个颂词就讲到了损坏正法的因,损坏正法的因有十种,前面讲了“慧劣”,一直到“信解恶劣”有十种因,这就讲到了“二偈损坏圣法的因”。
“其次依于四偈颂,即为显示诸果报”,下面有四个偈颂是显示损坏正法的诸种果报,讲到了“如畏诽谤甚深法”,一直到后面的“此人焉能有解脱”之间有四个颂词,这四个颂词就显现堕恶趣的果报,乃至于不能解脱的果报,用这四个偈颂来显示诸果报。
“由说入佛眷属中,获得法忍菩提法,总之二种果法依,末后二偈作显示”,最后两个颂词就是“三宝以及净种性”,乃至于“得证殊胜菩提果”,这两个颂词。讲到了入佛眷属中,获得法忍就是暂时的果,菩提法就是究竟的果,“总之二种果法依”,就是两种果法的依止处是末后二偈所显示的。通过最后两个颂词就讲到了入佛坛城,然后依止佛听闻正法生起清净法忍,就是讲了获得殊胜的法忍,“得证殊胜菩提果”讲到了最究竟的果报。
这就是讲解的方式摄义宣讲。对依靠何因开始造论,怎么样讲解的方式,对以上内容再通过摄义的方式作了圆满的归摄。
大乘无上续论辨三宝种性中第五校量功德品释终大乘无上续论怙主弥勒撰著圆满这句话在很多注释的后面都有,它没有单独的科判。但是每一个后面都有这句话,因为在每一部论典后面都有作者。
甲四、善巧翻译此论
吉祥无比城之大智者婆罗门宝珠金刚叔伯班智达萨迦那与释迦比丘具慧译师共译于无比大城。
这个就是讲到班智达和翻译家共同和合之后,即班智达萨迦那和释迦比丘具慧译师洛登希饶[2],共同翻译于无比大城[3]。
后面的意思是多罗瓦尊者注释了一个后文,并不是属于正文,正文结束就是在“善巧翻译此论”以上。这以上就都已经圆满结束了,所以后面的颂词和后跋就不讲了。它应该不是这所讲的正文的缘故,所以说 “善巧翻译此论”这个科判结束之后,这个《宝性论》的意义就已经宣讲圆满。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金刚火就是霹雳。
[2] 一个很著名的翻译家,翻译了很多因明方面的论典,弥勒菩萨的《宝性论》也是他老人家翻译的。
[3] 好像是克什米尔一个地方,以前在《入中论》等论典中也提到了无比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