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丨释量论·成量品广释10

以前我们都发过愿,讲者要把《成量品》讲完,听者要把《成量品》听完,希望我们的发愿都能圆满。从去年十月底停讲到现在已接近四个月,从今天(2014年4月4日)开始,希望大家一如继往地学习。

在听课时,不管是我的课还是其他法师的课,都要聚精会神地听,这是听课的基本要求。今天早上,我到个别男众和女众的班级门口偷偷看了一下,大多还可以,法师讲得也不错,下面的人听得也不错。但是,有个别人不太懂闻法的规矩,没有认真听,只不过人坐在听法的行列中。实际上,我们讲法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个小时,不像到外面一讲就是三四个小时,所以不应该有精神不集中的现象。还有,不管法师讲什么法,他提前肯定有备课,也有自己的窍诀,因此重要的地方,或与自己相应之处,最好用笔记下来,否则很快就忘了。今天我在这里提醒大家,特别是新来的,闻法时一定要专注!

请大家翻开《成量品释》第八十五页。对方认为,身体不能继续产生心,是遭到了违缘,但这种说法并非正确的答复。

未二(具有违缘非答复)分二:前答复及后答复。

申一(前答复)分二:宣说他宗及破彼。

酉一、宣说他宗:

若如灯心等,患违身非因。

顺世外道认为,人的身体和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心依靠身体而产生。无神论也持这种观点。所以,世间很多人都不知道人有来世,非常可怜!有些人虽然承认后世存在,但理解并不深,包括个别佛教徒也半信半疑。因此,现在社会的人特别需要闻思这样的论典,尤其是年轻人,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就是因果不存在、人死如灯灭之类的断见。如果没有认真学习,无论是自己产生定解,还是驳斥他人的观点,都非常困难!

但有些人给我说:“最好不要讲《释量论·成量品》,它是安眠药,一听就打瞌睡。”实际上,《成量品》是保健药和聪明剂,越闻思精气神越充足、智力越健全。因为,通过学习能让我们了知身心的关系,以及前生后世存在等真理,从而明白取舍,超越追求动物本能的尴尬与狼狈。

下面讲颂词:假设对方说:就像灯心被水湿透,没办法点燃,芝麻油所涂抹的种子,没办法生芽一样,癌症等无法救治的疾患,也能对产生心制造违缘,或造成身体无有能力,因此死亡的身体并不是产生心的因。

表面看来,对方的观点似乎很有道理,因为人病死后身体就没有用了,故心也不存在了。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因为从大脑当中产生心,大脑损坏后人就死了,故心识也不存在了。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成立。

酉二、破彼:

死致诸患退,彼时复成活。

大家都知道,染上疾病实际上是指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种灭尽增长(即不再增长)、发生紊乱而导致不平衡,也就是身体四大不调,除此之外,再别无任何其他情况。而单单的身体四大不调,并不是心消失殆尽的因,因为染上非常严重疾病的人,其心识也是存在的。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染上沉疴多年也没有死,甚至有些人身体关键部位已经坏死,还一直活着。如果四大不平衡不可能产生心识,那世界上任何一个众生产生心识都非常困难,因为四大完全平衡是很难的。或者说,倘若一切大种微尘由于存在着不平等的差异而不能堪当因,那由大种中产生含生也难以立足(遮破对方所许,由四大产生心识的观点),因为地等其他大种也难得平衡。再者,如果四大平衡就能产生心识,那处于平衡状态的地水火风也能产生心识。但心识只有有情才有,无情并没有心识。

假设是由使心不能产生的一个违缘致死,在死亡之后,那样的违缘理应消失,因为没有不消失的依据。如果这个毁坏生命的因,还在身体上存在,那在尸体当中绝对不可能产生昆虫等其他生命。但这一点与现量相违,因为人死了放两三天,身体就会产生各种昆虫,尤其在夏天的时候。所以,不平衡的差别瘟疫等疾患(即四大不平衡有瘟疫等不同疾患的差别)只见在含生中有,在无有生命的尸体等中存在绝不合理。按照佛教的观点,产生这些昆虫是因为有心识到了身体当中,即在因缘具足后,以湿生的方式出现。因此,使心不能产生的违缘,在死亡后不会仍然存在。

由于死亡使所有疾患退失,那所有大种相互之间不存在违缘,各自微尘平等处于自己的位置,当时会再度一如既往具有心而变成生存。因为对方承许,让心不能产生的疾患是身体四大不平衡,没有这些违缘即身体四大平衡时就会产生心识。这样的话,就有死而不死或尸体复活的过失。

因此,一定要承认心识的延续不断存在。按佛教的生命观来讲,心与身的关系,就像旅客和客店的关系一样,比如:我这一辈子是人,下一辈子是菩萨,再下一辈子是佛陀。但要相信有后世,首先要弄懂这些逻辑推理,尤其是初学者,或对佛教的生命观有疑惑的人,一定要尽自己的智力来进行观察,之后就会坚信心识是不断延续的,而身体只是暂时、偶尔的依靠,它不可能跟着心识到后世。否则,在生活环境、所受教育、恶劣习气等影响下,很有可能会随波逐流,而放弃为后世做准备,这就非常遗憾!

申二(后答复)分二:宣说他宗及破彼。

酉一、宣说他宗:

设谓火灭时,薪变不复还,

彼即无复返。

假设对方说:你们认为重病身亡后应该复活,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就像火灭时木柴变成的木炭不会再度复还到木柴一样,疾患虽然已经消失,但心不会再度复返,因此并没有尸体重新产生心识的过失。

酉二(破彼)分三:略说广解及说摄义。

戌一、略说:

非尔有疗法。

你们所用的比喻并不合理。虽然木头被火烧成木炭后不能恢复,种子毁坏后生芽功能不能复原……但疾病的变化并非不再复返,因为它不会造成作为因的身体化为乌有,虽然医院已经诊断必须动手术,或已判了“死刑”,病人也痛苦呻吟、绝望哀嚎,甚至已经死了,但因身体依然如故存在,所以病患有着可行的治疗措施。

戌二、广解:

不复生有者,致有者变化,

有者复返故,如火于薪金。

初微亦非返,造可复返变,

彼亦复出现,如金之硬性。

“不复生有者,致有者变化,有者复返故,如火于薪金”:依靠有实法的规律不再复生,是指有些因对于有些对境能造成根本性的变化,而有些因造成的某些变化,是会再度恢复的,因此就像火对木柴和金子形成的改变一样。“初微亦非返”:首先,火对木柴形成的改变,即便微不足道也不会复返,比如火将木柴烧坏了一块,无论如何也无法复原。“造可复返变,彼亦复出现,如金之硬性”:其次,病患造作了可以使身体再度复返的变化,尽管改变极其显著,也会再度出现对境自身的性质一如既往的结局,如同被火极度熔化的金子的液体再度形成坚硬性的固体一样,这在大工厂里面经常能发现。

总之,病患对身体造成的损害,不会像火对木柴造成的结果一样,使身体不复存在,或者变成其他行相,因而并不是无法医治,而是可以再度生存的。也就是说,生病或死亡后身体还完全存在,应该能恢复。

如果按照佛教所许,人死是业力所感的寿命已尽,或暂时的病缘等离开世间,就不会有过失。若不承认福报穷尽而离开世间,不承认心识不断延续,只要身体存在,人就不应该死。但对生命的真相,现在很多科学家都不懂,那就不要说普通人了,这就是众生的可悲!

为什么说人有业力支配呢?拿双胞胎来讲,条件完全是相同的,但一个多病、一个健康,一个外向、一个内向……若没有前世的因缘,他们的区别则不应该存在。若懂得佛教的因果关系,就会知道:虽然是同一父母生养,但因前世业力不同,故在心态、事业等方面皆存在着差异。所以,现在世人迫切需要懂得佛教的因果观,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各种社会现象。否则,很多现象都不能解释,很多真理都会当面错过。

说毫不可医,能转难得故,

抑寿已尽故,唯患无不治。

如果对方认为:虽然身体存在,但并不一定能活,因为在《医疗手术》等论典中说,不可救药的疾病确实是存在的。

驳:佛教经论和世间医典里面说,有些疾病丝毫也无法医治,是指能扭转的药物和医生等在当时当地难以得到的缘故,或者由业力所感患者的寿命已尽的缘故,因此说是无药可救的。如果身体是心识的亲因,身体还存在,那为什么不能再继续活着呢?而且,单单就疾患而言,也没有任何疾病绝对不可医治。因为疾病本身是有增有减的,由此依靠对治它的医药等足能消除,就像再炽盛的火依靠更胜一筹的水也能熄灭一样。但在现实生活中,这往往难以实现。所以,一定要承许前世业力导致生命延续的福德穷尽。否则,在医药等顺缘具备的情况下,生命完全可以维持下去。而且,世界上又有那么多好药、好医生、好治疗方案,这些并非完全得不到。

当然,我们并非像有些外道那样承许:所有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一切都是前世的业决定的。否则,农民种庄稼、牧民放牧、工人做工等努力都不需要了,因为命中有什么就会自然出现。佛教讲,人生的际遇与前世的业力、今生的作为等因缘密切相关,所以才有色彩斑斓的人生画卷。

我本人每当遇到医药不能治疗的病患,就会再度对佛陀所宣讲的业因果等道理生起极大的信心。如果人们也懂得这些道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希望诞生。前一段时间,我们寺院有一位老和尚圆寂了。他曾在佛学院呆过十几年,个性很怪,但修行非常好。听他们讲,他知道在今年会圆寂,他给很多人都说过:“在今年我肯定会离开世间!”但很多人都不相信,认为他胡言乱语。后来他结着手印安祥圆寂,在事实面前人们才生起了信心。其实,这就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功德。

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自己在名声、地位、钱财、知识等方面远超他人,在死的时候也会手忙脚乱,非常痛苦,甚至在惊慌、恐惧的状态中离开人间。因此,要尽早对佛教的因果观等真理生起定解。如果有定解,即使自己在知识、钱财等方面远逊他人,面对死亡也会很坦然、很淡定!

但有些人还认为,心识是大脑产生的。其实,在科学仪器检测下,人身上的昆虫,以及很多微细生命,都没有大脑。但它们却有恐惧、自我逃避、苦乐等心理。所以,一定要承认非物质的心识独立存在。当然,佛教也承认,大脑、心脏等对心识的产生起重要作用。

现在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很高,大脑却没有做移植手术的。很多科学家,尤其是神经科学家一直研究,大脑移植后,到底是谁的心识做主?实际上,这跟心脏移植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用了他人身上一个器官,就完全变成他人的心识。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人,他说:“我术后已经存活五年,刚开始一年左右经常会有对方的性格(可能是还没有完全适应对方器官的原因),后来就没有了。”所以,每个众生都有独一无二、不容混杂的心识,这一点一定要深信不疑!

戌三、说摄义:

死毒等返故,或彼咬已除,

亦离变因故,彼何不复活?

所以说,在死亡的身体上,因为毒等不存在,而会自然恢复的缘故,(即在尸体上有生命存在,故没有致使心识不再产生的违缘毒等伤害身体,因此身体应该已经恢复。)或者被毒蛇等所咬的毒等,依靠念咒、医疗等方便,只要已经去除它,身体也就离开了改变的因————病患的缘故,(印藏有些医学承许,被毒蛇等所咬的毒,在临终时就像刚开始咬的时候一样积聚在伤口部位,所以只要已经切除它,身体也就离开了改变的因。)那他们为什么不会再度如前一样存活呢?因为存活的因已经齐全。也就是说,在去除从身体产生心识的毒等违缘后,尸体或身体应该产生心识。但并没有这种现象发生,所以不能承许身灭心亦灭,虽然人活着时身体对心有很大影响。

如果承许身灭心也灭,那人死以后,身心都灰飞烟灭了,既然什么都没有,那为什么还要为死去的人烧纸呢?很多人就是这样奇怪,一边说没有灵魂存在,一边还要在清明节等时节,为死去的亲人烧纸。如果死后没有心识存在,那烧纸又有什么用呢?显然很矛盾。

其实,仅仅烧纸不一定对亡者有利,如果一边念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名号,一边烧纸,亡者就会得到利益。因此,为了表达对亡者的怀念和敬意,最好多念经、多做善事。在藏地,如果家人比较好,一般会为死去的亲人念经三年,因为有些众生在四十九天当中还不一定能投生,而三年以后再怎么样也会投生。

但到目前为止,很多人都认为身灭心亦灭,这是非常愚痴的!虽然表面看来,有些现象能说明身体产生心识,但身体并非心识的近取因。否则,依靠科学技术也应该能造出心识,但这是不可能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如此。如果能造出,人都不会死了,特别是有权有势的人。但是,即便他们钱财堆如山王,想长生不老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寿命是可以延长的,特别是依靠佛教显宗密宗的方法。前段时间,学院开长寿法会,很多人念长寿咒都很认真,因为都喜欢长寿。确实,密宗的窍诀不可思议,修长寿法、吃长寿丸、供戴长寿佛像等都能长寿。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前世的业各不相同。

学习参考资料

一、佛教常识:

1.《释量论》:本论乃法称论师为解释陈那菩萨之《集量论》而造之义疏。内容分为四品:第一、自义比量品,解释立论者自身引生比量智之必要条件(正因等);第二、成量品,解释《集量论》的归敬颂义,成立如来为世间之定量;第三、现量品,现量乃比量所依止之基础,本品广释现量之定义、差别及似现量等;第四、他义比量品,广释能立因等之得失,阐明使他人引生比量智之方便。《释量论》总集因明理论之大成,为世间各国研习因明学之范本。在我国藏族佛教中已宏传数百年,为学习教理之必读书,汉传佛教及其信徒也很有必要修学、弘传!

2.佛养母————摩诃波阇波提:又译作摩诃钵剌阇钵底、摩诃卑耶和题,或略称波阇波提。意译作大爱道、大胜生主、大生主、大世主。又称波提夫人。或称摩诃簸逻阇钵提瞿昙弥,译作大爱道瞿昙弥、瞿昙弥大爱,或略称瞿昙弥。摩诃波阇波提为古印度天臂城善觉王之女,即佛母摩诃摩耶之妹,释迦牟尼佛之姨母。

释尊出生七日,母摩耶夫人即谢世,由姨母代为养育。释尊成道后第五年,净饭王命终,大爱道率耶输陀罗及五百释迦族女,请求随释尊出家,为佛门有比丘尼之始。彼出家后亲自统理比丘尼,住于精舍附近之尼院,为请求出家之女众授具足戒,助佛陀化导甚多。后于佛陀入灭之前三月,由于不忍见佛陀灭度,乃于毗舍离城结跏趺坐,由初禅天渐次入于四禅天而舍命,其时欲界之诸天皆悲泣涕零。

二、法相名词:

1.四大不调:生病之意。人体由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所成,如有不调,必令人体感到不适。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载:若地大增加,则身体沉重;水大积聚过多,则常有涕唾;火大旺盛,则头胸壮热;风大窜动,则气息冲击。实际上,地水火风四大就像四条毒蛇一样,极难调和、平衡,故生四百四病。(《最胜王经》云:“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于此四种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沉下,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乖违众病生。”)比如:身体苦重、坚结疼痛、枯痹痿瘠,属地大之病相;全身膨肿、肤肉浮满,属水大之病相;全身烘热、骨节酸楚、呼吸乏力,属火大之病相;心神恍惚、懊闷忘失,属风大之病相。又如:地大增故,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诸患生;水大增故,痰癊胀满、饮食不消等诸患生;火大增故,煎寒壮热、支节皆疼等诸患生;风大增故,虚悬战掉、呕吐气急等诸患生。

2.有情:旧译作众生,即生存者的意思。《唯识述记》中说:“梵言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言众生者,不善理也,草木众生。”关于“有情”与“众生”两语的关系,说法不一,或谓有情指人类、诸生物。依此则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为非情、无情。而众生则包括有情及非情二者。然另一说法认为“有情”即是“众生”的异名,皆包括有情的生物和无情的草木山川等。后常指有感情、有交情。如《世说新语·赏誉》:“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亦指男女之间互相有爱恋之情。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也泛指所有众生。如许地山《愿》中:“我愿你作无边宝华盖,能普荫世间诸有情;愿你为如意净明珠,能普照一切世间诸有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

1.应怎样理解“唯患无不治”呢?答:这是排除业力的左右,仅仅从有为法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讲的,即只要具足顺缘————能对治的医药则能遣除相应的疾患,就像再炽盛的火依靠更胜一筹的水也能熄灭一样。若对方问:那不违背生老病死的法则了吗?答:生老病死是业力在支配,但你们并不承许业力,也就是说,若清净了业力,则不会有真实的生老病死,或者说,若没有业力的控制,在具备相应缘起的前提下,生老病死是可以消除的,因为缘起的规律本来如是。

2.依靠科学技术为何不能造出心识?答:依靠科学技术来造心识,其实就是用物质来产生心识,若物质能产生心识,一切四大均应产生心识,其理由前面已经作过详细阐述,兹不赘述。若问:那克隆现象如何解释呢?答:若没有心识(指中阴身)的加入,动物的克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否则根本无法解释,同等条件下的克隆为何有些成功有些不成功。

四、思维与辩论:

1.“前答复”为何不正确?

2.“后答复”为何也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