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丨释量论·成量品广释22

现在继续讲《释量论•成量品》。对很多人来讲,世尊成立为量士夫,是一种新的逻辑、新的哲学。通过学习这样的知识,若懂得其理证,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生起真实的定解。

前辈大德对世尊及其教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其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反复修持包括密法窍诀在内的一切法门,自己完全开悟,从而对佛法和世尊产生极大的信心;二是通过系统、次第地闻思,最终于自相续产生不可退转的信心。在佛教历史当中,诸如此类的精彩现象非常多,若我们遵循他们的足迹,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功德。

有些人想以灌顶、神通等途径,来对佛陀及其教法产生不可动摇的信心,但这是比较困难的。而闻思修行因明等佛法,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多多少少都会有所领悟。当然,如果前世做牛做马,即生特别笨,也很难趋入。

对于学习《成量品》,虽然我的汉语讲得不是很好,但也可以与人沟通,再者我的翻译也不像法尊法师的译本那样不太好懂,因为他保有民国的用语习惯。如果在听闻我的宣讲后,自己反反复复阅读法称论师和麦彭仁波切的金刚语,懂得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困难。当然,听闻不专注也是不行的,因为甚深的佛法道理心专注也很难通达,更何况说心散乱呢!

希望大家通过闻思因明,能生起世尊和佛法是正量的信心。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过:“依靠名言观察量,无有错谬行取舍,尤其于教与本师,获得诚信唯一门,即是因明之论典。”不过,所谓正量,也不仅是口头上说:释迦牟尼佛很了不起!若没有从心坎深处生起定解,当外道大肆诽谤释迦牟尼佛时,信心就容易改变。

文革期间,藏汉两地有很多人被要求去诽谤三宝,以前深入闻思过的人宁可粉身碎骨也不愿意这样做;而没有闻思或闻思肤浅的人就造下了严重的恶业。以后我们会遇到什么情况,谁也不好说,所以为了在复杂情况下保有独立自主的见解,现在就要抓紧时间闻思。但也有种种情况,比如:若自己有福报,见解就会越来越稳固;若以前曾经造过诽谤佛法及说法师过等罪业,不但不能接受法义,反而会产生排斥之心。

有些学佛多年的佛教徒,遇到一两件小事,心情就变得特别糟糕,甚至对学佛产生后悔心。这样的人徒有学佛的形象,并没有将法融入心,没有树立稳固的见解。要获得稳固的见解,一定要学习因明,尤其是《成量品》,在懂得其思路和推理后,就会对佛陀及其教法产生坚定的信心。

子二(无量)分二:真实以及除诤论。

丑一、真实:

若由前同类,种子得增长,

悲心等串习,其量住何处?

如果对方说:虽然智慧、悲心等可以有所进步,但也不可能无限量地增长,就像冶炼金银铜铁等,最后不会再增长,而变为固体一样,应该成为固定的量。

驳:你们的比喻不能证成意义。因为,修炼内心的智慧、悲心等功德法,与冶炼金银铜铁等外在的事物完全不相同,前者无量(生生世世延续不断),故可以无限度地增长,而后者有量(时间等有限量),所以不能无限量地增长。为什么内心的功德可以无限增长呢?因为,如果由心中的大悲、智慧等前面同类的近取因或种子中得以增长的慈悲、智慧等,无有嗔恨、后悔等违缘,并生生世世不断串习,那它们的量到底住在哪儿,是怎样存在的呢?也就是说,通过一世又一世的积累,地道不断升进而获得佛陀无量无边的功德,故不可限量。

丑二(除诤论)分二:遣除他亦成无量;遣由种子生之诤。

寅一、遣除他亦成无量:

跳跃非如是,其因力勤习,

功能确定故,跳跃决定性。

假设对方说:如果心通过不断训练,就能增长到无边无际,那一直不断地训练跳跃,也应该跳得越来越高,这样的话,猴子也可与大鹏平齐,跳至无限高度的虚空,因此跳到无边之处也是存在的。

驳:跳跃并非与修心一样。前面也讲过,跳跃不能连续不断运行,即后后跳跃不能在前前跳跃勤作的基础上进行,每次跳跃都需要重新发起勤作。而修心,通过一段时间修行后,自然而然会安住所缘。比如:长期住在寂静地的修行人,根本不用想“我要远离红尘”,因为他的心已经安住在寂静地。修大悲心也是如此,通过一段时间勤作后,看到可怜众生,大悲心就会油然而生,不需要像刚开始一样重新发起勤作。

再者,跳跃的因——身体的力量以及勤奋练习等,都需要依靠身体,而身体的功能本身就有限,如同藏族俗语说“木头怎么也拉不长”一样,所以再怎么练习跳跃也决定有局限性。比如:到下一世,这一世的身体就要舍弃,而不可能依靠它继续跳跃。而心,前后世相续不断,不断修炼就能增至无边。正因为身体的功能有限,所以无论怎么锻炼,也无法飞越到无量世界之外。否则,无论是跳高还是跳远,世界纪录也不可能仅这么一点。而心,本来就具有悲心、智慧、信心等无量功德,若持续开发,本来面目就会显露。就像不断擦拭水晶球,在清除尘埃等染污后,清彻、透明的真相就会显现出来。

表面看来,这里只讲了因明的道理,其实对于《宝性论》以九种比喻所讲的光明心性如来藏,以及每个众生皆可成佛的道理,都可以此获得定解。所以我想,很多佛教徒都需要学习因明,否则身处各种谬论蒙蔽真理的恶世,本自具有的如来藏光明智慧是很难开发的。前段时间我在新龙讲:“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官员、商人等在家人,积累外在的财富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培养内在的信心、悲心和智慧,因为这能让我们今生乃至生生世世快乐、富裕。”但现在全世界,几乎所有人都聚焦于对今生来世意义不大的金钱、地位、名声等上,而放弃挖掘内心的宝藏,这是非常可惜的。

初非如后跳,身有违品故。

力渐除违品,自力现前住。

假设对方又说:如果真像你们所说那样,身体通过练习也不会有所长进,那就应该像后来练习之时一样,一开始就该能跳跃,但事实并非如此,而且现量见到训练后有所增长,甚至老年人通过训练,也不比年轻人差。这样的话,为何不能增长到无边呢?

驳:身体练习跳跃,一开始并非像后来那样善跳,比如运动员,通过漫长而艰苦的训练,其比赛成绩才会有所增长。其原因,前前身体存在着与跳跃能力相违的涎等沉重界的障碍,当通过训练渐渐消除那些违品时,才会相应地跳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到最后完全消除障碍时,身体的所有力量就会现前,但跳跃也不可能无限度地增长,因为力量是以有限的方式安住的,就像树木不可能变得像绳子那样柔软,水温不可能无限度地增长一样。

修心并非如此,因为在世间万法当中,心是主宰,最为殊胜。所以,若通过观修,认识了自心的本来面目,生生世世的大事就解决了;若没有内观,对心一点都没有认识,即使拥有财富等外在功德,也不能解决长远的生死大事。因此,大家对自己的闻思修行不要有满足感,应像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里面所讲的一样:乃至获得佛果之前,不能停止积累福慧二种资粮。只要不断福慧双修,我们的心就会有所进步,乃至现前本自具有的无尽功德。

但有人说:“不知是业力深重,还是法不殊胜,我越修越差劲,不修还好一点。”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许是你修错了,也许是通过认真修行刚发现自己烦恼深重,或以重报轻受的方式消除后世堕地狱、饿鬼、旁生的业力。因为自然规律决定:只要认真修行,心相续是会越来越进步的。

寅二、遣由种子生之诤:

悲由自种生。设自种子果,

违品妨害无,心即成彼性。

假设对方说:如果像你们佛教徒所说那样,悲心、智慧等善法由自己前前种子产生,那每个众生无始以来就具备悲心、智慧等种子,而且也增长或串习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现在智慧、悲心等还没有变成无量呢?若现在还没有成为如此,那再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等时间修炼,悲心、智慧等也不一定能够成为无量。

驳:悲心、智慧等功德属于心的本质,故而是以前前悲心、智慧等作为因或种子。那所有众生为什么不能像佛陀一样,显现无量悲心、智慧等呢?这是因为众生经常出现嗔恨、邪见等毁坏善根的障碍,假设没有由自己的嗔恨等种子产生的嗔恨等果这些违品的妨害,众生的心就会完全变成慈悲等的本性。也就是说,通过不断修行,众生都可以证悟心的本来面目,显现无量悲心等功德。可是,无量众生都没有认识如宝藏一样的心性,成就佛菩萨的果位也就成了白日梦。有些虽然能够认识,其功德善根也经常被嗔恨、邪见等违品摧毁,故悲心等功德也没有显现得特别明显。这就好比没有被充分提炼的金矿石,虽然经历了无数时日,也不可能显现出金子的形象一样。

讲到这里,我要再次劝请大家对轮回无始无终、宇宙无边无际等佛教理论有所了解。最近我看到一则消息: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布莱恩•施密特通过很长时间分析、研究后,在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发言说:除了人类居住的地球和银河系之外,其他所有星系将在一千亿年之后变成空无一物。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非常了不起。其实,佛陀早就说过:世间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各二十小劫。

所以,若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等科学人士能够懂得佛教的理念,对他们的专业研究就会有莫大的帮助。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智者对佛教的理论体系很感兴趣呢?就是因为他们从中找到了解开宇宙奥秘的钥匙,否则单凭自己的智慧也是办不到的。而佛教徒,我想最好既懂佛教理论,又懂自然科学等世间知识。因为在弘法利生时,需要与人接触、交流,若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就会捉襟见肘,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当然,若像米拉日巴一样,终身在寂静地修行,了解出世间的解脱道就足够了。

若是有很多机会与人接触,懂得世出世间的知识,就能更好地随顺众生。当然,所谓随顺众生,既不能脱离佛教的四法印——“诸行无常,诸受是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也不能改变佛教专业闻思的传统模式,只不过在方式上需要与时俱进。我很了解世间人的心态,他们的追求与山中修行人的追求完全相反,他们每天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若你所说对他们的感情、财富、生活等方面有所帮助,他们就会接受,否则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没用。

如是修前前,心法之慈悲,

离贪智慧等,即余明之本。

依修成悲性,如离贪贪厌。

正因为心是由前前的因产生后后的果,所以前世修行所得到的悲心、智慧等功德,到后世还会存在。比如传记中讲:有些高僧大德从小就具有悲心,还没有接受大乘佛教教育时,看到可怜众生也会泪流满面;即或有的变成妓女等特别低贱的形象,也会对周围的众生产生慈悲心。因此颂词说:如此这般修习前前的心法慈悲、离贪、智慧等,即是其余后后心法功德明显现前的根本或因。这样的话,依靠长期不断地修行,总有一天我们的心会完全变成慈悲的本性。就像修习离贪而获得阿罗汉果,串习贪欲而成为具贪者(此喻旨在说明,不断串习心的功德,其力量不可思议,而非表达心的本性本来如是),修习不净观(虽然不净观可以对治贪欲,但从最究竟的角度来讲,也是一种非理作意,如《入中论》云:“诸瑜伽师依师教,所见大地骨充满,见彼三法亦无生,说是颠倒作意故。”)而对贪心的对境产生厌离一样。

如果对方说:既然通过不断修行悲心、智慧等,心可以变成这样的本性,那不断串习贪心、嗔心等,心也应该变成这样的本性,为什么单单说变成慈悲、智慧等呢?

答:人性本善,心是本来清净的。贪心、嗔心、嫉妒、傲慢等烦恼是客尘,并非本性,就像天空中的云一样,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若长期修行对治法,无云般湛蓝的心性虚空就会完全裸露,从而获得佛果,远离一切烦恼。

总之,修行就是修心,若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不断修炼,悲心和智慧就不会退转而辗转增上。这一点,在平时修行过程中,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比如:二十五岁生起了无伪的菩提心,不断观修,到三十岁乃至临终,不但不会退失,反而越来越增上。

很多人都知道德巴堪布,他八十多岁时在为《集密意续》撰写完三十四万字的注释后,又在为众多高僧大德灌顶、传授。他觉得,在晚年应留下一部重要的法宝,经过深思熟虑,就选择为宁玛派三大部中的《集密意续》作注。而一般人到这个年龄,连说话、行动都很困难,即或能造论,智慧也大不如以前。但高僧大德越到晚年,智慧反而越来越增上,甚至是无勤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勤修众善,即或做不到这一点,也不能像一般世间人一样身常造作杀盗淫、口不离妄语等、心整天产生贪嗔痴,而应尽量守护自己的三门。虽然有人已经通达经论,懂得诸佛菩萨的最高智慧境界,但在修行上也应从点滴做起,力争做一位老老实实的修行人,并尽心尽力利益他众。

若想做一位实实在在、表里如一的修行人,我认为既要长期学习理论,还应不断修行。因此希望法师们多在修行上进行引导,不要总是照本宣科。否则,若没有实修,全都会变成寻伺或研究者,这样在离开世间时则一无所获。当然,听闻佛法、看书学习也有功德,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减少乃至断除自相续的烦恼。所以,在学习因明时应以之对照相续,断除烦恼。

学习参考资料

一、法相名词:

1.成住坏空

于佛教之宇宙观中,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时期,称为四劫。据俱舍论卷十二、瑜伽师地论卷二、立世阿毗昙论卷九等载,即:(一)成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成立之时期。即由有情之业增上力,于空间生起微细之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渐成山河、大地等器世间,其时,诸有情渐次下生,最终之时一切有情生于无间地狱。(二)住劫,又称续成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之时期。此一时期,世界已成,人寿由无量岁渐次递减,至人寿十岁,称为住劫中之第一中劫,此后之十八中劫亦皆一增一减,人寿从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复由八万四千岁减至十岁。最后一中劫(第二十中劫)为增劫,即由十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又据立世阿毗昙论载,诸佛之出现,多在减劫之时,其时人寿由八万四千岁减至百岁之间。(三)坏劫,火、水、风三灾毁坏世界之时期。众生世间首先破坏,称为趣坏、有情坏;其后,器世间亦随而破坏,称为界坏、外器坏。即于此劫之初,地狱之有情命终之后,不复更生,其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之众生亦渐次坏灭;有情破坏后,世界出现七个日轮,故起火灾,色界初禅天以下皆成灰烬,次起水灾,第二禅天以下漂荡殆尽,最后起风灾,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落。(四)空劫,世界已坏灭,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之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之空虚中。此成、住、坏、空四劫之期间,各有二十中劫,总合为八十中劫,称为一大劫。

2.小劫

依俱舍论卷十二载,人寿自八万岁,每百年减一岁而至十岁,或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岁而至八万岁,一切劫之增,不超过八万年;一切劫之减,最短减至十年,如是之增、减劫,一一皆称为一小劫。然大智度论则合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又据立世阿毗昙论卷九载,一小劫又称一中劫,二十小劫即住一劫,为梵众天之寿量;四十小劫即成、住二劫,为梵辅天之寿量;六十小劫即成、住、坏三劫,为大梵天之寿量;八十小劫即成、住、坏、空四劫,又称一大劫,为天地之一始终。另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之说,有四十里立方之大石,有一长寿天人每隔三年飞来,以轻仅三铢之天衣拂之,至此大石磨灭殆尽,称为一小劫。

二、重点、难点、疑点:

1.为什么内心的功德可以无限增长?

自宗从近取因和俱有缘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也即:心的同类的近取因+无有阻碍自然串习=无限增长。首先,心法不同于色法,色法不能无限量地增长,而心法可以无限度地增长,可以从凡夫达到佛陀无量的智慧和慈悲的境界,具备这种自性。而且,通过一世又一世的积累和串习,以及远离种种障碍最终必定可以现前究竟的果位。

2.如何理解客尘性?

心的自性本来清净,而贪心、嗔心、嫉妒、傲慢等烦恼只是客尘,完全可以断除。“客尘”是说明烦恼障垢如客如尘。《宝性论》云:“心之自性为光明,犹如虚空无转变,妄念所生诸贪等,客尘诸垢不能染”。按《楞严经》的解释,“客”就是不住之义,即“不常住”的意思,“尘”就是“动摇”义,是暂时性的,这样刹那不住有动摇性的就是客尘的法相。

三、思维与辩论:

1.请以辩论的方式详细阐述,修心能增长到无量的原因。

2.心串习智悲与贪嗔均会累计留存后世,一切心法的成熟又是先前无始存在的种子而生,如此为何说心单单变成智悲等功德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