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丨释量论·成量品广释30

上一节课讲到,心非无因生,亦非他因生,唯从前前心识产生,故前生后世和轮回成立。下面破除对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诤辩。

丑二、破彼诤论:

设许一切事,具生识力故。

草等尖百象。先前未曾见,

说有除数论,有惭谁力言?

对于“心识的近取因是前前心识”的观点,对方顺世外道虽然找不到任何反驳的依据,但仍不承认。就像现在很多可怜人一样,没有任何前生后世不存在的理由,也不相信。假设他们承许说: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产生心识的能力,所以是心识的近取因。

驳:请问所谓“具备产生心识的能力”到底是指什么?这种能力是心法还是非心法?丝毫也不具备心识的法则不具备能力,这一点已经遮破完毕。没有因而产生心识,应该变成常有常无的过失。其具体理由,前面已经作过详细阐述。

若对方说:虽然具有心识,却以不明显的方式而存在。

驳:若世间万物以不明显的方式具备心识,那请问是所有事物变成一个明显的有情呢?还是大种的每一部分变成一个明显的有情?若是第一种情况,高山、河流、大地、海洋、虚空、房子、柱子等世间万物积聚一起而产生一个有情,不说我们,你们也不会这样承认。若是第二种情况,则有极大的过失——在极其渺小、微不足道的茅草和毛发等的尖端,也应该有一百头大象了,其包含众多大种微尘故,且现在没有现前但可明显的有情当下就存在的缘故。

这样的话,所有男士每一根胡子上面有一百个大象,喝酸奶的时候也会有好多大象碰撞了。然而,这样的现象前所未见。所以,说它存在,除了如旁生般愚痴的数论外道以外,有惭有愧的人谁会竭力说这种不合理的言词呢?

《入行论•智慧品》、《中观庄严论》等论典中讲,数论外道承认果在因上以不明显的方式而存在的观点,有诸多过失。其实,不仅外道的错误观点有过失,就是佛教内部的不了义观点也有过失。比如入灭尽定,有部宗认为:此时没有心,但没有三根不具全的过失,因为意根与舍受根虽然不存在,但此二根的“得绳”存在。若详细分析,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因为意根与舍受根的本体不存在,其得法也不可能存在。随教经部认为:灭尽定时虽然没有真正的心,也即意识不存在,但意识的种子存在。其实,所谓种子就是心,否则有从无情法中产生心识的过失。比较合理的,是随理经部以上宗派的观点。随理经部认为,入灭尽定时有细微的意识。那为什么要说灭尽了心识与受想呢?这是因为少而使用否定词。唯识宗认为,入灭尽定时,粗大的心并不存在,但有细微的种子。因为随理经部以上宗派都认为是心,所以没有过失。

若对方问:你们佛教也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这难道不相违吗?答:这是从净见量的角度来讲的,并非观现世量。关于这个问题,大乘显宗和密宗有众多教证和理证。

在世间当中,承许无情法产生心识的观点有很多,比如:从心脏产生,从大脑产生,从整个身体产生,从万事万物产生等。所以,很有必要掌握因明的推理。若手握“宝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敌人”,都可以将之消灭。若不好好学习,没有掌握这样的“宝剑”,就不能铲除他人的邪见,很多弘法利生的机会都会失去,哪怕拥有再多头衔,也不例外。若对于因明的推理,哪怕只懂一种,也能应对自如,不需要以各种方式来搪塞。比如对方说:从无情法中产生心识。你就可以反问:是所有无情法产生心识,还是每一个元素产生心识?无论对方怎样回答,都会走投无路。不过,现在人只关心钱财、名声、地位等,很少关心前生后世、因果轮回等真理,所以也不必像古印度的那烂陀寺和戒香寺一样,安排护门班智达守护寺院大门,但佛教徒尤其有志于弘法利生者,若没有这方面的准备,想要广弘佛法也困难重重。

百次分析因,何体成显现,

其体先不现,彼果如何存?

前面对方的观点虽然属于顺世外道,但不得不背上与数论外道相同的过失,如吃饭也成了食用不净粪等,就像《入行论•智慧品》所讲那样。虽然顺世外道自以为是智者的顶饰,他们认为只有现见的才存在,因为见不到所以不存在前后世,他们不承认比量推理,但这恰恰是他们最愚痴的地方。因为以见不到而不承认前生后世、因果轮回等,这恰恰运用了一个比量推理,但属于相似因。再者,他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反驳前生后世存在的无误推断。但是,他们仍恬不知耻地到处宣扬自己的恶劣见解。顺世外道连比量也不承认是正量,可是却偏偏承认根本没有见过的这样事物存在。

因此颂词说:即使用智慧百般分析、观察吉祥草尖或毛发等因,任何果法事物的本体在因位时不会显现,那一百头大象之类的果又如何能在当下的因上存在呢?根本不可能有。懂得因果关系的人都清楚,莲花、向日葵籽、柏树、柳树等植物的果,在种子上根本见不到,尤其一百头大象之类的生命之果,不可能存在于四大微尘上。因此,对方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医学、心理学等领域,但是,以CT、B超、核磁共振等仪器设备来观察检测,也不可能找到心识从物质产生的依据。而宗教尤其佛教,对心识如何进入身体、生命如何延续等奥秘,解释得非常清楚。若承许佛教所讲的生命循环流转的理论,则无任何理证妨害;若不承认,则举步维艰、漏洞百出。

所以,我希望道友们好好学习这部论典,对前生后世、生死轮回等真理产生诚信。相比之下,修行过程中出现的暂时验相,如看见光、身体发热、身心舒服、寂静快乐等并不重要,因为这些都不是解脱的因。而对本论产生定解,则会对前生后世、生死轮回、佛是量士夫、苦集灭道等佛法深信不疑,对处于现在这样复杂社会的人来说,这无疑是灭除苦恼的清凉剂。因为,以闻思修行此法能完成自利,以宣讲此法能利益他众,从此自他双方生生世世都不会误入歧途,而远离以盲导盲、自他俱焚的悲惨境地。

子三(说无轮回有妨害——破无轮回由大种新生有情)分三:略说广说及摄义。

丑一、略说:

在座的人中,老年人要为来世做充分准备,不应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辩论,因为身体已经老化,字都吐不清楚。而年轻人,未来的时间还很长,若不懂得这些道理,面对层出不穷的邪见就会不知应对,甚至沉入其中无以自拔,因此应勤奋学习。

前无而生中,贪等成不定。

若有情的心不是无始以来就具足,而是从地水火风四大中重新产生,那众生相续中就不一定绝对会存在贪嗔等五毒烦恼,或智慧、悲心等功德。因为,依靠四大产生的身体千姿百态,比如:独眼、无眼,大眼、小眼,有角、无角,有翅、无翅,大身、小身,多笑、少笑等,所以,依靠其产生心的情形也会各式各样,比如:有贪、无贪,有嗔、无嗔,有痴、无痴,多慢、少慢,多疑、少疑,多嫉妒、无嫉妒……但是,除了通过修行而远离烦恼的阿罗汉等圣者外,任何众生都有贪嗔等烦恼。因此,对方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

丑二(广说)分二:唯大种因太过分;大种差别不合理。

寅一、唯大种因太过分:

若不离大性,故皆具贪等。

一切贪成同。

若对方说:总体上,众生皆不离开地水火风四大种本性的缘故,每个众生都具有贪嗔等而不可能离开,不可能无有贪嗔等。

表面看来,顺世外道说得蛮有道理,若没有掌握真正的理论,很有可能被其迷惑。

驳:这样的话,一切众生贪欲等皆成了等同,因为都不离开大种本性的缘故。也就是说,因相同果必定相同。但这于现量有害,比如:毒蛇、老虎、狮子等动物贪心很小,嗔心却特别大;麻雀等动物贪心强烈,嗔心却很轻微。在人道中,贪嗔痴三毒也有上中下三等,比如:有人嗔心大得谁都不敢碰,只能让其自生自灭;有人嗔心中等,稍微一观就平息了;有人嗔心极轻,一瞬间就消逝无余。也有人智慧好,也有人悲心好,等等。就是双胞胎,虽然父精母血等因缘并没什么差别,但心识却不同,甚至差距非常大,包括身体也因为前世的业不同而有所不同。

为什么众生的身体与心理存在着极大差距呢?这虽然与四大组合等物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前世业力不同。佛教常讲:前世造善业,今生会感得无病、长寿等;前世造恶业,今生的生存环境等都会很差。

前段时间,我与一位监狱长交谈,他说:“监狱里的人特别可怜,他们福报浅薄,做任何善事违缘都很大。”当时我想:这些人前世今生造了很多恶业,才聚集在这里;而住在寂静寺院、禅修中心等清净道场的修行人,则是前世今生所积善业的果报。但是,很多人都坚持身体产生心识的见解,以至于无法圆满解释周遭所发生的事。因此,我希望大家多学习、多思维、多观察,这对修行也有促进作用。

寅二(大种差别不合理)分二:真实及破彼答复。

卯一、真实:

若大种别致。诸大无生异,

然此异所依,有增有减性,

有彼成无彼。

假设对方说:在不同地方种下萝卜种,因为阳光、水分等的差异,生长出来的萝卜就会有不同味道,比如有的很甜,有的不甜,有的还有酸等其他味道;同样的道理,人的贪心、嗔心等依靠四大的身体而来,但是因为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贪心等也有大有小,即贪欲等有大有小是由作为因的大种差别所导致。

驳:尽管承认所有大种并没有大众生、小众生等的差别,然而众生贪欲等有不同差异的所依——大种也是有增有减的本性,因为万法无常之故。既然因有增有减,果也应该随着因而有增减,或先前具有生贪的能力,后来也会变成不具备生贪的能力。

比如,若产生贪心的因是地水火风四大种任何一法或它们的总和,那大种增长时贪心也会增长,大种减少时贪心也会减少,甚至在作为因的大种减到没有的时候,果贪心也会不存在,因为因果随存随灭,在四大种增减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现象。这样一来,在所见到的众生当中,就应该见到不具足贪嗔痴的众生,但事实与此完全相违,因为凡夫众生都有贪嗔痴。

卯二(破彼答复)分二:遮破意义比喻理。

辰一、遮破意义理:

若贪等虽异,因同性不失。

本性同因故,一切成贪同。

同性生牛识,或于此地等,

众生等差异,有者次第无。

假设对方说:虽然众生贪心的大小,嗔恨心的大小等等都是不同的。但是从总体上讲,众生的因都是大种的本性上都没有什么差别的,因为他有同样一个大种的本性,所以不会有无贪的过失。

驳:由于地水火风四大种的本性相同的缘故,一切众生都成了贪欲相同而无有大小差异,因为因相同果也不会有差异。比如,黄牛是具有项峰法相的动物,只要同样具有项峰等因的本性而产生的黄牛之识,不管是花色还是白色都了知是唯一的黄牛,而不会产生黄牛、大黄牛、极大黄牛的心。又如,知言解义是人的法相,只要具备知言解义的法相,我们都认为是人,认为是人的心识上不可能有大有小。

在顺世派的这一观点中也是如此,如果地等没有众生、大众生、极大众生等的大小差别,其余的有些次第也不会存在,那么众生或贪欲之果也不会有差异,因为因没有差别果也不会有差别。但是,果有差别之故,因决非等同。同样,一切有情身体的不同差别也并不是仅仅由大种所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应成无有差别,可见,随从其他因——宿业也是成立的。因为众生业力不同,外在的条件虽然相同,身心状况也有差异。比如,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甚至双胞胎,有些相貌庄严、傲慢无比,有些长相丑陋、极其自卑,有些乐于行善,有些喜于造恶。所以,一定与前世的业力有关。

关于这一点,反观自己的身心也能明白。比如,今天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没有听到任何不好的消息,没有吃任何不好的东西,没有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但突然就心情不好。或者,今天与昨天际遇没有差别,但昨天开心、今天痛苦。这说明有前世的业力在左右我们的生活,懂得因果的人都清楚。因此,为了未来漫长的人生路平安吉祥,一定要如理取舍。特别是年轻的道友,思想还不成熟,容易走错路,故应尽量避开恶知识和恶劣的环境,专心致志闻思修行。不过,若业力涌现,也无可奈何,就像某人病得特别严重,他人无论如何帮助也无济于事一样。在《如意宝藏论》中,也讲过这方面的道理。

若承许业力,世间很多事情都容易解释;若不承认,不但理论上分辨不清,活在世间也很迷茫。我遇到过很多有名望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自认为通达心理学、医学、营养学等诸多学问,但由于对生命的奥秘尤其前生后世一无所知,在言谈之中,也经常流露出很多不符真理的语言。而现在,我们能遇到这么甚深的佛法,就应珍惜善缘,尽己所能认真修学。否则,很难遣除自他的疑惑、邪见、偏见,更难以生起信心、悲心、智慧。为什么我要始终如一地赞叹佛教呢?因为多年闻思修行让我获得了真理,也希望佛法的真理明灯能照亮人类前进的方向,尤其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学习参考资料

一、法相名词:

1.净见量

名言量中的一种。可以从因、体、作用、果的角度对其分析。因:净见量是如理现见如所有法性的后得,其因便是如理现见法性。体:本体是尽所有能境广大智慧,属于后得位的智慧。作用:对于凡夫、声闻、缘觉相续中观现世量的境界无法衡量的不可思议之行境通过净见量能够衡量并断除增益之疑惑。如在一刹那能够示现多劫的事业,以观现世量决定无法想象,但此境界由净见量便可以断除增益,从而在大乘圣者的净见量前现量成立。果:成就佛陀的尽所有智,佛陀的尽所有智既是果又是净见量究竟的境界,故果亦是净见量。

2.得绳

得绳是指所得法对于补特伽罗来说能具有之物质。属于不相应行,是有部宗分别假立的一种法,他们认为所谓的“得”应是实有法,如相续中欲获得菩萨戒或别解脱戒,在还未得戒时,未来的得绳现在于其相续中已经具有;或者以前得过别解脱戒,现在已经舍戒,则过去别解脱戒的得绳在相续中仍然具有。

二、重点、难点、疑点:

1.在“诸大无生异…”一颂中,自宗如何破斥对方观点?

对方认为:虽然人的贪嗔等是依四大而来,有些人贪心大,有些人贪心小,是因为虽然身体中产生心识,但身体的状况不同,导致贪嗔有不同。我宗破斥:尽管承认诸大种并没有出生大众生、小众生等的差异,因无差别——凡是大种都能出生众生的生命。但是大种是有增有减的自性,既然大种有增有减,则可能减至无有,应成众生当中应该是有的人无贪心,或无嗔心。还应成临终时四大分解:风大不存在,应成痴心消失,变成具有无上智智的佛陀智慧。或大种先前具有生贪的能力,后来变成不具生贪的能力,而导致有的众生无有贪心等。以论式成立则是:无生贪能力的大种所生有情(有法),成为无贪者等(立宗),因不存在之故(能立)。

三、思维与辩论:

1.随同顺世外道承许万事万物都是心识的近取因,有何过失?

2.灭尽定中是否有心识?请结合不同宗派观点加以介绍,并抉择如何承许最为合理。

3.为什么承许“心识由四大中新生”就会出现凡夫也离贪、离嗔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