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
络
梳
理
世人均是求乐避苦,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了知了世出世间安乐的因均是行持高尚之道,痛苦的因则是行持卑劣之道。学习二规可以让我们拥有取舍的智慧,圆满世出世间的功德。本课继续宣讲世间行如何感苦乐果之功过理,也就是说通过具体分析建立世间卑劣行为、高尚行为所招感不同苦乐之果的正理。
本课用了十一组颂词阐述:
1、违背誓言,邪命养活且无有任何惭愧,遭受恶言诽谤也无所谓。这样的人,不但会被人所厌弃,甚至与生俱来的护神也会舍己而去。(详见颂词1)
2、见到别人财富圆满、有名声地位、闻思智慧不错,就妒心强烈如刀割火烧,对他人造谣诽谤。这样的人,依怙神众也无力护持。(详见颂词2)
3、上述卑劣行将相续中的福德摧毁殆尽,犹如住在厕所里,虽然陈设玉脂琼浆、琳琅供品,天龙八部等护法天神也不会来亲近你。阐述我们想要获得加持,自己的心要相对清净,否则就无法获得所希求的加持。(详见颂词3)
4、五浊兴盛时期的众生福报浅薄、平时的行为不如法,所以频频感召不如意之事。了知此理之后,希望不要再造恶业。(详见颂词4)
5、人们都希望能积聚一切殊胜的大福德(世间成就及出世间功德),但他们不了知自身是否具足条件。如没有贤善人格,就像在荒凉贫瘠的沙漠上播种一样,不可能收获庄稼。(详见颂词5)
6、一个人若具足世出世间的智慧,拥有前世所积累的福报,他不一定非要勤作,也会自然圆满诸多功德。如果有了这些功德,则不需要祈求天众护法,他们也会自然集聚。(详见颂词6)
7、若能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当面与背后不相违,誓言、承诺如同刻在石上的花纹一样永远不变;众人一定会喜欢他,护法天神明察其为人之后,对他欢喜又何需怀疑呢?(详见颂词7)
8、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若能知恩报恩、深信因果,不仅世间人会恭敬他、饶益他,有天眼通的护法神和天尊,完全能了知他的心,帮助他就更不用说了。(详见颂词8)
9、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勇敢、有坚强的意志,恩怨分明;哪些是亲人、哪些是怨敌、哪些是悲悯的对境、哪些是憎恨的对境,一点都不颠倒含糊。那么明君圣主也会像爱护眼目般器重他,做事情经常委以重任,诸天神也会敬重保护。(详见颂词9)
10、在世间中,每个人都有所取所舍之事,若真正的行持与最初的诺言相违背,虽然可以在人前保密一时,却瞒不过圣尊、上师、本尊、护法的天眼。(详见颂词10)
11、既有坚定的誓言,又有洞察时事的智慧,护法天尊亦对其生敬畏之心,认为他非常厉害,一般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详见颂词11)
【颂词1】
【颂词1】违盟无耻非法行,所获财食无愧用,不顾闲言恶语故,身神肩神皆消遁。
科判分析
本颂安立在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理科判之下,宣说了违盟无耻等卑劣行为,会令护法神远离我们,自己必然会感受苦果。
消文释义
有些人的人格低劣,经常背弃盟誓,纵然在上师三宝、智者面前发誓赌咒,也毫不顾忌地违背誓言;同时无有任何惭愧,依靠狡诈非法的手段来养活自己,获得一些不正当的衣食、钱财,还认为非常了不起,无有惭愧地大肆享用;别人对他恶言诽谤,他也是无所顾忌,像块石头一样没有心识。这样的人,不但会被人所厌弃,甚至与生俱来的护神也会舍己而去。
本颂重难点
1、哪些行为令与生俱来的护身不悦而舍己而去?
(1)背弃盟誓。
1)在上师三宝、智者面前发誓赌咒,又毫不顾忌地违背誓言;
2)随随便便地发誓,结果又不认真去落实、完成。
(2)无耻非法行。
无有任何惭愧,依靠狡诈非法的手段来养活自己,获得一些不正当的衣食、钱财,还认为非常了不起,无有惭愧地大肆享用。
(3)不顾闲言恶语。
1)别人对他恶言指责根本不在乎,也是无所顾忌,像块石头一样没有心识;
2)相别于修行佛法角度的修安忍,修安忍时,对别人的闲言恶语观空性或当成修安忍的对象,前提是发心增长修行,而不是没有善恶观念,浑浑噩噩的状态。
2、感受苦果。
(1)若自己无惭无愧,犹如尸体一样,护神便会远远地离开。
(2)人们也不愿意与之接触。
(3)如此一来,凡有所做皆不吉祥,种种灾害和过失均会出现。
3、护法天尊是真实存在的。
(1)我们来到人间,每个人都有天神保护,与自己的关系就像体内的虫一样密切,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
(2)中阴法门等密法中说:“人的身上有许多俱生神,如肩神、护神、白护神、黑户神……”
(3)有时候打卦,从卦象上看,也能了知护法天尊是真实存在的。
4、上师教诫。
(1)正面:倘若一个人懂得羞耻、谨慎行事,从不欺诳上师三宝,不仅人类对他恭敬有加,护法肩神也会日夜保护。
(2)反面:但若自己无惭无愧,犹如尸体一样,天神便会远远地离开,人们也不愿意与之接触。如此,凡有所做皆不吉祥,种种灾害和过失均会出现。
(3)结论:故,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只有先做一个好人,自己才有学佛修行的机会。
【颂词2】
【颂词2】他人财富圆满时,自心无端感刺痛,恒时讥毁众人故,依怙神众无力护。
科判分析
本颂安立在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理科判之下,继续宣说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卑劣行为,不仅摧毁了自己的今生来世,依怙神众也无力护持。
消文释义
有些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见到别人财富圆满、有名声地位、闻思智慧不错,内心就像刀割火烧一样痛:“他凭什么如此得意?我为什么一无所有?”心里实在是不平衡,就到处造谣诽谤,摧毁了自己的今生来世,对此妒心强烈之人,依怙神众也无力护持。
本颂重难点
1、品性恶劣之人依怙神众为何无力护持?
(1)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见到别人财富圆满、有名声地位、闻思智慧不错时,“自心无端感刺痛”,内心就像刀割火烧一样痛,嫉妒心特别强。
(2)由嫉妒心导致心里不平衡,到处去造谣诽谤他人。
2、感受苦果。
(1)摧毁了自己的今生来世。
(2)依怙神众没有办法也没有力量保护。
3、以公案教诫一旦生起嫉妒,应马上意识到并励力忏悔,否则,造业非常可怕。
(1)公案:《百业经》中有位三藏法师因信众对另一位阿罗汉生信心而生起嫉妒之心,而到处诽谤那位阿罗汉。
(2)结果:引致死后堕入无间地狱,感受无量劫的痛苦。
4、举例教诫众人对于他人的诽谤之言,应冷静思辨,不要盲目跟着起哄。
(1)举例:藏地寺院有位尼姑,严持净戒、相貌端严,有个男人因想跟她在一起没得逞就四处造谣,寺院里没观察就把她开除了,只好去一寂静山洞里修行。
(2)对有修行境界的人来说,这不一定成为修行的障碍,但那个人这样造业,将来肯定会成熟果报的。
(3)教诫:有智慧的人应善于观察,不要听风就是雨,轻易地随行妄言,更不能以嫉妒心去诋毁他众。
【颂词3】
【颂词3】如此彼等之因缘,摧毁自续之福德,如人住于不净地,虽求百千天龙尊,然欲亲近极难为,尔时有人如此说,哎呀吾辈多祈诵,何故于事无稍利?
科判分析
本颂安立在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理科判之下,以比喻宣说了我们要得到加持,自己的心要相对清净,否则就得不到天龙八部等护法天尊的加持。
消文释义
经常有人抱怨:“我交了这么多钱让寺院念经,也求了很多护法神,为什么他们没有加持,我的生意还不顺利?我的事情还不成功?”因为这些人的品德极差,背弃誓言、忤逆父母、行事非法,将相续中的福德摧毁殆尽,犹如一个人住在厕所里,虽然陈设玉脂琼浆、琳琅供品,天龙八部等护法天神也不会来亲近你。
本颂重难点
1、摧毁自相续中福德的因缘是什么?
种种卑劣的行为,如品德极差、背弃誓言、忤逆父母、行事非法等,这些卑劣的行为不仅不会积累福德,而且还会将自相续中已有的福德摧毁。
2、为何有些居士每天供奉,祈求念诵,依然诸事不遂、护法远离呢?
(1)我们要得到加持,自己的心要相对清静,否则很难得到天龙的护持,犹如一个人住在厕所里,虽然准备了丰富的美味珍馐,但谁也不愿意来作客。
(2)因为你这个人内心如厕所般肮脏,即使陈设了玉脂琼浆、琳琅供品,天龙八部等护法天神也不会来亲近你。
(3)有些居士每天供奉,目的不是害别人,就是求平安,真正想获得解脱的少之又少,这种除了自己以外谁都不顾,连最基本的人格都没有,想让天尊护法他们亲近你,那是相当困难的。
3、相较于高僧大德,为何很多人经常祈祷加持却于事无利?
(1)以前的高僧大德们,凡事皆以因果为标准,如理如法地行持,为了众生发菩提心,他们不用天天给自己念经,事业也非常圆满、顺利、成功。
(2)而以自私自利的发心来念经,起不到作用不应怨天尤人,应该好好地观察自己。
4、教诫反思。
(1)卑劣行为: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自己害别人,怎么会顺利呢?求多少天尊也得不到利益。
(2)反思:诸佛菩萨肯定有加持,护法圣尊肯定有力量,但你自己是什么样呢?这个问题值得反思。
【颂词4】
【颂词4】浊时众生福报浅,平时行为不善巧,受彼报应当了知,汝应莫作诸恶行。
科判分析
通过前一科判“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理”的学习,我们了知了什么样的行为属于卑劣行,并且如此的卑劣行将会摧毁我们自相续中的福德,使护法神舍弃我们,从而感受苦果。本颂安立于科判“劝浊时众应遮恶行”,再再劝诫我们五浊兴盛时期的众生,要对卑劣的恶行予以取舍遮止,否则必将感受苦果。
消文释义
五浊兴盛时期的众生福报浅薄、烦恼粗重,不像初劫时的人们,智慧、慈悲、信心等样样具足。再加上前世的福报不够,平时的行为不如法、不善巧,所以频频感召的事情多不如意。
本颂重难点
1、五浊兴盛时期,众生的恶果。
(1)浊时众生福报浅。五浊恶世众生福报浅薄;罪业深重、众生烦恼重;道德观念泯灭;不知恩报。不像初劫时的人们,智慧、慈悲、信心等样样具足。
(2)恶行招感苦果。前世的福报不够,平时的行为不如法、不善巧,所以频频感召的事情多不如意。
2、上师以自己为例,开示有些人对自己盲目自信而对佛法生疑不应理。
(1)有些人对自己太有信心了:“像我这么好的人,福报为什么不圆满,为什么还没有证悟啊?”
(2)上师开示。
1)其实不应该这么想,浊世的人,福报本来就非常浅;
2)经常生病,诊治无效,绝对是前世造了很多杀生恶业,即生中的行为又不如法,对于业力深重的人,肯定不会好的,这样想的话,会觉得好一点;
3)故,自己的病治不好,也就不会怨三宝、怨护法神,认为佛法没有加持。
3、上师教诫——遮止恶行,福报增上。
(1)众生业力感受苦果
1)一是前世的业力;
2)二是今生中不如法的行为太多;
3)所以,感这种苦果也是理所当然,可能还有恶趣的痛苦在等着我呢。
(2)依靠佛法离苦得乐
1)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
2)护法的力量不可思议。
(3)遮止恶行。大家了知此理之后,希望不要再造恶业,倘若行为如理如法,福报一定会逐渐增上的。
【颂词5】
【颂词5】士夫多数望自身,集聚一切胜福德,然不了知无其根,如同瘠地播种子。
科判分析
通过学习“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理”后,我们建立了什么是卑劣行,以及卑劣行必将给我们招感苦果,作为浊时的众生我们应遮止恶行,平时行为善巧多多积累福德。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建立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功德理”,教诫我们要建立行持高尚行为会感受乐果的正理,本组颂词起,为我们分别讲述各种高尚的行为及其招感的种种乐果。
消文释义
世间的人们多数都希望自身能够集聚一切殊胜的功德和福德。但是如果不了知获得殊胜福德的方法、没有行持,就好像没有根就不会有枝叶、在很贫瘠的土地上播撒种子没有办法获得好的收成一样。
本颂重难点
1、以譬喻说明自身不具足条件,希求再大也没有用。
(1)人们希求的果
1)希望能积聚一切殊胜的大福德;
2)世间人追求财富地位;
3)修行人追求即生成就。
(2)成熟上述的果,自身是否具足条件?
1)且不说遥远的前世,今生中自己是不是护法神和上师佛陀加持的对境?
2)有没有最起码的人格基础呢?这一点也要详细观察。
(3)无法成熟的因
1)假如不具备这些条件,希求再大也没有用;
2)就像在荒凉贫瘠的沙漠上播种一样,是不可能丰收庄稼的,并不是种子没有能力,而是播撒的地方太差了。
2、举例进一步说明条件不具足无法成就。
(1)举例出世间:现在有些修行人,连最基本的出离心和信心都没有,却妄想在相续中出现最高的证悟境界。
(2)举例世间:
1)有些领导也是同样,自己当村干部的能力和智慧都没有,却想登上国家主席或省委书记的宝座;
2)其实,当一个领导,无论官职大小,至少要有利他之心和做人的基本素质,若连这些都不具足,自己不知天高地厚,最后只会洋相百出。
3、上师教诫。
(1)人真的需要观察自己,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器和根基,务必要心里有数。
(2)若能了知这一点,以后即使你的愿望没有成功,也不会感到特别苦恼。
【颂词6】
【颂词6】拥有智慧福德者,自然具足诸功德,若具功德则诸天,不求亦将自然集。
科判分析
前面宣讲了很多没有办法获得殊胜功德的情况,本颂通过“建立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功德理”,开示怎么样才能够得到天人、护法等的加持,宣讲正确的因是什么,本颂宣讲了一个人人品性格很好,具足世出世间的智慧,再加上前世的福报,不需要祈求天众护法,他们也会自然聚集前来护持。
消文释义
一个人若具足世出世间的智慧,拥有前世所积累的福报,他不一定非要勤作,也会自然圆满诸多功德。如果有了这些功德,比如人品性格很好、凭良心去做事,则不需要祈求天众护法,他们也会自然集聚。
本颂重难点
1、无需祈求护法也会自然积聚给予加持的原因是什么?
(1)具足世出世间的智慧。
(2)拥有前世所积累的福报。
(3)教证:上师如意宝讲过:“一个人的行为若非常圆满,纵然没有天天求护法神,彼等也会前来相助。”
2、谴疑。
(1)疑惑。有些人经常问:“我今天没给护法供大苹果,他会不会不高兴,以后不再理我了?”
(2)谴疑。绝对不会!
(3)原因。
1)你人做得很好,凭良心和道德做事,即使你忘了或者没时间供养,智慧护法神也不会惩罚你的;
2)反而由于你的智慧福德十分圆满,他会一直跟随在你身边,恒时赐予保护。
3、世间成就的因果。
(1)因
1)需要人的帮助;
2)需要护法天众的帮助。
(2)果
1)有了两者的帮助,自己的事业、运气会越来越增上;
2)否则,做任何事情都会举步维艰。
【颂词7】
【颂词7】何人表里为一致,所发誓愿极坚固,众人于彼亦欢喜,诸天喜之何需说。
科判分析
前面说到得不到护法神帮助的一个原因是此人表里不一,本颂通过宣讲不论什么人,若能做到表里一致、言行如一、誓言坚定,众人和众护法天神都一定会喜欢。
消文释义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若能做到表里一致、言行如一,当面与背后不相违,所发的誓言、所承诺的事情如同刻在石上的花纹一样,永远不会改变,众人一定会喜欢他。护法天神明察其为人之后,对他欢喜又何需怀疑呢?
本颂重难点
1、什么样的人会是令众人和众护法天神欢喜的人呢?
(1)能做到表里一致、言行如一,当面与背后不相违。
(2)誓言坚定,所发的誓言、所承诺的事情如同刻在石上的花纹一样,永远不会改变。
2、学习佛法,人首先一定要实在。
(1)古人云:“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2)假如人心特别虚假,阳奉阴违,则不具足好人的法相。
3、世间颠倒行为。
(1)颠倒之行。现在社会上,甚至包括佛教徒,经常口是心非,看起来特别假的人,大家觉得他很聪明、很有能力,老板也喜欢,而对老实的人却不喜欢。
(2)究竟而言,老实人也许在一两件事情上不成功,但他说的话很可靠,做的事情很稳重,最终一定会有所成就。
4、上师教诫。
(1)自我观察:人要稳重和老实,这一点我们自己有没有?
(2)对于做人相当重要。字面上此教言非常简单,但在做人的问题上相当重要。
(3)传承上师很重视。法王如意宝及传承上师对这个短短教言如是重视,因这里面有很多不共的缘起和意义!
【颂词8】
【颂词8】何人知恩且报恩,深信因果无倒行,人亦设法饶益彼,诸天利之何需说。
科判分析
本颂继续开示“建立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功德理”,继续宣讲一个人若能知恩报恩、深信因果,不仅会受到世人的恭敬、饶益,护法天神都会帮助他。
消文释义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若能知恩报恩、深信因果,不仅世间人会恭敬他、饶益他,有天眼通的护法神和天尊,完全能了知他的心,帮助他就更不用说了。
本颂重难点
1、获得诸天护法的帮助很重要。
(1)如果被他们舍弃,没有得到他们的保护,一切事业都不可能成功。
(2)所以,大家平时应按照本论所讲的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2、什么样的品性会得到世人恭敬饶益,得到护法天尊的帮助?
(1)知恩报恩:
1)今生中不管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帮助自己,只要别人有恩德,就应该寻找机会报答;
2)如果没有能力报恩,起码也要知恩,经常在别人面前说一下;
3)过去有些弟子在法王如意宝面前,经常歌颂法王传讲密法的恩德,以此缘起,法王显现上也有不同的摄受方法。
(2)深信因果:所作所为不颠倒而行。
(3)结论:
1)若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这就是真正的智者;
2)众人都会想方设法对彼作饶益,护神等就更不用说了。
3、总结。
(1)好人和坏人的界线,分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
(2)只要懂得知恩报恩、对因果深信不疑,这个人必定是好人,任何人都会喜欢他。
【颂词9】
【颂词9】何人勇敢不脆弱,亲怨悲恨不颠倒,国王亦为护如眼,诸神护之何须说。
科判分析
本颂继续开示“建立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功德理”,进一步宣讲具有勇敢、不脆弱、坚强意志品质的人,不仅国王护之如护目,护法天神也一定会帮助他。
消文释义
有些人非常勇敢,有坚强的意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脆弱,什么违缘也动摇不了他。同时,恩怨分明,对悲悯的对境、憎恨的对境一点都不颠倒含糊,国王对这种人也会如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天神护法对他的护持就更不用说了。
本颂重难点
1、从人规的角度讲,应具足的人的法相:
(1)勇敢不脆弱:一个人应具足勇敢不脆弱的良好品质。
(2)亲怨悲恨不颠倒:
1)世间人规的正直。对亲人的慈悲,对怨敌的恨,要恩怨分明,不能够混淆;
2)世间人规的道德规范。对悲悯和憎恨的对境要清清楚楚,不颠倒含糊。对弱小被欺负的人应当悲悯,对倚强凌弱的要憎恨。
2、区分世规和佛法对怨敌的不同理解角度,不能混淆。
(1)这里是讲世间人规,而非佛法大乘的高度,不能混淆。
(2)学佛的角度讲,对怨敌不能报仇,沙门四法中有明确规定,不可混在一起。
(3)学佛应清晰了知世规和佛规。
1)有些人好像石头一样,对别人的打骂与损益毫不在乎;
2)别人和自己分不清楚;
3)亲人和怨敌分不清楚;
4)成天迷迷糊糊的,自认为菩提心修得不错,但实际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3、具足人规法相的人会获得敬重保护。
(1)一个人敢于承当、无所畏惧,什么事情都分得非常清楚,明君圣主也会像爱护眼目般器重他,做事情经常委以重任,诸天神也会敬重保护。
(2)一般来讲,护神对人文道德、世间道义非常重视,真正具有这些法相的人,他们会竭尽全力护持。
(3)而不具足法相的那些人,他们则弃如敝屣、不屑一顾。
4、上师教诫:
(1)这些教言看起来不难,但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只要接触人的话,起码要掌握这些做人的窍诀。
(2)虽然以前曾受过各种教育,但像这样把世间与出世间结合起来的做人教言,很多人都非常缺少。
(3)大家今后弘法利生也好,自己修行也罢,这些教言是必不可少的。
(4)若连这些都分不清楚,世间和出世间也搞不明白,自己尽管认为自己修行不错,但实际上可能还不具足人的法相。
【颂词10】
【颂词10】一切所取所舍事,人前虽可保密之,于天却难保密故,欲得成就誓为主。
科判分析
前面开示了想要获得天尊护法的护持,成就安乐的贤善行为,本颂宣讲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天人的帮助,所要遵守的行为。
消文释义
在世间中,每个人都有所取所舍之事,这些事情,大多是自己在诸佛菩萨面前承诺过的,如果真正行持时与最初的诺言相违背,虽然你可以在人前保密一时,却瞒不过圣尊上师及本尊护法的天眼。
本颂重难点
1、表里如一的重要性。
(1)反面:暗地里做些不清净的行为,别人也许暂时不会发现,但逃不过上师护法神的眼目。
(2)过患:他们知道了你的恶行之后,上师无法加持你,护法神也会讨厌并远离你。
(3)教诫:要想获得一定的修行境界,当面和背后应尽量表里如一很重要。
2、信守誓言的重要性。
(1)反面:有些人发愿不吃肉,但趁人不注意,偷偷到饭馆里吃上一块。
(2)过患:此举虽瞒得了别人,却背弃了在上师面前的承诺,已经做了不清净的事情,若不马上忏悔,过失相当严重,因为上师诸佛是非常严厉的对境。
(3)教诫:所发的誓言不要轻易放弃。
【颂词11】
【颂词11】何人发誓语坚定,成办大事具慧力,诸天于彼亦生惧,余众畏之何需说。
科判分析
本颂继续宣讲,想要得到天人的帮助,我们应取舍应遵守的行为。
消文释义
既有坚定的誓言,又有洞察时事的智慧,护法天尊亦对其生敬畏之心,认为他非常厉害,一般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
本颂重难点
1、具备哪些品行的人会令护法天尊对其生敬畏之心?
(1)坚定的誓言。所发的誓言,如同山王一样坚定,纵遇生命危险也不会改变。
(2)洞察时事的智慧。具有极敏锐的取舍智慧,对未来难以把握的问题,能以纯熟的智慧进行判断。
2、举例说明能做到誓言坚定、智慧取舍的人,人和非人都会敬畏三分。
(1)上师寺院一位不特别出名的老修行人,为人处事非常不错,誓言坚定,平时不愿意到处乱跑,智慧也很好,他决定的事情,很多高僧大德也不得不承认。
(2)说明:
1)表面上看,每个人都会说话走路,似乎都是相同的,但实际上各人的智慧和品行有天壤之别;
2)对于这种不怎么出名的人,刚开始相处时,不一定有什么感觉,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大家会觉得他很了不起,恭敬之情油然而生。
3、从反面说明有些人没有什么威力的原因。
(1)一是誓言不坚定、人格不稳重。
(2)二是没有甚深的智慧,以致人也不怕他、护法神也不怕他,自己没有什么威力。
(3)教诫:因此,为了让护法神害怕,为了让更多的人害怕,我们应该做个具有威严的人!
编写师兄:定解 F31
审核师兄:定解 F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