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二规教言论》第1课

1、《二规教言论》所讲的内容是?(多选)

A、世规和佛规;

B、如何即生成佛;

C、家规和弟子规;

D、要做一个好人。


2、《二规教言论》作者是哪位?(单选)

A、法王如意宝;

B、索达吉堪布;

C、全知麦彭仁波切;

D、寂天菩萨。


3、以下哪些是出世间高尚行为?(多选)

A、人文道德;

B、修为教养;

C、发出离心、发菩提心;

D、利益无量众生、行持六度万行。


4、六祖讲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多选)

A、佛法的证悟离不开高尚的人格,若抛弃世规而想希求无上菩提,就像寻求龟毛角一样不现实;

B、世法是佛法的根本,若没有世间的高尚行为,就不可能拥有出离心、菩提心;

C、“如无树根即无茎”没有树根的话,树干肯定不会产生,若连好人都做不到,佛法中不可思议的境界,在相续中也不可能出现;

D、“或如无福即无财”,没有福报的人犹如沦落街头的乞丐,佛法的根本就是世间人格,想获得出世间成就,首先在世间中要变成一个好人。


1

《二规教言论》所讲的内容是?(多选)〔AD〕

A、世规和佛规;

D、要做一个好人。


解析:参考法本P2,本论所讲的内容,就是要做一个好人,如果人都没有做好,佛法高深莫测的境界是谈不上的。现在有些人对世间学问非常精通,但从平常的言行举止来看,对做人的基本原则可谓一窍不通,处理人际关系时经常捉襟见肘。所以每天学一点做人的道理,对今生来世都会有莫大的助益。】


2

《二规教言论》作者是哪位?(单选)〔C〕

C、全知麦彭仁波切。


解析:参考法本P4页。】


3

以下哪些是出世间高尚行为?(多选)〔CD〕

C、发出离心、发菩提心;

D、利益无量众生、行持六度万行。


解析:参考法本P9,所谓世间的高尚行为,如古代的人文道德、修为教养,叫做小品的行为;出世间的高尚行为,如发出离心、发菩提心、利益无量众生、行持六度万行,叫做圣者之道。上品的高尚行为,是从佛法上安立的,小品的高尚行为,是从世间法上来讲的。我们学佛的人,不仅要有出世间的高尚行为,世间的高尚行为也不可缺少。】


4

六祖讲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多选)〔ABCD〕

A、佛法的证悟离不开高尚的人格,若抛弃世规而想希求无上菩提,就像寻求龟毛角一样不现实;

B、世法是佛法的根本,若没有世间的高尚行为,就不可能拥有出离心、菩提心;

C、“如无树根即无茎”没有树根的话,树干肯定不会产生,若连好人都做不到,佛法中不可思议的境界,在相续中也不可能出现;

D、“或如无福即无财”,没有福报的人犹如沦落街头的乞丐,佛法的根本就是世间人格,想获得出世间成就,首先在世间中要变成一个好人。


解析:参考法本P10-P11,佛法的证悟离不开高尚人格,若抛弃世规而想希求无上菩提,就像寻求龟毛兔角一样不现实。世法既然是佛法的根本,若没有世间的高尚行为,就不可能拥有出离心、菩提心,也不可能有神通神变,可以看到别人的前世——“你前世跟我是一家人,我对你的恩德非常大,所以你对我很有信心,你现在应该对我如何如何……”,这些眼耳鼻舌以外的境界,是根本不可能照见的。其实真正的高僧大德和修行人,在任何场合中都不会讲这些,那些将“前世”天天挂在嘴上的人,大家应该好好观察。

下面作者用两个比喻进一步说明,对这两个比喻,你们一定要好好思维!首先,“如无树根即无茎”,没有树根的话,树干肯定不会产生。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树干要从树根产生,没有树根的树只能成为无本之木,世间上根本找不到。同样的道理,若连世间好人都做不到,佛法中不可思议的境界,在相续中也不可能出现。

第二个比喻,“或如无福即无财”。没有福报的人犹如沦落街头的乞丐,连吃穿等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不可能拥有如意宝或万贯家财,他每天为了填饱肚子,拿着破碗到处乞讨,用现在的话来讲,他肯定没有轿车、别墅等等。因此,佛法的根本就是世间人格,想获得出世间成就,首先在世间中要变成一个好人,让家庭、社会、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印象好一点。】



编写:定解 C15

审核:定解 F01

插图:圆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