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离幸福很近》10.有十种事情不能做





1、作为在家修行人,应认清身份,厘定目标:既不偏堕于完全抛弃世间,也不偏堕于完全沉溺世间,既搞好修行,又做好该做的事情,就可实现这个目标;

2、刚信仰佛教,恒守中道,不堕两边很重要,暂时的厌离心,实际并不稳固;

3、要成为一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一定要循序渐进,打牢基础,长期闻思修,尽力行持十种善业,稳固基础后,再进一步求更高的法;

4、对生生世世的解脱大事,做到慧眼圆明,戒急戒躁,在出家、依止上师等问题上,不可草率,需要再三观察、思维;

5、励力断除十不善业。断除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的三种不善业——贪欲、嗔恚、邪见;

6、大多数人都造过很多十不善业,只要精进忏悔,遣除罪障,解脱会有希望。

(一)稳步迈入菩提正道

1、认清身份 厘定目标

(1)厘定目标

1)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要想成功,都得有目标。

2)有的人在世间能获得成功,是因为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有定位、有计划。

3)佛教徒共同的目标:

①做一位有境界的修行人。

②故作为学习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在厘定目标这方面也要引起重视。

4)不但人的一生要有目标,甚至在每一年中,自己也要订一个目标。

①对在家修行人来讲,应当做到既不偏堕于完全抛弃世间,也不偏堕于完全沉溺世间。

②或者说既搞好修行,又做好一辈子该做的事情,就可实现这个目标。

(2)认清身份

1)以大德的修行为例,阐述对于在家修行人,有人认为:修行人应像米拉日巴一样看破一切,是不现实的。

①虽然《前行》等相关教言书中讲,修行人应该完全放下世间法,但这个教言是针对在一生中现前双运如来果位的上等修行人讲的,如米拉日巴尊者、如来芽尊者、宗喀巴大师等。

②真正要做到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很多在家人因缘都不成熟。

③故,完全抛弃红尘,前往寂静的地方出家为僧,居于深山里,住在岩洞中,看破一切世间八法,这对90% 的人来讲,即生当中是不现实的。

(3)结论:

1)无论是对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对人生如何定位都有明显的教言。

2)对身处世间,愿意学习佛法,想获得解脱的大多数居士来讲,要完全抛弃所有世间之事,比如工作、家庭等,是很困难的。

3)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许多社会责任,而且很多人贪人、贪事、贪物的心还很强烈。

4)所以,应在经论教言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身份的修行之路。


2、恒守中道 不堕两边

(1)恒守中道,遣除不应理之行为

1)有些人刚开始信仰佛教,就想抛弃世间出家,对这种观点和行为,上师就个人而言并不怎么赞叹。

2)原因:是因为有些人心情太激动了,如:遇到一位上师或道友,马上就将所有事情全部放弃,或遇到痛苦时,马上就生起强烈的厌离心。

3)教证:华智仁波切说过:“暂时的厌离心,实际上是不稳固的。”

(2)不堕两边,上师教诫

1)希望刚开始不要特别过激,最后也不要太过散漫。

2)有些人刚开始特别精进,白天不休息、晚上不睡觉,跟家里人也不沟通、不说话,甚至跟他们一起吃饭都拒绝。

3)后因家人阻止等原因,又完全放弃修行滚入红尘,那时比不信佛教者的行为还低劣、还过分。

4)这些都是极端,应不堕两边。


3、循序渐进 打牢基础

(1)循序渐进,在家人完全可以成为一位有境界的修行人。

1)首先发愿:这一辈子不舍弃三宝,即受持三皈;进而受持五戒,行持十善;

2)闻思:作为在家修行人,应该了解十不善业的概念;

3)修行:一定要断除十不善业,尽量行持十种善业。

(2)打牢基础,行持十种善业

1)对在家人,佛陀主要讲了断除十不善业;

2)以前很多上师都讲过,断除十不善业非常重要;

3)一定要断除十不善业,尽量行持十种善业;

4)打好这样一个稳固的基础后,再进一步求更高的法就比较方便。

(3)应断之行为:

1)不遵循次第修行:刚开始就好高骛远,今天皈依明天就求大圆满等高的法。

2)没有打牢基础:虽然法的内容特别殊胜,可是我们的基础确实太差了。

(4)不循序渐进,打牢基础的过患

1)造身口意恶业。对十不善业根本不在乎,随便说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杀盗淫、贪嗔痴全都无有控制;

2)无法对教理通达。但心里却一直想求得无上大圆满,而且自认为可能会对大圆满有所开悟。

3)离开悟还有很远的距离。

(5)上师教诫

1)要尽量忏悔所造的十不善业,然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佛教徒。

2)上师一直强调修法不要太激动,否则没有好结果。


4、慧眼圆明 戒急戒躁

(1)慧眼圆明,对生生世世的解脱大事,不可草率。

1)在出家、依止上师等问题上,要再三观察、思维。

2)以在承办买房子、找对象等人生小事上都要详细调查、研究后才作出决定为例,教诫对生生世世的解脱大事,如此草率就明显不合理。

(2)戒急戒躁,遣除修行路上的急躁行为,找到真正解脱之道。

遣除修行上致命的毛病:

1)不闻思马上去修行;

2)不观察马上去依止;

3)修学佛法不按次第,没有基础却要选择最高的法;

4)得灌顶后不学誓言;

5)把小事扩大,道友之间议论纷纷;

6)依止上师不如法;

7)今天学一个法,明天就抛弃,缺少恒常心和恭敬心;

8)不够精进,极为懈怠;

9)对世间法特别耽着。

(3)上师教诫,修学佛法,应该怎样做?

1)一定要遵循次第。

①不能一开始就奔最高的法;

②在修最高的法之前,必须要有非常稳固的闻思;

③如果连皈依三宝、五戒十善等内外加行的基础都没有,却修最了义的法,这不可能。

2)一定要长期闻思,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脱之路。

①因为很多人从小心里产生的就是复杂的世间念头,没有相应出世间佛法的智慧和悲心;

②无始以来串习的就是世间贪嗔痴等分别念,而希求解脱、利益众生的出世间心态却非常陌生、遥远。

③这些要一下子转变过来很困难,因此,在修行过程中,应再再闻思。


(二)励力断除十不善业

1、上师为什么要劝诫断除十不善业?

(1)如果我们没有懂得十不善业,而造了恶业,果报极为可怕。

(2)教证:

1)《华严经》云:“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2)马鸣菩萨集、日称译师等译的《十不善业道经》中,将十不善业内容宣说得非常清楚。

(3)如果我们没有以正知正念来断除十不善业,就会堕入三恶趣。

(4)大家学习的目的,就是要离开三恶道,暂时获得人天福报,究竟获得圆满的解脱,而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

(5)要做一名合格的佛教徒,必须远离十不善业,行持十种善业,而过一个清净的生活。


2、何谓十不善业?

(1)身业三种:杀生、偷盗、邪淫;

(2)语业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3)意业三种:贪欲、嗔恚、邪见。

3、断除三种身不善业

(1)杀生

1)何为杀生?

①清楚知道:明明知道它是众生;

②心里动念:也有想杀的念头;

③行为实施:行为上也实施了杀害;

④产生结果:最终也断除了它的生命。

2)唆使别人杀与我自己杀,业完全是一样的。

①遣除有人认为自己不杀叫别人杀不造恶的邪见。

②《正法念处经》云:“若教杀生,若杀生者,彼二种人,同一杀业,堕活地狱。”

3)在所有罪恶当中,杀业是最严重的。

①教证。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过:“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②因为人们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一旦生命受到威胁,将财物、地位等身外之物全部付出也愿意。人类如此,天下的众生都如此。

③举例历史记载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惨无人道,杀害上千万中国人,阐述如此摧残人的生命,是极其恐怖的行为。

4)上师教诫

①众生平等,残害其他生命跟杀人没有什么差别;

②多思维,提高我们对生命的价值观;

③不要杀生,尽量远离荤腥。

④汉传佛教有很好的传统——吃素,大家都需要继承、学习,并付诸实际行动。

⑤以后应将“不杀”放在一切功德的首位,要尽量做无畏布施——放生。

a、为对众生来讲,给予生存的机会是所有赐予当中无上的;

b、当我们要离开世间时,若有人救了我们,一生都会感激不尽。

(2)不与取

1)定义

①不与取就是偷盗。

②通过各种手段将别人的财物归为己有:

a、有些以小偷的身份窃取;

b、有些以各种狡诈的行为骗取;

c、有些以偷税、漏税等方式盗取;

d、有些以强迫的手段夺取……

2)非常大的过失——就会感受接触大火聚的痛苦。

①《大智度论》云:“饥饿身羸瘦,受罪大苦剧,他物不可触,譬如大火聚。”

②《正法念处经》中亦云:“观偷盗如火。”

3)上师教诫

①因为偷盗的后果特别严重,我们不能通过不正当手段把别人的财物归为己有。

②好好闻思,树立因果正见。

③应尽量将自己的财物布施给有缘众生;如果实在舍不得,也不要偷盗他人乃至国家的财物。

(3)邪淫

1)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家庭等,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2)果报:

①教证:佛陀在《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讲:“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

②如果行持非梵行或者邪淫,就会直接堕入无间地狱,也有直接堕入煻煨坑等近边地狱中;

③甚至变成人时,也要在很多世中变成残疾人、哑巴、聋子等。

3)上师教诫

①作为在家居士,应该过清净的生活。

②通过闻思修行,将各方面的佛教道理融入自心时,对治各种不良贪欲和恶行,是非常容易的。

(4)总结

1)一定要断除三种身体的不善业,而受持清净的戒律。

2)清净的戒律是一切功德之本。

3)所积善根若有一条别解脱戒作为所依,能依的功德慢慢就会增长。

4)这是非常重要的!


4、断除四种语不善业

(1)妄语

1)比喻

①《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妄语说,口中有毒蛇。”

②佛经把它比喻成口里涌出毒蛇,若经常说一些妄语、颠倒语,其毒气无论接触谁都会传染,后将蔓延整个身体。

2)无论对自身的要求,还是对孩童的教育,说话都要真实、诚恳,不能说各种虚假的语言。

①说妄语的果报:别人都不信任你。

②语言特别重要:代表一个人的人格,如果人格贤善,语言就会真实不虚。

3)上师教诫

①举例司马光卖马的历史故事,讲述因为他的诚恳,当时众人对他极为尊重,而教诫佛教徒说话更要真实。

②提醒现在很多人说话无有可信,全部是颠倒的语言,这是需要注意的。

③因果不虚。即生当中说真实的语言,将来不管说什么话,都有份量和威信。

(2)离间语

1)定义:

①所谓离间语,就是两舌,指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是非、制造矛盾。

②对本来和合的关系,以语言使之破裂。

2)应断除此不善之行为。

①《正法念处经》中云:“何人两舌说,善人所不赞。”

②佛教徒要真实,不要在上师与弟子、金刚道友与金刚道友、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等之间,制造各种各样的离间语。

3)离间语的分类

①分为公开离间语和暗中离间语两种。

②暗中离间语就是悄悄地说“别人说你如何如何”等,这在佛教团体中更需要远离的。

4)为什么出现这些不如法现象?

①因为法没有融入心。

②一旦佛法融入自心,所说所作、所思所想,全都会如理如法。

③因明中讲:通过有烟,可以推知有火;同样,从语言、行为,也可推出内在的修行和证悟。

5)上师教诫

①希望广大佛教徒语言要清净,不要说是非。

②现在我们迫切的任务,就是自己好好修行,以调伏自相续的烦恼。

③各种是非让非佛教徒产生邪见,学佛的道友不和合,这是很可怕的!

④法王如意宝一直强调僧团要团结和合。作为在家人,世间团体也提倡要有团队精神,所以大家应齐心协力护持这种精神。

⑤佛教徒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弘扬释迦牟尼佛真实无伪、稀有难得的大乘教法。

⑥如果内部勾心斗角,天天不和谐、不和睦,不要说弘扬真正的佛法,连世间伦理都没办法弘开。

⑦一定要断除两舌语,大乘佛教徒不应有关系好不好的分别。看见出现不和睦的现象时,要尽量化解矛盾,使之和合。佛经中说,其功德是相当大的。

6)总结

①正因为语言有诸如此类的种种过患,为了避免以之造下极大的罪业,很多修行人都不爱说话,而闭关的修行人更是长期禁语。

②因此,说话一定要谨慎;

③否则会对自己带来祸害,对他人带来痛苦。

(3)恶口

1)定义:所谓恶口,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粗言粗语。

2)表现:比如说粗语,或责骂,或挖苦,或诋毁,或呵斥,或嘲讽,或尖酸刻薄,或起外号,等等。

3)《正法念处经》云:“若人恶口说,彼人舌如毒。”

4)人们经常说这样的恶语的原因:

①这跟人的性格有关;

②也跟前世的业障和习气有关;

③安忍修得不是很好的原因。

5)过患:

①我们从小到现在造了很多恶口。尤其很多人爱取外号,那过失相当大。

②通过学习《百业经》、《贤愚经》、《百缘经》、《佛说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经》等经典后,就会感到毛骨悚然。

③说一次恶口,很有可能在五百世中感受痛苦。

6)在修行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因果。

①人造罪业和善业都很容易,以世间财富积累对比阐述因果。

a、世间的财富,只要因缘具足,很快的时间就会变成富翁;

b、若出现违缘,短短的时间就会倾家荡产。

②在严厉的对境前,人造罪业和善业的因果也各不同。

a、若用菩提心摄持,在好的对境前行持善法,短短时间积累的功德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穷尽;

b、如果对严厉的对境和众生詈骂,自己生生世世都会堕入恶趣。

③以高僧大德与凡夫相比,取舍因果的态度。

a、所有藏汉佛教的高僧大德,开悟的境界越来越高时越深信因果,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

b、而凡夫人因为没有境界,没有如理作取舍。

(4)绮语

1)定义:

①绮语,就是不接近解脱的无稽之谈。

②《阿毘昙心论经》中云:“不善语、无益语、非法语,是名绮语。”

2)尽量不要说绮语,还要断除各种散乱的语言。

①在家人完全把所有绮语断除,是不现实的。

②但作为佛教徒,尽量不要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无有意义的谈论中。

③所说的话也要尽量跟解脱和成就有关系。逐渐逐渐,自己的语言就变成了有意义的真实语。

3)绮语的过患:

①染污道心;

②语言特别没有威德力;

③讲法、讲考非常困难;

④不能如实回答上师提的问题。


5、断除三种意不善业

(1)贪欲

1)定义:所谓贪欲,就是心里贪执人、财物等的心态。

2)过患:

①《正法念处经》云:“其人贪欲故,昼夜不得乐。”

②因为有贪欲,一直想获得,所以日日夜夜不安心、不快乐。

③对解脱和成就有很大的危害。

3)怎样获得快乐呢?

①应尽量减少贪欲;

②唯有知足少欲,才能生起欢喜心和满足感;

③大家应在无贪的生活中认真修持佛法。

(2)嗔恚

1)定义:所谓嗔恚,就是害心,想危害对方,在心里产生嗔恨。

2)过患:

①在所有罪业中,嗔恨是最可怕的。

②若生起一刹那的嗔心,多生累劫所造的布施、持戒等功德,便摧毁无余。

③教证成立。

a、《正法念处经》云:“嗔为第一因,令人生地狱。”

b、《入中论自释》:上品嗔恨堕入地狱,中品嗔恨堕入饿鬼,下品嗔恨堕入旁生。

④障碍修道:尤其学大乘佛法,一定要断除嗔恨,因为它会伤害众生,而伤害众生在大乘修法中是最大的障碍。

3)对治嗔恚:需要长期修忍辱心和慈悲心来断除自相续的嗔恨。

(3)邪见

1)定义:所谓邪见,指心里产生三宝没有加持,轮回、因果不存在,佛教所讲的道理完全是错误的等颠倒之想。

2)佛教并不迷信!破斥现在人特别相信科学,认为佛教徒迷信的错谬。

①科学家怎么看?

a、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的,名为《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书中,爱因斯坦说:“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一个人化的神,无须死板的教条及教义,包含自然现象和精神领域,基于对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经验而成一体,只有佛教才能符合这些条件。”

b、爱因斯坦是20世纪和21世纪的人所公认的顶峰的科学家,但他却认为佛教的精神至高无上,那其他人为什么还要说佛教徒是迷信,而产生佛教不合理的邪见呢?

②有人能推翻佛教的道理吗?

a、有的人一直排斥佛教,但能以正理排斥佛教的人,上师至今还没有遇到过。

b、在历史上,也没有人能真正站出来说佛教不符合真理,并以辩论获得胜利。

③持邪见是因为福报不够。

a、《妙法莲华经》中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

b、缺少福德的人,被各种各样的世间痛苦折磨着自己的身心,虽然在苦海中如此煎熬,可是他的心却一直不能转入正教,而入于邪教的密林,始终执著有无等。

3)上师劝诫:

①应通过闻思来生起正见。

②《成实论》中云:“正见必从闻佛法生,是故应习此佛法正论。”

③刚开始学习佛法时,对佛教徒的很多行为都接受不了,对很多道理疑惑心也特别强。

④通过学习众多佛教经论,自相续的邪见、成见、恶见全都荡然无存,正见也从心底升起来。

⑤这不仅遣除自身的愚痴黑暗,还照耀整个世界,给芸芸众生带来光明、快乐。

⑥当今时代具足正知正见、断除邪见非常重要。断除邪见需要闻思佛法,也可学一些科学和哲学的道理。 但科学和哲学只能说到佛教的皮毛,并不能解释佛教的真实意义。


6、总结

(1)了知绝大多数人缘不同因都造过很多十不善业。

1)有些以烦恼深重而造;

2)有些因不懂因果而造;

3)有些受外道、环境、教育等影响而造。

(2)精进忏悔,得以清净。

1)《金光经》云:“何人千劫中,若造严重罪,一次极力忏,诸罪得清净。”

2)即使造下无边罪业,只要猛力忏悔,遣除罪障,也有解脱的希望。


7、上师希望:

(1)大家要精进忏悔十不善业为主的一切罪障;

(2)并励力闻思修行;

(3)争取成为一个有正信、有正见、有智慧的佛教徒;

(4)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编写:定解C28

审核:定解 F10

插图:圆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