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离幸福很近》18.为临终者献爱心








1、临终关怀的历史和现状、定义,以及世间与佛教的临终关怀之间的区别,倡导佛教徒要关心临终者。

2、详细阐述如何展开临终救度,前行、正行、后行中应注意什么?

3、为什么强调在临终时要助念?临终时助念对亡者的去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4、有关临终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世间与佛教的临终关怀


1、临终关怀的历史与现状。

(1)现代临终关怀运动起源于西方。

(2)1967年,桑德斯博士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怀机构,现在全球有七十多个国家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

(3)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也在开展中。

(4)从2001年开始,香港李嘉诚每年捐资2500万元,在全国15个省市设立了20所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

2、临终关怀的定义。

(1)临终关怀旨在对处于生命晚期的人提供最后的安慰和关怀。

(2)通过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临终者的身心做有限的调整,使他们以较小的痛苦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3、世间的临终关怀。

(1)是一种善举。

(2)但这些关怀只是暂时的,并不能从究竟上解决问题。

4、佛教的临终关怀。

(1)是最圆满的。通过佛法的方便,可以让人们暂时远离身心的痛苦。

(2)究竟往生清净刹土,获得出世间的圣果。

5、客观现象:现在全社会对临终者的关怀不够,对濒临死亡的老人更不太关心。

(1)不能仅在口头上关怀临终者,更要在实际行动上关怀临终者。

(2)在很多人心中,临终者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觉得没必要为他做什么,即便为他做些事情,也不过出于传统习俗,随便应付一下,这种态度是不合理的。

(3)古人说“事死者,如事生”,我们应该像对待活人那样对待死者,凡是该做的事都要努力做到。

6、倡导佛教徒要关心临终者,并建立一批助念团和临终关怀小组。

(1)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一定要关心这些可怜的老人,这有很多必要。

(2)一方面这些老人能得到安慰,另一方面这些老人及其家人感受到佛教徒的爱心后,也会对佛教产生好感和信心。

(3)故今后不管在哪里遇到死人,大家都应该不分种族、地域,主动以佛法进行帮助。

(4)上师以自己曾经主动为一位摆放路边无人照管的死人超度一事为例,劝导出家人和居士要主动为亡人念经超度。

(5)上师驳斥现在有些人念经超度是有条件的——如果别人祈请或者有供养才去做,否则就不去做的不对的行为。

(6)开示我们应该在大悲心的推动下,无条件地为亡人作法布施。

7、对比汉藏两地对亡人的态度,阐述佛教行为对于亡人有很大的利益。

(1)汉地:

1)为亡人做的事情远远不够。

2)而且缺乏帮助亡人行持有利的善法。

(2)藏地:

1)对于如何为临终者念经,死后四十九天作哪些佛事,怎样处理亡人的尸体和骨灰,去世一周年后作什么佛事……在这些事情上特别讲究。

2)这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佛教行为,对亡人有很大的利益。

8、谴除颠倒有害行为,唯有正法才能利益亡者。

(1)人死的时候,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离开,钱财、地位、受用都没用,唯有正法最有用。

(2)要遣除颠倒有害行为。

1)很多人却不重视以正法来利益亡者,有些人家里人死后,一处理完尸体就没事了,好像家里的畜生死了一样。

2)更有甚者,有些人不但不为亡者做善事,反而跟随一些民间的陋习为亡者杀鸡宰羊,不仅浪费财产,还造下了很多恶业。

(3)希望大家要去除陋习,尽量让亡者的命运有所改善,否则人虽然来了人间,也遇到了佛法,但在关键的时刻却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很可惜的。

9、遣除死亡的恐怖,唯有依靠佛法的力量自利利他。

(1)一方面自己平时就要好好修行,这样到时候就会很方便。

(2)另一方面,如果有他人的助念和超度,那时也会有解脱的希望。

10、总结。

(1)举例密宗的中阴法门里,当中阴境界现前时,如何通过认识本性等途径而获得解脱,阐述藏地在超度亡人这方面的窍诀非常丰富。

(2)今后大家看见亡人一定要去助念,不一定别人邀请之后才去,自己应该主动发心。

1)古人说:“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2)特别怕死的这些人的心量应该放宽,除了关心自己,也要关心他人。

(3)死亡肯定会轮到自己,所以我们自己提前也应该有所准备。平时要经常考虑:如果死亡真的到来,我该如何应对?

(4)如果提前有所准备,有一些佛法的体验和修证,临死时就会比较有把握。

1)举例有些禅宗和密宗的修行人因为平时修行有素,所以死亡时非常自在。

2)因为对他们来说,死亡只是换一个身体,是解脱的最佳途径,可以趁此机会前往清净刹土,因此他们对死亡非常欢喜。

3)以此教诫,故我们一定要对死亡有所准备,同时也应帮助其他人度越死亡的险关。


(二)详细阐述如何开展临终救度

1、一定要有组织。

(1)避免助念超度时出现第一天聚集一些道友念经后,第二天以后就没人了的无组织的做法。

(2)应该由亡人的家人、亲友或有能力的佛教人士负责,安排好一切法事活动,比如安排七天内不间断地为亡人念经,同时还要另行安排四十九天的佛事等。

(3)认清错谬行为之因。

1)错谬行为

①很多人死后都没有很好地安排。

②参加助念的居士们念得也不正规,随便念一两天就不念了。

③亡者的家人也无所谓,处理完尸体后,到寺院作一点佛事,随便放一点生,以后就不做什么善事了。

2)错谬行为之因

①有些人对荐亡佛事之所以不重视,可能认为:我的家人死得安详,肯定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了,所以不用再安排很多佛事。

②结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很多大成就者圆寂后都需要四十九天的佛事,你的亲人为什么不需要?

③如果真的关心死去的亲人,就一定要为他们安排好佛事。

(4)人死以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1)移动时机:人死以后,必须等身体完全冷却,才能移动身体或者换衣服,最好在二十四小时内不要触碰死者。

2)存放:应该把亡者放在清净的地方,若条件具足,可以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放尸体。

3)行为:在尸体没有处理之前,一直在那个房子里念经;尸体处理完以后,每天也继续在那个房子里念经。

4)提醒注意:

①尸体最好盖上布,遮盖死者面容。

②与藏地相比,汉地很多超度条件不具足,要完全由出家人超度有一定的困难,但佛经中并没说只有出家人才能超度亡灵。

③所以亡人的亲友和子女都可以念经,只要安排得合理,效果也会很好。

2、为亡者念经超度时,布置现场也很重要。

(1)要陈设西方三圣像、佛经和佛塔。

(2)供灯非常有必要。为死者供灯,一般是供七盏灯,最少也要有一盏灯。在黑暗的中阴期间,中阴身时常处于恐怖之中,为亡者供灯会给他带来光明和安全。

(3)如果有条件,要尽量陈设佛堂和供品;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直接为亡者念经。

3、助念前与死者的家人做好沟通有必要。

(1)有些死者虽然是佛教徒,可是他们的家人并不信佛,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先要和他们搞好关系。

(2)助念的时候,保持现场的平静也很重要。亡人的亲友不要哀号哭泣,应该以悦耳的声音诵经念佛,这才是对亡人最有利的。

4、一定依靠善法,才能灭尽死亡的一切恐怖。

(1)教证成立

1)藏地有种说法:“生前再多的财产,都比不上死后的一句观音心咒。”

2)《杂阿含经》中说:“人生寿命促,必将付于死,衰老之所侵,无有能救者。是以应畏死,唯有入佛法,若修善法者,是则归依处。”

(2)原因

1)死亡之际,人们没有自在的能力,很难依靠自己的修持度越难关。

2)即便是平时修行很好的人,临终时病魔缠身、四大紊乱,或者中阴期间出现打雷、山岩倒塌等恐怖景象,很难将违缘转为道用。

3)此时他人助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印光大师说:“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始可登峰造极。”

②《闻解脱经》中也说:如同江河里随波漂流的木头,只要稍微用力就能将其拉到岸边。同样,心识即将离开身体时,也极易受他缘影响,如果为亡人哭泣或者造恶业,亡人可能因此而转生于恶趣,如果为亡人造善法,亡人可能因此而往生清净刹土。

(3)助念很有意义。

1)为他人助念,不仅能帮助亡人解脱,自己也有很大的功德。

2)《莲宗宝鉴》中说:“若劝得一人生净土,纵自不修行,亦合得生净土。”

3)举例法王如意宝曾怕影响闻思修而不愿去作经忏,令上师托嘎如意宝不高兴的公案,阐述连托噶如意宝都要求法王为别人助念,可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三)为什么要强调临终助念




1、因为临终是非常关键的时刻,那时无论是恶还是善,对亡者的去向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教证:《法苑珠林》中说:“从生作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从生作恶,临终善念,而生天上。”

(2)公案:

1)阿耆达王,一生做了很多善事,本来死后能转生到天界,可是临终时产生一念嗔心,结果死后转生为毒蛇。

2)汉地的张善和,一辈子杀牛,临终时地狱相现前,在善知识的劝导下他拼命念佛,念了还不到十声佛,就往生极乐世界。

(3)以公案说明造成“从生作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这种现象的原因。

1)《那先比丘经》中,那先比丘以比喻开导弥兰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