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学者如何依止上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要先视师如佛;
B、上师跟世间的老师一样,只不过宣讲了佛法,也没什么特别的;
C、依止上师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先视师为“人”。
2、不经观察的“视师如佛”有什么过患?(多选)
A、不经观察的依止,有可能将毁坏一生的资粮;
B、初学者不经观察,视师如佛,到最后说不定就视师如“魔”了;
C、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
3、初学者应该找什么样的上师?(多选)
A、智悲具德上师:以证悟解脱自己,以悲心饶益他众;
B、某位上师哪怕只具有续部中所讲的十六种功德的八分之一的功德,也可以依止;
C、虽然上师在出世间法上功德超胜,但脾气非常不好,所以还是不要依止。
1
作为在家居士,初学者如何依止上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C〕
C、依止上师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先视师为“人”。
【解析:参考法本P157页。释迦牟尼佛曾对阿难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可见,上师是佛的化现;既然是佛的化现,也就是佛的代言人。那对这位代言人,我们要不要观察呢?要观察。相关的论典中都说:刚开始结上善缘时,你一定要多方面地观察上师。
印度有八十位大成就者,像他们那样的根基、精进和信心,我们有吗?不一定。像米拉日巴、常啼菩萨那样的经历,我们做得到吗?可能也不行。所以,既然我们都是普通人,那在初依止上师时,就不要急着视师如“佛”,最好先把上师看作是一个“人”。】
2
不经观察的“视师如佛”有什么过患?(多选)〔ABC〕
A、不经观察的依止,有可能将毁坏一生的资粮;
B、初学者不经观察,视师如佛,到最后说不定就视师如“魔”了;
C、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
【解析:参考法本P161页。在你还不了解上师、信心未到量之前,一上来就视师如“佛”,到后说不定就视师如“魔”了——“这个上师把我的钱骗了”、“他在感情上有问题”、“他的行为如何如何”…… 造成这种不良后果,一方面上师有责任,可能他并没有如理如法去引导,如果他真是用佛法在引导弟子,弟子不会变成这样,或者说,上师的行为本身的确存在问题。而另一方面,弟子在观清净心方面,或许也是有问题的。】
3
初学者应该找什么样的上师?(多选)〔AB〕
A、智悲具德上师:以证悟解脱自己,以悲心饶益他众;
B、某位上师哪怕只具有续部中所讲的十六种功德的八分之一的功德,也可以依止。
【解析:参考法本P165页。《妙臂请问经》里说:显宗、密宗要求的一切法相悉皆具足的上师,非常罕见,若是找不到这样的上师,那么这些法相的一半、四分之一乃至八分之一具足,也可以作为依止对境。
而《集密意续》里又说:如果上师在出世间法上功德超胜,即使世间功德稍有逊色,比如脾气不太好等,也还是可以依止。
我们依止上师求的不是世间法,不是世间的某种功德,而是要求出世间的功德。而在出世间功德中,我们希求的,也是上师的大悲和智慧。所以,归根结底,上师的法相就是:以证悟解脱自己,以悲心饶益他众。】
编写:定解 C13
审核:定解 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