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离幸福很近》13. 怎么样学佛

1、什么是佛教?(单选)

A、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B、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C、四大皆空;

D、“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在此基础上再“自净其意”。


2、怎样修学佛法才是正确的?(多选)

A、依止善知识;

B、随便找一个出家师父学习;

C、发菩提心;

D、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E、次第闻思修行。


3、在依止善知识时,我们要长期观察,主要观察哪些方面?(单选)

A、神通强、威望高;

B、长相好、口才棒;

C、关键看他能否引导众生断恶行善;

D、财富多、名气大。


4、学习佛法最根本的是(单选)

A、念一万遍《金刚经》;

B、发菩提心;

C、断除恶习,远离恶知识,最好吃素;

D、远离尘世,最好出家。


5、在依止善知识后,除了听闻佛法,稍作思维,想要断除烦恼最重要的是(单选)

A、广闻佛法;

B、出家修行;

C、实修;

D、多做好事。



1

什么是佛教?(单选)〔D〕

D、“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在此基础上再“自净其意”。


解析:参照法本P227页。佛教的教义归纳起来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在此基础上再“自净其意”,这就是所谓的佛教,虽然此偈颂看似很简单,但涵盖了佛教的全部教义。】


2

怎样修学佛法才是正确的?(多选)〔ACE〕

A、依止善知识;

C、发菩提心;

E、次第闻思修行。


解析:参照法本P227至241页,第一依止善知识,就是必须依止一位具有智慧、悲心、经验丰富的善知识。《法华经》中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同时在依止善知识前一定要观察,《事师五十颂释》中讲过,在依止上师之前,师徒要相互观察6到12年。上师讲到,佛法不可以自力通达,自古以来的佛教史上,没有一个人能以自力证悟。第二发菩提心,是学习佛法的最根本。其实就是制定目标,一个人的目标够明确,愿力足够大,才有可能抵达目的地。大乘修行人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发菩提心,要利益一切众生。第三次第闻思修行,这个次第就是闻、思、修。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讲:闻思修是佛教的根本,如果没有它,人与佛法就很难融合。】


3

在依止善知识时,我们要长期观察,主要观察哪些方面?(单选)〔C〕

C、关键看他能否引导众生断恶行善;


解析:参照法本P228页,要了解善知识时不能以神通强、长相好、口才棒、财富多、威望高、名气大为衡量标准,关键要看他能否引导众生断恶行善。《大般涅槃经》中云:“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具足这个法相,这样的善知识就可以依止。】


4

学习佛法最根本的是(单选)〔B〕

B、发菩提心。


解析:参照法本P229页,学习佛法最根本的是发心,也就是发菩提心。所谓发心其实就是制定目标,一个人的目标最够明确,愿力足够大,才有可能抵达目的地。大乘修行人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发菩提心,要利益一切众生。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如印光大师言:“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华严经》中说:“欲得一切佛,明净智慧灯,应建宏誓愿,速发菩提心”。】


5

在依止善知识后,除了听闻佛法,稍作思维,想要断除烦恼最重要的是(单选)〔C〕

C、实修;


解析:参照法本P236页,在修行佛法中,闻思与实修相比,实修要比广闻更重要,很多人只注重听闻而不去实修,佛陀在《华严经》中说过:“就像穷人日夜在数夫人的珍宝,自己却身无分文”良医知道如何开药方,但自己有了病不吃药也治不了。我们理论上再精通,嘴巴上讲得再漂亮,但内在没有修正的话,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到了最后“靠山山倒,靠河河干”什么都靠不住,即使天天求上师加持,但自己不修行的话,烦恼种子也很难断除。】


编写:定解 F11

审核:定解 F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