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入行论广释》第72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本论共分十品,现在继续学习第六品——安忍品,安忍品分为两部分:一是当修安忍,即修安忍的理由。分别从不修习安忍(生嗔恨)的过患,和修安忍的功德两个方面说明;二是修习安忍的方法,分略说和广说两部分。


略说概括导致嗔恨的因缘于不悦意,所以修安忍应当从断除不悦意的情绪(行我不欲、挠吾所欲时产生)下手,让自己时时处在欢喜心当中;广说,针对我、我的亲友及我的怨敌三方面,因“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共6种情况)而产生的种种生嗔对境,一一遮破转为道用而修持安忍。


本课从“遮破嗔彼”角度,要我们遮止对令自己遭受不幸的人生嗔心,和遮破于障碍所欲者所生的嗔心角度,开示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修安忍?


本课用六组颂词宣讲了以上内容:

1、痛苦是轮回的自性,无论我们愿不愿意,都会遭遇到各种痛苦,既躲不开,嗔恼也没有用,所以我们应当安忍。(详见颂词1)


2、承接上文阐述有漏皆苦,无苦无出离,痛苦故可成为修行的逆增上缘,成为出离轮回的因,我们应当好好思维而坚定不移地承受痛苦。(详见颂词2)


3、为了获得解脱,脱离轮回,在修习的过程当中应毫无畏缩怯懦,不能太娇弱。(详见颂词3)


4、串习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从小小的损害开始修习,逐渐多大的危害都能安忍。(详见颂词4)


5、广说在漫长的轮回中所经受过许多痛苦都能忍受,相比能从轮回中解脱的痛苦,有什么不能安忍呢?(详见颂词5)


6、从另一个角度开示,面对轮回的痛苦,如果我们的心太娇弱,反而更痛苦,故没有道理不修安忍。(详见颂词6)


发心师兄:定解F09

审核师兄:定解F11


  • 【课前开示】

    • 1、承上:总说嗔恨的对境主要有三。

      • (1)我;

      • (2)我的亲友;

      • (3)我的怨敌。

    • 2、启下:本课从三个角度分析——遮破以“我”为对境而生嗔。

      • (1)忍受痛苦(分四):

        • 1)轮回本性就是痛苦——不要脆弱,一定要坚强;

        • 2)苦乃出离之因——转为修行之顺缘;

        • 3)通过修习观察安忍;

        • 4)思维安忍之功德。

      • (2)忍受甚深法门。

      • (3)忍受怨恨的敌人。

  • 【颂词1】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 科判分析

      • 本颂归属在科判“忍受痛苦之安忍”中的小科判“作意轮回之自性”,作意“轮回的自性是痛苦”,如是而安忍。

    • 消文释义

      • 在轮回中造善业的力量可谓少之又少(乐少),而痛苦之因的不善业等却多之又多(苦多),痛苦本来就是轮回的自性,因而应当安忍。

    • 本颂重难点

      • 1、观察为什么轮回的本性是苦?

        • (1)古人说过:“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 (2)因上分析

          • 《地藏经》中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 起心动念都在制造苦因,如是因如是果,痛苦又怎会不多呢?善报又能有多少呢?

        • (3)教证说明

          • 1)佛陀在《正念经》中云:“轮回如针尖,永无少安乐。”

          • 2)弥勒菩萨也说:“不净粪中无香味,五道之中无安乐。”

          • 3)《妙法莲华经》也是这样讲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 2、教诫

        • (1)坦然接受:如是因,如是果,所以痛苦在轮回中必定多,而快乐在轮回中必定少。

        • (2)要了知通达轮回的本性,不要遇到不顺、不快乐时,就怪自己的命不好,没有勇气去面对,这是没有必要的。

        • (3)时常观察自心,获得定解:一天二十四小时中,有多少时候安住于正念?

        • (4)因果推理,明白轮回皆苦。

        • (5)若能懂得轮回皆苦之本性,遭到什么样的困难自己都会有所准备。

  • 【颂词2】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 科判分析

      • 本颂归属在科判“忍受痛苦之安忍”中的小科判“作意出离之因”,开示轮回中的痛苦并非不好,它可以转为道用,成为修行的顺缘。

    • 消文释义

      • 如果没有痛苦,就不会对轮回生起强烈的厌离心,也不会向往从三界中获得解脱,希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故当要好好思维,而坚定不移地承受痛苦。

    • 本颂重难点

      • 1、无苦无出离

        • (1)以出家人为例,开示无伪出离心的生起:

          • 1)与生俱来的出离心:从小就对三宝有殊胜的因缘。

          • 2)遭遇挫折而出家:《毗奈耶经》中也有许多阿罗汉、阿罗汉女,曾像世间人一样生活,但后来遇到种种违缘,才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出家后获得正果的公案。

        • (2)结论:

          • 1)无有痛苦,不会生起对三有的厌离,就不可能追求寂灭解脱。

          • 2)教证:《四百论》中云:“谁不厌三有,彼岂敬寂灭?”。

      • 2、故心应坚忍

        • (1)心怎样才能坚强、安忍?

          • 1)我们遇到痛苦、病魔等时,一定要认识到它的本性。

          • 2)了知噶当派的高僧大德们转为道用的窍诀:

            • ①经常把痛苦当作修行的顺缘。

            • ②如何做?如果自心特别苦恼,应立即观想三界轮回众生的痛苦,以自己现行的痛苦去代受他们所有的痛苦。以此而使自己的受苦变成功德。

        • (2)通过呵责有些人遇到一点点痛苦就退缩的行为,而教诫:

          • 1)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强,修行也是这样。

          • 2)倘若发生了不顺的事情,当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

      • 3、痛苦的分类

        • (1)今世所感痛苦,是前世所感的恶业之果;

        • (2)今世感召的痛苦,是今生中遇到的违缘所致;

        • (3)重业轻报。有些修法以后才有的痛苦,是本来会来世感受重报,因今世修行而轻报。

      • 4、遣疑

        • 本来听说学佛让人顺利,但我学佛以后,好几件事情都不顺,生活总有坎坎坷坷,是不是学佛错了?

          • (1)业因果复杂,唯有佛陀了知;

          • (2)善因得善果,恶因得苦果,真实不虚。善业恶业何时成熟,观待每个当下自己如何取舍(起心动念为主);

          • (3)以上疑问,是对佛法不理解导致。故应先好好闻思。

  • 【颂词3】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

    • 科判分析

      • 本颂归属在科判“忍受痛苦之安忍”中的小科判“作意出离之因”,通过比喻进一步说明为了解脱而对痛苦畏缩怯懦是不合理的。

    • 消文释义

      • 对大自在天及其王妃俄玛生信者,为获得他们的果位,在每年九月份绝食一天或三天,进而焚烧、割开自己的身体等等自我摧残;还有伽那巴那里的人,为了获得“第一”的虚名,竟然忍耐互相用利刃搏斗这般毫无意义的苦受,他们尚且忍耐,那么我现在是为了解脱,为什么反而畏缩怯懦呢?

    • 本颂重难点

      • 1、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

        • (1)无意义的苦行或无聊之事

          • 1)外道:白天晚上精进地苦行,种种无意义的苦行,不由令人生起悲心;

          • 2)现代人:特别喜欢做无聊之事;

          • 3)劝诫:若把这些精力、钱财和勇气这些资粮全部用于佛法方面,可解决今生来世的重大事情。

        • (2)总结:以上两种人所做之事皆对解脱无有实义,但是娑婆世界,又叫堪忍世界,即使如此,他们也都能堪忍。

      • 2、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

        • (1)发了菩提心的人,面对困难违缘又是何态度?

          • 1)《经观庄严论》说:“只要对众生有利益,菩萨转生于无间地狱也非常欢喜。”故在利益有情时,遇到任何挫折,不应怯弱。

          • 2)哪怕一生帮助一个众生,在他相续中种下解脱的善根,来到这个世间也没有白费。

        • (2)实际存在的普遍心态。

          • 1)为自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2)为众生:不行不行,我没空。

        • (3)上师教诫:应该反过来。

          • 1)对自私自利:该有一些怯弱之心,贪嗔痴业,越少越好;

          • 2)对众生有利:责无旁贷、心甘情愿、不怕困难、坚强安忍。

  • 【颂词4】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

    • 科判分析

      • 本颂是科判“忍受痛苦之安忍”中的小科判“以修习观察安忍”之“略说”,简略宣讲了我们应该怎么样观察修行安忍。

    • 消文释义

      • 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长久地串习,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不能成办的绝对没有。同样的道理,若逐渐修习忍受小小的损害,一旦大的危害临头,也就能够安忍了。

    • 本颂重难点

      • 1、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

        • (1)世间中的许多事情,只要去串习,慢慢地就会变得容易适应,自然无有任何困难。

        • (2)举例:熟能生巧、读经、做事 。

        • (3)教证:萨迦班智达:“无论一切任何事,若人习惯无微难,如同学习工巧明,修学佛法亦不难。”

        • (4)结论:修学佛法和世间技艺一样,只要去行持串习,习惯后就不难。

      • 2、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

        • (1)万事开头难——开始修安忍,经常忍无可忍 。

        • (2)过程

          • 1)坚持:长期反复串习(断恶行善) 。

          • 2)环境:佛教环境熏陶 。

          • 3)窍诀:违缘转为道用 。

        • (3)获得境界

          • 1)被大象踩着身体,别人把你的肉一块块割下来也能忍受(一定境界下)。

          • 2)最终必能获得《父子相会经》中所说的“诸法安乐等持”——相续中的念头都是快乐的,所有的损害侵扰,全部都成为快乐之因,一地菩萨到佛陀之间的境界完全能现前。

        • (4)关键:串习实修——做才是得到。

          • 龙猛菩萨:“众生的功德与过患,皆依串习而成,而串习也依赖于自己,故当励力串习善法功德。”

      • 3、如何观察自己安忍修行的境界?

        • (1)应断行为:不要始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敢接触外境。

        • (2)应取行为

          • 1)应对佛陀的教言生起信心;

          • 2)为了锻炼自己,应该到人群当中去,多听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好好观察当时的心态如何。

  • 【颂词5】蛇及蚊虻噬,饥渴等苦受,乃至疥疮等,岂非见惯耶?

    • 科判分析

      • 本颂是科判“忍受痛苦之安忍”中的小科判“以修习观察安忍”之“广说”,首先宣讲了这个世间充满痛苦,没有意义的痛苦,我们在轮回中经历过很多很多。

    • 消文释义

      • 在漫长的轮回生涯中,我们受过许多痛苦,比如被毒蛇咬、蚊子叮,饥饿、干渴等苦受,乃至生疥疮等各种病痛,难道这些不都已经司空见惯吗?

    • 本颂重难点

      • 1、引申

        • 既然这些无意义的痛苦都能忍受(在忍受时没有以发心摄持,也没有修安忍心),具有意义的痛苦——为了自他的解脱,为什么不能安忍呢?

      • 2、生活之苦,习以为常——串习力使然

        • (1)举例:法王如意宝在尼泊尔被蚊子咬,十日后就习惯了。

        • (2)举例:汉人去藏地感觉特别冷,藏人去汉地感觉特别热,一两月后就习惯了。

      • 3、了解本质:实执亦从串习来

        • (1)《莲花游舞经》公案

          • 短时间串习:印度有人观想自己是老虎,结果真变成了老虎。

        • (2)无垢光尊者

          • 无始以来串习实执,显现这些器情万法也很正常。

        • (3)上师

          • 反说:经常串习空性、菩提心或安忍,必定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 (4)窍诀

          • 最好经常串习去接受自己忍不了的东西(因为那个是自己比较执着的),看看自己忍受的能力是不是越来越强。

  • 【颂词6】故于寒暑风,病缚捶打等,不宜太娇弱,若娇反增苦。

    • 科判分析

      • 前颂开示了对于跟解脱毫无关联的无义之苦我们都能习惯安忍,本颂继续宣说现在为了自他众生的解脱,在修行或求法的过程中遭受一些苦难,也应值得接受。

    • 消文释义

      • 此外,对于严寒酷暑、狂风大作等,重病缠身、遭受束缚、被人殴打等,自己不应当过于娇柔怯弱,如果过于娇弱反而会更增加痛苦。

    • 本颂重难点

      • 1、太娇贵的人,怎样的外境都无法接受。

        • (1)体现:不行太热了;不行天冷了;雨天路滑我怕摔跤。

        • (2)归摄:娇贵

          • 1)懦夫:遇到一点痛苦就马上倒下去,站不起来了,今天也病了、明天也病了,上课、做事情都不行;

          • 2)怎样都不行,找不到平衡点,与其打交道困难;

          • 3)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常给自己找理由。

      • 2、修行人无论遇到怎样的对境,都能坦然面对。

        • (1)无垢光尊者:桑耶求法时,睡一个口袋;

        • (2)喇荣学院:天寒地冻,有时停电、结冰,零下20度中修行;

        • (3)勇者:别说小病,即使病得严重,修法永不耽误;

        • (4)宣化上人曾说:“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他初到美国时,住无有窗户潮湿的地窖中,俨如坟墓,故自号“墓中僧”。以此精神,他一生对佛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 (5)上师:三十多年来传讲佛法不停。

          • 1)手术后吊水还在给大家讲课;

          • 2)心脏病犯了还在坚持传法;

          • 3)“上师在外面弘法利生,如果我因为生病而没有帮成上师,那我是非常失败的!在没有倒下去之前,只要有一口气,我一定要坚强!!”

      • 3、修行人两大违缘:

        • (1)散乱

        • (2)娇弱

      • 4、教诫

        • (1)大家应学习以前的高僧大德,要坚强,不坚强的话,在修行中恐怕不一定站得起来!

        • (2)藏地有种说法:“娇弱的人,将遭受无量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