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22课

一、 科判坐标



二、 内容归摄(总义)

目前学习到第八品——静虑。我们相续中有很多虚妄分别和粗大的烦恼,为了让我们的心和菩提道相应,必须要通过禅修将这些分别妄念和烦恼净除,这种将相续中的粗大分别念清净的修法便是静虑。本品主要宣讲世俗菩提心增上的内容,核心就是修持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在此之前,为了使相续中生起菩提心,首先要遣除修持静虑的障碍,比如贪著世间的过患、耽著女身或男身的过患等等,以此来息灭或压伏我们相续中的虚妄分别和对轮回的执着。


上节课宣讲了“观察本体不净”中的“以同离命故观彼不净”,即身体的自性和离命的尸体一样是不清净的。本课开始宣讲“观察具命而观彼不净”,“命”就是生命或心识,从“具命”的角度观不净。该科判以三部分展开:

(1)“脏物现前”:脏物即不净物。男人、女人的身体内外充满不净,观察后须止息贪心;

(2)“以推理决定”:通过各种推理来决定这一切都是不清净、不值得贪著的自性;

(3)“破彼清净相”:如果认为在身上喷洒香水就成了清净的自性,这是颠倒的想法,需要破斥。


本课的5个颂词都是在“脏物现前”之“贪分别之脏物不应理”的科判下,“分别之脏物”指的是别别的身体支分脏物。如果贪著分支的脏物不应理,那么贪著聚合的脏物——不清净的身体更加不应理。本课首先“破贪口水”,再“破贪所触”。

1、破贪口水:口水和粪便均从饮食中产生,是相同的因产生的两种不净物,因此,厌恶粪便而贪执口水显然不合理。(详见颂词1)


2、破贪所触:肌肤和肌肤接触时,有一种柔软、细滑的感觉,很多人觉得和自己喜欢的人拥抱在一起会产生乐受和快感,对此,寂天菩萨一一进行了分析,使我们了知为何贪执所触不应理:

(1)用木棉枕和身体作对比:贪欲心很重的人,不会去贪著柔软的木棉枕,因为他认为其没有女人的体味,实际上此人被污秽的东西——人体所迷惑,对清净的东西不执著,反而执著不清净的东西。(详见颂词2)

(2)迷恋于下劣欲妙的人认为,木棉枕虽柔滑,但无法依此与喜欢的异性作不净行,从而不仅不会对木棉枕耽著,反而对其生起强烈的嗔心。(详见颂词3)

(3)寂天菩萨进一步破斥:如果厌恶不净物,那人体是最为不净的。因为它由骨架、肌腱组成,再附以肉泥,以及皮肤的粉饰。为何要把聚集不净物的身体拥入怀中呢?(详见颂词4)

(4)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并“享受着”里里外外都不清净的身体,可居然还贪得无厌,不仅不满足于自己的身体,还要去贪图他人的臭皮囊,实在是愚痴。(详见颂词5)

发心师兄:定解C08

审核师兄:定解C20/定解C16


  • 【颂词1】粪便与口涎,悉从饮食生,何故贪口液,不乐臭粪便?

    • 消文释义

      • 如果说:喜爱女人的口水。实际上粪便与口水都是由饮食这同一因产生的,既然如此,为何不喜爱这两者中的粪便而单单喜欢女人的口液呢?(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本颂重难点

      • 1、喜欢异性的口水是颠倒偏执。有些人喜欢异性的口水,主要体现在拥抱接吻时,觉得异性的口水是一种能让自己满足的液体,是能得到快乐的来源。此颂分析贪执口水不合理,理由是:平时众生吃的饭、喝的水,一部分转变成营养、体液、肌肉组织,还有一部分成为粗大、无法消化吸收的粪便。粪便和口水同样源自饮食这个因,都是不清净的自性。如果认为贪著口水合理,那也同样应该贪著粪便;如果觉得臭粪便不应耽著,那同样不净的口水也不应该耽著,取一舍一不应理。

      • 2、口水本身不净。

        • (1)如果有人认为口水在自己的口中是清净的,那不仅我自己和我贪著的男女口中的口水是清净的,其他任何人,包括乞丐口中的口水都应该是清净的。那为何当别人的口水不小心沾到自己的脸上、身上时会有不适甚至厌恶的感觉?

        • (2)下雨天走在路上的雨水溅到脸上、身上,掉到嘴里,我们都没有那种要马上吐掉擦掉的感觉,如果认为口水干净,那么对口水的态度就应该像对矿泉水、雨水一样,不应厌恶。

        • (3)如果认为喜欢之异性的口水干净,那假设他当你的面把口水吐在碗里让你喝,你能否喝得下去?根据以上分析,显而易见,口水本身是不净物,贪执它不合理。

      • 3、众生的执着贪欲心蒙蔽了净与不净的智慧。贪欲心强会失去理智,丧失观察能力。比如在拥抱、亲吻自己喜欢的人时,因贪欲心炽盛,虽是不干净的口水,也如同甘露般享用。如果异性吐出来的口水不想喝,却认为她口中的口水干净,显然矛盾。贪著其实就是颠倒妄念。

    • 相关教证

      • 1、麦彭仁波切说:“非常愚笨且贪心强烈的人,于女人的口水如同甘露一样享用。”

      • 2、《涅槃经》云:“一切女人,皆是众恶之所住处。”

      • 3、《宝积经·菩萨藏会》云:“所言妇者,名加重担。何以故?能使众生,负于重担。”

    • 相关公案

      •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因长得漂亮,让佛印禅师寺院里的五百修行人对其动了心,深信因果的她为了断绝来世做这五百个人的妻子的恶缘,吊死在禅堂门口的一棵树上。禅师叫大家九天之内不要把尸体取下来。过了九天,在烈日的曝晒下,尸体开始腐烂,不断流下黄水脓血,臭不可闻,一群群苍蝇围着团团飞。五百个修行人见昔日所贪爱的美女,身体如此肮脏恶心,每个人都向她的尸体吐了一口唾沫,以此断绝了她当五百人妻子的恶缘。此公案旨在让修行人断除对异性身体的贪执。

  • 【颂词2】嗜欲者不贪,柔软木棉枕,谓无女体臭。彼诚迷秽垢。

    • 消文释义

      • 如果说:喜爱女人的柔软所触。既然如此,为何不贪执柔软的木棉枕。如果说:之所以不喜欢接触有柔和感的木棉枕是由于它不会像女人一样散发出恶臭体味。具贪欲者的你为什么对不净物竟然如此痴迷?(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本颂重难点

      • 1、首先破“触”。“嗜欲者”指贪欲心炽盛之人,很喜欢异性身体柔软的所触,认为接触带来快感,以此放不下对异性的执著。寂天菩萨说,如果这么喜欢柔软、丝滑的感觉,完全可以买一个同样柔软、细滑、清净的木棉枕去抚触它,满足自己的这种贪欲,没必要执著不净的异性身体。

      • 2、其次破“嗅觉”。嗜欲者认为木棉枕虽柔软细滑,但无法发出异性身体的味道,故不会贪著。为此寂天菩萨破斥:看来你是迷惑于那种臭秽肮脏的感觉,因为身体的里里外外充满不净,身体里有内脏、血液等很多不干净的东西,每个毛孔都往外散发体内的臭味,所以喜欢异性身体的味道,如同喜欢臭味一样。

      • 3、远离迷乱。众生喜欢男人、女人的身体,属于“彼诚迷秽垢”。对于迷乱的东西本应远离和厌恶,却反而执着、痴迷。众生于常、乐、我、净四颠倒中流转于轮回,而作为修行人,应观无我、修无常,从迷乱中清醒,从而走上解脱之道。

    • 相关教证

      • 作者在《智慧品》中说:“彼等诚虚伪,如垢谓净等。”把不清净看作清净,痛苦看作快乐,这纯属是颠倒迷乱的分别念。

    • 相关公案

      • 1、上师在讲记中说:有些人身上确实有俱生的香味,如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传记中说他不管到哪里,身上都会散发出芳香。有个修行人曾在他面前呆过一段时间,比较熟悉这种味道,后来离开住在寂静的山里。有一次他忽然又闻到这种香气,猜测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必定也在附近。经过一番找寻终于发现了他老人家。据说这是一种清净的戒律香。

      • 2、很多人都知道“香香公主”,她身上的俱生香味,连蜜峰蝴蝶都能引来,围着她翩翩飞舞。

      • 以上公案只说明极少数人的身上拥有不可思议的香味,然后凡夫众生的身体内外均即不清净的自性。

    • 可延伸的讨论

      • 有人说,我同意人的身体内在充满不净,但我喜欢的只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身体,内在的不净我看不见。对于异性,我也只是喜欢外在干净的异性,乞丐很脏,我当然不会喜欢,这有什么不对吗?对此你怎么看?

  • 【颂词3】迷劣欲者言:棉枕虽滑柔,难成鸳鸯眠。于彼反生嗔。

    • 消文释义

      • 愚昧恶劣的具贪者这样说道:接触木棉枕虽有柔滑的感觉,却不能成为共享美眠者。由于对木棉枕甚至会起嗔怒,因此你贪执的根本不是所触,只是贪恋不净物而已。(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本颂重难点

      • 1、破除迷恋和耽著于下劣欲妙的行为:贪执愚痴的人认为与异性交合相触,能产生乐感,满足贪欲,这只是一种颠倒虚妄的分别念而已。

        • (1)人身极其秽恶不净,凡夫人又具有种种不共的过失,与之亲近能引生今生后世的种种苦难,一个具有智慧的人,根本不可能有从异性不净身体上得到安乐的欲求。

        • (2)想依靠异性满足贪欲,止息贪心痛苦,这无疑是以油浇火、喝盐水止渴的愚昩之举。依靠异性身体而满足贪欲的人,只会串习起更加顽固的贪欲恶习,增加烦恼的力量。越贪恋,贪欲心越大,越难以满足,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将自己推向更深的痛苦深渊。

        • (3)如果以甚深智慧深入观察这种执著,就会发现贪执所触完全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分别执念,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虚妄梦幻而已。

      • 2、强烈的贪执是所谓的快乐满足的根本因:如果认为,男人或女人是唯一能够让自己产生快乐的因和境,这是众生的颠倒妄执。比如,那些被强迫发生性关系的人,为何无法获得满足和快乐?其原因是心中没有贪欲。因此,男人和女人只是一个很小的助缘,主要的因是自己的强烈贪执。没有贪执,所谓男人女人的助缘便无法给自己带来所谓的满足和快乐。

      • 3、对不净物产生贪欲心不应理。如上所说,得到满足快乐要很多因缘,其中最大的因来自贪欲,众生的贪欲都是基于颠倒妄执。把不清净的东西认为是清净的,于是就去贪执不该贪执的东西,使所行颠倒。

    • 相关教证

      • 1、 儒教讲:“万恶淫为首”。

      • 2、道教也强调女人是红颜祸水。实际上贪欲才会使异性成为“祸水”。

      • 3、《诃欲经》中说:“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因之至死不免。”现代社会中贪官贪著女色,以及种种声色场所的乱象,无一不是众生最终堕落的因。

    • 可延伸的讨论

      • 对异性的身体和行为产生贪欲心,会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样的烦恼和过患?

  • 【颂词4】若谓厌不净,肌腱系骨架,肉泥粉饰女,何以拥入怀?

    • 消文释义

      • 假设说对不净物没有贪恋,那么你为什么将骨骼连成、肉泥敷面的其他女人拥入怀抱中呢?(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本颂重难点

      • 1、生起贪欲的身体由不净物组成。凡夫因无明痴暗覆心,往往对同性质的东西串习起喜恶偏执。比如身体并非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构成:它的框架是骨头,骨头之间有一块块肌腱相连,其中有五脏六腑,并充满着粪尿与各种汁液,框架外面饰以肉泥、皮肤和毛发等等,整个结构无一不是不净物,但当它们以整体形式出现时,人们却要将其拥入怀抱,贪恋不舍。难道不净物组成整体后,这个整体就会变得清净可爱吗?

      • 2、反复思维生起定解,彻底断除贪欲习气之根。凡夫虽然对粪秽等不净物不会产生贪欲,然而自心被无始以来的愚痴贪恼所覆,对异性身体生起可爱可贪的幻觉而贪执不舍。我们要不断地思维身体是不净物的聚合体,以此对异性身体不净生起坚固的定解,如此,贪欲习气一定可以有效地止息,从而泯灭贪欲带来的种种烦恼。

    • 相关教证

      • 1、佛陀在《妙法莲华经》中说:“诸淫女等,谨勿亲近。”对女人的身体,有智慧的人千万不要亲近,否则自心被贪欲左右,修行将会一败涂地。

      • 2、龙猛菩萨对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再三要求:“宁以赤铁宛转眼中,不以散心邪视女色。”用赤铁插入眼睛里,最多只是一辈子痛苦,而以贪心来邪视女色,将会带来生生世世的灾祸。

    • 相关公案

      • 1、从前,有个人对莲池大师说:“弟子看了您的《戒杀文》后,就一直守持长斋,唯有色心炽盛,不能灭除,乞请法师方便教诲,使我对色欲的厌弃心,犹如对杀生一样。”莲池大师答:“杀生是苦事,生厌较易;色欲是乐事,生厌较难。今有一喻,杀生犹如当面将毒药置于劣食中,而色欲则是暗地将毒药放在美味里,对此,智者理当三思。”

      • 2、汉地曾发生过一个家喻户晓的鱼篮观音的公案:唐朝时观音菩萨为度化某边地众生,化身一绝色女子于街上卖鱼。当地年轻人都对她生起极大贪心,一一向其求成家。女子说:“若有人能一日内背诵《普门品》,我便嫁给此人。”第二日居然有多人能背诵,卖鱼女又说:“三日之内,如果能背诵《金刚经》,此人可允婚嫁。”三日后又有数人能诵此经,女子再答应以七日为期,能背《法华经》者作为择婚对象。最后只有一位姓马的青年七日内熟诵了《法华经》,娶到了卖鱼的绝色佳人。迎娶那天新娘子猝然逝去,身体迅速腐烂。马郎悲痛之余,只好将妻子殓棺埋葬。数日后来了位梵僧,告诉马郎:“你妻子并非凡人,而是观音大士示现,不信的话,你可开棺验视。”开棺后马郎大吃一惊,见棺内只有一副黄金锁子骨。梵僧遂以锡杖挑之,腾空而去。自此后,当地人都对佛法深信不疑。

    • 可延伸的讨论

      • 建议在座上进行观修,反复思维身体的里里外外,都是由不净物所组成,以此减轻贪欲。并将观修心得与道友进行分享。

  • 【颂词5】汝自多不净,日用恒经历,岂贪不得足,犹图他垢囊?

    • 消文释义

      • 你自己的身体本来就具有许多不净物,对此你恒常享用,为何还要贪婪地希求其他女人的肮脏臭皮囊呢?(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本颂重难点

      • 1、汝自多不净,日用恒经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这样的不净粪囊,自己从出生到死时时刻刻都随身,紧密相伴不离。无论行住坐卧,自己都在受用着,不停地为它吃喝拉撒、穿衣洗刷、护寒保暖等等。每天都在围绕这个臭皮囊奔波。

      • 2、岂贪不得足,犹图他垢囊?对这样的臭皮囊,难道我们不厌嫌它的不净、无常,还要寻找他人的臭皮囊来相伴,不净加不净,苦上加苦,这是多么愚痴的行为!如果能对此反省,生起不净之定解,对自己因贪欲习气所引发的愚痴颠倒定会感到羞愧、厌恶。反复观修,贪欲习气一定可以息灭。

    • 相关教证

      • 龙猛菩萨说,世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拼命贪著,如同猪狗喜欢屎尿、呕吐物一样,非常愚痴可怜。

    • 相关公案

      • 以前有个乞丐非常贫穷,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似乎嫌穷得不够,又娶了一个乞丐老婆。周围的人都嘲笑他:“自己都快饿死了,还娶个乞丐女人,是不是要找个垫棺材的东西啊!”

    • 可延伸的讨论

      • 有人说:佛教一直讲身体不净,不要贪爱异性,并用种种比喻让我们产生对异性的厌恶之心。如果人人都厌恶异性,那何来繁衍后代?何来社会发展?对此你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