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42课

一、 科判坐标



二、 内容归摄(总义)

本节课继续学习“自他相换”的修法,主要从意乐方面宣说如何对治嫉妒。


前面已经学习了“自他相换”的法相,并开始学习对治嫉妒心、竞争心和傲慢心的方法,即通过换位观修,站在别人的位置上,对自方修嫉妒心。我们要了知,此处所修的嫉妒心,是指对治嫉妒的智慧,只是以烦恼的名称来命名。


上节课宣说了如何通过修法来对治对别人名声、财富等的嫉妒,本课主要学习“于功德法嫉妒”,通过四个颂词教诫我们如何来修嫉妒——将自己换成无有才学的低劣者(新我),虽然无有才学、功德等,但也具如来藏功德之相,并非一无是处。而所谓高位者(旧我),因为具足圆满功德和才学受到他人盛赞,却没有一心一意地悲悯、帮助被痛苦所折磨的众生,而是冷冷地看着他们堕入恶趣却不伸援手,并且向外夸耀自己功德,这样的高位者实在是不合理。具体如下:


1、将自己换至低位,感受低劣众生的苦恼;了知所有众生都本具如来藏功德,而所谓殊胜等都是观待而安立的,每个众生都有其殊胜之处。(详见颂词1)


2、虽然新我的戒律和见解比较低劣,但也是由于烦恼所催而身不由己,因此希望旧我可以施以救护。(详见颂词2)


3、然而旧我不但未曾救护,反而轻视新我,那么旧我所具的功德对新我有何利益?(详见颂词3)


4、基于以上原因,旧我不去救助愚痴的苦难众生,还对外夸耀自己的功德,是极不合理的。(详见颂词4)

发心师兄:定解C27

审核师兄:定解C26


  • 【颂词1】世间盛赞彼,吾之身名裂,无才何所为?才学众悉有,彼较某人劣,吾亦胜某人。

    • 消文释义

      • 世人都称扬这位菩萨功德广大,我低劣无德,身败名裂,既然无有功德、才学,又能做什么呢?其实没有欲求,我也具有众人所拥有的功德,因为具有自性功德如来藏,所以并非无有功德。此外,《大疏》中解释道:殊胜也是观待低下而安立的,因此与具大功德者相比,这位菩萨也是低劣,与某位下劣者相比,我也更为殊胜,因而高低不能一概而论。(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重难点

      • 1.此处“彼”指原来的我,为高者;“吾”指现在的我,即将自己观为“身名裂且无才”的低劣者。“彼较某人劣,吾亦胜某人”中的前一个“某人”,是指比“彼”功德还要圆满的某位众生,后一个“某人”是指比“吾”还要低劣的某位众生。所以,高低贵贱、功德殊胜等都是观待而安立的,低劣者与高者比起来,尽管有些地方比不上,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与更下等的人相比,你还是超过他们,那些傲慢的人与最高的智者比起来,还是差得很远。

      • 2.傲慢非常不好,过于自卑也不合理,我们应该经常换位思考。

    • 教证

      • 佛经中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功德之相。”

    • 思维讨论

      • (1)寂天菩萨要我们修嫉妒心,是否嫉妒心是合理的?

        • 提示:卑微者产生嫉妒,是由烦恼所引发,其中夹杂了很多愤恨。

        • 虽然为菩萨的一种修法,我们要换修卑下者的嫉妒,但要特别注意,我们是要去体会卑下者嫉妒时的心态和痛苦,而不是认为嫉妒是合理的。

      • (2)如果自己背一个简单的颂词也很困难,此时如何鼓励自己不要放弃?

        • 提示:打个比方说,就算我愚笨得要命,《佛子行》三十七个颂词,背了两年多还背不下来,对其他学问也是一窍不通,但我下面还有牦牛、老狗等旁生,人当中还有连吃饭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跟这些相比,我算是了不起的“教授”了。

  • 【颂词2】戒见衰退等,因惑而非我,故应悲济我,困则自取受。

    • 消文释义

      • 如果说从戒律失毁、见解退失等方面来看你比这位菩萨低劣,这些实际上都是由烦恼所感召的,并非受我控制。你既然承认是具有悲心者,因此应当竭尽全力救济我脱离这些衰败。如果已经救助了,那么为此而经历的艰难险阻我也甘愿承受。(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重难点

      • 1.“等”字包括生活衰败,即每天都是邪命养活,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过活。

      • 2.破见解就是相续中生起邪见,以前认为前后世存在、业因果存在、三宝的功德不可思议,后来遇到一些外道、恶友,在他们的影响下,什么都不承认了,这是相当可怕的。

      • 3.见解比戒律更重要,如果只是失毁戒律,通过忏悔还可以还净;但如果失毁了正见,就不会去忏悔,也就没有了还净的机会。故大家在有生之年一家要护持自己的见解。

    • 教证

      • 1.《中观四百论》中云:“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

      • 2.《俱舍论》说,获得善趣以戒律为主,获得解脱以见解或修行为主。

      • 3.华智仁波切说:即使相续中生起了一刹那的邪见,也将失毁一切戒律。

    • 思维讨论

      • 此处说一些人毁坏戒律是因为烦恼现前而身不由己,是否我们对清净守持戒律也不用那么严格?

      • 提示:1)本颂主要是从破戒者的角度来说的,此时要如理如法地忏悔;

      • 2)守持清净戒律的功德很大,因此我们还是要清净守戒,争取不破戒。

  • 【颂词3】然吾未蒙济,竟然反遭轻,彼虽具功德,于我有何益?

    • 消文释义

      • 然而,我却并没有成为这位菩萨所救助的对境,他既然不能救济我,又为何自以为是贤善的菩萨而轻蔑我呢?他虽然具有功德,但若不能救护我,那对我来说他的功德又有什么用呢?(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重点

      • 本颂是在换位之后,由现在的我对原来的我进行深深责问:“我在最痛苦、最困难的时候,你没有来帮助我,算什么有菩提心、有悲心?你虽然具足功德,但对我来讲有什么用呢?我最痛苦时你不来帮助,那我幸福快乐时,也用不着你来帮忙。”

      • 经过如此反思之后,当我们遇到可怜的人、看不起病的人、没有帮助的人时,就要关心他们。哪怕给他十元钱,帮助也很大。如果你没有经济能力,也可以给他一分微笑、一句安慰:“没事,你这样很好,我也很想当穷人,因为穷人知足少欲。我想当个丑陋的人,越丑陋越好,没有人看你,你戒律会清净的。”跟他说些安慰的话,他会觉得活在世界上有希望、有光明,生起一种自信。

  • 【颂词4】不愍愚众生,危陷恶趣门,向外夸已德,欲胜诸智者。

    • 消文释义

      • 此外该如是心怀嫉妒地说:对于由罪恶所牵趋近恶趣之门住于毒蛇、猛兽等口中的众生竟然无有悲悯之心,具有这种过患非但不承认是过患,反而向外炫耀自己是具功德者,还想与诸位智者抗衡,这实在不合理。因此说,你非但无有功德,反而具有许多过失。(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重难点

      • 1.本颂即是站在低位,以嫉妒心责备高位者,也就是站在可怜人的角度上责备原来的自己:“你非常不好,对于极其愚痴、贪嗔痴特别深重、修行佛法处处遭遇违缘、被种种痛苦所折磨的众生,你竟然视若无睹、毫不关心,任他们被罪恶所牵,趋近毒蛇、猛兽等口般的恶趣之门,随时都有可能堕落下去。这么多可怜众生在你身边,你看都不看、问都不问,还在众多人面前夸夸其谈、高谈阔论,说自己有如何如何的功德、如何如何的事业,想以此与其他智者抗衡,这实在是不合理。”我们平时也要如是反观自心,看自己对可怜的众生是否具有慈悲心

      • 2.凡夫的位置和分别念是不定的,在生死轮回中,今天成国王、明天当乞丐的现象比比皆是,荣华富贵、地位财富虚幻不实犹如水泡,谁也不敢保证以后会不会变成这种人。通过修持自他相换,确实可以对治我们的傲慢、嫉妒和竞争心。

      • 3.上师在本课中再再强调的在有生之年当中要做的两件事:,第一件,不管出家人、在家人,每天都要闻思修行。第二件,时时刻刻不能忘记利益众生的大事。这两点大家务必要记住,否则就失去了大乘的资格。

    • 教证

      • 《戒律宝鬘论》中云:“即使你具有清净戒律,不闻思修行也不能享受僧众的财产。”

    • 思维讨论

      • 反观自己是否具有傲慢心?准备如何来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