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44课

一、 科判坐标



二、本课主要内容归摄

真实修持自他相换分二:一、意乐(发心),二、行为(真正去做)。发心引导行为,因此在真正做到以行为代受他苦之前,应生起稳定的自他相换的意乐。


分三种情况修持发心:一、修嫉妒;二、修竞争;三、修我慢。修就是换修,与低者换修嫉妒,与平等者换修竞争,与高者换修我慢。


特别要注意正确理解“修我慢”:并非要去修持傲慢而增上这种烦恼,而是通过与高者换修傲慢,体会高者相续当中的烦恼和痛苦,了知其根源是我执,从而对治和断除自相续中我慢的一种智慧。


上节课讲到修我慢的第一组颂词,换位高者后,以蔑视的心态跟原来的我做比较,无论是势力、智慧、学识、种姓等,哪方面都不能跟现在的我比,颂词也表现出了高者相续当中的烦恼状态(详见第143课)。


本课的内容分别在三个科判下:

1、接着讲修我慢:

1)换位后,高者我(即现在的我)以蔑视侮辱的眼神来对待低者他(原来的我),让他听到我被全世界的人交口称赞,我因而欢喜若狂、汗毛直竖。且不说佛菩萨功德远超凡夫,即便是凡夫也是人外有人,自己犹如井底之蛙,有什么资格傲慢?颂词表现了高者相续当中的愚痴可笑的状态(详见颂词1)。


2)如果他拥有财富、名声、地位等,我一定要设法夺取;如果他愿意规规矩矩给我做仆人,我就适当让他保证温饱,其余的我全部霸占为己有。颂词表现了高者相续当中自私自利的恶心(详见颂词2)。


3)让他身心缺少安乐,不仅如此,而且还要让他恒常灾难临头、倒霉不断。这也是高者相续中源于强烈我执的害心(详见颂词3)。


2、为什么要通过以上三种换修方式来让“原来的我”受折磨呢?因为自相续中的我执是生起嫉妒、竞争、傲慢等烦恼的因,也是导致我长久以来堕落生死,百般遭受折磨的因。而自他相换修法,不仅是断除我执的殊胜利器,也是生起利他菩提心、解脱成就的殊胜方便 (详见颂词4)。


3、以对比利弊的方式对“修持自他相换的意乐”进行摄义:本颂从过患角度,宣说若不修自他相换而一心追求自利,纵然经历无数劫、遍历无数大劬劳,也唯有感受不断增上的痛苦。这其实就相应于众生流转轮回的模式(详见颂词5)。


下一课开始,将从功德角度,宣讲如果能通过自他相换的方式行持利他,必能获得圣者果位,即相应于解脱的模式(详见145课)。


【注:明确“修我慢”中进行自他相换的角色:与一位比自己有福报的高者(如高官或者富翁等)进行交换,即观想现在的我是高者,对原来的我发起傲慢心。因此在本课颂词和所引用的《入行论释·善说海》注释中,“彼”、“他”是指原来的我,“我”、“吾”指现在的我。】

发心师兄:C29

审核师兄:C05


  • 【颂词1】故令闻众口,齐颂吾胜德,毛竖心欢喜,浑然乐陶陶。

    • 消文释义

      • 要让他听到所有世界都在交口称赞我的功德远远胜过他,我因而汗毛竖立,心生欢喜,完全沉浸在这种欢乐之中(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本颂重难点

      • 1、傲慢与功德的关系,自己的功德是否值得傲慢?傲慢者一般自诩有超胜他人的功德,此时听到赞誉会“浑然乐陶陶”,而失去对自己冷静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功德是否配得上众口赞颂?可以对比思考:

        • 1)圣者:之所以具足圆满的功德,就是因为他们调伏了内心当中包括傲慢在内的所有烦恼。无论是财富、相貌、智慧,圣者都最有资格傲慢,他们却最谦卑;

        • 2)凡夫:不仅与圣者的功德无法相比,即便同是凡夫,也人外有人。自己丝毫没有傲慢的理由,却蔑视他人,傲慢比天高,这种盲目的优越感非常愚痴可笑。

      • 2、如是傲慢的过患:看不到他人的功德,也看不到自己的过患,这是非常严重的无知愚痴状态。往昔大德也说:“傲慢的山顶留不住功德的水”。所以,如果想生起真正超胜的功德,就必须要调伏傲慢。

      • 3、由此在真实换修时,体会高者被赞誉时的狂喜飘然、目中无人,再反观一下所赞的功德;了知高者内心当中的烦恼和愚痴心的可笑之处后;一方面观想高者内心的这些烦恼过患由我来承受,令他获得功德和赞誉;另一方面对治自相续中的傲慢。

    • 上师延伸开示

      • 1、傲慢等烦恼的根源是我执。怎样推翻我执?上师讲了两种方法,我们这里学习的是自他交换的这种修法,从高僧大德的传记来看,这是利根者的修法;另外有阿底峡尊者知母、念恩等七种修法(参考《大圆满前行》相关章节),则是钝根者的修法。两种方法都属于世俗菩提心的修法。

      • 2、断除我执,是佛教最殊胜的观点。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讲了佛教和外道从皈依、见解、修行、行为和果位上五种区分方法。结论:外道在见、修、行上都不能断除我执,因此也不可能得到解脱之果,只能流转轮回。只有佛教的见修行才能从根本上断除我执,从而必定得到三解脱的果位。

    • 相关教证

      • 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吉达说过:“行持善法不能调伏自相续,是因为傲慢所导致。”(因傲慢我执,自相续才会与法不相应。)

      •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说:“恒常随观佛陀教,永远莫依罪恶友,广依贤善之友伴。”(依止善知识和善道友,是修行的殊胜助缘。)

      • 思维讨论:为什么有些人越修行反而脾气越大?越修反而让人感觉我执越重呢?

      • 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吉达说过:“行持善法不能调伏自相续,是因为傲慢所导致。”虽然也在修持善法,但法跟自相续并没有真正结合起来,上师教言一直没有融于自心,与法根本不相应。

  • 【颂词2】彼富吾夺取,若为吾从仆,唯予资生酬,其余悉霸取。

    • 消文释义

      • 虽然努力制止,但也无法阻挡,就算此人成为拥有利养等的富翁;但假设他无有我慢而甘愿为我做事,那么我也只给此人仅能维生的薪水,剩余的全部霸占为己有(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本颂重难点

      • 1、这组颂词表现了高者相续当中的恶心,不仅“原来的我”所拥有的财富,高者要完全地夺取,还要冷酷地奴役低者。丝毫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苦乐,甚至把自己的安乐立于他人的痛苦之上。这是一种颠倒的“自他相换”,我执重的凡夫在面对低者时通常如是。

      • 2、从修持自他相换的角度解读此颂词,本来高者要霸取我的一切财富,那么我心甘情愿地做他的仆人,利益奉献给他,自己只留维持生存的一点资具,同时他的恶心烦恼也由我来代受。这也是断除我执的殊胜方便。在第三品中也讲过,“凡需仆从者,我愿成彼仆”,既然发了菩提心,就要为众生服务,把众生的利益作为最至上的考量。

    • 上师延伸开示

      • 1、无始以来众生沉溺在轮回中,唯一就是因为有我执。佛陀宣说了两种断除我执的方式,一种是按照第二转法轮的空性法门来根除(胜义菩提心),一种是在世俗中修自他相换的慈悲菩提心(世俗菩提心)。

      • 2、怎样才能不沦落为形象上的修行人?我们学习大乘佛法之后,内心和行为上都应有一种转变,以前对自己非常关心,从现在开始当以众生为主,努力断除我执。否则我执太重,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正确,上师讲的法要么分别念认为不对,要么我行我素不依教奉行,最终沦落为形象上的修行人,没办法与上师的法相应。

    • 相关教证

      • 1、龙猛菩萨说:“无余此有情,皆源于我执,具我所执众,佛唯利彼说。”(众生沉溺轮回的因就是我执,佛陀为令众生减少我执,而宣说空性、大悲心法门)。

      • 2、夏吾巴格西说:“乃至没把‘我’看成怨敌之前,善知识的教言对自己也无济于事,一旦将自己看成怨敌,善知识的教言才能起到效益。”(请认真思维这段教言!如果相续中我执不减轻乃至断除,再多的教言也无法融入于心,甚至变成巩固我执的工具,自己就会成为刚强难化的法油子,这是更加可怕的)。

    • 相关公案

      • 新加坡两姐妹供养上师首饰等珠宝的例子(学习大乘佛法行为上有一种转变,才说明修行有进步。此公案是贪心减轻的转变)。

      • 孟子曾问一个国王“听到美妙的音乐时,独自享受、与人享受哪个更快乐?”的故事(自己的快乐与众生分享,世间法的发心一转念,就是断除我执的方便方法)。

    • 思维讨论

      • 1、请结合自身,谈谈夏吾巴格西这段教言的感受。尽量深入思维。

      • 2、我执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断除,一种是按照第二转法轮的空性法门来根除,一种是在世俗中修慈悲菩提心,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哪种方法更合适?

      • 思路:如果不是根基极利,一般来说,闻思修行要按照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次第而行。前前为因,后后为果。因此没有生起出离心之前,不可能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所以作为初学者,一方面应按照《前行》引导,打好四共同外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的基础,生起稳固的出离心;另一方面应按照《入行论》的引导,发起相似的菩提心,串习减轻我执,串习利他的心行。

  • 【颂词3】令彼乏安乐,恒常遇祸害。

    • 消文释义

      • 还要让这个人失去安乐,不仅如此,而且我要让他恒常灾难临头、痛苦不堪(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本颂重难点

      • 产生愿众生痛苦、离乐的心态,看到关系不好的人遭受痛苦而幸灾乐祸,也是一种恶心,对自己和众生都是很大的伤害。世间人会觉得这很正常,但大乘修行人,应通过自他相换观修菩提心,推己及人,进而代众生受苦,让“我”缺少安乐,令众生不遇到祸害。这也是断除我执的方便。

    • 相关公案

      • “9·11”事件发生时有幸灾乐祸的国家排名的故事。(这是缺乏慈悲心而导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推己及人,别人受到痛苦,我们理应有悲悯之情)。

      • 思维讨论:如是作意,真能苦乐相换吗?

      • 我们内心可能都会有这种疑惑。凡夫没有生起真实菩提心之前,的确不一定能真实相换,但心引导行为,在行菩提心之前,一定要有清净广大的愿菩提心(意乐)。

      • 生西法师说:“虽然我们愿意让众生获得安乐,不一定能够令众生马上获得安乐;虽然我们愿众生离开痛苦,不一定能让众生立刻离开痛苦。但是,我们在‘想’的这种心是非常纯洁的一种善心,很清净、很广大、很伟大,也是相应于菩萨道的善心。这种心一旦成熟,我们会获得某种力量,然后就可以真实地帮助众生,让众生从痛苦当中解脱、真实地获得安乐之道。从自他交换的角度来讲,意义是非常深远、非常殊胜。”

  • 【颂词4】彼为堕生死,百般折损我。

    • 消文释义

      • 如果问他:我为何这般憎恨这个人呢?因为此人在轮回中于漫长的岁月、众多的地方曾经百般折磨、损害过我。(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为什么痛苦和灾害让他(原来的我,即我执)领受,对他如是怀恨呢?因为他在漫长的轮回岁月中,曾无数次地加害过我(源自上师讲记)。

      • 注意:这里的“彼”是指换位之前的原我的我执。

    • 本颂重难点

      • 1、我执/我爱执是如何“折损”我的?

        • 1)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所有过患的罪魁祸首;

        • 2)它导致我们至今仍流转轮回,再精进修行也无法解脱。为什么呢?它是修菩提心的根本障碍。如果没有把我爱执当成怨敌,佛法对我们来讲就没有饶益作用,一切努力的修行还是在为我爱执服务,就还是轮回之因。

        • 3)当然我执不仅是指贪爱自己,更是指对万法的实有执着。实执才会引发贪爱。

      • 2、反之,消灭了我执,轮回之苦才能消除。因此,佛法修行的核心就是断除我执,生起利他菩提心。自他相换的修法正是这一殊胜窍诀,功德非常大。

    • 相关教证

      • 1、龙猛菩萨说过:“内外我我所,尽灭无有故,诸受即为灭,受灭则身灭。”

      • 2、月称论师亦云:“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一切祸害的根源就是我执和我所执。)

      • 3、夏东格西在一个大乘教言中说:“修自他交换菩提心的人,不仅天龙八部会维护他,甚至四大天王也要恭敬他、承侍他、供养他、护佑他。”(修自他交换功德非常大,会得到天龙护法的保护。)

    • 相关公案

      • 1、阿底峡尊者依靠上师的窍诀,修成了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不管他走到哪里去,土地神都会保护他。

      • 2、金厄瓦格西修成自他交换以后,所到之处,当地的野兽都以欢喜心来迎接他。

      • 3、朗日塘巴一辈子也是修自他交换,唯一的修行就是断除我执而修自他交换,后来他无论在哪里,非人都对他非常恭敬(佛教历史上的很多大成就者,依靠对治我执、修自他交换,最后获得成就。)

      • 4、一个居士求上师教其怎么开中脉的修法故事(要先打好佛教的基础,从自他交换基础修法修起很重要)。

      • 思维讨论:有些人基础法不愿意修,却很喜欢高攀大法,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颂词5】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

    • 消文释义

      • 心意你只追求自利,结果以前历经了无数劫,为了成办自利付出过何等的艰辛,你只是饱尝痛苦而已,因而理当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大劬劳:指无有意义的、大量的劳苦。

    • 本颂重难点

      • 1、为什么“欲自利”会导致“唯增苦”?参考上一颂“我执对我的折损”,我们的出发点本来是想利益自己,让自己离苦得乐。但若一直保护这个“我”,必定在自利过程中反复产生烦恼、损害他众,以此造下恶业,才会历经无数劫,经历世间各种无意义的痛苦(“唯增苦”),无法获得解脱。可怜的众生却始终执迷不悟,正如《入行论》第一品中说:“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这就是不修持自他相换的过患。

      • 2、为什么说真正想要自利就要修持利他之道?这并非投机心态,而是无欺的因果法则。利他就打破了自私自利的心,打破我爱执,也就打破了轮回的根本。虽然不考虑自利,但自利不求自得。回忆本品前面的颂词:“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佛陀由于一心利他,最后得到了最大的自利(成佛)。这就是因果不虚。因此,修持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其实就是利他之道的起点。

      • 3、断除我执贯穿整个修行之路,并不容易。所以除了精进闻思修行,还要好好地祈祷上师三宝,无形的加持会渗透到自己的相续中,慢慢会让我们的心性逐渐改变。

    • 相关教证

      • 1、《中观宝鬘论》亦云:“有我执有业,有业亦有生”(有了我执就会不断造业,只要造业就会在三有轮回中沉沦。一切的过失罪恶应该都堆积在我执上。)

      • 2、《修心七要》教言说:“报应皆归一,于众修大恩。”(所有过错来源于自己的我执,但思己过,莫论人非。)

      • 3、《度母赞》的一个讲义里说:“世间上最可怕的魔王就是我执,如果没有我执,多少个魔王魔女来到你面前,也不会有任何危害。”

      • 4、《方广庄严经》所言:“刀火毒无害,慈悲能仁生,兵器成鲜花。”(一切祸害痛苦的来源就是我执,没有我执,魔众也无法加害。)

    • 相关公案

      • 法王如意宝经常为了众生而流泪和讲释迦牟尼佛传记时因信心而流泪的故事(反观自己,我们有多少泪水是为自己而流?多少是为众生而流,为信心而流?因此要随学上师,心中唯有众生和感念三宝。)

      • 思维讨论:自他相换已经学习了好几课,你有没有开始实际修持?自己感觉到什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