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55课

一、 科判坐标



二、 内容归摄(总义)

佛陀通过宣讲二谛来让我们生起认识万法实相的智慧:世俗谛是讲一切法如梦如幻的显现,胜义谛则是讲一切显现法之本体为空性。但中观以下宗派(包括佛教内、外道)及世间凡庸,因为各自的不同实执,对二谛产生诸多争论。对此中观宗从世俗和胜义两方面予以遣除。(提示:这些遣争看似是针对其他宗派或世间人的观点,但其实也是对我们相续中的邪见和疑惑进行尖锐有力的驳斥,对我们进一步生起空性定解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习时应认真结合反观自心进行思维。)


153-154课分别针对世俗谛的四个疑惑问题进行了遣争。本课继续遣除争论中的“太过”:小乘有实宗(有部和经部)为主的各宗派或凡夫认为中观宗承许万法空性有很大过失(即“太过”),认为承许空性会导致供佛没有功德、众生流转轮回不合理、没有善恶之分、行持菩提行也没有意义等等这些过失。中观宗以尖锐的观点将这些“太过”一一破斥遣除,安立空性正见。


其实,所有这些疑惑都是由于混淆了二谛而导致的,堕入了“一切皆空”或“一切皆实有”两种极端。归纳而言,中观宗不破显现而破实有,或者说不破显现而破对显现的实有执着。


1.“破除不得福德之诤”:

对方提出“如果承许万法是空性的,则供幻佛就得不到福德”的观点。中观宗回答:承许世俗中如幻显现的福德,但不承许实有的福德。即供养如幻的佛陀可以生出如幻的功德,最终获得如幻的佛果。因此应以无实执的心摄持,精进积累福报。(详见颂词1)


2.“破除不能结生之诤”:这里包含两个回合的争论。对方认为:

(1)如果一切是空性,众生也是如幻的,那么有情众生的死亡如同幻灭,就不应再转生了,流转轮回不合理。中观宗回答:只要因缘聚合,纵然是幻化之人也会不断投生。(详见颂词2)


(2)对方认为幻马存在的时间很短,而众生存在的时间长,二者不相同,所以众生应该是实有的。中观宗回答:时间长短只是众生的共业而已,不能以时间长而认定实有。(详见颂词2)


3.“破除无有善恶之诤”:这里也包含两个回合的争论。

(1)首先对方发难说如果按照中观宗的观点,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幻人和真人是一样的,那么杀或施都不会产生罪福,也就无有善恶之分了。中观宗破斥:福德与罪过是在心的本体上安立的。幻人没有心识,故不会造下真实的罪业。而众生有心识,会因此安立罪福。(详见颂词3)


(2)对方接着发难,若以有无心识而区分,这正是关键所在,幻人无心才会虚假不实,而众生有心,肯定是实有的。中观宗驳斥:众生与幻人的有心、无心只是因缘不同而已,有心并不等于就是实有。幻化师的咒语等不具备产生心的能力,而众生心的产生,是由于具备了无明、烦恼、业等特定因缘。(详见颂词4)


下一课将讲到“破除奉行无义之诤”,破除有实宗认为如果是空性,奉行菩提行就没有意义的争论。对方说既然一切万法的本体都是无自性的空性,佛陀与众生体性无别,佛亦是众生,那么佛陀亦应流转于轮回。这样一来,为证佛果而精勤修广大菩提行也就没有意义了。中观宗进一步进行驳斥。(详见15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