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85课

一、 科判坐标


二、 内容归摄(总义)

本品最近所讲的内容,是对诸法的因、体、果三者进行观察,用金刚屑因破斥一切法的因不会实有,用大缘起因观察一切法的本体不会产生,从本课开始用破有无生因,观察一切法的果虚妄无实,通过观察果来建立空性。

本论有实宗的观点是承许因生果,但执着实有的因生实有的果。对此,中观宗通过观察有实、无实的果法是否成立予以破斥,从而安立果法为空性。由于果是无自性的,进而我们可以安立因也绝对无自性,那么一切万法没有实有的生,就不会有实有的住和灭。本课的要义归纳如下:

(一)破二边生。

果存在或者出生的方式无外乎就是两种,果法已有或者先无。


首先观察果法已有是否合理?(破有生)

果法已有不合理:因为若某法已经存在,就不可能有因的安立,而没有因,就没有生,没有生也不能安立果和果的存在,也就不能安立对方承许的因生果。其次,已经实有存在的法是不观待任何因缘的,而果法一定是观待因的,所以实有的法不能安立成果法,也就是说果法一定是因缘法。(详见颂词1)


其次观察果法不存在是否合理?(破无生)

1、无有非为所生

安立果法不存在也不合理:某法本来就不存在,因还有什么必要呢?如果没有因,就不可能有生,没有生也就没有所生和果,所以安立果法不存在也就不合理了。(详见颂词2)


最后观察开始没有的本体在后面转变成有是否合理?(破无生)

2、彼不能转成有实法

第一、本来没有的无实法转变成有实法不合理:首先自性成立无性的法则不会有任何因,因为它不观待任何法;其次,如果说“无”能变成“有”也不合理。

(1)倘若无实法没有放弃无实法,那怎么变成有实法呢?因为互绝相违的无实法和有实法不可能同存于一个本体上;

(2)倘若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这也不可能。因为无实法和有实法没有衔接的时机,舍弃无实只是一种说法而已。

(3)舍弃无实而变成有实法,变成有的是谁?自性成立无性的法不可能变成有的自性。(详见颂词3)


第二、“无”变成“有”没有时机:

(1) “没有”和“有”没有衔接的时机。如果不放弃无实法,由于“没有”和“有”不能同时并存,所以无实法就没有变成“有”的时机。

(2)舍弃无实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如果舍弃了无实阶段后,观察变成“有”之前,其实无有的本体不可能放弃,因此“没有”和“有”仍然没有衔接的时机。(详见颂词4)


(二)破二边灭。

“有”也不能变成“无”:首先是不可能。因为“有”变成 “无” 只有两种方式,第一是不舍弃自己有的状态而变成无;第二是舍弃有的状态变成无。

(1)如果是不舍弃,正在有的时候不可能是无,因为二者是相违的,不能同时存在。

(2)如果舍弃了有也不会变成无。因为舍弃有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在“无”产生前,一直是有的自性, “有” 和“无”没有衔接的机会;其次,如果有变成无,就应该变成了“二性”,即在一个法上既有有的本性,也有无的本性了,这是不合理的。(详见颂词5)

发心师兄:定解C18

审核师兄:定解C03


  • 【颂词1】若法已成有,其因何所需?

    • 科判分析

      • 辛二(由果建立空性)分三:一、破二边生;二、破二边灭;三、故成立空性。

      • 壬一(破二边生)分二:一、破有生;二、破无生。

      • 癸一、破有生:

      • 由果建立空性分了三个科判,第一个“破二边生”,主要是从生的方面破;第二个“破二边灭”是放在灭上面破,这样生和灭就都没有;第三个“故成立空性”,因为一切万法无生无灭的缘故,所以就是空性的。

      • 在“破有生”和“破无生”中,第一是有生,第二是无生。有生是这个果先有而生,破有生是如果果法已经先有了,就不可能再生了。无生是先无而生,这个果法最初是不存在的。破无生就是说没有的法也不可能生。

    • 消文释义

      • 如果有实法已经存在,那么因还有什么必要呢?因为果已经形成。《入行论释 · 善说海》

    • 本颂重点、难点

      • 安立果已经存在,是否合理?

        • 不合理。因为假如某法已存在了,因还有什么必要呢?因的作用就是产生果,既然果已然形成,它的因就成了无用。《入中论》中对因和果之间的关系也是做了描绘。安立因的必要性是什么呢?“因能生果乃为因,若不生果则非因,果若有因乃得生,当说何先谁从谁。”。因是什么呢?因能生果乃为因,因有因的法相,能够产生果的称之为因。若不生果则非因,如果这个法不生果,不是因,就是非因了。同理“果若有因乃得生”,果法也是一样的,如果有因,这个果才能够产生,没有因的果是绝对没有的。

        • 所以某法已经存在,就不可能有因的安立,同理没有因,就没有生,没有生也不能安立果和果的存在,也就不能安立对方承许的因生果。其次,已经实有存在的法是不观待任何因缘的,而果法一定是观待因的,所以实有的法不能安立成果法,也就是说果法一定是因缘法。

    • 教证

      • 1.《六十正理论》云:“若有许缘起,诸法如水月。”

      • 2.《般若二万颂》也说:“诸法如幻,自性未生。”

      • 3.《佛说稻秆经》中以镜子为喻说:人的面容可在明镜中映现,但面容没有跑到镜子里,镜子也没有跑到面容上,然一旦因缘聚合,面容可以映在镜中。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因时无果,果时无因,但依靠特定的缘起力,二者可以呈现因果关系。

      • 4.龙猛菩萨也说:“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

      • 5.《七十空性论》云:“已生则不生,未生亦不生,生时亦不生,即生未生故。”

  • 【颂词2】若法本来无,云何需彼因?

    • 科判分析

      • 癸二(破无生)分二:一、无有非为所生;二、彼不能转成有实法。

      • 子一、无有非为所生:

      • 这是破二边生当中的第二边“破无生”。“破无生”就是说这个果法在因中不存在,会不会在因具足之后产生一个没有的法?第一个是“无有非为所生”。无有是不存在的意思。一个没有的东西并不能作为所生。从世俗的角度来讲,一个法的生起是从无到有的。这个法本来没有,后来它出现了就是产生。如果产生的是一个没有的法,这个没有当然不能作为所生了。

    • 消文释义

      • 如果某法本来就不存在,也是同样,因还有什么必要呢?因为它不是果的因。《入行论释 · 善说海》

    • 本颂重点、难点

      • 安立果已经存在,是否合理?

        • 不合理。因为某法本来就不存在,因还有什么必要呢?因的作用就是产生果,如《入中论》所说:“因能生果乃为因,若不生果则非因,果若有因乃得生,当说何先谁从谁。” 。一个因没办法产生一个没有的法,如果这个法本来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如此一来这个因也不需要。前面说过这个果法如果已经存在了,那是不可能有生的,因就不需要了。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个法本来没有,也是不可能产生,因也不需要了。如果不能安立因,就不可能有生,没有生也就不能安立果,安立果法不存在也就不合理了。

    • 教证

      • 1.《中论》也说:“若果定无性,因为何所生?”果的本体若不存在,积聚因缘来让它产生,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 2. 《四百论》云:“有不生有法,有不生无法,无不生有法,无不生无法。”有法不生于有法,有法也不生于无法;无法不生于有法,无法也不生于无法。

  • 【颂词3】纵以亿万因,无不变成有。无时怎成有?成有者为何?

    • 科判分析

      • 子二、彼不能转成有实法:

        • 第二个是“彼不能转成有实法”。这个无实会不会转成有实,先无而后有可不可能呢?先无而后有不可能。这个果前面没有而在后面出现,开始没有的本体在后面转变成有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 消文释义

      • 如果对方说:虽然因不能生无实法,但它还是能够转变成有实法。这种说法不合理,纵然是以百千万数的因,也没有使无实法转变成其他有实法的,因为无实法是常有的。假设能转变,那么是在没有离开无实法还是已经离开了无实法而转变的,如果说未离开无实法而转变的,那么在没有脱离无实法的阶段如何会是有实法呢?根本不会是。如果离开无实法而转变,则离开无实法以后成为其他的有实法到底是什么呢?不可能存在。《入行论释 · 善说海》

    • 本颂重点、难点

      • 本来没有的无实法转变成有实法是否合理?

        • 不合理。首先,自性成立无性的法则不会有任何因,因为它不观待任何法;其次,如果说“无”能变成“有”,我们不妨从两方面观察,无实法是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还是不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

          • (1)倘若无实法没有放弃无实法,那怎么变成有实法呢?无实法不能起功用,而有实法能起功用,二者是互绝相违的法,怎么可能同存于一个本体上?

          • (2)倘若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这也不可能。因为无实法和有实法没有衔接的时机,舍弃无实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放弃无实法的时候,有实法还没有形成,虽然它舍弃了无实的状态,但是它的本体还是没有的,所以说乃至于有实法没有产生之前,其实在这个状态下也是不可能产生的,因为它是无有的本体。

          • (3)舍弃无实而变成有实法,变成有的是谁?自性成立无性的法不可能变成有的自性,比如石女的儿子本来不存在,你说他放弃自己的本体而变成真实的本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是变成有的是谁呢?

        • 故《十二门论》中云:“先有则不生,先无亦不生,有无亦不生,谁当有生者?”先有的法不可能生,先无的法也不可能生,有无皆俱的法也不可能生,因而实有的生不存在。

        •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观察,有的东西不用产生,无的东西不能产生,有无二者相违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既然生都不存在,那么住、灭也无法安立。

    • 教证

      • 1.《十二门论》中云:“先有则不生,先无亦不生,有无亦不生,谁当有生者?”先有的法不可能生,先无的法也不可能生,有无皆俱的法也不可能生,因而实有的生不存在。

      • 2.《七十空性论》云:“有故有不生,无故无不生,违故非有无,生无住灭无。”这个教证很多人特别喜欢背,其实仅仅依靠它,就可以将万法抉择为空性。

  • 【颂词4】无时若无有,何时方成有?于有未生时,是犹未离无。倘若未离无,则无生有时。

    • 科判分析

      • 同颂词3

    • 消文释义

      • 再者说,如果尚未舍弃无实法的阶段,那么无实法之时不可能存在有实法,既然如此,那什么时候才能变成有实法呢?相反,如果舍弃了无实阶段后变化,则有实法没有产生而不会离开无实法,既然没有脱离无实法,有实法就不可能有产生存在的机会,由于相互依存,二边不可能并存。《善说海》

    • 本颂重点、难点

      • 为什么说 “无”变成“有”没有时机?

        • (1)“没有”和“有”没有衔接的时机。如果不放弃无实法,由于“没有”和“有”不能同时并存,所以无实法就没有变成“有”的时机,因而不放弃无实法变成有实法是不可能。

        • (2)舍弃无实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在变成“有”之前,无有的本体不可能放弃。因为假如是舍弃了无实阶段后变化,在有实法没有产生之前,虽然它舍弃了无实的状态,其实它的本体还是没有的,在这个状态下也是不可能产生的,因为它是无有的本体,所以“没有”和“有”仍然没有衔接的时机(因为“无”和“有”不能同时存在),还是没有“有”产生的时机,因此,放弃无实法而变成有实法也是不可能的。

    • 教证

      • 《中论》在观察生时也说:“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生时亦不生。”已生者生完了,就没有必要再生;未生者还没产生,犹如石女的儿子,不存在的法也不能生;正在生的法,只不过是一个刹那,没有能生所生的关系,仍不可能生。

  • 【颂词5】有亦不成无,应成二性故。

    • 科判分析

      • 壬二、破二边灭:

      • 前面是破二边的生,此处是破斥二边的灭。生没有,其实灭也是不存在的。

    • 消文释义

      • 同样,有实法也不会灭尽而变成无实法,原因是:如果当时没有离开有实法,则同一自性就应成有实法与无实法两种,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如果离开有实法而转变,则在有实法之时与其真实性也相违。如云:“倘若自性有,则彼不变无。” 《入行论释 · 善说海》

    • 本颂重点、难点

      • 为什么说“有”也不能变成“无”?

        • 首先是不可能。有的法不可能舍弃有的状态而变成无,因为有变成无只有两种方式,第一是不舍弃自己有的状态而变成无;第二是舍弃有的状态变成无。

          • (1)如果是不舍弃,正在有的时候不可能是无,因为二者是互绝相违的。如果不舍弃有也可以变成无的话,就是“应成二性”,一个法变成了既有有的自性,又有无的自性。如果有和无的自性在一个法上同时存在,这个法就变成了“二性”,同时具有有实和无实了,所以这个法如果不舍弃有是不可能变成无的。

          • (2)如果这个有舍弃了有,会不会变成了无呢?也不会,因为“有”和“无”没有衔接的机会,在“无”产生前,一直是有的自性,而且“有”和“无”也不能同时存在,所以有永远不可能变成无的状态。况且舍弃有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它不可能舍弃自己有的自性而变成无,永远舍弃不了自己有的自性。

        • 其次,如果有变成无,就应该变成了“二性”,即在一个法上既有有的本性,也有无的本性了,这是不合理的。

    • 教证

      • 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言:“若法实有性,后则不应无,性若有异相,是事终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