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89课

一、 科判坐标


二、本课总义

菩萨证悟空性后能够更加深刻地看到众生的痛苦,从而会缘着这些痛苦生起强烈的大悲心,这是证悟空性的功德之一。本品分三个方面讲述众生的痛苦,分别是“今生辛苦维生”,“后世感受痛苦”和“三界轮回共同的过患”。本课将学习三有共同过患中“轮回的迷乱和解脱相违”,“众生难以遣除迷乱”和“众生执苦为乐”中后两部分的内容。核心内容如下:


(一)众生难以遣除轮回的迷乱:

要想遣除迷乱、出离轮回,就算是精进的修行者都很难,更何况受制于种种因素而没有修行机会的普通人。菩萨看到这样的众生会生起强烈的悲心。

1. 众生过于散乱而无有修行机会(详见颂词一):

a.散乱分为内散乱和外散乱:内散乱主要指分别念始终干扰行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无法生起来;而外散乱指世间各种琐事,如喜欢看电影、经常做生意、跟人谈话聊天等无有实义的事情。

b.断除散乱的方法:远离世间八法,住在寂静地(尤其是对电视、手机等要控制使用时间),通过长期依止佛教团体修持正知正念、禅定等来断除。


2. 末法时代修行条件很差(详见颂词二):具体体现在“魔亦勤”,“邪道多”,“对正法有疑惑”。

a.“魔亦勤”:魔有种种的分类,但是归根结底是来自于自己的分别念和过去的习气。正因为如此在修行中会遇到很多障碍。

b.“邪道多”:现今有五花八门的观点在流行,这些观点很容易吸引众生的心,但是并不能将众生安置于解脱的道上。

c.“对正法生疑”:在修行中会对正法产生种种的疑惑,不能产生定解,从而很难获得正法的利益。


3. 痛苦很难解除(详见颂词三):

a.具体来说要想解脱需要以暇满人身作为所依,然而“暇满人身难以复得”,“佛出世说法难以再次值遇”,众生很难再有这样修行的机会。

b.再者“众生烦恼的相续并不易断除”,调伏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纵然每天精进对治,平复一些烦恼,但一旦放松就马上反弹。


(二)众生把痛苦认为是快乐(详见颂词四):

众生因为无明愚痴不能够看清轮回苦的自性,仍然以为有快乐可以追寻而沉溺在轮回中。菩萨对此生起了强烈的悲心。

1. 凡夫对于痛苦不能彻知:痛苦分为苦苦、坏苦和行苦,凡夫众生因为无明愚痴只把苦苦当做痛苦而想要出离,察觉不到其他两种痛苦。

2. 凡夫因此而沉溺于轮回中:凡夫认为轮回中仍有可以追求的快乐而不愿意出离。对此菩萨生起了强烈的悲心。

(三) 科判分析

本课学习第九品“智慧品”胜义菩提心部分中修持或证悟空性的作用:“以智慧所得之事”。前面已经学习了自利方面的“平息世间八法”,现在学习他利方面的“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分为“所缘”与“行相”,“所缘”分为:“今生辛苦维生”、“后世感受痛苦”,“三有共同过患”。现在学习到“三有共同过患”方面,包括“与解脱相违”、“此相违难除”、“颠倒执苦为乐”。本课继续宣讲“此相违难除”以及“颠倒执苦为乐”。

发心师兄:定解C62

审核师兄:定解C03


  • 【颂词1】此生有何法,除灭散乱习?

    • 释义

      • 在这一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断除灭尽(无始以来串习实执的)散乱的习气呢?

    • 重、难点分析

      • 1、散乱的分类:

        • (1) 外散乱(散乱于外境,经不起外境的诱惑)

          • (1.1) 缘外境之琐事的散乱

            • (1.1.1) 缘器世界的散乱:比如喜欢看电视、看手机,做没有意义的琐事。

            • (1.1.2) 缘有情世界的散乱:比如跟别人谈话聊天,为没有实义的事忙忙碌碌。

          • (1.2) 缘外境之正法的散乱

            • (1.2.1) 外散:无法专注。

            • (1.2.2) 内收:一听课就打瞌睡。

        • (2) 内散乱(内心的妄念,经不起各种烦恼的打击):

          • 分别妄念始终干扰行持善法,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解没办法生起来,实修过程经常出现恶劣的分别念或胡思乱想,心一直不能安定。

      • 2、如何断除散乱?

        • 1)消除散乱需要因缘:

          • 因:自己的对治:内心中产生的禅定、智慧;

          • 缘:导师的引导:佛经、论典、上师的窍决等。

          • 若无因缘,没有遣除迷乱的修行来对治,消除散乱的习气是非常难做到的。

        • 2)如何消除:

          • 从外境上消除散乱:需要福报和因缘,住在寂静地方;

          • 从内心中消除散乱:需要远离世间八法,修持正知正念,修持禅定;

          • 而究竟断除的方法,唯一只有证悟般若空性。

  • 【颂词2】此时魔亦勤,诱堕于恶趣,彼复邪道多,难却正法疑。

    • 释义

      • 此娑婆世界值末法时期,五浊横流,魔众也精勤地制造各种障碍干扰我们,诱惑我们堕入恶趣,并且邪师又非常多,难以让我们了却对正法的疑惑。

    • 重、难点分析

      • 1、为什么说魔不在外面,而在我们内心?

        • 1)什么是魔众?

          • 所谓的魔众,并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獠牙毕露的凶神恶煞,也可以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来改变你的行为,尤其是对修持正法制造障碍时,什么形象都可以化现;

          • 有时候以电视的形象,让你的心一直散乱在这上面;(心耽著于无情法之外境,且令人散乱)

          • 有时候以恶友的形象,说一些花言巧语让你慢慢改变(心耽著于有情法之外境,且是恶友)

        • 2)修道中从取舍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魔在内心。

          • 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讲了六种魔众的违缘,这些均是着魔的现象,修行人务必要励力断除:


            • (其他论典中对魔障也有不同的分类,可以对照自相续来看。)

        • 3)有时候福报很大,也可能是魔众加持。

          • 条件不太好的话,容易知足少欲,诸多功德自然具足;

          • 但有了施主、财富、名声之后,心就开始散乱,从此没办法行持佛法了。

          • 可见,魔不在外面,而在我们内心。自心若随外境而转,即生修行不会成功,来世也必定堕入旁生、饿鬼、地狱。

  • 【颂词3】暇满难再得,佛世难复值,惑流不易断,呜呼苦相续!

    • 释义

      • 远离无暇、具足圆满的人身难以再次获得,值佛出世也极为困难,烦恼的相续不容易断除,呜呼可怜啊!这些众生一直不断在受苦而难以解除。

    • 重、难点分析

      • 总结上师在法本中所说的难,都是难在哪里?

        • 远离八无暇,具足十圆满的人身难(得到人身犹如海上盲龟值遇木轭般难,尤其是信仰佛法的珍宝人身,更是难遭难遇,需要积聚许多殊胜因缘;)

        • 暗劫久而值佛出世难(在这个世间上,大多数时间都是无佛出世的暗劫,倘若这时候来到人间,连一声佛号也听不到。“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法华经》)

        • 佛说法难(“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法华经》)

        • 值遇佛法难(“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法华经》)

        • 遇善知识难

        • 生起信心难

        • 断除烦恼难

          • (《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

            • 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瞋难;

            • 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 生起悲心难(如果法没有融入心,自己也耽执世间法,对众生生起悲心恐怕比较难。若大乘佛性苏醒,或一旦对空性有甚深的体会和感悟,见到众生的愚痴,见到众生的疯狂举止,见到众生遭受困难,一定会生起悲心的。)

        • 证得菩提难(《佛说甘露经》中说:难得人身,难遇佛法,难生信心,难证菩提。)

  • 【颂词4】轮回虽极苦,痴故不自觉,众生溺苦流,呜呼堪悲愍!

    • 释义

      • 轮回虽然如此痛苦不堪,但众生因为极为愚痴的原因却丝毫没有察觉,沉溺在如同河流般的痛苦当中,呜呼,真是太可怜了!

      • 对于苦的分类,前面已经学习过很多,本段颂词重在提醒我们对于这么多的痛苦,众生却竟然没有察觉,愚痴麻木地沉溺在苦的河流当中,作者为此生起了强烈的悲心。

      • 对于轮回,无论是从三苦之自性的角度,还是从六道的角度来分析,皆没有一丝安乐,对此值得反复观察直至生起强烈而敏感的觉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