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9课

一、科判坐标





本课是《入菩萨行论》第二品忏悔罪业的内容,若未忏悔罪业,心即被无始以来造作的罪业染污而不清净,而在污浊的相续中难以产生殊胜、清净、功德广大的菩提心。忏悔罪业品包括了很多修法,如供养、顶礼、皈依、忏罪、随喜、请转法轮、祈请不涅槃、回向福德这八支修法,现在讲的是八支修法中的供养支。

上节课中讲了供养无主物,如果财富具足,可以用财富供养三宝;不具足财富也可以做无主物供养,即通过“意缘”的方式,将所有能想到的一切世间的无主物供养诸佛菩萨,因此,即便是很贫穷的人也可以修集非常广大殊胜的资粮,这个善巧方便就是意缘供养、幻化供养等。

本节课开始,学习供养身体和十二种意幻供养中的四种供养。

首先,是供养身体:因为在众生所有的执著中,对身体的执著是最为严重的,所以我们应在胜伏四魔的佛陀及其一切佛子前,恒时供养自己的身体,心甘情愿做忠实的仆人,祈愿诸佛菩萨慈悲摄受。(详见颂词1)

第二,在诸佛菩萨前供养了身体,得到了诸佛菩萨和大恩上师们的护佑,才能使我对轮回的痛苦无有畏惧,并且也能利益众生。因此,为了真正摆脱以往的罪业,我还应诚心忏悔,立誓今后再也不造任何罪业。(详见颂词2)

第三,进行意幻供养:

1、沐浴:首先将浴室用旃檀熏染,使之散发出扑鼻的芳香,并将水晶地打扫得晶莹剔透,各种珍宝的柱子上悬挂着珍珠装点的华盖。然后在宝瓶中装满妙香、薰香配制的甘露水和鲜花,手持金、银、蓝宝石等各种珍宝瓶,对诸佛菩萨的身像进行沐浴,在念诵的同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详见颂词3、4)


2、擦拭和妙衣: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用无与伦比的衣物擦拭他们的身体;之后,供养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妙衣。(详见颂词5)


3、饰品: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装饰品庄严诸位大菩萨。(详见颂词6)


二、颂词详解

  • 【颂词1】愿以吾身心,恒献佛佛子,恳请哀纳受,我愿为尊仆。

    • 消文释义

      • 在胜伏四魔的佛陀及其一切佛子前,我愿恒时供养自己的身体,诚恳祈请诸位圣尊菩萨能完全接纳。我心甘情愿做忠实的仆人,对您们言听计从,祈愿您能慈悲摄受。(源自法本)

    • 本颂重点

      • 1. 供养身体的必要?

        • (1) 并非诸佛菩萨特别需要我们的身体,而是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执。

        • (2) 在众生所有的执著中,对身体的执著是最为严重的。一般来讲,我们虽然对财富有很大的执著,但如果遇到钱财和身体两者不能兼得的情况时,往往会毫不犹豫舍弃钱财来保全自己的身体。因此不打破对身体的执著,我们很难真正一心一意地修持佛道,所以此处是以供养身体的方式打破身执。

      • 2. 向诸佛菩萨、上师三宝供养身体的原因?

        • (1)主要是为了圆满成就自他二利,如果不是出于这个目的,供养身体就没什么特别大的意义。

        • (2)佛陀已经远离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战胜了蕴魔、天魔、死魔等四魔,具有圣者、如来等十种不同名号,我们是在这样的十方诸佛以及菩萨面前供养自己的身体。

        • (3)上师三宝身语意都与实相完全相应,我们把身体供养给上师三宝,即是随顺实相,是相应于实相的一个缘起。

        • (4)我们甘愿做诸佛菩萨的仆人,对其言听计从,就是放弃自我,放弃自私自利的心、行为和作意,从而与佛菩萨的事业和发心等完全相应,也就是恒时地利益众生,而不再为自己的利益去奋斗。

      • 3. 本课中,上师引用教证说到“燃指供佛”,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 (1) 对诸佛菩萨供养身体,包括燃指供佛,有非常殊胜的功德(见如下教证)。

        • (2) 通常显宗的燃指供佛是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贪执,而在密宗,身体本来就是诸佛菩萨的清净坛城,在这种情况下,无需燃指。

        • (3) 但上师在讲记中强调:我们应根据相续中的烦恼与执著来区分,如果自相续确实与如来的坛城无二无别,或者对身体没有执著而观为清净坛城的话,即使你是显宗的修行人,不用燃指供佛也可以。如果对自己的身体特别贪执,认为身体很不清净,就算你是密宗的修行人,燃指供佛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 (4) 上师告诫:凡夫在遇到身体的痛苦时,很难不生起后悔心,因此在实施供养身体时,必须再三观察,如果未经观察而草率行事,事后没有坚定誓言或退失信心,过失是相当大的。

    • 相关教证

      • 1. 《楞严经》原文:“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此教证指的是“燃指供佛”,也就是有能力的话,在如来的身相前烧燃身体、燃指、烧戒疤。而燃指供佛、供养身体的这种人,佛陀说,无始以来他所欠下的一切罪业,在一个时间内果报全部感受完毕。

      • 2. 蒋贡康楚仁波切在《问答录》中曾说:“显宗的燃指供佛是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贪执,而在密宗,身体本来就是诸佛菩萨的清净坛城,在这种情况下,不用燃指也可以。”

    • 思维讨论

      • 1. 我们对身体的执著表现在哪些方面?为减少甚至消除对身体的执著,除了供养身体之外,对自己身体的摧残是否也是一种减轻对身体执著的有效方法?

      • 2. 此颂提到“甘愿做诸佛菩萨忠实的仆人”,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对众生都是平等相待,那为何我们要做“仆人”呢?这不是不平等吗?对此你怎么理解?

  • 【颂词2】尊既慈摄护,利生无怯顾,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

    • 消文释义

      • 有了诸佛菩萨与上师们的保护与加持,我在轮回中对痛苦无有任何畏惧,一定可以饶益众生。但如果我的罪业相当深重,想利益众生相当困难。因此,为了真正摆脱以往的罪业而诚心忏悔,立誓今后再不造罪。(源自法本)

    • 本颂重点

      • 1. 为何罪业和利益众生相违?

        • 罪业深重会导致相续中不断冒出恶心,不断做出恶行。所以利益众生之前,首先要清净自己、调伏自己。就好像一个医生,必须自己保持健康,才能够帮其他人恢复健康。

      • 2. 何为四对治力?

        • (1)“尊既慈摄护”:指所依对治力。我们要忏罪必须依靠清净的所依和皈依境,上师三宝、金刚萨埵、三十五佛都可以作为所依对治力。“尊既慈摄护”实际上包含了我们依靠的主尊。

        • (2)“远罪”:即厌患对治力。对自己曾经造过的罪业非常后悔,就好像吃了毒药很想立刻吐出来,否则就会死去。对罪业有很大的厌烦心、厌离心,想清净罪业。

        • (3)“净身心”:即现行对治力。发愿清净罪业而修持一系列善法,如顶礼、念咒和听法等。

        • (4)“誓断诸恶业”:即返回对治力,也称恢复力,发誓以后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不再造恶业。

      • 3. 相续中善业和恶业之间的关系?

        • 假设一个人造了一个杀生罪,之后看到佛像又做了顶礼,相续中存在一个恶业和一个善业,两者“平等共处”,恶业和善业成熟后都会有相应的果报。而如果我们用现行对治力来对治恶业,也就是以善业来清净罪业,它有明确的目标,可使恶业得以清净。

    • 相关教证

      • 1. 《维摩诘经》中说:“自身尚缚,欲解他缚,无有是处。”意为:自身尚且被各种罪业烦恼束缚着,想要解开别人相续中的烦恼束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 2. 上师如意宝曾说:“有漏的供养当中,供养身体的功德最大。”但此处大恩上师特别提醒,在做身体供养时,需要仔细观察(详见颂词1的重点)。

    • 思维讨论

      • 尝试以四对治力为基础,详细讲述如何忏悔自己相续中的一个杀业。

  • 【颂词3】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

    • 消文释义

      • 沐浴: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发出扑鼻的芳香,水晶地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打扫得十分清洁。光芒闪烁、各种珍宝的柱子上悬挂着闪光珍珠装点的华盖。(源自法本)

      • “馥郁一净室”:具有馥郁香气的清净房室。

      • “晶地亮莹莹”:水晶所铺成的地面,看起来莹莹发光。因为寂天菩萨出生在印度,印度很热,观想水晶宝地有一种清凉的自性。

      • “宝柱生悦意”:柱子也是珍宝所形成的,令人产生悦意的感觉。

      • “珠盖频闪烁”:柱子上面悬挂了很多珍珠宝盖,频频闪烁着光芒。

    • 本颂重点

      • 1. 意幻供养和意缘供养的差别?

        • 意缘供养是通过自己的心,缘取人天世间中真实存在的无主物供养给三世诸佛,即便是有主人的东西,如花朵等,看到后用缘取供养也是可以的。而意幻供养则是通过我们的心幻变出供品来做供养,供品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也可以是不存在的。

      • 2. 用真实的供品供养和用幻化的供品供养哪个功德大?

        • 1. 一方面:在佛法中一切都是唯心所造,不存在心外之法。另一方面:对于安住于平等境界的佛菩萨来讲,一个修行者为了供佛,准备真实的供品也好,在自己的心中幻化出供品也好,诸佛菩萨有殊胜的智慧和神通,完全可以了知此人供养诸佛的意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幻化的供品和真实的供品没有差别。

        • 2. 大恩上师曾经说过,意幻供养有时还超胜真实供养。原因一:有时我们要找齐高档物做真实供养有困难,也不太现实。但意幻供养则不同,只要心能够想到、能够幻变出来的东西都可以供养,所以种类比较多。原因二:从心态方面来说,有时我们供养真实供品会有些舍不得,而意幻供养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 3. 为何要以沐浴的方式作供养?其仪式是怎样的?

          • (1)并非诸佛菩萨的身体不清净需要沐浴,实际上一地以上的菩萨,身上的不净,如无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佛陀。

          • (2)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 (3)首先准备一面明镜,维那师念唱偈颂赞叹诸佛(如释迦牟尼佛或药师佛等),然后一边手持宝瓶,一边观想佛菩萨融入明镜中,在明镜上作沐浴。有些高僧大德给神山沐浴的时候,也是先通过观想将其融入明镜,然后一边念偈颂一边沐浴。

    • 相关教证

      • 1. 龙猛菩萨:“不净自性身,脏满何不厌?”这个身体肮脏不堪,为何不对它生厌烦心,反而越来越爱执呢?

      • 2. 圣天论师:“人苦从身生,安乐由他起,身是众苦器,汝何重此身?”

    • 思维讨论

      • 1. 既然诸佛菩萨身心是绝对清净的,那我们做沐浴供养的目的何在?如果说做这样的供养可以净除我们的罪业,那密宗说,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是清净的坛城,这又如何理解呢?

      • 2. 既然意幻供养和实物供养没有差别,那么我们平时就多做意幻供养好了,这样比较善巧。对此你怎么看?

  • 【颂词4】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 消文释义

      • 在宝瓶中装满妙香、薰香配制的甘露水和鲜花,手持金瓶、银瓶、蓝宝石瓶等各种珍宝瓶,对诸佛菩萨的身像进行沐浴,在念诵的同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源自法本)

    • 本颂重点

      • 1. 浴佛的功德:《佛说浴身经》或《洗浴经》中讲到,如果能够给僧众造浴室,供养僧众洗浴,功德利益非常巨大:既可以积累资粮,又可以清净罪业,最后还可以获得涅槃的果位。所以沐浴供养是有来源、有根据的,其他经典中也有记载。

      • 2. 堪布根霍仁波切的入行论注释中,把浴室观想成三层楼的结构:第一层楼安住一切众生,如请客的人和其他六道众生都在第一层楼;第二层楼是真正的浴室,即颂词所说“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第三层楼是一个大厅,诸佛菩萨安住、接受供品的地方。在第二层楼和第一层楼中间有水管连接。佛菩萨沐浴后的水,从二楼到一楼之间的水管流到一楼,我们可以观想沐浴过佛菩萨的水流从我们的头顶进入,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种种垢染,清净我们的贪嗔痴、嫉妒和傲慢,所有的烦恼、无明、愚痴全部清净,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内外清净的功德。

    • 思维讨论

      • 有人说佛教的仪式非常之多,仅仅供养,就包含了非常多的仪式,这个有必要吗?对此你的看法是?

  • 【颂词5】香薰极洁净,浴巾拭其身。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 消文释义

      • 擦拭:等待诸佛菩萨沐浴之后,用妙香薰染、清洁柔软、无与伦比的衣物(浴巾)擦拭他们的身体。妙衣:擦拭完毕以后,对于出家装束的佛菩萨,供上袈裟等适合出家身份的芬芳的妙衣;对身着在家装束的尊众,献上色彩各异、柔软飘逸的妙衣。(源自法本)

    • 本颂重点

      • 1. 颂词中有两项意幻供养:一是擦拭供养,即“香薰极洁净,浴巾拭其身”;二是妙衣供养,即“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 2. 诸佛菩萨是功德圆满、利益众生的殊胜主尊,我们应该经常用很好的浴巾来擦拭佛像,使其显得干净、庄严,令自他都产生信心。

      • 3. 诸佛如在印度金刚座或其他刹土以八相成道示现成佛,基本上都是以出家身份证道。佛弟子、菩萨现出家相的也非常多。虽然很多菩萨现的是在家相,但当时在印度,很多菩萨都是在释迦牟尼佛面前出家的,比如弥勒菩萨、文殊菩萨等等。但就大多数人的根基而言,多数菩萨现的是报身相,就是在家相。《宝性论》中说,获得一地以上菩萨果位都是大乘僧众,既有出家身份也有在家身份。

    • 相关公案

      • 佛经中有一个白衣比丘尼的公案,说的是她出生后就身着白衣,而且脱下一件马上又有一件,因此出家时佛陀允许她身穿白衣(原本白衣是在家人穿的)。后来她获证阿罗汉果。佛陀讲述该比丘尼获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穿白衣的缘由:以前有一队夫妻非常贫穷,他们只有一件衣服,一个人出门穿衣服,另一个只能赤身裸体藏在家中。一次,他们把仅剩的一件衣服供养了佛陀。王妃知道后非常感动,便把自己的衣服饰品全部给了他们,于是他们获得了圆满的受用。之后的生生世世,他们因供养衣服的功德,才感得即便成为最后有者,仍然身穿俱生白衣的果报。可见,供养诸佛菩萨衣物的功德是非常巨大的。

  • 【颂词6】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 消文释义

      • 饰品:以成百上好的冠冕等装饰品庄严现见真谛而成为圣者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等根据所化众生的根基而持在家相的诸位大菩萨。(源自法本)

    • 本颂重点

      • 当我们实施供养的时候,一是要有清净心和恭敬心,二是一定要发愿:以此供养的功德,令无量众生获得利益。

    • 相关公案

      • 当年阿底峡尊者来藏地弘扬佛法时,有个比较富裕的女人对尊者生起极大信心,她将身上佩戴的金银珠宝全部供养给了尊者。但此举遭到丈夫的打骂,于是她跳河身亡。阿底峡尊者为其念经作回向。以此供养的功德,她又再度得到人身,并在尊者面前出家,后来成为噶当派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德。

    • 思维讨论

      • 你怎么看待用极其奢华的饰品来供养诸佛菩萨?不是说佛陀教诫我们要知足少欲吗?怎么诸佛菩萨还需要如此多的珠宝来严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