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20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本节课继续学习“供养支”中的“别说”部分,该部分分为供养无主物、供养身体、意幻供养、发愿供养、无上供养和赞叹供养六个方面。

上节课学习了十二种意幻供养的四种(沐浴、擦拭、妙衣、饰品),本节课接着宣讲余下八种——妙香、美花、香云、神馐、宝灯、地面、宫殿、宝伞:(详见科判坐标)

(一)妙香供养:观想三千大千世界全部遍满妙香,这种香气供养十方如来犹如纯金般的身相。(详见颂词1)

(二)美花供养:在佛像、佛塔、金刚上师、经书等殊胜的三宝所依面前,供养具有妙香的莲花、曼陀罗花、青莲花以及美丽的花鬘。(详见颂词2)

(三)香云和神馐供养:在诸佛菩萨面前也献上最殊胜的香云,香气弥漫,结成香云;还要供养神馐以及种种的饮食。(详见颂词3)

(四)宝灯和地面供养:献上排列整齐如同金莲花、法轮般的珍宝灯,并在敷有芬香的地板上,散布悦意的鲜花,以此供养诸佛菩萨。(详见颂词4)

(五)宫殿供养:在广大无垠的大厦宫殿中,洋溢着赞叹诸佛菩萨的歌声,悬垂着各种珍宝耀眼夺目,无量无边的装饰品严饰了整个虚空,将此全部供养诸佛菩萨。(详见颂词5)

(六)宝伞供养:金柄撑起的各种珍宝伞,周边点缀着美丽的装饰品,外形特别庄严,将这样的宝伞也供养诸佛菩萨。(详见颂词6)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 【颂词1】香遍三千界,妙香涂敷彼,犹如纯炼金,发光诸佛身。

    • 消文释义

      • 所有三千大千世界等无量刹土中恒时飘散着阵阵的芳香,遍及各处,以如此殊胜的妙香涂敷宛如纯金般熠熠发光的佛身。(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重难点分析

      • 1、本颂只讲了一种身色(纯金般熠熠发光),实际上无数如来具有不同的身色,均可以进行妙香供养。

      • 2、意幻供养与意缘供养的差别:

        • 意缘供养是指心中缘取真实物作供养。比如,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物品,或者一朵美丽的鲜花,心里首先缘取这个外境,然后再进行供养。

        • 意幻供养则是以心意幻化、观想无量无边的供品作供养。

      • 3、三千界:按照《俱舍论》的宇宙观,须弥山、日月、四大洲、欲界天等为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所化界——娑婆世界。

    • 教证和公案

      • 教证:

        • 《俱舍论》中云:“四大部洲与日月,须弥山王及欲天,梵天世界一千数,许为小千之世界,彼之千数承许为,二千中千之世间,彼之千数三千界。”

      • 公案:

        • 阿那律尊者成为释迦牟尼佛弟子中“天眼第一”的因缘。往昔拘留孙佛教法时期,当时有一群盗贼的首领的鞋子破了,由于晚上看不见,他在一尊佛像前的酥油灯里加了一个灯芯,借着灯光把鞋子补好了。因为灯光十分明亮,这位首领看到了佛像的笑容,当即对佛像生起信心,以恭敬心将灯移到佛像面前,并且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获得智慧,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为天眼第一!

    • 思维讨论

      • 为什么说意幻供养与实物供养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 提示:大乘佛教中说“万法唯心造”,既然万法唯心造,那外境中存在的实物其实也是心的幻化,如果专注心念观想某种东西去供养诸佛菩萨,与实物供养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当然,这必须要有一定的观想能力,诸佛菩萨才可以接受你的供品。所以,修行好的人不管到哪里,都有一种修行的方便。不管遇到违缘、顺缘,都能转为修行的道用;无论住在城市还是寂静的山林,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差别,任何方法都可以用来供养、忏悔、修行。(源自《入行论广释》)

  • 【颂词2】于诸胜供处,供以香莲花,曼陀青莲花,及诸妙花鬘。

    • 消文释义

      • 在堪为殊胜福田的一切佛像等前供上令人感到惬意、香味沁人肺腑的曼陀罗、莲花以及青莲花等所有天花,还有用这些美花及珍宝等精心穿成五颜六色悦意的花鬘、宝鬘。(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重难点分析

      • 1、现在各大城市的花园里、各家各户的阳台上都有很多花,不管我们看到什么样的花,首先应观想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这一点大家不要忘!供花的同时不要忘记发愿。

      • 2、不管是花鬘还是一束花,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都相当大。即使以散乱心,只拿一朵花供养于佛的画像前,此人已积累了无边资粮,逐渐能见到无数如来的身相。所谓散乱心,是指在无意当中,或者处于一种烦恼心的状态中。

    • 教证和公案

      • 教证:

        • 《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 《白莲花经》中说:在佛陀面前,或者在观想的如来面前,向空中撒一些花,所获的功德以佛的智慧也无法衡量、无法宣说。

      • 公案:

        • 《白莲花传》中义成王子与妻子往昔在燃灯佛前以七朵花发愿的公案。

  • 【颂词3】亦献最胜香,香溢结香云。复献诸神馐,种种妙饮食。

    • 消文释义

      • 香云:殊胜合意的妙香洋溢各方,结成香云,旋绕遍布空中,这些也都供养佛菩萨。

      • 神馐:又敬献上白糖、核桃汁等花样繁多、味道鲜美的神馐。(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重难点分析

      • 1、供养的同时应当发愿:愿我生生世世变成戒律清净的人,给所有的众生带来清净的芳香!发愿的时候,前提应该是“为了众生”,然后再说出自己的心愿。“众生”这两个字,对于发了无上菩提心的人来说非常关键。

      • 2、把香云观想成各种形状,如八吉祥、七轮宝、五供等形状各异的香云弥满整个虚空界,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这就是所谓的香云供养。

    • 思维讨论

      • 1、用自己喜欢的饮料、糖果、饼干等供养诸佛菩萨,是因为他们饿了吗?

        • 提示:诸佛菩萨早已经断除了饥饿或难受的感觉,并不需要这几块饼干或者一瓶饮料,但如果没有这种象征性的表示,我们的发愿也不一定成功。世间上要成办一件事情,最少也要拿一根哈达或跟别人说说话。同样,我们不管发什么愿,最好准备一些供品。

      • 2、何为戒香?

        • 提示:希求善缘道的有缘童子或者说有缘的年轻人,即生在自相续中守持清净戒律,生生世世都会熏染戒之妙香。这种戒香胜过世间一切合成、俱生之香的扑鼻乐受。(源自《赞戒论讲记》)

  • 【颂词4】亦献金莲花,齐列珍宝灯。香敷地面上,散布悦意花。

    • 消文释义

      • 井然有序排列着的金莲花中安放有各式各样光芒闪闪的宝灯,这些也供养诸佛菩萨。香水涂敷的地面上,遍满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朵,以此作供养。(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颂词4-2)重难点分析

      • 1、供灯时应如是观想:将整个器世界观为灯器,须弥山观为灯芯,七大海洋或四大海洋观为灯油,点燃此灯时,整个世界变成一片光明,将此光明世界供养诸佛菩萨。

      • 2、世俗中积累资粮非常重要。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如果我们连十盏灯和十个神馐也没有,却经常祈祷圣尊菩萨帮助自己、利益自己,这样的请求不一定能够实现。每天早上我们可以有一种所缘,比如在佛像面前点一根香、供一盏灯、磕三个头,这说明自己对佛陀并不是口头上的恭敬心。

    • 教证

      • 阿底峡尊者《供灯愿文》:

        • 嗡啊吽!愿灯器等同三千大千世界,愿灯芯巨如须弥山王,愿油汁多如周边大海,愿灯数于一一佛前各亮一亿,愿灯光驱除有顶直至无间地狱一切有情的无明黑暗,而现见十方诸佛菩萨刹土。

    • 公案

      • 贫女年嘎母供灯公案:贫女以大乘菩提心发愿所点的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即使用各种神通,也无法扑灭。

  • 【颂词5】广厦扬赞歌,悬珠耀光泽,严空无量饰,亦献大悲主。

    • 消文释义

      • 具有庄严等功德的无量宫殿,传颂着天子天女们所吟唱的悦耳动听的赞歌,各种珍珠宝珠串悬垂的饰品将宝幢等严饰得光怪陆离、光芒万丈,遍布虚空界,成为虚空庄严的这些装饰品也都供献给大慈大悲的诸位尊主。(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重难点分析

      • 所谓“无量殿”,是指其颜色、形状以及整个装饰都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身在大城市的人,可以在心中把高楼大厦、星级宾馆等“无量殿”观想,供养给诸佛菩萨。

    • 公案

      • 《贤愚经》中记载:两个孩童以土石做成的宫殿、如意宝向佛陀献供,以此功德,两个孩子一个转生为阿育王,另一个成为了他的大臣。

  • 【颂词6】金柄撑宝伞,周边缀美饰,形妙极庄严,亦展献诸佛。

    • 消文释义

      • 周围有珍珠等饰品严饰的悦意金柄高高撑起珍宝组成、造型美观、令人见而生喜的胜妙宝伞,也恒时供养一切如来。(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 重难点分析

      • 1、宝伞属于八吉祥之一,象征一切吉祥,是一种瑞相的供养。

      • 2、不管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高僧大德在举行一些仪式时也会撑起宝伞,此举具有一种象征,宝伞可以胜伏一切违缘,尤其是白顶的宝伞,因为白色代表胜伏一切,在十方之中可以大获全胜。

    • 公案

      • 供养宝伞的起源,佛教中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释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为母亲传法后回到萨登城市,当时右边以梵天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珍宝伞,左边以帝释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黄金伞,迎接佛陀来到世间转法轮。以此为缘起,后来凡是迎请高僧大德到某个寺院道场时,都会有一群人在后面撑着宝伞或伞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