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21课

一、 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净化

第二品忏悔罪业是受持菩提心的前行,即在受持菩提心之前必须通过“七支供”的修习积资净障。其中,为了清除相续中的垢染和罪业,要先通过供养、顶礼等,内心真正对三宝生起信心而皈依三宝,依靠三宝的加持和引导,虔心忏悔往昔罪业,净化自相续。现在正在学习供养支和顶礼支。供养在整个菩萨道的修法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具有殊胜功德的三宝进行供养,可以快速积累福德资粮。

“供养支”,前面学习了无主物供养(属于意缘供养)与身体供养,上一课又学了意幻供养。意缘供养和意幻供养的差别在于:意缘供养是通过自己的心缘取世间中真实存在的无主物供养三宝;而意幻供养是通过我们的心识幻变出供品来做供养,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也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本课继续学习的是“供养支”中的另外三种供养(发愿供养,无上供养和赞叹供养)以及顶礼支。

1、发愿供养:首先要知道发愿供养与意幻供养的差别:意幻供养是用自心幻化出悦意的供品供养上师三宝;发愿供养是以愿众生离苦得乐的愿力供养三宝,可以理解为将发愿本身作为供养,或者为了成就这个愿力而供养三宝。本品中的发愿供养包含两个颂词:

1)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悦耳的歌乐,发愿以此妙音息灭众生之苦,令众生住于安乐之中。(详见颂词1)

2)愿世间上的玛瑙、松石等种种珍宝雨、鲜花雨,恒常降临在三宝所依的法宝、灵塔、佛像面前,以此供养发愿自他都能够迅速生起无有造作的菩提心。本颂重点在于了知什么属于“三宝所依”。(详见颂词2)

2、无上供养:这种供养的重点在于随学诸大菩萨的供养方法(包括以文殊菩萨的智慧摄受而供养,和以“普贤云供”的观想方式),以此扩大供养者的心量,成为迅速积累广大资粮的善巧方便。(详见颂词3)

3、赞叹供养:以海潮般悦耳的歌声,赞叹具有无量无边功德的诸佛菩萨,愿它变为吉祥的赞歌之云,永远飘临在诸佛菩萨面前。重点在于了知诸佛之功德如同大海无量无边,以凡夫分别念根本无法彻见,因此要以赞叹做供养。(详见颂词4)

4、顶礼支:顶礼可以对治傲慢,同时积累巨大福德资粮。

1)顶礼的方式:是观想把自己的身体化成无数微尘那么多的身体,在具有无量无边功德的诸佛菩萨面前,以身语意三门毕恭毕敬地顶礼。(详见颂词5的前半偈)

2)顶礼的对境:佛法僧三宝以及三宝所依,乃至自相续生起菩提心的一切来源,如佛像、大乘法藏、上师,圣地等;传法的堪布阿阇黎、孜孜不倦行解脱之事的殊胜禁行者。(详见颂词5后半偈和颂词6)

下一课将学习皈依支和忏悔支,让我们了知世间皈依和出世间皈依之间的区别而抉择究竟的皈依处、取舍皈依后应做和不应做的行为;通过四对治力的方法来忏悔罪业,积资净障,增上功德。(详见22课)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

消文释义

除了上述这些供品以外,也愿伴随更为殊胜动听的乐声妙音、具有息灭有情痛苦、带来安乐这种特殊能力的所有祥云也能长久住留。(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本颂重难点

1、这种供养的关键在于“发愿”。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悦耳动听、震撼人心的歌乐,发愿通过这样的妙音供养,不仅令诸佛菩萨生起欢喜心,同时也令所有众生相续中的痛苦全部息灭,愿他们永远欢喜悦意。

2、仅凭“美歌乐”,怎么可能息灭一切有情的痛苦呢?实际上愿力不可思议,这是一种缘起。仅仅是世俗的歌曲也会让人心情放松,更何况高僧大德通过殊胜的见解、证悟发愿创作的金刚歌、金刚舞,则成为度化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这些金刚歌舞有甚深的密意,即使从表面上看,也对人们有很大的利益。

3、由此进一步思考,发心与行为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取舍?

1)对于真正舍弃自己、利他心成熟的高僧大德,摄受众生不一定全要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行为。“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为了随顺和吸引众生,显现上可能有不如理如法的行为。此时,即便我们不能理解其甚深密意,也要观清净心,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妄生邪见。

2)善恶业以心安立,因此我们行持善法前要谨慎观察自己的发心。如果已经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只要对众生有利,某些行为可以开许。但是我们作为初学者,烦恼习气还很深重,此时应该“取舍因果较粉细”,三门一切行为如理如法。否则不仅不能利他,反而造下恶业。

相关公案

1、《百业经》中有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在山洞里入火瑜伽定时,帝释天带乾闼婆王来到洞口,弹奏妙音供养佛陀,迦叶尊者从禅定中出定,佛陀也出定赞叹这种妙音。(妙音会令诸佛欢喜。)

2、海涛法师到日本的时候,有些人叫他去卡拉OK,随顺去了以后,他就给那些人一些很好的念珠、法本,将相当一部分演艺圈的人引入了佛门。(高僧大德菩提心成熟,只要对众生有利,在某些行为上也有开许。)

【颂词2】惟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

消文释义

愿在教法、证法及其所依经函等一切法宝及所有佛塔、佛像等前,连续不断地降下珍宝花等妙雨。(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本颂重难点

1、 “恒时”:连续不断地供养及发愿。我们应当随时观想发愿,世间上无数的供品、鲜花、珍珠等等,就像天上降下的雪花一样,恒时飘落在三宝所依面前。

2、 “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即“三宝所依”,代表了佛陀的身语意功德。此处代表佛陀语功德的是“妙法”,代表佛陀意功德的是“灵塔”,代表佛陀身功德“佛身”的是佛像。

1)佛的语功德---妙法(法宝):分为教法和证法。教法是指三藏十二部以及后来高僧大德们所造的无数论典,即佛法的文字、词句;证法是指凡夫相续中乃至一刹那的信心、悲心、空性正见,以及诸佛菩萨相续中的无缘大悲智慧等超胜境界。

由此可知,弘扬佛法不单是指弘扬教法,更重要的是:依靠教法,令有缘众生相续中生起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等证法。

特别要注意的是应该能在各种情况下辨别教法、证法二者是否具足,或者只具备其一。详细请见法本中上师的举例。

2)佛的意功德---灵塔(佛塔):已经装藏的佛塔,与佛的智慧无二无别。末法时代的可怜众生没有机会见到真正的佛陀,因此以信心和恭敬心对佛塔做顶礼、供养、转绕、发愿等各种善根,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佛塔种类非常多,密宗中有时轮金刚佛塔、大幻化网坛城、密集金刚佛塔等;显宗中有共称的八大佛塔(莲花塔、菩提塔、转法轮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合塔、尊胜塔、涅槃塔),分别纪念佛陀弘法利生不同阶段的事迹。我们在印经书的时候,若把这些印在里面,也会有修建佛塔的功德。

3)佛的身功德---佛像:有缘众生对佛陀信心非常坚定,经常忆念佛陀,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安乐利益众生,佛陀住世时慈悲开许造了一些佛的身像。佛陀的身像具有非常清净、巨大的加持力,与真正的佛陀没有差别,应该对佛像恭敬顶礼、供养、发愿。

佛陀在世时,有人按佛陀二十五岁的外貌造过一尊像,现存放于兜率天;佛陀八岁和十二岁的身像现分别安放在拉萨的大昭寺和小昭寺,这三尊佛像都是佛陀亲自开光的。

相关教证

所有的佛法就是教法与证法,正如世亲论师在《俱舍论》的末尾所说:“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

《亲友书》中所说“佛像纵然以木雕,无论如何智者供”( 不管是什么样的佛像,我们都应该顶礼)

【颂词3】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吾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

消文释义

如同文殊菩萨等诸位大菩萨曾于十方诸佛前作供养的方式一样,我也如是这般供养一切如来怙主及佛子。如《宝箧经》中云:“多种鲜花花华盖,以及五彩缤纷花,铺遍形态各异花,供大尊主彼等佛。”(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本颂重、难点

1、无上供养的概念:以凡夫的分别念,随学诸大菩萨的供养方法,他们昔日如何供养佛我亦如是供养,这就叫无上供养。同理还有“无上回向”,即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这是一种简便易行,但可以迅速积累广大资粮的善巧方便。

2、为什么菩萨的供养功德大?是因为具有殊胜智慧的圣者发心清净广大,所缘供品广大。例如: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慧的总集,其禅定、智慧、悲心等是无与伦比的,以此境界摄持的供养,功德自然无量无边;普贤菩萨的供养,就是“普贤云供”,即普贤菩萨的心间发出无数光,每个光端出现一尊普贤菩萨,然后每个普贤菩萨的心间又发出无数光,每个光端又出现供养天女与供养天子,手持无数供品在诸佛菩萨面前一一献供,这样的供养无量无边,凡夫人是无法想象的;同样,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等供养的功德也是相当大的。

3、相比之下,凡夫心量、智慧、能力极其有限,只能以实执心做一般性的供养而没有观想,所做的供养、回向功德自然有限。因此就要随学诸大菩萨供养、回向的方法,以此善巧方便获得无量功德。例如:《普贤行愿品》中有“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依靠这种回向,也可以获得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同等的善根功德。

4、本颂也说明了善法的大小取决于发心:即便是低劣、微小的供品,若能随学诸大菩萨,以“普贤云供”的方法进行供养,将成为广大善法。我们要学会这些事半功倍的善巧修行方法。

思维讨论:

尽可能观察和举例,自己一天当中有哪些机会可以用到这样的“无上供养”和“无上回向”?

【颂词4】我以海潮音,赞佛功德海,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

消文释义

我以无量无边的一切赞歌海潮赞颂诸佛菩萨功德的大海,愿美妙动听的赞歌云朵一定飘荡到功德海——诸佛菩萨面前。(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本颂重难点

1、要对佛陀所具足的“功德海”产生定解:佛陀的功德和虚空、大海一样深广得无法穷尽,无法衡量。即便我们穷尽智慧,也只能了知一点一滴而已。当通过闻思对这一点产生定解后,自然而然会愿以海潮音恒时赞颂佛陀的无量功德。

2、“海潮音”是指无量无边的音声,以这样的赞叹音声作为供养。虽然赞不尽诸佛菩萨的功德,但如果通过善心和信心去赞叹,我们都能获得无边的功德。

相关教证

《宝灯经》中说:“在三宝前供养无垢的供品,则会远离四魔,在很快的时间内获证菩提。”

藏文的《地藏经》中说:“三界的快乐全部以三宝的力量而产生,世界上想获得幸福快乐的人一定要供养三宝。”(因为三宝是非常殊胜的对境,在其面前无论怎样供养都会有一种力量。)

【颂词5】化身微尘数,匍伏我顶礼,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

消文释义

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一切佛陀、正法与胜会僧众前,我以所有刹土诸微尘数的身体匍匐顶礼。(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本颂重难点

1、了知顶礼的功德利益:

1)从断的角度:对治自相续中的傲慢。傲慢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粗大的五毒烦恼之一,可以通过顶礼时五体投地的方式调伏;二是指细微的二取我执,以顶礼时安住于三轮体空的智慧而对治。

2)从证的角度:做一次如理如法的顶礼,可获得身下所压面积至金刚大地之间所有微臣数量的转轮王位,善根仍不会穷尽。此外,经中说:佛陀的无见顶相是从恭敬顶礼应敬之上师士夫中得来的。也就是说,顶礼时成佛之因。(请参考学习《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七支供”中的相关内容。)

2、顶礼的方式:“化身微尘数,匍匐我顶礼”。即在殊胜对境面前,依照《普贤行愿品》中的观想方式“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将一身化为无量微尘数的身体,三门恭敬顶礼。“匍匐”是五体投地,即双手掌、膝盖和额头接触地面。顶礼的方式有磕长头、磕短头等,动作和观想都应该如理如法。

3、顶礼的八种对境:

1)“三世一切佛”:过去已经示现涅槃、现在正在转法轮、未来将要出现于世的三世诸佛,以及自己的金刚上师。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本体。

2)“正法”: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教法和证法。

3)“最胜僧”:八大菩萨为主的大乘僧众,四位比丘以上的小乘僧众,甚至所有的出家人。


相关教证

佛对阿难说:作一次这样的顶礼,可获得身下所压面积至金刚大地之间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但善根仍不会穷尽。(顶礼的功德相当大。)


相关公案

鄂巴上师看到米拉日巴在顶礼时,对弟子说的话:“这个人的顶礼方式相当好,很像是马尔巴罗扎上师的传承。”(平时看一个人的顶礼方式,就可以知道他学过佛没有,如果学过的话,顶礼的动作就会非常如法。)


【颂词6】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亦礼戒胜者,堪布阿阇黎。

消文释义

同时我也顶礼一切作为生起菩提心的根本佛像与大乘法藏等,还要敬礼能生起或修行或宣讲菩提心的一切处所以及佛塔、传法的堪布阿阇黎、孜孜不倦行解脱之事的殊胜禁行者。(源自《入行论释·善说海》)


本颂重难点

接上一颂,顶礼的对境还包括:

4)“佛灵塔”:佛陀的灵塔、佛像。

5)“菩提心根本”:即令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来源,包括大乘上师、大乘法本、殊胜之地等等。有些经典中说:“菩提心的根本不仅可以是法本、上师,还可以是地方。”包括自己上师降生、转法轮、圆寂的地方,以及佛陀降生、成道、转法轮、涅槃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菩提心的来源地,因此都是我们应恭敬顶礼的殊胜对境。

6)“戒胜者”:即守持清净戒律者,内心具足证悟的智慧和殊胜的无漏戒体。也指孜孜不倦地行持解脱之事、修持密法的大成就者。

7)“堪布”:《花鬘论》中说:为自己传授沙弥戒、比丘戒的上师称为亲教师或者堪布。现在藏地堪布也代表法师,很多的时候都是指法师、讲法者、持教者。

8)“阿阇黎”:在密宗中,所有的金刚上师都可以称为阿阇黎;在显宗中,“阿阇黎”是指轨范师,比如,忏悔的上师、传讲佛法的上师、传戒的上师、皈依的上师等等。


相关教证

1、《梵网经》中说:“出家人不能顶礼国王、父母等在家人。”

2、《涅槃经》第六卷中说:“出家人不能对在家人顶礼。”

3、《四分律》中说:“出家人不能对白衣顶礼。”

4、《时轮金刚》中也说过:“出家人值得所有人恭敬顶礼。”

5、《毗奈耶经》中说:如果你的上师还俗了,就算他是凡夫人,出家人也应该顶礼。

原则上出家人不能向在家人顶礼,但是如果在家人的成就很高,出家人也可以向在家人顶礼。

有些人的上师是在家身份,如果上师真正具有很高的境界,是了不起的大成就者,出家人也应该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