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29课

一、本课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第三品宣讲的是受持菩提心。本品是先通过前行将自己的心修好之后,再真实地受持菩提心——从内心发起殊胜菩提心,然后通过仪轨受持菩萨戒。其中,受持菩提心的方法分为加行、正行、后行三个部分。本课继续宣讲加行的第一部分——通过七支供来“净化自相续”,前面已经讲完供养、顶礼、皈依、忏罪四支,本课宣讲后面的随喜、请转法轮、祈请不涅槃三支。本课共有4组颂词:


1、作为大乘修行人随喜世间善,内心应该随喜一切众生能息除恶趣痛苦的诸种善行,以及他们在善趣中享受人天安乐的福报。这里包括了因随喜和果随喜。【详见颂词1】


2、随喜出世善分为随喜小乘善行和大乘善行。

(1)随喜小乘善行包括因和果两个方面:

①因随喜:欣然随喜获得声闻、缘觉果位之因的一切善法。

②果随喜:随喜众生真正脱离轮回的痛苦,获得声缘阿罗汉的果位。

(2)对大乘菩萨善根的随喜,也包括因与果两种。

①果随喜:对于究竟的佛陀果位,以及暂时的从一地到十地的菩萨果位,我们应当一心一意地随喜。

②因随喜:没有嫉妒地欣悦随喜给众生带来安乐的如大海般的菩提心,以及利益众生的一切善行。这种因随喜不仅包括了帮助众生的发心,而且还有行持六度四摄的实际行动。【详见颂词2】


3、为了利益世间许许多多被无明烦恼黑暗遮蔽,被业力的绳索紧紧捆缚,一直处于可怕轮回中,始终没有解脱机会的可怜众生,为给他们点亮正法的明灯,令他们能有机缘获得正法和善知识的引导,我于十方诸佛菩萨面前,恭敬合掌而祈请转法轮。【详见颂词3】


4、假如众生的福报尽了,佛陀将要示现涅槃,这时候我们应当在佛前恭敬合掌,祈请佛陀长久住世,千万不要涅槃,不要舍弃轮回中的迷乱众生,一定要救度他们!【详见颂词4】

发心师兄:定解F03/定解F07/定解F09

审核师兄:定解F10/定解F11


  • 【颂词1】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

    • 科判分析

      •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品“忏悔罪业”中的供养、顶礼、皈依、忏悔。接下来七支供中的随喜支;“随”是跟随一切众生和圣者的善业和福德;“喜”就是欢喜,“随喜”就是跟随凡夫和圣者的善根以及由此而来的殊胜安乐而产生欢喜心。随喜一方面可以对治嫉妒的烦恼;另一方面可以断除相续中的烦恼;还有一个方面是可以让我们无勤获得功德。所有的善法可以分为世间善根和出世间善根。世间善根可以获得暂时的世间安乐,出世间善根可以获得究竟的解脱安乐,这两个方面都要随喜。

      • 本颂学习的是随喜世间善。世间人出于善念做一些善事,我们都要无差别地随喜世间的诸多善根。

    • 消文释义

      • 随喜世间善所随喜的对象是一切众生,随喜的内容是熄灭诸苦的善行和享受诸乐的福报,这也是随喜世间善法的因和果。

    • 本颂重难点

      • 1、”随喜”的定义:根据《俱舍论》的观点,就是指无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

      • 2、随喜的对境为“一切众有情”

        • 此处颂词说的“一切众有情”,就是不加区别的所有众生。不论对亲友,还是怨敌,都不能产生偏颇的心态。一切众生也不单单是人,还有天人、阿修罗(不包括圣者)还有旁生以及地狱有情等。(参照生西法师辅导)

      • 3、区分世间善的因随喜和果随喜

        • (1)对世间善的因随喜:在这个世界上,一般人都害怕堕入恶趣受苦,希望能够获得人天善趣的种种圆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行持十种善法,如戒杀放生、不妄语、不邪淫等,以及修持四禅定、四无色定,这些善业都是不会堕恶趣的因,我们看见任何人行持这些善法,都应当从内心数数随喜;

        • (2)果随喜:倘若有人往昔造过十善业,或四禅、四无色、四无量心等善法,即生中不但没有堕入恶趣——地狱、饿鬼、旁生,反而获得了圆满的人身、天身、阿修罗身,并且正在享受各种福报,这时候也应该对他随喜。

      • 4、世间善法随喜应该怎样做?

        • (1)随喜应该是身、口、意三方面的随喜。心里没有任何杂染,以非常纯洁的欢喜心来随喜,这才是真正的随喜。

        • (2)当断除的行为:盼着对方受苦,这是一种很恶劣的心,对对方不一定有损害,反而对自己是很大的损害。因为这个恶念离自己的心是最近,自己会成为第一个受害者,而且通过此恶心又埋下了让自己以后长久受苦的因。

        • (3)当取的行为:我们产生一个善心:愿所有众生都过得好,首先会利益到自己,这种善念再推广开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善根,会引来以后的种种安乐,还能帮助自己打开狭隘的心,让自已的心变得非常广阔,心胸广阔了,修行就很方便。(参照生西法师辅导)

      • 5、对他人的善行善根随喜,自己可得同等福德。

        • (1)教证: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假如我们听到别人行持善法,心里没有嫉妒的恶心,且诚心诚意对他的善根进行随喜,那么佛陀说此人能获得同等的福德。”

        • (2)公案:贫女随喜波斯匿王的公案,说明:若是发自内心地随喜,可以获得无量福德。

      • 6、假如别人造恶业,你心生随喜,也能获得同样的过失

        • 作为大乘佛教徒,这样随喜是非常不合理的,看到别人杀人,你在心里随喜,那你也有杀生的过失。所以,随喜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对境,一切善法应该随喜,一切恶法不能随喜,否则自己照样有这些过失。

      • 7、随喜对境不同获得功德不同

        • (1)若对佛和菩萨的善根进行随喜,只能获得一部分功德,而不是全部,这是对上等者的随喜;

        • (2)对中等者诚心随喜,可以获得同等的功德;

        • (3)对下等者随喜,能获得超越他的功德。

      • 8、要获得随喜功德关键是心是否没有烦恼杂染

        • 从实际行动中来看,随喜的善根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别人行持善法、享受快乐,这时一定要看看我们有没有嫉妒心、嗔恨心、懊恼心,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真正随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上师希望大家今后不管看到别人做什么样的善法,都应该尽量生起无有嫉妒的善心。

      • 9、随喜获得福德的原理

        • 随喜的本体是远离了嫉妒的一种善法。善根主要从内心安立,如果能诚心随喜别人的善法、福德、安乐的话,自己也随应地修持了这种善法,也能相应地获得如是功德这大概就是它的原理。

      • 10、遣除对随喜功德的邪见:

        • (1)有些人说:“我作为凡夫,天天在家随喜释迦牟尼佛就可以了,这样的话,我的善根跟释迦牟尼佛是一模一样的。”

        • (2)有个居士说:“你们去放生,我不出一分钱在这里随喜就可以了,只要随喜,别人放一百万,我也能获得同等的功德。”

      • 分析:实际上随喜并不是这个意思,所谓的随喜,前提必须是内心非常纯洁,不杂有任何烦恼,假如你什么事情都没做,光是投机取巧地随喜,能不能获得功德也不好说。

  • 【颂词2】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 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

    • 科判分析

      • 科判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对世间善法的随喜。接下来学习的是对出世间善法的随喜,又叫对“随解脱分”善根的随喜。出世间善根包括了已经出世的圣者的善根,以及正在修出世间善根的修行人相续当中的善根。从两方面来讲述,一是对中士道善根(小乘)的随喜,二是对上士道善根(大乘)的随喜。

    • 消文释义

      • 我随喜诸修行人积集顺解脱分之善行,此等善行是二乘菩提果之因,我也随喜一切有情,真实地解脱轮回痛苦,证得小乘菩提果。(中士道随喜) 我随喜诸佛所证得的无上菩提,以及菩萨圣众所修证的十地果德,亦欣悦地随喜:能令有情获得安乐,发菩提心之福善大海,以及饶益有情之广大菩萨行。(上士道随喜)

    • 本颂重难点

      • 1、对中士道善根的随喜:

        • (1)三菩提:第一种是声闻菩提,就是声闻的觉悟;第二种是缘觉菩提,就是独觉的觉悟;第三种是佛菩提,是佛陀究竟的觉悟。菩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指佛的究竟菩提,但是此处提到的菩提,主要是指小乘声闻和独觉的觉悟;

        • (2)随喜声缘阿罗汉的善根,包括因和果两个方面,因随喜:欣然随喜获得声闻、缘觉果位之因的一切善法。果随喜:随喜众生真正脱离轮回的痛苦,获得声缘阿罗汉的果位。

      • 2、当代的阿罗汉、缘觉非常罕见,应随喜谁?

        • (1)现在已经过了释迦牟尼佛的果法期,真正获得阿罗汉果、缘觉果位的现象非常罕见,但在这个世间中,希求自我解脱的修行人是非常多的,若把他们当作对境生起欢喜心,这也是对中士道的随喜;

        • (2)另外,小乘行人受持清净的别解脱戒,每天也是托钵化缘,对这种庄严的威仪,我们应从内心当中随喜。汉传佛教的大多数出家人过午不食,守持比丘、比丘尼戒,居士守持八关斋戒,这些都是获得小乘果位的一种行为,对于这些功德也要随喜;

        • (3)同时,我们看到别人做善事,帮助病人、救济贫困众生,或者为上师、为众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都应该发自内心地随喜。

        • 公案:

          • 以前宣化上人在讲《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时讲过清凉国师时代的一个阿罗汉公案,可见,清凉国师的那个时代,距今不是特别遥远,那时候也有阿罗汉应世。

      • 3、对上士道的随喜:

      • (1)对大乘菩萨善根的随喜,也包括因与果两种。

        • 1)果随喜:对于究竟的佛陀果位,以及暂时的从一地到十地的菩萨果位,我们应当一心一意地随喜。世间中出现过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无量无边的佛陀,每一尊佛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对于这些佛陀的功德善根,我们要随喜;一地到十地之间也有无量无边的菩萨,如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这些菩萨每一刹那利益众生的行为也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无法言说,这些也应该随喜。

        • 2)因随喜:没有嫉妒地欣悦随喜给众生带来安乐的如大海般的菩提心,以及利益众生的一切善行。这种因随喜不仅包括了帮助众生的发心,而且还有行持六度四摄的实际行动。有些人虽然没有获得佛菩萨果位,但他相续中有一颗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在实际行动中也一直帮助众生,这些利他的发心与行为,都值得我们随喜。

      • (2)真正不可思议的功德,唯有大乘的随喜才有。虽然表面上看来,随喜他人的随福德分善根,是一种功德;随喜声闻缘觉的随解脱分善根,也是一种功德;对佛菩萨的因和果随喜,还是一种功德,但这些功德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把随喜的对境定为诸佛菩萨或者他们的发心和行为,这个功德的确无法衡量。

      • (3)教戒:要行持真正的随喜,不能掺杂妒忌,也需要分清随喜的对境值不值得随喜。

        • 教证:佛陀在经中说:“最初发菩提心的善根是无法衡量的。”

        • 《般若摄颂》中云:“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

        • 《华严经》以微尘为比喻宣讲了很多,在《法华经•随喜功德品》中也专门讲了随喜听闻此经的殊胜功德,《普贤行愿品》中也云:“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 4、如何随喜出世善会更如法

        • (1)断除“随喜功德”的表面行为,必须要了解随喜的对境、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起随喜,这些问题一定要分析。

        • (2)必须要知道佛菩提是什么?菩萨一地到十地之间到底有什么功德?我们才能真正地产生随喜心。如果只知道一个概念或者名称,我们随喜的时候这颗心不一定很真实。(参照生西法师辅导)

      • 5、如果能跟随颂词思维它的意义,生起一念随喜心,当下我们就获得无法想象的善根,然后通过再再思维、观修和串习,善根会与日俱增。积累善根也需要善巧方便,这就是一种殊胜的善巧方便,不需花费很多时间,就可获得殊胜的善根。因此要经常修持真实的随喜心。

      • 6、作为修学佛法的人如何做更如法

        • (1)我们作为修学佛法的人,应该对佛法负起责任。传授佛法的发心不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

        • (2)身为修行人,所作所为一定要观察对众生有没有意义,对佛法有没有意义,对自己有没有意义?

        • (3)如果所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即使别人赞叹你、随喜你,对于修行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假如没有功德,随喜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我们应该观察自己的行为!

  • 【颂词3】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 科判分析

      • 前面讲了七支供的前五支,本颂是七支供第六支——请转法轮。请转法轮也是积累善根,净化相续的一种殊胜方法。佛陀如果不出现在世间,不转法轮的话,我们连三宝的名字都无法听到,正是因为佛在世间转了法轮,才给世间带来了正法的光明。

    • 消文释义

      • “十方佛”是指所祈请的范围,不是一两尊佛而是十方诸佛。祈请的时候行为是合掌,“诚”是很虔诚的心态。祈请的内容是什么呢?“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为了痛苦迷惑的众生,燃亮正法之灯。

    • 本颂重难点

      • 1、引用帝释和梵天劝请释迦摩尼佛转法轮的公案,说明请转法轮的缘起。

      • 2、为什么要祈请佛转法轮?

        • (1)请转法轮也是积累善根、净化相续的一种殊胜方便。佛陀如果不出现在世间,不转法轮的话,我们连三宝的名字都无法听到,正是因为佛在世间转了法轮,才给世间带来了正法的光明,我们因而知道了三宝,知道了取舍之道,知道要修行,知道了本性,这些都是通过佛转法轮的恩德才获得的;

        • (2)世间中如果佛陀没有转法轮,我们要祈请转法轮,这种功德是相当大的。如果有些上师没有转法轮,显现上对众生生起厌烦心,在这种情况下,请求转法轮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以后不管是在哪个地方,看到有些具有法相的善知识不转法轮时,一定要恭敬祈请。乃至在一些年老的善知识面前,请转法轮也很重要。我们以后如果有能力,应该主动给别人转法轮;

        • (3)祈请转法轮的功德:堪布根霍在讲义里说:“如果祈请高僧大德转法轮,自己生生世世都会得遇正法光明,不会堕入邪见的黑暗之中。”通过请转法轮可以清净自相续。以前自己有过舍法罪、谤法罪或者阻碍别人听法等罪过,经常修持请转法轮,这些罪业可以逐渐得以清净。当然请转法轮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善根,可以让心相续得到加持。

        • (4)辨析:佛陀可能不转法轮吗?

          • 从佛的本怀来讲,佛出世就是为了转法轮。但是当年佛在显现上最初不愿意转法轮,一方面是佛说众生的根基比较下劣,没办法接受佛所证悟的正法,所以不愿意转法轮。佛最初不愿意讲法,还有另一个很深的密意。在佛经、论典当中也提到,如果随随便便地给众生传法,众生不会重视。法来得太容易了,失去了对法的尊重,法义也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度化众生需要两方面的因缘,要成为能化所化,必须要有传法者和听法者的因缘,两种因缘聚合了,传法这个缘起和善根才能够成办。所以只是传法者有传法的能力,听法者没有意乐不想听,或者不知道法的价值,一个人讲一个人闻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所以请转法轮,最早是在佛出世的时候,后来也用于传承当中;

        • (5)佛陀当年为了得到正法,为了得到一个偈颂,甚至为了半个偈颂,可以舍弃自己所有的财富乃至生命,佛求法是通过如此殷重的心去求的,通过这样一种殷重的心去求的法,对他的相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求法的时候太过于随便,会觉得这个法太容易而不珍惜。不珍惜的话,正法的价值也会消减的。

  • 【颂词4】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住世无量劫,莫令世间迷。

    • 科判分析

      • 本颂是第七支——祈请不涅槃。

    • 消文释义

      • 在得知佛陀将入涅槃的时候,立刻合掌,哀切祈请:“佛陀啊!请您于无量劫中住世,莫入涅槃,不要让世人沉沦于愚迷痛苦之中!”

    • 本颂重难点

      • 1、为什么要祈请佛住世呢?

        • 因为佛或者传承上师们,哪怕是住世一天,即便不传法,也能够给整个世界带来很多的祥和,给众生带来无穷的利益。

      • 2、请佛住世的范例

        • 以前释迦牟尼佛即将趋入涅槃时,纯陀优婆塞在佛前再三祈请住世,后来佛陀应允,又住世三个月为众生讲法。上师如意宝也讲过,按照一些伏藏大师的授记,他老人家本应于六十七岁示现圆寂(跟麦彭仁波切住世时间相同),但因为僧众们的再三祈请,上师依靠幻化身在人间又多住了很多年。

      • 3、祈请的功德

        • 《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如果我们修行祈请不涅槃,能够消除自己的寿障。(当然不是为了自己的寿障而祈请,而是它本来就有这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