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43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第四品不放逸主要从所修、所依、所断三个方面来宣说修行人不应放逸。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发起的菩提心,千万不能放弃,如果放弃的话不仅会堕入恶趣,损害了自他,还会阻塞我们的解脱之门,因此我们千万不能舍弃菩提心(所修)。怎么不舍弃呢?就是一切行为中不能放逸。我们现在的这个暇满的身体是很难得到的,如果没有人身我们无法修行、无法解脱、无法利他,有种种的过患,因此当我们拥有了人身时一定不能放逸,要精勤修行,否则就会轻易失去我们多生累劫积累资粮得来的人身(所依)。因为相续中的烦恼,我们才会放逸不精进,接下来就开始分析烦恼,先观察,然后生起想要断除的念头,最后断除了以后生起欢喜心。观察烦恼一是要不断的思维烦恼的过患,二是要思维烦恼不是我们的所依。再再地把烦恼敌人和普通怨敌做比较,提醒修行者一定要提起心力对抗烦恼敌人(所断)。

本课通过4个颂词诠释法义:

1、烦恼是无始以来存在于我们相续中的真正的敌人,是增长业祸的唯一原因。通过了解到烦恼对我们的过患、伤害,就能够了知烦恼不是我们的所依之处,以后不能再依靠它,如果不消除烦恼的话,在轮回中一定只有痛苦,只有恐惧。(详见颂词一)

2、烦恼是轮回中真正的狱卒,它不但让我们感受轮回的痛苦,而且想方设法把我们推入最可怕的地狱当中,因此如果让烦恼住在我心中,就不会有真实安乐可言。(详见颂词二)

3、我们要把断烦恼作为此生中的首要目标,烦恼是自己的要自己亲自消灭,在和烦恼作战的过程中,需要发起殊胜的誓愿,发起一定要精进修持灭除烦恼的决心。(详见颂词三)

4、通过对比“微小害”和烦恼的过患,说明为什么在消灭烦恼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舍弃精进。(详见颂词四)

发心师兄:定解F09 / 定解F14

审核师兄:定解F10 / 定解F11


  • 【颂词1】无始相续敌,孽祸唯一因,若久住我心,生死怎无惧?

    • 科判分析

      • 依靠思慧引生相续中的定解,在定解的摄持下才能做到不放逸。那么通过哪些思惟生起定解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思所守持学处而谨慎修学所修。思惟一旦舍弃菩提心将有多么严重的过患,由此鞭策自己一定要谨慎,避免在相续中生起烦恼。

        • 第二,思暇满人身而谨慎所依暇满。思惟我们现在拥有的人身是无数众生求而不得的,一旦失去,将堕入恶趣,再难出离,所以不应浪费珍贵难得的暇满人身,要谨慎取舍因果,精进地修法。

        • 第三,思维所舍离烦恼而谨慎所断烦恼。“放逸”就是指对于善法不堪能,对于恶法(生烦恼)却特别精进,此处通过思惟我们如此恋恋不舍的烦恼之过患,从而下决心远离烦恼。

          • 在第三部分又分为三方面:

            • 1、观察所断烦恼;

              • 观察所断烦恼分二:思维烦恼过患和作意烦恼非为所依。

              • 本颂词安立在“作意烦恼非为所依”,要作意烦恼非为所依,烦恼并不是我们依靠处,必须要把它断掉。

            • 2、生起断除欲乐;

            • 3、能断除烦恼而生欢喜。

    • 消文释义

      • 像这样无始以来相续存在的敌人,是增长业祸的唯一原因。如果它们一直潜伏在心里,我怎么能在生死中快乐无惧呢?

    • 本颂重难点

      • 1、首先要认清是谁在轮回?

        • 是我们的心相续在轮回。

      • 2、我们为什么一直在轮回中受苦?

        • 是因为我们心相续有个长久客“烦恼”一直在陪伴我们,关键我们还一直不知道,还把他作为所依,给他永久“居留权”,其实他正是加害我们的最大敌人。

      • 3、烦恼是生生世世都在加害我们的最大怨敌。

        • (1)从时间角度来说,烦恼的加害是无始以来,并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年,而是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时间极其漫长。如果我们还不如理对治烦恼,将来于无数劫当中,它仍会不断地故技重施,被它威胁、折磨和攻击。

        • (2)烦恼的危害方式以及对我们造成的危害性是最大的。

          • 1)教证说明:佛陀在经中说:“世间的怨敌不是最大的敌人,而所谓的烦恼,是最大的祸首、最可怕的敌人。”

          • 2)有了贪嗔痴等烦恼后,就会不断造下恶业而感受轮回的痛苦。

          • 3)烦恼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一切祸害的根源,一切灾难的根源,轮回中的痛苦,尤其是地狱、饿鬼、旁生极其难忍的痛苦,以及地水火风灾难、疾病等,全都离不开烦恼。

          • 4)从烦恼危害的严重性来讲,我们一定要清楚认识到烦恼不值得亲近,不能成为自己的所依。

      • 4、倘若烦恼把我们的心当做永久客房,那在生死轮回中我们不会有丝毫快乐可言。

        • (1)三界中众生相当痛苦,表面上看来风光无限,但相续中的烦恼没有消除之前,始终都得不到真实的快乐。

        • (2)以身患重病的病人为比喻,虽然睡的床非常舒适,但心里始终离不开苦恼,开示世间有些人穿得好、吃得好,但如果真正去亲近他、了解他,就会发现他的内心十分空虚无奈,贪欲随外境不断增长,这样的人,在烦恼疾病没有疗愈前,永远也不会有快乐的机会。

      • 5、明白烦恼不是我们所依,那就需要依靠佛法来对治。

        • (1)烦恼不会让我们在生死轮回中获得无惧的快乐。

        • (2)唯有依靠观无我等佛法中的对治,才能令自相续中的烦恼逐渐减少,这种修行人和瑜伽士的生活才过得相当快乐。

      • 6、谴除烦恼,调心极为重要。

        • (1)举例大城市里的大富翁等的生活状态,说明物质生活不论多富足,但心里的快乐根本比不上山中的修行人。

        • (2)虽然修行人表面上的吃穿用度非常简朴,但他们内心所享受的快乐,远远超过了世间上的这些富贵人。

        • (3)调心极为重要,有一天我们相续中的烦恼被全部谴除,那时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病痛,也会全部转为道用,都会变成顺缘。

      • 7、修行时,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

        • (1)在修行初期,按照高僧大德的教言修持时,观待修行环境也很必要。如果我们到一些非常复杂的环境中去,修行的成就虽然也有,但这种力量肯定比较薄弱。

        • (2)举例很多修行人在寂静的地方、学院里,寺院中修行的效果非常不错,可一旦到了大城市或者家里,修行上就会底气不足,对方方面面的压力没有承受力和忍耐力,所以在修行时,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

        • (3)上师赞叹有些修行人不贪著自己的家庭、亲属、名位及财产,将名闻利养全部抛之脑后,而追随前辈高僧大德的足迹前往寂静的地方,以稳固如山王般的方式日日夜夜的闻思修行的行为。

      • 8、不要对烦恼修忍辱。

        • (1)应当全力以赴,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制止自相续中非常可恶的烦恼。

        • (2)在它面前千万不要修忍辱,不要认为烦恼很调皮很可怜,让它在自相续中多产生也不要紧,这样一来,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

        • (3)尤其是贪心和嗔心,它们在烦恼中是最根本的、最可怕的。

        • (4)教言说明。上师如意宝在讲《入行论》时说:“给在家居士讲烦恼的话,他们最容易搞懂的就是贪心和嗔心,愚痴无明恐怕刚学佛的修行人不一定懂,因为从法相上来讲,它的概念比较抽象。”

        • (5)对于贪心、嗔心、傲慢、嫉妒等这些烦恼,一旦自相续中产生了,一定要尽量地去克制,尽量减少它的生起时间,在生起的当下认识到它,这样的话,我们的善法财宝才不会被烦恼小贼一窃而空。

  • 【颂词2】生死牢狱卒,地狱刽子手, 若皆住我心,安乐何能有?

    • 科判分析

      • 前一颂讲了烦恼是我们最大的敌人,非为所依。本颂接着讲烦恼的可怕之处,只要烦恼在我们心中,就不可能有真实的安乐可言。所以我们要坚定决心,勤修佛法,纵然遇到任何危险,再多的违缘,都要有战胜它的决心。

    • 消文释义

      • 烦恼如同将我们关押在轮回牢狱中的狱卒,地狱中行刑的刽子手,如果它们都住在我心里,那么我怎能得到安乐呢?(对此不得不慎重思维。)

      • 生死:此处指轮回牢狱。

      • 牢狱卒:此处指烦恼。贪欲嗔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为烦恼。

      • 地狱:梵语曰那落迦Naraka,泥犁Niraya等。译为不乐,可厌,苦具,苦器,无有等。其依处在地下,因谓之地狱,是译义也。法华文句四曰:“地狱此方语,胡称泥犁者,秦云无有。无有喜乐,无气味,无观无利,故云无有。”总之地狱有三类:一根本地狱,八大地狱及八寒地狱也。二近边地狱,十六游增地狱也(此依俱舍论若依智度论则以八寒水八炎火为近边地狱)。三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空中等。(佛学大辞典)

      • 安乐:身安心乐也。文句八下曰:“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佛学大辞典)

    • 本颂重难点

      • 1. 认清三界轮回没有安乐,就像牢狱。

        • (1)通过犯法被关在监狱中,一刹那自由也没有的犯人来开示,在三界轮回的牢狱中,不论是人间的还是天界的众生,都被业和烦恼紧紧的束缚,一点自在也没有,烦恼一直把你关在轮回中。

        • (2)教证说明。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说,“比如将蜜蜂放在瓶内封闭瓶口,那么蜜蜂只能在瓶中飞来飞去。同样,无论生于善趣还是堕入恶趣都超不出轮回的范围。善趣的人间天境如同瓶内上面的空间,三恶趣就像瓶内下面的空间,六道众生就这样以有漏的善业和不善业为因,连续不断地投生流转,为此叫做轮回。“来说明我们就像瓶子里的蜜蜂一样,上上下下地飞舞,始终都离不开瓶子。

        • (3)很多人特别向往解脱,渴望享受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的妙乐,但烦恼的狱卒就是不让我们出去,想要好好闻思修行,就会制造各种违缘。

        • (4)现在世间中造恶业的环境非常多,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人极为罕见,解脱的大门却很少,几乎是没有。

      • 2. 认清烦恼的祸害性。

        • (1)烦恼是轮回中真正的狱卒,不但让我们感受轮回的痛苦,而且想方设法把我们推入最可怕的地狱中。

        • (2)痛苦全部是自心的一种显现,只要烦恼狱卒长期住在我们心中,跟我们的习气以无二无别的方式来看守着我们,假如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没有了解它的可怕行为,经常随顺烦恼,在轮回中永远不会有快乐。

        • (3)教证说明。

          • 1)佛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 2)弥勒菩萨和莲花生大士说过:“不净室中无妙香,五趣之中无安乐。“

      • 3、对烦恼要有充分的认知。

        • (1)应对烦恼的本体有明确的认知。

        • (2)知道烦恼无始以来一直害我们到现在。

        • (3)谴除愚痴,认为烦恼只是偶尔的违缘而已,根本没有看重它,没有认识到它的祸害性。

        • (4)依靠传承上师们的殊胜教言,通过空性观、无我观来对治烦恼,或者依靠密宗的见解来观察烦恼的本性,当生起烦恼时,通过各种方便方法让它消失于法界,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 4、烦恼只是一种幻化而已。

        • (1)教证说明。《幻师请问经》中说:“众生是一种业力的幻化,而这种幻化依靠佛法的幻化来进行催伏,最后现前智慧的幻化——佛陀的果位。”

        • (2)对治烦恼。

          • 1)认认真真地去观察烦恼的本体。

          • 2)依照《大般若经》里所讲,以如梦如幻的窍诀来进行对治。

          • 3)或按《俱舍论》的观点,通过不同的修法来消灭烦恼。

      • 5、总结。

        • (1)了知了烦恼的危害性后,要像远离恐怖分子那样千万不能亲近它,否则总有一天它会把你整个吞噬。

        • (2)烦恼跟世间上的坏人完全不同,世间上的坏人不可能长期地加害我们,而烦恼在没有认识到它的本性之前,它的加害是永无止境的。

        • (3)故当精进修持。产生不能依止烦恼,要断除烦恼的定解,产生只要有烦恼相伴,就不会有真正安乐的定解。

        • (4)教证说明。根桑秋札论师曾比喻说:“烦恼就像非常凶恶的豺狼,那么绵羊永远也得不到快乐。”

      • 6、因此大家要认识到,我们现在不快乐的根源就是自相续中存在烦恼。而这个烦恼只要依靠上师的窍诀来对治,也并不是特别的可怕,是有把握的。

  • 【颂词3】 乃至吾未能,亲灭此惑敌,尽吾此一生,不应舍精进。

    • 科判分析

    • 我们通过观察了解需要断除的烦恼,做到知己知彼,了解了烦恼的可怕之后,我们要逐渐生起断除烦恼的意乐。接下来进一步宣说我们应对断除烦恼生起强烈的意乐心。了知烦恼是我们的怨敌,无始以来对我们做了很多的伤害,就要生起一定要铲除它的欲乐(生起断除欲乐)。分三,其中第一部分,披上断惑盔甲。

    • 消文释义

      • 乃至我没有确定亲自摧毁烦恼这一怨敌之前,我在有生之年绝不能放弃精进。

      • 灭:摧毁;

      • 惑敌:烦恼怨敌;

    • 本颂重难点

      • 1. 为什么要披上誓愿和精进的盔甲?

        • (1)烦恼太强大了,它盘踞我们相续生生世世,我们已经形成了放逸懒惰懈怠散乱等让烦恼欢喜的习气,并不断喂养它壮大它。而且它的危害性又无比强大,要战胜它,必须用精进作为盔甲,对治烦恼的加害。

        • (2)我们断除烦恼的修行犹如爬山非常困难,是逆风逆水,而烦恼处于顺风顺缘的条件,它有诸多方便和天然条件,因此必须要像士兵一样有上战场的誓愿与决心,以精勤不退扭转轮回的方向。

        • (3)断除烦恼精进修行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在烦恼未灭除之前,要有用一生的时间去対治烦恼的决心。

      • 2、从现在开始扭转生死轮回的方向。

        • (1)明白了烦恼的危害和过失后,作为修行人,脱离生死轮回的感受不要一两天就消失了,而应该从现在起改变自己、转变自己。

        • (2)本来是前往地狱的,现在遇到佛法后,马上把方向转过来,不要前往那个方向,纵然今生得不到成就,也应有把握获得善趣。

      • 3、上师对学习《入行论》的希望。

        • (1)应该好好发愿。

        • (2)要详详细细地去探索每一字每一句里非常殊胜的意义,对字里行间要深刻思维。

      • 4、如何学习才能对自相续有所帮助。

        • (1)只有真正地思维它、研究它,才能挖掘出其中的甚深宝藏。

        • (2)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过得特别简单,不要过一下就算了,不要认为这个颂词很简单。

      • 5、总结。

        • (1)听了法以后,不但要学会对治自己的烦恼,而且应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个新的感受,光是在字面上读下去,学和不学没有什么差别。

        • (2)《入行论广释》基本上都是以前高僧大德的解释方式,再加上上师如意宝的一些窍诀。

        • (3)自己在发挥的时候,应围绕颂词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思考和分析。

  • 【颂词4】于他微小害,尚起嗔恼心,是故未灭彼,壮士不成眠。

    • 科判分析

      • 通过观察所断烦恼使我们认清烦恼的危害,了知不能依止烦恼的道理,接着继续宣说断除烦恼生起的意乐心,即生起断除欲乐。世间上的人,对微小的伤害都夜不成眠,而对于烦恼这么大的怨敌,我们应该要有精进心,所以要披上断惑的盔甲,一步一步去对治断除烦恼。

    • 消文释义

      • 平时他人对我作小小的伤害,尚要生起嗔恼之心,那么在如此可恶的烦恼敌没有消灭前,真正的大丈夫对于摧毁烦恼仇敌需要精进就更不必说了。

    • 本颂重难点

      • 1、分析怨敌和烦恼的情况生起正确对治心

        • (1)思维对治世间怨敌的心态

          • 如果我们对烦恼也像对待世间怨敌一样,时刻想到烦恼对我们造成的损害,对烦恼忿忿不平,想方设法的要战胜它,那我们的修行会成功的;

        • (2)分析亲怨平等

          • 世间敌人其实本是亲人,教证说明亲怨无常,《亲友书》也云:“父转成子母成妻,怨敌复次成亲友,是故流转轮回者,无有少许确定性。” 上师如意宝在一首道歌里也唱道:“上半生仇恨的敌人变成了现在的密友,现在对自己非常关爱的亲友,过段时间很可能成为杀害自己的仇人,所以世间上的亲怨没有任何可靠性,对此我们不应无有意义地生起贪心和嗔心。”

      • 2、随顺烦恼不合理。

        • 现在这种对怨敌嗔怒、对烦恼随顺的态度是不合理的。

      • 3、如何修行对治烦恼。

        • (1)要有长期对治的准备。

          • 对治烦恼是漫长的过程,因为烦恼存在的时间非常漫长,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它一直与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一天两天的修行根本无法完全对治。比如说麻风病,光吃一两次药是不可能治好的,必须长期的治疗。

        • (2) 要有耐心对治的准备。

          • 修行时长久的,需要耐心的坚持,并且在没有得到效果的时候不能心生邪见,这时候就需要通过闻思来为自己树立正见,随学一些高僧大德一生修行的行为。

        • (3)要有强大的心力

          • 1)在没有灭除烦恼大敌之前,我们应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努力学习,永远也不能舍弃精进。佛法依靠精进,精进其实就是自己心的一种力量,只要提升了心力,修行一定可以增上。

          • 2)以米拉日巴尊者曾杀了很多人,造了很多恶业,最后也是即生成佛的事例,开示我们在善法方面应该对自己说“加油”。

          • 3)尊者的教言说明。米拉日巴尊者说过:“我并不是金刚持佛或大菩萨的化身,我只是个具有一切束缚的凡夫人,但谁有像我这样对佛法的信心,谁就可以立地成佛、获得成就。”

        • (4)要发大愿

          • 作为顶天立地的修行人大丈夫,对这样不共戴天的烦恼怨敌确实应该复仇加害。我们应该发愿最好是能够即身成就,如果不能的话,那不堕入三恶趣也可以,而且相续中的菩提心永远也不能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