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47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本课开始进入第五品,主要宣讲用正知正念来护持。

这一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宣说了护戒的方便方法就是护心,护心的方便方法是护正知正念,以及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


护心可以护学处,详细的从护心的理由、方法、功德、如何护四个方面来说明。理由又展开为护心的功德和过患。护心的功德主要是除怖获福,并展开为可以遣除怖畏以及它的依据,修持六度善法。若能调伏自己的心,则是最善妙、最快乐的事情了。反之,如果没有调伏心,哪怕你拥有百亿美金,心里也不一定快乐。


本课用4组颂词进行宣讲了护戒的方法就是护心。


1、我们应该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护持自心,因为一切万法唯心造,如果把心守护好,就能守护一切戒律。(详见颂词1)


2、如果平时没有以正知正念和不放逸来加以护持,调伏自心,让它放任自流造作恶业,最终感受不堪设想的苦果。(详见颂词2)


3、时刻用行持善法的正念将心的狂象紧紧拴在善法的桩子上,则暂时的增上生和究竟的决定胜等一切善妙功德会自然呈现、纷至沓来。(详见颂词3)


4、世间上各种令人怖畏的作害者尽管非常恐怖,但只要如理如实调伏自心,一切人和非人的危害都会销声匿迹,全部隐没。(详见颂词4)


第五品重要概念:

1、正知正念:“正知”是指经常以智慧观察自己的三门,并了知自己的心正处于什么状态。“正念”就是把自己的心安住于善法,安住于善所缘,或者说不忘失善法。无著菩萨说:“正念是指忆念自己承诺的所断与所修,正知是指精通该断该修的一切事宜。”高僧大德们常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喻为拴马之索,正知喻为马的主人,经常看护马。


2、正知正见:我们修习佛法的正确观念,属于见解。比如了知无常,了知空性等是正知正见。


3、正知正念和正知正见的区别:“正知正见”指正确见解;“正知正念”则是护持戒律的一种方法。虽然正知正念和正知正见都是善法,是一种善心所,但是注重的侧面不同。


4、学处:所学(修学)之处,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学处就是指戒律。广义来讲一切修学之处都叫学处。其范围很广:如善法,一切断恶修善都包括在学处当中。


5、无间罪:一种罪业名称,是堕入无间地狱之因。主要包括——杀父、杀母,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阿罗汉(此为五无间罪)。破比丘净戒、犯净行尼、偷盗僧众财物等等(此为近五无间罪)恶业。

发心师兄:定解F09/定解F14

审核师兄:定解F10


  • 【颂词1】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

    • 科判分析

      • 第四品不放逸告诫我们要精进修行、谨慎取舍,来护持菩萨戒,但仅仅不放逸也是不行的,还一定要有正知和正念。第五品正知正念讲了三大要诀: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护戒之方便法——护心,分二:一、略说;二、广说。我们应该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护持自己的心,因为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如果把心守护好,就能守护一切戒律。本颂概略地宣讲了护戒的方便法就是护心。

    • 消文释义

      • 想要不失毁而护学处的人一定要集中精力防护心动摇在颠倒的对境中,因为如果没有能够守护住这颗心,就无法护持学处。

    • 本颂重难点

      • 1、为什么一定要有正知和正念?

        • 一个想要获得解脱的人,在学习大乘行为的过程中,必须要守持应守的学处,正如《入菩萨行论大疏》所说,受了菩萨戒之后,要按照戒律中的开遮进行取舍,已经开许的则可以行持,遮止的学处千万不能违越。而想要护持这些菩萨戒,应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护持自己的心。

      • 2、要善于调服自心。

        • 众生无始以来随分别念漂泊于轮回中,心散乱于色声香味等五欲,导致了如今这样的轮回痛苦。佛在《华严经》中说:“于自心建立一切菩萨行故……应守护心城。 ”所以想要断除轮回,必须好好护持这颗心。

        • 教证: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说,我们的心非常不听话,犹如闪电、云雾、暴风、海浪一样瞬息万变,随外境而转,因此一定要善于调伏。如果不能调伏的话,就不能护持好菩萨学处。

      • 3、调服自心的必要。

        • 不论是大乘小乘,都会有一些学处需要护持(如别解脱戒、菩萨戒、 密乘戒)。假如不违越这些学处而如理如实护持,必定会获得暂时或究竟的解脱。相反,倘若没有调伏自心,随随便便地轻贱学处,则会招致不好的结果。

        • 所以一个人的修行好不好、会不会成就,关键是看他能不能护持自心。佛陀告诉我们:自己是自己的怙主,任何人也不可能代替。

      • 4、要经常观察起心动念:“我现在到底在做什么?行为如不如法?发心清不清净?给别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今天所做的事情对众生和自己有没有利益?”时时刻刻监督自己、护持自心。

        • 法王如意宝引用过《萨迦格言》中的一句话:“智者经常检讨自己的缺点,劣者老是挑剔别人的过错,就像孔雀喜欢观察自己的身体,而鸱枭(猫头鹰)总是给别人带来恶兆。”以这个比喻来告诫我们,不要总看别人的过失,口中说些无聊的话语,身体做些对自他都没有利益的事情。一个人做事应该有选择,要么对自己的解脱有利益,要么对众生有利益。

  • 【颂词2】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

    • 科判分析

      • 前面已经学习了“护戒之方便法——护心”的略说部分,现在学习广说部分,广说分四:一、需护心之理由;二、护持方法;三、如是护持之功德;四、需精勤护持之理。本颂属于科判“需护心之理由”中的第一个“未护心之过患”,我们要了知没有护心会产生怎样的过患。

    • 消文释义

      • 如果让心的大象在颠倒的外境中放任自流,结果将导致在无间地狱中受难,而未驯服的狂象并不致于造成这样的危害。

    • 本颂重难点

      • 1、放任自心和未驯大狂象的危害对比

        • 1)心随无始以来的串习实执而产生贪心嗔心,以及散乱于外境,会造下杀生偷盗等各种各样的恶业,因果丝毫不爽,来世一定会感受痛苦的。尤其是堕入了无间地狱,再也没有比那里更痛苦的了。

        • 2)狂象最多是摧毁一些建筑和我们这辈子的生命身体,它再厉害也不可能将我们投入无间地狱生生世世感受痛苦,但如果没有调伏心的话,一刹那所造的恶业,也会给自己与他人带来极大危害。

        • 3)教证:佛经中说:“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倘若放逸自心不加克制,就会丧失所有的善妙功德。如果我们没有调心,造下的对自己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狂象。佛陀在《涅槃经》中也说:“不见后世,无恶不造。”这种人见解不正、行为不正,肆意放纵恶心,只要有能力、有机会就造恶业,也会招致可怕的后果。

      • 2、上师教诫:不要自私自利

        • 自私自利特别强的人,所作所为肯定会有造恶业的成分,今生中招致许许多多不快乐,来世的痛苦更不用说了。人与人、人与其他众生之间的冲突,全部都是与“我”有关。世间中的一切痛苦灾难,都是我们的心没有调整过来而导致的。

  • 【颂词3】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

    • 科判分析

      • 前面一颂宣讲了不护心会产生什么样的过患,接下来宣讲“护心之功德”,本颂用比喻简略宣讲护心的功德。

    • 消文释义

      • 如果能够用正念的绳索将心的大象紧紧的拴在善法的桩子上,那么一切畏惧都将烟消云散,一切善妙功德唾手可得。

      • 怖畏,指的是三恶趣的痛苦,地水火风的灾难。

      • 福善,指的是暂时的增上生和究竟的决定胜等一切善妙功德。

    • 本颂重难点

      • 1、颂词结构:前两句是方法,“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后两句是结果:“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

      • 2、护心的功德:除怖获福

        • 佛陀也是这样讲的:“调心极善妙,调心得安乐。”若能调伏自己的心,则是最善妙、最快乐的事情了。反之,如果没有调伏心,哪怕你拥有几亿、几百亿美金,心里也不一定快乐。

      • 3、 所谓的调心,讲得深一点,就是密宗中认识心的本性,而在显宗当中,也有很多令心处于善妙的调心方式。

      • 4、 我们佛教的精神非常珍贵,是任何宗教也无法推翻的,佛教以慈悲为怀,经得起一切智慧的观察,每一位修行人,无论在家或出家,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把佛教的甘露妙法传递给后人,传递给现在的世间人。

      • 5、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不平衡,如生态方面不平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平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佛教的精神没有传播开来,很多人没有调伏自心而仅仅依靠物质来充实自己所致。

  • 【颂词4】虎狮大象熊,蛇及一切敌,有情地狱卒,恶神并罗刹,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

    • 科判分析

      • 前面一颂略说了护心的功德,接下来广说,分二:一、遣除怖畏;二、修持善法。本颂位于科判“遣除怖畏”中的“真实宣说”,宣说心是一切万法之根本,调伏这颗心,一切就调伏了。

    • 消文释义

      • 老虎、狮子、大象、野熊、蟒蛇以及其他一切可怕 的仇敌,有情地狱中的狱卒,还有恶神和罗刹等妖魔鬼怪,只要我们能以正念系住自心,就能摄伏这一切怖畏。调伏这一颗心,所有害敌都将变得驯服。《入行论广释》

    • 本颂重难点

      • 1、今生来世的各种怖畏

        • 今生的世间有各种怖畏,老虎、大象、雄狮、马熊、人熊、毒蛇,以及怨恨的敌人、恐怖分子等;来世也有各种怖畏,到了地狱时,则有一刹那也不给你自由的阎罗狱卒,中阴法王派来的各种头相的可怕众生;今生来世都能作害的有死主神、独角鬼、魔王、妖精等鬼神,以及吃人肉、喝人血的罗刹。

      • 2、为何能消除怖畏?

        • (1)比如在做梦的时候,遇到一些恐怖现象,只要你认识了心本性,全部就会消失无踪。我们今生所在的这个世界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梦境,认识其本性,经常串习,依靠三宝的加持,生起一定境界,只要内心清净,周围的一切怨敌、烦恼当下必定也同样消失无踪。

        • (2)米拉日巴尊者与罗刹女公案,开显了安住在自己心的本体中,即可远离怖畏。

        • (3)还有一种解释方法是,如果按照上师的窍诀认识心的本性,就能以大慈大悲感化恶人、非人以及毒蛇老虎等猛兽,令其转变成具有慈悲心态者。

      • 3、教证:

        • (1)阿底峡尊者讲过:“若能调自心,外敌不能害。”憨山大师也说:“一句阿弥陀,万病皆化去。”

        • (2)《本生传》中云:“以彼自性大悲体,如水湿润而滋润,彼此之间无害心,猛兽亦如苦行者。”

      • 4、公案:大菩萨以悲心感化的现象是非常多的

        • (1)《释尊广传》中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为义成王子公案。

        • (2)印度西日桑哈尊者在依止诸位上师时,有时候也显现一些密宗的禁行行为,如以狂象为坐骑,以毒蛇为鞭子;莲花生大士的八大成就相中,也有在不丹巴卓达仓时骑老虎的相;藏地的无著菩萨,在其慈悲心的感化下,附近的豺狼和山羊经常一起玩耍,鹞鹰和麻雀形影不离,彼此互相维护;米拉日巴在山洞闭关时,也有许多可怕的非人来干扰,后来被尊者感化,在其座下恭敬顶礼。在汉传佛教中,莲池大师住在老虎洞时,老虎向他皈依且经常护关,下山时也经常尾随;天台宗的丰干禅师,骑着老虎来到国清寺。

      • 5、学习调心方法:观想佛陀所传授的调心方法,若能将心调柔过来,护持自己的心,即生中的利益是非常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