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48课

一、科判坐标



二、要义归摄

《入菩萨行论》我们已经学到了第五品正知正念,第四品不放逸和第五品正知正念这两品是在宣讲如何守护菩萨戒,不放逸,就是要有谨慎取舍的心态;正知正念,就是要护持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安住于善法上。


正知正念品分三个大科判来宣讲:

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

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

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


我们要了知护戒之方便法是护心;护心之方便法是护持正知正念;护持正知正念需要结合相续而精进实践。前一课讲到护戒之方便法—护心之子科判:护心之功德,真实宣说了世间上各种怖畏的对境唯由自心所造,是自己不善心念的投射,遣除怖畏的方法唯有调服自心,以及用慈悲心感染对境。本课以教证为依据进一步宣说一切怖畏由心而生的道理,对应科判:子一、遣除怖畏之依据。在我们了知了佛法把一切器情世界,一切善法恶法,安乐和痛苦全部归摄在一颗心上后,接下来宣说调伏自心,修持善法尤为必要,对应科判:子二、修持善法。本课用五个颂词来宣说。

1、依据实语者佛陀宣讲:一切怖畏和无量的痛苦,皆由恶心所生。世尊是唯一的量士夫,我们应该相信。(详见颂词1)


2、依据许多经典中讲地狱中残酷的兵器、刑具,烧红的铁地,还有铁鹰、铜蛇、刀山、剑林等许多可怕的境相,近边地狱铁柱山上的女人,都是众生在世间中造恶的恶业成熟于外境而幻现出来的。(详见颂词2)


3、依据佛说地狱中可怕的境相全部是由众生的贪嗔痴等恶心所生。是故三界中,再没有比恶心更恐怖的了。(详见颂词3)


4、提出疑问:如果以消除一切众生的贫穷为标准才能圆满布施度,那么现在仍然可以见到许多饥饿贫穷的众生,那昔日诸佛是怎么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而成佛的呢?(详见颂词4)


5、解答疑问:佛经中说布施度圆满的标准,就是布施修行者愿意把一切布施给众生,包括财物、身体以及生生世世能够成就安乐的善根功德。一切善法依心圆满,不以外境上能否满足众生的一切需求为标准。(详见颂词5)

发心师兄:定解F01/定解F05

审核师兄:定解F10 /定解F11


  • 【颂词1】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 科判分析

      • 本课颂词安立在大科判护戒之方便法——护心之下,前课广说部分从护心之理由,分析了未护心之过患和护心之功德的第一个功德:遣除怖畏,本课宣说为何护心能遣除怖畏。

    • 消文释义

      • 实语者佛陀曾经说过:世间上一切怖畏以及无量痛苦,都是有情的迷乱分别心所产生出来的。

    • 重难点分析

      • 1、教证说明实语者佛陀宣讲:一切痛苦怖畏皆是不清净的心产生的。

        • (1)《华严经》云:“种种世间由业生,诸业又由心所生。”世间众生各种各样的恐怖都是自己的心造成的;六道轮回中不管你变成什么样的众生,也是心所感现的;按照大乘的观点,器情世界的一切都是心所变现。

        • (2)《入中论》云:“有情世界器世界,种种显现由心造。”心能幻化一切诸法,故大乘经典里常说“万法唯心造”。

      • 2、佛陀教言的可靠性:

        • (1)佛陀与世间凡夫不同,佛陀在多生累劫中,说妄语的根本因已经全部断除了。

        • (2)教证说明。《释量论》中云:“无过不说妄。”由于佛陀没有贪嗔痴等过失,根本不会说丝毫妄语,因此我们相信佛陀说的话非常可靠。

        • (3)世尊是唯一的量士夫,《释量论.成量品》通过种种理论已证明。我们佛教徒不应该随别人的说法而起信,应当从内心深处对佛陀生起定解,对佛的信心永不退转。对佛法、僧众及佛陀所讲的道理坚信不疑。

        • (4)如来是实语者,佛陀说的完全是真实语。《金刚经》所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相信老师说的话绝对有可信度,量士夫释迦牟尼佛的语言,任何一个学者也找不出前后矛盾等过失,我们非常有福报听受这样的教言,理应生起敬信。

      • 3、只要心获得自在,一切都会获得自在。

        • (1)《宝云经》中说:“心性若自在,则于诸法皆获得自在。”

        • (2)《摄正法经》中讲:“诸法依赖于自心。”

        • (3)全知麦彭仁波切说:“观修外面的一百种法,也不如观心一法殊胜。”

      • 4、上师教诫:观心很重要。

        • 世间最重要的就是要经常观自己的心。如果能这样做,心就会变得堪能、调柔、自在,如果心获得了自在,外境的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因此观心相当重要。

  • 【颂词2】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

    • 科判分析

      • 前一颂佛陀告诉我们,一切痛苦皆由心而产生,这一颂讲地狱中的不悦意果报也不例外。

    • 消文释义

      • 有情地狱中那些可怕的兵器,是谁故意造的呢?是谁制造了炽热燃烧的铁地?地狱中的女众是从哪里来的呢?

    • 重难点分析

      • 1、地狱恐怖境相怎么来的?

        • (1)《正法念处经》等许多经典描述地狱:在热地狱当中,到处都是燃烧的铁地,铁地上有熊熊烈火,无数众生在里面受苦,外面有拿着宝剑、斧头、锯子等兵器的阎罗狱卒;地狱中还有铁鹰、铜蛇、刀山、剑林等许多可怕的境相。这些境相和兵器如果真的存在,那是谁制造的?答案是:这些众生在世间造恶,恶业成熟于外境而幻现出来的。

        • (2)那些行邪淫破戒律的人,要在铁柱山感受无量痛苦。当他们到了那里,听到昔日苦苦爱恋的女人在山顶上呼唤自己,于是生起极大的贪欲心,向上攀爬,此时山上的树全部变成利器,刺穿罪人的身体,肠子内脏全部流出来,等他爬到山顶时,想见的人一点踪影都没有,唯有铁嘴乌鸦来啄食他的眼球。罪人又听到这个女人在山脚下喊自己的名字,他又开始拼命往山下跑,这时所有树枝自动转向朝上,变成利器穿刺罪人,到了山下当他拥抱这个女人时,女人即刻变成可怕的铁头女人,把罪人的头放在嘴里细嚼慢咽。这些境相全部是众生的恶心变现的,没有一个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是女罪人,则她的对境是以前喜欢的男人。)

      • 2、地狱是否存在?

        • (1)小乘认为:地狱有具体固定处所。按《俱舍论》的观点,八热地狱、八寒地狱位于南瞻部洲,恶鬼的住处是王舍城,位于南詹部洲下,间隔五百由旬处。

        • (2)大乘唯识、中观认为:众生死于何处,以业力当下现前地狱,并由之感受痛苦。

        • (3)法王如意宝引用过《幻师请问经》里的公案说明:三界轮回唯心所造,不是说我们肉眼看到的东西是真实的,肉眼看不到的地狱是虚无缥缈的。

      • 3、“黄粱美梦”、“南柯一梦”的寓意

        • (1)“黄粱美梦”典故讲述一个贫困书生,渴求荣华富贵,枕着道士给他的枕头睡着了,之后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梦到自己娶了妻子,生了五个孩子,进京考中进士,后来当了宰相,皇帝对他非常器重,享尽荣华富贵,最后寿终正寝。梦中经历了完整的一生,醒来后店主人的黄米饭还没熟。“南柯一梦”也是如此。

        • (2)寓意:

          • 1)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同样的,外面的人事物都是自己心的幻现,只不过梦没有醒来之前,一切苦乐均是真实存在的。

          • 2)法王如意宝说:“我们现在一直在做梦,白天显现有时间长短的差别,晚上梦境显现也有长短的不同,梦境中也会经历很长的时间。”

      • 4、上师教诫:

        • 对大乘的万法唯心的道理不要生疑,应对诸法如梦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 【颂词3】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 科判分析

      • 此颂承接前颂继续宣说如果我们的心很恶,就会显现这一切恐怖、痛苦,是故恐怖的来源就是这颗心。

    • 消文释义

      • 佛说这一切恐怖和痛苦,都是自己恶心造业而产生的,因此在整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再也没有比心更可怕的了。

    • 重难点分析

      • 1、为什么恶心最可怕?

        • (1)老虎、小偷、非典、禽流感、恐怖分子这些没什么可怕的,最多是抢夺你的财产,摧毁你一次的生命。

        • (2)但若以恶心造恶业,千百万劫都会在恶趣里受苦,这个才是最可怕的。

        • (3)经中教证说明:“心乃敌中最大敌,除彼之外无怨敌。”

      • 2、调服自心最重要。

        • (1)如果没有恶心就不会有各种各样的恐怖。

        • (2)教证说明:《入菩萨行论大疏》中说:“世界无恶心,则无诸恐怖,何人调自心,彼乐无间断。”

  • 【颂词4】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

    • 科判分析

      • 前面三个颂词以教证做依据宣说了万法唯心造的甚深教理,一切器情世界,一切善法、恶法,一切安乐、痛苦全部归摄在一颗心上。接下来要宣说修持善法,这个科判分别宣说,护心有利于修持六度。此颂宣说布施度,提出了有些人的疑问:今天还能看见饥贫者,是不是说明诸佛没有圆满布施度呢?

    • 消文释义

      • 如果以消除一切众生的贫穷为标准才能圆满布施度,那么现在仍然可以见到许多饥恶贫穷的众生,那昔日诸佛是怎么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而成佛的呢?

    • 重难点分析

      • 1、遣疑:现在还有很多贫穷的人,昔日佛陀怎么圆满布施度而成佛的呢?

        • (1)布施度是从心上安立的,而不是在外境上安立。

        • (2)有些不懂大乘教理的修行人,经常将布施执著在一个事物上。学过《入中论》、《十地经》的人都知道,一地菩萨就已经圆满了布施度,佛陀就更不用说了。

        • (3)所谓的布施度,是指自己的舍心圆满,而不是将全世界的贫困者全部遣除。

        • (4)佛陀在世时印度有许多贫穷的人,包括现在也有,在佛陀的教法和事业没有灭尽前,仍会有许多的贫穷者,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可抵,布施度是否圆满不能安立在外境上。

        • (5)诸佛发愿的时候要遣除一切众生的贫困,依靠愿心的推动,他们已经圆满了正等觉果位。

      • 2、结论:圆满布施度不是从外面物质上安立的,而应该从内心上安立。

  • 【颂词5】身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经说施度圆,故施唯依心。

    • 科判分析

      • 前颂提出了疑问,本颂进一步解除疑问,说明道理。布施度依心,布施度圆不圆满,是以心来做标准,而不是在外境上遣除一切众生的饥贫。

    • 消文释义

      • 将身体、一切财物及果位功德,毫无保留地施予众生,依这样清净的舍心,布施度就能圆满。因此,布施波罗蜜完全依心清净而圆满。这是《无尽慧经》中所说的。此经中云:“何为布施度?即施舍一切财物及果法之心。是故,布施度唯是心。 ”

    • 重难点分析

      • 1、教证说明布施度圆满的界限:

        • (1)经中说:什么时候心里产生了圆满的舍心,什么时候就圆满了布施度。

        • (2)《入中论》观点:圆满布施度不一定要成佛,一地菩萨就可以了。虽然我们凡夫人现在还不行,因为自己对身体有执著,对财物有执著,对善根有执著,完全舍弃有一定困难,但可以按一地菩萨的舍心来修学,进行相似的布施,这也有非常大的功德。

      • 2、既然布施是从心上安立的,是不是不需要布施物质了?

        • (1)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心上能舍,那身体和财物也会舍得施与众生。

        • (2)《世尊广传》中,世尊舍弃身体及妻子儿女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是一地以上菩萨的境界,世尊布施完以后,没有产生丝毫的后悔心,依靠谛实语马上能令身体恢复如初,这些都是登地菩萨的成就征相。虽然我们现在不能这样做,但如果能这样发愿修学,终有一天可以做到的。

      • 3、上师希望:

        • 所有的出家人、在家居士都能明白,布施度完全依靠心而安立,并不在于外境上面,所谓的布施圆满并不是给一些东西,从来都不考虑自己的心。六度的圆满都是在心上安立。

      • 4、遣疑。

        • (1)有些人问:佛陀既然没有遣除所有众生的贫苦,那怎么会发心已经圆满了呢?答:《现观庄严论》中有阐述:佛陀度化众生有清净、圆满、成熟三种方式。

          • 1)所谓“清净”,是指断除最后有者相续中细微的无名种子,令其彻悟一切万法的真相,获得圆满的无学道佛果。

          • 2)所谓“圆满”,就是把众生安置于道上,圆满一地到十地的诸种功德。

          • 3)所谓“成熟”,是把众生安置于道的所依(包括资粮道和加行道),即有些众生由于因缘没有成熟,暂时不能得到有学道的果位,但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善根,使其在佛的教法下成熟,今后获得解脱。

        • (2)可是,佛陀不是万能吗?佛陀既然是万能的,他有无边的大慈大悲心,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众生都度成佛?答:其实,佛陀再怎么样也没有办法违越世间的自然规律,佛陀的事业是清净、圆满、成熟众生,将有缘者分别安置于果上、道上、道的所依上,通过这种方式,他的度生事业是周遍、恒常、不间断的。

      • 5、总结归纳。

        • (1)我们一方面要知道佛陀的确已经圆满了布施度;另一方面,还要了解一切万法都是自心的显现。地狱是自己的心,佛也是自己的心,一切清净不清净的东西全部都是心。

        • (2)只要我们的心获得了自在,外境就全在你的手下、你的眼下了;如果心没有获得自在,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受了无数痛苦,将来还会继续漂泊,继续在轮回里面受苦。

        • (3)大家一定要经常观心,观心的来龙去脉和心的本体。

        • (4)只要我们经常修心肯定有解脱的缘分,有成就的机会。如果你从来都不观心,上师授记你马上成佛,也不会那么容易,上师怎么样拽着你的头发一直到极乐世界,恐怕也有一点困难。

        • (5)大家对一切万法都是心所造的这个道理要生起正信,不要有疑惑,更不要生邪见——万法不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