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62课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总义)

《入菩萨行论》我们已经学到了第五品正知正念,第四品不放逸和第五品正知正念这两品是在宣讲如何守护菩萨戒,不放逸,就是要有谨慎取舍的心态;正知正念,就是要护持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安住于善法上。正知正念品分三个大科判来宣讲: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我们要了知护戒之方便法是护心;护心之方便法是护持正知正念;护持正知正念需要结合相续而精进实践。


前一课讲到护持正知之方法的观后当控制,是讲观察三门之后应当控制三门,让它处于驯服的状态。而后宣讲,控制后要作修心之行,怎样做修心之行包括三个方面,对应科判:一、一切行为中当具正知;二、主要宣说修心;三、净除成为心之障碍。


一切行为中当具正知,分为四个方面,其中“总说一切时分所作之行”中包含三个子科判:一、平时行为寂静;二、必定随顺他众;三、善行自己之事。本课宣讲的是前两个子科判,即平时行为寂静和必定随顺他众。前一课颂词宣讲了要自主身心,表情尽量处于平和状态等获得寂静的一些教诫,本课用5个颂词来继续宣讲。


1、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修行人,三门的行为时时刻刻都要保持寂静调柔,不要惊扰他人,要经常喜欢行持寂静的行为。(详见颂词1)


2、以水欧、猫和盗贼在成办自己所欲之事时行为都会无声隐蔽为比喻,行为寂静也是修菩萨道过程中不可或缺、不可忽略的一种窍诀、一种修行的方式。(详见颂词2)


3、我们应该怎样随顺他众呢?我们应该随顺他人对自己的好言相劝,或者说,我们在劝勉他人断恶行善时,应该善巧方便,尽量随顺他众的喜好,或者对于没有请求而给自己说饶益语的人,我们应该恭敬地顶戴他,而且,在修行中应该保持恒常成为众人徒弟的恭敬谦下的心态。(详见颂词3)


4、对他人所说的至理名言、让人弃恶从善的忠告,应以平等、清净的心赞叹为善说,见到他人行持福德之善法时,应当无有任何嫉妒心的内心真诚随喜、口中赞叹。(详见颂词4)


5、我们对他人的功德,最好暗中称赞,避免自己落入阿臾奉承之嫌,听到有人赞叹别人功德,我们也要跟随一起赞叹,帮助他宣扬此人的功德,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叹,要知道对方是知晓功德的人,避免自己生起傲慢心。(详见颂词5)

发心师兄:定解F15

审核师兄:定解F11


  • 【颂词1】移座勿随意,至发大音声,开门勿粗暴,常喜寂静行。

    • 科判分析

      • 前一个颂词讲到了,平时我们要尽量自主身心,调伏自己的内心,不显现令众生不悦意的表情、容貌,经常显现笑容,交结善友,宣讲真实语,这也是菩萨行为寂静的分支。本课继续宣说一切时分所作之行中的平时行为寂静。

    • 重难点分析

      • 1、我们做任何事情随时要观察自己的身心,不要四处惊扰他人。有智慧的人不但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旁边的人。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寂静调柔。

        • (1)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威仪寂静,不要大喊大叫,说一些粗言恶语。

        • (2)我们到上师或道友家里去,应像《事师五十颂》里讲的那样,小声叩别人的房门,动作不能太粗鲁。

        • (3)倘若周围的邻里行为粗野,经常影响自己闻思修行,则应提醒他不要这样。

      • 2、在听闻佛法时,必须要保持寂静。否则,是在故意造恶业。

        • 举例:以前法王如意宝传讲佛法时,有时候几十万人同时在听,下面一点动静都没有。听法就应该有这种态度。

      • 3、行为寂静对修行也有帮助。

        • 作为修行人,除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以外,平时应尽量安住在修行之处,不要经常到外面去。

        • 教证:堪布根霍在《入行论讲义》中说:“住在寂静深山里的修行人,不要经常来来往往。”

      • 4、行为调柔寂静,能感化世上许多不信佛教的人。

        • (1)僧人们如法的威仪、调柔的行为感化了无量众生。

        • (2)公案:像舍利子和目犍连那样的智者,在没有遇到佛陀前相续中也具有如是的傲慢心,后来看到威仪调柔的佛弟子,内心中才生起信心,终皈依佛陀获得圣果。因此佛陀常说威仪非常重要,原因也在这里。

      • 5、如果相续中真有佛法的境界,行为上也可以体现出来。

      • 6、上师教诫:

        • 现在有些人却认为身语的威仪并不重要,内心的证悟才有意义,身体成天疯疯颠颠的,语言也是胡说八道,这样完全失去了佛教徒的形象。这方面应当注意。

  • 【颂词2】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

    • 科判分析

      • 前一颂佛陀要求修行人要保持威仪寂静,这一颂以比喻予以强调,继续宣说。

    • 重难点分析

      • 1、以三种为达目的而能行为寂静作为比喻,既然为了自利,行为都如是的寂静,那我们作为修行人为了成办一切众生的利益,更应当行为寂静。

        • (1)水鸥,是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上的水鸟,通常以鱼类为食,在天空飞或水面游时,动作悄无声息,不会惊动水中的鱼儿。

        • (2)猫,不管是窜到墙上、卧在草丛中,还是蹲在角落里,都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连走路也非常轻盈。藏地有种说法:“猫在角落中睡着,它的爪子不睡。”猫在睡觉时,爪子一直在动,想抓老鼠,最机警的老鼠也很难发觉它。

        • (3)盗贼,偷东西时蹑手蹑脚,很难被人发现。

      • 2、行为寂静对心的证悟、心的调伏有非常大的帮助。

        • (1)倘若小的威仪经常违犯,大的学处也很难守护。

        • (2)教证:《涅槃经》中云:“莫轻小过,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若不重视身口意方面的简单威仪,好的修证是搞不上去的。

      • 3、上师的两个要求:

        • (1)不要以不如法的行为来影响他人;

        • (2)自己说话、走路、做事情,不要大声喧嚷,否则对整个清净的道场有一定的影响。

      • 4、不论处于什么环境中,我们既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

  • 【颂词3】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

    • 科判分析

      • 前两颂宣讲了修行人平时要行为寂静,本颂词宣讲修行人应当随顺他众。

    • 重难点分析

      • 本颂教诫修行人随顺他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 1、接受他人的好言相劝和善劝他人。

        • (1)应随顺他人对自己的好言相劝。别人劝你断恶行善,一定要恭敬他。

        • (2)我们劝他人行持善法时,应善巧方便,随顺他人的根基、意乐、喜好,才能真正利益他人。

        • (3)公案:佛陀度化摩登伽女时,让她先出家修行一年再嫁给阿难,出家不到半年,她便悔过,最终证果。

      • 2、有些人未受委托但好意对你的修行予以劝告,对此自己应当随顺,欣然接受、恭敬对待。

        • 教证:

          • (1)以前上师讲过:“在这个世间中,如果别人劝你行持善法、断除烦恼,这种语言一定要接受”。

          • (2)善天论师:“凡是能对治烦恼的一切善说,实际上都是佛的加持,与佛亲口所说无异,故而应当赞叹。”

      • 3、恒时成为他人的徒弟或奴仆,谦虚恭敬接受别人的意见。

        • (1)经常学习他人的长处,把所有众生当做善知识,修行必定日进千竿。

        • (2)教证。萨迦班智达说:“智者知识虽渊博,亦取他人之微德”。

      • 4、上师教诫:

        • (1)要断除自相续中的傲慢,对上恭敬、对下傲慢是不合理的。

        • (2)任何一个众生,都应把他当作自己的上师,这就是一种修行境界。

        • (3)修行境界越高,在别人面前越谦虚、越恭敬,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 (4)教证:

          • 1)宣化上人讲过:“我是一只小蚂蚁,愿意住在一切众生的脚下;我是一条道路,愿所有众生从我身上由凡夫地步向佛果。”

          • 2)麦彭仁波切曾说:“如果自己有功德,没有傲慢最好,也不需要傲慢;如果没有功德,傲慢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 【颂词4】一切妙隽语,皆赞为善说,见人行福善,赞叹生欢喜。

    • 科判分析

      • 上一颂教诫修行人,应当断除傲慢心,恒常恭敬一切众生。本颂继续宣讲随顺他众,修行人要观清净心、要断除嫉妒心,对他人宣说的至理名言、积功累德之事予以赞叹。

    • 重难点分析

      • 1、菩萨应当观清净心,愿意赞叹他人的功德。

        • (1)他可以通过慧眼去观察有利的方面,养成抉择后赞叹宣扬功德的习惯,并不观察过失的心态,对自身的人格修养、善心都是增上的,对教化众生也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 (2)教证:

          • 1)就像萨迦班智达所说的,智者常以谦卑心宣扬所有高尚人士的功德,就好比马拉雅山的檀香味被风吹送传到四面八方。而愚者只愿意宣扬自己,从不愿意赞叹其他智者的功德。

          • 2)《格言宝藏论》云:“正士特意常宣扬,所有高士之功德,马拉雅山檀香味,被风传送于十方。”

      • 2、应当随喜别人行持福德之事,这可以摧毁自相续中的嫉妒心。

        • 教证: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听到他人行持善法,若舍弃嫉妒而诚心诚意地随喜,自己也能获得同样的福德。”

      • 3、以清净心随喜赞叹,能获得如意宝般珍贵的东西。

      • 4、上师教诫:

        • (1)对自己有恩德的上师、法师,应当赞叹他们的功德,哪怕只传了四句偈颂,也要非常感激。

        • (2)对上师和法师的赞叹,应当真实。

        • (3)教证:麦彭仁波切说过:“一切虚假的语言,对自己的根本上师也不能赞叹。”

  • 【颂词5】暗称他人功,随和他人德,闻人称己德,应晓知德者。

    • 科判分析

      • 本颂词继续宣讲必定随顺他众。前一颂宣讲了对他人的好言善行,我们应当赞叹随喜。本颂宣讲,如何才是赞叹他人或自己被赞叹时,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 重难点分析

      • 1、对他人为什么要暗中赞叹呢?

        • 因为当面赞叹很容易变成阿谀奉承,而且修行境界不高的人,听了这些赞叹后,经常会产生傲慢心。

      • 2、当有人宣说别人功德的时候,自己也要随声附和,千万不要搞破坏。

        • (1)公案:通过《毗奈耶经》中有关一位叫波嘎姆比丘尼,在听到别人赞叹其他人时总会搞破坏的公案。

        • (2)教诫:当别人赞叹某个上师或道友时,不要在中间搞破坏,这样会将所有人的清净心全部毁坏。

      • 3、不要表面上互相赞叹,而在背地却诽谤别人。

      • 4、别人评赞你的功德,不要骄傲自满。不要认为自己真有如是的功德,而应认识到别人是观清净心、有修养的人